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散文 > 现代散文 > 正文

杨柳依依

作者: 南方2023/11/30现代散文

妻子教女儿读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听着听着,我的思绪就不由纷飞,想起故乡,想起那河岸的杨柳来。

那时候,黄河的支流白矾河,清悠悠的水在村边日夜流淌着,河岸是一排茂密的杨柳,粗壮的树身呈黑褐色,一棵棵老态龙钟,树皮龟裂。春来,细细的柳丝仿佛从天而降,层层帘幕垂在河岸——清风吹过,柔柔软软地飘来荡去,河流、顽石、庄稼都躲在这幕后,如诗如画。向西望去,绿色的柳荫陪着蜿蜒的河流走上奕奕梁山,向东,它们相伴着走进黄河母亲柔软的胸怀深处……

从记事起,我家最有趣的一块地就靠着这排杨柳。地是沙地,大人们最爱种的是花生、黄豆,收回去用来榨油,却也特别招老鼠。这些家伙擅长在地里打洞,把花生、黄豆一点一点藏进"仓库".我们没事就满地找鼠洞,把几个洞口都找到后,分头用口袋把守、一个人点着火熏,每次都能把火急火燎逃命的老鼠纳入囊中。玩够就放了,玩不够的还是那一排杨柳——学树上的山麻雀,折很多树枝,在树杈处搭一个窝,把一对对山麻雀吓得变了嗓子,因为它们的孩子就在我们头顶,生怕被我们"抄了家".

养儿方知父母恩。多年后,庆幸我们当时没有伤害那些巢里的幼鸟。烈日下,我们窝在凉爽的树杈窝里,用柳枝做成哨子吱吱呀呀地吹,托着下巴说着彼此的梦想,谁读了点书,就讲着书中的故事,我们睡在杨柳上,年龄大的对年龄小的发号施令,一个个畅想着快快长大、不再被老师逼着写字,最好能坐上空中扯着长长的白线轰鸣而过的飞机去外面看大海、看天安门。

这些杨柳树不知是谁栽的。记得曾祖父说,过去白矾河有集会。在每年农历十月,麦子种进了地里,地里写满了诗行,稍微能喘一口气的时节,十里八村的老百姓会聚在河岸里热闹地过会。那是交换货物、交流信息、增进感情的场所,想来一定是吆喝声声,人潮涌动,热气腾腾。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一排柳树定是见过大场面的——每年的十月会,都有乡亲们自己排演的秦腔戏在河滩里吼,树下树上立满了看戏的人。"祖籍陕西韩城县,杏花村中有家园"的《三滴血》谁都爱听,谁都会唱,时至今日,祖父爱听的《苟家滩》"彦章打马上北坡,新坟更比老坟多。新坟埋的汉光武,旧坟又埋汉萧何。青龙背上埋韩信,五丈原前埋诸葛。人生一世莫空过,纵然一死怕什么"每每听起,仍荡气回肠,让我心生悲怆。年头忙到年尾的农人们啊,从这一遍又一遍的戏文中,在才子佳人与王侯将相的故事里,共情着人世的酸甜苦辣,能得到些许的精神慰藉,畅想着生命中某种转机,让身上的苦累和心上的枷锁得到一点解脱。

清风徐徐,水流滔滔。多少牛马骡子在这一排树下歇过脚、抬头用舌头够那树上多情的柳枝,又有多少个黄昏,金柳斜阳,炊烟袅袅,劳累一天的男人们拖着疲惫的脚步,赶着牲畜经过这一排杨柳回家去。牲畜跟着主人日复一日奔忙,无怨无悔,经见过悲欢离合,走完它们劳累寂寞又平淡无奇的一生。

这些树是有使命的。"天子坟高三仞,树以松;诸侯半之,树以柏;大夫八尺,树以栾;士四尺,树以槐;庶人无坟,树以杨柳。"按照周礼,老百姓的坟前只能种杨柳。每年的清明节,全村的人都要来这里折杨柳枝。一大清早,一行人扛着从树上折下的柳枝,在一个个坟头敬重地插上,老老小小下跪、烧纸、奠酒,表达对先祖的哀思。若是谁家老人去世,则会上树砍上一枝更粗壮的杨柳,请来村里儿女齐全、德高望重的老太太,一片一片粘上剪成内方外圆、麻钱模样的纸钱,下葬的当天,插在坟头做"摇钱树".奇怪的是,无论怎样砍,这一排杨柳总是枝繁叶茂、郁郁葱葱。人常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大概正是因为杨柳生命顽强、易于成活,老百姓才以插柳,表达生生不息、福寿绵长的朴素祈愿。柳与"留"谐音,在唐诗里留下数不尽的依依惜别、天涯情深,不会吟诗的老百姓,用柳表达着对生死的无奈,对亲人无限的思念。

新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今天,在苍茫的西北大地上,晚清重臣左宗棠种的"左公柳"历经一百多年的风霜雨雪,虽已老态龙钟,却铁骨铮铮,屹然挺立在祖国的大地上,防风固沙、涵养生态、给行人留下阴凉,给后人留下启迪——柔弱只是杨柳的外表,它能够扎根边疆,耐住寂寞,倾尽一生把最美的风景留在戈壁荒漠。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今天,我们建设森林城市,就是要让老百姓在城市享受到最舒适、最绿色的生态环境。杨柳作为北方的乡土树种,价格低、易成活、生长快、好养护,无论在气候宜人的南方,还是在干旱贫瘠的戈壁,无论在昔日皇家园林的昆明湖畔,还是在老百姓的房前屋后,杨柳一样婀娜多姿、充满诗意,它降温增湿、减菌杀菌、遮阳庇荫的效果永远不变。

杨柳在中国文化中浸润了太多的诗意,而我更爱它扎根泥土,耐涝耐旱,默默奉献,笑对春风的精气神。

隔着电话,孩子又在认真地给我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