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的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弟子规》的读后感(精选24篇),都是精品文章,请您欣赏。
《弟子规》的读后感 篇1
这个暑假,大队部给每位同学布置了一项任务,就是写一篇《弟子规》的征文,于是,我让妈妈买了一本《弟子规》。仔细阅读起来,《弟子规》讲的是怎样做一个真人君子,怎样为人处事,做一个正直的人,品德高尚的人,怎样尊老爱幼。里面的一句句话语里,都有一个个大道理,如: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让我们听父母的话,孝敬父母,遵重长辈,让我最受教悔的是孝子王祥,王祥经继母经常在他的父亲面前说王祥的坏话,因此,父亲不再像以前那样宠爱他,并让他天天地干粗重的活,折磨他,但王祥对继母却毫无怨言,而且侍奉她更加的周到细致。真孝顺啊!有时候妈妈喊我有事,我装聋作哑,爱理不理。有一次,我做错了事,妈妈过来教训我,我就跟妈妈吵了起来,看看王祥,他的继母这么对他,他都周到的孝顺父母,而我,却为了一点小事和父母吵吵闹闹,连王详的一点也比不上,王祥为了继母想吃鱼,在冬天不顾天寒地冻,下水捉鱼,还有一次他继母想吃烤熟的`黄雀,来刁难,于是王祥就想尽方法,千辛万苦,王祥的真心感动了上天,苍天成全了他,王祥才捕捉到一只黄雀,而且亲自烧烤,双手拿给继母吃。王祥因此就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孝子。
我要向王祥学习,爱父母,尊长辈,保护弱小,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做一个有文化有教养的好孩子。
《弟子规》的读后感 篇2
从当下出发,让我们一起努力学习,做一名点灯人。
蔡老师讲到了五伦关系。五伦关系中,夫妇有别,尤为重要。夫妇关系处好了,其他四伦也会相处很好。夫妇之间感情,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我曾经认识一个20多岁的女孩,按照她的年龄正是谈男朋友,但是她就是不想谈男朋友。
在一次聊天中,她说:“我父母在我小的时候,就开始吵架、打架,现在老两口都50多岁了,还会经常吵架。让我对婚姻有恐惧感。我不敢谈男友,不敢结婚。”可见夫妇关系不和谐,对孩子造成多大伤害。希望这个女孩能早日走出阴影。能早日找到她自己的幸福未来!希望更多人能走进中国传统文化。身心和谐,家庭和睦,幸福美满,安康吉祥!
《弟子规》的读后感 篇3
我今天读了我们的国学经典《弟子规》,从这本书中我受到了许多启发,《弟子规》共有八个部分,这八个部分分别是:总序、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等。
总序部分概括地介绍弟子规的主要内容: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其次要做事要严谨,还要诚实、博爱,在做好以上这些事情的基础上,还要去学习文化知识。
入则孝这部分内容主要讲的是在家要孝顺父母的道理。要虚心听从父母的教诲,了解父母的好恶,力争为父母生活的更好创造条件。在这些方面,我感觉自己做的还可以,为什么说只是还可以而不是非常好呢,这是因为在大多数时间我做的是好的,但有些时候在有些细节上还不够注意,比如,有时父母教育我时,我嫌他们唠叨,没有做到“父母教,须敬听”。
出则悌的主要内容是:在外边要尊敬师长,懂得长幼有序,并要学礼、懂礼等等。我在尊敬师长方面做的很好,对于老师和长辈我都能做到见面主动问好,从内心去尊敬他们,但是有些时候和同学相处的不太好,离“兄弟睦”的要求有点差距,我会努力做的更好。
谨和信的内容主要有:为人处事首先要做到品行端正,诚实守信,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衣着要端正,说话要文明,懂得反省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等。我感觉自己在品行端正方面做的比较好,能够以诚待人。但是在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方面做的不够,有时东西摆放比较乱,而不经常收拾。另外,我在经常反省自己这方面做的不够好,不擅于和不愿意做自我批评,这是以后需要改正的,因为只有经常反省自己找到自己的缺点,才能改掉缺点,从而使自己进步。
泛爱众、亲仁的主要意思是:人在世上要有一颗博爱的心,要爱天地万物,爱万物生灵,要提高自己的品行修养,更要亲近有仁德之人,不强人所难等等。
今天,我就读到了亲仁这一部分,以后我会把剩下的部分全部读完的,从我读的弟子规当中,我看到了自己的优点,我发现了自己的不少缺点,我一定会发扬优点,改正缺点,按《弟子规》的要求去做,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弟子规》的读后感 篇4
今天的天气很睛朗,我在阳台上一边晒着太阳一边看爸爸新给我买的《弟子规》,而妈妈则在一旁晒着衣服。
突然,妈妈说道:“思思,晒衣架不够用了,快去衣柜里帮我再拿几个去,快点。”可是当时我正读得着迷呢,只是随便应了妈妈一句:“等一会儿,我马上就去”。可是我已经陷入了书海里无法自拔了,渐渐地忘了妈妈的吩咐,又埋头看起书来。妈妈在阳台上已经等得不耐烦了,于是她便自己去拿了,还说我:“你这个孩子,叫你去拿东西,你怎么却在这里看起书来了呢,真是的!”当时,我并没有记在心里,只是左耳进,右耳出,呵呵笑着继续看起了《弟子规》。当我读到书中“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一句话的时候,忽然想起了刚才的事。唉,我真不应该不理会妈妈的吩咐,只顾自己看书呀!
接着,我又看到了这句话下面的一个故事,讲的是荀灌搬兵救父,荀灌是一个13岁的女孩,他父亲的军队被杜曾所率的军队包围了。父亲写了一封信,向自己的老朋友求救,可是没人敢出去送信,因为外面太危险了!可是就在这时,他13岁的女儿荀灌勇敢地站了出来,并成功把信送了出去,搬来救兵,吓退了敌军。读了这个故事,我的`内心被震撼了,荀灌冒着生命危险去襄城报信,而我却连这么一件小小的事也不肯做。我感到很羞愧,于是赶紧去向妈妈说对不起。妈妈却说:“没事,知错能改就是好孩子,下次不要再这样就行了。”
我真的很喜欢这本书,因为正是《弟子规》引领着我的学习,是《弟子规》教会了我怎样做人,是《弟子规》引领着我前进!
《弟子规》的读后感 篇5
《弟子规》是清代李毓秀所著,李毓秀性情平和豁达,品德高尚,他结合自己的教书实践,写成了《弟子规》,《弟子规》浅显易懂,押韵顺口,告诉了我们应该怎样做人,提高我们自己的品德,熟读《弟子规》会让我们受益匪浅。
《弟子规》里说:“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这句话告诉我们,开口说话,诚信为先,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没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随便答应,至于欺骗或花言巧语,更不能使用!我记起了一件事,我跟好朋友子瑜吹牛说自己做的蛋糕很好吃,她很羡慕,说要尝尝我做的蛋糕,我信誓旦旦答应她一定做给她吃,事实上我并不会做,所以她第一次来我家的时候我骗她说食材没有准备好,第二次又骗她说肚子疼。妈妈知道了拿出《弟子规》跟我说:“什么叫‘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你都学到哪去了?”我听了觉得很惭愧,跟子瑜承认自己并不会做蛋糕,自己是吹牛骗她的并向她道歉,她原谅了我。周末我们一起去超市购买食材,一起上网查询如何做蛋糕,然后两人一起做了蛋糕,虽然第一次做出来的蛋糕味道不是很好,但我们还是很开心。
有一次表姐因为姑妈乱动她的东西,她生气地对姑妈大吼大骂,其实姑妈只是看见她房间乱了帮她整理了,姑妈跟她解释了她还是很生气地骂姑妈,我在旁边听见了,就对表姐说: “ 表姐,‘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些《弟子规》里的句子你还记得吗,这可是你小学时候学过的哦,你现在都是大学生了,不能比我还差哦。”表姐听了我的'话,脸红了,她静静地坐了一会,站起来小姑妈说:“妈妈我错了,我不该对你大吼大叫,我比我妹还不如,我以为一定会改的,不会再乱骂你了。”你看,学好《弟子规》,还可以劝架呢。当然,我自己也要做到尊敬父母,关心爱护父母,做错了事,父母批评时就要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让自己父母生气、伤心。
我很喜欢《弟子规》这本书,它让我感受至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它教育我们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和热爱祖国,教会了我们很多中华传统美德,我们要好好珍惜这本国学经典,这是我们的财富。
《弟子规》的读后感 篇6
《弟子规》是我们生活的典范,让我看了深有体会。这本书是根据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它告诉我们许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谨慎。看见别人有了进步,就要虚心向他学习,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慈……
“凡出言,信为先”这句话在这么多道理中,是对我印象最深的,。它的意思是:人与人之间,只要是说出口的话,就要讲信用,不能食言。这让我想起了博玄说过的一句话:“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意思是:对人诚心诚意,本来不相信,也会相信了;但对人虚伪无信,就是本来相信的,也再不敢相信了。看,他说得多有道理啊!
我们应该讲信用,这样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记得在思品书上,有一篇文章,是写宋庆龄的。宋庆龄小的时候,折纸折得十分好看,栩栩如生。
有一天,她又在折纸了,她的同学小珍看见了,羡慕地说:“你折纸折得真好看,明天我到你家去,你教我折纸,好吗?”“没问题”宋庆龄一口答应下来。
第二天,宋庆龄一家本来要去一位老奶奶家的,但宋庆龄想到了昨天答应小珍的事情,便没有去老奶奶家,一个人在家里准备了许多纸等小珍来,然而,小珍却没有来,她失信了。但宋庆龄一点儿也不后悔,她说:“小珍虽没有来,但我做到了一个讲信用的人!”从小就有着优良品质的宋庆龄,长大后成为了一代伟人,受到人们的爱戴。
最后,我奉送大家一句:人而无信,万事皆虚。
《弟子规》的读后感 篇7
最近读了《弟子规》后,我感触很深: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在尊师敬长,孝敬父母方面,我们真的做到吗?
现在的社会上,大多数父母都很溺爱自己的小孩,从而导致孩子娇生惯养,目中无人,不懂得尊重他人,也许我们认为:父母为我做的,都是应该的,所以我们理所当然的不断索取。但是我们不可能永远生活在温室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迟早有一天我们要长大,因为现实社会必须要学会独立,这样你才能立足于社会,不会被淘汰。要时刻铭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人,关心长辈,在日常生活中,给父母多分担一些,让他们在辛苦的同时,更多一份欣慰。
在与朋友和睦相处,互帮互助方面,我们是怎么样对待的?
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在每个人生活交际圈内,除了父母,就是朋友同学。但是,年少时期的我们,只知道为朋友两肋插刀,这就是我们所认为的哥们义气,但是现实生活中,并不允许我们这么做,而且我们也不能这么做,如果是真正的好朋友,当他发现你做错事时,他会即时阻住你,在与好朋友相处时,要做到: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如果你想别人尊重你,帮助你,那你就必须学会尊重他人,帮助他人,将心比心。当朋友身处困境的时候,你要伸出你的援助之手,帮助好朋友走出困境。在与朋友同学相处中,凡事不要太斤斤计较,这样会让彼此产生隔阂,失去知心的'朋友。好好珍惜眼前青涩宝贵的友情。
是否在诚实守信,严于律己方面,做到了问心无愧?
小时候,我们就听腻了“狼来了”的故事,我们知道了说谎话的后果;听过黄生借书的故事,我们懂了守信用的重要性;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焉。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做人一定要诚实守信,这样你才会有更多伙伴朋友。现实社会中,我们生活在形形色色的环境下,避免不了不了说一些无谓的谎言,但是我们要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避免犯错误。
等我们步入社会后,就会明白一诺千金的真正含义,当你在事业上需要与别人合作时,别人首先关心的是你的诚信度。因为诚信是做人的根本,如果你连最根本的诚信都没有,那你只能是失败的一个人。
读《弟子规》后,令我受益匪浅,认识到自己做的不足的地方,自己真的应该吾日三省吾身,我们要做优秀的子女,优秀的学生,别人优秀的朋友,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弟子规》的读后感 篇8
今年,学校掀起了学习《弟子规》的高潮,其中“入则孝”的内容使我收到了很大的启示。
俗话说得好:百孝善为先,读了《弟子规》中的.“入则孝”后,让我感到十分惭愧。“入则孝”这部分的意思是:大家要讲“孝”,如果家中没有“孝”,就缺乏祥和安乐的气氛,即使财富累积如山,名声如雷贯耳,家人的心灵总是无法得到温暖。
读了“入则孝”这部分内容,使我想起一件事,不禁脸红了。记得有一次,吃饭的时间到了,妈妈喊我吃饭,而不听话的我却始终沉迷于精彩的电视节目不肯离去,妈妈一遍一遍地叫我,我都只是“嗯嗯啊啊”地应付,等到爸爸妈妈都吃完了,我才感觉肚子饿了,走出房间一看,桌上已经没有饭菜了。我气愤极了,大喊:“妈妈,我要吃饭,怎么没有了呢?”妈妈急急忙忙地从房间走出来:“没有了!你要吃饭?我给你去做。”于是妈妈急匆匆地为我去做饭,而我还在埋怨着……现在读了《弟子规》回想起来我真是太不应该了。
感恩父母,他们需要你以后过得好就好,他们只要你在工作劳累时在他们耳边轻轻说的那一声:我爱你们。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做人的基本准则——孝敬父母、孝敬长辈吧!
《弟子规》的读后感 篇9
在看《弟子规》的过程中,我认为最重要的部分是孝道。孝道,光看字的结构就能理解它的含义,上老下子,强调血缘延续的重要性。虽然我们今天是年轻一代,但今天的年轻一代也是未来的长辈。如果我们在做年轻一代时不孝顺长辈,我们怎么能指望我们的年轻一代在未来孝顺我们呢?现在我们,父母叫我们,我们忙于自己的事情,不理父母,经常不耐烦。当父母教育和教训我们时,有多少人没有抵抗?总觉得父母管我们太多,总是和父母顶嘴。当父母让我们帮忙做什么时,我们会找借口,当我们需要父母为我们做什么时,父母总是义不容辞。所以说恩重如山这个词,是世界上每个父母都能承受的。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卧冰求鲤的故事,王祥的孝顺感动了天。王翔早年失去了母亲,但他的继母不喜欢他,经常在王翔的父亲面前挑拨离间,说儿子不好,不孝顺。因此,年轻的王祥不仅得不到母亲的照顾,甚至感受不到父爱。但即便如此,王祥还是一如既往地对父母好,孝顺父母,在父母生病的时候衣不解带地伺候。继母经常想吃鲤鱼,王尽力满足继母的要求。有一次,在一个大冬天,我的继母生病了,想吃鲤鱼,但河里结了一层厚厚的冰,我的继母仍然想吃鲤鱼。王翔别无选择,只能赤身裸体在冰上祈祷。两条鲤鱼突然从河里跳了出来。即使是对自己不爱的继母,王祥也如此努力地满足她的`要求,可见在中国传统中,孝道是无条件的。
现在很多人认为孝道是相互的,父母对我们很好,我们必须孝顺他们,隐藏的意思是,如果父母因为某种原因对你有点不好,我们就不会孝顺他们。这在传统上是绝对不允许的,孝道是人类的基础。父母为我们做了这么多,我们也应该反思他们为父母做了什么?我们怎么能不孝顺我们的父母呢?
《弟子规》的读后感 篇10
《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我们正是普遍缺乏这种教育,所以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特别是现在,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须在幼小的时候开始培养。《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礼、仁、忠等。“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是《弟子规》的总叙,充分概括了所要求我们达到的准则,告诉我们如何去做人,如何去学习,如何讲究文明和礼貌。
“入则孝”告诉我们在家中要听从父母,爱亲人。亲人有病,要耐心细致地照顾他们,不与父母争吵。这让我们在家中与父母之间更加和睦、温馨。“出则悌”告诉我们出行在外要和在家中一样,为人谦虚,见长辈要让道,这使我们在外出时有“风度”、“彬彬有礼”。“谨”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处处留心,小事上也可以体现你的性格,不要不把小事放在眼里,“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使别人眼中的我们十分文雅,完全是一谦谦君子。“信”告诉我们要时时讲诚信,“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要直言不讳,不要喜怒无常。“泛爱众”告诉我们要做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勿喜新厌旧,要爱每一个人,要心胸宽广。“亲仁”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不要勾心斗角,这就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亲密无间。“余力学文”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是最重要的,它告诉我们听讲时要认真,学习时要努力,写作时心态要端正,要心无旁物。但这一章中说的“非圣书,屏勿视”我不能认同,如果光看儒家的著作,难免使人知识面过于狭窄,失去读书的乐趣。
弟子规用平实的语言讲了很多大道理,让今天的我们深受启发。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点品位,这才能赢得别人的赏识。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今后,我还会深入内心地反复读诵《弟子规》,从中学会做人处事的道理,真正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这样既可打造健康、和谐社会,也可提升自己的修养,何乐而不为?
《弟子规》的读后感 篇11
“弟子规、圣人训、守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弟子规》这本书你一定不陌生吧!我喜欢《弟子规》,特别是“余力学文”这部分。
“余力学文”这部分讲的是怎样学习。我尤其喜欢这句: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这句话的意思是:不妨把学习计划定得宽松一些,但在实际执行时要抓紧用功,不懈怠、不偷懒。只要工夫到了,不懂的地方自然就通达了。我在生活中也是这样,该玩的专心玩,该学的认真学,不能一心二用。
“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告诉了我读书方法。是啊,遇到好词好句和不懂的地方要做好笔记,以便向别人请教,这不正是爸爸妈妈教育我要做的吗?
我喜欢读书、看书。自从我看了“余力学文”中的“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时,知道了把书读好要有信心,还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即心要记、眼要看、口要读,三者都非常重要,缺一不可。这使我联想到我读书时的情形。我只是一味地看,虽然很用心,但并没读出声,只是默读。所以我的读书水平一直没有提高,直到看了《弟子规》以后,我才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并改正了。
《弟子规》的读后感 篇12
“弟子规,圣人训,守孝第,次谨信……”每天早晨我们的教室都传出朗朗的读书声,这是我们入学以来早自习诵读《弟子规》的声音,每天我都沉浸在朗朗的背诵声中,乐此不疲。老师说,《弟子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每个小朋友都要用《弟子规》来指导自己的言行。
我不但学会了背诵《弟子规》,还学会了唱《弟子规》的歌呢,优美的旋律配上朗朗上口的歌词,听起来很优美,我很喜欢唱这首歌。
《弟子规》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
有一次,妈妈要带我外出学小提琴,准备好出门的时候,我还在玩学习机,妈妈说:“翔晨,快点!”我却像没听见一样,还在那里磨蹭。妈妈急了,大声说:“父母呼,应勿缓。”我听见后赶紧关掉学习机,不好意思地跟妈妈出门了。心里想:哈哈,妈妈也会背《弟子规》。
还有一次,我和同桌在班级的过道上捡到了一块漂亮的橡皮,我的同桌特别喜欢那个公主的图案,于是她对我说:“不要告诉老师,咱们俩一起用,行吗?”我突然想起《弟子规》里的一句话“物虽小,勿私藏”,我连忙摆手说:“不行!不行!别人的东西我们不能要,那样是不文明的,应该把橡皮交给老师,请老师帮助找到失主。”同桌听我这样一说,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现在我已经把《弟子规》背得滚瓜烂熟了,我时刻用《弟子规》的要求来约束自己。当我挑食的时候,我会很自然地想起那句“对饮食,勿拣择”;当我挑剔穿着的时候,我不由自之地想起那句“衣贵洁,不贵华”;当我和妈妈顶嘴的时候,我情不自禁地想起那句“父母教,须静听”。
感谢《弟子规》教会我许多做人的道理,《弟子规》中圣人的训诫将会伴我成长,让我受益终生!
《弟子规》的读后感 篇13
中国经典国学《弟子规》,蕴含着千百年来人们的道德经验的结晶,这是我们中华民族所拥有的宝贵财富。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就应多多诵读,汲取精华,传承其中精神。
在当今社会中,我们要发扬《弟子规》中“泛爱众”篇所表达的博爱精神。正如中华民族伟大革命先驱者孙中山先生,一生都在发展和推广着“博爱”这一中华美德,就连孙中山先生陵墓中山陵,主牌坊的正中央高高挂着一块题有“博爱”二字的牌匾。在前年“512”我国汶川发生了大地震,牵动了全国13亿人的`心。可爱胜过一切,温总理那斩钉截铁的话语,时刻回荡在子弟兵们的心中:“只要有一线期望,就要尽百倍努力!”大家自愿纷纷募捐,一元,二元,一百元,一千元源源不断的捐款送往灾区。这是我们大家共同的爱:爱是支持!爱是期望!只要人人都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完美的人间!这次虽然汶川发生了大地震,但是有我们的祖国做坚实的后盾。我们中华民族是强大的,是一个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要从身边点滴的小事做起,发扬这种“博爱”精神。学校组织我们少先队员去敬老院看望长辈们,这也是一种博爱,也是一种群众的关爱。这些孤寡老人平日里住在院内,十分冷清。没有亲人的照顾,没有朋友的支持,能够说这些老人是无依无靠。为了使这些老人获得群众的温暖,我们小学生也就应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经常去敬老院看望他们,带去亲切的慰问和精彩的表演,让这些老人们融入到这个群众中,让他们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
看完了我的《弟子规-泛爱众》,期望同学们也能和我一样,去好好研读这本书《弟子规》,感悟人生的哲理,传承人间的美德。
《弟子规》的读后感 篇14
我读过《弟子规》这本书,里面的内容不仅精彩,还让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使我明白,什么是孝敬父母;什么是勤俭节约,什么是宽宏大量……
当我读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的时候,我想到以前妈妈叫我帮她晾衣服。我说了声“啊”,等一等,又认真地看电视,妈妈说了好多遍,我才懒洋洋的站起来,现在想起来,我那时候是我不应该呀!
我又看到了一句“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的时候,我想到以前我经常因为一点点小事情,就跟妹妹吵嘴,想到这我的脸一下子就变红了,爸爸和妈妈经常说“当姐姐的就应该让着妹妹”,那时候我硬说爸爸和妈妈偏爱妹妹。现在想起来是多么不应该啊!
还有一句“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我就想起以前有的人说我的短处,我就觉得他是针对我,我心里就感到生气,然后也针对他,现在想起来真是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啊!
总之,这本书让我学会了许许多多做人的道理,它处我学会了怎样和别人相处。
《弟子规》的读后感 篇15
学习《弟子规》使我受益非浅。其中有些道理很简单,但就是没有真正去体会其中的道理。因为在学习《弟子规》之后才真正的懂得。《弟子规》增长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灵。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我有三点体会:
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没有做到。通过这次学习,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加倍努力,希望能给操劳的父母幸福的生活。
第二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为人要谦虚。恭敬与谦虚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谦虚很难做到对人恭敬。“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虽然从小就念过许多这样的名言警句,但我却没有意识到谦虚是一种品质,反而常常争强好胜,骄傲自满。
第三要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而我也是通过学习《弟子规》明白和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个过程,过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
《弟子规》的读后感 篇16
李毓秀的《弟子规》是仿《三字经》体例,三言成语,名句叠韵的形式为古代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敬师规范,由《论语》《孟子》《礼记》《孝经》和朱熹语录编纂而成,今天读来仍然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当今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和古代的社会环境不能同日而语,读《弟子规》我想在现实和传统之间有没有一个承继关系?中国有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讲得最多是一个“育人”的问题,所谓至乐莫如育人,怎样教育人,怎样增加修养,做一个完善的人?这是我们应从传统中继承和发扬的。
在物质丰富、科技发展的现实环境下,很多人在精神上已没有依托,往往在纷繁的生活中迷失了自己,失去了指导原则,而在《弟子规》中所提到的做人的总纲“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教诲,以此成为做人的原则,那么我们在工作和学习时,就能加深自己的修养,在物质社会的时代不迷失,不动摇,时时保持清醒,和谐和同事之间、领导之间、亲人之间、朋友之间以及陌生人之间的关系,进而和谐整个社会成员的关系,那么共建和谐社会就不会是一句空话。
《弟子规》中讲到日常起居、待人接物、外出求学等方方面面的行为标准和作人准则,提倡正人先正心。我从中深刻领悟,明白很多做人的`道理,从而反省自己的不足之处,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严以对已,宽以待人,积极融入到团队当中,要尊重领导,认真完成领导所交待的各项任务,忠于职守,互相帮助,协作共事,作为服务窗口工作,要树立良好的服务形象,礼貌待人,微笑服务,做到百问不厌,应保持坦诚、公正、客观的态度对人对事,并且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积极参加培训和学习,提高工作效率。
《弟子规》对和谐家庭也是有着重要的意义。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每个细胞的健康才能保证社会机体的健康,其中“二十四孝亲图”在感化人的同时,也教会我们应该怎样孝敬父母,怎样对待亲人,也让我们思考在当今社会怎样去实现传统文化的价值,试想,如果一个连父母长辈都不尊重、孝敬的人,一个丧失了做人最基本的伦理道德的人,如何能对别人以礼相待?这样的人能否让人信服与尊重?
《弟子规》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教材,我们要从中领悟其精华,发扬中华美德,做一个完善的知礼仪、知廉耻、知谦虚、知恭敬、知忠厚的人。这样,在我们继承传统,发扬传统中,才能体现其价值。
《弟子规》的读后感 篇17
说起《弟子规》的风采,对于我们来说一点儿也不陌生,甚至可以说是很熟悉。因为在我们这个书香满溢的校园生活中,她不仅是我们的老师,也是我们的朋友,是她告诉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谨言慎行。看见别人有了进步,就要虚心向他学习,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慈……
记得刚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就认识了这位特殊的“老师”,每天课前我都会摇头晃脑地读着她的“弟子规,圣人训”的话语,虽然,我还不明白她的话是什么意思,但是我从心底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欢!
渐渐地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她的话有了一点理解,同时我也有了很多的变化。中国有句古话:百善孝为先。孝从古流传至今,可是,我们这一代人却因为父母的溺爱、呵护,忘记了孝。《弟子规》中说,“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以前,妈妈叫我帮忙做一些事时,我总是慢吞吞的,非常不情愿,妈妈叫我动作快点,我还是拖拖拉拉;做作业的时候,妈妈指出了我的不足,我却是置之不理,有时还觉得很烦;犯错时,妈妈责备我,我还经常顶嘴。想想过去的自己,真是觉得非常惭愧。自从学了《弟子规》之后,我经常用里面的话来指导自己的言行。现在,妈妈叫我,我就会赶紧到妈妈身旁,并且做事也不拖拉了。妈妈教导的时候,我不敢再顶嘴了,而是低头反省,虚心接受。我的这一改变也让我尝到了甜头,不但妈妈说我懂事了,变孝顺了,而且自己的各项学习也进步了许多,这可都是《弟子规》的功劳啊!你说她是不是我的“老师”?
说她是“老师”,却更像是我的“朋友”。现在,我每做一些事情时都会想到她的话。无论什么时候出家门时,我都会告诉爸爸妈妈,因为她告诉我:“出必告,返必面”;乘车时,每当我看到老年人没有座位时,我会主动给他让座,因为她对我说:“长者立,幼勿坐”;每当在学校时,每当我玩得很疯狂时,她就会耳边轻轻地提醒我“幼不学,老何为”,我顿时明白小时候要好好学习,否则,长大就不会有所作为。在学习方面,我想着快快写完,去看我的游戏攻略,字写得歪歪斜斜,老师批评了我。回到家我的“朋友”告诉我:“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这使我明白了学习不能浮躁不安,看对自己没有益处的书会败坏人的意志。我的这位“朋友”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教育着我,提醒着我,改变着我。
在我成长的历程中,她就像一泓清泉,清洗着我的心灵,让我变得懂事,变得慧智,她就是我喜爱的老师、朋友——《弟子规》。
《弟子规》的读后感 篇18
学习《弟子规》使我受益非浅。其中有些道理很简单,但就是没有真正去体会其中的道理。因为在学习《弟子规》之后才真正的懂得。《弟子规》增长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灵。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我有三点体会:
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没有做到。通过这次学习,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加倍努力,希望能给操劳的父母幸福的生活。
第二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为人要谦虚。恭敬与谦虚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谦虚很难做到对人恭敬。“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虽然从小就念过许多这样的名言警句,但我却没有意识到谦虚是一种品质,反而常常争强好胜,骄傲自满。
第三要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而我也是通过学习《弟子规》明白和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个过程,过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
《弟子规》的读后感 篇19
今年寒假,学校要求我们背《弟子规》。回到家我问妈妈什么是《弟子规》,妈妈说《弟子规》主要讲在学习和生活中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妈妈还说要我对照自己的行为认真阅读,背诵。我一听来了兴趣,心想自己平常是家里的乖乖女,应该不会与书中所说的有多大差距。
我每天详细阅读《弟子规》,却发现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有许多缺点。
《弟子规》中说:“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可是我偏偏和书作对,我的书桌上放着练习本,练习册,漫画书……所有和学习有关,无关的书全都放在书桌上,东一本,西一本,我的书桌成了“旧书摊”,要想找一本急用的书,有时比登天还难。现在我得好好收拾收拾,保持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弟子规》中还说:“出必告,反必面。”但是我出去玩却常常忘记和家人打招呼。有一次我出去玩,没有告诉妈妈,我回到家里妈妈狠狠地说了我一顿,我读过《弟子规》以后,我知道自己做的不对,我出门时要和妈妈打招呼,回家时也要跟妈妈说一声。这样妈妈就不用担心了。
我读完了《弟子规》,了解了自己的缺点,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我一定要改掉缺点,做一个完美的好孩子。
《弟子规》的读后感 篇20
我读了《弟子规》中的两句话是:“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们,勿乱顿,致污移”。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要注重服装仪容的整齐清洁,回家后衣、帽、鞋袜都要放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不要乱放乱摆,以免把衣帽弄脏。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一个人,他就是王安石,他还有一个故事呢,我给大家讲一讲吧:王安石是宋朝有名的宰相。据说,他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不太讲究卫生,极少洗澡,整天弄得脏兮兮的。
有一天,皇帝召见王安石和几位大臣商议国家大事。谈话时,一只虱子从王安石的衣领爬到了他的脸上,皇帝看见后偷偷的笑了,可王安石却一点儿也不知道。后来这件事成了朝中大臣们的笑料。
王安石虽然是有名的大政治家、大文学家,但他确实太不注重仪表了,我们可千万不要有他这种毛病哦!
《弟子规》的读后感 篇21
末学在以后的学习中,也要专心专注,这样学习效率才会提高。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之后再学会举一反三,学会灵活,圆融。这就是末学以后的目标。
末学在这里也希望更多的青少年朋友能早日走上圣贤之路,步入孝德之门。听说安阳要花巨资建女子监狱,我想,如果把它换成女德学校岂不是更好?受益的人会更多。也希望更多的有心人能大力支持,国家也一定会重视起来,那么,我们中国人的春天就会早日到来。
“众星拱月”,只要把自己的光圈擦亮,很多星星自然就会靠过来,这就是感召的力量,末学也要从当下做起,修身正念,才能感召来更多的仁人志士。“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近,过日少”。时时觉照,“一日三省吾身”,改过行善,为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伟大复兴贡献微薄之力!
《弟子规》的读后感 篇22
“凡是人皆需爱天同覆地同载”这是《弟子规》其中的一段。弟子就是学生,规就是规范。星期一的早晨,白校长在大会上要求我们背诵和学习《弟子规》〉。
小的时候,我读过《三字经》,里面的内容至今还记忆犹新。我感觉《弟子规》里的内容和《三字经》里的内容大同小异。《三子经》是用小故事,小典故来说明一个道理。《弟子规》是学生们应遵守的规范。马老师让我们背诵“泛爱众”一课,泛爱就是博爱,就是与朋友在一起相处,要讲平等博爱。马老师说,这里的每一句话都是一个道理,要仔细去读,用心去理解。
刚开始背《弟子规》时,感觉很吃力,每一句话单独背能背过,连起来背时总背不过,妈妈说,如果你先把每句话的意思理解了,再背就好背了。我按照妈妈说的方法先读每一句话的解释。再去背,不仅背过了,而且知道了每句话的道理和意思。
《弟子规》虽然是古人写的,年代离我们很遥远,但其中所说所讲的不正是我们这些生活在现代生活中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小公主”所缺少的吗?
《弟子规》的读后感 篇23
今天我读了《弟子规》一书,最使难以忘怀并受到启发的一段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命;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这段“弟子规”的意思是,父母呼唤时,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推辞投懒。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父辈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让父母生气伤心。看到这里不由得我深感内疚,平时只要爸妈叫我,我都会假装没听见,只管玩我的。妈妈要是让我去做事,我会毫不犹豫地说让爸爸去做,爸爸让我去做事我会说我是你的奴隶吗?每当爸妈教我怎么做人处事时,我会一只耳朵听,一只耳朵扔,把它当做耳旁风,根本不放在心上。我要是做错了事,爸妈说我,我会想尽一切办法为自己辩护,把黑板说成白板才肯罢休,有时让爸妈气得哭笑不得。
读了“弟子规”,让我明白了自己以前是多么的不懂事。从此以后,我要痛改前非,绝不犯错,要听爸妈的话,不再让爸妈伤心,做一个勤快懂事的好孩子。
《弟子规》的读后感 篇24
《弟子规》是根据《三字经》编写的。其中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树,只有根扎得牢,树才会长得茂盛。做人,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心的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像画画,让没有绘画基础的孩子发挥想象创作是不会创作出一幅优秀的作品的。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凭着自己的意愿任意胡为,那他不会被别人接受,他的人生不会快乐。我也没有接受过正规传统文化教育,在学习了弟子规后,我就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在正确理解古老地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将这块文化瑰宝传承下去。真心希望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从我们班级教育的一点一滴做起,帮助每一位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算起来,真正意义上接触传统文化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其实,这么算也不见得正确,因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毕竟,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递过程。就好比我的一位语文老师讲的“无论世家子弟还是山野村夫,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显现儒家文化的教养”。这句话,我是感受越来越深。一种思想理念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千年,这里的人民哪里还可能不会受到影响呢?虽然传统文化在近代屡遭浩劫,她还是在中国大地上有很强的生命力。
在我看来,《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本来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可是,我们现在的人,普遍缺乏这种教育,所以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特别是当今,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