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

2024/04/21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精选26篇),都是精品文章,请您欣赏。

《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 篇1

本学期趁着工作之余认真拜读了魏书生老师主编的《如何做最好的教师》一书,面对书中荟萃的那一个个影响教师一生的中外教育家经典感言,聆听他们从多角度阐述的各自精辟的教育观点。感叹当一个教师的不容易,感悟修炼教师之贤的道路漫漫其修远兮。慢慢品读的过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这位以前不甚了解的魏老师的感言——教师要用心去“懒”。

虽说勤能补拙,但这世界上谁不想“懒”,从某种角度上说,正是“懒”促进了我们社会的不断进步。古今中外多多少少伟大的发明都和我们需要“偷懒”有关。而我们老师又是那么的勤快,不管是“春蚕”也好、“蜡烛”也好,都有呕心沥血、死而后已,不勤快不是好老师的意思。于是我们看见在不少学生活动当中,老师忙前忙后,反复训练学生。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精细化训练。在最后的活动当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完美的过程,大家都非常满意。这真是我们要的吗,是“我们”要的还是“学生”要的,决定了对这件事的看法。

有时我们太过于“勤快”了,反而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如果我们想多一点,再放手一点,允许学生犯错,允许过程有瑕疵,甚至不要太过分在意结果,把主动权真正交到学生手中,这样的`活动过程学生是不是能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

有时我在想,什么是好老师?是现在看到成绩的老师是好老师呢,还是20年后有学生说你是好老师的老师才是好老师呢?教师现在的“勤快”固然可以立杆见影的看到理想的成绩,但老师过度的“勤快”造就的可能是什么?可能就是学生思维、行动上的“偷懒”,教师的包办让学生不需要去想太多、做太多,自然不可能在在遭遇问题时独立自主的思考解决。我们教师要学会用“心”去“懒”,所谓用“心”即事先充分预设学生学习活动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为学生创设可以自主研究探索的平台和有效地条件支持,所谓“懒”即在活动中信任学生、放权给学生,呈现一种真实的学习探究过程,让学生经历发现、研究、探索等过程,或成功或失败,经历过这种种感受的学生才会慢慢“勤快”起来,这样,我们的教育也许真正成功了。

《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 篇2

很荣幸拜读了高金英老师的《做最好的教师》一书,让我受益匪浅。本书总共分为六章,种好师者的心田,用生命影响生命,这样教学最有效,左手教育学,右手心理学,抓住教育的契机,不做名师做明师这六个方面展开叙述,书中呈现了一件件用爱心堆彻的感人事迹,一个个感人肺腑的真实事例,让我颇有感触。

书中有这么一段精辟的言论: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

的确,我们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就好比世界上没有一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相同的一个人。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尊重,渴望得到同学、老师、家长及社会的认同。

“教育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这是美国学者艾玛逊的名言,也许有人不以为然,或许不够重视,“了解学生”确实可以称得上是一条重要的“教育秘诀”。教师了解、尊重爱护自己的学生,又会促使学生自尊心的树立。实践证明,自尊心是推动人们不断上进的一种动力。学生有较强的自尊心将会促使他们努力地、创造性地学习,力争先进,不甘落后,会促使他们自觉主动地遵守纪律,积极完成集体交给的各项任务。

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爱表现为对教育事业的爱,对教育对象的爱。老师也只是个普通人,也有自己普通的感情,教师要怎样拥有“师爱”呢?只有童心才能理解童心,带着儿童的兴趣去探寻学生的心灵深处的途径,怀着儿童情感去理解儿童的心灵世界,那样才能真正走近学生的心灵世界,能理解学生的做法,从而让自己与学生的思想感情保持和谐一致,这样的老师就善于发现学生缺点中的可爱之处,甚至智慧之处,那他看到的学生,都是带着“可爱缺点”的可爱孩子。同时,如果想和学生相处愉快,你就不能拿着大人的思想来衡量这些孩子,毕竟他们还不是大人。他们的思维有时还很幼稚,还会做错很多事情。如果你的要求很高很严厉,这样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阅读了高金英老师的《做最好的教师》,让我了解了最好的教育就在我们教师的教育信仰里,就在我们教师的师爱里。

《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 篇3

今天,我终于把李镇西老师《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读完了。当时初读时并不热心,只是一种随意。但随着一步步深入的阅读,便逐渐喜欢上了这本书,也喜欢上了李镇西为师的风格,常常被李老师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语言所打动。向“如何做个好老师?”“如何让自己成为学生心目中最受欢迎的好老师?”等问题,李镇西老师用25年的教育教学思想来回答了我们,他教育智慧的精华就是一个“爱”字,要求教师要有爱、感恩、希望、信仰、探索、合作。而自由与自主的“爱”要放在首位,因为没有爱就是没有教育。

序言让人印象极为深刻:李老师在序言中这样写到————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是最可爱的;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是最勤奋的;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是最充实的;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因此,你若是工人,就要当技术最出色的工人;你若是营业员,就要当服务质量最佳的营业员;你若是医生,就要当医术最高明的医生;你若是教师,就要当最负责人的教师;甚至你哪怕只是一名个体户,也要当最受顾客称道的劳动者!你也许不能成名成家,不能名垂青史,但你可以成为同行业中千千万万普通人里最好的那一个!

“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的或自由的发展”。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更深深地感受到当一个好老师的最基本条件就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要宽容学生,要与学生沟通等等。如何让去爱学生?

一要用爱激励学生。崇高的爱要求教师具有高尚的师德,充分利用教师形象的影响力激发学生的理智感、道德感和审美感。老师的一句话,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就像高明的琴师一样在学生的心弦上弹拨出动人的乐章。教师应当用自己言行一致、光明磊落的品质,对工作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态度去感染学生,身先士卒,身体力行,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自己先做到,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学生。爱学生不能仅仅凭个人的感情只爱那些自己认为可以的学生,爱学生意味着一种责任,要把欣赏与赞美的目光投向每一个学生,包括那些与班级纪律要求格格不入的孩子,爱学生包括善待这类学生的缺点。同时,更多的是要能发现学生的优点,肯定学生,赏识他们,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优秀的,至少我们关注的优点是发现学生的亮点和好的一面,而不是盯着他们的缺点和短处,只要你能相信你的学生是优秀的,相信他能做的更好。李老师说得对,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关心;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和同学心贴心;因为有爱,才有崇高的灵魂和蓬勃的朝气。

我们的很多老师在教育过程中还是存在着误区的,比如我们的老师经常会“犯错误”,那就是绝对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学生做错事了,如违犯纪律了,老师们就很恼火,常在学生面前乱发脾气,结果效果却很不好,并且学生有抵触情绪。长期以来我们总因为学生表现得不好而批评他们,却很少表扬他们,好象把工作重心都放在学生表现不好的一面了。此书中,李老师对学生的“爱”作了全新的深刻阐述,爱学生要有一颗爱孩子的心:

首先就应该要有一颗与孩子一样的童心,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也许只有爱心才能滋润童心。正如书中所叙的那个大男孩,我们学校也有许多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学生,不能按时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作业,课前老师也经常找他们,还会将他们当众批评,可纯洁的孩子并没有因老师的批评而忌恨,而是对老师喜欢如故,因此做为老师要爱学生。

二要用爱温暖学生。班主任要关心学生成长,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和文明习惯,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做人;要多给学生讲做人的道理,讲为人处事的原则,使学生“悟”出做一个高尚人需要具有良好的品德,注意引导使学生获得健康的心理;要多与学生谈心、交心,做学生的知心人,你只有让学生充分信任你,才能了解学生心中的“结”,才能排解学生的不良情绪,引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要从生活中多关心学生,体贴学生,想办法解决学生生活上的困难。如学生生病后,我总能把学生的冷暖挂在心头,帮他(她)补课,与班上的同学一道照顾他,使学生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班集体的温暖。

三要用爱鞭策学生。真心爱护教育对象,就必然要严格要求,没有原则的爱是偏爱溺爱,过分的严厉便缺乏情感的交融。因此,教师对学生要求要适度、合乎情理,严格要求学生应以充分尊重学生为基础。尊重学生要以信任学生和理解学生为前提。能将学生看作是一个平等的对象来看待。古人韩愈就有“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的说法。教师不要以老师自居,动辄就训斥、挖苦、讽刺学生。人都是有自尊的,老师要象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要公平,一视同仁,不能因为学生成绩的好差、相貌的美丑、经济条件的好差而对学生另眼相看。对学生要始终表现出关注和热情,巧妙地对学生进行奖励和批评。特别是对屡犯错误的同学,应进行恰当的批评,春雨润物细无声嘛!总之,批评的'艺术应是严格与善良的圆满结合。学生对班主任的批评,感受到的不仅是合乎情理的严格,而且是充满人情味的关切。

这样同学们就会觉得在这个集体中有温暖、有希望,从而更加热爱这个集体,热爱你这位老师,才能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才会对学生人格的培养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通过读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后才认识到:教育上的爱,不仅是为了达到目的而做出的一种姿态,它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氛围。运用的恰当,它会把“爱”自然而然的贯穿于教育的某个环节,也会不声不响的体现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更会潜移默化的滋润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作为一名教师,我决心以著名教育家李镇西为榜样,以“爱”为己任,在今后的工作中,要高标准要求自己,树立竞争意识;要思想过硬,乐于敬业;要做到献身、求真、创新,就必须多读书、多思考。让我们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追求思想的美,享受文化的财富,使自己变得更加高尚吧!

《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 篇4

《做最好的教师》里有这样一段话:“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的或自由的发展。爱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书育人的动力。李镇西老师在序言中说:“每个人都是一棵树。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 ;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

我所谓的‘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读到这里不禁问自己,在16年的工作中,我有没有达到自己最初给自己设立的目标呢,有没有超越自己呢?

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要对学生的成长以及未来一生负责,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只喜欢学习优秀的孩子,而忽略了后进生,他们更需要关心,需要我们的爱,他们需要温暖,需要阳光。

真正的教育之爱,并不是迁就学生,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而是要给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帮助和服务,我们要给与学生的,是他们走出校园多年以后仍然保留在身上的,深入骨髓的习惯和性格。这种带有养成良好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并然带有“强制性”,离开了严格要求,便谈不上真正的爱。

《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 篇5

很荣幸拜读了高金英老师的《做最好的教师》一书,让我受益匪浅,《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本书总共分为六章,种好师者的心田,用生命影响生命,这样教学最有效,左手教育学,右手心理学,抓住教育的契机,不做名师做明师这六个方面展开叙述,书中呈现了一件件用爱心堆彻的感人事迹,一个个感人肺腑的真实事例,让我颇有感触。

书中有这么一段精辟的言论: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

的确,我们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就好比世界上没有一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相同的一个人。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尊重,渴望得到同学、老师、家长及社会的认同。

“教育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这是美国学者艾玛逊的名言,也许有人不以为然,或许不够重视,“了解学生”确实可以称得上是一条重要的“教育秘诀”。教师了解、尊重爱护自己的学生,又会促使学生自尊心的树立。实践证明,自尊心是推动人们不断上进的一种动力。学生有较强的自尊心将会促使他们努力地、创造性地学习,力争先进,不甘落后,会促使他们自觉主动地遵守纪律,积极完成集体交给的各项任务。

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爱表现为对教育事业的爱,对教育对象的爱。老师也只是个普通人,也有自己普通的感情,教师要怎样拥有“师爱”呢?只有童心才能理解童心,带着儿童的兴趣去探寻学生的心灵深处的途径,怀着儿童情感去理解儿童的心灵世界,那样才能真正走近学生的心灵世界,能理解学生的做法,从而让自己与学生的思想感情保持和谐一致,这样的老师就善于发现学生缺点中的可爱之处,甚至智慧之处,那他看到的学生,都是带着“可爱缺点”的可爱孩子。同时,如果想和学生相处愉快,你就不能拿着大人的思想来衡量这些孩子,毕竟他们还不是大人。他们的思维有时还很幼稚,还会做错很多事情。如果你的要求很高很严厉,这样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阅读了高金英老师的《做最好的教师》,让我了解了最好的教育就在我们教师的教育信仰里,就在我们教师的师爱里。

《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 篇6

做最好的老师,这是很多求实老师的共同心愿。 李镇西老师告诉我们:最好,是相对的。因为这是永远没有止境的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说,最好其实就是更好,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超越自己。

现在我读完了《做最好的老师》也就是智力活动上的一个进步,教育理论上的一个刷新。怎样能成为一个“最好的老师”,李老师以从教近三十年的经历告诉我们,其实这非常简单。就是踏踏实实上好每一堂课,仔仔细细批改每一本作业,认认真真对待每一次谈心,开开心心组织每一次活动。每天坚持“五个一工程”,即:上好一堂课,找一位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或社会问题,读不少于一万字的书,写一篇教育日记。

但这看似平凡的小事,几十年坚持下来就能成就一位不同凡响的教师。所以,教师所从事的是一种充满智慧与思考的职业,一种需要道德与正义感和毅力的职业,一种充满爱心与民主意识的职业。

在整本书都拜读之后,除了尊敬和祟拜之外更多的是感概,如果每个学校都能出一个李镇西或者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话,中国的教育会让全世界都刮目相看的。

从《做最好的老师》一书中,我学到了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几点:

一、教育者要拥有一颗童心。

李老师说,教育者是否拥有一颗童心,对教育至关重要。这也是他后来能够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并且能够在教育上取得成绩的重要原因。他说:“能够自然地与学生‘一同哭泣,一同欢笑’的教师无疑会被学生视为知心朋友。有些在成人看来是不可理解的感情,在儿童看来却是非常自然的。而变‘不可理解’为‘非常自然’,正是不少优秀教师赢得学生心灵的可贵之处。”他说:“只要把握学生的情感,并注意环境、场合,教师任何‘过分的孩子气’都不会是多余的。在与学生嬉笑游戏时,教师越是忘掉自己的架子,学生越会对老师油然而生亲切之情――而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点。”在以前,对于他说的`这些话我可能会不理解,但是,在我亲身体会了之后,也明白了教师拥有一颗童心的重要性。很多老师认为,老师就应该与学生有一定的距离感,认为老师与学生打成一片是不可想象的,认为学生与老师随便开玩笑是不懂规矩的表现,但是李老师却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同行们,老师融入孩子们当中不但是可以的,而且在教育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我受到李老师的启发,尝试与学生打成一片,发现其中的魔力是巨大的。

以前我总认为师生见面,应该由学生先打招呼,认为学生见到老师时对老师不闻不问是不礼貌的表现,是对老师的不尊重。怀有这种心态时的我与学生相遇时,眼睛是不看学生的,因为我担心学生不向你问好。当然,很多学生看到老师摆架子,也就不向老师打招呼了,现在想来,当学生见到老师对自己爱理不理时,内心应该是很失望的。也许是受李镇西老师的影响,我与学生见面时不再面无表情,不再脸朝他处,而是主动露出笑容,遇到不向你打招呼的同学,我就主动向他们打招呼。就这样,同学们感到了我的平易近人,感到了我的和蔼可亲,课后能大方地接近我。这在很多老师看来也许是不可理解的,但我觉得这是多么自然。

二、对后进生的教育

李老师对后进生的教育是很富启发性的,在对后进生的教育方面,李老师的观念及一个个成功的案例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

班主任们都知道,在班主任工作中,最令人头痛的莫过于对后进生的教育。在办公室时常听到老师们诉苦:“为什么我苦口婆心地、三番两次地教育他,他却不领情呢?”我也曾经是这样的老师,为这些事情苦恼着,却不懂得去反思。可是,自从学习了《做最好的老师》之后,我明白了后进生犯错的频繁性,以及进步过程中的反复性的特点,懂得了对后进生教育长期性和艰难性,懂得了对他们的教育不能只用一种方法,而且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理解之心和宽容之心,需要有足够的智慧,而爱和尊重则是成功地对他们进行教育的前提。

三、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很多老师由于出于气愤中,经常不自觉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伤害了学生的心灵。可悲的是很多教师在造成这么严重的后果后还不知其所以然。

李老师从教育专家的高度论述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的重要性。以下是李老师在保护学生自尊心方面的论述,很值得我们细细品读:

1、教师尽量直截了当地帮助学生改正缺点,把他的缺点公之于众,以使其他学生从中吸取教训,不犯类似的错误,这种方法是最不成功的,因为这无异于开“批判会”,把孩子心灵中最敏感的地方――自尊心、个人尊严、自豪感统统暴露于外,并使之受到伤害,这种教育所造成的损失是难以估量、无法弥补的。

2、只要我们深深地伤害了他们的心灵――也许是一记耳光,也许是一句辱骂,甚至也许只是一个鄙视的眼神――那么,不管我们平时对学生有如何深厚的感情储备,不管我们过去在学生心目中有多高的威望,也不管我们以前对学生进行了多少“行之有效”的教育,这一切都烟消云散了!

3、教育成功的诀窍之一,就是永远不让学生对他自己感到绝望。但我也曾多次在激愤中说出一些让学生感到伤心的话:“你真猪!”“怎么这么笨啊!”“你真脏!”“你真烦人!”……当学生本来是非常尊敬老师并认为老师是在真诚地帮助他的时候,这些话无疑会击碎他内心深处“想做好学生”的美好愿望。一个学生真正的堕落,有时候恰恰是从我们教育者的无意识的伤害开始的。

我们也会经常想到保护自尊心的问题,但是,由于我们的疏忽,却总是有意无意地伤害着学生的自尊心,而学生自尊心的受伤害,可能就是他自暴自弃的开始,就是学生与老师相抵触的开始,随之而来的可能就是学生与老师的处处作对,这对教师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是极为不利的。所以,《做最好的老师》一书让我受益匪浅。

四、允许学生犯错,允许他去改正

回想自己的教学工作,对于自己的学生,其实更多的还是爱,有时学生犯错了,我也会感到很气愤,但是,细想起来,孩子毕竟是孩子啊,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着自己的 思想,你能期望他和你一样吗?你期望他们会那么听话,把任何事情都做得那么到位吗?其实,一切都是不可能的,李镇西老师说,“童心是师爱的源泉”,我要说的是,想跟孩子们相处,必须蹲下身,与孩子们对话。不要老拿着大人的思想来衡量孩子,毕竟他们还小。他们的思维有时还很幼稚,还会做很多错事。所以有人说,你要允许学生去犯错,犯了错允许他去改正,这样学生才能在曲折中成长。

有时,我们老师经常会犯这样的错误,绝对不允许学生犯错,上课迟到了,做错事情了,违犯纪律了,扣分了等等。这样恰恰相反,学生会因为你要求太严而产生抵触情绪。因为更多的时候,他们是以一个人的形式存在的,因此,给孩子尊严,就如同他们给了你尊严一样。你不能强迫他们按照你自己的意愿来做,有时甚至我们应该允许他犯错,因为犯错是为了下次不犯错。因为班级经常扣分,恼火,发脾气常常解决不了问题,那怎么办?作为老师到底是干什么的?我的职责难道只是每天守着他们,他们说不扣分吗?好像老师与学生之间除了批评就什么也没有了?难道师生之间的感情连几分都不值吗?不会,肯定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优秀的,至少我们关注的焦点是发现学生的亮点和好的一面,而不是总盯着他的缺点和短处!很简单,如同考试前,给后进生鼓励,他们的发挥会异常好一样。相信你的学生是优秀的,你别说,他还真能做得更好!我努力地改变自己,努力给孩子们假造一个和谐,宽松的成长环境。

总之,“没有最好的老师,只有更好的老师”,希望所有的老师象李镇西老师学习,记得他的五个一工程”――上好一堂语文课,找一位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或社会问题,读不少于一万字的书,写一篇教育日记。学习他那种对学生的态度,学习他先进的教育理念,学习他那种对自己永不满意的学习态度,我想若干年以后我们中间也会涌现出很多“李镇西”老师的。

《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 篇7

李镇西老师在《阅读与写作,提高教师素质》一文中谈到:“读书、教书、写书,就是我现在生活的全部内容。”作为教师,阅读让我们视野更开阔,写作记录了我们成长的过程,表达个人的思考,研究让我们更理性看待教学,当读书、写作、研究走进教师的专业化历程时,我们就会收获专业成长的快乐。读书、写作、研究要在日积月累中进行,少一些功利,读书是为了提升个人的专业素养,写作更是为了自己,因为我们坚信:每个人都是作者。研究教学中存在的真问题,学会思考。回顾我读书、写作、研究的成长历程,我深深的感受到了促进自身成长的作用,让我体验到了专业成长的快乐,也让我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年轻教师逐渐成为一名有自己独特思考的教师,真正在读书、写作、研究中不断的提升自我,发展自我。

读书,能够使我们更加理性的思考教育教学,在阅读中汲取成长的力量;写作,促进我们在思考中梳理自我,在不断反思中书写自我的教育传奇;研究,能够让我们基于证据,用证据进行陈述自我的观点,用研究的眼光、视角看待我们的教育教学,在不断的问题解决中提升自身的专业成长。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在读书、写作、研究中智慧成长,在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中收获自我的教育人生。

《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 篇8

做最好的老师,这是很多求实老师的共同心愿。 李镇西老师告诉我们:最好,是相对的。因为这是永远没有止境的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说,最好其实就是更好,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超越自己。

现在我读完了《做最好的老师》也就是智力活动上的一个进步,教育理论上的一个刷新。怎样能成为一个“最好的老师”,李老师以从教近三十年的经历告诉我们,其实这非常简单。就是踏踏实实上好每一堂课,仔仔细细批改每一本作业,认认真真对待每一次谈心,开开心心组织每一次活动。每天坚持“五个一工程”,即:上好一堂课,找一位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或社会问题,读不少于一万字的书,写一篇教育日记。

但这看似平凡的小事,几十年坚持下来就能成就一位不同凡响的教师。所以,教师所从事的是一种充满智慧与思考的职业,一种需要道德与正义感和毅力的职业,一种充满爱心与民主意识的职业。

在整本书都拜读之后,除了尊敬和祟拜之外更多的是感概,如果每个学校都能出一个李镇西或者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话,中国的教育会让全世界都刮目相看的。

从《做最好的老师》一书中,我学到了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几点:

一、教育者要拥有一颗童心。

李老师说,教育者是否拥有一颗童心,对教育至关重要。这也是他后来能够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并且能够在教育上取得成绩的重要原因。他说:“能够自然地与学生‘一同哭泣,一同欢笑’的教师无疑会被学生视为知心朋友。有些在成人看来是不可理解的感情,在儿童看来却是非常自然的。而变‘不可理解’为‘非常自然’,正是不少优秀教师赢得学生心灵的可贵之处。”他说:“只要把握学生的情感,并注意环境、场合,教师任何‘过分的孩子气’都不会是多余的。在与学生嬉笑游戏时,教师越是忘掉自己的架子,学生越会对老师油然而生亲切之情――而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点。”在以前,对于他说的这些话我可能会不理解,但是,在我亲身体会了之后,也明白了教师拥有一颗童心的重要性。很多老师认为,老师就应该与学生有一定的距离感,认为老师与学生打成一片是不可想象的,认为学生与老师随便开玩笑是不懂规矩的表现,但是李老师却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同行们,老师融入孩子们当中不但是可以的,而且在教育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我受到李老师的启发,尝试与学生打成一片,发现其中的魔力是巨大的。

以前我总认为师生见面,应该由学生先打招呼,认为学生见到老师时对老师不闻不问是不礼貌的表现,是对老师的不尊重。怀有这种心态时的我与学生相遇时,眼睛是不看学生的,因为我担心学生不向你问好。当然,很多学生看到老师摆架子,也就不向老师打招呼了,现在想来,当学生见到老师对自己爱理不理时,内心应该是很失望的。也许是受李镇西老师的影响,我与学生见面时不再面无表情,不再脸朝他处,而是主动露出笑容,遇到不向你打招呼的同学,我就主动向他们打招呼。就这样,同学们感到了我的平易近人,感到了我的和蔼可亲,课后能大方地接近我。这在很多老师看来也许是不可理解的,但我觉得这是多么自然。

二、对后进生的教育

李老师对后进生的教育是很富启发性的,在对后进生的教育方面,李老师的观念及一个个成功的案例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

班主任们都知道,在班主任工作中,最令人头痛的莫过于对后进生的教育。在办公室时常听到老师们诉苦:“为什么我苦口婆心地、三番两次地教育他,他却不领情呢?”我也曾经是这样的老师,为这些事情苦恼着,却不懂得去反思。可是,自从学习了《做最好的老师》之后,我明白了后进生犯错的频繁性,以及进步过程中的反复性的特点,懂得了对后进生教育长期性和艰难性,懂得了对他们的教育不能只用一种方法,而且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理解之心和宽容之心,需要有足够的智慧,而爱和尊重则是成功地对他们进行教育的前提。

三、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很多老师由于出于气愤中,经常不自觉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伤害了学生的心灵。可悲的是很多教师在造成这么严重的后果后还不知其所以然。

李老师从教育专家的高度论述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的重要性。以下是李老师在保护学生自尊心方面的`论述,很值得我们细细品读:

1、教师尽量直截了当地帮助学生改正缺点,把他的缺点公之于众,以使其他学生从中吸取教训,不犯类似的错误,这种方法是最不成功的,因为这无异于开“批判会”,把孩子心灵中最敏感的地方――自尊心、个人尊严、自豪感统统暴露于外,并使之受到伤害,这种教育所造成的损失是难以估量、无法弥补的。

2、只要我们深深地伤害了他们的心灵――也许是一记耳光,也许是一句辱骂,甚至也许只是一个鄙视的眼神――那么,不管我们平时对学生有如何深厚的感情储备,不管我们过去在学生心目中有多高的威望,也不管我们以前对学生进行了多少“行之有效”的教育,这一切都烟消云散了!

3、教育成功的诀窍之一,就是永远不让学生对他自己感到绝望。但我也曾多次在激愤中说出一些让学生感到伤心的话:“你真猪!”“怎么这么笨啊!”“你真脏!”“你真烦人!”……当学生本来是非常尊敬老师并认为老师是在真诚地帮助他的时候,这些话无疑会击碎他内心深处“想做好学生”的美好愿望。一个学生真正的堕落,有时候恰恰是从我们教育者的无意识的伤害开始的。

我们也会经常想到保护自尊心的问题,但是,由于我们的疏忽,却总是有意无意地伤害着学生的自尊心,而学生自尊心的受伤害,可能就是他自暴自弃的开始,就是学生与老师相抵触的开始,随之而来的可能就是学生与老师的处处作对,这对教师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是极为不利的。所以,《做最好的老师》一书让我受益匪浅。

四、允许学生犯错,允许他去改正

回想自己的教学工作,对于自己的学生,其实更多的还是爱,有时学生犯错了,我也会感到很气愤,但是,细想起来,孩子毕竟是孩子啊,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着自己的 思想,你能期望他和你一样吗?你期望他们会那么听话,把任何事情都做得那么到位吗?其实,一切都是不可能的,李镇西老师说,“童心是师爱的源泉”,我要说的是,想跟孩子们相处,必须蹲下身,与孩子们对话。不要老拿着大人的思想来衡量孩子,毕竟他们还小。他们的思维有时还很幼稚,还会做很多错事。所以有人说,你要允许学生去犯错,犯了错允许他去改正,这样学生才能在曲折中成长。

有时,我们老师经常会犯这样的错误,绝对不允许学生犯错,上课迟到了,做错事情了,违犯纪律了,扣分了等等。这样恰恰相反,学生会因为你要求太严而产生抵触情绪。因为更多的时候,他们是以一个人的形式存在的,因此,给孩子尊严,就如同他们给了你尊严一样。你不能强迫他们按照你自己的意愿来做,有时甚至我们应该允许他犯错,因为犯错是为了下次不犯错。因为班级经常扣分,恼火,发脾气常常解决不了问题,那怎么办?作为老师到底是干什么的?我的职责难道只是每天守着他们,他们说不扣分吗?好像老师与学生之间除了批评就什么也没有了?难道师生之间的感情连几分都不值吗?不会,肯定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优秀的,至少我们关注的焦点是发现学生的亮点和好的一面,而不是总盯着他的缺点和短处!很简单,如同考试前,给后进生鼓励,他们的发挥会异常好一样。相信你的学生是优秀的,你别说,他还真能做得更好!我努力地改变自己,努力给孩子们假造一个和谐,宽松的成长环境。

总之,“没有最好的老师,只有更好的老师”,希望所有的老师象李镇西老师学习,记得他的五个一工程”――上好一堂语文课,找一位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或社会问题,读不少于一万字的书,写一篇教育日记。学习他那种对学生的态度,学习他先进的教育理念,学习他那种对自己永不满意的学习态度,我想若干年以后我们中间也会涌现出很多“李镇西”老师的。

《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 篇9

我是一名新教师,踏上工作岗位之初,我感觉自己像一个大陀螺,不停的在原地旋转旋转,却找不到方向。这种感觉让我一度怀疑,这还是我踏上教师岗位的初衷吗?正因为这份迷茫,让我一拿到刘胜峰老师的《做最好的新教师》便爱不释手。

书分五章,直面24个教师专业成长的问题。章章有新意,节节接地气。全书“术”中有“道”,“道”中有“术”,且“道”且“术”,作者刘胜峰将自己的经验和盘托出,为新教师指明前进的方向。也引导我在被动的旋转中努力寻找自己的方向。

作者刘胜峰老师本身对我就是极大的激励。查了刘胜峰老师的资料,他的出生年月让我自惭形秽。他是1980年出生的,比我只大5岁,几乎可以称之为同龄人,而刘老师已经是教师界的翘楚,我才刚刚迈入这个行列。或许只有更努力的学习、奔跑,才能无愧于光阴,无愧于青春!

多换几种形式,提高德育的兴奋点

书中讲了一个这样的事例:20xx年的10月1日,厦门市教育局选派作者班级的30名学生作为小学生代表参加国庆的升旗仪式。10月1是国庆假期的第一天,升旗要起得很早,这是许多同学不愿意的。作者并没有采取强制的方法,一开始的号召失败后,依然没有放弃,而是换了多种形式:让学生体会到活动的光荣进而补报;补报后没有马上允诺,而是观察一天;报名的人数够了,作者又思考如何让学生把这份热情一直持续下去,进而继续制作奖状,公布第二批入选名单、提出要求。结果,活动当天没有一个孩子迟到,升旗的2个多小时中没有一个不是笔直的站着,没有一个人的眼神显出不情愿。整个过程没有丝毫的强迫,却最大程度的调动了学生的热情,正是因为作者肯动脑筋花心思,用多种形式来提高孩子的兴奋点。

这一点给我的触动特别大,在我原来的概念里,小孩子用规定最见效,他们年龄太小,道理听不明白,即使能听明白也不一定会积极配合。所以对于他们,直接强制性的布置任务就行,要求的越严格,效果就越好。但是在一次次的实践中,我发现我要求的都十分严格,可孩子们就是做的不是很好。是他们真的做不好吗?不是!是他们不愿意去做!我没有考虑他们的意愿,谁都不愿意被别人强迫,孩子也不例外。所以读完这一小节以后,我试着去给孩子们一些兴奋点。比如以前说:你的字真丑,不好好写,我就罚你!现在我试着去说:你认真写的字真好看!

班主任要行走在牵手和放手之间

班主任的管理行为犹如一把多刃剑,是一个糅合了教育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的工作。首先要强化责任,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由于小学生认知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较弱,因此,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个反复的过程。牵手是指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放手是指在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方法、途径上充分的放手,通过故事明理,操练导行,责任强化,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在我的班级,我给学生制定了许多规定,告诉他们什么时候做什么事,但是这些并没有成为习惯,甚至只要不提醒或者不严格要求,一切都会恢复原样,感觉自己力不从心 ,并为之苦恼,一天天下来自己很累,孩子们的日常习惯却没有什么变化。现在看来,是因为我过分的插手而没有牵手和放手。首先没有让孩子们意识到好习惯的重要性,即使说了也是以一种大道理的方式去说的,孩子根本就不感兴趣也没有真正理解,应该学着作者用故事去代表摆道理,毕竟故事更适合二年级的孩子。另外要给孩子做事的机会,让孩子在做事中养成责任意识,包括家里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可以学习作者的岗位轮流制,比如值日小班长等,注意班级中的细节,从小事入手,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同时与学生之间要有一段距离,并不是时时刻刻跟在学生身边就是最好。

思考在前静能生慧

书中作者在讲述这一点时,先讲了一个动物园管理员由于动物跑出,而不断加高笼子,却始终忘记了关门。告诉读者之所以要静下来就是因为要捉住本,而非本末倒置。

作为一名新老师,对学校的.每一项任务都不熟悉,一开始感觉自己整天焦头烂额,被各种各样的任务追着走。但是看看周围的老教师,他们身上的担子不比我们少,甚至有些比我们还要多,为什么他们那么从容。读了书上的这点,让我恍然大悟。我大多时候,接到任务为了更快的完成,稍加询问和思索就开始布置,很多任务都不能一次成功,需要返工好几次,这样时间浪费了、孩子们迷糊了、我也累坏了,事倍功半!究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静下来!比如在制定班级规定时,我一开始认为必须快速的制定规章才能使班级有凝聚力,所以大概思考和请教老教师之后便布置下去了,结果由于没有结合本班的特点,规章并不适用,班级的日常长时间没有走上正轨。

静能生慧,静了,才能嚼出味;静了,心才会恬然;静了,才会有长久的积累。积累了,才会有底蕴,有了底蕴才能有灵气。综观名师成长之路,但凡能静者,没有一个不是饱读诗书的,所以在以后的日子里,这便是我的方向,我要坚持读书,坚持写读书心得,让书帮助我一点一点的静下来。

课堂上教师的眼睛要看哪里

上课的时候我有一种这样的感觉,我不知道什么样的问题,应该提问什么样的学生,总是会大面积的提问,导致时间浪费了许多,效果却一般。作者指出课堂上老师要看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也要看群体。根据作者的分享,我有了自己的想法:弄清楚在什么样的环节应该提问什么样的学生?认字环节列举2-3个学生,了解全班掌握情况;组词环节列举5-6名学生用以检查效果;句子环节1-2名抛砖引玉,3-4名检验;内容理解,检查4-5名,测试我设置的难度系数,适当调整难度系数,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更好的引导学生。

如何向学生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研究会在南京举行时,有学者问苏霍姆林斯基卡娅:“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为什么能不断发展呢?”卡娅回答:“因为学生,一代一代的学生,因为苏霍姆林斯基不断的向学生学习”

首先从读懂学生开始,不仅要研究在课堂上的表现,而且要研究学生在课堂表现背后存在的问题。对学生的起点进行了解,这样才能把握好课堂上的三讲三不讲。作者用到了访谈问卷、课中调查、课后测试等前中后的分析来读懂学生。学习作者的方法,针对二年级语文识字量增大,课堂上无法讲解所有生字等特点,我制定了自己的小方法:在上课前先采取检查生字词的方式,对于把握较好的生字就可以略讲,这样针对性比较强;课中观察要及时记录,从多次的记录中总结经验;课后测验,采取堂堂结、周周结、月月结的方式,不断的总结、过筛子,保证学生基础知识全部过关。

其次是捕捉学生的精彩。大多数时候教师是在根据自己的预设来完成授课,而由于师生之间的经验以及成长差异的不同,理解和沟通很容易出现偏差,而这种偏差也会很大的降低课堂效率。这就要求我们和学生一起分析问题。作者举了一个这样的例子,以为语文老师在讲《长征》一课时,跟学生说红军过草地时,最后没有吃的了,只能把皮带解下来煮着吃......,一个学生问:“那他们的裤子不是都掉下来了吗?”。老师觉得学生在讽刺红军长征,学生却觉得,自己是最认真投入学习的,已经把自己的当成了红军。这就是老师和学生没有一起、没有沟通导致的。这提醒我们学生是活生生的、有自己想法的独立个体,我们在教育的道路上不能为了知识而讲知识,一定要把知识和学生结合起来。

反思悟道

在书的后半部分,作者提到了反思,我也知道反思的重要性,但是却没有找到好的方法。书中作者提到了三度反思:一度反思:课堂教学有哪些心得?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好?可能会潜伏哪些问题?

二度反思:对学生阶段性学习成绩进行评估,列出解决重点问题的议程。

三度反思:课标为什么没有达成?原因何在?解决问题和改进质量应当建立怎样的策略系统与方法系统?

这样的三度反思,对于现在的我来说不一定能准确把握,但是有了方向,就有了奋斗的目标。以后的日子里,我要做一个更加有心的人,用心反思,用心记录,一点一点的盘点自己、盘点工作,在反思中进步。

教师是一个良心活儿,要做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而经验是最让人敬畏的,从今天起我要做一个用心行走的人,让读书、反思、书写成为一种习惯。把必须做的事变成喜欢做的事,每天都要生活在喜悦中!

《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 篇10

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感触很深。这本书是李老师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粹,全方位地阐述了李老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语文教学的理念与实践。李老师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与教育情感融为一体。语言朴实而富有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读着书,让人不禁为之激动、赞叹、折服!

在序言中,李镇西老师的这一段话也令人回味无穷:“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因此,你若是工人就要当技术最出色的的工人;你若是营业员,就要当服务质量最佳的营业员;你若是医生,就要当医术最高的医生;你若是教师就要当最负责任的教师。”这是写给他学生的,也是写给他自己的。

读到这儿时,我的内心便会受到触动:对啊,自己和自己比,今天和昨天比,每天反省自己的行为,不正是在“做最好的自己”吗?是的,“做最好的老师”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所以,只要我从每天最平凡的小事做起,每天反省自己一天所做的事,理清思路,相信自己,就一定能有所进步。

李镇西老师说到,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没有爱便没有教育。他认为教育中的“爱心”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这是我非常欣赏的观点,一直以来我也坚信自己是个有爱心的老师,读完这本书,我对教育中的“爱心”问题也有的新的认识和理解,在书中他谈到“教育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教育中真正的爱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惩罚。”

有时我也在怀疑,对于我们班的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到底要不要惩罚?如今我明白了这其实只是一个教育的必要手段,需要老师用爱心去把握的“度”的问题了。因为教育之爱绝不是迁就纵容学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在李老师从教之初,他也曾经讽刺过学生,曾经辱骂过学生,曾经体罚过学生。但是后来他将这一切都变成了教育财富,这一次又一次的教育困难、一次又一次的教育失误最终将他磨练成了一位著名的教育专家。

给我印象最深还有第八章学生思想改造工程——后进生的转化。在李老师看来,转化“后进生”是最好的教育科研,他写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教育论文乃至教育专著。李老师之所以把关注“后进生”,一是因为素质教育充满了对人的尊重。二是因为素质教育的要义第一是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就必然面向为数不少的后进生。

李老师在书中向我们介绍了他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采用10种有效的具体方法:写家校联系本;填报喜单;游玩;集体评议;写每日九问;对手竞赛;写灵魂的搏斗;安排当干部;学生作文表扬;推荐好书。

读了他的后进生转化手记——我和万同的故事,让我非常感动。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难!在万同的身上,我们看到转化一个后进生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着哪一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老师,只有爱心的坚持才能创造这样的奇迹。

我清楚的记着有这样一个情节他让万同代表班级在全校进行国旗下演讲。为了不失去教育万同的机会,李老师不断鼓励万同,让万同连写三稿,最后抓住“班级的爱就是祖国的爱”这一句闪光的话写的演讲稿,还利用自习课和下午放学后一遍又一遍地练习,最后终于让万同信心十足地进行了演讲,赢得了全校师生的'掌声。李老师目中有人,始终把对学生的培养塑造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李老师满怀爱心在学生心田耕耘,真令我佩服!读完他怎样对待“后进生”,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作为教育者,我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是否做到了关爱每一位学生?

在我们班,问题学生很多,有了李老师的指点迷津,心里也有了些许准备,我一定不会再像以前那么着急、困惑,一定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找到更适合这些孩子的方法,也更快地为孩子引领一条适合他们学习、成长的道路。回首自己走过的路,不禁惭愧万分。今天读李老师的书,仿佛进行了一次精神洗礼。我也愿“做最好的老师”!从现在开始,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争取今天比昨天做得更好,明天比今天做得更好!

“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教师!”这是李镇西老师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他在25年的从教生涯中这么做的。“谁都渴望成为英雄豪杰、伟人巨匠,但受自身条件、社会环境等制约,真正成为艺术家、文学家、企业家的,只是少数。那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呢?用李老师的话说,“最好”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日的自己和这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日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日更精彩?我这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日更诚恳?我这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日更机智……”

他说:“每一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一天都有遗憾,但每一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便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拢”看到那里,我想到了自己,也增强了信心,只要我争取每一天多读些书,每一天都有点进步,每一天都做得更好,每一天都比前一天有进步,我想我必须会有很大的提高。

我相信没有最好,但是我相信能够越来越好,做自己心中最好的教师,让自己在教育的舞台上,演好自己的小主角,让台下的观众为自己的表现发自内心的喝彩。许多年后,我们不会都成为名家,但是许多年后,我们必须会桃李满天下的!

《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 篇11

《做最好的教师》里有这样一段话:“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的或自由的发展。爱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书育人的动力。李镇西老师在序言中说:“每个人都是一棵树。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 ;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

我所谓的‘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读到这里不禁问自己,在16年的工作中,我有没有达到自己最初给自己设立的目标呢,有没有超越自己呢?

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要对学生的成长以及未来一生负责,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只喜欢学习优秀的孩子,而忽略了后进生,他们更需要关心,需要我们的爱,他们需要温暖,需要阳光。

真正的教育之爱,并不是迁就学生,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而是要给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帮助和服务,我们要给与学生的,是他们走出校园多年以后仍然保留在身上的,深入骨髓的习惯和性格。这种带有养成良好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并然带有“强制性”,离开了严格要求,便谈不上真正的爱。

《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 篇12

读本好书,像是给心灵洗澡。读完《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后,书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敲打在我的心灵深处,一直在感动着我。

“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是最可爱的;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因此,你若是工人,就要当技术最出色的工人;你若是营业员,就要当服务质量最佳的营业员;你若是医生,就要当医术最高明的医生;你若是教师,就要当最负责任的教师;甚至你哪怕只是一名个体户,也要当最受顾客称道的劳动者!你也许不能成名成家,不能名垂青史,但你可以成为同行业中千千万万普通人里最好的那一个!”这是《做最好的教师》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让我对教育有了新的认识。

“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即便是许多从教多年的的老师们大概也有着同样的疑问,毕竟谁也不敢肯定地说自己就是学生们遇到的最好的老师。李老师说:“‘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相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相比,不断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其实教育工作没有最好,因为“最好”只是每个老师心中的一个理想。而每个人对理想的'追求又都是无止境的。可我们却可以做到更好。我们经常会说“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只要我们能够不断地超越自己,不断地去战胜自己,不断地去争取每一个“更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当每一个“更好”融会在一起时,我们就已经做到了“最好”。

我是一个急性子,今年刚刚走上教师岗位,是一名“新鲜出炉”的班主任。面对学生的错误,我常常气得火冒三丈,然后再对学生进行一场“暴风骤雨”式地批评。但是当我回想自己这两个月的班主任工作时我发现:当我板着脸,故作严肃,装出一副“师道尊严”的样子时;当我在全体同学面前批评一个同学,杀一儆百时;当我远远地看着他们,而不是融入到孩子们中去时,我并没有获得他们的多少尊重、爱戴。反之,只是一个充满笑意的眼神,一个充满温情的动作,一句体贴的话语,无形中拉近了我与学生们的距离。正像书中所讲:“教师真正的尊严,从某种意义上讲,并不是我们个人的主观感受,而是学生对我们的道德肯定、知识折服和感情依恋。当我们‘无视’自己的尊严,而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诚的感情,并随时注意维护、尊重学生的尊严时,学生会把他们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

“做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长期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闲适从容,也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荡气回肠。” “做最好的老师”应该成为我们每个教师的生活方式、工作常态和人生追求!

读过这本好书,我想到了高尔基的那句名言: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的平凡的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其实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知道的何止这些,还有很多很多。我相信没有最好,但是我相信可以越来越好,做自己心中最好的教师,让自己在教育的舞台上,演好自己的小角色,让台下的观众为自己的表现发自内心的喝彩。许多年后,我们不会都成为名家,但是许多年后,我们一定会桃李满天下!让我们瞄准一个目标,带着一颗爱心,敞开博大的胸怀,在书海里遨游,在教海里探索,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带着我们的学生,一起渡到人生的彼岸!

《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 篇13

本书是著名教育家李镇西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的精华集萃,全方位阐释了李镇西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心理健康、语文教学的理念和实践。其中有的观点已经深入人心:“变语文教学为语文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是中学教育的核心”“把班主任的权威转化为学生的集权威”“让语文教学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参与语文教学”“班级管理要以‘法治’取代'人治'”“解放班主任和班主任的自我解放”“童心是师爱之源”“变应试语文为生活语文”“德育观念的十大碰撞”“教育呼吸民主、科学、个性”“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民主是教育的灵魂”……其“爱心、民主”教育,素质教育的思想和实践让广大教师感动、哲服,“未来班”的模式演绎着教师的理想主义、浪漫主义情怀,令人向往,很多身处“迷茫”中的教师表示从中找到了方向,看到了未来和希望。

本书集中展示了作者的教育教学思想、艺要主和具体操作方法。作者的教育表朴实、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他擅长把理性的思考倾注于可读性极强的教育故事之中,在一个个跌宕起伏、典折动人的故事里,作者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教育情感……全都融会其中,发人演省,撼人心魄,催人泪下。

所谓"最好的'老师"不是与我敬仰的于漪钱梦龙魏书生等老师相比——他们的人格学识能力乃至天赋我是永远无法企及的比也白比;但我可以和自己比呀!也就是用今天的李镇西与昨天的李镇西相比——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今天我组织班集体活动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我今天帮助"后进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细心,我今天所积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丰富,我今天所进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今天我面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建议或意见是不是比昨天更虚心,我今天听到各种"不理解"后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静,……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就不断地向"最好的老师"的境界靠近。

《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 篇14

读完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后,我感慨颇深。这本书是李老师用自己的心血写成的,里面包含了他漫长25年的教学生涯中的点点滴滴,虽然其中有些令他耿耿于怀的痛苦经历,但更多的则是他与学生之间那种纯粹的友谊之情。我认为,李镇西老师是一位非常幸福的人,而他的幸福则来源于他对学生无私的爱。他说:“生活在学生中,就是幸福,就是‘最好’!”看来,要做最好的老师,最最重要也是最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老师对学生的爱。

有这样一则寓言: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一根铁棒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钥匙来了,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就“啪”的一声打开了。铁棒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力气也打不开,而你轻而易举地就把它打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了解它的心。”是啊,“爱”就是打开心灵的钥匙,爱得有多深,工作就有多细,效果就有多好。李老师对“优生”的培养和对“后进生”的思想改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他让“优生”更优和引导“后进生”发现自己身上的善良之处、高尚之处,以帮助他们树立“我是有缺点的一个好人”的道德自信的做法,让我深深折服。正是这种无私的爱,才会无悔的付出。我们也是教育者,当我们面对着我们眼中的差生,我们是怎样对待的。对他们,我们轻则嗤之以鼻,重则讽刺挖苦。

还记得书中列举的那个经常迟到的女孩的事例。李老师当时的做法也许是我们大多数人的做法,李老师当时对后进生的态度也许是我们大多数人现在依然存在的态度。想想我们对待自己的孩子,可以说是无微不至,不管孩子怎样,我们都会发自内心的去关心他,爱他。而我们的后进生,他们的父母也会像我们疼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疼爱着这些孩子——我们眼中的这些后进生。当我们对这些后进生大发脾气甚至把他们说的一文不值的时候,请想一想孩子的父母,请想一想我们自己的孩子也许有一天也会被别人说的一无是处的时候,我们内心的感受。鲁迅先生有句话说的好:“教育是植根于爱的。”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的过程是学习的过程,成长的过程,读书就是在读人生。这次读李老师的书,仿佛进行了一次精神洗礼。我也愿“做最好的老师”!从现在开始,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争取今天比昨天做得更好,明天比今天做得更好!

《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 篇15

读了《做最好的教师》一书,让我激动不已,茅塞顿开,更让我耳目一新。

做最好的老师要有爱心!的确,教师这个职业是需要爱心的职业,没有爱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师的。做学生的好老师,首先就要爱学生。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对待,用慈母般的心情去教育、去关怀每一个学生,去爱护和培养每一个学生。对待后进生更应该如此,李老师向后进生伸出了温暖的双手,献出了真情和爱心,帮助他们一步步成长。李老师给我们树立了榜样,我们转化后进生还有什么困难呢?

做最好的老师,要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我!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敬;你也许不是最聪明,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是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与其整天怨天怨地悲悲戚戚过日子,不如轻轻松松高高兴兴过好每一天。

我认为李老师的做法很实用,因为我们班是一年级学生,有些孩子学习习惯差,对老师又有一定的抵触情绪,课上出现一些不好的表现,使我的心情也很郁闷,但我还是心平气和地找部分同学谈心,让他们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通过一段时间对他的关爱和鼓励,他们的学习习惯有了好转。可以说,对待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如果用真情和爱来感化会你收到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

通过对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思想的学习,使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无疑是我教育生涯中的加油站,给我注入了工作能量和热情。

一个人虽然永远达不到所谓的“最好”,但是我们要相信今天的自己一定会比昨天的自己好。一天天不断地超越自己,一定会汇成一个人一生的“最好”!

朋友,你有信心做最好的自己吗?不断努力,不断超越,您一定行!

《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 篇16

做最好的老师,这是很多求实老师的共同心愿。 李镇西老师告诉我们:最好,是相对的。因为这是永远没有止境的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说,最好其实就是更好,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超越自己。

现在我读完了《做最好的老师》也就是智力活动上的一个进步,教育理论上的一个刷新。怎样能成为一个“最好的老师”,李老师以从教近三十年的经历告诉我们,其实这非常简单。就是踏踏实实上好每一堂课,仔仔细细批改每一本作业,认认真真对待每一次谈心,开开心心组织每一次活动。每天坚持“五个一工程”,即:上好一堂课,找一位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或社会问题,读不少于一万字的书,写一篇教育日记。

但这看似平凡的小事,几十年坚持下来就能成就一位不同凡响的教师。所以,教师所从事的是一种充满智慧与思考的职业,一种需要道德与正义感和毅力的职业,一种充满爱心与民主意识的职业。

在整本书都拜读之后,除了尊敬和祟拜之外更多的是感概,如果每个学校都能出一个李镇西或者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话,中国的教育会让全世界都刮目相看的。

从《做最好的老师》一书中,我学到了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几点:

一、教育者要拥有一颗童心。

李老师说,教育者是否拥有一颗童心,对教育至关重要。这也是他后来能够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并且能够在教育上取得成绩的重要原因。他说:“能够自然地与学生‘一同哭泣,一同欢笑’的教师无疑会被学生视为知心朋友。有些在成人看来是不可理解的感情,在儿童看来却是非常自然的。而变‘不可理解’为‘非常自然’,正是不少优秀教师赢得学生心灵的可贵之处。”他说:“只要把握学生的情感,并注意环境、场合,教师任何‘过分的孩子气’都不会是多余的。在与学生嬉笑游戏时,教师越是忘掉自己的架子,学生越会对老师油然而生亲切之情――而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点。”在以前,对于他说的这些话我可能会不理解,但是,在我亲身体会了之后,也明白了教师拥有一颗童心的重要性。很多老师认为,老师就应该与学生有一定的距离感,认为老师与学生打成一片是不可想象的,认为学生与老师随便开玩笑是不懂规矩的表现,但是李老师却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同行们,老师融入孩子们当中不但是可以的,而且在教育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我受到李老师的启发,尝试与学生打成一片,发现其中的魔力是巨大的。

以前我总认为师生见面,应该由学生先打招呼,认为学生见到老师时对老师不闻不问是不礼貌的表现,是对老师的`不尊重。怀有这种心态时的我与学生相遇时,眼睛是不看学生的,因为我担心学生不向你问好。当然,很多学生看到老师摆架子,也就不向老师打招呼了,现在想来,当学生见到老师对自己爱理不理时,内心应该是很失望的。也许是受李镇西老师的影响,我与学生见面时不再面无表情,不再脸朝他处,而是主动露出笑容,遇到不向你打招呼的同学,我就主动向他们打招呼。就这样,同学们感到了我的平易近人,感到了我的和蔼可亲,课后能大方地接近我。这在很多老师看来也许是不可理解的,但我觉得这是多么自然。

二、对后进生的教育

李老师对后进生的教育是很富启发性的,在对后进生的教育方面,李老师的观念及一个个成功的案例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

班主任们都知道,在班主任工作中,最令人头痛的莫过于对后进生的教育。在办公室时常听到老师们诉苦:“为什么我苦口婆心地、三番两次地教育他,他却不领情呢?”我也曾经是这样的老师,为这些事情苦恼着,却不懂得去反思。可是,自从学习了《做最好的老师》之后,我明白了后进生犯错的频繁性,以及进步过程中的反复性的特点,懂得了对后进生教育长期性和艰难性,懂得了对他们的教育不能只用一种方法,而且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理解之心和宽容之心,需要有足够的智慧,而爱和尊重则是成功地对他们进行教育的前提。

三、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很多老师由于出于气愤中,经常不自觉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伤害了学生的心灵。可悲的是很多教师在造成这么严重的后果后还不知其所以然。

李老师从教育专家的高度论述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的重要性。以下是李老师在保护学生自尊心方面的论述,很值得我们细细品读:

1、教师尽量直截了当地帮助学生改正缺点,把他的缺点公之于众,以使其他学生从中吸取教训,不犯类似的错误,这种方法是最不成功的,因为这无异于开“批判会”,把孩子心灵中最敏感的地方――自尊心、个人尊严、自豪感统统暴露于外,并使之受到伤害,这种教育所造成的损失是难以估量、无法弥补的。

2、只要我们深深地伤害了他们的心灵――也许是一记耳光,也许是一句辱骂,甚至也许只是一个鄙视的眼神――那么,不管我们平时对学生有如何深厚的感情储备,不管我们过去在学生心目中有多高的威望,也不管我们以前对学生进行了多少“行之有效”的教育,这一切都烟消云散了!

3、教育成功的诀窍之一,就是永远不让学生对他自己感到绝望。但我也曾多次在激愤中说出一些让学生感到伤心的话:“你真猪!”“怎么这么笨啊!”“你真脏!”“你真烦人!”……当学生本来是非常尊敬老师并认为老师是在真诚地帮助他的时候,这些话无疑会击碎他内心深处“想做好学生”的美好愿望。一个学生真正的堕落,有时候恰恰是从我们教育者的无意识的伤害开始的。

我们也会经常想到保护自尊心的问题,但是,由于我们的疏忽,却总是有意无意地伤害着学生的自尊心,而学生自尊心的受伤害,可能就是他自暴自弃的开始,就是学生与老师相抵触的开始,随之而来的可能就是学生与老师的处处作对,这对教师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是极为不利的。所以,《做最好的老师》一书让我受益匪浅。

四、允许学生犯错,允许他去改正

回想自己的教学工作,对于自己的学生,其实更多的还是爱,有时学生犯错了,我也会感到很气愤,但是,细想起来,孩子毕竟是孩子啊,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着自己的 思想,你能期望他和你一样吗?你期望他们会那么听话,把任何事情都做得那么到位吗?其实,一切都是不可能的,李镇西老师说,“童心是师爱的源泉”,我要说的是,想跟孩子们相处,必须蹲下身,与孩子们对话。不要老拿着大人的思想来衡量孩子,毕竟他们还小。他们的思维有时还很幼稚,还会做很多错事。所以有人说,你要允许学生去犯错,犯了错允许他去改正,这样学生才能在曲折中成长。

有时,我们老师经常会犯这样的错误,绝对不允许学生犯错,上课迟到了,做错事情了,违犯纪律了,扣分了等等。这样恰恰相反,学生会因为你要求太严而产生抵触情绪。因为更多的时候,他们是以一个人的形式存在的,因此,给孩子尊严,就如同他们给了你尊严一样。你不能强迫他们按照你自己的意愿来做,有时甚至我们应该允许他犯错,因为犯错是为了下次不犯错。因为班级经常扣分,恼火,发脾气常常解决不了问题,那怎么办?作为老师到底是干什么的?我的职责难道只是每天守着他们,他们说不扣分吗?好像老师与学生之间除了批评就什么也没有了?难道师生之间的感情连几分都不值吗?不会,肯定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优秀的,至少我们关注的焦点是发现学生的亮点和好的一面,而不是总盯着他的缺点和短处!很简单,如同考试前,给后进生鼓励,他们的发挥会异常好一样。相信你的学生是优秀的,你别说,他还真能做得更好!我努力地改变自己,努力给孩子们假造一个和谐,宽松的成长环境。

总之,“没有最好的老师,只有更好的老师”,希望所有的老师象李镇西老师学习,记得他的五个一工程”――上好一堂语文课,找一位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或社会问题,读不少于一万字的书,写一篇教育日记。学习他那种对学生的态度,学习他先进的教育理念,学习他那种对自己永不满意的学习态度,我想若干年以后我们中间也会涌现出很多“李镇西”老师的。

《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 篇17

《做最好的教师》里有这样一段话:“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的或自由的发展。爱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书育人的动力。李镇西老师在序言中说:“每个人都是一棵树。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 ;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

我所谓的‘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读到这里不禁问自己,在16年的工作中,我有没有达到自己最初给自己设立的目标呢,有没有超越自己呢?

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要对学生的成长以及未来一生负责,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只喜欢学习优秀的孩子,而忽略了后进生,他们更需要关心,需要我们的爱,他们需要温暖,需要阳光。

真正的教育之爱,并不是迁就学生,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而是要给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帮助和服务,我们要给与学生的,是他们走出校园多年以后仍然保留在身上的,深入骨髓的习惯和性格。这种带有养成良好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并然带有“强制性”,离开了严格要求,便谈不上真正的爱。

《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 篇18

做最好的老师,这是很多求实老师的共同心愿。 李镇西老师告诉我们:最好,是相对的。因为这是永远没有止境的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说,最好其实就是更好,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超越自己。

现在我读完了《做最好的老师》也就是智力活动上的一个进步,教育理论上的一个刷新。怎样能成为一个“最好的老师”,李老师以从教近三十年的经历告诉我们,其实这非常简单。就是踏踏实实上好每一堂课,仔仔细细批改每一本作业,认认真真对待每一次谈心,开开心心组织每一次活动。每天坚持“五个一工程”,即:上好一堂课,找一位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或社会问题,读不少于一万字的书,写一篇教育日记。

但这看似平凡的小事,几十年坚持下来就能成就一位不同凡响的教师。所以,教师所从事的是一种充满智慧与思考的职业,一种需要道德与正义感和毅力的职业,一种充满爱心与民主意识的职业。

在整本书都拜读之后,除了尊敬和祟拜之外更多的是感概,如果每个学校都能出一个李镇西或者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话,中国的教育会让全世界都刮目相看的。

从《做最好的老师》一书中,我学到了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几点:

一、教育者要拥有一颗童心。

李老师说,教育者是否拥有一颗童心,对教育至关重要。这也是他后来能够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并且能够在教育上取得成绩的重要原因。他说:“能够自然地与学生‘一同哭泣,一同欢笑’的教师无疑会被学生视为知心朋友。有些在成人看来是不可理解的感情,在儿童看来却是非常自然的。而变‘不可理解’为‘非常自然’,正是不少优秀教师赢得学生心灵的可贵之处。”他说:“只要把握学生的情感,并注意环境、场合,教师任何‘过分的孩子气’都不会是多余的。在与学生嬉笑游戏时,教师越是忘掉自己的架子,学生越会对老师油然而生亲切之情――而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点。”在以前,对于他说的这些话我可能会不理解,但是,在我亲身体会了之后,也明白了教师拥有一颗童心的重要性。很多老师认为,老师就应该与学生有一定的距离感,认为老师与学生打成一片是不可想象的,认为学生与老师随便开玩笑是不懂规矩的表现,但是李老师却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同行们,老师融入孩子们当中不但是可以的,而且在教育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我受到李老师的启发,尝试与学生打成一片,发现其中的魔力是巨大的。

以前我总认为师生见面,应该由学生先打招呼,认为学生见到老师时对老师不闻不问是不礼貌的表现,是对老师的不尊重。怀有这种心态时的我与学生相遇时,眼睛是不看学生的,因为我担心学生不向你问好。当然,很多学生看到老师摆架子,也就不向老师打招呼了,现在想来,当学生见到老师对自己爱理不理时,内心应该是很失望的。也许是受李镇西老师的影响,我与学生见面时不再面无表情,不再脸朝他处,而是主动露出笑容,遇到不向你打招呼的同学,我就主动向他们打招呼。就这样,同学们感到了我的平易近人,感到了我的和蔼可亲,课后能大方地接近我。这在很多老师看来也许是不可理解的,但我觉得这是多么自然。

二、对后进生的教育

李老师对后进生的教育是很富启发性的,在对后进生的教育方面,李老师的观念及一个个成功的案例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

班主任们都知道,在班主任工作中,最令人头痛的莫过于对后进生的教育。在办公室时常听到老师们诉苦:“为什么我苦口婆心地、三番两次地教育他,他却不领情呢?”我也曾经是这样的老师,为这些事情苦恼着,却不懂得去反思。可是,自从学习了《做最好的老师》之后,我明白了后进生犯错的频繁性,以及进步过程中的反复性的特点,懂得了对后进生教育长期性和艰难性,懂得了对他们的教育不能只用一种方法,而且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理解之心和宽容之心,需要有足够的智慧,而爱和尊重则是成功地对他们进行教育的前提。

三、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很多老师由于出于气愤中,经常不自觉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伤害了学生的心灵。可悲的是很多教师在造成这么严重的后果后还不知其所以然。

李老师从教育专家的高度论述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的重要性。以下是李老师在保护学生自尊心方面的论述,很值得我们细细品读:

1、教师尽量直截了当地帮助学生改正缺点,把他的缺点公之于众,以使其他学生从中吸取教训,不犯类似的错误,这种方法是最不成功的,因为这无异于开“批判会”,把孩子心灵中最敏感的地方――自尊心、个人尊严、自豪感统统暴露于外,并使之受到伤害,这种教育所造成的损失是难以估量、无法弥补的。

2、只要我们深深地伤害了他们的心灵――也许是一记耳光,也许是一句辱骂,甚至也许只是一个鄙视的眼神――那么,不管我们平时对学生有如何深厚的感情储备,不管我们过去在学生心目中有多高的威望,也不管我们以前对学生进行了多少“行之有效”的教育,这一切都烟消云散了!

3、教育成功的诀窍之一,就是永远不让学生对他自己感到绝望。但我也曾多次在激愤中说出一些让学生感到伤心的话:“你真猪!”“怎么这么笨啊!”“你真脏!”“你真烦人!”……当学生本来是非常尊敬老师并认为老师是在真诚地帮助他的时候,这些话无疑会击碎他内心深处“想做好学生”的美好愿望。一个学生真正的堕落,有时候恰恰是从我们教育者的无意识的伤害开始的。

我们也会经常想到保护自尊心的问题,但是,由于我们的疏忽,却总是有意无意地伤害着学生的自尊心,而学生自尊心的受伤害,可能就是他自暴自弃的开始,就是学生与老师相抵触的开始,随之而来的可能就是学生与老师的处处作对,这对教师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是极为不利的。所以,《做最好的老师》一书让我受益匪浅。

四、允许学生犯错,允许他去改正

回想自己的教学工作,对于自己的学生,其实更多的还是爱,有时学生犯错了,我也会感到很气愤,但是,细想起来,孩子毕竟是孩子啊,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着自己的 思想,你能期望他和你一样吗?你期望他们会那么听话,把任何事情都做得那么到位吗?其实,一切都是不可能的,李镇西老师说,“童心是师爱的源泉”,我要说的是,想跟孩子们相处,必须蹲下身,与孩子们对话。不要老拿着大人的思想来衡量孩子,毕竟他们还小。他们的思维有时还很幼稚,还会做很多错事。所以有人说,你要允许学生去犯错,犯了错允许他去改正,这样学生才能在曲折中成长。

有时,我们老师经常会犯这样的错误,绝对不允许学生犯错,上课迟到了,做错事情了,违犯纪律了,扣分了等等。这样恰恰相反,学生会因为你要求太严而产生抵触情绪。因为更多的时候,他们是以一个人的形式存在的,因此,给孩子尊严,就如同他们给了你尊严一样。你不能强迫他们按照你自己的意愿来做,有时甚至我们应该允许他犯错,因为犯错是为了下次不犯错。因为班级经常扣分,恼火,发脾气常常解决不了问题,那怎么办?作为老师到底是干什么的`?我的职责难道只是每天守着他们,他们说不扣分吗?好像老师与学生之间除了批评就什么也没有了?难道师生之间的感情连几分都不值吗?不会,肯定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优秀的,至少我们关注的焦点是发现学生的亮点和好的一面,而不是总盯着他的缺点和短处!很简单,如同考试前,给后进生鼓励,他们的发挥会异常好一样。相信你的学生是优秀的,你别说,他还真能做得更好!我努力地改变自己,努力给孩子们假造一个和谐,宽松的成长环境。

总之,“没有最好的老师,只有更好的老师”,希望所有的老师象李镇西老师学习,记得他的五个一工程”――上好一堂语文课,找一位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或社会问题,读不少于一万字的书,写一篇教育日记。学习他那种对学生的态度,学习他先进的教育理念,学习他那种对自己永不满意的学习态度,我想若干年以后我们中间也会涌现出很多“李镇西”老师的。

《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 篇19

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感触很深。这本书是李老师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粹,全方位地阐述了李老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语文教学的理念与实践。李老师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与教育情感融为一体。语言朴实而富有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读着书,让人不禁为之激动、赞叹、折服!

在序言中,李镇西老师的这一段话也令人回味无穷:“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因此,你若是工人就要当技术最出色的的工人;你若是营业员,就要当服务质量最佳的营业员;你若是医生,就要当医术最高的医生;你若是教师就要当最负责任的教师。”这是写给他学生的,也是写给他自己的。

读到这儿时,我的内心便会受到触动:对啊,自己和自己比,今天和昨天比,每天反省自己的行为,不正是在“做最好的自己”吗?是的,“做最好的老师”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所以,只要我从每天最平凡的小事做起,每天反省自己一天所做的'事,理清思路,相信自己,就一定能有所进步。

李镇西老师说到,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没有爱便没有教育。他认为教育中的“爱心”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这是我非常欣赏的观点,一直以来我也坚信自己是个有爱心的老师,读完这本书,我对教育中的“爱心”问题也有的新的认识和理解,在书中他谈到“教育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教育中真正的爱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惩罚。”

有时我也在怀疑,对于我们班的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到底要不要惩罚?如今我明白了这其实只是一个教育的必要手段,需要老师用爱心去把握的“度”的问题了。因为教育之爱绝不是迁就纵容学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在李老师从教之初,他也曾经讽刺过学生,曾经辱骂过学生,曾经体罚过学生。但是后来他将这一切都变成了教育财富,这一次又一次的教育困难、一次又一次的教育失误最终将他磨练成了一位著名的教育专家。

给我印象最深还有第八章学生思想改造工程——后进生的转化。在李老师看来,转化“后进生”是最好的教育科研,他写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教育论文乃至教育专著。李老师之所以把关注“后进生”,一是因为素质教育充满了对人的尊重。二是因为素质教育的要义第一是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就必然面向为数不少的后进生。

李老师在书中向我们介绍了他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采用10种有效的具体方法:写家校联系本;填报喜单;游玩;集体评议;写每日九问;对手竞赛;写灵魂的搏斗;安排当干部;学生作文表扬;推荐好书。

读了他的后进生转化手记——我和万同的故事,让我非常感动。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难!在万同的身上,我们看到转化一个后进生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着哪一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老师,只有爱心的坚持才能创造这样的奇迹。

我清楚的记着有这样一个情节他让万同代表班级在全校进行国旗下演讲。为了不失去教育万同的机会,李老师不断鼓励万同,让万同连写三稿,最后抓住“班级的爱就是祖国的爱”这一句闪光的话写的演讲稿,还利用自习课和下午放学后一遍又一遍地练习,最后终于让万同信心十足地进行了演讲,赢得了全校师生的掌声。李老师目中有人,始终把对学生的培养塑造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李老师满怀爱心在学生心田耕耘,真令我佩服!读完他怎样对待“后进生”,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作为教育者,我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是否做到了关爱每一位学生?

在我们班,问题学生很多,有了李老师的指点迷津,心里也有了些许准备,我一定不会再像以前那么着急、困惑,一定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找到更适合这些孩子的方法,也更快地为孩子引领一条适合他们学习、成长的道路。回首自己走过的路,不禁惭愧万分。今天读李老师的书,仿佛进行了一次精神洗礼。我也愿“做最好的老师”!从现在开始,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争取今天比昨天做得更好,明天比今天做得更好!

“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教师!”这是李镇西老师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他在25年的从教生涯中这么做的。“谁都渴望成为英雄豪杰、伟人巨匠,但受自身条件、社会环境等制约,真正成为艺术家、文学家、企业家的,只是少数。那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呢?用李老师的话说,“最好”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日的自己和这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日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日更精彩?我这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日更诚恳?我这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日更机智……”

他说:“每一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一天都有遗憾,但每一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便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拢”看到那里,我想到了自己,也增强了信心,只要我争取每一天多读些书,每一天都有点进步,每一天都做得更好,每一天都比前一天有进步,我想我必须会有很大的提高。

我相信没有最好,但是我相信能够越来越好,做自己心中最好的教师,让自己在教育的舞台上,演好自己的小主角,让台下的观众为自己的表现发自内心的喝彩。许多年后,我们不会都成为名家,但是许多年后,我们必须会桃李满天下的!

《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 篇20

李镇西——一个让教育界的同仁再熟悉不过的名字。2013年5月21日,我有幸又一次较近距离地接触了这位教育界颇为传奇的人物。通过观看李镇西老师“做最好的教师”的视频,让我对他的印象更加的深刻。

李镇西教授将教育看成是最幸福的事,追求做最好的自己。是啊,谁不想成为别人眼中成功的人呢?但受现实环境与自身水平的影响,真正成为英雄豪杰、伟人巨匠的又有几个呢?每个人对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各不相同,所以每个人的选择也就不同。因此,我们不能用同一个模式去衡量所有人的成功。无论是所处地位和名望的高与低,还是拥有财富的多与少,只有发挥了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又对社会和他人有益,同时还体验到了无穷的快乐,我认为这就是成功,做到了最好的自己就是成功。

但对于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职业来说,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呢?用李老师的话说“最好”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他说:”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便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拢“看到这里,我想到了自己,也对自己增强了信心。只要我每天不断地反思,不停地学习,争取每天都比前一天有进步,我想不久以后我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有一句老话说的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相信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就可以越来越好。从今天开始,做自己心中最好的教师,让自己在这片教育的沃土上尽情地挥洒我的光与热。也许许多年以后,我们不会都成为有名的教育家、哲学家,但是许多年后,我相信我们一定会桃李满天下!

《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 篇21

李镇西老师把书定名为《做最好的教师》,并在序言中再次重申:做最好的自己强调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的超越自我。这让我想到了做最优秀的`自己。

回想我专业成长的历程,我更多的感悟就是一定要做最优秀的自己。我很清楚自己不是很有天赋,于是,我选择了勤奋;我知道自己不是很会把握机会,于是,我选择了不放弃;我知道自己爹理论素养不高,于是,我选择了读书……正是这种选择,让我一步一个脚印,在平凡中铸就我的专业成长,正是踏踏实实的走好了每一步,让我学会了思考,懂得了坚持,走上了幸福的研究之路。做最优秀的自己是我一生的追求,在不断追逐梦想的过程中不断的超越自我,追求卓越,不断去完善自身的专业成长。

做最优秀的自己是一种境界,让我有了努力的方向和追求;做最优秀的自己是一种追求,在不断的追寻理想中成就自我;做最优秀的自己是一种探索,在探索中让我成长、进步;做最优秀的自己是一种人生,在不断的追求中成就自我的教育人生。

《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 篇22

这段时间,我耐着性子读完了《做最好的教师》这本书,感触颇深,虽然以前对怎样做个好老师,心里一直有考虑,但都是比较肤浅的感性认识。这本书讲述了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实现自我发展的55个途径,从反思、借鉴、研究到内化、提升、行动到最后的引领、协作、创新,从55个个实际途径讲述一个优秀教师是怎样才能真正做到”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的。

读完这门书后我也一直在想,怎样才能做一个好老师,我觉得这不仅是新上讲台教师要思考的问题,对每个老师都是一个永恒的题目。我个人从以下几点去考虑了这个问题:

一、教师的任务是什么

时代在前进,学科在变化,我们的任务在变化。在不同的时期,人们对教师的作用有不同的表述和理解。1993年,国家颁布了《教师法》,其中明确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教书是讲”为学“,育人是讲”为人“;教书是广义的,育人是全面的,包括德、智、体、美。

二、怎样搞好教学

在我们少年宫这个校外教育,我觉得其教育体系和校内教育是有一定的.区别的,搞好教学我觉得在做好一些和校内教育共性的教学准备外,我们更应该要从以下几个问题去考虑:

(一)怎样做到善于等待孩子开口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体,他们有着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判断力。孩子能在一次次的沟通中发展他们的自我意识,提高他们的处事能力,获得有价值的情感体验。正视孩子需要沟通、渴望沟通、能够沟通的现实,今天的老师要让孩子说话,为师生之间平等、愉快地沟通做好最充分的准备。

师生沟通时,老师首先需要给学生足够的安全感,做好保密工作,让学生认为老师是一个可信任的人。有时候老师递给孩子一张椅子、送给孩子一颗糖、脸上的一个微笑都会对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起到最佳效果。老师要学会倾听。因为这样才能有机会更好地与学生交谈,这样的沟通才是真正双向的。同样,学生因为老师的认真倾听,感到自己被重视和理解,于是精神得到支持和鼓励。

(二)100%家长满意率从何而来?

作为一位校外教育者,一开始就必须要考虑和思考如何让家长了解她的工作,这样才能让家长更好的了解和放心的把小孩放到少年宫来培养:

1、老师要与家长处于平等地位,尊重家长、设身处地为家长着想。良好的合作关系始于老师的态度。

2、老师要向家长了解情况,或者反馈小孩学习的情况,应使用商量的口吻,让家长感到尊重。

3、老师与家长交流时,多讲孩子的积极表现,即使孩子犯了错误,也不可当着家长的面训斥孩子。

4、老师教育孩子要经常征求家长意见,并形成一致意见。而对于文化水平不高的家长,老师要提供具体做法,但也要用商量的语气,不要得理不饶人。

5、老师每月主动和家长至少电话联系一次。除了谈孩子本月在少年宫学

(三)如何提高教师的人生积累

我记得有份报纸报道过在杭州天长小学,有一位不平常的年轻女教师陈甜。她连续两年暑假,不跟旅行团、不坐飞机、不带朋友,只身奔赴西藏旅行。新学期开始,陈甜一走进班级,学生们的眼睛就发亮了。”我喜欢陈老师的科学课,因为她见多识广,总能带给我们许多神秘的经历,那是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我觉得陈老师很勇敢,她经常背上包一个人去闯天下!“像陈甜老师这样,充满个性,展示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对生活的激情,对世界的向往。毫无疑问,学生们在这位老师身上体验到了一种人格的魅力。

以前,一本教科书、一本教参、一支粉笔,也许已经能够让老师们自信地站在讲台上。但是今天,教师想要真正影响学生,必须有创造的智慧。老师要让自己和孩子的世界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这样的课堂教育才能跳出文本的束缚。作为教师,要达成与学生精神世界的共生,就需要以自身的态度、情感、价值观来影响孩子。因为校外教育不仅仅是给孩子校内知识的延生,而是要给他们终身学习的基石,还要告诉他们怎样做事,怎样做人。想要为孩子的生命打上鲜亮的底色,教师的生活积累自然是越丰厚越好。如果老师能把自己的生命都融入教育,能用自己点滴的热情去擦亮每一个孩子的未来,能将自己对生活的激情点燃教育之灯,这就是当代教师不可缺少的创新精神!

总之,校外教育是小社会,社会是大校园。人生的追求、理想,求知的渴望要在成长的过程中培养,在社会上磨练。教师要做学生的楷模,做学生学习的榜样。

如何做个好老师?我觉得求真求善,于心无愧者,才是位真正的好老师。从事校外教育已经有六年多了,我感受到作为一位老师的艰辛;感受到教师的职责重大;感受到老师在孩子们心中的神圣地位。今后,我要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在校外教育这一平台上,我要多向经验丰富的老师多请教,要不断的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不断的在实践中探索。从学生走向老师这个职务,我不再是一个人,而是团队中的一员,在共同合作中更好的搞好教育。创新=问题+想象+实践、检验,就要不断的提出问题,丰富想像,在实践中成功。我会用爱与生命谱写教育。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要用微笑迎接每一个儿童,亲近小孩,让学生喜欢我,喜欢呆在少年宫这个大家庭。其次,认真学好教材,将教材吃透,把注意力转向每一个学生,帮助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提升。兴趣是儿童最好的老师,在活动过程中更要仔细斟酌,要能激发孩子的求知欲,让孩子在快乐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学到知识、发展能力。

时代在进步,知识在更新,在今天也许只能马马虎虎地应付当一名普通教师,而明天就会被淘汰。我想:好教师的标准应当是动态的,是不断提高的,这就需要时时保持一颗进取心,不求做得最好,但求做得更好。

《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 篇23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主编的《如何做最好的教师》一书,早在几年前就出版了,最近我认真拜读完,我不由地思考:可能我们永远也达不到那个“最好”的境界,但如果我每天能做得“更好”,我想我离那个“最好”应该也不远了。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达到那个境界呢?编者在《如何做最好的教师》一书中将影响教师一生的中外教育家经典感言分别进行了阐述,对于我们教师具有深刻的借鉴和指导意义。作为老师的我也不由地思考这几年在教学实践中的得失,得到了一些体会,一个中学教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牢固的专业技能,但我个人觉得一个教师更应该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作为一名科任教师,应该为孩子负责。“在教师素质的诸多因素中,对孩子的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责任之心等教师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当一个个可爱,单纯的脸庞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就应该明确自己的责任,充分准备上好每一节课,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水平,尽量让学生在每一节课中有所发现,有所收获。同时我们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那些被自己搁置在角落里的孩子,其实也有自己的闪光点,我们应该把爱转换成母爱,有了母爱之心,我们就能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但这种对孩子的爱也绝不是迁就纵容孩子,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这种爱应该是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给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帮助和服务,爱才之心;宽容之心;要为孩子的成长以及未来负责!

作为一名任课教师。应该为自己负责。平时教师难免会遇到工作,生活上的各种琐事,不顺心,但我们要时刻铭记于一句名言:累累伤累是生命给你的最好的东西。也确实是的,挫折磨练一个人的意志,让人在挫折中强大,同事也是经验教训的积累。既然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我们就应该做好我们的本质本职工作,让孩子喜欢,喜欢上你的课。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奉献的精神,从事崇高的事业;以高超的记忆,展示个人的才华;以不断的追求,提升自己的价值,在工作中做一个细心人,有心人,善于思考的人,勤于笔耕的人。

我会把“做一名好老师”当作我终生的追求,我会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原则的不断影响、约束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完善,不断成熟。我愿继续向所有的老师学习,站在弘扬“师德”的起跑线上,用自己平凡的劳动铸造高尚的师魂。

《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 篇24

《做最好的教师》里有这样一段话:“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的或自由的发展。爱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书育人的动力。李镇西老师在序言中说:“每个人都是一棵树。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 ;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

我所谓的‘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读到这里不禁问自己,在16年的工作中,我有没有达到自己最初给自己设立的目标呢,有没有超越自己呢?

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要对学生的成长以及未来一生负责,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只喜欢学习优秀的孩子,而忽略了后进生,他们更需要关心,需要我们的.爱,他们需要温暖,需要阳光。

真正的教育之爱,并不是迁就学生,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而是要给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帮助和服务,我们要给与学生的,是他们走出校园多年以后仍然保留在身上的,深入骨髓的习惯和性格。这种带有养成良好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并然带有“强制性”,离开了严格要求,便谈不上真正的爱。

《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 篇25

读本好书,像是给心灵洗澡。读完《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后,书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敲打在我的心灵深处,一直在感动着我。

“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是最可爱的;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因此,你若是工人,就要当技术最出色的工人;你若是营业员,就要当服务质量最佳的营业员;你若是医生,就要当医术最高明的医生;你若是教师,就要当最负责任的教师;甚至你哪怕只是一名个体户,也要当最受顾客称道的劳动者!你也许不能成名成家,不能名垂青史,但你可以成为同行业中千千万万普通人里最好的那一个!”这是《做最好的教师》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让我对教育有了新的认识。

“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即便是许多从教多年的的老师们大概也有着同样的疑问,毕竟谁也不敢肯定地说自己就是学生们遇到的最好的老师。李老师说:“‘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相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相比,不断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其实教育工作没有最好,因为“最好”只是每个老师心中的一个理想。而每个人对理想的追求又都是无止境的。可我们却可以做到更好。我们经常会说“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只要我们能够不断地超越自己,不断地去战胜自己,不断地去争取每一个“更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当每一个“更好”融会在一起时,我们就已经做到了“最好”。

我是一个急性子,今年刚刚走上教师岗位,是一名“新鲜出炉”的班主任。面对学生的错误,我常常气得火冒三丈,然后再对学生进行一场“暴风骤雨”式地批评。但是当我回想自己这两个月的班主任工作时我发现:当我板着脸,故作严肃,装出一副“师道尊严”的样子时;当我在全体同学面前批评一个同学,杀一儆百时;当我远远地看着他们,而不是融入到孩子们中去时,我并没有获得他们的多少尊重、爱戴。反之,只是一个充满笑意的眼神,一个充满温情的动作,一句体贴的话语,无形中拉近了我与学生们的距离。正像书中所讲:“教师真正的尊严,从某种意义上讲,并不是我们个人的主观感受,而是学生对我们的道德肯定、知识折服和感情依恋。当我们‘无视’自己的尊严,而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诚的感情,并随时注意维护、尊重学生的尊严时,学生会把他们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

“做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长期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闲适从容,也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荡气回肠。” “做最好的老师”应该成为我们每个教师的生活方式、工作常态和人生追求!

读过这本好书,我想到了高尔基的那句名言: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的平凡的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其实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知道的何止这些,还有很多很多。我相信没有最好,但是我相信可以越来越好,做自己心中最好的教师,让自己在教育的舞台上,演好自己的小角色,让台下的观众为自己的表现发自内心的喝彩。许多年后,我们不会都成为名家,但是许多年后,我们一定会桃李满天下!让我们瞄准一个目标,带着一颗爱心,敞开博大的胸怀,在书海里遨游,在教海里探索,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带着我们的学生,一起渡到人生的彼岸!

《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 篇26

李镇西老师把书定名为《做最好的教师》,并在序言中再次重申:做最好的自己强调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的超越自我。这让我想到了做最优秀的自己。

回想我专业成长的历程,我更多的感悟就是一定要做最优秀的自己。我很清楚自己不是很有天赋,于是,我选择了勤奋;我知道自己不是很会把握机会,于是,我选择了不放弃;我知道自己爹理论素养不高,于是,我选择了读书……正是这种选择,让我一步一个脚印,在平凡中铸就我的专业成长,正是踏踏实实的走好了每一步,让我学会了思考,懂得了坚持,走上了幸福的研究之路。做最优秀的自己是我一生的追求,在不断追逐梦想的过程中不断的超越自我,追求卓越,不断去完善自身的专业成长。

做最优秀的自己是一种境界,让我有了努力的方向和追求;做最优秀的自己是一种追求,在不断的追寻理想中成就自我;做最优秀的自己是一种探索,在探索中让我成长、进步;做最优秀的自己是一种人生,在不断的追求中成就自我的教育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