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习惯》读后感(精选25篇),都是精品文章,请您欣赏。
《习惯》读后感 篇1
今天,我一口气读完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做《感恩的习惯》。读完后,我被深深地震撼了,这时我才懂得‘感恩’这两个字的深刻含义。
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小侄儿懂得感恩,每天写上几行字来感谢“我”,“我”被她感动了;在我过生日时,“我”买了昂贵的羊毛衫来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在耳濡目染中,女儿也学会了感恩。感恩,是一种习惯,是感恩让这世界变得美丽。
读完后,我真的被感动了,“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落叶对花的感恩,“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儿子对母亲的感恩。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一个人——海伦,刹那间,敬佩与惭愧紧紧地交织在我的心间。海伦从小就是个残疾人,但她并没怨恨父母没有给她健全的身体,埋怨老天的不公平,而是用手中的笔,写出了一部部的书,来感恩父母,感谢他们给了她生命,感恩,使海伦拥有了坚强与勇敢,让海伦从此勇敢的活着,继续用自己手中的'笔写出好文章来报答父母,伟人之所以是伟人,是因为他们都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朱德亲自为母亲洗脚;韩信不忘“漂母”的一饭之恩……这些伟人的感恩故事,永远也道不完。
回头想想自己,我是多么的自愧不如啊!还记得那一次,我回到家中,将书包扔在一旁,便倒在沙发上,美美地享受着。这时,我看见了正在打扫房间的妈妈,豆大的汗珠默不吭身地渗出来,而妈妈却在忙碌着,没有空暇,就连喝口水,擦擦汗也抽不出时间来。而我看见了这一幕,非常清晰,但我却不懂得叫妈妈下来休息,帮助妈妈干活,甚至连端上一杯茶水或替妈妈抹去额头上的汗珠都不会,只是躺在那儿,反而是妹妹,为妈妈擦汗斟茶,一句“妈妈,你辛苦了!”融入了我的心田。现在想起来,我真是太惭愧了!
感恩,充实着我们的生活;感恩塑造了我们的心灵。是感恩,使世界变得更加美丽。一个不懂得感恩的人内心世界又是多么的冷漠与空虚!让我们再次唱响《感恩的心》,让这首优美的旋律在人们的心中荡漾开去吧……
《习惯》读后感 篇2
爱比克泰德说过:“是否真有幸福,并非取决于天性,而是取决于人的习惯。”由此可见,养成一个好习惯是多么重要啊!
假期中妈妈为我买回了影响孩子一生的36种好习惯。翻看目录,36种好习惯被分为四大项——做人好习惯,做事好习惯,学习好习惯,交往好习惯。读了书后,我知道习惯是慢慢养成的,在幼小的时候特别容易养成,一旦养成后,要想改变过来却很不容易。书上还引用了利德益特的话“在克服恶习上,迟做总比不做强。”我下决心要改掉坏习惯,养成好习惯。
首先要早起。早起有这些好处:锻炼好身体、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等。
第二要有礼貌。礼,是中国人民最重视的,在家里,对待父母要做到“出必告,反必面。”这一点才行。在社会上,对别人尊重,别人就会对你尊敬,你就会有很高的地位。duhougan当你有困难时,别人才会尽力帮你。
第三就是朴素。古人云:“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其意是要我们专心学习,不要想别的,生活越俭朴,学习则越好。
第四是阅读。培根说:“读书足以怡静,足以博采,足以长才。”说明阅读是增长知识的最佳途径。我每天都抽时间阅读,而且我还注意了阅读面要广。假期中我几乎每天都要去书店一趟,这令妈妈在邻居面前很骄傲。
好习惯要保持,坏习惯要改正,只有充满良好生活习惯的生活,才是合于“自然”的生活。
《习惯》读后感 篇3
我最喜欢《再见了,坏习惯》里面的《二只小猪》这个故事,里面写猪大哥和猪二哥是亲哥俩儿,关系特别亲密,他们一起在森林里工作(做事)。
有一天,猪大哥工作可认真了,一会干这,一会干那,忙得晕头转向,而猪二哥却总很清闲,到了考核工作量,自己居然比不上弟弟,猪大哥当然不服,心中暗想:“我这么努力工作,却比不上弟弟,他肯定背着我送礼了。”于是,猪大哥和猪二哥的关系越来疏远了。
聪明的猪二哥猜到了其中原因,便约猪大哥喝咖啡,猪二哥诚恳得对猪二哥说:“哥哥,我是不是做错什么了?”
猪大哥气哼哼地说出了闷在心里最大的迷惑,最后说“我是你大哥,给李老板送礼也不说一声。”猪二哥哭笑不得地说:“我的好大哥,我还以为怎么了呢,算了,我也不想给你解释什么。我给你讲个故事听听。”
“从前有两只蚂蚁爬墙,一只蚂蚁爬到了,一只蚂蚁没爬到。原因要给自己留出空充足的.时间去做事情。猪大哥听了说:“那我们以后一起努力吧!”
读了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努力去做,只有付出辛勤的劳动才能有收获。
《习惯》读后感 篇4
今天,我准时的坐在沙发上收看于丹老师的讲座。
于丹老师主要讲了三个主题: 一是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师,懂得感恩: 二是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正确引导在人际交往中的一些技巧; 三是如何培养孩子自立、自强、自信以及抵抗挫折的能力。 她在第一个主题中讲到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小孩喜欢在一棵大树下玩,他每天都来,可有一天,小孩愁容满面地对大树说:“你看别的孩子都上学了,每天都有好玩的玩具,可我没有”。大树说:“你把我结的果子摘了去卖,你就有玩具了。”以后,孩子只有秋天才会来大树下。过了几年,小孩成了青年,他对大树说:“别人都有房子了,都有家了,可我没有。”大树说:“你可以把的树枝砍了做房子。”又过了多年,青年成了中年人,他对大树说:“别人都漂洋过海了,可我没有。”大树说:“你可以把我的树干砍了做独木舟。”他把独木舟推进海里走了。渐渐的孩子长出了一根根白发,他来到树桩前,树桩问他:“我已经是一个没有用的树桩了,你也不会理我了吧?”孩子说:“不,我会一直陪你晒太阳,这是我的心愿,一生的心愿。”
这正是父母完成了对孩子一生的`成全。在我们的一生中无私而又不求回报的养育着我们。孝为德之本,我们要懂得感恩,要勇敢承担爱与责任。
要想成就别样的人生,就要点亮自信的明灯,对自身的力量怀抱坚定的信念。
看完讲座,我对我的人生有了新的思考,要想成才必先成人!
《习惯》读后感 篇5
感恩,你学会了吗?有人会说:“感恩还用学吗?当别人向我做出友善之举时,我就会感谢他呀?”可是,如果别人一再向你伸出友善之手,你还会再像刚开始一样无比感激吗?是的,我想肯定有人不会再如开始时那般感激了,甚至有人会把这当成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有时还会因此抱怨、生气。
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习惯》。讲的是卡罗尔为了向邻居史密斯夫妇表示友好,做了一个馅饼给他,史密斯夫人无比感激,第二次收到史密斯夫妇也是很感谢,第三次史密斯夫妇只简短地说了一句“谢谢”,第四次时甚至有些抱怨时间有些晚,接着,卡罗尔因为忙,没有做馅饼,史密斯夫人异常生气。
看了这篇文章,我也很生气。当别人一直向你表示友好时,你为什么会觉得理所应当呢?你怎能可以从惊喜万分,变得比较激动,变成平淡,再变得抱怨呢?是不是有些贪得无厌了呢?当你接受别人的友善时,为什么没有想到要礼尚往来,也对别人的友善表示一些回报呢?
还记得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被称为“宇宙之王”的霍金,只有仅仅3根能微弱活动的手指和一双不会说话的眼睛,面对记者的提问,霍金用电脑艰难地打出了一下几句话:
“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我有爱我和我爱着的亲人与朋友。”最后这位科学巨人又艰难地打出了第五句话:“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要心怀感恩的心,在生命的旅程中我首先要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我还要感恩给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更要感恩我身边的人!
马骉是我的好朋友,我每天早上都会坐着马骉爸爸的车去上学。有一次,马骉爸爸出差了,马骉姐姐开车送我们去上学。因为姐姐刚学开车,车开得有些慢,所以我们俩就迟到了,当时我们还埋怨姐姐,现在想一想,真的很惭愧,这么冷的天,姐姐还早早出门送我们,我怎么能还埋怨姐姐呢?姐姐,对不起了!
学习了这篇文章后,我会更加留心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情,我会感谢身边的人对我帮助,对你们心存感恩,就像树木会感恩阳光的德泽,小草会感恩大地的馈赠,鱼儿会感恩海洋的胸怀,飞翔的雄鹰会感恩蓝天的辽阔。
感恩要常记心间,真情永驻心田,成长路上,感谢有你!
《习惯》读后感 篇6
如果不看作者,我会以为这是日本人写的书。因为在我印象里,美国人写书喜欢往深了讲,日本人写书喜欢往细了说;美国人写书喜欢引用文献,日本人写书喜欢罗列要点;美国人写书喜欢逻辑清晰,日本人写书喜欢步骤详细。
而这本书就是通过56个具体案例,总结培养习惯的四大定律,帮助读者快速养成好习惯。本书的第一章给读者介绍了微习惯的惊人力量,以“边际收益”为理论依据,用布雷斯福德带领英国职业自行车运动员多次得冠的故事,告知我们细微变化的神奇功效。
而且作者告诫我们要忘记目标,专注于体系。目标是你想要达到的结果,而体系是涉及这些结果的过程。如果你是教练,你的目标可能是让自己带的队伍赢得冠军。你的体系就是你招募球员,管理助教和训练的方式。如果你是企业家,你的目标可能是创建一家营业额上百万美元的企业,你的体系就是测试产品创意,雇佣员工和开展营销活动的方式。
如果你是音乐家,你的目标可能是研究一首新曲子。你的体系就是你练习的频率,你如何分解和处理高难度曲段,以及你从导师那里获得反馈的方法。本书第二章围绕“习惯塑造身份”进行。许多人开始改变他们的习惯时,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们想要达到的目标上,这会导致我们养成基于自身结果的习惯,正确的做法是培养基于身份的习惯。借助这种方式,我们的着眼点是我们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
与身份不相符的行为不会持久。
你可能想攒下更多的钱,但是假如你属于只想消费,不愿创造的人那么你就会不由自主地倾向于消费,而不是努力赚钱。你可能想要身体更健康,但是假如你总是贪图安逸,不思进取,你就会倾向于无所事事,不参与的任何健身活动。
《习惯》读后感 篇7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认认真真地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履行着教师的职责,我精心地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耐心地辅导每一个学生,我应该是一名负责任的语文教师。如果我没有阅读到那些教育书籍,我会一直这样认为。可当我读完了《影响教师的一百个好习惯》等书后,我觉得自己离一名好教师、一名优秀教师还有很大的距离。
有感于“要善于换位思考”这一习惯,我正朝着这个方向在努力。一开始,对于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日常行为上的不理解,总喜欢以成年人的标准去要求他们,慢慢发现效果并不理想。后来,我懂得了学生和成人之间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学生的观察、思考、选择和体验等与成人有明显的不同,由于受各种传媒信息的影响,现在的.学生视野开阔,思想开放,讲究情趣,重视表现,对外界事物反映迅速而敏捷,追求新异和时髦。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现在的学生已走在了时代的前面,比许多成年人更具有时代信息。再用上代人的观念和行为来约束学生,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这给老师在管理工作上加大了难度,所以老师在教育学生时更应把握好学生的心理动向,了解学生的内心感受,正确引导学生的发展方向。
阅读书籍的过程,是教师丰富自我的过程,是专业成长的过程。在悄然无息中领略着教育的真谛,在默默的耕耘中播撒着希望,收获着幸福。
是书籍改变了教师的人生。如果没有书籍,生命是乏味的,教学是死板的,认识是肤浅的,课堂是低效的,是读书推动了教学!
读一百部书,活一百种人生。对生命来说,没有任何东西能像书籍那样具有如此的力量。
只要我们热爱读书,只要我们喜欢写作,只要我们勤奋不辍,只要我们追求不懈,我们的梦想就会成为现实。
《习惯》读后感 篇8
初读《习惯决定孩子命运》一书,我感到受益颇深。
作者展示了“习惯教育”的精髓理念和有效方法,笔风轻松活泼,通俗,实用,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确实非常重要。
《习惯决定孩子命运》这本书里面分别讲了:教育孩子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良好习惯是健康人格之基;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爱学是万善之源;如何教孩子学会交往;两代人互相学习共同成长;提高父母的教育素质刻不容缓等等,――其中让我最受益的是第二讲,里面有讲到“什么是习惯?习惯的重要性、习惯培养的重点与指标、怎样培养良好的习惯?怎样矫正不良的习惯?在快乐的实验中养成良好的习惯、继承中华民族重视习惯养成的优良传统 。
《习惯决定孩子命运》这本书一共有12讲,这12讲里面分别讲了:教育孩子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良好习惯是健康人格之基;多元智能与人人成功;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爱学是万善之源;如何教孩子学会交往;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科学为安、强壮为康;
孩子在小学阶段养成爱读书的习惯,那可叫终身受益,一个人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他才会一生都不感到寂寞,他还会是一个不断提升自己,不断成长的人!反之,他就是一个很容易寂寞,很容易烦躁的人,是一个眼界不宽的人。
“不要把孩子的特点当缺点!要了解孩子的特点,不要冤枉孩子,每个孩子的成长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我们帮助他们解除心理上的压抑,恢复他们正常的思维能力。给他们建议,分享他们的快乐!”
书中说得对:教育的真谛是发现儿童和解放儿童!让孩子身心快乐自由的成长其实孩子一定要给一些自由支配的时间,和孩子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我提醒自己工作中,不要光抱怨调皮孩子多么麻烦!多让人伤心!作为教师应该帮助和引导孩子们养成许多良好的习惯!习惯决定孩子的一生,这句话真是说得很对!因此,防治儿童的不良行为习惯,越早越好!从儿童时期,就需要引起家长和老师的注意和高度重视。
《习惯》读后感 篇9
有一个穷人,很穷,一个富人见他可怜,送给他一头牛,告诉他好好开荒,到了春天,撒上种子,秋天就可以远离那个穷字了。
穷人满怀希望开始奋斗。可牛要吃草,人要吃饭,日子比过去还难。只得把牛卖了,换来了羊,先杀一只,剩下的可以生小羊,长大了再去卖,还可以赚钱。
穷人如愿以偿,只是吃了羊后,小羊没有生下来,没办法,忍不住又吃了一只。穷人想,不如把羊卖了,买成鸡,鸡生蛋的速度更快,鸡蛋可以赚钱,日子立刻可以好转。
穷人又如愿以偿了,但日子没有改变,他又开始杀鸡,终于只剩一只鸡时,穷人的理想破灭了。他把鸡卖了,打一壶酒,三杯下肚,万事不愁。
春天又来了,富人送种子来,却发现穷人一贫如洗,牛早就没有了。
富人转身走了。穷人当然一直穷着。
其实成功秘诀就是:没钱时,不论再困难,也不要动用积蓄,压力会使你找到赚钱的新方法,帮你还清账单。这是个好习惯。习惯成就一切,人生中,良好的习惯能使我们获得成功,而一个坏习惯,会使我们渐渐偏离方向,离目标越来越远,习惯在无形中决定成败。每一个人都有过梦想,有过机遇,都曾经为目标而奋斗,成败与否,就要看你是否有一个良好的习惯,是否坚持。
《习惯》读后感 篇10
“我们每天绝大部分的行为是出自习惯的支配。可以说,几乎在每一天、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习惯使然。在我们的身上,好习惯与坏习惯并存。”所以好的习惯使你成功,坏的习惯使你失败,习惯的力量已经在每个人身上体现出来。嗯,好像真是这样的!为什么有的人总是可以从容地吃完早餐,神采奕奕地去上班,而有的人总是像奇怪的多足动物张牙舞爪地蹦跳着冲出家门,一边系着最后一颗扣子一边嘟囔着:马上就要迟到啦!而他后脑勺上总有一撮头发象鸡毛翎子一样斜刺出来,随着他的蹦跳痛苦地颤抖?为什么有的人总是先将工作做完然后放心地休息,而有的人总是将任务拖到最后的期限,然后手忙脚乱地去应付?为什么有的人家里总是井井有条看着就心情舒畅,而有的人家里总是狼藉不堪好像强盗刚刚从窗口逃走?琢磨一下,还真是习惯使然。有很多现象我们往往将其归结于性格或者个性的表现,但是再想想,性格和个性难道不是逐渐形成的吗?它的构成里难道没有很大比重的习惯的因素吗?我就这样一边看书一边联想,竟然越来越感到了某种共鸣。发生在我自己和我周围的人身上的很多事情不断地跳出来。
“所有成功人士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基于良好习惯构造的日常行为规律。”
“幸运的是,我们每个人都拥有选择习惯的能力。我们完全可以有目的地改变习惯,构建一整套有助于我们成功的日常行为规律。”坏习惯真的可以改掉?所以我想为了自己有着别人样的成功,我们必须努力改掉坏习惯。改掉坏习惯从我们走路吃饭睡觉看书等一些日常的有规律的事情开始做起,比如说我有时候喜欢睡懒觉,我想如果我把这个不好的习惯改掉,早上早点起床,我就有了更多的时间学习,早上吃早饭也不会这么冲忙了,一日之计在于晨,习惯能够造就另一个成功。
《习惯》读后感 篇11
对他人的友善之举,刚开始都心存感激,但时间长了,就会把它当作理所当然的事,甚至一旦有一天,别人无意中不再实施友善时,会忍受不了,产生抱怨以及愤怒的情绪,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名字叫——《习惯》,这篇文章主要内容是:卡罗尔为了表达对邻居史密斯夫人的友善,每周都为邻居史密斯夫人送一个馅饼,刚开始史密斯夫人非常惊讶,心存感激,后来就越来越习以为常了,当有一天因为卡罗尔繁忙没顾得上送馅饼时,引起了史密斯夫人的愤怒。
读了这篇文章,我觉得史密斯夫人得寸进尺,贪得无厌了,史密斯夫人你说你啊?人家凭什么就每周给你烤馅饼?当别人爱心奉献时,你是怎么回报人家的?你要懂得礼尚往来,衷心感谢,可你不但不礼尚往来,反而一脸愤怒。
在评价史密斯夫人的同时,我也有些惭愧,因为学习时妈妈给我倒水,有时妈妈太忙忘记了,我就会大发雷霆。
由感激到抱怨,这个过程尽管十分漫长,但我们总是意识不到其中的变化。
今后,我要善于发现身边对我的好,并心存感激,同时,还要找机会回报,让感恩常记于心,不把别人的善举当习惯,不让所有的习惯成自然,让真情永驻心田!
《习惯》读后感 篇12
感恩,你学会了吗?有人会说:“感恩还用学吗?当别人向我做出友善之举时,我就会感谢他呀?”可是,如果别人一再向你伸出友善之手,你还会再像刚开始一样无比感激吗?是的,我想肯定有人不会再如开始时那般感激了,甚至有人会把这当成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有时还会因此抱怨、生气。
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习惯》。讲的是卡罗尔为了向邻居史密斯夫妇表示友好,做了一个馅饼给他,史密斯夫人无比感激,第二次收到史密斯夫妇也是很感谢,第三次史密斯夫妇只简短地说了一句“谢谢”,第四次时甚至有些抱怨时间有些晚,接着,卡罗尔因为忙,没有做馅饼,史密斯夫人异常生气。
看了这篇文章,我也很生气。当别人一直向你表示友好时,你为什么会觉得理所应当呢?你怎能可以从惊喜万分,变得比较激动,变成平淡,再变得抱怨呢?是不是有些贪得无厌了呢?当你接受别人的友善时,为什么没有想到要礼尚往来,也对别人的友善表示一些回报呢?
还记得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被称为“宇宙之王”的霍金,只有仅仅3根能微弱活动的手指和一双不会说话的眼睛,面对记者的提问,霍金用电脑艰难地打出了一下几句话:
“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我有爱我和我爱着的亲人与朋友。”最后这位科学巨人又艰难地打出了第五句话:“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要心怀感恩的心,在生命的旅程中我首先要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我还要感恩给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更要感恩我身边的人!
马骉是我的好朋友,我每天早上都会坐着马骉爸爸的车去上学。有一次,马骉爸爸出差了,马骉姐姐开车送我们去上学。因为姐姐刚学开车,车开得有些慢,所以我们俩就迟到了,当时我们还埋怨姐姐,现在想一想,真的很惭愧,这么冷的天,姐姐还早早出门送我们,我怎么能还埋怨姐姐呢?姐姐,对不起了!
学习了这篇文章后,我会更加留心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情,我会感谢身边的人对我帮助,对你们心存感恩,就像树木会感恩阳光的德泽,小草会感恩大地的馈赠,鱼儿会感恩海洋的胸怀,飞翔的雄鹰会感恩蓝天的辽阔。
感恩要常记心间,真情永驻心田,成长路上,感谢有你!
《习惯》读后感 篇13
人的习惯是很重要的,看一个人的习惯就能看出这个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习惯有好和坏有的人习惯常看课外书这就是一个好的习惯看多点课外书能增长字的知识和对一些事物的了解能促进我们的学习进步。有的人习惯作弄别人,这就是一种坏习惯,就拿习惯看课外书和习惯作弄别人,来对比一眼就可以看出喜欢看课外书的人是一个好学勤奋的好学生,而一眼就看出喜欢作弄别人的人是一个在别人的心中是一个大坏蛋学习成绩一定很差,什么也不会做时常搞三搞四,这种人就会很少朋友甚至连一个朋友也没有,所以良好的习惯对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还有读书也有不良的习惯,许多同学在阅读的时候速度很慢,这是由于一些不良的阅读习惯造成的。
常见的不良习惯有几个方面:一见到生词和生字就听下来不会跳过去,阅读下文不会联系上下文猜测文字的意思,在心中默读或小声地逐词朗读不断回视已经读过的内容。以上几种不正确的阅读习惯,不但影响阅读的速度,而且影响对文章大意的正确理解通过以上的几个例子,说明一个良好的习惯对一个人来说是很大作用的,我们人人从小就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例如玩完或者吃完东西都要去洗手,不要随地扔垃圾,多看一些有意的课外书,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所以有不良习惯的人要把坏习惯改掉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这些良好的习惯会让我们做什么事都会成功。
《习惯》读后感 篇14
人的日常生活中,有一半以上的行为是由习惯所控制的。如果你打开自己手机里的屏幕管理时间,会发现生活中要大量的'时间花费在了刷手机上,远比你所想象的要多。为什么习惯对我们的行为有如此大的影响呢?接下来就来说说习惯的形成,和如何改变我们的习惯,来解读一下这本神书《掌控习惯》。
物理学上,物质运动的最基本定律就是——万物都遵循最省力原则,所以为什么一旦一件事情养成习惯后很难更改呢,就是我们的基因本身排斥过于耗费精力的行为。
习惯由什么组成呢?它由“提示”——“渴求”——“反应”——“奖励”。比如吃零食这一习惯,当你觉得无聊的时候,大脑就会“提示”你吃点东西解乏。你的大脑就会分泌多巴胺“渴求”零食,你就会下意识“反应”去拿零食。当你吃到零食后,会分泌满足感的激素,让你得到“奖励”。于是这一个行为习惯就在每天不断吃零食的过程中不断强化,以至于你每天吃了巨量的零食,还以为自己没吃什么东西,因为你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这么说习惯养成后很难更改,我们就不去培养好习惯了吗?
我们不仅要在年纪小的时候培养好习惯,还要在成年后进行反思,改正坏习惯。如果坏习惯已经养成了,就要花费精力用好习惯去代替它。接下来我就谈谈如何培养好习惯。
培养习惯要遵循四个原则,第一个原则:让习惯显而易见。在日本新干线火车停站后启动的过程中,每一个车门口的服务员都会口头确认:“没有异常情况,可以启动。”这一句话看似多余,然而却十分重要。因为它将检查火车周围的习惯明显的指出来,强化了这一行为。我们在平常的生活中,想要审视自身的习惯,应当把每天都做的事情记录下来,这样就可以对自己长期的行为有一个客观的了解。而在培养新习惯的时候,也要让它显而易见。研究表明,比起暗下决心,说出来或写下来自己将于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做将要做的事情,更加能得到切实的执行。
我们之前已经知道了习惯的模型,习惯的开始时触发提示,触发提示的可能是一种行为、情境等。我们可以将好的习惯叠加起来,让前一个习惯的结尾成为后一个习惯的开始。比如运动完之后进行洗漱,洗漱之后进行冥想,再入睡。这样一晚上可以完成三个良好的习惯。我们也可以让提示变得显而易见,如果把电子秤放在床头,你更容易在每天入睡前或者起来后称量记录体重。
第二个原则:让它有吸引力。人本身是趋利避害的,我们会收集各种资源,会想要表达自己。如果你发在微信的自拍总是能收获一大堆赞美,你就会倾向于不断发自拍。因为他人的认同强化了你自拍这一行为。同样,我们培养好习惯也可以如此,利用他人的认同来强化自己的行为。我们可以加入到一个拥有好习惯的团体中,如果周围的人都身材匀称,你就会认为身材走形是不正常的。人毕竟是社会性动物,总会受到他人的影响。或者是在培养一个好习惯的前后加上你喜欢做的事,只要这个事不影响你的目标即可。比如每个星期至少跑了五天的步,你就可以奖励自己去按摩一小时。
第三个原则:让它简便易行。这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原则了,所谓大道至简,人们总是好逸恶劳的。当我们想培养自己或他人的习惯,读后感m第一要务是不要让这个习惯一开始看起来太难了。为什么我们学习起来总是三分钟热度,因为我们一开始总把目标定的太难了。如果你一开始就要求自己每天背一百个单词,失败的可能性是相当大的。如果你每天只要求自己背一个单词,每天都坚持下来,长此以往,你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背更多的单词。习惯的养成不在于某个时段的突击,而是长久地坚持。只要积累的数次够多,就可以培养牢固的习惯。这一点,我在之前《微习惯》的读后感里也谈及了。
第四个原则:让它令人愉悦。这也与我们的三观相关,愤世嫉俗的人总是难以成就自己的。因为他们总是盯着生活中的阴影,放弃一大片阳光。我们要选择看待世界的角度,珍惜自己已经拥有的事情。享受成长的过程,而不是被成长的目的所苦恼。在培养习惯过程中,我们可以不时奖励自己,并将自己的努力记录下来。学习软件中的打卡就是利用了人们这一习惯。当你看到自己打卡的天数越来越多,你就越会坚持自己良好的习惯。
如何改正自己的坏习惯呢?只要把这四个原则反着运用即可,让坏习惯更难实行,没有吸引力,令人烦恼。戒掉零食的一种简单方法,就是把零食放到抽屉里,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动作,可以让你大量减少吃零食的数量。
这四个原则相辅相成,互相牵涉,在习惯培养中注意一下这些原则,将会事半功倍。万事开头难,强调的是习惯的培养在开始时总是困难的。然而我们可以根据我们的本性,我们基因的设计,来规划我们的习惯。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尤其是认知科学和脑科学发达的今日。如果我们有足够的动力来进行实践,那么,尔之所祷,天必佑之;尔之所念,天必与之。
《习惯》读后感 篇15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父母的职责是教育孩子,而教育孩子的关键就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习惯是在生活过程和教育过程中形成与培养起来的,父母怎样教育,孩子就养成什么样的习惯。儿童期是形成习惯的关键时期,尤其是3至12岁的孩子,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你播种一种思想,就会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就会收获一种命运。如果父母在孩子的关键期没有注重良好习惯的培养,等孩子养成坏习惯的时候,父母后悔就来不及了。
本书是一本专门指导父母如何培养孩子做人、做事、学习、交流的`36中好习惯的书,对父母、对孩子都有很大的帮助。在书中,作者把孩子的习惯分成做人的习惯、做事的习惯、学习的习惯和交流的习惯,指导父母抓住教育的关键期,培养孩子好习惯。让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交流,成为生活的强者。
在本书中,作者精选了影响孩子一生的36种习惯,运用大量的案例,分章详述。更为可贵的是,作者在每章的后半部分向我们提供养成这些好习惯的建议,使本书具有极强的操作性。
《习惯》读后感 篇16
午睡时翻阅了《习惯决定孩子命运》的这本书,收获颇多,《习惯决定孩子命运》读后感。我觉得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非常重要,《习惯决定孩子命运》这本书里面分别讲了:教育孩子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良好习惯是健康人格之基;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爱学是万善之源;如何教孩子学会交往;两代人互相学习共同成长;提高父母的教育素质刻不容缓等等,――其中让我最受益的是第二讲,里面有讲到“什么是习惯?习惯的重要性、习惯培养的重点与指标、怎样培养良好的习惯?怎样矫正不良的习惯?在快乐的实验中养成良好的习惯、继承中华民族重视习惯养成的优良传统。”对呀,习惯不同,就是素质不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用父母的好习惯影响孩子!和养成爱读书的习惯终生受益!提高父母的教育素质刻不容缓,读后感《读后感》。教师就更加不用说了,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孩子的习惯,父母的最大优势也是培养孩子的习惯。若你不去培养孩子的习惯,实际上你也影响了孩子的习惯,因为你有什么习惯就很容易传给孩子什么习惯。从小慢慢培养孩子对于媒介的抵抗和诱惑,你只能引导孩子掌握一些科学的知识,慢慢的他就有了一种抵抗力。只有增强他的抵抗力和他的这种成功感,幸福感,才是最重要的。
书中说得对:教育的真谛是发现儿童和解放儿童!让孩子身心快乐自由的成长!在这里还要说明一点:其实孩子一定要给一些自由支配的时间,和孩子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我提醒自己工作中,不要光抱怨调皮孩子多么麻烦!多让人伤心!作为幼儿教师应该帮助和引导孩子们养成许多良好的习惯!习惯决定孩子的一生,这句话真是说得很对!因此,防治儿童的不良行为习惯,越早越好!从幼儿早期,就需要引起家长和老师的注意和高度重视。
这本书对我的工作帮助也很大的,现在他们还在幼儿时期,特别是我们班的幼儿是学年前的儿童,要千方百计让孩子相信自己是个好人!教他认识自己,懂得接纳自己,学会控制自己!让孩子身心快乐自由的成长!
《习惯》读后感 篇17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认认真真地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履行着教师的职责,我精心地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耐心地辅导每一个学生,我应该是一名负责任的语文教师。如果我没有阅读到那些教育书籍,我会一直这样认为。可当我读完了《影响教师的一百个好习惯》等书后,我觉得自己离一名好教师、一名优秀教师还有很大的距离。
有感于“要善于换位思考”这一习惯,我正朝着这个方向在努力。一开始,对于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日常行为上的不理解,总喜欢以成年人的标准去要求他们,慢慢发现效果并不理想。后来,我懂得了学生和成人之间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学生的观察、思考、选择和体验等与成人有明显的不同,由于受各种传媒信息的影响,现在的学生视野开阔,思想开放,讲究情趣,重视表现,对外界事物反映迅速而敏捷,追求新异和时髦。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现在的`学生已走在了时代的前面,比许多成年人更具有时代信息。再用上代人的观念和行为来约束学生,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这给老师在管理工作上加大了难度,所以老师在教育学生时更应把握好学生的心理动向,了解学生的内心感受,正确引导学生的发展方向。
阅读书籍的过程,是教师丰富自我的过程,是专业成长的过程。在悄然无息中领略着教育的真谛,在默默的耕耘中播撒着希望,收获着幸福。
是书籍改变了教师的人生。如果没有书籍,生命是乏味的,教学是死板的,认识是肤浅的,课堂是低效的,是读书推动了教学!
读一百部书,活一百种人生。对生命来说,没有任何东西能像书籍那样具有如此的力量。
只要我们热爱读书,只要我们喜欢写作,只要我们勤奋不辍,只要我们追求不懈,我们的梦想就会成为现实。
《习惯》读后感 篇18
“我是你的终身伴侣,我是你最好的帮手,我也可能成为你最大的负担,我会推着你前进,也能够拖累你直至天涯……”这些文字,你会联想到什么?是某人的情书吗?不是,这是出自于美国作家杰克霍吉在他写的《习惯的力量》一书中所写到的一句话。
也许我们过于在意那些优秀的人表现出来的天赋、智商、魅力和工作热情,而实际上,当我们把那些表现归纳的话,会发现其实那是一个十分简单的一个因素:习惯。
什么是习惯?习惯是一种重复性的,无意识的日常行为规律,它往往透过对某种行为的'不断重复而获得。而人是一种习惯性的动物,我们每一天高达90%的行为是出自于习惯。业能够这么来说,每一天,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习惯的使然。
习惯的力量在每个人的身上都能够看的到。就像有些人为什么每一天早上都是从容的吃完早饭,然后神采奕奕的去上班,而有些人确要手忙脚乱地奔出家门,边跑边系扣子,嘴里还嚼着面包去上班?还有一些人的家里收拾的总是井井有条,令人看着就情绪舒畅,但还有些人的家里总是狼藉不堪,就好像有人打劫了他们家似得?仔细一想,确实是习惯的养成。
而习惯还要从一个人的性格上来说,这本书上的作者还说过:"行为变成了习惯,习惯养成了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在很大的程度上来讲,确实是不同的习惯培养成了不同的人。好的一个习惯就是让你走向卓越的关键。只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才会让你超越平凡,脱颖而出。
其实,每个人都是很幸运的。因为选取什么样的习惯,往往在于我们自己。一旦选取了,想要后悔,并不难,难就难在于你有没有那颗决心。如果你爱睡懒觉,只要你肯每一天都能早点起来。慢慢地,你爱睡懒觉的坏习惯就会改掉,这样你每一天上学或者是上班,都不会手忙脚乱了。只有行动起来了,命运之舟才会把你推向成功的彼岸。
好的习惯是成功的钥匙;是胜利的前奏;是幸福的源泉;坏习惯是失败的世界;是平庸的音调;是痛苦的开始。你必须要记住一句话:做习惯的主人,不要做它的仆人。
《习惯》读后感 篇19
对你来说,自律的日常生活是什么?
你知道制定的新计划难以坚持的原因吗?
如何提高组织中的工作效率呢?
《习惯的力量》作者美国查尔斯·都希格在出版本书后一年,获得普利策新闻奖。这本书里,有你想知道的答案。如果你能发现自己的“习惯模式”,你就能彻底改变自己的事业和生活!
这本书刷新你对习惯的认知和概念。比如,习惯是有回路的,习惯不能被消除,惯常行为中的因素却可以被替代。比如成功的组织机构的核心习惯,是撬动整个团体的支点。从思想解构到心智开化,配有切实可行的大量案例,帮助你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
你知道习惯回路是什么吗?
有三个部分,暗示,惯常行为和奖赏。举个例子。所有的麦当劳看起来都是一样的,所有的东西都有一致性的暗示,当你经过麦当劳的时候,一致性能够触发你进去用餐的惯常行为。当薯条或者鸡块上来时,你尽快能尝到盐和油脂的味道,使你感到熟悉的快感,那就是奖赏。
有了正确的习惯回路,就开始在工作去寻找核心习惯,加以培养。
为什么要培养核心习惯呢?
书中给出了一个例子,1986年的美铝公司,虽然庞大,依然面临诸多问题,而保罗·奥尼尔受任于新总裁就在此时。
他上任的发言,让工伤率降为零。虽然很多人都不以为然,但是以目标导向的连锁反应发生了。为了降低工伤率,各分公司修改了安全条例,更新了设备,改变了沟通模式,及时通报突发事件。生产率提高了,工人积极性提高了,甚至,一年后,利润翻番了。
在20xx年奥尼尔退休时,公司每年的净收益是他上任前的5倍,股票市值达270亿美元。
这个成功的`案例,在于找到了重要的优先因素,将其变成有利的杠杆。
再回到开头部分的三个问题,闭合的习惯回路,帮你养成自律的生活。新计划的推进,当然要加入新的变量因素才有利于实践。找到组织的核心习惯,会驱动和重塑其他行为模式的习惯,造就高效。
要不要试试看?未来可期,更新你的生活模式,更自由,更幸福。
《习惯》读后感 篇20
正如一个人的杰出并不需要一个完美的人生,一本书的优秀并不因为它所表达的一切都是真理,而是因为他的某些部分表达了可能被忽视的真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是一本带有典型的美国精神的书。书中讲的道理通俗易懂,字里行间都带着闯劲和拼搏精神,大力宣扬个人的命运控制受自己控制。随着中国的开放和市场经济的逐渐建立,民众也渴望追求“拼搏”与“成功”,一扫先人的儒雅之风。本书在国内风靡一时也不难理解。在读完这本书后,我自己最大的收获是深刻地认识到要提高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从改变自己内心深处的价值观,对事物的认知方法以及对竞争环境的理解入手,也就是提高自身的素质,同时辅助一些必要和实用的有效方法。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的七个习惯是一个整体,它们相辅相成,既讲到了个人要全力以赴确立目标,进行个人修炼,并由依赖转向独立,从而实现“个人成功”,也讲到了要通过建立共赢,换位沟通,集思广益等,促进团队沟通与合作。而不断更新更是涵盖了前六个习惯,督促我们从身心开始完善。其中让我启发最大的是“要事第一”这一种习惯。“积极主动”的态度,“以终为始”的愿景,“要事第一”的把握,“双赢思维”的互赖,“知彼解己”的沟通,“统合综效”的合作,“不断更新”的创造,会使每一个人走向世成功的彼岸。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为渴望成功的人给出了方法,对于渴望成功的人而言,"渴望"的程度和决心至关重要,要按照书中所写去做还是很难的。做事的恒心和毅力,决定了成功的可能性。性格决定命运,如果你要改变自己的命运,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性格。本书没太多提及性格,但频繁的用了"习惯"二字。作者认为习惯是习惯是知识,技能和意愿的交汇。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也清楚应该怎么做,更有这个意愿去做,三者的交汇构成个人行事做人的习惯。通过改变个人的习惯,实现个人性格的改变,最终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以下就七个习惯具体谈一谈感受。
习惯一:积极主动。
主动积极即采取主动,为自己过去,现在及未来的行为负责,并依据原则及价值观,而非情绪或外在环境来下决定。主动积极的人是改变的催生者,他们扬弃被动的受害者角色,不怨怼别人,发挥了人类四项独特的禀赋——自觉,良知,想象力和自主意志,同时以由内而外的方式来创造改变,积极面对一切。他们选择创造自己的生命,这也是每个人最基本的决定。
如果你不向前走,谁又会推你走呢因此,积极主动的态度,是实现个人愿景的原则。主动积极是书中提及的第一条习惯,作者认为:客观条件受制于人,并不足惧,重要的是,我们有选择的自由,并且可以对现实环境进行主动积极回应;人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为自己创造有利的机会,做一个真正"操之在我"的人。其中很有份量的一句是"有选择的自由",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社会的个体拥有选择的自由。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潜规则是不能妨碍他人选择的自由。接着,个人必须为自己的选择导致的结果承担责任。当外界出现刺激时,积极主动的人必须能够根据自己的价值判断做出属于自己的选择,然后给出个人特色的回应。这种自由被视为"人类最终的自由",即在任何环境中,人有能力自由选择自己的态度及回应方式。这给广大没有做出选择的人提供了一线光明和希望。
我们经常说:"我不小心忘记了……,"我迟到,因为……","其实是有原因的……"我们每天都在不停地找借口或是抱怨,其实我们应该主动积极地创造未来,实现梦想。所以,有效能的人士为自己的行为及一生所做的选择负责;他们致力于实现有能力控制的事情,而不是被动地忧虑那些没法控制或难以控制的事情;他们通过努力提升效能,从而扩展自身的关切范围和影响范围,同时积极的心态能让你拥有"选择的自由"。
习惯二:以终为始。
高效能的人懂得设计自己的未来。他们认真地计划自己要成为什么人,想做些什么,要拥有什么,并且清晰明确地写出,以此作为决策指导。因此,"以终为始"是实现自我领导的原则。这将确保自己的行为与目标保持一致,并不受其他人或外界环境的影响。
确立目标后全力以赴,许多人在埋头苦干时,尚未发掘人生的终极目标,只是为忙碌而忙碌着,未曾洞悉自己心灵深处的所欲所求,也不曾审视过自己的人生信条:你到底要做什么什么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你生活的重心是什么只有确立了符合价值观的人生目标,才能凝聚意志力,全力以赴且持之以恒地付诸实现,才有可能获得内心最大的满足。
所有事物都经过两次的创造先是在脑海里,其次才是实质的创造。个人,家庭,团队和组织在做任何计划时,均先拟出愿景和目标,并据此塑造未来,全心投注于自己最重视的原则,价值观,关系及目标之上。对个人,家庭或组织而言,使命宣言可说是愿景的最高形式,它是主要的决策,主宰了所有其它的决定。领导工作的核心,就是在共有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之后,创造出一个文化。
实际中的创造是由心智来创造的,远期目标决定的是未来,而不是到了未来我们在做什么书中提到了创造的顺序:第一步是规划预期的结果,二是实现预期的结果;区别只在于一个是规划,另一个是实现,但人往往缺乏的是规划,没人去想很远,所以目标管理是很重要的,看了书我也明白了,为什么有的人得不到他们想要的不是因为机遇,也不是因为能力,而是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那又怎么能得到呢得到的又是什么呢所以说,活在没有目标的情况下是很悲惨的,这也让我明白了,当我得不到我想要的的时候,问问自己要过吗有多么强烈的想要
目标都可以设定,会写字的人都会,但〖以终为始〗说的是"以结果为目标",因为目标有可能得不到,但结果是一个人一定得到的,所以你希望自己的结果如何,用此来刺激自己,调动自己的主动积极性,这才是好习惯,高效能习惯。
在以往的工作习惯上,我做事总是要问自己目标明确否但也仅局限在做单件事情上,缺乏系统的目标,对事情过程控制不好,经常有头没尾;〖以终为始〗讲了一个"个人宣言",我认为很好,我太缺乏与自己沟通了,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只是就事论事,很多事情都偏离了目标,而我们还在拼命的去常识,这很是低效的。
习惯三:要事第一。
要事第一即实质的创造,是梦想(你的目标,愿景,价值观及要事处理顺序)的组织与实践。次要的事不必摆在第一,要事也不能放在第二。无论迫切性如何,个人与组织均针对要事而来,重点是,把要事放在第一顺位。
要事是我们前一阶段讨论很久的一个概念,多么的好我就不说了,我认为要事是目标事情,是符合宣言中“以原则为重心”的目标,这样的.事才应该被称为要事,如果弄不懂什么叫要事,就难以把时间管理好,〖要事〗也做不好。
每个人的要事都不一样,因为要事是因使命,价值观来定的,所以要事是因人而定的,而且事情的重要性是大于时间的,所以紧急不紧急是时间管理的事,而要事的完成是与以终为始的延续。
有效能的人会用少量时间处理的紧急,危机事件,他们将工作焦点放在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上,来保持效益与效率的平衡。
"有效管理"是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的重点管理。先由领导决定什么是重点后,自己掌握住重点并时刻把它放在第一位,以免被感觉,情绪或冲动左右。
习惯四:双赢思维。
双赢思维是一种基于互敬,寻求互惠的思考框架与心意,目的是更丰盛的机会,财富及资源,而非患不足的敌对式竞争。双赢既非损人利己(赢输),亦非损己利人(输赢)。我们的工作伙伴及家庭成员要从互赖式的角度来思考(我们,而非我)。双赢思维鼓励我们解决问题,并协助个人找到互惠的解决办法,是一种信息,力量,认可及报酬的分享。
双赢思维我认为把人引向了更高的层次,也是做人的境界,似乎更高于佛家学说,既现实又大爱,这一点很难做到,又很容易做到。
大多数人的性格是做不到的,少数性格类似的人努力后会做到,所以双赢思维是我成熟所追求的目标,是对自己,社会了解的更深的表现,在这一点上,我认为是七个习惯中最难作到的,也直接影响着"统合终效"。
在双赢思维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思维上都提到了人际关系,我也这样认为,双赢是人赢,而非物赢,那么要不伤害自己还要让双方都好,就必须有两好的人际关系,而书中的"主要流程"的第一点也说了"在勇气与体谅之间实现平衡,以需求共同利益",双赢还要需要勇气和体谅,所以要学会双赢的思维。
具有双赢思维的人,往往有三种个性品格:正直,成熟和富足心态。他们忠于自己的感受,价值观和承诺;有勇气表达自己的想法及感觉,能以豁达体谅的心态看待他人的想法及体验;相信世界有足够的发展资源和空间,人人都能共享。
利人利己观念的形成是以诚信,成熟,豁达的品格为基础的。豁达的胸襟源于个人崇高的价值观与自信的安全感,所以不怕与人共名声,共财势,从而肯尝试无限的可能性,充分发挥创造力和宽广的选择空间。书中提到了互赖,我是这样认为的,互赖是长期的一种合作方式,如果短期的合作,我认为互补比较好,可能更加实用。
习惯五:知彼解己。
当我们舍弃回答心,改以了解心去聆听别人,便能开启真正的沟通,增进彼此关系。对方获得了解后,会觉得受到尊重与认可,进而卸下心防,坦然而谈,双方对彼此的了解也就更流畅自然。知彼需要仁慈心;解己需要勇气,能平衡两者,则可大幅提升沟通的效率。在有了双赢思维的基础上,人就会耐心的去倾听,才会有合作产生,如果没有〖双赢思维〗的思想,就谈不上了解对方和解放自己,这一点我做得不好,很多时候别人的话是听不进去的,所以根本就不了解对方的意图,只是一味的认为自己是对的,所以就不可能协作好,
知彼解己需要的是主动,如果单方面去做是没有效果的,所以了解到此习惯的人一定要拿出诚意来,毕竟大多数人还是使用过去的观念去处理问题。
要培养设身处地的"换位"沟通习惯。欲求别人的理解,首先要理解对方。人人都希望被了解,也急于表达,但却常常疏于倾听。众所周知,有效的倾听不仅可以获取广泛的准确信息,还有助于双方情感的积累。当我们的修养到了能把握自己,保持心态平和,能抵御外界干扰和博采众家之言时,我们的人际关系也就上了一个台阶。
习惯六:统合综效。
统合综效谈的是创造第三种选择——既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你的方式,而是第三种远胜过个人之见的办法。它是互相尊重的成果——不但是了解彼此,甚至是称许彼此的歧异,欣赏对方解决问题及掌握机会的手法。个人的力量是团队和家庭统合综效的利基,能使整体获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成效。
统合综效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为了同一个目标研讨的过程,我们目前有两套或者四套五套的方案,惟独缺少第三套方案,意思是说:大家很难达成共识,商讨出大家都认可的一太方案。
统合综效是对付阻碍成长与改变的最有力途径。助力通常是积极,合理,自觉,符合经济效益的力量;相反,阻力则消极,不合逻辑,情绪化和不自觉。不设法消除阻力的后果就等于向弹簧施加作用力,结果还是要反弹。如果将双赢思维,换位沟通与统合综效原则整合,不仅可以化解阻力,甚至可以化阻力为助力,"统合综效"就是创造性合作的原则。集思广益的合作威力无比,有当人人都敞开胸怀,以接纳的心态尊重差异时,才能众志成城。
习惯七:不断更新。
不断更新谈到的是,如何在四个基本生活面向(生理,社会/情感,心智及心灵)中,不断更新自己。这个习惯提升了其它六个习惯的实施效率。对组织而言,七习惯提供了愿景,更新及不断的改善,使组织不至呈现老化及疲态,并迈向新的成长之径。对家庭而言,七习惯透过固定的个人及家庭活动,使家庭效能升级,就像建立传统,使家庭日新月异,即是一例。
对于不断更新这项,我认为是要懂得去学习和自我批评,还要从以上四个方面去总结,不能停留在做完一件事再总结的层面,这是不够的,应该全面审视自己,提高自己的素质与素养就在提高整体,提高前面提到的六个习惯,这一切是相辅相成的。
我们要懂得磨练自己。生活与工作都要靠自己,因此自己是最值得珍爱的财富。工作本身并不能给人带来经济上的安全感,而具备良好的思考,学习,创造与适应能力,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拥有创造财富的能力才是真正的财富。
读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习前人和他人的经验,是为了把握更多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只有把从书中学来的东西用到实践中,才能真正达到读书的目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会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探索,通过培养这七个习惯,我相信我可以循序渐进地获得不断的进步,逐渐成长为一位真正高效能的优秀教师。
《习惯》读后感 篇21
今天,我读了一篇故事《习惯》。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卡罗尔决定要为她的邻居史密斯夫人做点儿事情,以表示友好。卡罗尔连续五周为史密斯夫人烘烤了馅饼,第六周卡罗尔很忙,没有给史密斯夫人烘烤馅饼,史密斯夫人很生气。
我觉得史密斯夫人做的有点过分,卡罗尔又不是史密斯夫人的仆人,卡罗尔为什么必须要为史密斯夫人一周烘烤一个馅儿饼给史密斯夫人吃呢?
其实,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我每一次做作业时都需要妈妈的帮助,才可以顺利地完成作业,时间长了我就把它当做理所当然的事情。可是有一次,因为妈妈太忙了,没有帮助我检查作业,结果,我的作业完成的很不好,我把这都怪罪到妈妈的头上,一回到家我就生气的说:“都怪你,害得我因为作业有错题被老师批评了。”妈妈连忙说:“都怪我太忙了,也没有时间帮你检查作业。”后来我一想,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能太依赖妈妈了。想到这,我赶紧向妈妈道歉说:“妈妈对不起,自己的作业要自己检查,我不该怨您,是我太依赖您了。”妈妈听了欣慰的笑了。
从这件事中让我明白了对于他人的友善之举,我们常常心存感激,但很快就会习惯了这种感激,用不了多少时间,我们就会把它当做理所当然的事情。我感谢妈妈对我的帮助,以后一定要做一个好孩子,不再惹妈妈生气。
《习惯》读后感 篇22
习惯,是一个人内在极其重要的品质。如果一个人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他将能够轻松的步入更高层次的学习,学会独立思考。认真思考。明辨是非,从而学业有成。反之则会阻碍他们的学习与成长。就在前不久,老师发给了我们每人一本《习惯训练》,他使我明白了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和好处。
《习惯训练》这本书先通过一个世界成功人士的小来讲述伟人们的好习惯,然后再说明是怎样的好习惯使他们成功的。而且,这本书上还配有精美的插图,可以使你更直观地了解这个要说明的道理。翻过这一页后,展现在你面前的是“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你应该怎样做和提供给你参考的.好方法。这本书大致可分为四个好习惯:改变自我的好习惯、对待别人的好习惯、创造未来的好习惯、改变世界的好习惯等主题,从而鼓励我们培养良好的习惯、自动规避。
我很喜欢这本书,我想,我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俗话说:“一开始我们创造习惯,以后是习惯创造我们!”习惯是人生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请大家以试着告诉自己:我一定能做到!用一颗乐观的心,去培养我们良好的习惯。
从现在做起,从零做起,让我们时刻以这本书上倡导的好习惯去激励、监督自己,以它提供的方法去训练自己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积极向上的、乐观开朗的、学有所长的真正的人!
《习惯》读后感 篇23
对于他人的友善之举,我们常常心存感激,但很快就会习惯了这种感激,用不了多少时间,我们就会把它当做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由感激到报怨,这个过程尽管不是十分漫长,但我们还是意识不到其中的变化。这种事在生活中时有发生,但是,我们都能注意到吗?今天,我读了一篇短文,它讲的就是这样一个过程,文章的名字是《习惯》。
卡罗尔为了表达对邻居史密斯的友好,精心烘烤了一个馅饼来到邻居史密斯夫人的家门前,她打开门望着馅饼,惊喜万分,十分感谢。看到邻居这么高兴,卡罗尔决定再为邻居做一个;第二周到了,邻居又看到卡罗尔为她烘烤了馅饼,同样是感谢了卡罗尔,但感谢却有所减弱;第三周,卡罗尔依然为邻居带来了馅饼,而邻居好像习惯了似的,感谢很平淡;第四周,不耐烦的邻居开始抱怨馅饼送晚了;第五次,邻居开始挑剔,对馅饼提出了要求;后来一周,卡罗尔很忙,没顾上为邻居做馅饼,邻居居然愤怒地对卡罗尔大喊:我的馅饼呢?
这篇短文让我知道了习惯的力量有多大,一个好习惯或一个坏习惯能左右人的'命运,好习惯能让人成才,坏习惯能让人失去理智。显然,文中的邻居就是坏习惯左右了思想。不要觉得别人在理所应当地为你做事。这篇文章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邻居从十分感谢到对卡罗尔愤怒的大喊大叫,卡罗尔一次次对邻居的好意却遭到了邻居的报怨,这就是一个习惯的力量。
我也有过这样的事,不仅是我,每个人都会有。你可能会说我没有!,那也许是你没注意到。小的时候每天带水上学,都是妈妈帮我灌好装进书包,有一次妈妈没有给我装水,我依然习惯地背着书包上学,那一天我就没喝上水,晚上妈妈来接我时,我还不停地报怨妈妈不给我装水。还有很多生活上的小事:每一次妈妈都准点来接我,但有一次来晚了,我也会不停地报怨;以前每天晚上都是妈妈来给我铺床铺被子,有一次妈妈没有铺,我也一样开始报怨……,这些情况在很多人身上都可能发生过,但是我们当时都没有意识到。现在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都不再抱怨,慢慢意识到自己的依赖和错误,变得不再依赖、不再犯错。
每个人身上存在一系列的习惯,最终决定着每个人的人生前途。虽然天下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但还是让我们在儿童时就从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开始吧。
《习惯》读后感 篇24
寒假期间我读了两本书,一本是《再见了坏习惯》,另一本是《我也可以当班长》。《再见了坏习惯》里我选了一篇印象中最深刻的故事,名字叫“问和学”。主要讲的是,知识妈妈有学和问两个孩子,“学”喜欢看书,不管走到哪里手里都捧着一本书;“问”好奇心很强,经常缠着别人问东问西。他们的关系很好,总是形影不离,他们对知识妈妈也很孝顺。
可是有一天,他们两个为了谁更厉害却吵了起来,“学”说:“我的方法才是学习之道。”“问”不服气的反驳说:“妈妈一向都是称赞我。”谁也不服谁,越吵越凶,便去找知识妈妈评理。听了两个孩子的诉说,知识妈妈说:“如果你们想知道谁的方法更重要,就暂时分开吧,按照你们自己的方法去学习,自然就找到答案了”。
我读了这篇故事知道了缺少知识就无法思考,缺少思考就不会有知识。学问学问,就是一半靠学一半靠问。孔子曾经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就是说:“如果只学不去思考,不弄明白所学的知识为什么这样,那么就容易无法继续学习下去;如果只会思考而不会学习,就会感到迷惘,不能得到真正的知识”!
《习惯》读后感 篇25
胡适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学问家、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他与陈独秀、鲁迅等并称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其思想和学说在中国现代思想界、文化界都产生过非常大的影响。而作为中国现代史上最有思想的学者之一,胡适关于读书的学问更是值得我们当代人认真拜读和品察。
胡适在《习惯重于方法:胡适谈读书治学》一书中谈及了许多有关读书的问题,如第一章节的"为什么读书",第三章节的"怎样读书",第四章节的"找书的快乐"等。而在这众多的篇章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便是胡先生对于"为何读书"和"如何读书"独到的看法和见解。
关于"为何读书",胡适讲了很多,归纳起来共有三点:其一,因为书是过去已经知道的智识学问和经验的一种记录,我们读书便是接受人类的遗产;第二,要为读书而读书,读了一些书便可以读更多的书;第三,读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困难,应对环境,并可以获得思想材料的来源。对于以上三点我也有自己的理解:第一,因为书代表了人类祖先留给我们的知识和智慧的遗存,我们后代接受了这笔遗产,以此为基础,可以继续发扬光大,更在这基础之上建立更高深更伟大的智识。人类之所以与别的动物不同,就是因为人有语言文字,可以传递知识,再加以印刷术的发明,许多书报便印了出来。这时你可能要问了,把智识和经验传给后人有什么用处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因为这就是进化。所谓进化就是节省劳力,蜜蜂虽能筑巢,能发明,但传下来就只有这一点知识,没有继续去改革改良,以应付环境,没有做格外进一步的工作。人呢,达不到目的,就再去求进步,而以前人的智识学问和经验作参考。如果每样东西都要个个从头学起,而不去利用过去的经验,岂不是太麻烦了。所以人类有了这笔宝贵的遗产,就可以缩短工作,就有余力去做别的事情。
其二,为了读书而读书。胡适先生所说的为了读书而读书不是我们所理解的为了考试和成绩而读书,他所指的是为了读更多的书而读书。就好比是戴了眼镜,小的可以放大,模糊的可以看清楚,远的可以变为近的。读书就好比是这副眼镜,眼镜越好,对于其他书的解读能力也就越强。因为书读的越多,积累的知识越多,读书的能力也就越大。这便是"为了读书而读书"的意义所在。
其三,我认为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读书可以帮助解决困难,应对环境,供给思想材料。知识是思想的来源,思想又可以分为五步,而思想的源头是最大的疑问。吃喝拉撒不用想,但遇到三岔路口、十字路口那样的环境,就有了困难了。走东或走西,这样做还是那样做,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有了困难才有了思想。第二步要把问题弄清,究竟困难在哪一点上。第三步才会想到如何解决,俗话叫出主意。但主意太多都采用也不行,必须要进行筛选。但主意太少或全无主意,那就更没办法了。第四步就是要选择一个假定的解决办法。要考虑到这个方法能否行得通,若能,便很好。若不能,那就需要再换一个。第五步就是证实,凡是有条理的思想都要经过这一步。这也就是胡适先生所倡导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这五步之中,第三步是最重要的关键。问题当前,全靠有主意。主意从哪儿来?从学问经验中来。没有智识的人,遇到问题就会手足无措。而学问丰富的人,以碰到问题变会在脑海里涌现出各种解决办法。读书就是对过去学问经验的记录,而这些智识就要用在这个时候,所谓"养军千日用在一时"就是这个道理。
说完了"为什么读书",下面我们就来讨论一下"怎么读书".胡适先生认为,首先要培养起读书的习惯,习惯重于一切方法。对此我也非常赞同,没有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又谈何读书的方法呢?那么关于读书的习惯,胡适讲了三点:一是勤,二是伸,三是谦。勤奋是成功的基础,读书做学问更不能自欺欺人。其次谨慎小心也是很重要的。另外,读书要保持谦逊的态度,万不可自以为是,不经考察便妄下结论。
最后,说到读书的具体方法,胡适先生留下了两个字:"精"和"博",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精读"和"泛读".对于"精"字,胡适先生强调了"四到",即"眼到、口到、心到、手到"."眼到"指的是个个字都要认识,这是保证我们对书本内容理解的准确性。书是集字而成的,要是字都认不清就无所谓读书了。"口到",前人所谓"口到",是把一篇文章倒背如流。现在虽不再提倡死记硬背,但如果我们遇到极其精彩的文章和段落,不妨把它背下来或至少诵读几遍,这至少在我们作文的时候会是一笔亮点。"心到"的意思是认真体会作者行文的用意和想要抒发的情感。"手到"即通过札记和做笔记的方式写下一些文章中的妙语,又或者写下自己的感悟与体会。那么对于"博"就更为人们所认可了,中国人所谓"开卷有益"就是这个意思。胡适先生提出要多读书,无论什么书都要读,因为往往一本极其平常的书可能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启示和惊喜。就如众所周知的达尔文的进化论,他花费了三十多年的光阴,积累了许多材料,但总也想不出一个简单的答案。偶然读到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后便大悟起来,了解了生物进化"物竞天择"的原则。
总的来说,胡适先生的这些关于读书的思想让我受益匪浅。当下,我们生活在以个信息爆炸的现代化社会,大量的信息通过各种媒介渗透到我们每天的工作和学习中,各种碎片化的知识每天不断地更新,并且不断地通过手机、互联网等终端设备传递至我们的大脑。人们,特别是我们当中的年轻人已经没有时间和愿望安静地坐下来拿起一本书来细细品尝。我们每天生活在快节奏的社会,消费者各种"快餐文化",心气也跟着浮躁起来,这只会让我们奔波的身心更添一层疲惫。因此,找个机会,拿起一本好久不看的书,试着放松自己,不带任何焦躁,不再为了完成什么任务,投入进阅读的世界里,沉淀,沉淀,再沉淀……你会感受到阅读的美好,生活的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