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人文读本》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教师人文读本》读后感(精选22篇),都是精品文章,请您欣赏。
《教师人文读本》读后感 篇1
其实,没有什么新意。今天想起了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教师人文读本》。那天,在翻看封面的时候,突然发现执行主编的名字里,有着商友敬的这样一个名字。在以前开会的时候见到过,那是一个头发近乎全白且谈笑风生的老头头,只是现在已经过世了。因为有过一面之缘,所以这本书觉得有些亲切,于是又拿起重新翻看,温习一下。在想,他会为我们推荐怎样的一些文章呢?
“人文”这个词是常常听到的,比如说“人文精神”“人文情怀”,或者课程标准里会说小学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那到底什么是人文呢?查现代汉语词典,知道: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这样说来范围是很大的,它会包括人类的思想、文字、哲学、传统文化、教育,甚至,还有我们的生活。
本书中有一个读来内心平静的章节,告诉了我们,人应该怎样宁静快乐的生活。它由《病隙碎笔》《人,诗意地安居》《人生的境界》《伊壁鸠鲁的快乐清单》《致读者》组成。它们共用了其中一个很诗意的名字——《人,诗意地安居》,把生活升华到一个至美至纯的境界。
诗意,那是能给人诗一样美感和内心快乐的意境。也许,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在追求快乐的,那么,怎样就是诗意的安居,快乐的生活呢?读书过后,我这样想:
首先,要寻找属于我们自己的天地。
世纪哲学大师海德格尔,他的滑雪小屋建在海拔1150米的一个开阔山谷的陡峭斜坡上,整个谷底和对面同样陡峭的山坡上疏疏落落的点缀着农舍,再往上是草地和牧场,一直延伸到林子,那里古老的杉树茂密参天。这一切之上是夏日明净的天空。两只苍鹰在这片灿烂的晴空里盘旋,舒缓自在。在季节变换的时候这位哲学家日夜体验它每一刻的幻化。群山无言的庄重,岩石原始的坚硬,杉树精心缓慢的生长,花朵怒放的草地,绚丽又朴素的光采,漫长的秋夜里山溪的奔涌,积雪的平坡肃穆的单一……亲爱的各位老师,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一个内心中安居的理想之地?是在那广袤的草原上,绿色盈溢,清晨,撩起帐篷的门帘,风吹着草叶哗啦啦地响,你看到你自己的壮硕牛羊在那里各自吃草?还是临水的一间小屋,当太阳不是很暴烈的时候,你可以和你最亲爱的人们迎着海风嗅闻风中咸咸的气息?再或者,去有着吴侬软语的苏杭,清晨时候,在哪条潮湿的缝隙间长满青苔的青石板小路上打马而去,又在薄暮时分归来轻轻叩打那黑漆大门上古铜的门环?……当然,并不是每个人有这样的一个福分去选择如此贴近大自然如此安闲的环境,但是陶渊明告诉我们“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我们可以沉下自己的心灵,把外面的纷扰暂且放在一边,在属于自己的心灵家园中,我们静观、默想,也可以心驰神往于四极八荒,可以思考和叩问远古与未来,也可以搜寻内心的种种隐秘,这,只是我们的一片天地,供心灵安居。
我们,还要正确地认识自己。
史铁生,他是高位截瘫的残疾人。母亲去世之后,他开始写作。他的散文《我与地坛》,读者没有一个不为之动容的。人们这样评价,他是一个把心托在手上同你交谈的人。本章选择了他的《病隙碎笔》的片段。在文中,有着两个人物——史铁生和“我”,他们同在一个身体内却有着不同的角度和意志。每个时刻,这两个“史铁生”在进行着不停的对话。就这样,他劝慰自己鼓励自己。或者他也会在床上无法翻身的时候也会觉得命运不公平,在三天就要去医院透析的情况下觉得生活没有意义,或者他看着行走的人飞翔的鸟心中总有一些怅然若失。这位令人敬重的作家,毫不回避自己的遭遇,他没有愤世嫉俗,也没有自怨自艾。但是在平淡的文字中。总流露着对生命的如此热爱。
这有什么奇怪呢?我们每个人不都是这样么?时时刻刻在自我对话自我磋商,只要正确的认识自己,了解环境,不逆环境而动,时时拥有一颗宁静的心灵,这不是一种小小的快乐么?
还有,我们需要一份属于自己可快乐清单。
伊壁鸠鲁,这位古希腊宣扬“快乐是幸福生活的开始和目的”。这种快乐并不是物质上的奢侈和享受,而是内心的快乐。他有着这样一份快乐清单。1、友谊。他曾经在离雅典市中心几里的地方找了一所大房子,和一些朋友一起搬了进去,他如此看重榕前的同伴,他建议决不要独自进餐,在进行饮食之前先要好好想想与谁一同进而不是吃什么喝什么,因为没有朋友共餐,生活无异于狮子或野狼。他说:“凡智慧所能提供主任终身幸福的事物之中,友谊远超过一切”。2、自由。“自由”是个可贵的字眼。曾经有那么那么多的人为了他而抛却了爱情、生命甚至自己的一切。又想到了商友敬,这位谈笑风生的学者,一句话赢得当时台下的满堂的掌声,他希望学生在语言文字中活泼泼的。而我又何尝不希望我们在工作中生活中活泼泼的.自在在的呢?或许,我们始终无法如同庄子一般有着蝴蝶翩迁于这尘世中的逍遥游,但是我们总可以努力像易中天说所说的那样真实而自由的活着。3、思想。看过《士兵突击》,如其所说,我想,总有一些人和我一样天天都在焦虑,怕没得到,怕寂寞吧。而思想,伊壁鸠鲁说,没有比思想更好的医治焦虑的良药了。
想想看,如同阳光、空气、水……,很多我们生命无法离弃的的东西本是无价的,却也是最慷慨赋予我们的,有了这些我们就是快乐的人吧?
李白说: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人,总是向往安适快乐。但没有比我们这样一个工作更需要诗意的活着快乐的生活吧。不像去搬砖或者设计程序,你的心情总与方方正正的电脑和棱棱角角的砖块没有任何关系。我们更需要自己快乐,我们的快乐,是与工作“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平和,与学生“我见青山多妩媚,了青山见我应如是”的和谐,与他人“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自然。我们,这样一些非富非贵却宁静快乐的人们,把这样一些东西传递给小孩子,送给他们一轮有着灿烂光线的太阳和一弯有着柔和光线的月亮。也许在很多很多年以后,他们不再记得我们的样子不再记得我们说过了什么,但是回想到这样一段我们陪着度过的时光,心里总是漾起一些温暖和快乐。
亲爱的老师们,那么让我们静静坐在桌前,铺展开一张纸,拿起笔来,删去那些不必要的沉重的,我们的快乐清单要写下什么呢?
只是,愿我们,我们大家都能够诗意的工作,快乐的生活。
《教师人文读本》读后感 篇2
近一段我品读了读过《教师人文读本》一书。
其中海伦凯勒著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深深地打动了我。海伦凯勒的坚强、奋斗、乐观与勇气深深敬佩。海伦凯勒出生在美国,在一岁半时,一场重病夺去了她的听力和视力,接着又丧失语言表达能力。从此小小的海伦凯勒变得暴躁、任性和孤独。直到七岁,她在充满爱心与耐心、曾经接近失明、当时只有20岁的莎莉文老师费尽心思的引导下,走出了黑暗与孤寂,感受到了语言的神秘,领悟出了知识的神奇。从此,海伦凯勒求知若渴,凭着自己惊人的毅力,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和帮助下,以优等的成绩完成了哈佛大学四年的学习,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位获得文学学士的盲聋人。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主要讲述了海伦凯勒坎坷的一生,以及她的心路历程。她一生只有十九个月光明与声音,在安妮·莎利及其他老师的帮助关爱下,在亲朋好友的成全中,海伦克服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完成了哈佛大学学业,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学士学位。她始终致力于残疾人事业,四处募捐用以改善残疾人的生活环境,并为他们创造受教育的机会。她曾周游世界各地,为残疾人加油鼓劲。最终成为一名杰出的慈善家、演讲家、教育家。 她的世界只有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独岁月。但她却顽强地认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第一天:我要透过“灵魂之窗“看到那些鼓励我生活下去的善良、温厚与心怀感动的人们。第二天:我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变成白昼的动人奇迹。第三天:我将在当前的日常生活中度过,到为生活而奔忙的人们经常去的地方去体验他们的快乐、忧伤、感动与善。的确,我们太幸运了,我们拥有美好的一切——健全的体魄、良好的学习环境、优秀的老师……从今天起一定抓紧每一分一秒,不要让光阴虚度,不要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要像海伦凯勒那样,不埋怨、不放弃,好好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奋发学习,以微笑面对厄运,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困难,以杰出的成就显示生命的价值!
我有《教师人文读本》一书做我的良师益友,相信我以后的日子会过得更充实。
《教师人文读本》读后感 篇3
我们是教师,都是些普通人,但我们从事着神圣的事业。我们每一天应对的是人,我们的学生,他们天真、可爱、充满生命的活力和幻想,他们对我们无限的信任和敬慕。我们付出了爱,得到的是更多的爱。
读过《教师人文读本》这本书,感受最深的是爱,对教育,对学生贯穿始终的是爱,最多的爱。读过这本书,经常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在人生的大航船上确定自己的位置,是船员还是舵手,是大副还是士兵。每个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主角不同,关键在于定位。冥冥中有双大手在指挥着我,从师范中学习的艺术到工作中教的课好似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要想教好课不也是一门艺术吗
有句话说:“活在当下”。其实,每个人的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虽然从出生到长大,基本是家长在为自己做主。但今后还有漫长的几十年,仍然有自己选取的机会,是选取努力踏实地度过还是空虚而归,全在自己。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直到此刻也拾不起来。工作上的杂事与生活中的事情搅得没有时间,没情绪(其实我明白这些都是找借口)。既然经常思考,我想这件事很快会提上我的生活日程的
每看到书上的某一个片段,总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待家人的态度。我慨叹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没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学生的长处与潜力。平凡得没有一双巧手,把学生引领到更加广阔的天地中去。
工作几年,能够得到学校领导和家长的肯定,心里自然很高兴,但又觉得自己做得实在是太少了,有点愧对家长的信任,领导的表扬。
在《教师人文读本》中,还收录了古今中外很多名家的各种类型的文章,每一篇都让我有所获益。《学习的革命》一文告诉我:“做教师首先要相信你所有的学生都是天才,你才会认真地教每一个人。”我领悟到,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育不是要改变一个人,而是要帮忙一个人。
“公平公正”“爱心”“教师的发展”“教师的专业”等等,新教育为教师提出了那么多的努力方向。所谓坚持,所谓勤奋,所谓的所谓……。教师自身的前进动力,外在的推动力.不论怎样,都去做一个问心无愧的教师,努力的教师。
教育的`本体性是育人。如何在教育的过程中让一个人具备品德的高尚我想: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不论他为金钱去奋斗还是为理想奋斗,只要是正常的奋斗,正当的争取。在奋斗的过程中不忘父母,不忘时时去帮忙别人,他都能够说是品德高尚的人。
《教师人文读本》同时也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教学观。这就是教师不仅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品德,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注重在教学中创设使人思考、激励探索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心智发展的过程。与此同时,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者也应成为实践“终身学习”理念的楷模。重视和加强继续教育,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总之,终身学习是我们教师能走在时代前列必不可少的前提。
《教师人文读本》给了我很多新的启示,我将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努力向上。最后,让我用徐匡迪先生的一句话来结束此文吧!——教育是事业,事业的好处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教师人文读本》读后感 篇4
我们是教师,都是些普通人,但我们从事着神圣的事业。我们每天面对的我们的学生,他们天真、可爱、充满生命的活力和幻想,他们对我们无限的信任和敬慕。再次《教师人文读本》这本书,让自己的心灵又重新净化一遍。
读着这本书,经常思考的问题是:自己是要成为怎样的一个人?教书匠,还是一位教育家?但是回过头一想,在自己每天教学过程中每一堂课,关注到每一学生,关爱每一个孩子,这不也是一项艺术吗?
每每听到旁人讲起书中的一些精彩情节,我总是用那羡慕的眼神看着她——多好,空余时间读读书,可是自己为什么总是觉得工作上的杂事与生活中的事情搅得没有时间,没心情去读书呢?(其实我知道这些都是找借口)。既然经常思考,我想这件事很快会提上我的生活日程的,每看到书上的某一个片段,总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待家人的态度。我慨叹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没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学生的长处与潜力。平凡得没有一双巧手,把学生引领到更加广阔的天地中去。
在《教师人文读本》中,还收录了古今中外很多名家的各种类型的文章,每一篇都让我有所获益。《学习的革命》一文告诉我:“做教师首先要相信你所有的学生都是天才,你才会认真地教每一个人。”我领悟到,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育不是要改变一个人,而是要帮助一个人。
教育的本体性是育人。如何在教育的过程中让一个人具备品德的高尚?我想: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不论他为金钱去奋斗还是为理想奋斗,只要是正常的奋斗,正当的争取。在奋斗的过程中不忘父母,不忘时时去帮助别人,他都可以说是品德高尚的人。静下来心来想想,教育的目的除了教给他们知识以外,更多是教育他们如何做人。
《教师人文读本》同时也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教学观。这就是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在教学中创设使人思考、激励探索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心智发展的过程。与此同时,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者也应成为实践“终身学习”理念的楷模。重视和加强继续教育,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总之,终身学习是我们教师能走在时代前列必不可少的前提。
《教师人文读本》给了我很多新的启示,我将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努力向上。最后,让我用徐匡迪先生的一句话来结束此文吧!——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教师人文读本》读后感 篇5
在学校的组织下,假期里东校的教师们纷纷借阅优秀书籍,浸润在这种读书的气氛里让我觉得心灵得到了回归。先介绍一下我读的这本书——《现代教师读本(人文卷)》是由王栋生主编,广西教育出版社于20xx年7月出版,内设八个部分,分别是:独立精神与人格理想,教育者应当是思想者,以平等的教育实现平等,责任与操守,生命在于精神追求,爱的歌唱,修炼你自己,直面中国教育。只是读这些标题,我就已经被深深地打动了,思绪立刻开始了延伸。翻开书页,我立时觉得自己走近了那些文人学士哲学家科学家的思想和精神。读书是一次精神之旅。
读王彬彬的《心中的先生》一文,我悟到了独立之人格对于人的意义,再次深切地体会到鲁迅先生的伟大;读王开岭的《精神明亮的人》, “按时看日出”一句警醒我无论何时都不要忽略生命的.意义;读朱自清先生的《教育的信仰》,让我认识到他作家、学者外的一面,即作为教育者的身份他的严肃、端正和理想化的追求。
朱自清在文章中写道:“教育界中人,无论是办学校的、做校长的、当教师的,都应当把教育看成是目的,而不应该把它当作手段。”如果把教育当作手段,其目的不外乎名和利,结果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发荣滋长”,而且还会“两败俱伤,一塌糊涂”。对于教育的目的,他说“教育有改善人心的使命”。他认为,如果学校太“重视学业,忽略了做人”,学校就成了“学店”,教育就成了“跛的教育”,而“跛的教育是不能行远的,正如跛的人不能行远一样”。所以,他说:“教育者须先有健全的人格,而且对于教育,须有坚贞的信仰,如宗教信徒一般。”
朱先生特别反对功利化的教育,因此对某些人将教育作为取得利益的手段的行为和思想更是嗤之以鼻。朱先生做人清正廉洁,做学问和搞教育也是如此。我以为,这是教育者的立身之本,为师之道。联想起目前社会上的一些办学现象,不禁让人摇头。正本清源,才能给学生真正良好的教育。
说到“信仰”,我想起一位当代著名的语文教师,为我们熟知的教育家,他是魏书生。他的故事,广为流传。最动人的莫过于那100多封申请做教师的信了。我曾数次聆听他的讲话,最早可以追溯到大学时代,撇开他的教育经验、教育方法不谈,我深深感受到他内心中充满了对教育的崇敬、对教育的尊重和热爱。在我的印象中,他的讲话没有提及“信仰”,但他的讲话没有一处不让听者产生激动的心情。“唯有源头活水来”,具有对教育的忠贞信仰,才促使他这般坚持不懈地走在教育改革之路上吧。
朱自清对教育者发出的警示是切实而必要的。作为一名普通教师,也许很多人并没有想过教育的信仰是如此的重要(包括我在内)。身为人师,面对众多稚嫩而充满渴求的目光时,惟有心中保有那份纯正清洁,拥有积极热情的教育追求,才能担当得起“教师”二字。在平常工作中,可能遇到许多反复的情形,工作中难免产生消极情绪,然而我们不会忘掉最初的理想,这也许才是普通教师的真实状态。也许我们大多数教师都是人群中平凡的那一些,但是在孩子们的心中却是目前的唯一。始终保持对教育的忠贞和热情,做孩子们的陪伴者和领路人,这就是我——一个普通教师的教育信仰。
《教师人文读本》读后感 篇6
读了《教师人文读本》后,我感触颇深。他们有的写出了自己的困惑和烦恼;有的写出了自己对学生母亲般的爱;有的写了自己对人生的执着追求;有的写了自己对科学的万般热爱。文中那些真善美的心镜叙述,不断浮现在我的眼前,它将成为我以后做人、做工作的指示灯。人文精神博大精深,但首当其冲的是爱。惟其有了爱,我们才能成为一个育人之人。于漪老师用自己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消融了学生敌对情绪,使她走上了正路,并成为一个优秀人才;徐匡迪以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身份,阐述了我们今天怎样当老师。他们至真至切的话语,无时不刻影响着我们、指引着我们。
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深知自己责任重大,因为我们培养的是基础的基础。家长们把他们天真无邪的孩子送到幼儿园,我们就应以博大的胸怀去热爱、关心、教育好每一个孩子,使他们能茁壮成长,使家长满意、放心。一个孩子在入学以前主要是在父母的关怀、教育下成长的,父母的教育和自身行为是孩子的第一影响源。进入幼儿园后,我们教师就成为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人物。孩子们很自然的把他们与父母交往中产生的情感、期望和对爱的要求,转移到教师身上,要求老师也像父母那样关心照料他们、体贴爱护他们。所以我们教师具备的不仅是教育技能,还要有像父母般对孩子的爱。每次的新学期开学,总会有几个孩子向你耍威或哭闹,而我们总是微笑着把手伸向他们,有时手上被抓伤了,身上被踢疼了,我们多无所谓;大小便弄到身上了,呕吐了,我们为其清洗;衣服不会穿,鞋带不会系,我们不厌其烦“谆谆教导”。凭着我们的爱心、细心、耐心,我们将会换来幼儿天真活泼的笑容和对你更亲切的呼唤、尊敬。
教师作为祖国人才的塑造者,具备一定的人文素质是必要的,对于我们这些年纪大的老师来说,提高人文素质也尤为重要,能确保在教学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平稳。
《教师人文读本》读后感 篇7
读了《教师人文读本》后,我感触颇深。他们有的写出了自己凡人般的困惑和烦恼;有的写出了自己对学生母亲般的爱;有的写了自己对人生的执着追求;有的写出了自己对科学的万般热爱。文中那些真善美的心镜叙述,将成为我以后做人、做工作的指示灯。
读过《教师人文读本》这本书,我知道教育的本体性是育人。如何在教育的过程中让一个人具备品德的高尚?我想: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不论他为金钱去奋斗还是为理想奋斗,只要是正常的奋斗,正当的争取。在奋斗的过程中不忘父母,不忘时时去帮助别人,他都可以说是品德高尚的人。
《教师人文读本》同时也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教学观。这就是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在教学中创设使人思考、激励探索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过程。与此同时,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者也应成为实践“终身学习”理念的楷模。重视和加强继续教育,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总之,终身学习是我们教师能走在时代前列必不可少的前提。
我是一个小学教师,作为小学教师的我们深知自己责任重大,因为我们培养的是基础。家长们把他们天真无邪的孩子送到小学,我们就应以博大的胸怀去热爱、关心、教育好每一个孩子,使他们能茁壮成长,使家长满意、放心。在人的心灵中,教师的心胸最开阔,因为教师是“知识之母”,从身心两个方面积极的对学生实施全面的关心和教育。一个孩子在入学以前主要是在父母的关怀、教育下成长的,父母的教育和自身行为是孩子的第一影响源。进入小学后,我们教师就成为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人物。孩子们很自然的把他们与父母交往中产生的情感、期望和对爱的要求,转移到教师身上,要求老师也像父母那样关心照料他们、体贴爱护他们。所以我们教师具备的不仅是教育技能,还要有像父母般对学生的爱。
《教师人文读本》读后感 篇8
在学校的组织下,假期里东校的教师们纷纷借阅优秀书籍,浸润在这种读书的气氛里让我觉得心灵得到了回归。先介绍一下我读的这本书——《现代教师读本(人文卷)》是由王栋生主编,广西教育出版社于2006年7月出版,内设八个部分,分别是:独立精神与人格理想,教育者应当是思想者,以平等的教育实现平等,责任与操守,生命在于精神追求,爱的歌唱,修炼你自己,直面中国教育。只是读这些标题,我就已经被深深地打动了,思绪立刻开始了延伸。翻开书页,我立时觉得自己走近了那些文人学士哲学家科学家的思想和精神。读书是一次精神之旅。
读王彬彬的《心中的先生》一文,我悟到了独立之人格对于人的意义,再次深切地体会到鲁迅先生的伟大;读王开岭的《精神明亮的人》, “按时看日出”一句警醒我无论何时都不要忽略生命的意义;读朱自清先生的《教育的信仰》,让我认识到他作家、学者外的一面,即作为教育者的身份他的严肃、端正和理想化的追求。
朱自清在文章中写道:“教育界中人,无论是办学校的、做校长的'、当教师的,都应当把教育看成是目的,而不应该把它当作手段。”如果把教育当作手段,其目的不外乎名和利,结果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发荣滋长”,而且还会“两败俱伤,一塌糊涂”。对于教育的目的,他说“教育有改善人心的使命”。他认为,如果学校太“重视学业,忽略了做人”,学校就成了“学店”,教育就成了“跛的教育”,而“跛的教育是不能行远的,正如跛的人不能行远一样”。所以,他说:“教育者须先有健全的人格,而且对于教育,须有坚贞的信仰,如宗教信徒一般。”
朱先生特别反对功利化的教育,因此对某些人将教育作为取得利益的手段的行为和思想更是嗤之以鼻。朱先生做人清正廉洁,做学问和搞教育也是如此。我以为,这是教育者的立身之本,为师之道。联想起目前社会上的一些办学现象,不禁让人摇头。正本清源,才能给学生真正良好的教育。
说到“信仰”,我想起一位当代著名的语文教师,为我们熟知的教育家,他是魏书生。他的故事,广为流传。最动人的莫过于那100多封申请做教师的信了。我曾数次聆听他的讲话,最早可以追溯到大学时代,撇开他的教育经验、教育方法不谈,我深深感受到他内心中充满了对教育的崇敬、对教育的尊重和热爱。在我的印象中,他的讲话没有提及“信仰”,但他的讲话没有一处不让听者产生激动的心情。“唯有源头活水来”,具有对教育的忠贞信仰,才促使他这般坚持不懈地走在教育改革之路上吧。
朱自清对教育者发出的警示是切实而必要的。作为一名普通教师,也许很多人并没有想过教育的信仰是如此的重要(包括我在内)。身为人师,面对众多稚嫩而充满渴求的目光时,惟有心中保有那份纯正清洁,拥有积极热情的教育追求,才能担当得起“教师”二字。在平常工作中,可能遇到许多反复的情形,工作中难免产生消极情绪,然而我们不会忘掉最初的理想,这也许才是普通教师的真实状态。也许我们大多数教师都是人群中平凡的那一些,但是在孩子们的心中却是目前的唯一。始终保持对教育的忠贞和热情,做孩子们的陪伴者和领路人,这就是我——一个普通教师的教育信仰。
《教师人文读本》读后感 篇9
前一段时间读了本《教师人文读本》,很多的内容给了我很多的启发与思考,其中,我最爱读的就是《读本》中——我为什么而活着这一章节。
很多人,都曾经有过这样的困惑:"我为什么而活着!"而他们也大都会用自己的一生去寻求这样的答案,因为他们不满足于上帝创造了我们,让我们拥有生命这样一种单纯的答案。我在很小的时候也曾经有过这样的疑问,曾经问过大人,他们总是说:"活着呀,就是要快快乐乐的感受生命啊!"曾经品读他人,我的脑海中觉得每个人有每个人活着的意义与目的,可是,最终我也没有弄明白"我为什么而活着!"
在《读本》中,收录了沈从文,史怀哲,罗素等一些诗人,作家,博士等名家的作品,初读此章节的时候,我还不是很能理解,为什么他们的作品会收录在"我为什么而活着"这个章节中,不过由于自己也曾经苦苦思索过,不免反复咀嚼,体味其中真味。从沈从文给时间"画出的肖像"到史怀哲放弃已有的成就,甘愿去非洲丛林当一名乡村医生,其中的种种让我看到一个个在生命的长河中努力寻求生命真谛的身影。他们可以冲破种种既定的条款,做别人认为"特立独行"的事,尽管在与其他人比较时,是那样的与众不同,可是,为了自己心中的那份执着,努力的去冲破着什么。
他们可以改变上天赋予的种种不公,用顽强的意志把生命诠释,尽管目不能视,但是却并不能阻碍他们想象,当我们的想象插上翅膀,即便身体不允许我们跑,跳,走,越,但谁又能阻挡想飞的心呢他们可以鄙视已经唾手可得的成就,只为了"敬畏生命"就可以把滚滚红尘抛于脑后,把功成名就踩于足下,用整个人生将"生命的意义"诠释得透彻。
如果说,初读他们的时候是感动,那么在沉下心来仔细品味后,则是深深的震撼!自然界,生命的存在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可是对于每一个生命的个体来说,生命却只有一次,唯一的一次,从昆虫界的短短几分钟的生命到其他几百年的生命,时间虽各有不同,存在却是相同的。也许有的生命存在的意义只是为了繁衍下一代,使命完成便悄然而逝了;也许有的生命存在的意义只是为了能够更长久的生存下去,所以捕杀,奔跑;也许有的生命存在的意义只是为了维系整个生命系统的正常循环……
读史以励其志,也许,在这短短的篇章中,在这短短的思考中我并不能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但是,我想尽量把事做得最好,尽量让人生过得充实,也许当我白发髻首的时候,回忆自己走过的路,可以得到"我为什么而活着"的答案吧。
《教师人文读本》读后感 篇10
读了《教师人文读本》这本书,感受最深的是对教育,对学生的爱。
读完书后,我经常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在教学生涯中定位自己。每个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关键在于定位。有句话说:“活在当下”。其实,每个人的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每每看到书上的某些片段,总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待家长的态度。我慨叹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没有一双慧眼,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长处与潜力。工作几年,虽然能够得到学校领导和家长的肯定,心里自然很高兴,但又觉得自己好像还能再做得更好,更细致一些。
“公平公正”、“爱心”、“教师的发展”、“教师的专业”等等都为教师提出了努力方向。所谓坚持,所谓勤奋,所谓的所谓……。教师自身的前进动力,外在的推动力,不论怎样,都去做一个问心无愧的教师,努力的教师。
在《教师人文读本》中,有摘录了《学习的革命》一文的`部分片段,这本书告诉我:“做教师首先要相信你所有的学生都是天才,你才会认真地教每一个人。”我领悟到,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育不是要改变一个人,而是要帮助一个人。
《教师人文读本》给了我很多的启示,我将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努力向上。在教学生涯中不断的修正自己,提高自己,用全部的“爱”去关心爱护学生,做学生的“引路人”。
《教师人文读本》读后感 篇11
有一次,小明生日那天,奶奶给小明两个娃娃,一个是小狮子,一个是小兔子,小明可高兴了,晚上小明带它俩睡觉,做了一个奇怪的梦……
在一片茂密的森林里,小兔子和小狮子的是一对好伙伴。他们在森林里散步,边玩边走,走了一会儿,他们感觉到有些疲倦,就来到小溪边,喝了几口清甜的溪水,就在小溪边休息了下来,小狮子便和小兔子聊起天来,有说有笑,不知不觉,太阳已经下山了。
此时,他们俩都感觉到非常饥饿,小狮子边对小兔子说:“我们去寻找食物吧,天就快黑了,就找不到食物了”小兔子听了,便高兴的答应了。他们分头行动,就各自去寻找食物了。过了一会儿,天渐渐黑了下来,可此时饥饿的小狮子还没有寻找到食物,心里便打起了一个坏注意……“小兔子,小兔子……”小狮子大声的喊到。此时,在另一头的小兔子听见了小狮子的喊声,以为找到食物了,心里特别的高兴,便飞快的来到小狮子的旁边。小兔子左看看右看看也没发现食物所在。就天真的问小狮子,“食物找到了吗?”可此时的小狮子已经听不到这些了,它张开血盆大口,猛地朝小兔子身上扑去……
小明猛地从梦中惊醒,他紧紧搂着身旁的小白兔,原来是一场梦啊,小明这才又安心的睡了……
《教师人文读本》读后感 篇12
最近读了本《教师人文读本》,很多的内容给了我很多的启发与思考,其中,我最爱读的就是《读本》中——我为什么而活着这一章节。并将自己品读后的感受与大家分享。
很多人,都曾经有过这样的困惑:“我为什么而活着!”而他们也大都会用自己的一生去寻求这样的答案,因为他们不满足于上帝创造了我们,让我们拥有生命这样一种单纯的答案。
我在很小的时候也曾经有过这样的疑问,曾经问过大人,他们总是说:“活着呀,就是要快快乐乐的感受生命啊!”曾经品读他人,我的脑海中觉得每个人有每个人活着的意义与目的,可是,最终我也没有弄明白“我为什么而活着!”
在《读本》中,收录了沈从文、史怀哲、罗素等一些诗人、作家、博士等名家的作品,初读此章节的时候,我还不是很能理解,为什么他们的作品会收录在“我为什么而活着”这个章节中,不过由于自己也曾经苦苦思索过,不免反复咀嚼,体味其中真味。
从沈从文给时间“画出的肖像”到史怀哲放弃已有的成就,甘愿去非洲丛林当一名乡村医生,其中的种种让我看到一个个在生命的长河中努力寻求生命真谛的'身影。
他们可以冲破种种既定的条款,做别人认为“特立独行”的事,尽管在与其他人比较时,是那样的与众不同,可是,为了自己心中的那份执着,努力的去冲破着什么。
他们可以改变上天赋予的种种不公,用顽强的意志把生命诠释,尽管目不能视,但是却并不能阻碍他们想象,当我们的想象插上翅膀,即便身体不允许我们跑、跳、走、越,但谁又能阻挡想飞的心呢?
他们可以鄙视已经唾手可得的成就,只为了“敬畏生命”就可以把滚滚红尘抛于脑后,把功成名就踩于足下,用整个人生将“生命的意义”诠释得透彻。
《教师人文读本》读后感 篇13
我们是教师,都是些普通人,但我们从事着神圣的事业。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人,我们的学生,他们天真、可爱、充满生命的活力和幻想,他们对我们无限的信任和敬慕。我们付出了爱,得到的是更多的爱。
读过《教师人文读本》这本书,感受最深的是爱,对教育,对学生贯穿始终的是爱,最多的爱。
读过这本书,经常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在人生的大航船上确定自己的位置,是船员还是舵手,是大副还是士兵。每个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关键在于定位。冥冥中有双大手在指挥着我,从师范中学习的艺术到工作中教的课好似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要想教好课不也是一门艺术吗?
有句话说:“活在当下”。其实,每个人的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虽然从出生到长大,基本是家长在为自己做主。但今后还有漫长的几十年,仍然有自己选择的机会,是选择努力踏实地度过还是空虚而归,全在自己。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直到现在也拾不起来。工作上的杂事与生活中的事情搅得没有时间,没心情(其实我知道这些都是找借口)。既然经常思考,我想这件事很快会提上我的生活日程的.
每看到书上的某一个片段,总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待家人的态度。我慨叹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没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学生的长处与潜力。平凡得没有一双巧手,把学生引领到更加广阔的天地中去。
“公平公正”“爱心”“教师的发展”“教师的专业”等等,新教育为教师提出了那么多的努力方向。所谓坚持,所谓勤奋,所谓的所谓……。教师自身的前进动力,外在的推动力.不论怎样,都去做一个问心无愧的教师,努力的教师。
在《教师人文读本》中,还收录了古今中外很多名家的各种型的文章,每一篇都让我有所获益。《学习的革命》一文告诉我:“做教师首先要相信你所有的学生都是天才,你才会认真地教每一个人。”我领悟到,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育不是要改变一个人,而是要帮助一个人。
教育的本体性是育人。如何在教育的过程中让一个人具备品德的高尚?我想: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不论他为金钱去奋斗还是为理想奋斗,只要是正常的奋斗,正当的争取。在奋斗的过程中不忘父母,不忘时时去帮助别人,他都可以说是品德高尚的人。
在教育学生的同时,新教育也教育了我,是新教育实验学校让我进步了。谢谢新教育给了我成长的舞台。我喜欢我现在拥有的一切:学生、工作、家人、孩子。
《教师人文读本》同时也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教学观。这就是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在教学中创设使人思考、激励探索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心智发展的过程。与此同时,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者也应成为实践“终身学习”理念的楷模。重视和加强继续教育,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总之,终身学习是我们教师能走在时代前列必不可少的前提。
《教师人文读本》给了我很多新的启示,我将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努力向上。最后,让我用徐匡迪先生的一句话来结束此文吧!——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教师人文读本》读后感 篇14
我们是教师,都是些普通人,但我们从事着神圣的事业。我们天天面对的是人,我们的学生,他们天真、可爱、布满生命的活力和幻想,他们对我们无穷的信任和敬慕。我们付出了爱,得到的是更多的爱。
读过《教师人文读本》这本书,感受最深的是爱,对教育,对学生贯串始终的是爱,最多的爱。
读过这本书,经常思考的题目是:如何在人生的大航船上确定自己的位置,是船员还是舵手,是大副还是士兵。每个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关键在于定位。冥冥中有双大手在指挥着我,从师范中学习的艺术到工作中教的课好似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要想教好课不也是一门艺术吗?
有句话说:"活在当下"。实在,每个人的命运还是把握在自己的手里。固然从出生到长大,基本是家长在为自己做主。但今后还有漫长的几十年,仍然有自己选择的机会,是选择努力踏实地度过还是空虚而回,全在自己。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直到现在也拾不起来。工作上的杂事与生活中的事情搅得没有时间,没心情(我知道这些都是找借口)。既然经常思考,我想这件事很快会提上我的生活日程的。
每看到书上的某一个片断,总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待家人的态度。我慨叹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没有一双慧眼,往发现学生的优点与潜力。平凡得没有一双巧手,把学生引领到更加广阔的天地中往。
工作几年,能够得到学校领导和家长的肯定,心里自然很兴奋,但又觉得自己做得实在是太少了,有点愧对家长的'信任,领导的表扬。
"公平公正""爱心""教师的发展""教师的专业"等等,新教育为教师提出了那么多的努力方向。所谓坚持,所谓勤奋,所谓的所谓……教师自身的前进动力,外在的推动力。不论怎样,都往做一个问心无愧的教师,努力的教师。
在《教师人文读本》中,还收录了古今中外很多名家的各种类型的文章,每一篇都让我有所获益。《学习的革命》一文告诉卧逗"做教师首先要相信你所有的学生都是天才 ,你才会认真地教每一个人。"我领悟到,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育不是要改变一个人,而是要帮助一个人。
教育的本体性是育人。如何在教育的过程中让一个人具备品德的高尚?我想: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不论他为金钱奋斗还是为理想奋斗,只要是正常的奋斗,正当的争取。在奋斗的过程中不忘父母,不忘时时帮助别人,他都可以说是品德高尚的人。
《教师人文读本》读后感 篇15
我们是教师,都是些普通人,但我们从事着神圣的事业。我们天天面对的是人,我们的学生,他们天真、可爱、布满生命的活力和幻想,他们对我们无穷的信任和敬慕。我们付出了爱,得到的是更多的爱。
读过《教师人文读本》这本书,感受最深的是爱,对教育,对学生贯串始终的是爱,最多的爱。
读过这本书,经常思考的题目是:如何在人生的大航船上确定自己的位置,是船员还是舵手,是大副还是士兵。每个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关键在于定位。冥冥中有双大手在指挥着我,从师范中学习的艺术到工作中教的课好似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要想教好课不也是一门艺术吗?
有句话说:"活在当下"。实在,每个人的命运还是把握在自己的手里。固然从出生到长大,基本是家长在为自己做主。但今后还有漫长的几十年,仍然有自己选择的机会,是选择努力踏实地度过还是空虚而回,全在自己。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直到现在也拾不起来。工作上的杂事与生活中的事情搅得没有时间,没心情(我知道这些都是找借口)。既然经常思考,我想这件事很快会提上我的生活日程的。
每看到书上的某一个片断,总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待家人的`态度。我慨叹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没有一双慧眼,往发现学生的优点与潜力。平凡得没有一双巧手,把学生引领到更加广阔的天地中往。
工作几年,能够得到学校领导和家长的肯定,心里自然很兴奋,但又觉得自己做得实在是太少了,有点愧对家长的信任,领导的表扬。
"公平公正""爱心""教师的发展""教师的专业"等等,新教育为教师提出了那么多的努力方向。所谓坚持,所谓勤奋,所谓的所谓……教师自身的前进动力,外在的推动力。不论怎样,都往做一个问心无愧的教师,努力的教师。
在《教师人文读本》中,还收录了古今中外很多名家的各种类型的文章,每一篇都让我有所获益。《学习的革命》一文告诉卧逗"做教师首先要相信你所有的学生都是天才 ,你才会认真地教每一个人。"我领悟到,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育不是要改变一个人,而是要帮助一个人。
教育的本体性是育人。如何在教育的过程中让一个人具备品德的高尚?我想: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不论他为金钱奋斗还是为理想奋斗,只要是正常的奋斗,正当的争取。在奋斗的过程中不忘父母,不忘时时帮助别人,他都可以说是品德高尚的人。
《教师人文读本》读后感 篇16
我们是教师,都是些普通人,但我们从事着神圣的事业。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人,我们的学生,他们天真、可爱、充满生命的活力和幻想,他们对我们无限的信任和敬慕。我们付出了爱,得到的是更多的爱。
读过《教师人文读本》这本书,感受最深的是爱,对教育,对学生贯穿始终的是爱,最多的爱。
每看到书上的某一个片段,总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待家人的态度。我慨叹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没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学生的长处与潜力。平凡得没有一双巧手,把学生引领到更加广阔的天地中去。
在《教师人文读本》中,还收录了古今中外很多名家的各种类型的文章,每一篇都让我有所获益。《学习的革命》一文告诉我:“做教师首先要相信你所有的学生都是天才,你才会认真地教每一个人。”我领悟到,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育不是要改变一个人,而是要帮助一个人。 教育的本体性是育人。如何在教育的过程中让一个人具备品德的高尚?我想: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不论他为金钱去奋斗还是为理想奋斗,只要是正常的奋斗,正当的争取。在奋斗的过程中不忘父母,不忘时时去帮助别人,他都可以说是品德高尚的人。
《教师人文读本》同时也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教学观。这就是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在教学中创设使人思考、激励探索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心智发展的过程。与此同时,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者也应成为实践“终身学习”理念的楷模。重视和加强继续教育,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总之,终身学习是我们教师能走在时代前列必不可少的前提。
《教师人文读本》读后感 篇17
读了《教师人文读本》这本书,感受最深的是对教育,对学生的爱。
读完书后,我经常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在教学生涯中定位自己。每个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关键在于定位。有句话说:“活在当下”。其实,每个人的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每每看到书上的某些片段,总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待家长的态度。我慨叹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没有一双慧眼,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长处与潜力。工作几年,虽然能够得到学校领导和家长的肯定,心里自然很高兴,但又觉得自己好像还能再做得更好,更细致一些。
“公平公正”、“爱心”、“教师的发展”、“教师的专业”等等都为教师提出了努力方向。所谓坚持,所谓勤奋,所谓的所谓……。教师自身的前进动力,外在的推动力,不论怎样,都去做一个问心无愧的教师,努力的教师。
在《教师人文读本》中,有摘录了《学习的革命》一文的部分片段,这本书告诉我:“做教师首先要相信你所有的学生都是天才,你才会认真地教每一个人。”我领悟到,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育不是要改变一个人,而是要帮助一个人。
《教师人文读本》给了我很多的启示,我将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努力向上。在教学生涯中不断的修正自己,提高自己,用全部的“爱”去关心爱护学生,做学生的“引路人”。
《教师人文读本》读后感 篇18
近一段我品读了读过《教师人文读本》一书。
其中海伦凯勒著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深深地打动了我。海伦凯勒的坚强、奋斗、乐观与勇气深深敬佩。海伦凯勒出生在美国,在一岁半时,一场重病夺去了她的听力和视力,接着又丧失语言表达能力。从此小小的海伦凯勒变得暴躁、任性和孤独。直到七岁,她在充满爱心与耐心、曾经接近失明、当时只有20岁的莎莉文老师费尽心思的引导下,走出了黑暗与孤寂,感受到了语言的神秘,领悟出了知识的神奇。从此,海伦凯勒求知若渴,凭着自己惊人的毅力,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和帮助下,以优等的成绩完成了哈佛大学四年的学习,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位获得文学学士的盲聋人。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主要讲述了海伦凯勒坎坷的一生,以及她的心路历程。她一生只有十九个月光明与声音,在安妮·莎利及其他老师的帮助关爱下,在亲朋好友的成全中,海伦克服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完成了哈佛大学学业,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学士学位。她始终致力于残疾人事业,四处募捐用以改善残疾人的生活环境,并为他们创造受教育的机会。她曾周游世界各地,为残疾人加油鼓劲。最终成为一名杰出的慈善家、演讲家、教育家。她的世界只有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独岁月。但她却顽强地认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第一天:我要透过“灵魂之窗“看到那些鼓励我生活下去的善良、温厚与心怀感动的人们。第二天:我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变成白昼的动人奇迹。第三天:我将在当前的日常生活中度过,到为生活而奔忙的人们经常去的地方去体验他们的快乐、忧伤、感动与善。的确,我们太幸运了,我们拥有美好的一切——健全的体魄、良好的学习环境、优秀的老师……从今天起一定抓紧每一分一秒,不要让光阴虚度,不要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要像海伦凯勒那样,不埋怨、不放弃,好好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奋发学习,以微笑面对厄运,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困难,以杰出的成就显示生命的价值!
我有《教师人文读本》一书做我的良师益友,相信我以后的日子会过得更充实。
《教师人文读本》读后感 篇19
我们是教师,都是普通人,但我们从事着神圣的事业。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人,我们的学生,他们天真可爱,充满生民的活力和幻想,他们对我们无限的信任和敬慕。我们付出了爱,得到的是更多的爱。
读过《教师人文读本》这本书,感受最深的是爱,对教育,对学生贯穿始终的是爱,最多的爱。
读过这本书,经常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在人生的大航船上确定自己的位置,是船员还是舵手,是大夫还是士兵。每个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关键在于定位。冥冥中有双大手在指引着我,从师范中学习的艺术到工作中教的课好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我想教好课不也是一门艺术吗?
有句话说:”活在当下”。其实,每个人的命运都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虽然从出生到长大,基本是家长在为自己做主。但今后还有漫长的几十年,仍然有自己选择的机会,是选择努力踏实地度过还是空虚而归,全在自己。在学校所学的专业到现在还是拾不起来。工作上的杂事与生活中的事情搅得没有时间,没有心情(其实我知道这些都是借口)。既然经常思考,我想这件事情很快会提上我生活日程中。
我看到书上的某一片断,总在不停的反思自己,自己在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家人的态度。我感叹自己太平凡了,平凡的没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学生的长处与潜力。平凡的没有一双巧手,把学生引领到更广阔的天地去。
工作了几年,能够得到学校领导好人家长的肯定,心里自然很高兴,但又觉得自己做的实在太少了,有愧对家长的信任,领导的表扬。
“公平公正”“爱心”“教师发展”“教师专业”等等,新教育为新教师提出了那么多的努力方向。所谓坚持,所谓勤奋,所谓的所谓.......。教师自身前进的动力,外在的推动力,不论怎样,都要去做一个问心无愧的教师,努力的.教师。
教育的本体性是育人。如何在教育的过程中让一个人具备品德的高尚?我想: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不论他为金钱去奋斗还是为理想去奋斗,只要是正常的奋斗,正当的争取。在奋斗的过程中不忘父母,不忘时时帮助别人,他都可以说品德高尚的人。
在教育学生的同时,新教育也教育了我,在新教育实验学校,让我有了成长的舞台,我喜欢我现在拥有的一切:学生、工作、家人、孩子。
《教师人文读本》同时也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教学观。这就是教师不仅要同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在教学中创设使人思考,激励探索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的信息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心智发展的过程。与此同时,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也应成为实践“终身学习”的理念的楷模。重视和加强继续教育,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总之,终身学习是我们教师是能走在时代前列必不可少的前提。
《教师人文读本》读后感 篇20
当我静下心来,仔细阅读《教师人文读本》,里面的每一篇文章,都是那么真切,那么富有哲理;都能引起一名教育工作者的思考,写得太好了。当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加强人文教育,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已经被世人所共识。回归教育的本体将是21世纪世界教育发展的主旋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看作是新世纪全世界教育的“四大支柱”,是一个非常有眼光也非常负责任的观念。这也是当前中国教育改革的理论基础与目标。
学会认知:这种学习更多地是为了掌握认识的手段,而不是获得经过分类的系统化知识,即获取理解的手段;学会做事:以便能够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产生影响,使教育与未来的工作相适应,能够获得做事的能力、与他人共事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学会共同生活:以便与他人一道参加人的所有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合作;学会生存:这是前三种学习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当然这四种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一个整体,因为它们之间有着许多的联接、交叉和交流点。
作为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等。使他从小就能够具备一种独立的意识、进取的精神,有克服困难的勇气,有完成任务的能力。以便长大了由他自己确定在人生的各种不同的情况下他认为应该做的事情……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发展的目的在于使人日趋完善;使他的人格丰富多彩,表达方式复杂多样;使他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家庭和社会的成员,作为一个公民和生产者、技术发明者和有创造性的思想家,来承担各种不同的责任。
作为教师,我曾在电视中留意到:在德国的教室里,墙上的德国地图是孩子们自己动手用彩笔画出来的(虽然德国生产的“海德堡”是世界上最精密的胶印机之一)。回看本国,学校里的所有挂图(包括教学用图)都是用此类机器印刷出来的!“探索+创新”与“机械+重复”,这种反差造成的结果太可怕了。要知道“得到了一桶水的人”和“学会了取水的人,他们完全处于不同的起跑线。我们的学生虽然先“得到了一桶水”,但不会“取水”,不但没有“鲜水”吃,原来的水也会变质变臭,坐吃山空是早晚的事。在充满竞争的21世纪,我们的学生若不能及时学会“取水”的本领,那么他们恐怕又要重蹈“花高价买水喝”的覆辙。被社会无情地“淘汰”。或成为廉价的劳动力,或成为唯唯诺诺的幕僚……每每想到这,我就不寒而栗。
我们是教师,都是些普通的人,但我们从事着神圣的事业。
我们每天面对着的是人,我们的学生。他们,天真、可爱、充满生命的活力和幻想;他们对我们无限地信任和敬慕。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在对话和交流中,他们求知,他们成才,他们立志,他们成长,成为自立的个体,成为家庭的支柱,成为社会的栋梁。而我们每一个教师,除了岁月的流逝之外,没有失去任何东西,我们的知识在教学中更充实,我们的智慧在交流中更增长。我们付出了多少爱,得到的是更多的爱;我们对学生有多少理解,他们会给我们更多的理解。这就是我们最大的成就和幸福。
但是,我们也经常困惑、烦恼,甚至痛苦。我们也经常遇到阻力、误解,甚至非难。正常的知识传承,往往变成机械的操练;坦诚的心灵交流,往往变成枯燥乏味的训诫,加上人事的纠纷、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袭,这些使我们的心灵失衡而不知所措。
这些问题的解决,固然需要有相应的改革和时间,但如何直面这些问题并持一种积极的态度,确实是我们应当不断自省的。先辈、前辈和同辈中有不少楷模,为我们树立起精神的支柱,究其核心,那就是一种人之所以为人的精神,即人文精神。它博大精深,但首先是爱,惟有了爱,我们才能成为一个育人之人。我们爱祖国、爱同胞、爱亲人,当然也爱自己。爱科学、爱艺术、爱自然,对教育和可爱的学生应付出更多的爱。等等。
相信《教师人文读本》一定会给我们每位教师带来深刻的启迪。“教育的四大支柱”这篇文章,作为《教师人文读本》的“压卷”,带给我们的启示还有很多很多,让我们站在教育改革的最前沿,呼唤着人文精神的回归,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完成教育的使命。
《教师人文读本》读后感 篇21
在学校的组织下,假期里东校的教师们纷纷借阅优秀书籍,浸润在这种读书的气氛里让我觉得心灵得到了回归。先介绍一下我读的这本书——《现代教师读本(人文卷)》是由王栋生主编,广西教育出版社于20xx年7月出版,内设八个部分,分别是:独立精神与人格理想,教育者应当是思想者,以平等的教育实现平等,责任与操守,生命在于精神追求,爱的歌唱,修炼你自己,直面中国教育。只是读这些标题,我就已经被深深地打动了,思绪立刻开始了延伸。翻开书页,我立时觉得自己走近了那些文人学士哲学家科学家的思想和精神。读书是一次精神之旅。
读王彬彬的《心中的先生》一文,我悟到了独立之人格对于人的意义,再次深切地体会到鲁迅先生的伟大;读王开岭的《精神明亮的人》, “按时看日出”一句警醒我无论何时都不要忽略生命的意义;读朱自清先生的《教育的信仰》,让我认识到他作家、学者外的一面,即作为教育者的身份他的严肃、端正和理想化的追求。
朱自清在文章中写道:“教育界中人,无论是办学校的、做校长的、当教师的,都应当把教育看成是目的,而不应该把它当作手段。”如果把教育当作手段,其目的不外乎名和利,结果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发荣滋长”,而且还会“两败俱伤,一塌糊涂”。对于教育的目的,他说“教育有改善人心的使命”。他认为,如果学校太“重视学业,忽略了做人”,学校就成了“学店”,教育就成了“跛的教育”,而“跛的教育是不能行远的,正如跛的人不能行远一样”。所以,他说:“教育者须先有健全的人格,而且对于教育,须有坚贞的信仰,如宗教信徒一般。”
朱先生特别反对功利化的教育,因此对某些人将教育作为取得利益的手段的行为和思想更是嗤之以鼻。朱先生做人清正廉洁,做学问和搞教育也是如此。我以为,这是教育者的立身之本,为师之道。联想起目前社会上的一些办学现象,不禁让人摇头。正本清源,才能给学生真正良好的教育。
说到“信仰”,我想起一位当代著名的语文教师,为我们熟知的教育家,他是魏书生。他的故事,广为流传。最动人的莫过于那100多封申请做教师的信了。我曾数次聆听他的讲话,最早可以追溯到大学时代,撇开他的教育经验、教育方法不谈,我深深感受到他内心中充满了对教育的崇敬、对教育的尊重和热爱。在我的印象中,他的讲话没有提及“信仰”,但他的讲话没有一处不让听者产生激动的心情。“唯有源头活水来”,具有对教育的忠贞信仰,才促使他这般坚持不懈地走在教育改革之路上吧。
朱自清对教育者发出的警示是切实而必要的。作为一名普通教师,也许很多人并没有想过教育的信仰是如此的重要(包括我在内)。身为人师,面对众多稚嫩而充满渴求的目光时,惟有心中保有那份纯正清洁,拥有积极热情的教育追求,才能担当得起“教师”二字。在平常工作中,可能遇到许多反复的情形,工作中难免产生消极情绪,然而我们不会忘掉最初的理想,这也许才是普通教师的真实状态。也许我们大多数教师都是人群中平凡的那一些,但是在孩子们的心中却是目前的唯一。始终保持对教育的忠贞和热情,做孩子们的陪伴者和领路人,这就是我——一个普通教师的教育信仰。
《教师人文读本》读后感 篇22
读了《教师人文读本》这本书,感受最深的是对教育,对学生的爱。
读完书后,我经常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在教学生涯中定位自己。每个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关键在于定位。有句话说:“活在当下”。其实,每个人的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每每看到书上的某些片段,总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待家长的态度。我慨叹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没有一双慧眼,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长处与潜力。工作几年,虽然能够得到学校领导和家长的肯定,心里自然很高兴,但又觉得自己好像还能再做得更好,更细致一些。
“公平公正”、“爱心”、“教师的发展”、“教师的专业”等等都为教师提出了努力方向。所谓坚持,所谓勤奋,所谓的所谓……。教师自身的前进动力,外在的推动力,不论怎样,都去做一个问心无愧的教师,努力的教师。
在《教师人文读本》中,有摘录了《学习的革命》一文的部分片段,这本书告诉我:“做教师首先要相信你所有的学生都是天才,你才会认真地教每一个人。”我领悟到,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育不是要改变一个人,而是要帮助一个人。
《教师人文读本》给了我很多的启示,我将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努力向上。在教学生涯中不断的修正自己,提高自己,用全部的“爱”去关心爱护学生,做学生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