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人类简史》读后感

2024/04/26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人类简史》读后感(精选23篇),都是精品文章,请您欣赏。

《人类简史》读后感 篇1

从人类到上帝,是这本书的主旨。——尤瓦尔.赫拉利

从书架上拿下这本书,乍一看。啊,好有深奥的内涵,在通读后,感受变了,这分明是一本通俗易懂,却令人深思的一本书嘛!

人类的起源并不突兀,早在两百五十万年前,人这一族,就已经在世界出现了。而智人的出现,则又晚了五十万年。但在短短数百年数千年后,智人将世界“占为己有”,其它人类种族全部消失,只要人到了某个地方,那便是洪水,一点儿渣也不留下。从七万年前的“认知革命”到一万二千年前的“农业革命”,再到五百年前的“科技工业革命”,人类只用了不到十万年的.时间,走上了世界顶端,而之前一直位居榜首的老虎、鲨鱼,在智人的出现后,慢慢消失,它们想不懂,它们都几百万年未进化,智人在几万年前还是它们的食物,可现在统治世界?

在智人进化之前,非常好地利用了“丛林法则,弱肉强食”这道理,他们不断战斗,吞噬,才走到现在称霸世界的局面。现在很少人有想用,人之所以只有一个,单一的物种是为什么,而以后,世界上会不会只有人这种生物?可能几十亿年前地球从未想过会在能量耗尽前寿终就寝,而人类的出现,已大大消耗了她的生命,可能几万,不几千年后,智人这个物种会伴随着其他物种消失,而灭绝,其它生物而是幸运的,因为它们已延继了几百万年,而人类,在几万年前登上历史舞台,而没观顾整个世界,世界就要毁在自己利益中了。

“最犀利的剑,视为最强的种族推动”。这一说明,终究会让智人毁在自己手中。

《人类简史》读后感 篇2

人类简史的全名是《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其简称:《人类简史》或许并不能准确表达作者的意图,冒号后面的内容才是作者对人类进化史的'真实定位:从动物到上帝!而让人惊讶的是,人类这一发展历程,竟然经历了上百万年,直到今天才摸到了上帝的门槛。但当我们沉醉在胜利的喜悦之中时,作者却在警醒世人:一场灾难或将开启。这场灾难并不是来自外界,而是来自人类自身。

然而要弄清这一切,还得从头说起。早在上百万年前,人类的祖先猿人便已问世。而人类真正的历史恐怕要追溯到几万年前的一场认知革命。但要把这段历史给写全了,绝对是一部长篇巨制。可在作者眼中,纵横几万年的人类文明史,也只不过经历了三场大的变革,它们是:认知革命(7万年前),农业革命(12000年前),科学革命(500年前),每一次革命的时间周期越来越短,但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改变却是越来越惊人!

比如,你可以假想这样一个场景:距今1千多年的唐朝人穿越回距今2千多年的秦朝,他们并不会感到太大不同;而换做今人,即便只穿越回30年前,你也无法忍受没有手机和网络的一天。

更加惊人的是,人类社会的这种变化,还在以更快的速度向前不断演化着,以致今天的我们在面向未来,思考未来的时候,莫名产生了一种彷徨和无措,就好像你坐在高速行驶的列车上,却不知目的为何方时,内心所感到的那种颠簸和忐忑不安。那么,何以解忧呢?以史为鉴:了解过去,才能更好的理解将来。

然而,面对浩如烟海的历史学著作,总是让非专业人士,望而却步。但《人类简史》这本书,恰恰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契机,让我们以极简的方式,一窥人类发展史的全貌。因为,在汗牛充栋人类历史学著作中,《人类简史》胜在一个“简”字,相比于卷帙浩繁的历史书,他真的可以算的上很轻薄了,但它简明却不简单,视角独特,见解犀利,内容丰富如百科全书。书中,作者将其广博的学识和对历史深入的思考竟皆融入其中,让每一个深入阅读的读者皆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感。

《人类简史》读后感 篇3

如果说有些书适合通过纸质书,而不适合通过电子书阅读,这大概就是其中一本了吧。

虽然书名是简史,但是整个文章思路与常见的历史类书籍不同。作者的关注点,不是各种文明的碰撞,不是朝代的更替,而是真正的人类进化,如何从处于食物链中层的普通动物,一步步发现到今天这样可以改变自然法则的物种。这个历史不是上下五千年,而是更远,远至几百万年前,作者在行文中自带上帝视角。

全书主要分为四部分,解答了人类如何进化至今的问题。第一部分认知革命,让智人慢慢产生了有别于猿类和其他人类的思维方式,产生了完全不同的语言来沟通,还有虚构的故事和想象的规则,让人类有了文化及传承的雏形。第二部分农业革命,是人类从游牧型的采集部落慢慢演化成永久固定群落,人类也开始慢慢能驯化其他物种(植物和家禽),慢慢形成大规模合作网络,慢慢产生了文字和阶级。第三部分人类的融合统一,人类慢慢产生了金钱、帝国和宗教。第四部分是科学革命,这部分使人类产生了质的飞跃,人类可以操纵甚至创造的自然资源更多了,全球化进展也得到了飞跃,甚至可以改变原本的.自然法则。

但是,看似一切的进化真的是向好的方向进化吗?现在的我们真的比几百万年前的采集部落的人幸福吗?真的不一定。人类的未来又将走向何方?曾经住在欧洲的人不知道世界还有美洲澳洲,现在可以自在旅行。未来会不会发展地球之外的其他文明?那时人类又会怎样?

据说作者的这本书,在每个国家出版之前,他都会做点微调,所以在阅读中,以中国做例子的点还是挺多的。也是十分用心了。

我看电子书总是犯困,但是不得不承认这是一本好书,推荐阅读。

《人类简史》读后感 篇4

断断续续分了几次读完了,刚读这本书的时候,就感觉有很多眼前一亮的观点想法,非常有意思。作者深厚的历史,经济,政治,科学,文化知识,让人惊叹不已,还为华人专门修改的文字和举例,简直厉害。

认知革命,智人如何爬到了食物链顶端,解释了不少有意思的变化,如直立行走,大脑的变化,烹调技术……

农业革命,一场伟大的骗局,人类从猎杀技能转成种植能力时,智人的`生活并不一定提高了,是一场不为人知的骗局。这样的观点简直让人耳目一新。

人类融合统一,智人通过想象,将人类凝聚在一起。金钱,帝国,宗教,资本主义,一系列伟大的产物,将人类统一起来。八卦凝聚小群体的概念也是非常有意思。

科学革命,一场改变大自然的大革命。通过科学的发展,人类的生活,命运都在改变。谁也猜不到历史的发展,以前资源不断消耗让人类担心受怕,没想到科学的发展带来了不断的新资源。记得电脑大量普及的时候,人们开始担心,人类的发展将是头大手指大的发展趋势,还画了类似的漫画,没想到没过几年移动互联网的大力发展,大家又集中到手机上。

文中提到了中国为什么在明朝往后落后的原因是因为侵略性,唯利是图,好奇心。也许历史发展,和平为主线的今天,中国的协作大同的想法才能发展成全球大国。

同时,开心幸福文中提出生化机制,宗教信仰的观点,色即是空,无欲则刚,有点悟道的意思。人生就是这样,有意义,不断提升就好。

成也科学,败也科学,赫拉利提出了科学会让人类成为神,也会通过基因,仿生演化,来到末日。

赫拉利的眼界之高,关心人类的发展,着眼世界的发展,文化底蕴之高,再次膜拜。

《人类简史》读后感 篇5

远古人类距离现在也不是很遥远啊!

总被初中生物书上的一句话困扰:人是一种高级动物,总觉得原来人也不过就是动物,很多事情用看动物的角度去看,有种错乱的感觉,徒增烦恼,这本书给我的启示就是人本质如此,不要要过分强调,否则凭添烦恼和苦闷。

关于财富、地位与阶层,同样生而为人,却相去甚远,每个人的存在是随机的',统治起源于偶然,资源配置和财富分配原则产生了剥削,占据有利地位的为巩固地位开始说故事、教化、创造游戏规则,未占据有利地位的只有向规则靠拢,而“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种变动并未打破规则,只是换了个门脸,虽然游戏规则也在不断进化,但某些核心本质从未改变,比如剥削。

最后,作者阐述的超脱感官追求的佛教理念看的我生无可恋,要么是动物,要么是神,而唯独没有说在这中间应该如何摆正位置,看完有种不会做人了的感觉,当然这也不是作者的写作目的。

总得来说,作者的上帝视角让人耳目一新、视野开阔,思维也活络了。

《人类简史》读后感 篇6

看完《人类简史》最后一个标点符号后,大呼一声:“哈哈,愚蠢的人类,不,智人!”

合上书之后,该写作业写作业,该吃饭吃饭,回到现实中,继续在想象构建的秩序中生活。

从认知革命到农业革命再到科学革命,从自由人文主义到社会人文主义再到演化人文主义,智人为了更好地生存下去,灭掉了他们看似强大的对手,却受制于不起眼的小麦;为了更好地生活下去,想尽办法扩大人口数量和人口规模,但和远古时代相比,幸福指数却并没有明显的上升。我不禁开始思考:智人从动物到上帝,究竟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呢?

失去了满足与快乐,得到的是欲望与才智。远古时期的智人,吃饱了能睡个好觉,就满足了;而现在的智人,吃饱已经满足不了他们了,还要有车子,有房子,有妻子,有了车子房子和妻子,会眼红于邻居的别墅和跑车,“看看人家看看你,看看隔壁大老李”是妻子每天看着对门,揪着你的耳朵喋喋不休的话。智人发展到现在,幸福指数并没有增大——当一个物种整体的能力大大增加,欲望、欲望不被满足的痛苦、欲望满足后更大的欲望也会随之增加。正是吃饱之后多出来的那些粮食,培养了智人更多的欲望。

失去了绝对的现实,得到的是想象中的秩序。在认知革命前,部落里的智人看到老虎会逃跑,看到果实会摘掉;认知革命后,智人会认为:老虎是我们的守护神,是图腾,我们应该敬畏他;果实是我们部落的精灵,不能只知道索取。广泛的相信存在于想象中的事物,算是智人的一大特性,由此产生了宗教、国家、公司、金钱等等或大或小的由想象构建的体系。现在,为什么两个原本互不相识的智人会因为同一个理由而并肩合作,是因为他们相信同一个想象出来的秩序,或者说,故事。

其实,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耶稣和释迦牟尼,没有美国和中国,没有比特币和人民币,没有宪法和法律。——说到这里,是不是已经无法接受了?但这还没有结束,世界上没有正义与邪恶,没有人权与歧视,都只是人类赋予的意义罢了,而只有老虎和果实,才是世界上真正的存在。

当然,以上这一切,只是作者对于智人,独特视角的深邃思考中的很小的一部分罢了。一个建议:要带着批判性思维来读这本书——否则你会怀疑人生的。

《人类简史》读后感 篇7

本书最大的意义和价值不是给我们简单介绍人类的历史,而是作者从各类事件中得出的自己的观念和深切的人文关怀以及对哲学和人类的基本思考。

首先,作者认为过去的人类并不比现在的人类过得差,他们比现在的人类可选择的'食物种类更加丰盛,人也更为自由,平时通过采集和狩猎可获得锻炼,也不易于感染群体性疾病。当人的负担过少,欲望较少,人也会更加的快乐和容易满足。

其次,他提出这样的一个观点:农业革命是历史上的最大骗局。表面上看,人类通过大面积耕种,大规模的生产,使得人口激增,并不断发展壮大,实际上各种问题也随之而来,资源环境的破坏,各种政治权术以及残酷的战争,最主要的是人类的自由被大大束缚于土地之上,芸芸众生耗尽心血产出的粮食也提供给某些精英分子,而他们却史上无名,为他人做嫁衣。

最后是他对于人类的未来之思考。人类无论处于哪个时代,都应该思考最基本的问题,就是人之为人的基本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如果我们不能认清人之为人的特点,人类的独特性,一旦我们发明出比我们更聪明的物种,我们该何去何从?

《人类简史》读后感 篇8

其实很早很早就听说过这本书,听很多人推荐它,说很值得一读,一直想读,直到现在才真正读完,感受还是很多的,所以想记录下来,跟大家一起分享,同时也推荐大家也去读一读,真的不错!

拿到这本书的第一感觉是,哇,好厚(不知道有没有人跟我一样,不喜欢度很厚很厚的那种书),内心发怵,觉得可能读不完,于是没有马上开始读,就安静的放在那儿,每天下班,会看一眼,但是没有去读......直到后来有机会去无锡图书馆,才能好好静下心来读这本书,一读就欲罢不能了,一直看了一个下午,后来就一直断断续的读,直到昨天才读完。

这本书有点颠覆我的有些观念,可能是我才疏博浅吧,有些观点还真是让我大吃一惊,比如里面说,进入农业社会其实是一种退步,因为在采集社会,大家四处迁徙,不用担心吃住,过得也开心,疾病也少些,说的确实有些道理,但是也不能说就是一种退步哈,可能要辩证地去看。

这本书讲的是人类的发展史,其实更多的讲到了社会历史的发展,从农业革命,到工业革命,再到科技革命,一步一步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同时产生的一些问题,还讲了社会的历史,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等等。了解了这些之后,你会发现,世界原来那么大,那么丰富多彩,而自己却局限在自己的角落里,自怨自艾,实在狭隘。

书中有一观点让我又开拓了视野,那就是,人类社会的简历,就是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建立起来的,比如古代的神话,西方的宗教等等,都是讲一个故事,然后大家都相信这个故事,于是就形成了一种制度约束着大家,这个观点很神奇,想想也确实如此,很多东西只有你相信了,你才会去听,会去做,会去遵守。所以你的思想是自由的,你需要选择你觉得正确的去相信,不必要被一些所谓对的观点束缚,让自己的思想和灵魂变得迷茫。

读了这本书后,我了解到,原来人类能够从那么多生物中脱颖而出,成为地球的霸主,代价也很惨痛,多少珍稀的物种遭到了灭绝,包括我们的同类,比如尼安德特人,人类在征服地球的过程中,澳大利亚当时24种体重在50公斤以上的动物中,有23种都惨遭灭绝,18许多比较小的物种也从此消失。类似澳大利亚这种生物大灭绝的事情,在接下来的几千年不断上演,成千上万的珍稀生物种永远的消失在地球上,实在令人痛心,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就是希望有更多人了解史上第一波和第二波物种灭绝浪潮,知道智人已经害死了多少物种,才会更积极保护那些现在还幸存的物种,否则最后,这场人类洪水的唯一幸存者可能只剩下人类自己,还有其他登上诺亚方舟但只作为人类盘中佳肴的家禽家畜。

看着这些可爱的动物,是不是由衷的想要去保护他们,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永远有一颗想要保护他们的心,并且将这种观点传达出去。

这本书还写到了我们平时食用的家禽家畜,其实一开始他们是自由自在的,只有物竞天择,不会像现在这般被圈在一个比自己身体还小的笼子里任人宰割,自从人类开始圈养牛羊鸡这些动物后,如今通过先进的技术,这些动物被拼命的复制,从种族繁衍的角度来看,这些动物确实是成功的,但是从他们的生存环境来看,恐怕他们宁愿种族惨淡,我这么说,看得人可能会觉得有点莫名其妙,只是大致的观点,书中描写的很详尽很生动,让人看后,都想做素食主义者了。

总之书中还有很多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不论对错,总归能带给人思考和启发,需要辩证的去看待。

太久没有写东西,现在再来写写东西着实有点费劲,但是后续慢慢会多起来的,也期待你来和我一起交流讨论。

最近还慢慢爱上了翻译,哈哈哈,所以把人类简史的简介翻译了一下,留在这里做一个小小的纪念吧。

《人类简史》读后感 篇9

前前后后持续了快一年的时间,终于把它看完了,随着读书工具的进步,慢慢喜欢上了听书,嗯,比起,收集的信息并不比少,但是需要更用心,用脑。

真是一本神奇的书,在不知不觉间竟然从最远古的农业革命,到工业发展,再到当今的科学革命,信息时代,从古巴比伦到英法美的崛起,甚至还穿插了中国历史的.进步,嗯,可能是我读书不够,脑容量储存不够,所以在我看来,称“旷世奇书”也不为过。一本完结,除了感慨赫拉利的眼界与才华,也发现为啥自己的学习没有像他一样高效率,因为自己一直处于盲人摸象的状态,不能从整体出发,没有把各个学科之间好好联系,老是顾此失彼,大意失荆州。

我常常在想,是不是某个非常普通的下午,其实发生了会决定你未来一生走向的事情,而你浑然不觉。对生活,对历史,我们向来只有后见之明。

人类简史里讲历史的铁则就是事后看来无可避免的事情,在当时看来总是毫不明显:“对某个时代的了解越透彻,反而就越难解释为什么发生了这个事件而不是那个事件。但如果对某个时期只是一知半解,就很容易受到结果影响,只看到最后成真的可能性。事实上,真正只知道当时情况的人(也就是活在当时的人),正是最看不出历史走向的人。

时间将在你身上铺陈开来,时间向前,人也向前,你若回头去看,第一行就写好了归路。

共勉。

《人类简史》读后感 篇10

好久没有这样一口气把书看完了。尤瓦尔赫拉利,从上帝的角度,没有国别民族的区分,没有宗教意识形态的桎梏,从十万年前谈到现在,在全球范围内成功地呼应了当下人们的某些普遍需求和焦虑。向大家推荐!主要有几点感想:

1.人类的存在是无数竞争的结果。十几万年前,我们的祖先智人由东非大裂谷出发,在地球发展数万分之一的时代里,占领了生命的高峰,同时代的尼安德特人、北京人、蓝田人在残酷的竞争中被智人消灭。

2.动物行为的动力都是由其基因驱动,人和生物只要有利于生存和繁衍的行为,生物的神经系统就会悄悄地用愉悦的感觉来回应,种族竞争的本质是物种数量的竞争,计划生育不应该只是减量的计划,也需要增量的计划。

3.三种力量推动全球一体化,金钱、帝国和宗教。而金钱可能是目前最广泛、最深入的社会关系的纽带,市场经济配置资源追求金钱最大化的方式成为大多数政府的选择。单纯意识形态的`宗教正在最后的挣扎,如伊斯兰的ISIS们。

4.人类社会关系正在变革,家庭和地方社群崩溃,改由国家和市场替代,我们成了相互疏远的个体,个人的生存不再依赖家庭,微信、Facebook等等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社会,对公司而言信息革命势不可挡。

5.社会主义在未来具有更重要的意义。科学使人获得了神的能力,当基因改造使得长生不老、智力增长成为现实时,人类社会阶层的永久固化将会来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减少这个差异,保证人类万民生物学特征的永续。

《人类简史》读后感 篇11

《人类简史》前一部分讲述的是,世界上的秩序是依托于想象所建立的。

农业革命后人类形成了大型的村落,再形成城镇,最后成为都市。在人类几百万年的演化过程中,农业革命之后短短的几千年便出现了城市,王国,帝国,在时间上不足以让人类发展出能够大规模合作的.本能。所以,如何构建秩序建立大型群体之间分工与合作就成了首要的课题。

合作网络的建立是建立在虚构的故事和真正的相信者基础之上。书中讲到,许多我们现在以为合情合理的概念与事物都是依托想像建构的。

公元前1776年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公元1776年的《美国独立宣言》都是虚构的故事,人人生而平等与人权等概念,也只不过是虚构出来的,这几乎颠覆我以往的认知。但作者又从生物学和科学角度去论证了这一论点,只不过是由于多数人都正在相信这些虚构的故事是真实客观合理的存在,才使得我们身在其中而不觉然。

这让我不禁想到我们是先相信才看到,还是看到才相信?

对于未来的职业规划,当有人给你建议一个从未想过的目标,你相信吗?对于人生风险不可规避只能用合理的方法转移风险造成财务的的损失,你相信吗?对于足以改变世界新生事物诞生的初期,如阿里巴巴,你相信吗?

先相信才看到是智者,斗士会站在食物链的顶端,如《汉谟拉比法典》和《独立宣言》的创立者,看到才相信只能是更从者,永远瞻仰别人的荣耀。

《人类简史》读后感 篇12

看完《人类简史》最后一个标点符号后,大呼一声:“哈哈,愚蠢的人类,不,智人!”

合上书之后,该写作业写作业,该吃饭吃饭,回到现实中,继续在想象构建的秩序中生活。

从认知革命到农业革命再到科学革命,从自由人文主义到社会人文主义再到演化人文主义,智人为了更好地生存下去,灭掉了他们看似强大的对手,却受制于不起眼的小麦;为了更好地生活下去,想尽办法扩大人口数量和人口规模,但和远古时代相比,幸福指数却并没有明显的上升。我不禁开始思考:智人从动物到上帝,究竟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呢?

失去了满足与快乐,得到的是欲望与才智。远古时期的智人,吃饱了能睡个好觉,就满足了;而现在的智人,吃饱已经满足不了他们了,还要有车子,有房子,有妻子,有了车子房子和妻子,会眼红于邻居的别墅和跑车,“看看人家看看你,看看隔壁大老李”是妻子每天看着对门,揪着你的耳朵喋喋不休的话。智人发展到现在,幸福指数并没有增大——当一个物种整体的能力大大增加,欲望、欲望不被满足的痛苦、欲望满足后更大的欲望也会随之增加。正是吃饱之后多出来的那些粮食,培养了智人更多的欲望。

失去了绝对的现实,得到的是想象中的秩序。在认知革命前,部落里的智人看到老虎会逃跑,看到果实会摘掉;认知革命后,智人会认为:老虎是我们的守护神,是图腾,我们应该敬畏他;果实是我们部落的精灵,不能只知道索取。广泛的相信存在于想象中的事物,算是智人的一大特性,由此产生了宗教、国家、公司、金钱等等或大或小的由想象构建的体系。现在,为什么两个原本互不相识的智人会因为同一个理由而并肩合作,是因为他们相信同一个想象出来的秩序,或者说,故事。

其实,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耶稣和释迦牟尼,没有美国和中国,没有比特币和人民币,没有宪法和法律。——说到这里,是不是已经无法接受了?但这还没有结束,世界上没有正义与邪恶,没有人权与歧视,都只是人类赋予的意义罢了,而只有老虎和果实,才是世界上真正的存在。

当然,以上这一切,只是作者对于智人,独特视角的深邃思考中的很小的一部分罢了。一个建议:要带着批判性思维来读这本书——否则你会怀疑人生的。

《人类简史》读后感 篇13

写文字我还是偏爱在电脑上打字,喜欢键盘发出的“滴滴嗒嗒”的声音,喜欢打开word新建文档时候页面简洁清爽,喜欢加快打字速度然后心里默默骄傲“我打字真快”。更重要的是,端端正正坐在电脑前,泡上一杯浓郁的咖啡,器械的敲打键盘。才是想象中该有的写作的样子。

每年大大小小的节日一堆,特别是情人节。要真的讲究起来每个月的14号都是情人节。而情人节的“套路”也大致相同:提前几周就会有营销号开始发一些“情人节给女朋友送礼”、“七夕给喜欢的男孩子送什么好?”的内容。也会有小情侣开始询问“200元以下情人节送什么礼物好?”到了情人节前,单身狗开始哭泣“坐等情人节吃狗粮”、“谁的男朋友更有钱大赛开始”。异地恋情侣甜蜜地抱怨不能相聚。而早有打算的小情侣在偷笑;到了情人节,秀礼物的秀礼物,没礼物的秀聊天记录…情人节过后又该干嘛的干嘛了。

千篇一律。不过是满足大家对情人节的想象罢了。

我们做的很多事情,不都是单纯为了满足一种想象吗?自己的想象,父母的想象,社会的想象。

男婚女嫁,传宗接代,养儿防老……

为了满足自己的想象,我们做了很多多余的'事情,却不自知。

为了满足父母的想象,我们有苦难言,一举一动得听父母指挥,我们违背了自己的感觉。

为了满足社会的想象,我们审视自己的言行,承担着社会压力,怕被人议论。我们活在体制下,努力在个性化和体系化中找平衡。

诚然,想象给我们带来了压力。可也正是想象,成了我们彼此之间的枢纽。以色列的一位历史学家在《人类简史》这本书里面提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观点:

正是我们智人独有的共同想象,才使我们种群脱颖而出。若非是我们的这种共同想象,智人就不会因为相信某个故事,想象某个主观意识上的存在而凝聚在一起。

最大“自然”团体是150人,超过这个数字,就不能靠着彼此认识,互相了解而运转这个团体。而我们靠着共同想象,突破了这个限制,只要我们都相信一个共同的故事,即使我们之间根本不认识,我们也能共同合作。

十字军东征便是一群陌生人相信凡是参加远征的人都可以赦免罪过,死后直升天堂。而使西欧许多阶级的人投身于这场征服战争中。

国家也是一种想象,只要我们都相信这个国家主体,国土确实存在,我们就会为了国家而付出。公司也是一种想象,公司不是由它的员工,它的大楼,它的资金而构成的,就算这些都不存在,公司也还是在那里的。公司并不是一个实体对象,而是我们的一种共同想象。

民族是国家的想象社群,“消费大众”是市场的想象社群。其中的成员不可能像过去村落一样彼此熟识。它们努力说服我们是一伙的,有着共同的过去,共同的利益和未来。而这些都只是一种想象。民族和消费者都只是一种主体间的现实,只存在于我们的集体想象中,却有着强大的力量。只要13亿的中国人相信有中华民族存在,同样认同国徽,同样相信中华民族的故事,就能凝聚在一起。而消费者彼此都是陌生人,因为有着相同的消费观念,消费习惯,就能相信大家都是一伙的。

我们被自己的想象绑定着,由共同的想象而连系着。你要怎么理解想象?

《人类简史》读后感 篇14

最近阅读了《人类简史》,其中早期智人的演变对我触动颇深,尤其是在认知革命这一段中。早期智人可以打败自然界中强大的生物,击败同时期不同的人类族群,依靠的就是群体间的合作,这种合作是深深地嵌刻在人类的DNA中的。

从一开始的河边有狮子,到八卦,直到最后的虚拟故事,早期智人借此走上了一条与DNA进化不同的通向顶点的进化之路。这和柏拉图《理想国》中的可见知识和可知知识是如此的相似,灵魂转向所面对的理念何尝不是一群人虚拟出来的。我们人和几千头黑猩猩在会场中截然不同的表现,不是因为我们有纪律,有约束,而是潜藏在我们精神深处的某种虚拟的存在,而我们相信它,有时候会把它称为信仰,有时候会是原则,有时候会是道德。而就根本而言其实它就是根植在人类演变过程中的某个虚拟故事。

由于以上的理解,我们的教育本身就产生了新的取向。我们究竟是把教育变成一种管理,还是引导。是相信儿童,等待儿童成长,还是用一个个强硬的条条框框,不断地规范孩子的成长。在我看来,如果我们选择了第一种,那么我们的孩子也许会像《浪潮》中的孩子们一样,陷入权威主义的漩涡,虽然听话,虽然守纪律,也仅仅是一时的,在很多年之后,照样会回到原本无序的状态,而痛恨过去的.老师。

只有真正的身体力行,让我们的德育发挥真正的作用,深深地进入孩子们的脑海中,让孩子们真正的信仰,唤醒沉睡在内心的道德,自能成长,自守规则,在自然中受到引导,不断成长!这才是我们教育真正该去坚守的。

《人类简史》读后感 篇15

《人类简史》前一部分讲述的是,世界上的秩序是依托于想象所建立的。

农业革命后人类形成了大型的村落,再形成城镇,最后成为都市。在人类几百万年的演化过程中,农业革命之后短短的几千年便出现了城市,王国,帝国,在时间上不足以让人类发展出能够大规模合作的本能。所以,如何构建秩序建立大型群体之间分工与合作就成了首要的课题。

合作网络的建立是建立在虚构的故事和真正的相信者基础之上。书中讲到,许多我们现在以为合情合理的概念与事物都是依托想像建构的。

公元前1776年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公元1776年的《美国独立宣言》都是虚构的故事,人人生而平等与人权等概念,也只不过是虚构出来的,这几乎颠覆我以往的认知。但作者又从生物学和科学角度去论证了这一论点,只不过是由于多数人都正在相信这些虚构的`故事是真实客观合理的存在,才使得我们身在其中而不觉然。

这让我不禁想到我们是先相信才看到,还是看到才相信?

对于未来的职业规划,当有人给你建议一个从未想过的目标,你相信吗?对于人生风险不可规避只能用合理的方法转移风险造成财务的的损失,你相信吗?对于足以改变世界新生事物诞生的初期,如阿里巴巴,你相信吗?

先相信才看到是智者,斗士会站在食物链的顶端,如《汉谟拉比法典》和《独立宣言》的创立者,看到才相信只能是更从者,永远瞻仰别人的荣耀。

《人类简史》读后感 篇16

断断续续分了几次读完了,刚读这本书的时候,就感觉有很多眼前一亮的观点想法,非常有意思。作者深厚的历史,经济,政治,科学,文化知识,让人惊叹不已,还为华人专门修改的文字和举例,简直厉害。

认知革命,智人如何爬到了食物链顶端,解释了不少有意思的变化,如直立行走,大脑的变化,烹调技术……

农业革命,一场伟大的骗局,人类从猎杀技能转成种植能力时,智人的生活并不一定提高了,是一场不为人知的骗局。这样的观点简直让人耳目一新。

人类融合统一,智人通过想象,将人类凝聚在一起。金钱,帝国,宗教,资本主义,一系列伟大的产物,将人类统一起来。八卦凝聚小群体的概念也是非常有意思。

科学革命,一场改变大自然的大革命。通过科学的发展,人类的生活,命运都在改变。谁也猜不到历史的发展,以前资源不断消耗让人类担心受怕,没想到科学的发展带来了不断的新资源。记得电脑大量普及的时候,人们开始担心,人类的`发展将是头大手指大的发展趋势,还画了类似的漫画,没想到没过几年移动互联网的大力发展,大家又集中到手机上。

文中提到了中国为什么在明朝往后落后的原因是因为侵略性,唯利是图,好奇心。也许历史发展,和平为主线的今天,中国的协作大同的想法才能发展成全球大国。

同时,开心幸福文中提出生化机制,宗教信仰的观点,色即是空,无欲则刚,有点悟道的意思。人生就是这样,有意义,不断提升就好。

成也科学,败也科学,赫拉利提出了科学会让人类成为神,也会通过基因,仿生演化,来到末日。

赫拉利的眼界之高,关心人类的发展,着眼世界的发展,文化底蕴之高,再次膜拜。

《人类简史》读后感 篇17

《人类简史》是以色列作家尤瓦尔·赫拉利的著作,当我看到读者的读后感我不禁感叹这本书在20xx年就已经流行开来了,我不禁感叹读书少的我又有所感触。好了不多说书中的内容我只是说一下我的感受。

这本书使我脑洞大开,在之前还有一本书令我脑洞大开那就是宋鸿兵先生的《货币战争》,用金融的角度分析了从古到今的战争,令我看的如痴如醉。

相同的在这本书中第一个脑洞就是:书中写到我们的社会都是在努力让人相信编织的一个巨大的无形的网,我想这个很可怕,想想也是我们为什么是这种语言,怎么会进化到现在的这种状态,实际上智人(书中将人类进行了细化,最后延伸进化到最后的就是我们智人)在地球上也没有生存很多年,我们却在不断的完善让人们不断的相信我们身边都是真实可信的。

第二个就是对先前宗教理论的颠覆,现今社会发展速度超乎人们的想象,在先前人们不断的用宗教思想来奴役和感化人们(我说这句话是因为我是一位无神论者),宗教可以说占据了人们很大的思想空间和社会活动,在现在网络的迅猛发展Twrite、Facebook、微博、微信等等都使我们接收新鲜事物的能力和时间有了很大的缩短,宗教不在向以往那样容易使人们变得很温顺很听话,人们被各种思潮所充斥教化,使自己的内心不在那样纯净而变得复杂多样化。在书中写到先是农业制约了人类的发展,我感觉不尽然,我感觉是农业给了智人稳定,给了智人的发展空间。在现在我越来越感觉到就是人类的伟大,第一次工业革命—农业革命我还没有什么太大感触,因为农业主要还是靠地球上的土地,靠天,人类只是改变了一些作物的高产高效,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改变。但第二次工业革命——蒸汽时代的工业革命,智人进入了机械化进程,在这个过程中我感觉到了智人的伟大,简单的机构另当别论主要是复杂的机器设备。第三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更令人震惊,智人已经将虚拟的电和各种能量转化为使用,不得不说人类的伟大。有时候我就在不断的反思,谁是第一个改变历史进程和推进社会进步发展的人,实在令人费解。

第三个就是短短半个世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速度实在太快,有些让人迈不开步子。想一下在一百年之前我们还是民国,我们还处在旧社会,温饱文明都不曾存在,在八九十年前我们全世界都在经历全球范围内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现今的发展使我们认识到了自我的渺小,相信很难再有全球性的战争,主要是人们都有了人权之后不知道在位什么为谁而战。在四十年前我们刚刚进行了改革开放,可以说在四十年中我们的发展进步有目共睹,在之前给我感触深的就是电视他使人类的生活进入了多元化,是智人的生活变得很精彩。

第四个就是在最后一个章节中写到,人类正在努力通过自己改变全世界改变智人,身边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冰箱,没有冰箱的时候我们食物没有办法长时间保存,在有了冰箱之后我们食物的保质期有了保证,还有空调,我们在让环境适合我们,而不再是我们在不断的适应亘古不变的环境。

第五就是现在人们有点与天斗其乐无穷的感觉了,人们在不断的打破和改变原来人们不敢想象甚至不可能改变的一些规律。

总之,通过人类发展史使我认识到自己的渺小。

《人类简史》读后感 篇18

网络的发展,使我们经常会看到国外媒体对中国人出国旅游没素质行为的报道。其实这些所谓的没素质只是一些偶然现象,说明不了什么问题?都源自各自家庭教育的不同造成的,根本没必要上纲上线。

就算有这种“没素质”,我想也不会像当年八国联军抢劫圆明园那样,更不会像美国侵略伊拉克,舒利亚那样的“有素质”。当看了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就更能了解欧洲的整个发展史,便明白欧洲的发达强大和所谓的素质是怎么来的。也就能知道现代欧洲人表现的“所谓的素质”都是在他们祖先野蛮杀戮建立起来的。其实他们的身体里依然存在着侵略别人的基因。

从郑和下西洋得以证明,当时的欧洲并未占有科技上的优势。真正让他们胜出的是他们的贪得无厌,不断探索和征服的野心。虽然在过去中国有能力到达很多国家,但是中国从未试图征服过印度尼西亚和非洲等其他国家。

但在当时的西班牙,英国,葡萄牙、法国,荷兰等国家每到一个地方,就会把当地人灭绝,然后征服这块土地。有一个这样的故事或者传说来讽刺这些欧美国家征服印第安人土地的行为。

当年尼尔.阿姆斯特朗和伯兹.艾德林,在登陆月球前的几个月,受训于一个类似月球的沙漠,当地也是有几个美国原住民部落。受训时碰到了一个上了年纪的原住民,老人问他们在做什么,航天员说他们属于一个研究探险队,不久之后就要登上月球。听到他们这么说,老人沉吟了一会,问他们能不能帮个忙,

是这样得,我们的族人都相信我们的圣灵住在月亮上,不知道你们能不能为我们族人带个重要口信?

“要带什么话”航天员问。这个老人用族语说了一串,并让航天员背到滚瓜烂熟。航天员问:“这是什么意思”。

“啊,这是族人和月亮上的圣灵之间的秘密”。等到航天员回了基地,好不容易找了一个懂这个语言的人,让他翻译出来,这个翻译简直笑翻了。翻译说:这些航天员费尽心力背下来的这句话是:“不管这些人跟你说什么,千万别相信他们。他们只是要来偷走你的土地的。”

从尤瓦尔.赫拉利提供的数据就能看出这些现在有素质的欧洲人祖先的残忍和野蛮。

在1769年,当时的英国库克船长远征后的一个世纪间,数百万的欧洲人殖民到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和新西兰的土地;把最肥沃的土地掠夺,原住民不仅人数锐减到90%,幸存者也严重受到种族歧视迫害。库克远征队带来的几近毁天灭地的灾难,至今尚未复原。读后感·他们征服在原本遗世独立,生存繁衍长达上万年的塔斯马尼亚岛原住民时,在之后的100年时间里,几乎把他们灭族,有组织有计划地杀害所有原住民…..

整本书从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人类学、生态学、政治学、文化学、心理学等学科角度阐述人类如何从一个狩猎的群体逐渐发展到现在的发达城市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来龙去脉。

唐太宗李世民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只有知道历史,了解历史。才能了解人性。现代的人和几千年前的人一样。贪嗔痴慢疑从来没有改变过。

总之这是一部“奇书”,读了《人类简史》我们每每会为作者非同寻常的想象力而赞叹。

《人类简史》读后感 篇19

《人类简史》这本书是以色列作者尤瓦尔.赫拉利于20xx年出版的关于世界历史及宏观历史的著作。从认知革命的人类作为动物进化开始,到农业革命的的意识启蒙,再到描述资本主义、宗教发展的人力历史发展,最后对未来人工智能的畅想,本书给人展示了蔚为壮观的人类进化史—从动物到上帝。其中对某些事件的思考有着特别的意味,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反观组织的发展,同样引发一定的深思。

宗教形成的偶然性反观组织发展的必然性。书中认为历史发展中存在着很多的偶然因素,因“官方”力量的支持,使得原本的小教派成为现今社会的'三大信仰之一。反观我们企业组织的发展,作为中粮大家庭的一员,作为央企混改的试点,我们拥有着“天然的官方支持”,促使了我们发展的必然性。现今身处其中的我们,也是组织历史发展的“编写者”,应该更有信心和勇气创造“辉煌”的组织历史。

“神”的幸福与担忧反思组织的危机感。书中的最后章节描述的是人类的科学革命,主要表述的思想是,人类至今的进化,使得人类拥有近乎于“神”的创造力,但是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引发人们深深的忧虑,忧虑人类未来的幸福。但是正是这种天然的危机感,和深度的思考,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这种技术的“反噬”。同样的,组织的发展也应当提倡适当的危机感。它有助于修正组织发展过程中的偏差,有助于激发组织成员的思考及主观能动性,避免我们做出“抱着金山啃窝头”蠢事。不可否认,我们现在抱着“金山”,但是如何激发危机感,发掘金山宝藏是我们每个职员现在应思考的问题。

从人类简史到未来简史展望组织的未来。尤瓦尔.赫拉利在写完《人类简史》后,又出版了《未来简史》,其中描述的含义: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不论是人类还是动物,乃至宗教、帝国,资本主义均是历史进化的一部分,唯有向前进化,适应变化才能适者生存。展望我们企业未来的发展,相信任何人都会满怀希望,我们拥有着政策的支持,强大的背景靠山,众多的资源禀赋,但是终究是“事在人为”、“适者生存”,我们更应该怀着谦卑的心态,以强大的心理状态勇敢地迎接企业环境,商业环境、市场环境的变化,脚踏实地的完成当下组织的发展。

《人类简史》读后感 篇20

饥荒、瘟疫和战争,永远都是人的心头大患。一代又一代,人类向所有神明、天使和圣人祈祷膜拜,也发明了无数的工具、制度和社会系统,但仍然不断有数百万人死于饥饿、流行病和暴力。许多思想家和先知于是认为,饥荒、瘟疫和战争一定是上帝整个宇宙计划的一部分,抑或是出自人类天生的不完美,除非走到时间尽头,否则永远不可能摆脱。

第三个千禧年开始之际,人类醒来,伸展手脚,揉了揉眼睛,脑子里依稀记得某些可怕的噩梦。“好像有什么铁丝网、巨大的蘑菇云之类的。但管它的呢,只是个噩梦吧。”人类走进浴室,洗洗脸,看看镜子里脸上的皱纹,然后冲了一杯咖啡,打开了行事历。“来瞧瞧今天有什么重要的事吧。”

根据中国传统的政治理论,人间的种种政治权威都来自于天,老天会挑选最优秀的个人或家族,赋予天命,让他们统治天下,为移民百姓谋福利。这样说来,所谓君权就该能够行遍天下。如果君主没得到天命,别说是天下,就连统治一个城的权利也没有。

事实是,人类的主观感受没有任何实质或意义。主观感受就只是一种电光石火的波动,每个瞬间都在改变,就像海浪一样。不论你感受到的是快感或不快,觉得生命是否有意义,这都只是一瞬间的波动而已。如果我们太看重这些内部的波动,就会变得太过执迷,心灵也就焦躁不安、感到不满。

亚当?斯密明确提出:人类全体财富的基础,就在于希望增加个人利润的自私心理。这一点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最革命性的概念,而且还不只是从经济的角度,也包括道德和政治的角度。他其实告诉我们:贪婪是好的.,而且我们让自己过得好的时候,不只是自己得利,还能让他人受益。“利己”就是“利他”。

在事物带来快乐或痛苦的时候,重点是要看清事物的本质,而不是着重在它带来的感受,于是就能不再为此所困。虽然感受悲伤,但不要希望悲伤结束,于是虽然仍有悲伤,也能不再为此而困。即使仍然悲伤,也是一种丰硕的经验。虽然感受快乐,但不要希望快乐继续,于是虽然仍有快乐,也能不失去心中的平静。

《人类简史》读后感 篇21

听名字《人类简史》是一部叙述人类历史的书籍,然而,它又却与我读过的历史叙述截然不同,大多数历史书,喜欢把目光集中在某朝某代,或某一重大的历史事件,他们写作的重点在于主线鲜明。还有一些则是以文明更替为单位讲述过去,宏观概括,重点在于文明的发展与更替。但《人类简史》的作者,所描述的则不同以往,他的脑洞很大,他的关注点不是国家,也不是文明,而是人类,人类如何从弱小变成能站在食物链顶端物种,人类又将走向何处?作者将为你一一阐述。

围绕整部书,都绕不开一个词“认知”,在传统的认识中因为自然选择,人类学会了进化,但作者却认为是因为有了“认知”,智人淘汰了所有的竞争者,同时“认知革命”,“农业革命”,“科学革命”让智人从食物链底端一步步到顶端。但更令我震撼的是作者的观点,例如在作者看来,“农业革命”是史上最大骗局,“农业革命真正的本质:让更多的人却以更糟的状况活下去。”农业革命所带来的并非是充满希望的新时代,反而让劳动人民承受着不该有的辛苦与过着比原始的采集者更辛苦、更不满足的新生活,它促使人类从原本悠闲且丰富多样的日子变得单调沉闷又辛苦。

换个角度设想一下如果农业出现在现代社会,现代人会选择现在的舒服安逸还是辛苦沉闷,它还会像回顾历史一样得到认可吗?我无法想象。但,尽管有太多缺失,农业已经是我们现代文明的根基。正如历史是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结合。作者的观点独到之处在于他强调了“智人”的幸福感,他痛心作为社会细胞的'个体,“人”在历史长河中的失语,一如他在书中,常常切换视角,从被人类圈养牲畜的眼光,被人类培育农作物的眼光,向占据食物链顶端的人类发出声音。

当我们以“智人”的身份存活于世时,我们应以感恩与卑微的心情再次看待这个世界,这个世界的奥秘才会像一朵美丽的花,静静绽放于希望的阳光之下。

《人类简史》读后感 篇22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一直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本书从天地万物开始说起,一本看似是讲历史的书中,却囊括了包括心理学、生物学、金融学、宗教学的思想。本文一直想突出的一个重要思想便是“平等”。

不由和中国传统的道家文化不谋而合。老子在道德经中写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大致是说人其实也是地球上一种平平常常的生物,和乡间的花、地上的狗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大家都是在社会上平等的生存着而已,无所谓谁比谁更加高贵。如果按照道家和本书的思想,那人们生活中很多嫉妒、攀比的心理就显得毫无意义。既然人和田间的刍狗都没什么差别,那人和人之间能有什么不同呢?大抵不过是一种心态罢了。

从佛家的观点来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每个人活在世上,不过是为了名和利而奔波。一旦看破这点道理,很多时候我们就能以一种更加平和的心态是看待身边的人,也更能看清这个世界。

最近有幸参加了某券商研究所首席的讲座,她讲了一句话“如果这辈子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极光,你的三观会改变的”。我想他的意思大概是指那个时候你就会意识到,原来人类在这个世界上这么的渺小,反而很多事情会看开很多。我们现在都面临着太大的就业压力,每个人都陷入在深深的焦虑之中。转念一想很多时候真的没有必要那么的看重自己或者看清自己,带着一颗海阔天空的心来看这个世界,一定会开阔很多。

《人类简史》读后感 篇23

短短的十二个小时,完全不足以领悟到作者的智慧,但又觉得读完该写点书评跟大家有个交流,粗糙行文。

七万年前,智人如有神助般进化成功,一举将其他种族抛到了身后,各族在还没反应过来就已灭绝,这其中包括比智人强壮的多的尼安德特人。人类在星球没了天敌,通过想象,建立起庞大的帝国;利用金钱,各个体之间充分协作;通过科技,一步步发育的更加强大。时间快进到二十一世纪,星球已经没了能威胁智人的种族,但各种问题依然层出不穷:全球有60万亿美元的财富,但依然有很多人在饥饿的边缘挣扎;平等自由深入人心,种族隔离种族歧视层出不穷;联合国各主权国基本和平共处,星球上却存在着毁灭所有人无数次的原子武器……教育,医疗,恐怖袭击,不胜枚举。

而帮助人类站上食物链顶端的科技,似乎也跑出来凑热闹,基因工程,仿生学,吉尔伽美什计划,看似为人类谋福利的背后,撒旦也磨刀霍霍,看似人类即将封神,但也别忘了西欧“诸神的黄昏”。盛极必衰,只希望人类不会走上恐龙的路,数百万年之后,地球上新的霸主指着人类的化石,教育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