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情感 > 情感短文 > 正文

瓷都之韵

作者: 苗见旭2024/04/28情感短文

这是一个连名字都神奇得让人惊讶的小镇。

"垕"神垕,皇天后土,天神、地神护佑之地。

航拍图上,被龙山和凤山搂抱的神垕像祥瑞的港湾,鳞次栉比的新派建筑依山就势泊在港湾周边。港湾中心的老街瓦屋像年月久远的老船,黛色瓦篷,瓷窑烟囱如同桅杆,让老船好似扬帆待发。

"弃船登岸"走进老街,一扇扇门响动起来。明清木门不知打开了多少岁月。每扇门的后面都是一进院子,每进院子后面还是一进院子,有的更有四五进,"庭院深深深几许?"谁家女子从巷子深处走来,撑着伞,仿佛自岁月深处飘然而来。遇见我们,侧身低眉走过,留一缕好闻的丁香气息。

穿行于温家大院、白家大院、义兴公、陶瓷官署及各色商号,你会发现老街南边的院子,一律通向肖河。老街北边的院子,一律通向窑场和山野。这些巷子两边墙壁,多半是笼盔垒就,码放有序。十几年前,我曾靠在胡同笼盔墙上留影,照片上我身后笼盔一柱柱默立,笼体上间隔均匀的玄纹,如年轮般装饰着岁月沧桑。而今笼盔墙愈加静默了,只有笼盔缝隙里长出的野草,夕照里红红黄黄,像蓬勃火焰。

这是30余年前我笔下的肖河:"弯弯曲曲的巷子,盘盘桓桓的石阶,走着挑水镇民。巷子里的居民一清早从肖河岸边井里汲了水,吱吱呀呀响着扁担挑回家。肖河河道里是大闺女小媳妇的天地。她们在清浅的河床里捡拾彩色瓷片,五颜六色地拼成底,再选一块捶布石,这洗衣盆就铺成了。"

我一直认为肖河既发源于神垕的龙山,那它携带的瓷片就是龙的金鳞玉片了。它炫着彩穿过古镇,欢快地流向了凤山。站在龙山之巅,我看到老街巷南边通着肖河,北边连着窑场。仿佛一条藤蔓,根部扎进水里,茎梢结着老窑。

老窑是瓷镇重要的景观。烧煤烧柴的年代,每天它都有炽烈窑变。老窑靠烟囱助燃,烟囱曾束缚火的步履。窑的大小照应着烟囱的高低。在古镇,挺立着长长短短、高高低低的烟囱有几十上百根。有的是一管烟囱独立在粼粼厂房中,像孙大圣的金箍棒。有的两根并排像筷子,碰上落日滑落,像筷子夹着山樱桃。站在老街瓦屋中间的烟囱,像卸了帆的桅杆。燃煤时代,它们日夜吞吐火舌,像笔蘸着窑火在天幕上写着瓷事。而今因环保问题,烟囱都静寂下来,成了文物。它们默默矗立,矗立成古镇悠长的意境。

老街上有窑神庙。它是神垕镇人文景观里最具魅力的场景。它是窑工心灵的圣地,那里终年氤氲着先祖们对火崇拜的魂灵。每逢初一、十五,窑工们会带上上好的香裱、供品来此祭奠窑神,表达心中希冀。庙中供奉的窑神大都是舍生取义的平民,这使得神的世界变得通情达理、平实可亲。窑神庙历经1000多年沧桑保存完好,除了"神厚"外,更深层的原因,还是因其幻化出的钧瓷魂灵。

走在老街上,若遇雨天,会湿了满街青石板,像刷了桐油。那时节,窑神庙的飞檐翘角以及撑伞游人,全都半晦半明倒映在青石板上。雨中古镇,更有韵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