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读《三顾茅庐》有感

2024/04/29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读《三顾茅庐》有感(精选26篇),都是精品文章,请您欣赏。

读《三顾茅庐》有感 篇1

我读了《三顾茅庐》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故事是这样的,曹操占领了北方,刘备求贤若渴,不知怎么办,想到了诸葛亮,他说他很有才能,隐居南阳,就带着关羽和张飞三人一起去拜访,想让他来成就大业。

第一次去请诸葛亮,可是他并不在家,刘备只好带着他们两人失望地离开了。第二次,刘备、关羽、张飞又冒着大雪来到了隆中,想和他来成就大业,没想到,诸葛亮又外出闲游去了。第二次又没有请到,刘备只好留下自己写的一份信,表示对他的敬佩和自己的诚意。转眼间一年过去了,刘备三人又去看一看他。过了一会儿,他们三人到了草庐,诸葛亮正在睡觉,关羽说:“咱们去两趟都落空了,这次又在睡觉,我用绳子把他捆起来”。刘备阻止说:“不行,诸葛亮是位大贤人。”张飞说:“诸葛亮不就是个种地的,算什么大贤人。”刘备接着说:“小声点,别把他给吵醒了。”直到诸葛亮起来,他们才开始谈话。刘备把该说的话都说了,诸葛亮被刘备的诚意打动了,就和刘备分析了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关系,为刘备提出了一个好办法:首先夺取荆州益州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兵分两路进攻曹操,成就大业,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

通过阅读《三顾茅庐》的故事,我深深地体会到刘备勇往直前,永不放弃的精神。每当我们认定了目标以后,就要一步一步地去努力,不管遇到任何困难,都要坚持再坚持,失败乃成功之母,只要我们在失败中不断总结经验,就像刘备一样,谦虚谨慎,尊重他人,我们是学生,就更应该尊重老师、家长,向优秀的同学学习,认真刻苦地学习,遇到了学习中的困难,多请教他人,长大后才能做一个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

读《三顾茅庐》有感 篇2

《三国演义》这本古典名著是元未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所作。读了这本书,我被书中精彩的故事所吸引,令我记忆犹新,受益匪浅。

这本书中讲述的东汉末年,以刘备,曹操,孙权为首的蜀,魏,吴三方xxx势力争霸天下的历史事件。书中故事情节波澜起伏,人物描写栩栩如生。“空城记”、“草船借箭”、“三顾茅庐”、“赤壁之战”等等,这些精彩的章节令我百看不厌。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三顾茅庐”。

刘备被曹操打败后,因为缺少一个好军师而愁困不已。听说诸葛亮是一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能人。于是便带上张飞、关羽三次到南阳郡请诸葛亮出山辅佐。故事中刘备第一次去时,诸葛亮出门了;第二次冒着大雪去时诸葛亮又外出闲游了;第三次再去请诸葛亮的时候,刘备首先是择个吉日、斋戒、沐浴更衣,走到卧龙岗时下马步行到诸葛亮的家门前,小门童说:“先生正在午睡。”于是他便站在诸葛亮家门前一等就是几个小时,直到诸葛亮醒来……

故事中,我学到了刘备三顾茅庐的坚持不懈,遇到困难要有恒心,不能轻易放弃。以前生活中的我,遇到难题就逃避,妈妈买的奥数练习题难度有点大,我不爱开动脑筋又不愿意请教老师和家长,练习题一周都没做几道;学钢琴时也怕手指累,怕久坐,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终数学思维没有提升,钢琴也学得不好。但读过这个故事之后,我懂得了做任何事情要坚持,不要逃避,遇到问题要虚心请教。于是我重新端正了学习的态度,至今,我越来越喜欢做奥数题了,钢琴也越练越好了。

最后,我要告诉大家:想要成功,必须坚持不懈!遇到问题多请教,我们不要被眼前的困难所绊倒。读三国,品人生,明事理!

读《三顾茅庐》有感 篇3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汉朝末年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最后被司马炎统一,建立了晋朝。书中有很多精彩的故事,比如火烧赤壁、三气周瑜、七擒孟获等,其中我最喜欢的就属三顾茅庐了,因为它让我有了很深的感悟。

当年,刘备因为没有一个好谋士而愁眉不展,他听说诸葛亮是一位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的贤人,便带上了关羽、张飞去请诸葛亮出山相助。前两次去时,书童都告诉刘备,诸葛亮有事去了;刘备第三次前去拜访,张飞说:“如果他再不在,我就用绳子把它捆起过来!”刘备听了狠狠地训斥了他。诸葛亮醒来后看到刘备十分真诚,便答应了他。

三顾茅庐,体现了刘备求贤若渴的心态,也体现了他的诚意。尤其是最后一次,刘备三访诸葛亮,当时他得知诸葛亮正在午休的时候,尽管自己心急,但还是不敢惊动他,耐心地在门外等诸葛亮醒了才进去拜访,我觉得这是对诸葛亮尊敬有加,作为一个古代帝王,有谁能这样屈尊下士呢?诸葛亮能不感动吗?纵然,诸葛亮知道天命难违,但他最终还是被诸葛亮的真诚打动,用超常的才干和谋略辅佐刘备,为建立蜀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刘备用诚心打动了贤士诸葛亮,成就了了自己的大业。生活中,我也用真诚换来了友情。

有一次,我的同桌忘带作业本了,她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我心想,我也只有一本,也得用,不能借给他,怎么办呢?突然,我灵机一动,将本子一撕两半递给她,说:“我俩一人一半,先把作业写好,下课再向老师解释。”她听了我的话,感动得不知说什么才好,接过本子专心地写起作业来。老师知道情况后,不但没有批评我俩,反而表扬我们互帮互助呢。从那以后,我们就变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了。当然,当我遇到困难时,她也会鼎力帮我度过难关。

读了《三顾茅庐》,我明白了人们常说“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道理。人人都想得到别人的真诚相助,只要你真诚对待他人,别人也会真心实意地回报你,因为真诚是开启人心的钥匙。

读《三顾茅庐》有感 篇4

在公元207年的三国时期,刘备的谋士徐庶之母被曹操抓走,徐庶不得不接受曹操的要求,去曹营为曹操效命。临走前,徐庶为刘备推荐了诸葛亮。于是,刘备亲自上门请诸葛亮,却被拒之门外。经过刘备再三请求,诸葛亮终于同意出山。

这一片段几乎所有人都会认为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是的.,我也一样。但在为刘备高兴的同时,我也十分感叹:诸葛亮,才高八斗,满腹韬略。如果刘备不去请他,徐庶不去推举他,难道他就如此在那深山老林、闲云野鹤中孤独终生?将自己的知识永远埋藏?怀着一事无成、怀才不遇的感伤死去?眼看着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中,自己却空怀一身抱负,一生都未曾为这个世界做出什么贡献?

诸葛亮的想法是中国的传统思想:做人要矜持,谦虚,不能显摆。虽然说做人要谦虚,但过度的谦虚就会导致不自信。诸葛亮就是太过谦虚,而贬低了自己的能力。但他是幸运的,他遇上了刘备。所以,他才留下了草船借箭、木牛流马等一段段佳话。

其实有时候,我们自己明明有能力,却对自己不自信,犹犹豫豫的,一个个机会就会从眼前飘走了,到头来,还是一事无成;还有时候,我们在和别人竞争时,由于太过谦让、保守,认为自己这也不如别人,那也不如别人,所以使原本触手可及的机会往往被别人抢去。其实,这种没有意义的谦虚是没用的,不但不会让人尊敬你,更会让别人认为你是一个不自信的人。

来吧,不需要刘备或徐庶,做一个自信的自己,让世界看到你的光芒!看到一个自信的你!

读《三顾茅庐》有感 篇5

我读了《三顾茅庐》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故事是这样的,曹操占领了北方,刘备求贤若渴,不知怎么办,想到了诸葛亮,他说他很有才能,隐居南阳,就带着关羽和张飞三人一起去拜访,想让他来成就大业。

第一次去请诸葛亮,可是他并不在家,刘备只好带着他们两人失望地离开了。第二次,刘备、关羽、张飞又冒着大雪来到了隆中,想和他来成就大业,没想到,诸葛亮又外出闲游去了。第二次又没有请到,刘备只好留下自己写的一份信,表示对他的敬佩和自己的诚意。转眼间一年过去了,刘备三人又去看一看他。过了一会儿,他们三人到了草庐,诸葛亮正在睡觉,关羽说:“咱们去两趟都落空了,这次又在睡觉,我用绳子把他捆起来”。刘备阻止说:“不行,诸葛亮是位大贤人。”张飞说:“诸葛亮不就是个种地的,算什么大贤人。”刘备接着说:“小声点,别把他给吵醒了。”直到诸葛亮起来,他们才开始谈话。刘备把该说的`话都说了,诸葛亮被刘备的诚意打动了,就和刘备分析了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关系,为刘备提出了一个好办法:首先夺取荆州益州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兵分两路进攻曹操,成就大业,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

通过阅读《三顾茅庐》的故事,我深深地体会到刘备勇往直前,永不放弃的精神。每当我们认定了目标以后,就要一步一步地去努力,不管遇到任何困难,都要坚持再坚持,失败乃成功之母,只要我们在失败中不断总结经验,就像刘备一样,谦虚谨慎,尊重他人,我们是学生,就更应该尊重老师、家长,向优秀的同学学习,认真刻苦地学习,遇到了学习中的困难,多请教他人,长大后才能做一个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

读《三顾茅庐》有感 篇6

《三顾茅庐》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故事。《三顾茅庐》主要讲了刘备三访诸葛亮,为了请诸葛亮出山帮助自己完成统一国家的大业,刘备放下将军的架子,亲自冒着寒风三访诸葛亮。

读完这篇文章,我深深被刘备那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品质所感动,刘备当时虽然是一个将军,但他为了求得诸葛亮这个大贤,不顾将军的身份,亲自到诸葛亮的草屋里进行拜访。正是凭着这种品质,刘备才感动了诸葛亮,才在三国鼎立的这个乱世中,占领了三分之一天下,拥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现在回想起来也只有像刘备这样敬重有贤之士,不摆架子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才会有贤能相助,最后,才能在人流复杂的社会中,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不会被社会排斥。

其实刘备之所以能感动诸葛亮,还因为他有坚持不懈的毅力,正是这种“三访”的毅力,才使刘备成为“斯人”!

读完文章后,我感到自己应该学习刘备的毅力,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坚持到底!

读《三顾茅庐》有感 篇7

在公元207年的三国时期,刘备的谋士徐庶之母被曹操抓走,徐庶不得不接受曹操的要求,去曹营为曹操效命。临走前,徐庶为刘备推荐了诸葛亮。于是,刘备亲自上门请诸葛亮,却被拒之门外。经过刘备再三请求,诸葛亮终于同意出山。

这一片段几乎所有人都会认为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是的`,我也一样。但在为刘备高兴的同时,我也十分感叹:诸葛亮,才高八斗,满腹韬略。如果刘备不去请他,徐庶不去推举他,难道他就如此在那深山老林、闲云野鹤中孤独终生?将自己的知识永远埋藏?怀着一事无成、怀才不遇的感伤死去?眼看着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中,自己却空怀一身抱负,一生都未曾为这个世界做出什么贡献?

诸葛亮的想法是中国的传统思想:做人要矜持,谦虚,不能显摆。虽然说做人要谦虚,但过度的谦虚就会导致不自信。诸葛亮就是太过谦虚,而贬低了自己的能力。但他是幸运的,他遇上了刘备。所以,他才留下了草船借箭、木牛流马等一段段佳话。

其实有时候,我们自己明明有能力,却对自己不自信,犹犹豫豫的,一个个机会就会从眼前飘走了,到头来,还是一事无成;还有时候,我们在和别人竞争时,由于太过谦让、保守,认为自己这也不如别人,那也不如别人,所以使原本触手可及的机会往往被别人抢去。其实,这种没有意义的谦虚是没用的,不但不会让人尊敬你,更会让别人认为你是一个不自信的人。

来吧,不需要刘备或徐庶,做一个自信的自己,让世界看到你的光芒!看到一个自信的你!

读《三顾茅庐》有感 篇8

我读了《三顾茅庐》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故事是这样的,曹操占领了北方,刘备求贤若渴,不知怎么办,想到了诸葛亮,他说他很有才能,隐居南阳,就带着关羽和张飞三人一起去拜访,想让他来成就大业。

第一次去请诸葛亮,可是他并不在家,刘备只好带着他们两人失望地离开了。第二次,刘备、关羽、张飞又冒着大雪来到了隆中,想和他来成就大业,没想到,诸葛亮又外出闲游去了。第二次又没有请到,刘备只好留下自己写的一份信,表示对他的敬佩和自己的诚意。转眼间一年过去了,刘备三人又去看一看他。过了一会儿,他们三人到了草庐,诸葛亮正在睡觉,关羽说:“咱们去两趟都落空了,这次又在睡觉,我用绳子把他捆起来”。刘备阻止说:“不行,诸葛亮是位大贤人。”张飞说:“诸葛亮不就是个种地的,算什么大贤人。”刘备接着说:“小声点,别把他给吵醒了。”直到诸葛亮起来,他们才开始谈话。刘备把该说的话都说了,诸葛亮被刘备的诚意打动了,就和刘备分析了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关系,为刘备提出了一个好办法:首先夺取荆州益州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兵分两路进攻曹操,成就大业,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

通过阅读《三顾茅庐》的'故事,我深深地体会到刘备勇往直前,永不放弃的精神。每当我们认定了目标以后,就要一步一步地去努力,不管遇到任何困难,都要坚持再坚持,失败乃成功之母,只要我们在失败中不断总结经验,就像刘备一样,谦虚谨慎,尊重他人,我们是学生,就更应该尊重老师、家长,向优秀的同学学习,认真刻苦地学习,遇到了学习中的困难,多请教他人,长大后才能做一个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

读《三顾茅庐》有感 篇9

《三国演义》中有一篇简单而又重要的一篇文章,那就是三顾茅庐。

刘备因为通过徐庶的推荐,前两次到隆中去拜访诸葛亮,想请他出山,但就是见不到诸葛亮。但是刘备仍然没有放弃,通过第三次恭恭敬敬地拜访,冒着雪在门口等诸葛亮醒来,终于见到了诸葛亮。而诸葛亮被刘备的诚意感动了,同意出山与刘备共图大业,而刘备得到了不可多得的人才。

我开头说简单,是因为这是一篇简短易懂的文章,重要是因为刘备得到了诸葛亮。我认为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最有智谋的人,诸葛亮的几条计谋是家喻户晓的,例如火烧赤壁,草船借箭,空城计等。用刘备自己的话说就是有如鱼儿得到了水。也为以后三分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诸葛亮投靠了刘备,就等于投靠了明主,因为刘备是个仁德至善,弘毅宽厚,求贤若渴的人。

我十分钦佩刘备,因为他不顾天气的恶劣,不听别人的劝告去请求诸葛亮出山。而且即使前两次没有结果,刘备也没有放弃,最后终于达到了目标。当时张飞和关羽都劝刘备放弃,可是如果当时刘备真的放弃了,没有诸葛亮的蜀国会这么顺利吗?这就让我知道,做什么事都要有目标,有毅力,不要鲁莽,遇到挫折也不要放弃,其实有时能不能成功就在你的一念之间。

不管在我们的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不管前面的道路多么泥泞,不管我们多么困难,只要我们有毅力、有目标,最终也会成功。

读《三顾茅庐》有感 篇10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在其间,记载了许多广为流传的故事,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气周瑜、空城计……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三顾茅庐"了。

"三顾茅庐"主要讲了徐庶为了探望老母,临走前向刘备推荐了卧龙先生。司马微再次推荐诸葛亮后,刘、关、张三兄弟三次拜访诸葛亮,终于将诸葛亮请出山,重扶汉室的故事。

故事中,关羽说:"兄长两次亲往拜谒,其礼太过矣!想诸葛亮有虚名而无实学,故避而不敢见。兄何惑于斯人之甚也?"张飞说:"哥哥差矣!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今番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从这二人话中,可以看出关、张二人不懂尊重人才、礼贤下士。相反,刘备反对这种心态。他叱责关、张二人,用齐桓公欲见东郭野人,五反而方得一面的故事教诲他们要对人才求贤若渴。

在刘玄德三次诚心诚意的拜见下,终于见到了孔明,并邀请他出山辅佐自己,为重扶汉室打下了坚固的根基。

我一直在想,当初刘备如果听了关、张的建议,放弃了诸葛亮,三国时期的这段历史还会这样发展吗?刘备还会成为西蜀皇帝吗?还会有魏、蜀、吴三分天下的格局吗?

凡成大事者,不一定要精通天文地理,不一定要满腹经纶,也不一定要有万夫不当之勇,但一定要善用人才,要让人才"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有枝可依"。

读《三顾茅庐》有感 篇11

三国时期,刘备因缺少人才,去拜访了诸葛亮,想请他出山帮刘备打天下。前两次,因为诸葛亮不在,落了空,第三次终于拜见到了这位卧龙先生,在刘备的真诚邀请下,诸葛亮觉得刘备是真心诚意的,于是便随他一起出山,开拓了一片江山。出山后,两人关系一直相互融洽,刘备常说:“我得到诸葛亮,就像鱼儿得到了水啊!”

读完《三顾茅庐》,我不禁掩卷长叹:真诚,是人与人之间沟通最好的桥梁。

有了真诚,朋友就会真诚对待你,朋友就会成为我们最好的倾诉对象,成为安慰我们的贴心知已,成为我们快乐成长的伙伴。只要真心诚意地对待每一件事,成功就不会离我们很远。记得有一次竞选班干部,我认为在演讲时只要随便说一点就行了,而其他的同学都经过精心准备。演讲时,别的同学都讲得很好,打动了许多同学和老师,而我仅说了几句,没有体现我竞选的真诚,那一次,我落选了。第二次,我吸取了上次的教训,认真准备了演讲稿,竞选时,我说得绘声绘色,赢来了一片掌声,我成功了——真诚帮助我赢得了成功。

刘备不仅对诸葛亮的真诚让我感动,他爱才、尊才的

品格也令我久 久难忘。诸葛亮出山后,一生追随刘备,而刘备对诸葛亮也处处尊敬,甚至在临终托孤时,让诸葛亮担起复汉的重任。正是由于这份真诚,让诸葛亮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我们在学习成长过程中,要相互尊重、相互爱护,培养自己优秀的品质,努力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用真诚成就自己的一生

读《三顾茅庐》有感 篇12

在公元207年的三国时期,刘备的谋士徐庶之母被曹操抓走,徐庶不得不接受曹操的要求,去曹营为曹操效命。临走前,徐庶为刘备推荐了诸葛亮。于是,刘备亲自上门请诸葛亮,却被拒之门外。经过刘备再三请求,诸葛亮终于同意出山。

这一片段几乎所有人都会认为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是的,我也一样。但在为刘备高兴的同时,我也十分感叹:诸葛亮,才高八斗,满腹韬略。如果刘备不去请他,徐庶不去推举他,难道他就如此在那深山老林、闲云野鹤中孤独终生?将自己的知识永远埋藏?怀着一事无成、怀才不遇的感伤死去?眼看着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中,自己却空怀一身抱负,一生都未曾为这个世界做出什么贡献?

诸葛亮的想法是中国的传统思想:做人要矜持,谦虚,不能显摆。虽然说做人要谦虚,但过度的谦虚就会导致不自信。诸葛亮就是太过谦虚,而贬低了自己的能力。但他是幸运的,他遇上了刘备。所以,他才留下了草船借箭、木牛流马等一段段佳话。

其实有时候,我们自己明明有能力,却对自己不自信,犹犹豫豫的,一个个机会就会从眼前飘走了,到头来,还是一事无成;还有时候,我们在和别人竞争时,由于太过谦让、保守,认为自己这也不如别人,那也不如别人,所以使原本触手可及的机会往往被别人抢去。其实,这种没有意义的谦虚是没用的,不但不会让人尊敬你,更会让别人认为你是一个不自信的人。

来吧,不需要刘备或徐庶,做一个自信的自己,让世界看到你的光芒!看到一个自信的你!

读《三顾茅庐》有感 篇13

今天语文课上,老师讲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中我第二喜欢的故事是诸葛亮草船借箭。什么?你问我第一喜欢什么故事?那就要属刘备的三顾茅庐了。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自从徐庶推荐诸葛亮之后,刘备一直想请诸葛亮出山。头两次,他和关羽、张飞去南阳请诸葛亮都无功而返,第三次他特意戒斋三日才请到诸葛亮出山。

首先,我认为刘备是一位做人处事十分有诚意的人。前两次去请诸葛亮出山,都无功而返。这时,张飞已经急躁的想带个麻绳把诸葛亮捆起来,关羽也不耐烦了。而刘备并没有像关、张那样粗暴,依然要亲自去山中请诸葛亮,并训斥关、张二人一点儿都不尊重人才。刘备也是十分懂礼貌之人,第三次前去诸葛亮在睡觉,刘备并无叫醒他。只是恭恭敬敬在屋里等他醒来。同时我也觉得刘备是一名心怀苍生、忧国忧民的君主,因为它想请诸葛亮辅佐自己,是因为战争中,老百姓最吃苦,想尽快统一中原,让老百姓过上安定幸福日子。诸葛亮被刘备三顾茅庐、胸怀天下的诚意所打动,便出山辅佐刘备。

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像刘备一样,遇到困难,不气馁,不放弃,有耐心,心诚待人,用真心换友谊,这样你的朋友会越来越多,友情越来越坚固。

读《三顾茅庐》有感 篇14

这篇文章选自《三国演义》。主要是进了刘备兄弟三人请诸葛亮出山打理天下的事。刘备兄弟三次到诸葛亮住处,可是前两次诸葛亮都叫自己的家人说自己外出了。到了第三次,因为诸葛亮在大堂睡觉了,刘备兄弟便在堂下等候,他的三弟张飞等不耐烦了,想冲进去,也刘备拦住了。诸葛亮醒了后,被刘备这种求人做事的诚心诚意打动了,同意出山为刘备打天下,成就了刘备的大业。

刘备求人做事诚心诚意,不怕山高路远,多次前去拜访,最终一偿所愿。这点是让我最敬佩的。

有时我也会遇到这种事情。比如说有一次,我和爸爸去送货,早上那一次人家还没有醒来。到了中午我们再去一次,谁知看门的人却生病上医院了。到了第三次手推销,门是开了,可是收货的人去买饭了,过了一会儿,我等不耐烦了,玩东西去了,可是爸爸还在那里耐心地等待着。看到爸爸的诚心诚意,我脑海里闪现出刘备三顾茅庐的场面,我马上放弃了玩乐,重新回到客户大门外继续等着等着……。最后,收货的人终于把货收了。

到了现在,《三顾茅庐》这个故事的具体内容,我巳经有点不记得了,可是刘备那种诚心诚意而不怕烦的精神,永远在我的心里。

读《三顾茅庐》有感 篇15

《三顾茅庐》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故事。《三顾茅庐》主要讲了刘备三访诸葛亮,为了请诸葛亮出山帮助自己完成统一国家的大业,刘备放下将军的架子,亲自冒着寒风三访诸葛亮。

读完这篇文章,我深深被刘备那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品质所感动,刘备当时虽然是一个将军,但他为了求得诸葛亮这个大贤,不顾将军的身份,亲自到诸葛亮的草屋里进行拜访。正是凭着这种品质,刘备才感动了诸葛亮,才在三国鼎立的这个乱世中,占领了三分之一天下,拥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现在回想起来也只有像刘备这样敬重有贤之士,不摆架子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才会有贤能相助,最后,才能在人流复杂的社会中,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不会被社会排斥。

其实刘备之所以能感动诸葛亮,还因为他有坚持不懈的毅力,正是这种“三访”的毅力,才使刘备成为“斯人”!

读完文章后,我感到自己应该学习刘备的毅力,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坚持到底!

读《三顾茅庐》有感 篇16

在假期中,我阅读了《三国演义》中的《三顾茅庐》。虽然此篇小说比较短暂,但是含义深刻。

《三顾茅庐》主要讲刘备驻扎新野之后,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于是刘备、关羽、张飞一行人带着礼物去拜访诸葛亮。第一次诸葛亮有事出去了。第二次诸葛亮与朋友外出闲游去了。第三次总算在家,可又在睡觉。刘备一行人在门外足足等了两个时辰,诸葛亮才从睡梦中醒来迎接刘备。后经刘备的`诚心让诸葛亮出山相助。

《三顾茅庐》中刘备第二次、第三次本可以放弃去拜访诸葛亮,可是他坚持着,最终与诸葛亮相见。告诉我们当遇到困难时一定不要放弃,要去坚持,这样你就会成功。

读了这篇文章,我的感受是:做人要有恒心,不能半途而废、有始无终,否则将难成大业。再者做人要谦虚,知道自己的过失就应该尽量改正,不要盲目的去遮蔽自己的过失,否则会有意想不到的损失,只有这样才能受到别人的爱戴和尊敬。

在学习上每当我遇到困难时,就会想起《三顾茅庐》这本书,它告诉我遇到困难时要勇往直前,不能退缩。于是我便全力以赴的面对困难,致使我攻克了它。

《三顾茅庐》告诉了我许多道理,使我终身难忘。

读《三顾茅庐》有感 篇17

这篇文章选自《三国演义》。主要是进了刘备兄弟三人请诸葛亮出山打理天下的事。刘备兄弟三次到诸葛亮住处,可是前两次诸葛亮都叫自己的家人说自己外出了。到了第三次,因为诸葛亮在大堂睡觉了,刘备兄弟便在堂下等候,他的三弟张飞等不耐烦了,想冲进去,也刘备拦住了。诸葛亮醒了后,被刘备这种求人做事的诚心诚意打动了,同意出山为刘备打天下,成就了刘备的大业。

刘备求人做事诚心诚意,不怕山高路远,多次前去拜访,最终一偿所愿。这点是让我最敬佩的。

有时我也会遇到这种事情。比如说有一次,我和爸爸去送货,早上那一次人家还没有醒来。到了中午我们再去一次,谁知看门的人却生病上医院了。到了第三次手推销,门是开了,可是收货的人去买饭了,过了一会儿,我等不耐烦了,玩东西去了,可是爸爸还在那里耐心地等待着。看到爸爸的诚心诚意,我脑海里闪现出刘备三顾茅庐的场面,我马上放弃了玩乐,重新回到客户大门外继续等着等着……。最后,收货的人终于把货收了。

到了现在,《三顾茅庐》这个故事的具体内容,我巳经有点不记得了,可是刘备那种诚心诚意而不怕烦的精神,永远在我的心里。

读《三顾茅庐》有感 篇18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名叫《刘玄德三顾茅庐》。

故事讲了,刘备见到徐庶,看他十分聪明,让徐庶当上了军师。有一次曹军来了,因徐庶调遣得当,让刘备的军队大获全胜,得到刘备的信任。但后来因为徐庶要照顾母亲辞去军师的`职位,在临走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来当军师。于是刘备和张飞、关羽前往卧龙岗请诸葛亮出山当军师。第一次因正好赶上诸葛亮出门在外,他们只好返还。第二次,他们三人冒着风雪前去拜见,仍然没有见到诸葛亮,于是刘备写下书信,交给了诸葛亮的弟弟,以表诚意。数日以后,刘备、张飞、关羽再次拜见诸葛亮,这次诸葛亮在睡觉,于是他们三人一直在一旁等着。诸葛亮见刘备如此诚恳,终于答应了刘备的要求。

读完这篇文章,我领悟了:事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同时只要肯付出肯定就会有回报的。

这篇文章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程门立雪。故事讲了有一个叫杨时的书生去拜见程颐,可程颐在睡觉,于是他一直站在大雪中,等老师醒来,程颐看到他这样好学,终于收下他做弟子。所以只要我们有诚心、有诚意再加上坚持,做任何事都会得到成功的。

读《三顾茅庐》有感 篇19

我读了《三顾茅庐》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故事是这样的,曹操占领了北方,刘备求贤若渴,不知怎么办,想到了诸葛亮,他说他很有才能,隐居南阳,就带着关羽和张飞三人一起去拜访,想让他来成就大业。

第一次去请诸葛亮,可是他并不在家,刘备只好带着他们两人失望地离开了。第二次,刘备、关羽、张飞又冒着大雪来到了隆中,想和他来成就大业,没想到,诸葛亮又外出闲游去了。第二次又没有请到,刘备只好留下自己写的一份信,表示对他的敬佩和自己的诚意。转眼间一年过去了,刘备三人又去看一看他。过了一会儿,他们三人到了草庐,诸葛亮正在睡觉,关羽说:“咱们去两趟都落空了,这次又在睡觉,我用绳子把他捆起来”。刘备阻止说:“不行,诸葛亮是位大贤人。”张飞说:“诸葛亮不就是个种地的,算什么大贤人。”刘备接着说:“小声点,别把他给吵醒了。”直到诸葛亮起来,他们才开始谈话。刘备把该说的话都说了,诸葛亮被刘备的诚意打动了,就和刘备分析了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关系,为刘备提出了一个好办法:首先夺取荆州益州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兵分两路进攻曹操,成就大业,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

通过阅读《三顾茅庐》的故事,我深深地体会到刘备勇往直前,永不放弃的精神。每当我们认定了目标以后,就要一步一步地去努力,不管遇到任何困难,都要坚持再坚持,失败乃成功之母,只要我们在失败中不断总结经验,就像刘备一样,谦虚谨慎,尊重他人,我们是学生,就更应该尊重老师、家长,向优秀的同学学习,认真刻苦地学习,遇到了学习中的困难,多请教他人,长大后才能做一个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

读《三顾茅庐》有感 篇20

这个典故讲的是三国时期,刘备经过徐州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县)时听说人称卧龙的诸葛先生就住在此地的山中,刘备就前去请他出山。可第一去因诸葛老师不在家而回,第二去冒着大雪又因已外出而回,第三去终因刘备的真诚打动了诸葛老师,请除了这位隐居山林的卧龙先生。如果我们大胆想像,如果刘备只去了一次就没再去了,就请不出则为卧龙先生,也就不能成就一番惊天动地大事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就是刘备这真诚的力量让仅是一般的诸葛先生所被打动,助刘备一臂之力,兴复汉室。

诸葛老师咋北伐魏国时在给后主刘禅的信中说:臣虽布衣,却被先帝三顾于茅庐之中,甚是感动,愿孝臣子之忠,今日北伐,兴复汉室天下。是什么让一代卧龙如此忠诚于蜀国呢?是刘备的真诚。真诚?我听到有人感叹了,刘备的真诚怎能让一代卧龙如此忠心?这还要从头说起。三顾茅庐之时,第一去时就让张飞十分不快,心想:小小诸葛村夫何必要大哥亲自来请,由我带几人将他帮来即可;第二去时是大雪封山,马都走不了了,而刘备却执意要去,最后还生病了。第三去时正是刘备.关羽和张飞的`结拜纪念日。正是这些事,才让我龙先生诸葛老师出了山,称了臣。刘备不光对诸葛老师真诚,还对别的人真诚,张飞.关羽.赵云.诸葛老师这些不都是很好的例子吗?

如果你真诚,身边总会有侠肝义胆的好朋友,如果你可以为朋友两肋插刀,朋友也后对你真诚。所以我们应该对人.对朋友真诚,做人就做真诚的人。

读《三顾茅庐》有感 篇21

上星期,我读了《三顾茅庐》这篇文章。刘备两次到隆中去拜访诸葛亮,想请他出山,但是诸葛亮就是不见他。后来刘备没有灰心,他没有放弃,通过第三次恭恭敬敬地拜访,终于见到诸葛亮,得到了不可多得的人才,为以后得到三分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矗

看着看着,我被“三顾茅庐”的画面吸引住了。因徐庶帮刘备打了胜仗,曹操的谋士设法将徐庶骗走。临行前,徐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孔明。于是,刘备打点行李,便与关羽和张飞一起来到了隆中卧龙岗。第一次,孔明的小童回答:孔明出去了,不知何时才回来。听完,刘畚觉得惆怅不已。几天后,刘畚又去拜访时,却只见到了孔明弟弟诸葛均,刘备无奈,只得怏怏不快离去。转眼过了新年,刘备打算再次拜访孔明。此时张飞、关羽劝刘备不要再去浪费时间了,而刘备却训斥了二人。到了孔明的茅庐,刘备得知孔明虽在,可正在午睡。当孔明醒来,发现三人便急忙召进屋。刘备拜请孔明出山相助,孔明不肯,刘备情急流泪,说:“天下大乱,百姓苦难深重啊!”孔明被刘备的诚恳打动了,答应了刘备的邀请。

通过“三顾茅庐”的`故事,我被刘备不厌其烦的毅力深深感动:刘备得到诸葛亮后感觉就象鱼儿得到水一样,说明刘备胸怀大志,尊重人才,善于团结比自己能力强的人,充分发挥大家的长处,努力提高自己,使整个集体充满战斗力。联系到我自己,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虚心向其他同学学习。刘备是一个有志气、有追求、有思想的人,做事最终必然成功。我想:不管在我们的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不管前面的道路多么泥泞,不管我们多么困难,只要我们有毅力、有目标,最终也会成功。

读《三顾茅庐》有感 篇22

《刘备三顾茅庐》这个故事,人人皆知,个个都晓,刘备礼贤下士,广行仁义,经徐庶介绍,三顾茅庐请诸葛亮为军师,从此运筹帷幄,巧用智谋,大展辉煌。刘备三次去请孔明,不怕辛苦,真心实意,才使得孔明愿出山相助。第一次,小童告诉刘备,先生出门去了,他没有失兴,勒马而回。第二次,时值深冬、天寒地冻、阴云密布、大雪纷飞,诸葛均告知刘备,孔明已被朋友约出去游玩了。此时刘备也没有泄气,留下一封信离去。第三次,转眼又到了冬天,刘备三兄弟再次前往,不巧孔明正在睡觉,而刘备并没有将孔明叫醒,门外站一个多时辰。孔明才醒来,刘备大礼相拜,倾诉衷肠,孔明深感热忱仁义,愿与相助,刘备如鱼得水,为历史留下了风光的一页。刘备心胸宽阔,彬彬有礼,不像张飞性子急,动作粗鲁,没有忍耐性。刘备凡事都是先思考,不急燥、很理智。他觉得想见贤士而不用正确的方法,是不行的。孔明是当代圣贤,不能随意召来。

读完本文后,我觉得自己一定要像刘备一样,遇事冷静,再困难的“敌人”也要将它降服,不要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对自己要有信心,对事情要有把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读《三顾茅庐》有感 篇23

《三国演义》是我最喜欢读的一本书,里面的精彩故事实在太多了,比如有《桃园三结义》、《草船借箭》、《赤壁之战》、《煮酒论英雄》.....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三顾茅庐》。

《三顾茅庐》主要讲述了刘备三次登门拜访诸葛亮,请他出山的故事。第一次刘备去请诸葛亮,结果小童说先生早出门了,几天后刘备等人又再次去请,却只碰到了诸葛亮的弟弟,诸葛亮刚好外出闲游了。刘备只好留下书信,又过了几天,刘备第三次拜访时,看见诸葛亮正在午睡,刘备便静静地在屋外等候,诸葛亮醒来后,被刘备的真心诚意感动,同意出山为刘备打天下,助刘备成就大业。其中我最为欣赏的人是刘备,因为他礼贤下士,非常自谦,真诚待人。正是因为刘备在诸葛亮门前苦苦等待,诸葛亮才被刘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真心打动了。不管是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无论碰到什么困难,任务多艰巨,只要我们我们学习刘备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就一定会成功。

通过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我深深体会到刘备宽仁忠厚、尊敬人才,所以才华横溢的`诸葛亮对刘备一直忠心耿耿、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读了《三顾茅庐》,我明白了人们常说“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道理。人人都想得到别人的真诚相助,只要你真诚对待他人,别人也会真心实意地回报你,因为真诚是开启人心的钥匙。在学校与同学相处也要真诚相待,相互尊重,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读《三顾茅庐》有感 篇24

大家一定知道三国中一个重要人物诸葛亮吧?他神机妙算,足智多谋,曾帮助刘备火烧新野、智取汉中、七擒孟获、空城退敌等等。刘备得到诸葛亮后便如鱼得水,横驰与三国之中,并建立了蜀国,这一切都归功于军师诸葛亮,但大家要知道,刘备是坚持不懈三次方把诸葛亮请下山的。

三次,大概再怎么敬贤的人也无法做到吧。第一次,刘关张三人一同去拜访诸葛亮,诸葛亮不在家。如果当时刘备就放弃了,那么,就错失了一位人才,当然也无法达成刘备他统一中原的心愿。第二次,刘关张三人还是去了,而且是冒雪而去的,有人认为一个乡野村夫并不会有太多的知识,,还得让刘备亲自冒雪去请,实在是太不值得了,但是刘备,他依然坚持着自己的想法,去。可是事情往往并不那么的巧,诸葛亮还是不在,刘备等人还是怏怏而回。如果换做是我,我一定不会去拜访第三次,诸葛亮一个山野村夫,我去拜访他两次已经算是瞧得起他了,既然他不在,就不请他做军师,再说,一个从小住在山里的先生,文化能高么,去也是白去。然而刘备,他仍不顾他人的劝阻,执意要去,正所谓“金诚所致,金石为开”,刘备终于见到了诸葛亮,并且诚心诚意地请诸葛亮来做军师,诸葛亮被刘备三顾茅庐的诚心所打动,答应下山,帮助刘备实现统一中原的夙愿。其实,刘备得诸葛亮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坚持不懈。

读《三顾茅庐》有感 篇25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名叫《刘玄德三顾茅庐》。

故事讲了,刘备见到徐庶,看他十分聪明,让徐庶当上了军师。有一次曹军来了,因徐庶调遣得当,让刘备的军队大获全胜,得到刘备的信任。但后来因为徐庶要照顾母亲辞去军师的职位,在临走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来当军师。于是刘备和张飞、关羽前往卧龙岗请诸葛亮出山当军师。第一次因正好赶上诸葛亮出门在外,他们只好返还。第二次,他们三人冒着风雪前去拜见,仍然没有见到诸葛亮,于是刘备写下书信,交给了诸葛亮的弟弟,以表诚意。数日以后,刘备、张飞、关羽再次拜见诸葛亮,这次诸葛亮在睡觉,于是他们三人一直在一旁等着。诸葛亮见刘备如此诚恳,终于答应了刘备的要求。

读完这篇文章,我领悟了:事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同时只要肯付出肯定就会有回报的`。

这篇文章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程门立雪。故事讲了有一个叫杨时的书生去拜见程颐,可程颐在睡觉,于是他一直站在大雪中,等老师醒来,程颐看到他这样好学,终于收下他做弟子。所以只要我们有诚心、有诚意再加上坚持,做任何事都会得到成功的。

读《三顾茅庐》有感 篇26

《三国演义》是一本家喻户晓的名著,里面的人物描写的栩栩如生,故事内容十分精彩,故事情节扣人心悬,其中给我留下印象深刻的是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

话说当年刘备因没有一个好军事愁困不已,听说诸葛亮是一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的能人,便带上张飞、关羽去请诸葛亮出山协助自己。结果第一次没遇见;第二次不顾张、关二人的阻拦冒着大雪去的,还是没见着;第三次等诸葛亮睡醒了才见到。

这显示刘备是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出山,来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而且第二次还下着大雪,张飞还阻拦道:“现在就是在打仗,这时也会停下来的。”第三次关羽等人见刘备又要去拜见诸葛亮,怒气冲冲声称要用一条麻绳把诸葛亮捆过来,刘备狠狠地斥责他们,这表明刘备以诚待人。

刘备注重以诚待人、以仁待人,我十分钦佩。刘备为了能够统一国家大业,屈尊求贤,礼遇下士,不怕碰钉子,不怕路途遥远,不顾天气恶劣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例子,懂礼仪之人必定会取得成功。遇到事情要有礼貌,不能莽撞;遇到困难要有恒心,不能轻易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