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成长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终身成长读后感(精选23篇),都是精品文章,请您欣赏。
终身成长读后感 篇1
认知决定眼界,眼界决定格局,格局决定选择,选择影响命运。
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感受到思维方式的重要性。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在“聪明,尖子生,三好学生”这种基于考试成绩的评价下,我想我们这一代人的很多个“我”都养成了很明显的“固定型思维模式”,我们会努力学习,但是为了获得成绩和认可,而并不是真正去研究去感受“学会”带来的乐趣;我们会死抠自己,不愿意和周围人探讨,担心会暴露自己的无知;我们头脑里会天马行空,有很多想法但迟迟没有勇气采取行动,因为有声音告诉你:哪有那么简单,不可能成功的……
现在的我正在养成“成长型思维模式”的过程中,处于一个既有成长也有固定模式的混合期。这种变化更多的源自于工作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指数型成长”的氛围,源自于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及总会有人去发现你的变化提点你的成长。所以思维模式是需要以身作则示范而非要求的。
在成长型思维模式里,如果认知到“人的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和学习提升的”仅仅是第一步,止步于此便是“虚假的成长型思维模式”,真正挑战的且真正有效果的在于“制定目标和阶段性的具体的行动计划并且去践行,直至养成循环的习惯”,以及“用俯瞰视角跳出来拥抱并观察现在的你,了解思考固定型思维模式的诱因并教育它”。
终身,唯成长不可辜负!
终身成长读后感 篇2
工作后我的第一位领导曾对我说过,工作中努力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思维模式、理清工作思路,不仅是工作中,生活中亦是。在看了《终身成长》后,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所谓终身成长,指的是有终身成长性思维的重要性。
文中提到人们大脑中的思维模式有固定型和成长型,固定型思维下人们容易关注结果,在事情发生时会认为一切都无法改变;成长性思维下人们更注重过程的努力,认为事物在不断变化的。
很多人说“性格决定命运,态度决定一切”,其实,追溯性格和态度的源头是思维模式在主导。文中提到的一个实例:一位应聘者准备报考研究院,她对自己充满信心,只报考了心仪的那一家,然而申请却被拒绝了,这位竞争者开始怀疑是这次竞争太激烈了,还是自己真的资质平庸?她已经对自己进行了裁决——你配不上这所研究院。后来,经过几番内心斗争,她给研究院打电话说:“我不是质疑您的决定,只是想问如果下次再申请,我该怎样改进,您能否给我一些反馈和建议。”研究院负责人对她的主动性颇为赏识,几天后答复同意接受她的申请,原来当时招生办拒绝也只是审阅疲劳后的一念之差。勇于尝试,不怕被拒绝,这就是成长性思维的很好反映。
《终身成长》的最后探讨通往成长性思维模式的历程,共分为四步,一是接受存在的固定性思维,二是观察分析触发固定性思维的原因,三是给情绪命名并时刻提醒自己,四是持续学习提高成长性思维。我对其中的第三步很感兴趣,当触发到固定性思维时,你可以叫它王二麻子又出现了,马大哈来找你了,看你怎么赶走它。我也把自己的这种情绪叫做“小黄牛”,每次它出现时总是很倔强,你推它一下它才动一下,有时可能也推不动。前段时间在跟进项目的过程中,需要走采购和报销流程,自己内心常常对此有些抗拒,所以拖拖沓沓了一个月,被客户各种催促,后来实在不想看见“小黄牛”把它拉走时,才发现其实各部门都挺配合,流程也没想象中那么繁杂。
每一次改变都是从接受现在的自己开始,希望能不断认识自己,做出一些调整,不断成长,进而内化为对自己有益的部分。
终身成长读后感 篇3
我们的思维模式——固定模式还是成长型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做事的态度。固定模式保持原样,自我否定,而成长型模式促进我们积极思考:怎么样才能达到我们的目标。
有一句话说没有你做不到的,只有你想不到的。这其实也是要打破固有的想法,寻找到新的突破点。思维方式的不同,带来的人生体验和结果是不同的,有时候甚至是天壤之别。面对任何的困难,我们要积极想办法去做,去行动,在行动中一点一点地纠正自己前进的方向,向着目标奔进。有时候我们对未来没有设立目标,不知道想做什么,这可能是我们没有遇到好的.老师、朋友,而父母在此方面也不懂,也不可能对我们提供大的帮助。但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多读书,与书交朋友,从书中看到并学习别人是如何思考改变自己人生的。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也可以做到。设立目标,制定可行的计划,按计划去做,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上面,你的专注力会引发你的大脑思考这个问题,冥冥之中,有力量会联通你的目标与行动之间的距离,而你所遇到的人和事都会促进你实现自己的目标。你要有这样的信念——你一定会达成自己的目标与愿望,只要你认真去做,因为所有的事情都敌不过认真二字。
《终身成长》——愿我们都活到老,学到老!
终身成长读后感 篇4
记得曾经读过一句话:在这个世界上,有八十岁的“常青树”,也有二十岁的“朽木”。我想,这就是对终身成长的最好诠释吧。
从这本书中,我了解到,能力可以通过刻意练习来获得,原来思维品质的好坏同样可以由学习力来界定。那就是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从字面意思大可略知其意,固定型乃固执己见,认为一切都在可控范围内。表现为:爱生气,易挫败,讲排场,相信能力恒定并永远不变,读后感。终其一生都在证明自己的价值感、存在感及归属感。与之相反的成长型就是不怕丢脸,有大局意识,向前看,相信自己通过的能力通过培养获得。多么深刻的见解!
书中的建议重塑了我家庭教育的观点。以前认为:只要父母积极向上,孩子肯定不会消极怠慢。殊不知多么幼稚的想法。后来我明白了,父母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陈旧观念,用积极的方法引导孩子,不要夸奖她的天赋,而要欣赏她的努力;不要盲目的批评,而要给出建设性的意见。
同样作为一名老师,始终思考怎样教,而不是教什么?就是尊重孩子的言论,允许孩子提出不同的看法,就像犹太人告诉孩子,不怕丢脸,珍惜每一次当众出丑的机会,才得以实现最终的成长。
成长是每个人一辈子的事,它无关年纪。无论何时,停滞成长,才是最可怕的衰老。终身学习方可终身成长。
终身成长读后感 篇5
《终身成长》的作者提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模式,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固定型思维模式认为智力是天生的,固定不变的,做事情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天赋和能力,因此害怕错误,觉得是对自己能力的否定;成长型思维模式认为智力是后天努力可以提高的,做事的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会把错误和挑战看成成长和改善的机会。
看完这本书,我的感想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自我成长,另一个是人际交往;对我思维的最大改变,是学会了如何从“固定型思维模式”转变为“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方法;不可否认,我们每个人,甚至一些成功人士,都在某一个时间段是典型的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去学习以及做任何事,甚至打游戏都是在不断地证明自己的天赋与能力,喜欢装作一个轻松可以完成所有事的人、不喜欢提问、不喜欢向他人求助……其实这是一次次故步自封的自我限制,不但是对自己发展的限制,看待事物发展的眼光也会受到局限。
比如,我先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魔兽世界”狂热追求者,从大学伊始,孜孜不倦的玩了很多年,平时也会与我交流一些游戏情况,因此,我认为游戏里不同等级的资源都是恒定的,所以我理所当然的认为部落的能力也是恒定的,低级别不可能打败高级别的角色;直到有一天,我先生告诉我,他带团成功的把一个八十级的boss打败,当时他们团队基本都是七十级左右,并向我展示他是如何布局下兵的、细节到每一秒、每一处,策略又是怎么讲究的,换作以前,我一定会不屑一顾,本身对游戏的兴趣就不大,但恰巧那段时间我读到了这本书,我惊奇地发现固定型思维模式在我身上就是这样运作的。
如何才能改变这种思维模式呢?这本书指出了很多的案例与方法,但是我觉得首先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认清自己,必须承认自己的普通。承认自己普通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毕竟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生来就是特别的——倘若不是天才,也要带有着一些别的光环。当你觉得自己普通时、当你觉得自己并非一个天才时,你才会更虚心地学习技能、接受他人的建议、不介意向他人求助,更平和地接受失败与成功,这样才能更好的挖掘自己的潜能、培养自己的能力。
第二点的启发来自人际关系中相处的思维模式的改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如果一个人只想找完美的人来做朋友,那么他的社交圈子会变得非常有限。这也是“完美主义”这个词第一次从我的认知发现原来它含有贬义。无论是要求他人还是要求自己,“完美主义”的出现都需要反省。
我觉得并不是说明企业的成长型思维模式胜过固定型思维模式,这绝对是一句废话结论,而是拥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比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更容易盲目自大,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更容易在任何环境下保持谦虚平和的心态,从而这种人,不论是员工还是领导更有助于企业的发展,说到底还是人的问题。
终身成长读后感 篇6
人是该终身成长,俗话说的好,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为了完成自我的成长,做人是需要一辈子学习的,人格的成长也是无止境的。
记得曾经读过这样一句话:这个世界上,有八十岁的“常青树”,也有二十岁的“朽木”。我想,这就是对终身成长的最好诠释。
从这本书中,我了解到,能力可以通过练习来获得,原来思维品质的好坏同样可以由学习来界定。那就是固定思维和成长型思维,从字面意思大可略知其意,固定型乃固执己见,认为一切都在刻意控制范围内。表现为:爱生气,易挫败,讲排场,相信能力恒定并永远不变,终其一生都在证明自己的价值感、存在感及归属感。与之相反的成长型就是不怕丢脸,有大局意识,向前看,相信通过自己的能力获得自己想要的生活。
书中的建议重塑我对于工作的重新理解。以前认为只要积极向上,做好当下的工作就对的起自己的这份职业,对得起自己所得的报酬。后来我明白了,我们身为铁路工人,工作虽然是枯燥重复的,但是我们更应该多积极学习,多更新旧观念,多对动车组的设备性能有更多的了解提高。这样培养自己对动车组整体的格局意识有更宏观的了解,可以给日后的维修工作带来更多的便利,可以提高效率,也可以更快速的检修出动车组的故障,可以更高效完成工作。要经常鼓励自己,不断思考,不断努力,改变固有思维模式,不断尝试新方法,新技巧,经由改变自己去改变人生走向更辉煌的方向。
那么如何才能改变这种思维模式?卡罗尔指出了很多的案例与方法,但是我认为:首先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认清自己,必须承认自己是普通的,承认自己普通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毕竟每个人生来都是特别的——倘若不是天才,也要带有着一些其他的光环。当你觉得自己普通时、当你觉得自己并非一个天才时,你才会更虚心地学习技能、接收他人的意见、不介意向他人求助、更平和地接受失败与成功,这样才能更好地挖掘自己的潜能、培养自己的能力。
现在的我更想成为成长型思维的人,学会多沟通多交流,积极进取,努力向前,从自身做起,让我们的社会多一些美德,少一些懒惰,少一些极端。少年强则中国强,努力提升自身也是为祖国的更好明天做出自己微薄的贡献,如果每一个人都努力成为具有进取思维的人,那么我们的国家也将变得更加美好。
终身成长读后感 篇7
与其努力,不如努力改变思维方式。
你在做一件事情失败的时候,会想些什么?会给自己贴标签吗?是想:我真笨,对这样的事没有天赋,所以总是失败;还是想:我没有找到对的方法,不够努力,所以才会失败。
“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理由”这就是《终身成长》里作者卡罗尔?德韦克所谈论的两种思维方式——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
对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来说,失败也是一个痛苦的经历,但它并不能对你下定义。它只是一个你需要面对和解决并能从中学习的问题。
对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来说,失败就是给自己贴标签(没有天赋,是个笨蛋),去责备他人或者找借口。
固定型思维模式,相信自己的能力是无法改变的,更关心别人如何看待自己;而成长型思维模式相信自己的能力可以通过努力提高,更关心能否提高自己。
无论是在商界、体坛、婚恋关系还是亲子教养中,这种成长型思维模式都至关重要,它决定了我们面对失败时的复原力,面对挑战时的承受力,面对我们需要为之努力的事业时付出努力的多寡。
比如:伴侣之间的关系,网上流行的毒鸡汤“如果我们的关系需要努力来维持,那这段感情本就不属于我”,多少对情侣因此而分手,多少婚姻因此而两败俱伤。
著名的婚姻专家艾伦·贝克(AaronBeck)说过,对两性关系来说,最具毁灭性的想法之一就是:“如果我们需要努力,这说明我们的关系里存在非常严重的问题。”
出色的两性关系研究者约翰·戈特曼(JohnGottman)说:“每段婚姻都需要努力来保持不脱轨;将伴侣聚在一起和将他们分开的两种力量之间……永远存在一种张力。”
不努力的伴侣关系结局大多是悲剧的,是不健康的。双方需要努力才能够进行正确的沟通,需要努力才能发现并解决双方不同的期望和想法。这并不是说世界上没有人“永远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一起”,而是更应该说“他们永远幸福快乐地为双方的关系而努力”。
比如:孩子做成功一件事,你是直接夸奖他聪明,还是夸奖他的努力过程。书中有说到用成长式思维模式去考奖孩子,将会使他们受益无穷。若是用固定型思维模式夸奖孩子有可能会使他们,不敢面对失败,不敢接受挑战,更甚者会变成一个小骗子。
特劳特在《人生定位》中提到:如果你关注自己,你只能赢一次。如果你把他人也纳入关注之中,你的胜算会大大提高。如果能进一步扩大,你会发现更多的机会、产品、创意,天时地利,公众知名度——这么多的骏马都能帮你赢得比赛。当我们把目光聚焦于我们自身以外的人和事,就不会为了眼前短暂的个人得失而患得患失。所以人们常说的格局大小,本质上是一种思维模式差异。
写在最后,中岛敦《山月记》:害怕自己并非明珠,而不敢刻苦琢磨,又因为心存一丝希冀,而不愿与瓦砾碌碌为伍,遂远离世间,疏避人群,结果是在内心不断用愤懑和羞耻饲育懦弱的自尊心。这世上,每个人都是驯兽师,而那匹猛兽,就是各人的性情。
终身成长读后感 篇8
《终身成长》的作者提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模式,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固定型思维模式认为智力是天生的,固定不变的,做事情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天赋和能力,因此害怕错误,觉得是对自己能力的否定;成长型思维模式认为智力是后天努力可以提高的,做事的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会把错误和挑战看成成长和改善的机会。
看完这本书,我的感想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自我成长,另一个是人际交往;对我思维的最大改变,是学会了如何从“固定型思维模式”转变为“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方法;不可否认,我们每个人,甚至一些成功人士,都在某一个时间段是典型的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去学习以及做任何事,甚至打游戏都是在不断地证明自己的天赋与能力,喜欢装作一个轻松可以完成所有事的人、不喜欢提问、不喜欢向他人求助……其实这是一次次故步自封的自我限制,不但是对自己发展的限制,看待事物发展的眼光也会受到局限。
比如,我先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魔兽世界”狂热追求者,从大学伊始,孜孜不倦的玩了很多年,平时也会与我交流一些游戏情况,因此,我认为游戏里不同等级的资源都是恒定的,所以我理所当然的认为部落的能力也是恒定的,低级别不可能打败高级别的角色;直到有一天,我先生告诉我,他带团成功的把一个八十级的boss打败,当时他们团队基本都是七十级左右,并向我展示他是如何布局下兵的、细节到每一秒、每一处,策略又是怎么讲究的,换作以前,我一定会不屑一顾,本身对游戏的兴趣就不大,但恰巧那段时间我读到了这本书,我惊奇地发现固定型思维模式在我身上就是这样运作的。
如何才能改变这种思维模式呢?这本书指出了很多的案例与方法,但是我觉得首先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认清自己,必须承认自己的普通。承认自己普通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毕竟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生来就是特别的——倘若不是天才,也要带有着一些别的光环。当你觉得自己普通时、当你觉得自己并非一个天才时,你才会更虚心地学习技能、接受他人的建议、不介意向他人求助,更平和地接受失败与成功,这样才能更好的挖掘自己的潜能、培养自己的能力。
第二点的启发来自人际关系中相处的思维模式的改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如果一个人只想找完美的人来做朋友,那么他的社交圈子会变得非常有限。这也是“完美主义”这个词第一次从我的认知发现原来它含有贬义。无论是要求他人还是要求自己,“完美主义”的出现都需要反省。
我觉得并不是说明企业的成长型思维模式胜过固定型思维模式,这绝对是一句废话结论,而是拥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比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更容易盲目自大,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更容易在任何环境下保持谦虚平和的心态,从而这种人,不论是员工还是领导更有助于企业的发展,说到底还是人的问题。
终身成长读后感 篇9
特别感谢叙事者推荐阅读《终身成长》这本书,书中很多观点值得我们深思,也能对我们产生有利的影响。该书通过许多实例清楚地讲述了一定的道理,也提供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其中,让我记忆深刻、感触良多的内容是思维模式和对学生的表扬方式。
首先,书中提到了成长型思维模式和固定型思维模式,不同的思维模式对人的影响不同,甚至影响人的一生。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能力和才能都是天生的、固定不变的,这种思维模式的人非常关注自己是否聪明,他们认为只有没有天赋的人才需要努力,而拥有天赋的`人无需努力就可以成功。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他们往往不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因为他们怕付出努力也没有成功,就没有什么借口了,只能承认自己的能力不足,所以拥有这种思维模式的人不会特别努力地去完成一件事。其实,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和阿特金森提出的成就动机理论中的“避免失败者”类似,只愿意从事特别简单或者特别困难的事情,简单的事情可以证明自己的能力,而特别难的事情失败了也不是自己的问题。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能力也是可以改变的,哪怕没有天赋也可以通过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所以,成长型思维的人更愿意接受挑战性的任务,即使最后没有成功,也可以在相关行动中让自己得到提升。
其实,思维模式不是固定不变的,我们要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思维模式,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各种能力,获得更多的成长。
其次,书中通过许多案例提到了对学生的努力进行表扬所产生的良好效果,倡导我们表扬学生的努力,而不是能力。“‘不要这样,亲爱的’,她对他说,将他的脸捧在手里,‘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你不可能只是坐在椅子上等着变聪明,我保证,你只要去做,你就会有所成就。我是不会让你失败的’。”这是一名老师对一个孩子说的话,当读到这句话的时候,内心有一些震撼,我们对待学生如果真的能做到如此,学生又将会是什么样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反思和后期的探索。
《终身成长》一书带给我很多思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这对我来说是一次很好的遇见!
终身成长读后感 篇10
近期有幸拜读了斯坦福大学行为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的代表作《终身成长》。她在这本书中总结了人的两种思维模式: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通过对大量真实案例的分析阐述了成长型思维的优点,从体育、商业、人际关系、教育等四方面反映出成长型思维是成功的推动力。
固定型思维:是认为一切成功都是天赋使然,不断地给予自我满足的暗示,停滞学习,不思进取的想法。
成长型思维:是认为一切成功都是可以靠努力实现的,只要不断地进行学习、思考,总结成功经验并付诸实践,就会有所进步的想法。
用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两者的区别。课堂上,点名回答问题。固定思维的人会想,课堂上这么多人,怎么偏偏会是我被叫到,一定要好好回答不能出错。而成长思维的人想的是给了我这么好的机会,提出自己的想法,老师会给予纠正。一个看重的是回答问题的结果,另一个看重的是回答问题并纠正、肯定所带来的提高。
虽然不愿意承认,我大多数都是以固定思维去看问题。害怕被点名、害怕新的环境、害怕不熟悉的人,每天从事着一成不变的工作,不愿意尝试新的挑战。经常产生一系列的负面情绪,总是从别人身上挑毛病,不从自身找原因,借口总是比办法多。看过这本书后感觉思想的转变是迫在眉睫了,按照书中提到的通往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四个步骤:接受,面对自己的固定思维;观察,明确出现固定思维的原因;命名,给这个思维定式一个名字;教育,用成长型思维来反复教育、沟通。努力去改变自己的思想观念,走向更好的那个自己。
终身成长读后感 篇11
《终身成长》的作者提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模式,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固定型思维模式认为智力是天生的,固定不变的,做事情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天赋和能力,因此害怕错误,觉得是对自己能力的否定;成长型思维模式认为智力是后天努力可以提高的,做事的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会把错误和挑战看成成长和改善的机会。
看完这本书,我的感想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自我成长,另一个是人际交往;对我思维的最大改变,是学会了如何从“固定型思维模式”转变为“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方法;不可否认,我们每个人,甚至一些成功人士,都在某一个时间段是典型的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去学习以及做任何事,甚至打游戏都是在不断地证明自己的天赋与能力,喜欢装作一个轻松可以完成所有事的人、不喜欢提问、不喜欢向他人求助……其实这是一次次故步自封的自我限制,不但是对自己发展的限制,看待事物发展的眼光也会受到局限。
比如,我先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魔兽世界”狂热追求者,从大学伊始,孜孜不倦的玩了很多年,平时也会与我交流一些游戏情况,因此,我认为游戏里不同等级的资源都是恒定的,所以我理所当然的认为部落的能力也是恒定的,低级别不可能打败高级别的角色;直到有一天,我先生告诉我,他带团成功的把一个八十级的boss打败,当时他们团队基本都是七十级左右,并向我展示他是如何布局下兵的、细节到每一秒、每一处,策略又是怎么讲究的,换作以前,我一定会不屑一顾,本身对游戏的兴趣就不大,但恰巧那段时间我读到了这本书,我惊奇地发现固定型思维模式在我身上就是这样运作的。
如何才能改变这种思维模式呢?这本书指出了很多的案例与方法,但是我觉得首先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认清自己,必须承认自己的普通。承认自己普通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毕竟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生来就是特别的——倘若不是天才,也要带有着一些别的光环。当你觉得自己普通时、当你觉得自己并非一个天才时,你才会更虚心地学习技能、接受他人的建议、不介意向他人求助,更平和地接受失败与成功,这样才能更好的挖掘自己的潜能、培养自己的能力。
第二点的启发来自人际关系中相处的思维模式的改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如果一个人只想找完美的人来做朋友,那么他的社交圈子会变得非常有限。这也是“完美主义”这个词第一次从我的认知发现原来它含有贬义。无论是要求他人还是要求自己,“完美主义”的出现都需要反省。
我觉得并不是说明企业的成长型思维模式胜过固定型思维模式,这绝对是一句废话结论,而是拥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比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更容易盲目自大,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更容易在任何环境下保持谦虚平和的心态,从而这种人,不论是员工还是领导更有助于企业的发展,说到底还是人的问题。
终身成长读后感 篇12
最早知道这本书,是从樊登老师那儿获得的认知,今年五月有幸读到,收获很大。
有这样一个例子,区分“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早上起来出门,发现特别倒霉,车上被警察贴条了,到了办公室发现迟到了,又被老板骂了一顿,跟别人开会又发生了争执,然后自己的意见被领导否定了,晚上回家跟家人又大吵了一架,”这时候你会怎么做?就能看出来固定型思维的人,和成长型思维的人的不同。固定思维的人第一反应是:今天太糟糕了,就不适合出门,就不该去上班,或者觉得自己就不适合跟人沟通,甚至想换工作……可以看出来,故事中的“它”有一系列的负面情绪产生,“他”认为这一天真的太糟了。但是成长型的思维的人会说:“我以后停车的时候要注意,我要把自己的时间管理抓起来,我上闹钟要上得稍微早一些,为什么开会的时候领导会否定我的意见?是不是我表达的不够清楚?我找什么机会跟领导再表达一下?还是说我从领导身上能够学到更重要,更正确的想法?”这才是一个成长型思维的人,会去思考问题的角度。
《终身成长》这本书讲的`是思维模式的问题。思维决定认知,认知引导行动,行动又会改变我们的生活。所以结论就是:思维其实是我们达到满意生活的本源。透过现象看本质,当我们能够看到事件的底层逻辑时,那些表面的浮华才能被踩在脚底下。这本书会告诉我们:是什么导致了自己可以拥有一个满意的人生。它属于心理学范畴的书,核心就是要相信明天的自己,比今天更优秀,便为之努力,每天进步一点点。
终身成长读后感 篇13
只看书名,都能给人以满满的正能量。并为我们指明了人生的方向。“坚持学习,终身成长”!再次被樊登老师博学多才,满腹才识的宽广知识所折服。樊登老师把东方经典国学文化与西方学术知识融汇贯通在一起,使人豁然开朗。领悟到世界知识文化大道相同的真理。期间插穿了我们曾经听过的《刻意练习》《反脆弱》《关键对话》……等书籍的知识要点,让我们再次重温书中的经典。
书中开篇就给出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定义:认为人的才能是一成不变的,只相信天赋,自大或自卑,不停的证明自己给别人看等特质。而成长型思维模式,则是认为人的能力可以通过努力学习培养,人与人的差别微乎其微,拥有反脆弱心态,从失败和挫折中学习成长,让自己强大!还让我们明白:这是不同两个人的思维模式,也是同时存在于一个人的身体中的两种思维模式,所以我们一定要不断的学习修炼,去除固定型思维,让成长型思维占据我们的内心,使得我们真正成为一名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只有我们成为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运用相信,夸奖,鼓励,思考,不断的努力,不断的尝试,等方法和技巧,经由我们的改变去影响孩子和他人。
改变是不易的,谁痛苦谁改变,谁改变谁受益!世界因由我们大家的学习,而变的更加美好祥和!
终身成长读后感 篇14
只看书名,都能给人以满满的正能量。记得曾经看到过一句话:在这个世界上,有八十岁的“常青树”,也有二十岁的“朽木”。我想,这就是对终身成长的最好诠释吧。
作者把人的思维大致分为两类: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人的才能一成不变。时刻想证明自己的智力、个性和特征。他们会把发生的事当作衡量能力和价值的直接标尺。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人的能力可以通过努力培养。虽然人的先天才能、资质、性格各有不同,但都可以通过学习和经历来改变。
这两种思维模式的人,带来的最终结果也是相差很大。所以我们一定要不断的学习修炼,不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人际交往方面让成长型思维占据我们的内心。
书中的建议还重塑了我的家庭教育观点。以前认为:只要父母积极向上,孩子肯定不会消极怠慢。殊不知多么幼稚的想法。父母也是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陈旧观念,用积极的方法引导孩子,不要夸奖她的天赋,而要欣赏她的努力;不要盲目的批评,而要给出建设性的意见。你需要真正的去了解孩子的努力和成就,而不仅仅是敷衍的说一句你真棒。
改变是不易的,谁痛苦谁改变,谁改变谁受益!成长是每个人一辈子的事,它无关年纪。无论何时,停滞成长,才是最可怕的衰老。终身学习方可终身成长。
终身成长读后感 篇15
叙事者五月共读书《终身成长》,怀着敬畏的心情读了美国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的《终身成长》一书,发现自己是深陷固定思维之中了。
卡罗尔·德韦克把人的思维分为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它们体现了人在应对成功和失败、成绩与挑战时的两种基本心态。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人的能力是先天的,失败是因为自身能力有限,有这样的认知时,自身便会刻意回避困难,只挑选相对较为简单容易的事情做,同时害怕被评价,缺乏自信。而成长型思维模式者则认为能力主要是通过后天培养的,他们不畏失败,认为失败只是自我成长获取经验的一种方式,故而,这类人不但不畏挑战,反而会热情拥抱挑战,虚心接受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在评价中学习、进步,他们更注重如何激发自己的能力以做到更好。
对照两种思维模式反思自己,发现自己是较典型的固定型思维模式,害怕失败,回避失败,一旦失败,便会怀疑自己,否定自己,同时也活在别人的评价里。怕别人说自己失败,怕别人看见自己的失败,自己更是不敢面对失败。《终身成长》这本书让我深深的意识到,自己必须要改变。既然已经清楚自己的情绪来源,就要学会“自救”,那就是学会培养成长型思维。
最近发生的评蒙阳名师一事使我很好的明白了成长性思维对自己成长的意义。学校名额少,要评的人多,我总觉得自己这能力,和他们没得拼,自己肯定评不上,要不以后再评吧,这次就算了。固定思维模式让我退缩。可有时候自己也想,自己在学校成绩也是不错的,应该要试一试,说不定就能评得上了,成长性思维模式让我努力去试试。是什么导致我有放弃评选的想法?主要是自我怀疑、否定的固定思维模式使得自己当时差点放弃这一次机会。其实这也是在自我教育,告诫自己应该要接受挑战,不放弃,即便受挫,亦可以卷土再来。每日自省,告诉自己,再难的事,踏步去做,最坏的结果无非就是失败,失败了还可以从中得到经验,为下次的胜利增添筹码。那么,自己还有什么可害怕的呢?
每天勤勤恳恳的人那么多,可真正做出成绩的人却寥寥可数。其中的决定性因素不在于我们付出了多少努力,而是在思维层面上,是否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于我而言,在遇到事情时,不是先入为主地认定自己这能力肯定做不好,“不给自己贴标签,不对自己失去信心。即使沮丧,也准备好了去承担风险,直面挑战,继续为此奋斗。”相信原本存在的固定型思维会渐渐让位于成长型思维,思及此,内心激动澎湃,相信信念指导行为,行为衍生结果。《终身成长》,终生受益!
终身成长读后感 篇16
最早知道这本书,是从樊登老师那儿获得的认知,今年五月有幸读到,收获很大。
有这样一个例子,区分“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早上起来出门,发现特别倒霉,车上被警察贴条了,到了办公室发现迟到了,又被老板骂了一顿,跟别人开会又发生了争执,然后自己的意见被领导否定了,晚上回家跟家人又大吵了一架,”这时候你会怎么做?就能看出来固定型思维的人,和成长型思维的人的不同。固定思维的人第一反应是:今天太糟糕了,就不适合出门,就不该去上班,或者觉得自己就不适合跟人沟通,甚至想换工作,……可以看出来,故事中的“它”有一系列的负面情绪产生,“他”认为这一天真的太糟了。但是成长型的思维的人会说:“我以后停车的时候要注意,我要把自己的时间管理抓起来,我上闹钟要上得稍微早一些,为什么开会的时候领导会否定我的意见?是不是我表达的不够清楚?我找什么机会跟领导再表达一下?还是说我从领导身上能够学到更重要,更正确的想法?”这才是一个成长型思维的人,会去思考问题的角度。
《终身成长》这本书讲的是思维模式的`问题。思维决定认知,认知引导行动,行动又会改变我们的生活。所以结论就是:思维其实是我们达到满意生活的本源。透过现象看本质,当我们能够看到事件的底层逻辑时,那些表面的浮华才能被踩在脚底下。这本书会告诉我们:是什么导致了自己可以拥有一个满意的人生。它属于心理学范畴的书,核心就是要相信明天的自己,比今天更优秀,便为之努力,每天进步一点点。
终身成长读后感 篇17
最早知道这本书,是从樊登老师那儿获得的认知,今年五月有幸读到,收获很大。
有这样一个例子,区分“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早上起来出门,发现特别倒霉,车上被警察贴条了,到了办公室发现迟到了,又被老板骂了一顿,跟别人开会又发生了争执,然后自己的意见被领导否定了,晚上回家跟家人又大吵了一架,”这时候你会怎么做?就能看出来固定型思维的人,和成长型思维的人的不同。固定思维的人第一反应是:今天太糟糕了,就不适合出门,就不该去上班,或者觉得自己就不适合跟人沟通,甚至想换工作,……可以看出来,故事中的“它”有一系列的负面情绪产生,“他”认为这一天真的太糟了。但是成长型的思维的人会说:“我以后停车的时候要注意,我要把自己的时间管理抓起来,我上闹钟要上得稍微早一些,为什么开会的时候领导会否定我的意见?是不是我表达的不够清楚?我找什么机会跟领导再表达一下?还是说我从领导身上能够学到更重要,更正确的想法?”这才是一个成长型思维的人,会去思考问题的角度。
《终身成长》这本书讲的是思维模式的问题。思维决定认知,认知引导行动,行动又会改变我们的生活。所以结论就是:思维其实是我们达到满意生活的本源。透过现象看本质,当我们能够看到事件的底层逻辑时,那些表面的浮华才能被踩在脚底下。这本书会告诉我们:是什么导致了自己可以拥有一个满意的人生。它属于心理学范畴的书,核心就是要相信明天的自己,比今天更优秀,便为之努力,每天进步一点点。
终身成长读后感 篇18
我们的思维模式——固定模式还是成长型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做事的态度。固定模式保持原样,自我否定,而成长型模式促进我们积极思考:怎么样才能达到我们的目标。
有一句话说没有你做不到的,只有你想不到的。这其实也是要打破固有的想法,寻找到新的突破点。思维方式的不同,带来的人生体验和结果是不同的,有时候甚至是天壤之别。面对任何的困难,我们要积极想办法去做,去行动,在行动中一点一点地纠正自己前进的方向,向着目标奔进。有时候我们对未来没有设立目标,不知道想做什么,这可能是我们没有遇到好的老师、朋友,而父母在此方面也不懂,也不可能对我们提供大的帮助。但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多读书,与书交朋友,从书中看到并学习别人是如何思考改变自己人生的。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也可以做到。设立目标,制定可行的计划,按计划去做,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上面,你的专注力会引发你的大脑思考这个问题,冥冥之中,有力量会联通你的目标与行动之间的距离,而你所遇到的人和事都会促进你实现自己的目标。你要有这样的信念——你一定会达成自己的目标与愿望,只要你认真去做,因为所有的事情都敌不过认真二字。
《终身成长》——愿我们都活到老,学到老!
终身成长读后感 篇19
我们的思维模式——固定模式还是成长型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做事的态度。固定模式保持原样,自我否定,而成长型模式促进我们积极思考:怎么样才能达到我们的目标。
有一句话说没有你做不到的,只有你想不到的。这其实也是要打破固有的想法,寻找到新的突破点。思维方式的不同,带来的人生体验和结果是不同的,有时候甚至是天壤之别。面对任何的困难,我们要积极想办法去做,去行动,在行动中一点一点地纠正自己前进的方向,向着目标奔进。有时候我们对未来没有设立目标,不知道想做什么,这可能是我们没有遇到好的老师、朋友,而父母在此方面也不懂,也不可能对我们提供大的帮助。但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多读书,与书交朋友,从书中看到并学习别人是如何思考改变自己人生的。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也可以做到。设立目标,制定可行的计划,按计划去做,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上面,你的专注力会引发你的大脑思考这个问题,冥冥之中,有力量会联通你的目标与行动之间的距离,而你所遇到的人和事都会促进你实现自己的目标。你要有这样的信念——你一定会达成自己的目标与愿望,只要你认真去做,因为所有的事情都敌不过认真二字。
《终身成长》——愿我们都活到老,学到老!
终身成长读后感 篇20
《终身成长》这本书告诉我们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的不同,这两种不用的思维让人们在面对成功和失败、成绩和挑战的时候拥有了两种不同的态度。这本书是著名的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博士在经过数十年的研究后写出来的.一本书。这本书上的改变思维的方法经过众多家庭和学校的实践证实了是真实有效的。而且这本书也得到了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罗伯特的高度评价,他认为这本书提出的建议会改变你的一生,这本书的作者卡罗尔.德韦克博士是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领域内公认的杰出学者之一。她一直都坚持着一个观念,就是只要你拥有了正确的思维定式,你的生活就会更加成功。她曾经在伊利诺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大学任教。一直以来,她都用这样的观念来教育自己的学生,那些听过她的课的学生,很多人的思维都开始改变。正是因为她对于教育的不断贡献,她被授予了世界上最大的教育单项奖一丹奖。
那这本书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价值呢?接下来我会分成2个部分和你说说我看这本书的收获。第一部分是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在面对成功和失败、成绩和挑战时候有什么不同的心态?第二部分是怎么样培养自己的成长型思维?
终身成长读后感 篇21
认知决定眼界,眼界决定格局,格局决定选择,选择影响命运。
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感受到思维方式的重要性。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在“聪明,尖子生,三好学生”这种基于考试成绩的评价下,我想我们这一代人的很多个“我”都养成了很明显的“固定型思维模式”,我们会努力学习,但是为了获得成绩和认可,而并不是真正去研究去感受“学会”带来的乐趣;我们会死抠自己,不愿意和周围人探讨,担心会暴露自己的无知;我们头脑里会天马行空,有很多想法但迟迟没有勇气采取行动,因为有声音告诉你:哪有那么简单,不可能成功的……
现在的我正在养成“成长型思维模式”的过程中,处于一个既有成长也有固定模式的'混合期。这种变化更多的源自于工作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指数型成长”的氛围,源自于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及总会有人去发现你的变化提点你的成长。所以思维模式是需要以身作则示范而非要求的。
在成长型思维模式里,如果认知到“人的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和学习提升的”仅仅是第一步,止步于此便是“虚假的成长型思维模式”,真正挑战的且真正有效果的在于“制定目标和阶段性的具体的行动计划并且去践行,直至养成循环的习惯”,以及“用俯瞰视角跳出来拥抱并观察现在的你,了解思考固定型思维模式的诱因并教育它”。
终身,唯成长不可辜负!
终身成长读后感 篇22
古人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可这句话似乎一直无我无缘。书,是人类忠实的朋友,对于书我很少有过怀疑。可偏偏是这本《终身成长》让我品尝了一回怀疑的滋味。
书中说到”无论一个人的智力水平怎么样,你总是可以大幅改变它;无论你是哪一种人,你总是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既定类型。”对此,我深表怀疑。我本愚钝,性格内向,一度自卑,缺乏自信,这是天生的本我,难道还可以改变吗?
作者卡罗尔·德韦克不愧是杰出的心理学家,她竟然提前预测到了会有一批像我这样不易改变的读者,因此她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向读者娓娓道来,她的话语像轻柔和煦的春风不断从我耳畔吹过。终于在第78页,当我看到“有一些老师宣扬并运用成长型思维模式,他们注重的理念是:所有学生的能力都可以得到拓展。一年后,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后进组和优秀组都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自此,我的想法被春风化雨般的卡罗尔·德韦克改变了,我对成长型思维感兴趣起来,并且开始相信她。
一、改变
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会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比如同样是一个班级的学生,学习方法和结果会有很大差异。有的同学死记硬背,像吸尘器一样,如果学得不好,就会自己得出结论,认为这科并不适合我;而有的同学完全掌控着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动力,他们会寻找潜在的规律,不断重新审视自己的错误,让自己保持学习的动力,即使他们认为课程无聊也不会让自己的动力消失。原来,前者属于固定型思维,后者属于成长型思维。
固定型思维模式会将人们变成不爱学习、不愿努力、怨天尤人的人;成长型思维模式能带领你走到更高更远的地方,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并且作者坚信地告诉我们:你可以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
查尔斯·里德说过:播种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品格;播种一种品格,收获一种命运。我想成长型思维应该就属于查尔斯·里德所说的的播种一种思想吧。其实,每个人都是同时具备双重思维模式的,通往成长型思维模式是个长途旅程,需要经过接受自己、观察自我、命名困难,自我教育,制定计划等过程。
当你成为一个成长型思维方式的人以后,你会惊喜地发现别人变得愿意帮助和支持你了,你想去改变他人的行为,结果他人的行为还真的因你而改变了。
二、运用
作为老师,我们不仅要改变自己的思维,而且要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运用集体的力量,进行有效地听说,改变也会奇迹般地发生在孩子身上。
不管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我们都要积极发现他的努力和进步,并表达出来。还记得我们班的小硕吗,那个疫情期间不上网课也不写作业甚至还说上学没意思的他,自从开学被大家推选为组长之后就像变了人似的。我肯定了他作为组长的积极带头作用,后来他总是第一个找我背书,而且背诵的流利度也比之前提高了不少,平时上课时也是积极举手发言。这次期中考试取得了96分的好成绩,得到我们全体师生的鼓励,成了组长和全班同学学习的榜样。他的笑容百般灿烂,全然不见假期中沉默的影子,我想这也许是因为,硕是个大方外向、乐于助人、喜欢表现的孩子,这样的孩子一定喜欢在班级中学习,不喜欢独自一人在家上网课。
我们班的文,是个家庭破裂的男生,也是个沉默的后进生,平时上课时总爱做小动作,常把文具拿在手里玩耍。一天早读课上,我检查孩子们背书,只见文手中拿着一卷卫生纸不停地卷,卷好的白白的卫生纸中彷佛还透出淡淡的黄色,我这才注意到原来他不舒服吐了。我赶紧走到他跟前,拍拍他的肩膀说:“是不是吃凉东西了,要不要去卫生间?要不要去医院?”他说:“老师,我不想吐了。”我让他出去把卫生纸扔在垃圾桶,回来后我看见周围的几个同学又给他卫生纸,后来他也没吐,一直安静地坐着看书,没有小动作。我当众表扬了他:“这节课,我发现文同学,虽然身体不舒服,可坚持了一节课,这种精神是可贵的,也是难得的,我还发现周围同学送他卫生纸,我想文同学也会感觉到大家的关爱,他身体虽然难受,但心理一定是温暖的。”难受的文眼中闪过一丝亮光。
成长型思维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了解自己的思维模式并有意识地做出调整,会更有把握获得并保持成功,会让改变发生。
终身成长读后感 篇23
今天听了樊登读书会的《终身成长》一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后,自己利用空余时间,又重新听了一遍。
这本书最主要的核心就是如何拥有成长型思维。书中明确讲到了,一个人一生要处理两件大事:与自己相处,与外界相处。
如何看待自己,是很重要的事情,它深刻的影响着我们如何与外界相处。不论是做家长、刚步入社会、还是谈一段感情,对自身的认知往往决定了你的成长速度。
如果你能明白天赋和努力的关系,那么就不会一味地去夸奖孩子的`天赋,也不会因为他成长速度慢而过度焦虑。
如果你能领悟到工作技能是可以提升的,那么在工作中就不会自怨自艾的浪费时间,也不会因为暂时的不顺,而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好,成天沮丧。
我们观察自己,认识自己,学习书中提到的成长型思维模式,则是为了让自己日日精进。结合实际工作,比如刚入职的新员工,虽然暂时不太熟悉工作方法,但却可以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虽然有时候工作做得不够好,但是结对师傅以及同事之间可以互相帮助。如此这般,你就会发现每天都在成长,每天都在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