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人的教育》读后感

2024/05/04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人的教育》读后感(精选23篇),都是精品文章,请您欣赏。

《人的教育》读后感 篇1

刚开学时经同事介绍我在学校图书室借了一本德国著名教育家福禄培尔的著作《人的教育》。有关这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我早在几年前就学习了许多,今晚再一看,感觉也没什么可读之处,但我还是硬着头皮去读。因为我认为只要是书,它都有读的价值,既借之,则读之。

当我读到这位教育家的生平时,从中读到了一句很值得我去读并且也很让我佩服的一句话,不是福禄培尔说的,而是他的同事巴普罗说的,这句话是这样的:“如果不重视和不着手家庭教育改革,学校教育便缺少了正确的和不可缺少的基础。”我反复地把这句话读了几遍,的确让我振奋。因为谈到家庭教育使我想起当前学生家长(这里指学生的父母)大部分都在外打工挣钱,把孩子都丢在家里让爷爷,奶奶照顾。虽然有一部分家长在家,却也从不过问孩子的学习,总是只顾挣钱。他们这些做家长的哪里知道孩子们在他们面前和在爷爷奶奶面前的影响和表现完全是不一样的。因此,我认为,有些学生的不良习惯,甚至学坏行为直接与家长有着一定的关系。所以说不重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就缺少了正确的和不可缺少的基础。只有学校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才能把孩子教育好。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的,巴普罗也有一句话证实了父母的教育的重要性。但是我认为他的这句话具有片面性,他是这样认为的:“培养精明能干的母亲的必要性居首要地位,因为儿童早期的教育的重要性高于一切。”他在这句话中只讲了培养精明能干的母亲的必要性在儿童教育中居首要地位。我认为,在一个健康的家庭中,父亲在孩子的心目中也是同等的重要的。如果作为一个父亲在孩子的眼中不能与母亲同等重要,那么,这个家庭一定不是一个健康的家庭。不单是母亲要精明能干,父亲也应如此。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既使是好孩子也会养成不良习惯甚至于学坏的。我这里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在我们学校六年级有一个男生名叫××,在上几年他的学习成绩一直是很好的,然而这两年由于父母离婚,双方又都再娶再嫁,都不问孩子的事,把一个孩子丢在亲戚家。这孩子由于受父母的影响和社会上不良风气的“熏陶”,已经染上了一些恶习。父母不在跟前,作为亲戚好象又不好管教太严,倒至这孩子经常逃学,即使来到学校上课也不认真学习,不是上课捣乱就是找同学打架,学习成绩可想而知了。他的班主任对他无招可用,因为他现在已经是“刀枪不入”了,这难道不与他的父母有着直接的关系吗?

因此,我认为只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配合我们学校的教育才能使孩子成人,成材。否则,就是一种缺陷的、不完整的教育。

《人的教育》读后感 篇2

作为一个初上教师工作岗位的教师,我不禁怀着对教育事业挚爱的热忱,同时心里也诚惶诚恐,面对着天真可爱的孩子们,我能否扮演好教师的身份。福禄培尔的《人的教育》是我的指导老师推荐给我的,当时看到这么厚厚的一本书,随意翻了几页,发现并不是什么教学实例与教育理论的结合,而是纯理论的一本书,真的怀疑自己是否有耐心看下去。但当我静下心来看这本《人的教育》时,我觉得老师的推荐是真知灼见的。

福禄培儿是19世纪上半页德国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19世纪新教育的倡导者之一,近代学前教育理论的奠基人。他是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教育理论的教育理论主张的拥护者和追随者,并与裴斯泰洛齐一样充满着对儿童深刻的爱。福禄培儿创立了“幼儿园”这个新型的学前教育机构,被看作是幼儿教育的开端。在《人的教育》中,他认为人和自然的发展法则相同。他把儿童成长看作是一个整体的发展过程,认为儿童的发展是多方面的,所以教育内容也应该是多方面的。他把儿童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第一婴儿期,第二童年期,第三少年期。婴儿期教育的主要任务是照料儿童,发展他们的外部器官。儿童期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发展外部器官和发展语言,还要重视儿童的游戏、艺术教育和在大自然中的活动。少年期是学校教育时期,主要是向少年传授知识,陶冶他们的意志,以使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曾经以为在师范校园里学习了3年,对于自身各方面的内涵都有了很大的补充,应该修炼得八面玲珑了。但当我站在讲台上,看到学生的那一双双渴望新知的眼睛,听到学生那五花八门、新奇古怪的问题,我也懵然了。福禄贝尔就在书中告诉我“父亲、教师和儿童的教导者们,你们不要以‘关于这个自己还不知道’,‘这一点我自己还不知道’等话来回答孩子。你们的任务绝不仅仅是传授已经掌握的知识,而是启发孩子去获得新的知识。

你们应当在自己观察事物的同时引导孩子一同观察,并使观察到的东西留在你们自己的和你们所照管的孩子的意识中。”学生把老师看作是《十万个为什么》,认为老师是无所不能,无所不知的。当他们感到疑惑时,就兴冲冲地跑来。而当我也不能解答时,我不再胆怯,不再说:“对不起,我也不知道。”而是俯下身,看着学生:“你的问题老师也回答不出,你愿意请老师当你的助手,一起去寻找它的答案吗?”学生听了我的话,会很兴奋,他会积极地思考,用各种方法去找寻答案,并愉快地及时地告诉我他新的发现。

“如果你什么事情都不懂,那么可以像孩子那样去做,去求救于父亲和母亲,与孩子一起当孩子,与学生一起当学生,与他们一起去接受”,福禄培儿的话让我想到一直在提倡的“活到老,学到老。”知识的海洋是浩瀚无边的,教师与孩子同样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教师要教给学生扬帆起航的技能。同样,在学习中,教师的重要任务不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学习方法的传授。

可是学生有时候提出的问题真的会让你头大,他们会问“人造卫星是男的还是女的?”、“青蛙为什么是四条腿,而不是两条腿?”诸如此类跟课文内容不相符的问题,以前我会狠狠地瞪着那个学生,看着他慢慢地低下头。可是福禄培儿却说道:“让少年儿童的眼睛和感觉作为你的向导指引你前进吧!因为你会知道并从中得到安慰的是,单纯的、自然状态的少年对于不完全的真理和错误的观念会感到不可容忍和无法忍受。对于少年儿童提出的问题要冷静地、认真地加以对待,从这些问题中,你和这些孩子都会得到教益,因为它们产生于天真的头脑。”确实,当了快三年的老师,我感觉自己的心天真了许多,我会蹲在地上,像小时候那样去观察蚂蚁来来往往地搬家,也会侧着耳朵去倾听小鸟并不清脆的叫声,猜测它在说些什么。

记得三月份的时候,在课外活动课时,我与学生一起去放风筝。孩子们欢呼雀跃着:“老师,老师,你看,我的风筝飞得好高啊!”有的着急地跺脚:“老师,快来呀,我的风筝不肯飞。”我跑来跑去,满头大汗,可是一点都不累。看着风筝在空中高高地飞翔,这才明白了福禄贝尔提倡的“教师应当像孩子们中间的一位父亲,弟兄们中间的一位兄长那样与他们同往,一起到野外去,让他们仔细观察和理解自然或四季向他们显示的景色。”

在福禄贝尔的墓碑上刻着一句从他的主要著作《人的教育》里摘下来的字句:“来吧,为我们的儿童生活吧!”我想:作为一名立志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的教师,我愿意追随这样的话“来吧,为我们的学生生活。”

在乡村中生长,不仅形成他孤独的个性,同时也是使他喜欢和大自然接触,使他沉浸在大自然中,不断的思索。同时他认识到游戏对儿童创造力的开发和发展的重要性。他所创办的学校里专门设有一个大教室提供给儿童做游戏,外面还有一个花园给孩子们种花和一些其他植物。就这样,他开创了幼儿园—一个孩子们在家长和老师的关怀下自然成长的儿童花园福禄贝尔的思想对人类创造力的发展影响之深远

福禄贝尔提出,教育的目的,任务和途径。他认为“人作为一种理智生物,与其他事物一样坐车是不完善的,而教育的作用就在于要顺应人的本性去继发于推动它有意识的和自觉得完美无缺的表现并加以发展,从而达到这一目的”在福氏看来,教育的作用就在于激发和推动人类内在和外在的相统一,为了达到这种统一,福氏便强调了劳动与其他各种活动的教育意义,并给予高度评价。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很少能见到真正适应儿童自然天性的教育,虽然在社区和学校,经常会让孩子们在校花园里种植植物,甚至是设置一个供儿童公共游戏的场所,组织他们做手工等,但是,又有哪一个教师家长会支持鼓励孩子挖坑爬树,满脸泥巴的在打闹嬉戏。

作者认为,学校的任务是“脱离了狭隘的家庭圈子进入到广阔的世界的儿童,由以往对客观事物的仅仅是表面的,非本质的观察进入到包括对学生自己在内的客观世界的本质的观察,从而获得关于事物内在本质和事物内部倾向及他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认识”正是由于学校担负着这样的任务,福氏更是深刻的了解到教育适应自然天性的重要性,从这一原则出发,不是毫不在意的纵容儿童的胡闹,也不是可以的压抑与镇压儿童爱玩的天性,而是应该向园丁修剪葡萄枝那样“十分耐心的,小心的顺应植物的本性”。“儿童就像饥渴的小苗需要水分和养料一样,天然渴望在适宜的环境里自然而茁壮地成长。他们需要活动和认知,需要兴趣得到唤起和培植,他们要主动地发展自己。”而我们的教师,就应当承担这样的引导角色,依照儿童天性积极引导,顺应儿童天性,从而结出最美好的果实。

当然,人的教育离不开学前这一阶段,作为教育理论家,教育实践家,幼儿教育之父,福氏关于学前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活动是他一生活动的主要方面。从这点来看,福氏自身的经历就显得尤为深刻,福氏曾说过“人的整个未来生活,知道他将来要重新离开人家的时刻,其根源全在于这一生命阶段。”幼年时遭遇的不幸与挫折使福氏清楚认识到“假如儿童在这一年龄阶段遭到损害,假如存在于他身上的他的未来的生命之树的胚芽遭到损害,那么他必须付出最大的艰辛和最大的努力才能成长为强健的人。”所以不光是福氏,近现代越来越多的教育家和哲学家都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因此,福氏的教育被视作是人的真正教育的开始。

福氏在书中强调,学前教育与家庭教育不可分割,两者应当相互补充,他相信幼儿教育必须从家庭教育开始,他创办幼儿园的主要目的就是给缺乏教育知识的父母提供内容和方法上的指导。

福禄倍尔是在其教育理论系统中,尤其强调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教育作用,在他看来,游戏会直接影响儿童的生活和教育,因为儿童的创造性主要是通过游戏表现出来的,为了让儿童积极开展游戏和其他活动,他设计出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从统一到多样循序渐进,又乎逻辑联系”的游戏和作业体系,他称这套活动玩具为“恩物”。不仅如此,为了发展儿童的创造性,福氏还强调了劳动等各种活动的教育意义,二十的经历使他更注重儿童与大自然的交流,因此他还主张建立儿童园地,供儿童种植和培育各种植物。

《人的教育》读后感 篇3

暑假这两天在家读了德国著名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福禄培尔所着的《人的教育》一书。《人的教育》这本教育名著蕴涵了福禄培尔的许多重要思想,在教育上有很大影响。他非常值得我们去研读。

全书共分为五章,在第一章“总论”中,作者提出了教育要顺应自然的原则,从这一原则出发,他要求让儿童从最早期开始就能不受干扰地自然发展,注重他们的个性的发展。对此我感受很深,也非常赞同他的观点,我们不妨看看我们身边的朋友们,他们的孩子才多大,就不管孩子有没有音乐的天赋,就送去弹钢琴、弹古筝、拉二胡等。甚至几个月大的孩子每天竟要听一小时的《圣经》,难道你不觉得荒唐吗?孩子的童年应该是快乐的而不是像赶集似的穿梭于各种培训班!

在《人的教育》中,福禄培尔还提出了家庭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在幼儿期,人的教育主要是托付给父母和家庭的,儿童与家庭成员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因此要给缺乏教育知识的父母提供内容和方法上的指导。对于这一点也是我很欣赏的,我觉得为人父母,懂得一些如何教育孩子的知识和方法是非常必要的。父母的教育对孩子今后的发展有很大影响,父母在平时要有意识去学习了解一些育儿方法,避免错误教育对幼儿产生不利影响。

虽然这本教育巨著读来受益匪浅,但书中提到的有两个观点,我并不赞成。第一是他的唯心主义思想,作者将一切都归结为上帝这个统一体。第二是作者在书中强调“培养精明能干的母亲的必要性居首要地位”。其实我认为,在一个健康的家庭中,父亲在孩子的心目中也是同等的重要的。如果作为一个父亲在孩子的眼中不能与母亲同等重要,那么,这个家庭一定不是一个健康的家庭。不单是母亲要精明能干,父亲也应如此。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既使是好孩子也会养成不良习惯甚至于学坏的。

总之,这本书中提到的教育思想,不仅对当时德国教育普遍存在的那种机制的和机械刻板的教育方法具有革命意义,而且对当下的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也具有启发意义。值得一读!

《人的教育》读后感 篇4

《人的教育》这是一本著名的监狱著作。书的作者是福禄培尔,他是德国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也是近代学前教育理论的奠基人,他被称作“幼儿教育之父”。《人的教育》是一部泛论儿童时期学前和学校教育的著作。在书中,福禄培尔提倡教育要顺应儿童的天性,反对压制儿童的发展和强制性教育,重视儿童积极活动和发展儿童个性,还强调早期教育的重要意义,主张人的一切发展阶段教育的连续性等。

福禄培尔教育理论体系的一条重要原则是教育要顺应自然。他主张让儿童在最早期的时候就不受干扰地自然的发展。因此,“教育、训练和全部教学与其是绝对的、指示性的,不如更应当是容忍的、顺应的,因为在纯粹采用前一种教育方式下,人类那种完美的发展、稳步或持久的前进将会丧失。”福禄培尔拿了身边的小事园丁修剪葡萄园这件事来当做例子:“葡萄藤应该定期被修剪,但是修剪了之后不会给葡萄藤带来葡萄,不管出自多么良好的意图,如果园丁在工作中不是十分耐心地、小心的顺应植物本性的话,葡萄藤可能由于修剪而被彻底毁灭,至少它的肥力和结果能力被破坏。”这句话很值得我们去深思的。当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教育学生就好比是园丁在修剪葡萄藤,一定要去顺儿童的天性,细心耐心的指导学生,不能强制性的教育和压制孩子!对于这一点,作者还看到了儿童的个性发展,一定要去顺应儿童的天性,耐心的指导学生,不能强制性地教育压制学生。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这一点。和让儿童不受干扰地自然发展的主张一致,福禄培尔也重视儿童个性的发展;“在作为人类一员和上帝儿女的每一个人身上包含并体现整个人性,但他在每个人身上是以完全固有的、特殊的、个人的、独一无二的方式被表现、被塑造的……”对于这一点我想也就是我们在教育儿童时,一定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保护好儿童做事的积极性并予以肯定和支持,尊重儿童正确的观点,从而促进他们更好地发展。

在书中提到福禄培尔认为,对于儿童来说的话,儿童学校教育的主要时期是学生期,他将带着信仰和信念、预感和期望去感受着他的另一个外部世界。因此,教育是把儿童作为一个人,不仅交给他学习的对象本身,而且教给他学习的对象有感知识。通过十几年的教学探索和反思我也深深地感到,师道之尊,可以使学生仿之、效之,但绝不是不可超越之。教师本身不是全部知识、全部真理的化身,那么,就应该做到放下架子,蹲下身子,与学生一起去探求真理,发现真理,开创教师和学生真正平等的对话平台。语文学习应该寻找一种能和学生谈话的轻松,态度的平等亲切,心灵的坦诚和谐。语文这门学科绝对不是只依靠教师就能学好,而是需要学生自己从鲜活的文字中感悟到自己独特的情感,从平凡的生活中去感悟到高尚的情操,从一个个标准答案中体会一次次独立思考。教师要永远相信自己教给学生的和学生教给自己的一样多。对于学生成长来说,语文教学能使教师和学生成为终生追求真善美的友人和伙伴,教师和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一起幸福成长,这样才是真正的教育和理想的学习。

努力让学生找到自己是好学生的感觉--我不断地这样提醒我自己:“如果每一个学生都学会了认识自己,都找到自己是一个好学生的感觉,都有了自信和创造的尊严,他们获得的是终身享用不尽的真正财富。”

《人的教育》读后感 篇5

作为一个教育人思考我们的教育,孩子的各项能力正在被施予催化剂而“早熟”。很多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而然能理解的知识非要在小小年纪花上几堂课的时间让孩子学习,其结果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本该在操场上尽情玩耍的时间被关在教室里埋头苦算,童年的快乐被一大推的试题掩埋。

福禄贝尔告诉我们:家庭生活对儿童来说就是他的生活的楷模。观察我们班级学生以及家长,我发现家长素质好的,孩子的学习习惯肯定不赖,这在我们低段体现得尤为明显。“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父母是他们评判自己的标准。孩子们会以父母为榜样,在生活中如此表现自己。可见,我们对孩子影响将多么重要。可是,我们的家长,特别是农村学校的家长,往往这方面的认识很淡薄——自己看着电视剧却吼着孩子去写作业,自己搓着麻将却将孩子关在屋里看书……殊不知身教重于言教啊。

就像福禄贝尔所言,“往往有些十分明智和精明的双亲和父亲们,他们不仅要求孩子表现为一个少年和一个青年,而且特别要求一个少年至少要表现得像一个成年人,要求他在各方面表现得像一个成年人一样,从而可以跳越少年和青年期。”我们对孩子做着揠苗助长的.蠢事,却义正言辞地认为孩子多学点知识没坏处。小学的孩子绞尽脑汁地分析着初中孩子才能理解的奥数题;稚嫩的童声被技巧连篇的美声唱法取代;本该天真活泼的脸庞却被教育得老气横秋……我们的孩子过早地失去了在父母怀里撒娇、幼稚的机会。当“成熟”成为评判一个孩子成长与否的标准,我们不得不鸣奏无声的哀歌。我们不得不反问,孩子难道喜欢被过早的成人化吗?所谓的成功所谓的厉害是孩子自己内心最深切的渴望吗?密密麻麻的习题与窗外叽叽喳喳的小鸟,哪个更令孩子欢欣呢?

我们的孩子是厉害,小小年纪就能把计算做得准确无误,小小年纪就能背得一肚子诗文。写文章信手拈来,什么文体、格式老练得令成人也自叹弗如。那些从孩子内心生发出来、自然的、稚拙的文字却被嗤之以鼻。

人的语言习惯是怎样的?对于一个暂且不懂得人的语言习惯的孩子来说,是孩子的学习积极性重要还是语言习惯重要?我们一定要初涉语言天地的孩子转瞬间都懂得深奥的语言习惯吗?这样的打击对于激发孩子学习语言的积极性是多么大的悲哀啊?今后孩子还会这样还会有这么丰富的语言吗?恐怖剩下的只有畏惧和逃避吧。其实关于语言习惯,等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阶段,随着生活和学习积累的加深,孩子自然而然地能够习得。过早地施予规范就相当于催熟孩子的语言积累,这对孩子的语言创新是很不利的。许多优秀的作家往往被我们扼杀在摇篮阶段。

所以人的力量、天赋及其发展方向、四肢和感官活动,是按照它们本身在儿童身上出现的必然的次序发展的。

《人的教育》读后感 篇6

今年暑假期间,我有幸拜读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外国教育名著丛书中《人的教育》一书。本书是一本著名的教育论著,分别论述了学前和学校教育的重要作用。作者福禄培尔是德国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19世纪新教育的倡导者之一,近代学前教育理论的奠基人,被称作“幼儿教育之父”。他的关于学前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活动,是他一生活动的主要方面。这本书是一部泛论儿童时期学前和学校教育的书,对我们小学教育有很多的启示。书中,福禄培尔主张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天性,反对强制性教育和压制儿童的发展,重视儿童积极活动和发展儿童个性以及强调早期教育的重要意义,主张人的一切发展阶段教育的连续性等理念。

在本书中,福禄培尔阐述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今后来学前教育的发展有着很深的影响。福禄培尔把人的教育所涉及的年龄范围划分为幼儿期、少年期(少年早期)和学生期(少年后期)三大发展阶段。在他看来,受教育的人在各个发展阶段上必然会按照自己的使命显示出自己必须实现的各种功能。学前教育在人的教育的整个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幼儿期是人的发展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阶段。书中写到:“人的整个未来生活,直到他将要重新离开人间的时刻,其根源全在于这一生命阶段,不管这未来生活是纯洁的还是污浊的,是温和的还是粗暴的,是勤劳的还是怠惰的……他(她)将来对父母、家庭和兄弟姐妹的关系,对社会和人类、自然和上帝的关系,按照儿童固有的和天然的禀赋,主要取决与他在这一年龄阶段的生活方式。”

如果儿童在这一年龄段遭到伤害,假如存在他身上的他的未来生命之树的胚芽遭到损害,那么他必须付出最大的艰辛和努力才能成长为强健的人,必须克服最大的困难在其朝着这一方向发展和训练的道路上避免这种损害所造成的畸形。所以,他把学前教育有机地列入整个人的教育的过程,看作人的真正教育的开始,明确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人的教育》一书中,福禄培尔提出了家庭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在幼儿期,人的教育主要是托付给父母和家庭的,儿童与家庭成员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因此要给缺乏教育知识的父母提供内容和方法上的指导。我觉得作为儿童的父母懂得一些如何教育孩子的知识和方法策略是非常必要的,父母的教育对孩子今后的发展有很大影响,父母在平时要有意识去学习了解一些育儿方法,避免错误教育对幼儿产生不利影响,给美好人生造成伤害,给人生成长造成障碍。

对儿童的教育应顺应自然的原则,是福禄培尔教育理论体系的`一条重要原则。他要求让儿童从最早期开始就能不受干扰地自然发展。因此,“教育、训练和全部教学与其是绝对的、指示性的,不如更应当是容忍的、顺应的,因为在纯粹采用前一种教育方式下,人类那种完美的发展、稳步或持久的前进将会丧失。”福禄培尔拿园丁修剪葡萄藤作为比喻:“葡萄藤应当被修剪,但修剪本身不会给葡萄藤带来葡萄,相反的,不管出自多么良好的意图,如果园丁在工作中不是十分耐心地、小心的顺应植物本性的话,葡萄藤可能由于修剪而被彻底毁灭,至少它的肥力和结果能力被破坏。”教学中一定要顺应少儿的天性,耐心的指导,不能强制性地教育压制儿童。与让儿童不受干扰地自然发展的主张一致,福禄培尔重视儿童个性的发展;“在作为人类一员和上帝儿女的每一个人身上包含并体现整个人性,但他在每个人身上是以完全固有的、特殊的、个人的、独一无二的方式被表现、被塑造的……”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人为本,因材施教,要千方百计保护他们做事的积极性并予以肯定和支持,尊重他们正确的观点,从而促进他们和谐发展,健康成长。

书中还说道,游戏在学前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实这对于我们小学教育来说,游戏也是很好地促进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低年级学生尤其如此。因为游戏会直接影响儿童的生活和教育,游戏能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一个能干的、平心静气的、坚忍不拔的坚持游戏的儿童必然会成为一个能干的、坚忍不拔的、能够以自我牺牲来增进别人和自己幸福的人。福禄培尔为了让儿童开展游戏和其他活动,设计出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统一到多样、循序渐进、合乎逻辑联系的游戏和作业体系以及配套活动玩具,因此也就有了他著名的“恩物”,这套教具对发展儿童的智力和创造性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此外他还主张为儿童创设活动条件,如让孩子在自己的花园里种植植物,组织他们手工制作等。因此,学校应该为学生开展更多的兴趣活动,让学生能够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教师要引导他们做有意义的事情,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福禄培尔作为历史上的一位著名教育家,近代学前教育的奠基人,他的学说的重大价值早为外国教育界人士所重视。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体系,不仅需要研究我国教育的历史和现状,总结我国教育的经念,而且需要研究外国教育的历史和现状,借鉴外国教育的经念。这本教育名著,在中外教育史上有很大影响,对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很有指导性,非常值得一读。

《人的教育》读后感 篇7

作为一个初上教师工作岗位的教师,我不禁怀着对教育事业挚爱的热忱,同时心里也诚惶诚恐,面对着天真可爱的孩子们,我能否扮演好教师的身份。福禄培尔的《人的教育》是我的指导老师推荐给我的,当时看到这么厚厚的一本书,随意翻了几页,发现并不是什么教学实例与教育理论的结合,而是纯理论的一本书,真的怀疑自己是否有耐心看下去。但当我静下心来看这本《人的教育》时,我觉得老师的推荐是真知灼见的。

福禄培儿是19世纪上半页德国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19世纪新教育的倡导者之一,近代学前教育理论的奠基人。他是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教育理论的教育理论主张的拥护者和追随者,并与裴斯泰洛齐一样充满着对儿童深刻的爱。福禄培儿创立了“幼儿园”这个新型的学前教育机构,被看作是幼儿教育的开端。在《人的教育》中,他认为人和自然的发展法则相同。他把儿童成长看作是一个整体的发展过程,认为儿童的发展是多方面的,所以教育内容也应该是多方面的。他把儿童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第一婴儿期,第二童年期,第三少年期。婴儿期教育的主要任务是照料儿童,发展他们的外部器官。儿童期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发展外部器官和发展语言,还要重视儿童的游戏、艺术教育和在大自然中的活动。少年期是学校教育时期,主要是向少年传授知识,陶冶他们的意志,以使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曾经以为在师范校园里学习了3年,对于自身各方面的内涵都有了很大的补充,应该修炼得八面玲珑了。但当我站在讲台上,看到学生的那一双双渴望新知的眼睛,听到学生那五花八门、新奇古怪的问题,我也懵然了。福禄贝尔就在书中告诉我“父亲、教师和儿童的教导者们,你们不要以‘关于这个自己还不知道’,‘这一点我自己还不知道’等话来回答孩子。你们的任务绝不仅仅是传授已经掌握的知识,而是启发孩子去获得新的知识。

你们应当在自己观察事物的同时引导孩子一同观察,并使观察到的东西留在你们自己的和你们所照管的孩子的意识中。”学生把老师看作是《十万个为什么》,认为老师是无所不能,无所不知的。当他们感到疑惑时,就兴冲冲地跑来。而当我也不能解答时,我不再胆怯,不再说:“对不起,我也不知道。”而是俯下身,看着学生:“你的问题老师也回答不出,你愿意请老师当你的助手,一起去寻找它的答案吗?”学生听了我的话,会很兴奋,他会积极地思考,用各种方法去找寻答案,并愉快地及时地告诉我他新的发现。

“如果你什么事情都不懂,那么可以像孩子那样去做,去求救于父亲和母亲,与孩子一起当孩子,与学生一起当学生,与他们一起去接受”,福禄培儿的话让我想到一直在提倡的“活到老,学到老。”知识的海洋是浩瀚无边的,教师与孩子同样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教师要教给学生扬帆起航的技能。同样,在学习中,教师的重要任务不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学习方法的传授。

可是学生有时候提出的问题真的会让你头大,他们会问“人造卫星是男的还是女的?”、“青蛙为什么是四条腿,而不是两条腿?”诸如此类跟课文内容不相符的问题,以前我会狠狠地瞪着那个学生,看着他慢慢地低下头。可是福禄培儿却说道:“让少年儿童的眼睛和感觉作为你的向导指引你前进吧!因为你会知道并从中得到安慰的是,单纯的、自然状态的少年对于不完全的真理和错误的观念会感到不可容忍和无法忍受。对于少年儿童提出的问题要冷静地、认真地加以对待,从这些问题中,你和这些孩子都会得到教益,因为它们产生于天真的头脑。”确实,当了快三年的老师,我感觉自己的心天真了许多,我会蹲在地上,像小时候那样去观察蚂蚁来来往往地搬家,也会侧着耳朵去倾听小鸟并不清脆的叫声,猜测它在说些什么。

记得三月份的时候,在课外活动课时,我与学生一起去放风筝。孩子们欢呼雀跃着:“老师,老师,你看,我的风筝飞得好高啊!”有的着急地跺脚:“老师,快来呀,我的风筝不肯飞。”我跑来跑去,满头大汗,可是一点都不累。看着风筝在空中高高地飞翔,这才明白了福禄贝尔提倡的“教师应当像孩子们中间的一位父亲,弟兄们中间的一位兄长那样与他们同往,一起到野外去,让他们仔细观察和理解自然或四季向他们显示的景色。”

在福禄贝尔的墓碑上刻着一句从他的主要著作《人的教育》里摘下来的字句:“来吧,为我们的儿童生活吧!”我想:作为一名立志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的教师,我愿意追随这样的话“来吧,为我们的学生生活。”

在乡村中生长,不仅形成他孤独的个性,同时也是使他喜欢和大自然接触,使他沉浸在大自然中,不断的思索。同时他认识到游戏对儿童创造力的开发和发展的重要性。他所创办的学校里专门设有一个大教室提供给儿童做游戏,外面还有一个花园给孩子们种花和一些其他植物。就这样,他开创了幼儿园—一个孩子们在家长和老师的关怀下自然成长的儿童花园福禄贝尔的思想对人类创造力的发展影响之深远

福禄贝尔提出,教育的目的,任务和途径。他认为“人作为一种理智生物,与其他事物一样坐车是不完善的,而教育的作用就在于要顺应人的本性去继发于推动它有意识的和自觉得完美无缺的表现并加以发展,从而达到这一目的”在福氏看来,教育的作用就在于激发和推动人类内在和外在的相统一,为了达到这种统一,福氏便强调了劳动与其他各种活动的教育意义,并给予高度评价。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很少能见到真正适应儿童自然天性的教育,虽然在社区和学校,经常会让孩子们在校花园里种植植物,甚至是设置一个供儿童公共游戏的场所,组织他们做手工等,但是,又有哪一个教师家长会支持鼓励孩子挖坑爬树,满脸泥巴的在打闹嬉戏。

作者认为,学校的任务是“脱离了狭隘的家庭圈子进入到广阔的世界的儿童,由以往对客观事物的仅仅是表面的,非本质的观察进入到包括对学生自己在内的客观世界的本质的观察,从而获得关于事物内在本质和事物内部倾向及他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认识”正是由于学校担负着这样的任务,福氏更是深刻的了解到教育适应自然天性的重要性,从这一原则出发,不是毫不在意的纵容儿童的胡闹,也不是可以的压抑与镇压儿童爱玩的天性,而是应该向园丁修剪葡萄枝那样“十分耐心的,小心的顺应植物的本性”。“儿童就像饥渴的小苗需要水分和养料一样,天然渴望在适宜的环境里自然而茁壮地成长。他们需要活动和认知,需要兴趣得到唤起和培植,他们要主动地发展自己。”而我们的教师,就应当承担这样的引导角色,依照儿童天性积极引导,顺应儿童天性,从而结出最美好的果实。

当然,人的教育离不开学前这一阶段,作为教育理论家,教育实践家,幼儿教育之父,福氏关于学前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活动是他一生活动的主要方面。从这点来看,福氏自身的经历就显得尤为深刻,福氏曾说过“人的整个未来生活,知道他将来要重新离开人家的时刻,其根源全在于这一生命阶段。”幼年时遭遇的不幸与挫折使福氏清楚认识到“假如儿童在这一年龄阶段遭到损害,假如存在于他身上的他的未来的生命之树的胚芽遭到损害,那么他必须付出最大的艰辛和最大的努力才能成长为强健的人。”所以不光是福氏,近现代越来越多的教育家和哲学家都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因此,福氏的教育被视作是人的真正教育的开始。

福氏在书中强调,学前教育与家庭教育不可分割,两者应当相互补充,他相信幼儿教育必须从家庭教育开始,他创办幼儿园的主要目的就是给缺乏教育知识的父母提供内容和方法上的指导。

福禄倍尔是在其教育理论系统中,尤其强调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教育作用,在他看来,游戏会直接影响儿童的生活和教育,因为儿童的创造性主要是通过游戏表现出来的,为了让儿童积极开展游戏和其他活动,他设计出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从统一到多样循序渐进,又乎逻辑联系”的游戏和作业体系,他称这套活动玩具为“恩物”。不仅如此,为了发展儿童的创造性,福氏还强调了劳动等各种活动的教育意义,二十的经历使他更注重儿童与大自然的交流,因此他还主张建立儿童园地,供儿童种植和培育各种植物。

《人的教育》读后感 篇8

暑假这两天在家读了德国著名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福禄培尔所着的《人的教育》一书。《人的教育》这本教育名著蕴涵了福禄培尔的许多重要思想,在教育上有很大影响。他非常值得我们去研读。

全书共分为五章,在第一章“总论”中,作者提出了教育要顺应自然的原则,从这一原则出发,他要求让儿童从最早期开始就能不受干扰地自然发展,注重他们的个性的发展。对此我感受很深,也非常赞同他的观点,我们不妨看看我们身边的朋友们,他们的孩子才多大,就不管孩子有没有音乐的天赋,就送去弹钢琴、弹古筝、拉二胡等。甚至几个月大的孩子每天竟要听一小时的《圣经》,难道你不觉得荒唐吗?孩子的童年应该是快乐的而不是像赶集似的穿梭于各种培训班!

在《人的教育》中,福禄培尔还提出了家庭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在幼儿期,人的教育主要是托付给父母和家庭的,儿童与家庭成员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因此要给缺乏教育知识的父母提供内容和方法上的.指导。对于这一点也是我很欣赏的,我觉得为人父母,懂得一些如何教育孩子的知识和方法是非常必要的。父母的教育对孩子今后的发展有很大影响,父母在平时要有意识去学习了解一些育儿方法,避免错误教育对幼儿产生不利影响。

虽然这本教育巨著读来受益匪浅,但书中提到的有两个观点,我并不赞成。第一是他的唯心主义思想,作者将一切都归结为上帝这个统一体。第二是作者在书中强调“培养精明能干的母亲的必要性居首要地位”。其实我认为,在一个健康的家庭中,父亲在孩子的心目中也是同等的重要的。如果作为一个父亲在孩子的眼中不能与母亲同等重要,那么,这个家庭一定不是一个健康的家庭。不单是母亲要精明能干,父亲也应如此。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既使是好孩子也会养成不良习惯甚至于学坏的。

总之,这本书中提到的教育思想,不仅对当时德国教育普遍存在的那种机制的和机械刻板的教育方法具有革命意义,而且对当下的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也具有启发意义。值得一读!

《人的教育》读后感 篇9

刚开学时经同事介绍我在学校图书室借了一本德国著名教育家福禄培尔的著作《人的教育》。有关这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我早在几年前就学习了许多,今晚再一看,感觉也没什么可读之处,但我还是硬着头皮去读。因为我认为只要是书,它都有读的价值,既借之,则读之。

当我读到这位教育家的生平时,从中读到了一句很值得我去读并且也很让我佩服的一句话,不是福禄培尔说的,而是他的同事巴普罗说的,这句话是这样的:“如果不重视和不着手家庭教育改革,学校教育便缺少了正确的和不可缺少的基础。”我反复地把这句话读了几遍,的确让我振奋。因为谈到家庭教育使我想起当前学生家长(这里指学生的父母)大部分都在外打工挣钱,把孩子都丢在家里让爷爷,奶奶照顾。虽然有一部分家长在家,却也从不过问孩子的学习,总是只顾挣钱。他们这些做家长的哪里知道孩子们在他们面前和在爷爷奶奶面前的影响和表现完全是不一样的。因此,我认为,有些学生的不良习惯,甚至学坏行为直接与家长有着一定的关系。所以说不重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就缺少了正确的和不可缺少的基础。只有学校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才能把孩子教育好。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的,巴普罗也有一句话证实了父母的教育的重要性。但是我认为他的这句话具有片面性,他是这样认为的:“培养精明能干的母亲的必要性居首要地位,因为儿童早期的教育的重要性高于一切。”他在这句话中只讲了培养精明能干的母亲的必要性在儿童教育中居首要地位。我认为,在一个健康的家庭中,父亲在孩子的心目中也是同等的重要的。如果作为一个父亲在孩子的眼中不能与母亲同等重要,那么,这个家庭一定不是一个健康的家庭。不单是母亲要精明能干,父亲也应如此。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既使是好孩子也会养成不良习惯甚至于学坏的。我这里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在我们学校六年级有一个男生名叫××,在上几年他的学习成绩一直是很好的,然而这两年由于父母离婚,双方又都再娶再嫁,都不问孩子的事,把一个孩子丢在亲戚家。这孩子由于受父母的影响和社会上不良风气的“熏陶”,已经染上了一些恶习。父母不在跟前,作为亲戚好象又不好管教太严,倒至这孩子经常逃学,即使来到学校上课也不认真学习,不是上课捣乱就是找同学打架,学习成绩可想而知了。他的班主任对他无招可用,因为他现在已经是“刀枪不入”了,这难道不与他的父母有着直接的关系吗?

因此,我认为只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配合我们学校的教育才能使孩子成人,成材。否则,就是一种缺陷的、不完整的教育。

《人的教育》读后感 篇10

今年暑假期间,我有幸拜读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外国教育名著丛书中《人的教育》一书。本书是一本著名的教育论著,分别论述了学前和学校教育的重要作用。作者福禄培尔是德国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19世纪新教育的倡导者之一,近代学前教育理论的奠基人,被称作“幼儿教育之父”。他的关于学前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活动,是他一生活动的主要方面。这本书是一部泛论儿童时期学前和学校教育的书,对我们小学教育有很多的启示。书中,福禄培尔主张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天性,反对强制性教育和压制儿童的发展,重视儿童积极活动和发展儿童个性以及强调早期教育的重要意义,主张人的一切发展阶段教育的连续性等理念。

在本书中,福禄培尔阐述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今后来学前教育的发展有着很深的影响。福禄培尔把人的教育所涉及的年龄范围划分为幼儿期、少年期(少年早期)和学生期(少年后期)三大发展阶段。在他看来,受教育的人在各个发展阶段上必然会按照自己的使命显示出自己必须实现的各种功能。学前教育在人的教育的整个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幼儿期是人的发展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阶段。书中写到:“人的整个未来生活,直到他将要重新离开人间的时刻,其根源全在于这一生命阶段,不管这未来生活是纯洁的还是污浊的,是温和的还是粗暴的,是勤劳的还是怠惰的……他(她)将来对父母、家庭和兄弟姐妹的关系,对社会和人类、自然和上帝的关系,按照儿童固有的和天然的禀赋,主要取决与他在这一年龄阶段的生活方式。”

如果儿童在这一年龄段遭到伤害,假如存在他身上的他的未来生命之树的胚芽遭到损害,那么他必须付出最大的艰辛和努力才能成长为强健的人,必须克服最大的困难在其朝着这一方向发展和训练的道路上避免这种损害所造成的畸形。所以,他把学前教育有机地列入整个人的教育的过程,看作人的真正教育的开始,明确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人的教育》一书中,福禄培尔提出了家庭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在幼儿期,人的教育主要是托付给父母和家庭的,儿童与家庭成员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因此要给缺乏教育知识的父母提供内容和方法上的指导。我觉得作为儿童的父母懂得一些如何教育孩子的知识和方法策略是非常必要的,父母的教育对孩子今后的发展有很大影响,父母在平时要有意识去学习了解一些育儿方法,避免错误教育对幼儿产生不利影响,给美好人生造成伤害,给人生成长造成障碍。

对儿童的教育应顺应自然的原则,是福禄培尔教育理论体系的一条重要原则。他要求让儿童从最早期开始就能不受干扰地自然发展。因此,“教育、训练和全部教学与其是绝对的、指示性的,不如更应当是容忍的、顺应的,因为在纯粹采用前一种教育方式下,人类那种完美的发展、稳步或持久的前进将会丧失。”福禄培尔拿园丁修剪葡萄藤作为比喻:“葡萄藤应当被修剪,但修剪本身不会给葡萄藤带来葡萄,相反的,不管出自多么良好的意图,如果园丁在工作中不是十分耐心地、小心的顺应植物本性的话,葡萄藤可能由于修剪而被彻底毁灭,至少它的肥力和结果能力被破坏。”教学中一定要顺应少儿的天性,耐心的指导,不能强制性地教育压制儿童。与让儿童不受干扰地自然发展的主张一致,福禄培尔重视儿童个性的发展;“在作为人类一员和上帝儿女的每一个人身上包含并体现整个人性,但他在每个人身上是以完全固有的、特殊的、个人的、独一无二的方式被表现、被塑造的……”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人为本,因材施教,要千方百计保护他们做事的积极性并予以肯定和支持,尊重他们正确的观点,从而促进他们和谐发展,健康成长。

书中还说道,游戏在学前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实这对于我们小学教育来说,游戏也是很好地促进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低年级学生尤其如此。因为游戏会直接影响儿童的生活和教育,游戏能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一个能干的、平心静气的、坚忍不拔的坚持游戏的儿童必然会成为一个能干的、坚忍不拔的、能够以自我牺牲来增进别人和自己幸福的人。福禄培尔为了让儿童开展游戏和其他活动,设计出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统一到多样、循序渐进、合乎逻辑联系的游戏和作业体系以及配套活动玩具,因此也就有了他著名的“恩物”,这套教具对发展儿童的智力和创造性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此外他还主张为儿童创设活动条件,如让孩子在自己的花园里种植植物,组织他们手工制作等。因此,学校应该为学生开展更多的兴趣活动,让学生能够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教师要引导他们做有意义的事情,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福禄培尔作为历史上的一位著名教育家,近代学前教育的奠基人,他的学说的重大价值早为外国教育界人士所重视。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体系,不仅需要研究我国教育的历史和现状,总结我国教育的经念,而且需要研究外国教育的历史和现状,借鉴外国教育的经念。这本教育名著,在中外教育史上有很大影响,对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很有指导性,非常值得一读。

《人的教育》读后感 篇11

刚开学时经同事介绍我在学校图书室借了一本德国著名教育家福禄培尔的著作《人的教育》。有关这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我早在几年前就学习了许多,今晚再一看,感觉也没什么可读之处,但我还是硬着头皮去读。因为我认为只要是书,它都有读的价值,既借之,则读之。

当我读到这位教育家的生平时,从中读到了一句很值得我去读并且也很让我佩服的一句话,不是福禄培尔说的,而是他的同事巴普罗说的',这句话是这样的:“如果不重视和不着手家庭教育改革,学校教育便缺少了正确的和不可缺少的基础。”我反复地把这句话读了几遍,的确让我振奋。因为谈到家庭教育使我想起当前学生家长(这里指学生的父母)大部分都在外打工挣钱,把孩子都丢在家里让爷爷,奶奶照顾。虽然有一部分家长在家,却也从不过问孩子的学习,总是只顾挣钱。他们这些做家长的哪里知道孩子们在他们面前和在爷爷奶奶面前的影响和表现完全是不一样的。因此,我认为,有些学生的不良习惯,健康的家庭。不单是母亲要精明能干,父亲也应如此。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既使是好孩子也会养成不良习惯甚至于学坏的。我这里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在我们学校六年级有一个男生名叫××,在上几年他的学习成绩一直是很好的,然而这两年由于父母离婚,双方又都再娶再嫁,都不问孩子的事,把一个孩子丢在亲戚家。这孩子由于受父母的影响和社会上不良风气的“熏陶”,已经染上了一些恶习。父母不在跟前,作为亲戚好象又不好管教太严,倒至这孩子经常逃学,即使来到学校上课也不认真学习,不是上课捣乱就是找同学打架,学习成绩可想而知了。他的班主任对他无招可用,因为他现在已经是“刀枪不入”了,这难道不与他的父母有着直接的关系吗?

因此,我认为只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配合我们学校的教育才能使孩子成人,成材。否则,就是一种缺陷的、不完整的教育。

《人的教育》读后感 篇12

虽然当了十五六年的妈妈,但始终觉得自己算不上好妈妈,在女儿悦悦成长的很长一个时期,只要工作需要,不论心里多急,也把她撇在一边不管不顾的,因为处理的不够好,也落了不少埋怨。同时,对孩子的引导缺乏耐性,有时说着说着就火了,教育效果并不理想。直到她初一下学期有了明显的青春期逆反迹象,敏感而易怒时,我才猛然一震,意识到自己的教育存在很多问题。为此,近两年,只要外出,我都买两本与家庭教育有关的书读。今年寒假又买了两本;《像犹太人一样教育孩子》、《巴菲特给儿女一生的忠告》,读后,收获很大。

这两本书的共性,都反映了犹太人的家教,其中前者是从犹太民族的角度来介绍的,后者是从一个犹太家庭的角度来介绍的,都在我的心灵深处激起了很多波澜。犹太人特别重视亲子教育,父母经常和孩子一起讨论、游戏、读书,不禁母亲如此,父亲也是一样,所以说孩子的成长始终伴随着父母双方的呵护和引导。我觉得犹太民族家人间经常的沟通称得上是心理按摩,利于孩子的心智健康,犹太家庭不断强化的问题意识及家人间围绕问题展开的深入探讨,利于孩子明辨是非,养成良好的习惯,树立正确的志向。边读我边警示自己,身处家中,就要静下心,履行好母亲的职责,多从理解的角度出发,少一些挑剔,多听女儿说,多发现女儿的长处,多一些欣赏和鼓励,现在看来还是有一定效果的,每每女儿将喜怒哀乐和我说完心无负担的做自己想做的事儿后,我都有一种幸福感。同时我也有一种顿悟:为什么青春期远离父母陪伴的青少年问题多多?因为孩子的想法和做法得不到父母及时有效的正确评价、引导和矫正。我很爱女儿,也在努力把这份爱传递给她,并引起她的共鸣,使她的身心都处在良性发展的轨道上越来越顺利。

《人的教育》读后感 篇13

《人的教育》这是一本著名的监狱著作。书的作者是福禄培尔,他是德国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也是近代学前教育理论的奠基人,他被称作“幼儿教育之父”。《人的教育》是一部泛论儿童时期学前和学校教育的著作。在书中,福禄培尔提倡教育要顺应儿童的天性,反对压制儿童的发展和强制性教育,重视儿童积极活动和发展儿童个性,还强调早期教育的重要意义,主张人的一切发展阶段教育的连续性等。

福禄培尔教育理论体系的一条重要原则是教育要顺应自然。他主张让儿童在最早期的时候就不受干扰地自然的发展。因此,“教育、训练和全部教学与其是绝对的、指示性的,不如更应当是容忍的、顺应的,因为在纯粹采用前一种教育方式下,人类那种完美的发展、稳步或持久的前进将会丧失。”福禄培尔拿了身边的小事园丁修剪葡萄园这件事来当做例子:“葡萄藤应该定期被修剪,但是修剪了之后不会给葡萄藤带来葡萄,不管出自多么良好的意图,如果园丁在工作中不是十分耐心地、小心的顺应植物本性的话,葡萄藤可能由于修剪而被彻底毁灭,至少它的肥力和结果能力被破坏。”这句话很值得我们去深思的。当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教育学生就好比是园丁在修剪葡萄藤,一定要去顺儿童的天性,细心耐心的指导学生,不能强制性的教育和压制孩子!对于这一点,作者还看到了儿童的个性发展,一定要去顺应儿童的天性,耐心的指导学生,不能强制性地教育压制学生。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这一点。和让儿童不受干扰地自然发展的主张一致,福禄培尔也重视儿童个性的发展;“在作为人类一员和上帝儿女的每一个人身上包含并体现整个人性,但他在每个人身上是以完全固有的、特殊的、个人的、独一无二的方式被表现、被塑造的……”对于这一点我想也就是我们在教育儿童时,一定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保护好儿童做事的.积极性并予以肯定和支持,尊重儿童正确的观点,从而促进他们更好地发展。

在书中提到福禄培尔认为,对于儿童来说的话,儿童学校教育的主要时期是学生期,他将带着信仰和信念、预感和期望去感受着他的另一个外部世界。因此,教育是把儿童作为一个人,不仅交给他学习的对象本身,而且教给他学习的对象有感知识。通过十几年的教学探索和反思我也深深地感到,师道之尊,可以使学生仿之、效之,但绝不是不可超越之。教师本身不是全部知识、全部真理的化身,那么,就应该做到放下架子,蹲下身子,与学生一起去探求真理,发现真理,开创教师和学生真正平等的对话平台。语文学习应该寻找一种能和学生谈话的轻松,态度的平等亲切,心灵的坦诚和谐。语文这门学科绝对不是只依靠教师就能学好,而是需要学生自己从鲜活的文字中感悟到自己独特的情感,从平凡的生活中去感悟到高尚的情操,从一个个标准答案中体会一次次独立思考。教师要永远相信自己教给学生的和学生教给自己的一样多。对于学生成长来说,语文教学能使教师和学生成为终生追求真善美的友人和伙伴,教师和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一起幸福成长,这样才是真正的教育和理想的学习。

努力让学生找到自己是好学生的感觉--我不断地这样提醒我自己:“如果每一个学生都学会了认识自己,都找到自己是一个好学生的感觉,都有了自信和创造的尊严,他们获得的是终身享用不尽的真正财富。”

《人的教育》读后感 篇14

福禄培尔是世界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19世纪新教育的倡导者之一,近代学前教育理论的奠基人。他出生在德国的一个乡村牧师家庭,自幼丧母,父亲整日忙于教区事务,继母对他感情冷漠,因而,陪伴小福禄培尔的是一个孤独、寂寞的童年。童年的不幸使得福禄培尔对儿童产生了特殊的感情,也推动他创办了世界上的第一所幼儿园,并构筑起了一套完整的幼儿教育体系,写下了著名的教育论著《人的教育》,由此开创了教育史上的一个新纪元。

由于受到德国绝对唯心论代表人物(谢林、费希特等)的影响,福禄培尔的教育思想带有非常强烈的神学色彩;又由于受到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和瑞士民主主义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等人的影响,福禄培尔在他的教育实践中非常强调情感教育,并把“教育适应自然”作为其一以贯之的重要原则。

福禄培尔认为,人作为一种理智的生物,与石头、植物、动物一样,都是上帝的创造物,服从于同一条发展规律,具有同一切事物共同的本质,即上帝精神。也就是说,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统一于上帝的,人性也应统一于神性。既然人性是神性的派生,而神是全智、全能、全爱的,所以人性也是善良的,天生就有一种发展的可能性。基于这种性善论的观点,福禄培尔认为教育应该是容忍的、顺应的,教育要尽量顺应儿童发展的内在规律,要为儿童的发展提供适宜的环境,不能去破坏儿童的天性,除非这种天性遭到破坏,否则不应采取任何的干预措施。

福禄培尔还运用比喻来论证“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他在《人的教育》第10页上写道:“为进一步接受大自然的教训,葡萄藤应当被修剪。但修剪本身不会给葡萄藤带来葡萄,相反地,不管出自多么良好的意图,如果园丁在工作中不是十分耐心地、小心地顺应植物本性的话,葡萄藤可能由于修剪而被彻底毁灭,至少它的肥力和结果能力被破坏。”他把对人的教育和对自然物的栽培进行类比后指出,在对待自然物方面,我们的做法常常是正确的。很多人都知道,如果需要动植物健康茁壮地成长,就必须给它们提供适宜、宽松的环境,要反对揠苗助长,要反对粗暴的干预和意志的强加。但是,在对待人的问题上,人们却会走上完全相反的道路。尽管人与动植物的成长遵循的是同一条法则,但人们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却喜欢把他们当作橡皮泥,认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来随意地塑造,结果是孩子的成长与他们的天性背道而驰。为此,福禄培尔呼吁,教育者在教育孩子时要适应孩子的本性,让他们遵循其规律自由地成长,就像我们对待花园中的葡萄藤一样。

回到我们的中学教育,如果我们需要培养的不是一台考试的机器,而是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健康活泼的有生命力的人,那么我们在办学时也应该要遵循“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卢梭曾经提出“教育即生长”的观点,这意味着生长本身就是教育的目的,在生长之外并没有其他的目的,比如说考高分、上名校、谋求好职业等等。当然,考高分、上名校、谋求好职业不是不重要,但它们不应该是教育的终极目的,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让学生健康地生长,生长好了,成了一个优秀的人,其他的目的就能水到渠成的实现。

从“教育适应自然”和“教育即生长”的观点看,学校的使命是什么呢?就是为学生的生长提供适宜的环境,一方面是为学生的生长提供自由支配的时间,另一方面是为学生的生长提供专业的好老师。以葡萄藤的生长为例,自由就像充沛的阳光雨露,教师就像专业的园丁。

如果说学生的天性就是与生俱来的种种禀赋,那么,教育就要为这些禀赋的生长提供外在的自由。外在自由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有自由支配的时间。从词源学上讲,希腊文的“学校”(school)本身就是从“闲暇”(shule)中派生出来的。在希腊人看来,到学校上学就意味着从日常琐事中抽离出来,有充裕的闲暇,可以专注地体验和沉思,在这种体验和沉思中,人的心智能力得到了生长。所以,学校在安排功课时不应太密集,应该多给学生一些自由活动的时间,这样才能顺应他们的本性并发展他们的禀赋。

适宜的环境的另一个要素就是专业的好老师。其实,教育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影响,好的教育的核心就是要有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老师,通过他们去影响学生。老师当然要传道、授业、解惑,但更重要的是他们需要形成一个场,通过这个场来影响学生的言行举止和世界观。什么是名校?名校就是有一个懂教育、有眼光的名校长,凝聚了—批德才兼备的好老师,影响出了一批德才兼备的好学生。

总之,教育要适应自然,就要以学生的生长为终极目的,要为学生的生长提供阳光雨露(自由的时间)和配备专业的园丁(专业的好老师)。如果这些方面都具备了,也就掌握了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人的教育》读后感 篇15

《人的教育》一书是一本著名的教育论著,作者福禄培尔是德国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近代学前教育理论的奠基人,被称作“幼儿教育之父”。他的关于学前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活动,是他一生活动的主要方面。《人的教育》就是一部泛论儿童时期学前和学校教育的书。书中,福禄培尔主张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天性,反对强制性教育和压制儿童的发展,重视儿童积极活动和发展儿童个性以及强调早期教育的重要意义,主张人的一切发展阶段教育的连续性等。

教育要顺应自然的原则,是福禄培尔教育理论体系的'一条重要原则。他要求让儿童从最早期开始就能不受干扰地自然发展。因此,“教育、训练和全部教学与其是绝对的、指示性的,不如更应当是容忍的、顺应的,因为在纯粹采用前一种教育方式下,人类那种完美的发展、稳步或持久的前进将会丧失。”福禄培尔拿园丁修剪葡萄藤作为比喻:“葡萄藤应当被修剪,但修剪本身不会给葡萄藤带来葡萄,相反的,不管出自多么良好的意图,如果园丁在工作中不是十分耐心地、小心的顺应植物本性的话,葡萄藤可能由于修剪而被彻底毁灭,至少它的肥力和结果能力被破坏。”对于这句话中的观点我觉得是很值得我们深思的,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教育学生就好比园丁修剪葡萄藤,一定要顺应儿童的天性,耐心的指导学生,不能强制性地教育压制学生。因此我们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这一点。

与让儿童不受干扰地自然发展的主张一致,福禄培尔重视儿童个性的发展;“在作为人类一员和上帝儿女的每一个人身上包含并体现整个人性,但他在每个人身上是以完全固有的、特殊的、个人的、独一无二的方式被表现、被塑造的……”对于这一点我想也就是我们在教育儿童时,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保护儿童做事的积极性并予以肯定和支持,尊重儿童正确的观点,从而促进他们更好地发展。

学校应该教什么这段选文中,福禄培尔认为,对于儿童来讲,学生期就是儿童学校教育生活的主要时期。他将带着信仰和信念、预感和期望去熟悉面对着他的一个外部世界。因此,教育这样当把儿童作为一个人,不就仅交给他学习的对象本身,而且教给他与该学习对象有感知识。通过十几年的教学的摸索和反思我也深深地感到,师道之尊,可以使学生仿之、效之,但绝不是不可超越之。教师不是全部知识、全部真理的化身,那么,我们就应该放下架子,蹲下身子,与学生一起去探求真理,发现真理,开创教师和学生真正平等的对话平台。语文的学习应该寻找一种和学生谈话的轻松,态度的平等亲切,心灵的坦诚和谐。教育绝对不是只依靠教师就能学好,而是需要自己从鲜活的学习中感悟到独特的情感,从平凡的生活中感悟到高尚的情操,从一个标准答案中体会一次独立的思考。教师要永远相信自己教给学生的和学生教给你的一样多。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语文教学能成为教师和学生终生追求真善美的友人和伙伴,教师和学生在语文课堂一道幸福成长,那才是真正的教育和理想的学习。

努力让学生找到自己是好学生的感觉————我这样提醒自己:“如果每一个学生都学会了认识自己,都找到自己是一个好学生的感觉,都有了自信和创造的尊严,他们获得的是终身享用不尽的真正财富。”

《人的教育》读后感 篇16

我们只要一提起法律,就会给人一种神秘、威严、崇高的感觉。其实,法律与道德、习惯、宗教、纪律一样,都在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举止。正是因为由于这些规范的存在,我们这个社会才会变得有条有理,正是因为由于法律的存在,才使我们的权利得到了应有的保障,我们应该感谢法律带给我们的一切。

法律和我们息息相关,所以我们要知法,也要会用法。我们虽然还只是学生,但我们也有我们自己的司法生活,别人也是不可侵犯的。“与法律同行”从表面意思看是:和法律一起行动。最简单普通的例子就是过马路了,“红灯停,绿灯行”这是法律规定的过马路的基础,人人都知道,可是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这样,法律就起到了它的作用。如果发生了交通事故,当纠纷的出现也意味着法律的到来。它可以合理解决事故,甚至可以让一切平息。是的,如果没有人违反法律,我们世界上就不会有许多事故的出现,也就不需要用法律来制裁。

宪法是法律的根本,宪法素质如何,法律素质也就会跟着宪法而变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听起来好像很深奥,其实,它的内容却很明确具体,就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在社会交往中,体现在国家治理中。古人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无论你置身于什么地方,都必须遵守相应的规则,在各种规则中,它们依靠的就是法律。法律是国家制定认可的,由国家治理保证的,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法治社会的建设要求便是弘扬社会主义的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力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每个人都遵纪守法,形成守法光荣,违反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诚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法律是青少年行为的尺度,是青少年权益的保障者。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我们应该从小学习法律,养成向上,向善,向美的优良品格。

《人的教育》读后感 篇17

作者福禄贝尔,是德国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是近代学前教育的奠基人。他创立了一种对当时来说是新型的学前教育机构,并以“幼儿园”这个独特的名称命名,可以说是首倡者。

书的第一篇是总论,作者写的很抽象。静下心来,细细的品读,才能够有所理解,并且真的受益匪浅。作者认为,每个人都具有上帝精神,即他的本质。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的本质在他的身上得到发展和表现,成为觉悟,并使这种觉悟在人的生活中发挥作用。人的本质具体是指什么呢?它是“构成自然本质并永久地显现在自然中的东西”。本质是自然的。“失去了上帝和自然,我们必须求助于人类的智慧和才智,我们只能建立空中楼阁。”对于幼儿来说,好奇、童真、善良……都是自然的,是儿童本质的体现。因此,学前教育的目的就在于让这些天性得到充分的体现与发展。儿童从刚刚出生到这个世界上起,人们就应当按照他们的本质去理解和正确对待他,让他自由地、全面地运用他的能力。现在的家长很重视孩子的教育,他们希望孩子能够学到别人不会的东西,各种兴趣班,暑期班,培训班越来越多。为了强调某些能力和肢体的运用而牺牲其他能力和肢体,这是幼儿教育中不可取的。

教育要顺应自然的原则,是福禄培尔教育理论体系的一条重要原则。他要求让儿童从最早期开始就能不受干扰地自然发展。因此,“教育、训练和全部教学与其是绝对的、指示性的,不如更应当是容忍的、顺应的,因为在纯粹采用前一种教育方式下,人类那种完美的发展、稳步或持久的前进将会丧失。”作为教育者,如果永远以领导者自居,对学生进行命令和干预,让教育和教学起着毁灭的、阻碍的作用,反过来是害了孩子。

在幼儿的生活中,作者也有其独到的见解。在没有其他活动物体存在时,不能让幼儿独自呆在床上或摇篮里,这样不仅会使身体虚弱,也是产生心理上娇嫩和脆弱。幼儿的卧床从早期起不应过于柔软,也不能用羽毛的枕头。而饮食始终只能是养料,唯一的目的是促进体力和智力活动,儿童的食物应该尽量简单,以能够维持儿童的生活所需,使他在体力和智力上达到同样程度的发展为限。教幼儿站立和步行时,我们不应当使用拐杖和绳子。在幼儿的成长中,他会自己发现自己有走人的教育读后感1000字路和站立的力量,自然的学会这些技能。这些观点,涉及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对于儿童过分的保护,并不能让他们最好的成长。适当的放手,让幼儿在“艰苦”的环境中学会生活,在困难中学会坚强。有利于他们身体的发展,又有利于他们心理的锻炼让他们成为独立、坚强、自信的人。

福禄贝尔把人的教育时期分为两个阶段:幼儿期和少年期,幼儿期又分为一般婴儿期和幼儿期,少年期有分为少年期和学生期。在幼儿期,幼儿把他以前内化的东西重新外化,在这一阶段,感官发展非常重要。少年期,外部的东西成为内部的东西,即学习的过程。儿童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是他们学习的动力所在。作者认为,这一时期的家庭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家庭生活对儿童来说就是他生活的榜样,会对他的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而担任学生期的人的教学任务的主要是学校。在这一节里,福禄贝尔对学校的性质、任务、教学内容、教育方法等学校教育问题作了论述。

“恩物”是福禄贝尔设计的一套活动玩具,为了让儿童开展游戏和其他活动,因为他十分重视游戏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他认为游戏是儿童发展的,这一时期人的发展最高阶段。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能够尽情的享受快乐。但可惜的是,作为成人我们往往不能很好的理解这种快乐。对于儿童的游戏,他们不仅不积极的参与,还采取各种行为进行阻止。认为玩泥巴太脏,玩水衣服会湿……其实,这些都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游戏。而往往只有这些儿童自发选择的这些游戏才能显示出他未来的内心世界。一个游戏着的儿童,一个全神贯注地沉醉于游戏中的儿童是儿童生活最美好的表现。此外他还主张为儿童创设活动条件,如让孩子在自己的花园里种植植物,组织他们手工制作等。我想,现在幼儿园里设立的植物角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对以后生活的预习。所以,每一个大人都应该重视这个时期的游戏,给予充分的支持。

《人的教育》为我们讲述了幼儿教育中的各种问题,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虽然整本书看下来,我还有很多地方并没有真正的读懂,我想,以后我还是应该再仔细的读。

《人的教育》读后感 篇18

今年暑假期间,我有幸拜读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外国教育名著丛书中《人的教育》一书。本书是一本著名的教育论著,分别论述了学前和学校教育的重要作用。作者福禄培尔是德国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19世纪新教育的倡导者之一,近代学前教育理论的奠基人,被称作“幼儿教育之父”。他的关于学前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活动,是他一生活动的主要方面。这本书是一部泛论儿童时期学前和学校教育的书,对我们小学教育有很多的启示。书中,福禄培尔主张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天性,反对强制性教育和压制儿童的发展,重视儿童积极活动和发展儿童个性以及强调早期教育的重要意义,主张人的一切发展阶段教育的连续性等理念。

在本书中,福禄培尔阐述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今后来学前教育的发展有着很深的影响。福禄培尔把人的教育所涉及的年龄范围划分为幼儿期、少年期(少年早期)和学生期(少年后期)三大发展阶段。在他看来,受教育的人在各个发展阶段上必然会按照自己的使命显示出自己必须实现的各种功能。学前教育在人的教育的整个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幼儿期是人的发展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阶段。书中写到:“人的整个未来生活,直到他将要重新离开人间的时刻,其根源全在于这一生命阶段,不管这未来生活是纯洁的还是污浊的,是温和的还是粗暴的,是勤劳的还是怠惰的……他(她)将来对父母、家庭和兄弟姐妹的关系,对社会和人类、自然和上帝的'关系,按照儿童固有的和天然的禀赋,主要取决与他在这一年龄阶段的生活方式。”如果儿童在这一年龄段遭到伤害,假如存在他身上的他的未来生命之树的胚芽遭到损害,那么他必须付出最大的艰辛和努力才能成长为强健的人,必须克服最大的困难在其朝着这一方向发展和训练的道路上避免这种损害所造成的畸形。所以,他把学前教育有机地列入整个人的教育的过程,看作人的真正教育的开始,明确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人的教育》一书中,福禄培尔提出了家庭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在幼儿期,人的教育主要是托付给父母和家庭的,儿童与家庭成员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因此要给缺乏教育知识的父母提供内容和方法上的指导。我觉得作为儿童的父母懂得一些如何教育孩子的知识和方法策略是非常必要的,父母的教育对孩子今后的发展有很大影响,父母在平时要有意识去学习了解一些育儿方法,避免错误教育对幼儿产生不利影响,给美好人生造成伤害,给人生成长造成障碍。

对儿童的教育应顺应自然的原则,是福禄培尔教育理论体系的一条重要原则。他要求让儿童从最早期开始就能不受干扰地自然发展。因此,“教育、训练和全部教学与其是绝对的、指示性的,不如更应当是容忍的、顺应的,因为在纯粹采用前一种教育方式下,人类那种完美的发展、稳步或持久的前进将会丧失。”福禄培尔拿园丁修剪葡萄藤作为比喻:“葡萄藤应当被修剪,但修剪本身不会给葡萄藤带来葡萄,相反的,不管出自多么良好的意图,如果园丁在工作中不是十分耐心地、小心的顺应植物本性的话,葡萄藤可能由于修剪而被彻底毁灭,至少它的肥力和结果能力被破坏。”教学中一定要顺应少儿的天性,耐心的指导,不能强制性地教育压制儿童。与让儿童不受干扰地自然发展的主张一致,福禄培尔重视儿童个性的发展;“在作为人类一员和上帝儿女的每一个人身上包含并体现整个人性,但他在每个人身上是以完全固有的、特殊的、个人的、独一无二的方式被表现、被塑造的……”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人为本,因材施教,要千方百计保护他们做事的积极性并予以肯定和支持,尊重他们正确的观点,从而促进他们和谐发展,健康成长。

书中还说道,游戏在学前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实这对于我们小学教育来说,游戏也是很好地促进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低年级学生尤其如此。因为游戏会直接影响儿童的生活和教育,游戏能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一个能干的、平心静气的、坚忍不拔的坚持游戏的儿童必然会成为一个能干的、坚忍不拔的、能够以自我牺牲来增进别人和自己幸福的人。福禄培尔为了让儿童开展游戏和其他活动,设计出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统一到多样、循序渐进、合乎逻辑联系的游戏和作业体系以及配套活动玩具,因此也就有了他著名的“恩物”,这套教具对发展儿童的智力和创造性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此外他还主张为儿童创设活动条件,如让孩子在自己的花园里种植植物,组织他们手工制作等。因此,学校应该为学生开展更多的兴趣活动,让学生能够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教师要引导他们做有意义的事情,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福禄培尔作为历史上的一位著名教育家,近代学前教育的奠基人,他的学说的重大价值早为外国教育界人士所重视。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体系,不仅需要研究我国教育的历史和现状,总结我国教育的经念,而且需要研究外国教育的历史和现状,借鉴外国教育的经念。这本教育名著,在中外教育史上有很大影响,对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很有指导性,非常值得一读。

《人的教育》读后感 篇19

《人的教育》为我们讲述了幼儿教育中的各种问题,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福禄贝尔在对待家庭与教学科目时,认为“教学即生活”,强调只有当家庭与学校生活一致时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在课程与教育目的问题上,福禄贝尔有一段话至今仍发人深思,他说:“幼儿时期的生活方向未完全确定,如幼儿绘画并不是为未来成为画家做准备,教幼儿音乐并非以将来成为音乐家为目的,这些活动仍然为发展幼儿时期多方面人性所需,如个体需食物来补充营养一般。我们要帮助儿童真正过着完美的儿童期,为达到这个目的,即使儿童的学校生活需要延后一年或两年来完成,还要比误导他们的人生目标要好一些。”

福禄培尔关于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原则是人的“自动”发展的原则。

福禄培尔认为,这种“自动”发展是个体利用自我能动的力量,通过内部表现于外部和外部表现于内部的两个阶段实现的。之所以提出人的“自动”发展的教育原则,还在于反对旧教育对儿童的束缚。但福禄培尔并没有因此使儿童的发展绝对自由化,而排斥外部力量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发挥教育的作用,福禄培尔研究了儿童的发展过程,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幼儿期、少年期和学生期。在他看来,不同的教育手段对儿童的影响和作用是不同的。

我想,所谓教育,就是在孩子这张“白纸”上进行描绘。描绘的次数多了,这张白纸上的内容也就越丰富。随着内容的丰富,想要再次描绘,必须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因此,对于孩子的教育,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方法和手段必须调整。这样,才能在画纸上,描绘出更为丰富多彩的画面。

在幼儿的生活中,作者也有其独到的见解。在没有其他活动物体存在时,不能让幼儿独自呆在床上或摇篮里,这样不仅会使身体虚弱,也是产生心理上娇嫩和脆弱。幼儿的卧床从早期起不应过于柔软,也不能用羽毛的枕头。而饮食始终只能是养料,唯一的目的是促进体力和智力活动,儿童的食物应该尽量简单,以能够维持儿童的生活所需,使他在体力和智力上达到同样程度的发展为限。教幼儿站立和步行时,我们不应当使用拐杖和绳子。在幼儿的成长中,他会自己发现自己有走路和站立的力量,自然的学会这些技能。这些观点,涉及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对于儿童过分的保护,并不能让他们最好的成长。适当的放手,让幼儿在“艰苦”的环境中学会生活,在困难中学会坚强。有利于他们身体的发展,又有利于他们心理的锻炼让他们成为独立、坚强、自信的人。

《人的教育》这本教育名著非常值得我们去读,这次我只对书中内容作大致得了解,也还有一些不明白的地方,今后我还将花更多的时间去仔细研读。

《人的教育》读后感 篇20

刚开学时经同事介绍我在学校图书室借了一本德国著名教育家福禄培尔的著作《人的教育》。有关这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我早在几年前就学习了许多,今晚再一看,感觉也没什么可读之处,但我还是硬着头皮去读。因为我认为只要是书,它都有读的价值,既借之,则读之。

当我读到这位教育家的生平时,从中读到了一句很值得我去读并且也很让我佩服的一句话,不是福禄培尔说的,而是他的同事巴普罗说的,这句话是这样的:“如果不重视和不着手家庭教育改革,学校教育便缺少了正确的和不可缺少的基础。”我反复地把这句话读了几遍,的确让我振奋。因为谈到家庭教育使我想起当前学生家长(这里指学生的父母)大部分都在外打工挣钱,把孩子都丢在家里让爷爷,奶奶照顾。虽然有一部分家长在家,却也从不过问孩子的学习,总是只顾挣钱。他们这些做家长的哪里知道孩子们在他们面前和在爷爷奶奶面前的影响和表现完全是不一样的'。因此,我认为,有些学生的不良习惯,甚至学坏行为直接与家长有着一定的关系。所以说不重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就缺少了正确的和不可缺少的基础。只有学校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才能把孩子教育好。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的,巴普罗也有一句话证实了父母的教育的重要性。但是我认为他的这句话具有片面性,他是这样认为的:“培养精明能干的母亲的必要性居首要地位,因为儿童早期的教育的重要性高于一切。”他在这句话中只讲了培养精明能干的母亲的必要性在儿童教育中居首要地位。我认为,在一个健康的家庭中,父亲在孩子的心目中也是同等的重要的。如果作为一个父亲在孩子的眼中不能与母亲同等重要,那么,这个家庭一定不是一个健康的家庭。不单是母亲要精明能干,父亲也应如此。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既使是好孩子也会养成不良习惯甚至于学坏的。我这里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在我们学校六年级有一个男生名叫××,在上几年他的学习成绩一直是很好的,然而这两年由于父母离婚,双方又都再娶再嫁,都不问孩子的事,把一个孩子丢在亲戚家。这孩子由于受父母的影响和社会上不良风气的“熏陶”,已经染上了一些恶习。父母不在跟前,作为亲戚好象又不好管教太严,倒至这孩子经常逃学,即使来到学校上课也不认真学习,不是上课捣乱就是找同学打架,学习成绩可想而知了。他的班主任对他无招可用,因为他现在已经是“刀枪不入”了,这难道不与他的父母有着直接的关系吗?

因此,我认为只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配合我们学校的教育才能使孩子成人,成材。否则,就是一种缺陷的、不完整的教育。

《人的教育》读后感 篇21

一个很小的族群,却创造了惊人的经济和社会成就:美国三分之一的百万富翁是犹太人;获得诺贝尔奖的美国人当中,有25%是犹太人;马克思、爱因斯坦……为什么人口数只同我国上海的犹太人其天才却多如繁星?全世界的人们一直都十分好奇,希望知道犹太人能够如此优秀的秘诀是什么?

然而,实际上,其中毫无“秘密”可言,犹太人与其他任何种族的差异都不大,与中国人还些相似。关键在于犹太人之所以成为犹太人,与他们的家庭早期教育有极大关系。在犹太人的整个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孩子追求高成就的动力,使孩子有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的强烈愿望。犹太人皆遵循的价值是:追求真正的财富——知识。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每一个犹太家庭的孩子,几乎都要猜一个谜团:“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烧毁,你的财产被抢光,你将带着什么东西逃命呢?”如果孩子回答说是钱或者钻石,母亲将进一步问:“一种没有形状、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宝贝,你知道是什么吗?”当孩子无法回答时,母亲就会说:“孩子,你要带走的不是钱,也不是钻石,而是智慧。因为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你只要活着,智慧就会伴随你的一生。” 犹太父母如此教育孩子重视对知识的追求,实际上就是教导孩子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人。犹太父母懂得用书本来武装自己孩子的头脑,给他们以丰富的智慧;通过人性与科学的结合,使孩子更能体会到智慧所体现的魅力所在,以独特的教育方式结合教育理念,使孩子们透过现象更深一层地认识教育的本质。知识源于书本,知识更活用于书本,教育子女更要从知识中演变成智慧,体现出智慧本身的重要性。因此,犹太家长们从小便培养孩子们读好书的习惯,使他们知道书中赋予他们智慧的力量是无穷的。另外在培养方法上崇尚个性,鼓励创造;从小培养孩子的好口才。

这本书让我更多地了解了犹太民族,了解到了犹太民族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如何优先追求子女教育改变自己和孩子的命运。 其实,最重要的是,这本书里揭示的家庭教育的具体做法,从而彻底改变自己和后代的命运。

教育为什么会如此沉重?教师的压力为何如此不堪重压?家庭教育或家庭学习环境的营造才是孩子教育成败的关键!当下家庭教育的空白或不作为是目前教师教育引导孩子遇到的最大障碍! 如果我们在督促教师加强教学技能的学习和专业知识的提升的同时,也加大家庭培养孩子能力的培训,家校通力合作,教育的曙光才会出现。否则,割断了家校的联系,单方面要求教师要教育孩子成才,只能是空想而已。最终耽误的是孩子的一生,给家庭带来无数令家长头疼的后续问题!

《人的教育》读后感 篇22

《人的教育》为我们讲述了幼儿教育中的各种问题,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福禄贝尔在对待家庭与教学科目时,认为“教学即生活”,强调只有当家庭与学校生活一致时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在课程与教育目的问题上,福禄贝尔有一段话至今仍发人深思,他说:“幼儿时期的生活方向未完全确定,如幼儿绘画并不是为未来成为画家做准备,教幼儿音乐并非以将来成为音乐家为目的,这些活动仍然为发展幼儿时期多方面人性所需,如个体需食物来补充营养一般。我们要帮助儿童真正过着完美的儿童期,为达到这个目的,即使儿童的学校生活需要延后一年或两年来完成,还要比误导他们的人生目标要好一些。”

福禄培尔关于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原则是人的“自动”发展的原则。

福禄培尔认为,这种“自动”发展是个体利用自我能动的力量,通过内部表现于外部和外部表现于内部的两个阶段实现的。之所以提出人的“自动”发展的教育原则,还在于反对旧教育对儿童的束缚。但福禄培尔并没有因此使儿童的发展绝对自由化,而排斥外部力量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发挥教育的作用,福禄培尔研究了儿童的发展过程,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幼儿期、少年期和学生期。在他看来,不同的教育手段对儿童的.影响和作用是不同的。

我想,所谓教育,就是在孩子这张“白纸”上进行描绘。描绘的次数多了,这张白纸上的内容也就越丰富。随着内容的丰富,想要再次描绘,必须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因此,对于孩子的教育,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方法和手段必须调整。这样,才能在画纸上,描绘出更为丰富多彩的画面。

在幼儿的生活中,作者也有其独到的见解。在没有其他活动物体存在时,不能让幼儿独自呆在床上或摇篮里,这样不仅会使身体虚弱,也是产生心理上娇嫩和脆弱。幼儿的卧床从早期起不应过于柔软,也不能用羽毛的枕头。而饮食始终只能是养料,唯一的目的是促进体力和智力活动,儿童的食物应该尽量简单,以能够维持儿童的生活所需,使他在体力和智力上达到同样程度的发展为限。教幼儿站立和步行时,我们不应当使用拐杖和绳子。在幼儿的成长中,他会自己发现自己有走路和站立的力量,自然的学会这些技能。这些观点,涉及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对于儿童过分的保护,并不能让他们最好的成长。适当的放手,让幼儿在“艰苦”的环境中学会生活,在困难中学会坚强。有利于他们身体的发展,又有利于他们心理的锻炼让他们成为独立、坚强、自信的人。

《人的教育》这本教育名著非常值得我们去读,这次我只对书中内容作大致得了解,也还有一些不明白的地方,今后我还将花更多的时间去仔细研读。

《人的教育》读后感 篇23

今年暑假期间,我有幸拜读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外国教育名著丛书中《人的教育》一书。本书是一本著名的教育论著,分别论述了学前和学校教育的重要作用。作者福禄培尔是德国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19世纪新教育的倡导者之一,近代学前教育理论的奠基人,被称作“幼儿教育之父”。他的关于学前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活动,是他一生活动的主要方面。这本书是一部泛论儿童时期学前和学校教育的书,对我们小学教育有很多的启示。书中,福禄培尔主张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天性,反对强制性教育和压制儿童的发展,重视儿童积极活动和发展儿童个性以及强调早期教育的重要意义,主张人的一切发展阶段教育的连续性等理念。

在本书中,福禄培尔阐述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今后来学前教育的发展有着很深的影响。福禄培尔把人的教育所涉及的年龄范围划分为幼儿期、少年期(少年早期)和学生期(少年后期)三大发展阶段。在他看来,受教育的人在各个发展阶段上必然会按照自己的使命显示出自己必须实现的各种功能。学前教育在人的教育的整个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幼儿期是人的发展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阶段。书中写到:“人的整个未来生活,直到他将要重新离开人间的时刻,其根源全在于这一生命阶段,不管这未来生活是纯洁的还是污浊的,是温和的还是粗暴的,是勤劳的还是怠惰的……他(她)将来对父母、家庭和兄弟姐妹的关系,对社会和人类、自然和上帝的关系,按照儿童固有的.和天然的禀赋,主要取决与他在这一年龄阶段的生活方式。”

如果儿童在这一年龄段遭到伤害,假如存在他身上的他的未来生命之树的胚芽遭到损害,那么他必须付出最大的艰辛和努力才能成长为强健的人,必须克服最大的困难在其朝着这一方向发展和训练的道路上避免这种损害所造成的畸形。所以,他把学前教育有机地列入整个人的教育的过程,看作人的真正教育的开始,明确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人的教育》一书中,福禄培尔提出了家庭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在幼儿期,人的教育主要是托付给父母和家庭的,儿童与家庭成员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因此要给缺乏教育知识的父母提供内容和方法上的指导。我觉得作为儿童的父母懂得一些如何教育孩子的知识和方法策略是非常必要的,父母的教育对孩子今后的发展有很大影响,父母在平时要有意识去学习了解一些育儿方法,避免错误教育对幼儿产生不利影响,给美好人生造成伤害,给人生成长造成障碍。

对儿童的教育应顺应自然的原则,是福禄培尔教育理论体系的一条重要原则。他要求让儿童从最早期开始就能不受干扰地自然发展。因此,“教育、训练和全部教学与其是绝对的、指示性的,不如更应当是容忍的、顺应的,因为在纯粹采用前一种教育方式下,人类那种完美的发展、稳步或持久的前进将会丧失。”福禄培尔拿园丁修剪葡萄藤作为比喻:“葡萄藤应当被修剪,但修剪本身不会给葡萄藤带来葡萄,相反的,不管出自多么良好的意图,如果园丁在工作中不是十分耐心地、小心的顺应植物本性的话,葡萄藤可能由于修剪而被彻底毁灭,至少它的肥力和结果能力被破坏。”教学中一定要顺应少儿的天性,耐心的指导,不能强制性地教育压制儿童。与让儿童不受干扰地自然发展的主张一致,福禄培尔重视儿童个性的发展;“在作为人类一员和上帝儿女的每一个人身上包含并体现整个人性,但他在每个人身上是以完全固有的、特殊的、个人的、独一无二的方式被表现、被塑造的……”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人为本,因材施教,要千方百计保护他们做事的积极性并予以肯定和支持,尊重他们正确的观点,从而促进他们和谐发展,健康成长。

书中还说道,游戏在学前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实这对于我们小学教育来说,游戏也是很好地促进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低年级学生尤其如此。因为游戏会直接影响儿童的生活和教育,游戏能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一个能干的、平心静气的、坚忍不拔的坚持游戏的儿童必然会成为一个能干的、坚忍不拔的、能够以自我牺牲来增进别人和自己幸福的人。福禄培尔为了让儿童开展游戏和其他活动,设计出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统一到多样、循序渐进、合乎逻辑联系的游戏和作业体系以及配套活动玩具,因此也就有了他著名的“恩物”,这套教具对发展儿童的智力和创造性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此外他还主张为儿童创设活动条件,如让孩子在自己的花园里种植植物,组织他们手工制作等。因此,学校应该为学生开展更多的兴趣活动,让学生能够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教师要引导他们做有意义的事情,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福禄培尔作为历史上的一位著名教育家,近代学前教育的奠基人,他的学说的重大价值早为外国教育界人士所重视。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体系,不仅需要研究我国教育的历史和现状,总结我国教育的经念,而且需要研究外国教育的历史和现状,借鉴外国教育的经念。这本教育名著,在中外教育史上有很大影响,对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很有指导性,非常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