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情感 > 情感短文 > 正文

亦师亦友

作者: 方钰霆2024/05/07情感短文

在我们县城的郊区,曾有一所高中,也就是我的母校——环城高中,专门收录各乡镇考上来的农家子弟。

在我们上学的那个年代,城乡的差距和隔阂还是较大的。记得我第一次进城上学,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看什么都是新奇和震撼的:原来城里的路是水泥路面,宽阔而平坦;城里人的衣服是五颜六色的,艳丽多彩;而且晚上总是灯火通明,熙熙攘攘……

此后,每个月我都要从家里背30来斤大米,带几瓶豆腐乳上学,坐的是那种车顶上有货架的面包班车。到城里上学总是心情愉悦。

教我们班的是几位刚刚大学毕业的老师,记得都是师范专科学校毕业的,其中一位姓余,一位姓童,一位姓张。

几位老师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仅比我们大个三五岁,也就二十出头。余老师中文系毕业,据他说17岁就考上大学,总是一副成竹在胸的派头,头永远向上昂着,很有“范儿”;童老师虽然教我们化学,却是体育健将,肌肉发达;而教物理的张老师则是一副少年老成的学究模样,着中山装,西裤笔挺,黑皮鞋锃亮。老师们刚刚参加工作,都住在学校,就在我们宿舍的边上。课余及休息日,我们很容易就成了朋友。

余老师善下围棋,经常在宿舍邀我们下几盘。刚开始我们还诚惶诚恐的,老师也是一副为人师表的模样。几十天之后,随着我们棋艺日涨,余老师就时常拍案而起,有时还“威胁”罚我们抄作业。可这时即便罚抄,我们也要杀他个片甲不留。几次之后我们之间就皮了,又勾肩搭背一起踢足球。

童老师最爱打篮球,经常带着我们一帮小子偷偷去县城的体育场打球。前锋、中锋、后卫都分派好,如果碰到其他学校的学生,还会来一场友谊赛。他还撺掇校长搞了一次全校的篮球比赛,正式的分班级的篮球赛。我们也不负众望,以高一对高二,打败高二文理两个班无敌手。

张老师则是名副其实的学究,每次讲课务求通俗易懂,对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及电磁波的产生等均亲自做实验。讲课非常细致,凡是同学不懂或没搞清楚的可以讲上十几遍。他的宿舍经常成为我们讨论问题的辩论室,每个人都可以畅所欲言,以至于不少女同学对物理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我们在3年后的高考中,物理成绩都拿到了较高的分数。

母校其实是由一所初中临时改成的学校。光秃秃的操场由煤炭渣铺设,教室及宿舍也很破旧,冬天只有冷水洗澡,条件很艰苦。母校的高中部历史上也只办了4年,校友中却产生了一位生物学博士后、一位大学教授、一位上市公司高管以及几位成功企业家……可以说,中学阶段是一个人形成自己人生观的关键阶段,正是几位老师的言传身教使我们形成了乐观、永不放弃以及认真谨慎的人生态度。

永远感谢,我兄弟般的老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