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
微文呈现整理的《孩子(精选22篇),都是精品文章,请您欣赏。
《孩子 篇1
暑假我我读了许多书,其中最让我难忘的就是我那本《这个孩子,先别急着吃棉花糖》。
这本书主要讲解的是:主人公小学生珍妮弗她家庭条件优越,衣食无忧,但是她和所有同龄的小女孩一样,对学习和生活有不少的疑惑和抱怨。父亲乔纳森是一个事业很成功的人,但是他的工作太忙,他为了帮助女儿让她快乐成长他给女儿讲了一个又一个的小故事,其中有《三十秒法则》等等,还把自己小时候参加过的斯坦福大学的棉花糖实验拿来跟女儿分享。终于在他的努力下,珍妮弗有了很大的'改变,她不再遇事抱怨,变得更自信、更快乐、更会自我约束,在无形中养成了受益一生的好习惯。
看了这本书后我有很大感触,认识到了学习成绩好有许多好处,做什么事情都很自信,在班中可以树立威信成为他们的榜样,将来可以上好的学校受到高等教育,父母会为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
在学习生活中如果不会合理安排时间会造成延误事情,失去诚信。在学习生活中要树立目标,只有那样才能为目标而奋斗,当目标实现时自己会特有成就感。
我马上就要升到五年级了,就要小学毕业了。我也要向主人公那样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改变学习态度,建立自信掌控时间,善用金钱为自己的目标而奋斗,找到许多好朋友,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基础。
《孩子 篇2
这是一本充满哲理的故事书,书中七块“棉花糖”不仅色彩缤纷的,而且甜美可口,更可以让孩子懂得许多深刻的道理。但作为一名家长,我觉得从此书中也可以读懂许多教育孩子的道理。
这本书的女主人公小学生珍妮弗家境不错,但却对学习和生活有不少的疑惑和抱怨。父亲乔纳森事业成功,但工作十分忙碌。为了帮助女儿这快乐的成长,乔纳森给女儿讲了一个又一个的小故事,还把自己小时候参加过的斯坦福大学的棉花糖实验拿来给女儿分享。他的努力,终于让珍妮弗变得自信,快乐,养成了一生受益的好习惯。
建立自信的橘色棉花糖会让孩子懂得:要想有自信,就要把事情努力做好。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成功的人愿意做不成功的人不愿意做的事。
掌控时间的黄色棉花糖会让孩子懂得:守信时间的诺言是非常重要的,要把握时间,珍惜时间,不珍惜时间会失去重要的东西。成功的人说话算话。
善用金钱的绿色棉花糖会让孩子懂得:要把钱用在有用的地方,不要把钱花在一些不必要的事情上。棉花糖就好比是金钱,每天都会有“棉花糖”摆在人们面前,但成功的人不会急着吃这些“棉花糖”,他们会一个一个的积攒下来。恰恰相反不成功的人则会挥霍一空。斯坦福大学的试验就证明,能够坚持15分钟不吃棉花糖的人,长大后会比马上吃掉棉花糖的人优秀。
达成目标的蓝色棉花糖会让孩子懂得:凡事都要有准备、努力才能达成目标。太阳出来后,你最好就开始拼命得奔跑吧!
“棉花糖”代表我们所遇到的无数诱惑和机会。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会面临各种选择,每一个选择的背后都会有无穷的诱惑,面对这样的选择,我们的孩子该何去何从呢?我们家长需要做得是引导孩子做出有助于自己成长的选择,放弃那些可能误导他们的选择,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会成为意志坚定,懂得取舍,并不断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努力。
每一个故事都有一个深深的道理,让我学到面对孩子的各种问题该如何处理。我非常佩服书中的这位“爸爸”的睿智,不是管教也不是打骂,在一块块棉花糖的故事中,让孩子不知不觉做出了正确的选择。而这些与我们很多家长的教育方式是不一样的。尤其是书中的一个故事让我感触颇深:乔纳森先生送女儿去学习游泳,本来时间就非常紧张,但是女儿还是没有意识到这些,磨磨蹭蹭,耽误了爸爸和好朋友40分钟。读到这里我非常好奇这位爸爸会对孩子采取什么措施,在接女儿回家的时候,这位爸爸也让女儿等了同样的时间,女儿也因此吃到了苦头。我想如果我是这位爸爸,我也觉得这样做合情合理。但是这位爸爸还是向女儿反思了自己的行为的不恰当,“是爸爸因为太着急而吃掉了棉花糖,本来可以有更好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的。”这是我最最佩服这位爸爸的勇敢所在。对于大多数中国家长来说,都已经习惯了居高临下,大声呵斥孩子,仿佛这才是最有效的管理孩子的方式。而孩子好像都已经习惯了大人的管理方式,表面上看乖乖接受了,但是孩子的心底真的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了吗,答案不一定吧。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会逆反,跟自己的父母“对着干”,其实根源在这里就已经埋下了。反思自己的教育孩子的方式、管理方法,真是有太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再读完这本术后,我把它推荐给了老公,我认为爸爸们更应该好好的读读,学一学这位爸爸的方法,如何更有效的引导孩子。而作为一名老师,从中我也学到了自己从未注意过的方式方法,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尝试这去渗透、实施。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也要学会善用每一块“棉花糖”,不要着急让孩子吃到“棉花糖”。
这些法则会帮助我们的孩子选择在未来道路上遇到的每一块“棉花糖”,我想从现在培养他们成功的习惯和品格,为将来打好基础。让我们一起分享永恒的“彩色棉花糖”吧!
《孩子 篇3
看了《孩子,先别急着吃棉花糖》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帮助我养成好习惯。
这本书中的主角是女孩珍妮弗,她是一个普通的孩子,而她的父亲却是一个杰出的商人。他看到自己女儿的坏习惯越来越多,便以一个十五年前斯坦福大学做过的一个棉花糖实验为开头,为她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故事,如:提供学习动力的红色棉花糖、建立自信的橙色棉花糖、节约时间的蓝色棉花糖等等,帮助她改掉了很多坏毛病,让她前行的道路更加顺畅。
书中的小故事,我最喜欢看的.就是珍妮弗父亲讲的故事,还有他又是怎样机智地化解女儿所遇到的问题。他的帮助使珍妮弗恍然大悟,顺利地解决学习、生活中碰到的难题。看着看着就忍不住翻了下一页,忍不住又一口气读完了所有的小故事,让我沉浸在书中,仿佛我就是书中的那个主角——珍妮弗。
我十分喜欢这本书,已经经看了五遍了,但每次看都会有不同的感觉:第一二次感觉到的是新奇,第三次体会到了其中深刻的道理,第四五次虽然已经知道接下来该发生什么,但还是很有趣。这本书中的句子没有很优美,但表达很幽默,让我越读越快乐。
我推荐大家有空要去看看这本书,它一定会让你有所启发,会对你有所帮助!它的内容生动有趣,会让你有一口气读完的冲动!读读这本书吧,与珍妮弗一起养成好习惯吧!
《孩子 篇4
这本书是读书会安妈推荐的,以前也听过棉花糖的实验,但是从安妈和这本亲子图书读出来的内容却远远比实验本身精彩多了。
《孩子,先别着急吃棉花糖》这本书的作者是「美」乔辛·迪·波沙达著,徐若英译,青岛出版社出版。
关于棉花糖的实验:给你一颗棉花糖,如果你能坚持15分钟不吃它的话,我就再给你一颗,你会怎么样选择呢?
这是斯坦福大学的一个实验,经过统计和跟踪调查发现,坚持15分钟不吃棉花糖的孩子,长大以后,无论学习、事业,还是人际关系,因为不容易受诱惑、安于等待的小朋友,都比无法坚持的孩子各个方面表现更优秀,被称为“延迟的幸福”。
本书讲述了一个小女孩珍妮佛与她爸爸的故事,女孩子有很多这个年龄段的缺点:爱迟到、缺乏自信、缺少金钱观、没有人生目标,还担心自己的体重……
面对这样的孩子,这个爸爸没有过多的担心,而是通过神奇的棉花糖的故事给孩子建立正确的人生法则。
一、提供学习动力的红色棉花糖
期末考试结束后,珍妮佛很沮丧,因为复习的时候她却去看“巨星云集”,闲逛跳蚤市场,而公布成绩后自己却认为自己有很多长处,学业不是自己的全部。
爸爸没有生气,爸爸给珍妮佛讲了棉花糖的实验,并请珍妮佛帮他的公司筛选面试者,珍妮佛从一个小小董事长的角度来看别人的履历,最后珍妮佛说:“我也要拥有幸福的生活。我绝对不要当一个成绩很烂又爱吹牛皮,做什么事情都要看别人脸色的.女孩”。
二、建立自信的橘色棉花糖
珍妮佛因为要在班级演讲,她当着很多人时会很紧张,什么都想不起来,连声音都会变成小绵羊,还会面红……
爸爸告诉珍妮佛,学会忍耐、不要着急享受眼前的快乐也是一种取得成功的方法。她的不自信主要来自于自己没有准做好充足的准备。想要成为演讲高手,应该充分的准备,反复练习,不断积累经验,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于是,珍妮佛不停地练习,再练习,最终在演讲时获得了热烈的掌声。
三、掌握时间的黄色棉花糖
珍妮佛总有拖沓迟到的`毛病,爸爸没有责备她,爸爸跟珍妮佛讲了甘地的孩子阿郎的故事。“因为没有任何一种方法可以把失去的时间找回来,即便是世界上最有钱的人,也不能把时间买回来。”,“区别支配时间的人和被时间驱赶的人,守时是我们生活中必须注意的事情,不守时不可能得到别人的信赖。”
四、善用金钱的绿色棉花糖
珍妮佛希望每周的零花钱从七美元增加到十美元,对于爸爸来说是很简单的事情,但是爸爸希望珍妮佛可以做一份计划书。珍妮佛不情愿的做好了计划书,在与爸爸讨论计划书可行性时,渐渐发现除了合理花费以外,还应该如何处理自己的物品、如何投资理财,还学会自己制作礼物送给朋友,成为了一名小小的投资达人。
生活充满无数的变数,如果把钱轻易的花掉,很可能某一天又会变得身无分文。只有懂得把辛苦赚来的钱用在有价值的事情上,才有机会拥有更多的财富。会捉鱼的小熊,永远有鱼吃。
五、达成目标的蓝色棉花糖
珍妮佛不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爸爸给珍妮佛讲了司机阿瑟叔叔要辞职去念大学的故事,因为高中想有一个拉风的车子,最后很多负债,导致没有完成大学学业,着急吃下了一颗危险的棉花糖。
爸爸还跟阿瑟叔叔讲过运动员拉里·伯德的故事,他总是会提前两三个小时到达比赛现场,仔细检查场地的地板。比起天分却不知道努力的人,那些以认真和勤奋创造成功的人,不是更了不起?
第二个故事是运动员是乔治的故事,他的父亲让他从投手转为捕手,再要求他左手打击,他没有埋怨和气馁,通过刻苦努力练习,最终成为命中率很高的棒球球员。
阿瑟叔叔说,一块美金每天以倍数累计,三十天后会超过五亿美金。成功不受制于我的过去,明天的成功取决于今天的我做了多少准备。
爸爸讲自己以前故事的时候,提到自己和爷爷一双鞋都有穿七年的经历,还有“三十秒法则”——每个人总是会面临在一瞬间留就要做出决定的情况,在这一瞬间,一定要多考虑三十秒,弄清楚自己真正的想法。不过,书,是这个世界上最富有营养的粮食,这是不需要多想三十秒就能确定的事情,哈哈。
“珍妮佛,其实你根本就不需要在意你已经做过的事,因为对你来说,重要的是以后怎么做。”
六、找到好朋友的蓝色棉花糖
高山流水觅知音。珍妮佛遇到与朋友发生矛盾时,妈妈给珍妮佛讲了一个故事。遇到困难时不可以逃避,而是想办法解决,说不定,困难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克服。
七、减肥妙药,紫色棉花糖
想和做是不一样的,在减肥过程中,露易嘉奶奶告诉珍妮佛,想减肥和真正去减肥是不一样的,就算知道方法,想要落实也不是那么容易。判断一件事情的对错或者决定一件事是否去做、怎样去做,都需要平时就加以磨炼。
这本书里的爸爸,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时,这位爸爸没有呐喊,没有撕心裂肺,没有咆哮,反而用轻松的对话和讲故事来启发孩子“自主”的思考很多道理,反思自己,完成“自省”和“进化”。
《孩子 篇5
寒假里,我阅读了由的乔辛所撰写的全球畅销书——《孩子,假如你吃了棉花糖》。
书中,原本调皮好动的少年艾瑞,在一次打工中结识了参加过棉花糖实验的乔纳森爷爷。在与爷爷和好友詹妮弗的相处中,艾瑞不仅领悟了学习的意义,还学会了抵挡诱惑,蜕变为一位了不起的“棉花糖少年”。
合上书,回想艾瑞的破茧成蝶之路,我想,必不可少的一定是通过延迟享乐来抵挡“棉花糖的诱惑”。在人的成长中,会出现许许多多的“棉花糖”,它们外形美观,香甜可口,却总是让人失去日后更大的利益,是一个个甜蜜的陷阱,不过,只要抵挡住它的诱惑,就能获得更多。一次单元测验的隔天晚上,同学借了我一本新出的漫画,明早就要还。时间不早了,如果复习,就不能看漫画;如果看漫画,就不能复习。漫画和复习,何去何从?纠结了很久,我终于狠下心,放下了漫画,选择了复习,挡住了“棉花糖”的诱惑,在第二天的测验中取得了好成绩。老妈看着我第一名的.成绩,兴冲冲地在周末带我去了书店。在喝下苦口良药之后,尝到了更大的甜头,何乐而不为呢?
如果你还被“棉花糖”的诱惑所困扰,那么请翻开这本扇动着梦想之翼的书,战胜“棉花糖”的诱惑;亦或是你已经战胜了它,那也请翻开这本书,你一定会受益匪浅。来,让我们跟随“棉花糖少年”的脚步,一起走向我们甜蜜的未来吧!
《孩子 篇6
每当辅导儿子想发火时,耳畔就想起了公公看似护犊子的一句话:”如果你把他当成你的学生你就教他,如果你把他当成你的儿子,你就不要再教下去了。“是啊!从教20余载,从来没有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苦恼过,教学生我是有用不完的方法和耐心,无论学生怎样,我都有一个原谅的心态,可是教育自己的儿子怎么就不行了呢?思考之余我明白:我总把儿子当成自己的一部分,觉得我疼你、爱你,所以怎么样对你都是应该的,都是爱你的。一旦教育是桂冠于这样的前提下,那么教育就没有了方法而言,所以,才有了后来教儿子学习时的暴躁与不容忍。是啊!爷爷看似在护孙子,但也道出了一个教育的真理:孩子不是谁的辅助品,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需要你的尊重、承认与鼓励。于是,什么时候想发火,就想起公公的那句话,让自己来个深呼吸平静一下,久而久之,我竟能发现儿子以前从没有被发现的优点,无形之中就有了对他的表扬,就这样,辅导的效果也逐渐见成效了。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无论对于大人,还是对于孩子来说,一句恶毒的语言,将你的魅力立减到0分,哪怕你以后说了一百句的好话,也无法增强别人对你的好感。所以语言所掩藏的力量,是非常神奇的,很多时候被我们忽视,甚至意识不到语言给别人的人生带来的破坏和摧毁的力量,尤其是你最亲最近的人,当你后悔的时候,你用”我疯了、我真的糊涂了“来表示的时候,就为时已晚。伤害一旦有了,人与人的缝隙和鸿沟就存在了,无法弥补。
对于我们的孩子,或许你用父母的权威表示你的翻云覆雨,说明你的地位,但其实,你知道吗?孩子以后为何会反叛你,不相信,或许那一刻,他对你不信任了。我们与孩子是平等的,他无法做到自己是个完美的成年人表现,按时起床,按时睡觉,每天除了看书,不玩游戏。我们也不能要求他做到如隔壁的谁谁,每天学习到深夜,一早起来读书预习,想想你自己做到了吗?
所以在对孩子的教育中,我们不能有让他难堪的语言,也不能对他过分的严厉和斥责,我们是平等的。譬如你在工作中,你喜欢听领导说你这样不对,你那样做的也不好,还是喜欢听他说:或许,你这么做就会更好一些;我知道,你肯定会做的更好一些。愉悦的语言,会让心情飞扬一周。而不悦的斥责,则会让你每天战战兢兢,对于工作也就激情不再。不是吗?我们成人都无法逾越的坎儿,让一个孩子去承担,是不是有点太残忍了点儿。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这本书主要强调的就是这样几点:
一:如何化解孩子消极的情绪
有的时候,孩子哭了,我们或许会认为:大惊小怪,这有啥好哭的,尤其是一个小男生,哭哭啼啼算啥呢?所以,有的时候,我会对孩子说:宝贝,别哭,男生不要掉眼泪,譬如爸爸。或者说:我不喜欢哭泣的男生。或许孩子会立马擦掉自己的眼泪,而实际上我还是看到了他紧缩的眉头,他的心结其实还没有完全化解掉
。这样拥抱或者一些身体语言,其实会更让孩子好一些。譬如他因为不小心将牛奶洒掉了,你不是斥责他,而是走过来抱走他,去冲洗身体的'奶渍,然后告诉他,咱们一起去用纸或者毛巾擦掉地上的斑。孩子会一声不响的擦掉眼泪,然后抢着跟你去擦牛奶斑点。
很多时候,我们的不以为怪,总会给孩子带来伤害。或者总是以母亲的名义,去指导这个或者指导那个,譬如孩子摔倒了,是他不小心碰到门或者其他。我们就会大声的说到:你怎么不长眼睛呢?门不动怎么会撞到你呢?这样孩子就会哭了,他知道自己错在哪儿?如果这时的你,走过去,摸摸他的额头,问道:很痛吗?他说出很痛很痛,我们想他以后碰到类似的情况,应该会明白一些。就像人们常说:衣服破旧者,观者重在衣;衣服洁净者,赏者重在人。在给孩子带来的伤害中,如果我们注重的是孩子的鲁莽行为,而不是这件事给孩子带来的伤害上,那么我们所说的话,则不是从同情的角度去看待这件事儿,
而从理性的研究去分析,对于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的,因为我们是他们的父母,而不是研究小白鼠的科学家,我们的责任在于保护他们,而不是剖析他们。
二:关心在于质而不是量
有的时候,看到孩子的闷闷不乐,我们想,或许他自己会理解的,所以不会多管闲事,生怕一个询问会伤害了孩子脆弱的心。有的时候,也会是看着笑话的态度去询问:呵,今天被老师批评啦?这时孩子会自动避你三尺,远离你这个隔岸观火的爸爸妈妈,这样孩子有了小心思也不会跟你说了。你则转而会抱怨:是不是孩子大了,不需要我了,小时候可呱呱的跟我说个不停。其实,不经意间,是我们把孩子的心远离我们的世界
。碰到放学回来不高兴的儿子,你或许可以走过去,帮助他拿下书包,然后说出的情绪:我感觉你好像有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如果这个时候儿子不愿意跟你说,因为他觉得自己犯了错误,或者理亏,或者丢人。你不要刨根问底,在他后面紧追不舍。我想过了一会儿,孩子会走过来,对你说:妈妈,我想有话对你说。此时的你,一定要停下来手中所有的事儿,因为这是你的关注和尊重。静静的听完,你只需要说一句:哦,被人打到鼻子流血的确是一件痛苦的事儿,但这不是丢人。我想这本书中有很多很多这样的事例,只需要说一句话,无需连篇累牍,也无需刨根问底,你只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关心一些就足够了。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我的手给你,你的人生,我的世界,我们一起去看、去听、去说话。因为我知道,有爱是不够的,更需要的是对彼此的宽容、尊重和谅解;更需要的是站在对方的立场,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
《孩子 篇7
寒假有幸拜读了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感触很深,书中淡淡的文字,简单质朴的语言,蕴含了一位伟大母亲内心深处的母爱。孩子的天真,在书中表露无疑,作者并没有长篇大论的谈论关于教育的大道理,有的只是一个母亲在叙述发生某件事情时,母子间的反应和对话,非常的生活化。
龙应台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在教育孩子方面有她自己的教育方法,用温情引领孩子认识世界,鼓励他们自由、理性地思考,用安静、潜移默化的方式教育孩子“像一株小树一样正直”地成长。她随时随地耐心地教孩子认识自然万物——天上的云、路上的车……这些文字朴实、细腻,简洁。读罢展现在我们面前地是一幅幅岁月图画,很美,很温馨,又很有智慧。没有议论、抒情、感慨,只是简洁的描述,让读者看到,听到,触摸到,似乎又若有所思。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慢慢来,慢慢来。”这是书封面上的一段话,正是这段文字,吸引了我的眼球,一股暖流涌上心来,给了我无限的感动。我也是一个母亲,相比之下,甚感惭愧。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过于急躁,盲目否定。如龙应台所说的,孩子的教育是一条漫长的路,需要母亲慢慢地走。尊重幼小生命,平等对待孩子,不能简单粗暴的指责,这样才能培养他们善良、正直、诚实、优雅和担当……
在这里我重点反思自己作为一名老师,在教育学生上的缺憾。没有耐心,情绪化,对待调皮的学生,有时会很生气,有时会大声斥责。不能够细声细气地和学生交流。
有一次,预习铃刚响,我去隔壁办公室,老远就听到哈哈大笑的声音从楼上传出来,我边走边想着这笑声是从何而来。会不会是我们班?于是,上楼直奔教室,想一看究竟。一进教室班长就对我说:“老师,刘嘉豪给他同桌讲笑话,惹得大家大声地笑。”她显然很气愤。听班长这么一说,我带着满脸的怒气瞥了刘嘉豪一眼,此时的他也许意识到自己错了,低着头,看着桌上的书,一动不动地坐在那儿。“如果今天不给他点严厉的教训,那以后怎么管理?”想到这里,我走到他的座位,只见他桌子上只放了本书,没有本子和笔。看到这些,我便火冒三丈:“走,给***妈打电话,让她来看看你的表现。”他一听,急了:“老师,别……别……。”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他竟然这样对我说,我装出一副很生气的样子,走出教室,进了办公室,一会儿,他也跟了过来,说:“老师,对不起,我不应该讲笑话,逗大家笑,影响课堂秩序”。听他这么一说,我真想原谅他,可是,想想以前的种种违反纪律的事,都与他脱不了干系时,说:“以前,我总是心平气和地跟你讲道理,你也总是不断地向我承认错误,这次我再也不给你机会。”说着拿起电话拨通了***妈的电话。不一会儿的工夫,***妈赶来了学校,得知他犯错了,不停地数落着:“你真不省事,老毛病又犯了,这么长时间对你苦口婆心真是白费了,我还以为你有所收敛,没想到……”说罢,抬手欲打他,我一个眼神制止了她,妈妈相当生气,这时的他呢,看得出真的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小声对妈妈说:“妈妈,我错了,下次再也不调皮了。”最后又转过来向我道了歉。
说实话,这样的结局,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从那天起,他那些过分的行为收敛了许多,也正是从那天起,他的名字再也没被写在违纪的黑板上。直到今日,我的内心深处并没有因他折服而自喜,也没有因我的胜利而置之不理。如果我学着安安的妈妈,耐心地与他交流,让他愉快的接受;如果我不冲动不叫家长,换一种方式教育;我就会带给他欢乐,而不是无穷的压力。上周四的'一个课间,我让他下节课课后找我,他没有忘记,规规矩矩地进了办公室。我和他谈了好久,谈到他期中考试考得不错,表扬了他作业写得整齐,交得及时;谈到了他的日记比以前大有长进,肯定了他有坚持阅读的习惯。并提醒他,如若能做到严格约束自己、控制自己,相信他还会有大的进步。一句表扬,一次肯定,一种相信给了他莫大的自信,谈话结束,他准备回教室时,恭恭敬敬地说了一声:“老师,再见。”此时,我感到很欣慰。心中默默地重复着那句话:孩子,你慢慢来。老师对你有耐心。
是啊,在学生犯错时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来教育学生,尊重他们,容忍他们间的差异,效果会不同。不同的学生运用不同的、适合他们的教育方法,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上充满欢乐。老师也会感到幸福。
孩子,你慢慢来。教育是长跑,多给学生一点时间,多给学生一点耐心;教育是慢的艺术,我们必须与家长一起慢慢等待孩子的成长。让我们用心欣赏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细节,享受孩子一朝一夕的变化!让我们用心欣赏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片段,享受孩子一喜一怒的真实!长长的路,慢慢地走!长长的路,健康地走!
《孩子 篇8
“你怎么老是惹麻烦!”“这么简单的事情你都做不好,真是笨死了!”诸如此类的话语,我们做老师的和做家长的应该都不会陌生,面对拥挤的课堂、面对孩子无休止的问题,这些过后让我们后悔万分的话语便从我们嘴里脱口而出。当下一次“暴风雨”来临时,我们又忍不住一再犯错,偶尔反思自己,也是“如何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读了《孩子,你为什么不听话》后我深有感触,“一分钟批评”让孩子认识自己的错误,但仍保持良好的自我感觉,并且试着自我改正;当孩子身上闪现出点滴的优点时,“一分钟表扬”让他们保持长久的快乐,并因此而做得更好;而“一分钟目标”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学会自我监督,在反复的目标的实践与重温中得到进步。
我深切地感受到,这“一分钟”所带来的效果并不仅仅是孩子不良习惯的纠正,更体现出教育的一种良性发展,孩子会变得越来越优秀,教育也变得越来越轻松。优秀是教出来的,你想让孩子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孩子,关键你有没有用心去做,不是真诚地面对孩子。给表现不良的孩子“一分钟批评”,给有进步的孩子“一分钟称赞”,给所有的孩子“一分钟目标”,试一试,或许能够得到很多惊喜。表扬孩子之中,要含着期望和要求。我班有几个小朋友吃饭慢,爱磨蹭或是说话,每次吃饭,我总是不停地催促他们:“快点儿,饭都凉了!”催一下好一点,不催,就又慢下来了。时间长了没耐心,干脆瞪眼呵斥孩子,也没什么进步。后来,我改批评为称赞,对他们说:“今天吃饭好,比昨天快了。”孩子们很高兴,果然加快了点速度。批评好似命令,孩子执行起来很被动。如果换成赞扬,孩子明白了老师的要求,还会感觉自己距离目标不远,自信心和轻松感会随之增强。
《孩子,你为什么不听话》,翻开它,慢慢品味,领略书中的经典之出。慢慢地,一个个道理迁移到我们的教育生活中,对照自己的行为,一定会有很多感悟……
《孩子 篇9
今年暑假,我读了一本名叫《孩子,先别急着吃棉花糖》的书,讲的是一位父亲怎样用身边的事例来教育自己的孩子的故事。其中这位父亲给孩子讲的一个棉花糖实验的故事令我受益匪浅。
这个故事讲的是这位父亲在小时候,曾经参加了一个意义非常深远的实验,叫棉花糖实验。实验开始后,好多小朋友被分别带进不同的房间里。过来不久,进来一位看起来还算亲切的研究员,他把一块棉花糖放在父亲面前的茶几上,对他说,如果他能够忍上十五分钟不去吃这块棉花糖的话,他就会再给父亲一块。也就是说,只要稍微忍上一会儿,就可以吃到两块棉花糖了。为了让自己不再想着桌上的棉花糖,这位父亲想尽了各种办法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闭上眼睛数数、在房间里跑来跑去、还故意大声唱歌,好不容易撑过了十五分钟。那个研究员似乎很满意他的成绩,笑着又给了他一块棉花糖,并示意父亲可以吃了。十年后,结果出来了,当时没有吃棉花糖的小朋友长大后都比较成功,学习成绩比较优秀,人际关系处理的较好,事业比较成功,生活富裕;而没有忍住的小朋友在这些方面的表现就没那么好。由此看出,不容易受诱惑,并安于等待的小朋友更容易成功。
这个实验令我想到了自己。我也有一些时候因为太过于着急吃眼前的“棉花糖“,而错过了机会。比如自己放假时总是贪玩,不管作业的事情,等到假期快结束时才使劲赶作业,效果非常不好。书写混乱,作业质量不高,心情紧张、过度疲劳等问题就会接踵而来,搞得整个人狼狈不堪。
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在人生的旅途中,会有很多巨大的像棉花糖一样的诱惑时时刻刻在等着我们,但如果能较好地控制自己,不被眼前的诱惑所吸引,就会获得巨大的成功。
《孩子 篇10
第一章
讲的是和孩子交流时要注意的问题。
理解孩子语言背后的本质问题,并做出反应。
第一时间关注孩子的感受,接纳孩子的感受,并且的对孩子的感受做到理解和共鸣,如果孩子不能表达要帮助孩子去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第二章
这章告诉我们该怎么样赞美和鼓励孩子。
赞美要描述事实以及说明事实带给你的感受,让孩子通过你的话去推断出自己这个行为的好坏,给自己做评判!
当出了问题时要给孩子回应,而不是反应!给孩子指导而不是批评!
要允许自己生气,承认生气时是感受不到爱的,只有言语和情绪一致时才是最好的。当生气时,我们要承认自己的情绪,接纳它,并表达出来,或者可以再加上我们希望的行为。但不能攻击孩子的人品或者性格。
不停回答孩子的问题只会鼓励孩子继续问问题。要给孩子引导。
第三章
告诉我们要避免的一些错误做法。同时又告诉我们要怎么做更合适!
少说和沉默有时会让你更有权威。
当孩子犯了什么错误,或者做了一些不好的事情时,我们不要去反问,而是直接指出不给孩子创造撒谎的机会。当你知道答案时,不要问为什么,开诚布公的说出来,并且经常问为什么会让孩子有种被审讯的感觉。
第四章
这节给我们讲的是孩子责任感的培养。需要多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且传输给孩子价值观。
孩子只会被他们爱戴和尊敬的人同化。所以我们需要注意自己的态度和处理问题的技巧。及时的理解孩子的情绪,并帮助他表达出来。同时在表达自己的情绪时不要抨击,只陈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让孩子明白你当下的状态。
给孩子一些选择和发言权。
第五章
我觉得这一章对于我很有用。它告诉了我该怎么给孩子建立规则,保持纪律,怎样通过有效手段管理孩子而不是惩罚孩子。
最关键的是要寻找替代惩罚的有效手段。
明白宽容和纵容的区别。宽容是要接受孩子法律规定的各种权利,以及各种情绪和愿望并且允许他们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出来。
纵容是允许孩子的不良行为。作为家长或者老师,我们要允许孩子的情绪和愿望,但是要限制他们的行为。
怎样保证我们的教育有用呢?需要我们给孩子明确的界限。这包括三个领域,第一个是认可并允许的领域。第二个是不认可但是允许的。第三个是必须禁止的领域。在这里要注意的是,当我们禁止孩子的某一行为时,一定要限制明确,全面,不要给孩子部分限制,并且要给孩子一个可替代的行为。例如,生气时不可以摔杯子,但是可以扔枕头。
第六章
这节主要说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积极教育。从生活中的点滴,吃饭,上学,甚至到系鞋带这些小事来告诉我们应该怎样给孩子正确的引导。
第七章
这节讲的是孩子之间的嫉妒。所以在有二胎的家庭,在二胎来临之前一定要先告诉老大,只需简单告知。并且我们要允许孩子的嫉妒,并且觉察到孩子的嫉妒表现,用同情理解的话语去帮助孩子消除嫉妒。要明白我们给给孩子的爱是惟一的爱不是平等的爱。
第八章
主要是说当孩子有焦虑情绪时,给予孩子情感上的支持。孩子一般焦虑来源有几种,如担心被抛弃、内疚、不信任或者不耐烦、父母之间的冲突以及生命终结。不同的来源需要不同的处理方式。
第九章
这一章讲的是性和价值感。我觉得和我们中西方的文化有些关系。他们更倾向于一种比较开放的态度来对待。当发现孩子对这种事情好奇,做了有关性的行为时,父母的态度最好保持平静,并且还禁止的还是禁止。但有些我是不太认同的,例如在孩子面前表现太多关于性方面的爱抚就不太好。
最后一章是对这本书做了一个总结,告诉我们要如何养育孩子。
《孩子 篇11
最近,同事推荐了一本书《孩子,先别急着吃棉花糖》,这本书属于亲子共读类书籍。买回来很快读完了,感觉的确不错,就推荐给孩子也读一读。现推荐给大家,希望大家和我一样能从中受益。
这是一本奇特的书,在这本书里,一对父女通过建立:自信的橘色棉花糖,掌握时间的黄色棉花糖,善用金钱的绿色棉花糖,轻松减肥的紫色棉花糖……一堆五颜六色的棉花糖,让孩子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上知道了应该如何面临选择、面临诱惑、面对困难,同样,也让作为家长的我受益匪浅,在无形中告诉我们一些简单却极有价值的教育方法。
故事中的小女孩身上常有的缺点:缺乏自信、拖拉、没有人生目标……其实现实中我的孩子也有类似的毛病,如:早上上学,总是拖拖拉拉,每次临走都急急忙忙;当独立面对困难的时候还不够独立与勇敢……作为家长,当面对诸多问题的时候也非常的苦恼与困惑,也为了教育孩子改正自己缺点而大声呵斥孩子,最后在家长的强权下孩子虽是勉强地接受,但却是极不情愿。但在这本书里,珍妮弗的父亲利用公司招聘假装拿不定主意,让珍妮弗帮选一个合适的人借此教育珍妮弗书念得好才会有更多的选择机会,这是提供学习动力的红色棉花糖的故事;珍妮弗因为游完泳后的时间超4分钟,所以她的父亲就晚来8分钟接她而且还学着珍妮弗为迟到找借口的口气来回应孩子的抱怨,这是掌控时间的黄色棉花糖的故事。其实我们也可以借鉴书中爸爸的方法,当孩子遇到问题时不动声色,把对孩子的教育与有针对性的故事结合,或者用孩子的做法去应对他的同样的做法,让他认识到自己怎样做才是正确的,生动的事例不是比生涩的说教和严厉的打骂更有利于孩子接受吗?
棉花糖,代表我们所遇到的无数机会和诱惑,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会面临无数的选择,每一个选择的背后,都有着无穷的诱惑。面对这样的选择,我们应该如何抉择呢?我们需要做的是,小心谨慎地选择那些能够帮助我们成长的机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意志坚定、懂得取舍的人,只有谨慎地选择人生路的每一块棉花糖,才能为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孩子先别急着吃棉花糖》中,这五颜六色的棉花糖,让我们学习到一些怎样去教育的孩子方法,怎样帮助孩子在今后的成长道路上走得更自信,更开心。
《孩子 篇12
放假啦!放假啦!期末考试结束后,到处都听到了这句话。大家心里都有由内而外的快乐,我也不例外,嘻嘻!可我得提醒大家寒假里不能只顾玩,还要都看书多学习才行。这不,我们的张老师考虑得很周到,让我们和自已的父母一起看《孩子,先别急着吃棉花糖》。
这本书可好看了呢!我来给你们大致的.介绍介绍吧。这本书主要讲了:小学生珍妮弗家境不错,平日里衣食无忧,但跟所有同龄的小女孩一样,对学习和生活有不少的疑惑和抱怨。父亲乔纳森事业成功,但平时工作十分忙碌。为了帮助女儿快乐地成长,乔纳森给女儿讲了一个又一个的小故事,还把自己小时候参加过的斯坦福大学的棉花糖实验拿来跟女儿分享。他的努力,终于让珍妮弗有了很大的改变。她不再遇事抱怨,变得更自信、更快乐、更会管理自己,无形中养成了受益一生的好习惯。
整本书让我映象最深的那一篇是第三块掌控时间的黄色棉花糖。珍妮弗在游泳课结束时总会拖延几分钟,爸爸对她说:你今天又迟到了4分钟珍妮弗老会说:才4分钟而已爸爸生气了,有一天爸爸晚4分钟接她,后来爸爸讲了一个故事,爸爸反思了一下,不应该这样教育女儿。珍妮弗最后明白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我也深受教育。
让我们共同珍惜我们所容易浪费的时间,我相信,我们人生会因此而精彩、而充满活力与生机!
《孩子 篇13
母爱如潮水般充盈着童年的记忆,在,茫茫思绪中沉淀。
《孩子,我为什么打你?》使那一段段童话般的充满爱的故事霎时被捻去了灰尘,清晰地跃动在我眼前,一段与众不同的记忆脱颖而出,全身霎时变得温暖,记忆定格了,停止了跳动……
那一天,母亲第一次打了我,但记忆的镜子经过岁月的侵蚀,已变得分外模糊,也许我是想回避吧,当再次敞开记忆的盒子,一切开始渐渐清晰……
一轮红日在天边冉冉升起,草木花朵也纷纷绽开笑容,空中云彩变得格外迷人,空气清新,一切都透着勃勃生机。繁茂而鲜嫩的小草衬着绽放出迷人笑容的鲜花,显得格外和谐。青青的垂柳垂着自己的长发,舒张着身子,大地渐渐苏醒了过来,在阳光的普照下吗,鸟儿也忍不住婉转地歌唱,迎接着这个美丽的早晨。唯一不和谐的,便是那公寓中传出的争吵声。“这么大人了,被子还不会叠,你看看你那些好朋友,都这么优秀,你怎么就不争气些呀?”您气愤地对我嚷道,可那时无知幼稚的我竟还振振有词地反驳:“不就是叠个被子嘛,你帮我叠不就可以了,干嘛小题大做呀?”之间您那双平时慈祥的眼睛顿时射出愤怒的光芒,脸气的通红,双眉紧皱在一起,一只手悬在半空中,犹豫了一下,忍无可忍地挥掌一击,在我的脸上立刻留下了一道极不相称的手掌印,发出一声清脆的响声。那一瞬间,冰冷的手掌给我带来了一阵火辣辣的疼痛,尽管我倔强地忍着,但依然发出了一声惊恐的哭声。您怔住了,看着那只同样红肿的手,抬头与我的双眼相对,时间仿佛停滞。我们就这样对视着,我的眼中射出的怒火撞上了您满怀怜爱,自责的眼神立刻消融了,您的面颊是如此苍白,泪水涌出了您那深陷的眼眶。接着,记忆模糊了,视线也模糊了,不记得之后发生了什么,只感到那温暖的`怀抱将我紧紧包围,不记得您说了些什么,只感到一股暖意溢满全身,流淌在我体内,不记得您何时拂去我眼角的泪花,只看见您眼眶深处温暖的母爱……
每个人的母亲都有自己表达爱的方式,只有在母爱的鼓励与支持下,我们才能坚强地跨出步伐,每个人都有权享受母爱,珍惜母爱,让它洒下耀眼的光辉。
我想我明白了,母爱是相通的,母爱的力量是巨大的,世界上所有荣誉与辉煌都来源于母爱,是母爱在创造着一个个生命的奇迹,让每一个生命都闪烁着夺目的光彩!
《孩子 篇14
和同事们交流,很多时间会把话题引向学生,引到一点,那就是现在的孩子怎么一年比一年难教,怎么越来越难管理,怎么样才能改变这种不太和谐的关系,实现师生之间真正的沟通呢?今天,我研读了海姆。吉诺特这位心理学博士、儿童心理学家写给老师的书《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这本书告诉我们的的是如何实现与孩子沟通的有效方法和技巧。
老师如何与学生通,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老师需要具体的技巧,以便有效而人性化的处理教育中随时出现的令人烦恼的小事,在处理这些事情时,理论是没有用的,用的只是技巧,如何获得这些技巧是本书的主要内容。
在生活中,教师怎么和孩子相处,大家都意识到应该是:尊重、平等、民主的,大家都知道,但是一旦到实际生活中,我们的语言就会出现一些偏执,出现的偏执,并不是老师不爱这些学生,主要应该是缺乏对孩子的理解,理解沟通在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本书一共有十二个篇章,每一片都围绕一个主题,用的都是实际生活中发生的小矛盾去指导老师,给老师使用日常用语上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和小妙招,有了这些少许的改变,事情可能会变得更好办一些,掩书而思,我对书中“一致的交流”和“赞扬的危险”印象深刻。
在“一致的交流”中说到,如果要改善教室里的生活,就要从检查我们对孩子的回应方式开始,一个老师如何与孩子交流,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要了解孩子的想法,老师必须要抓住孩子的心,一个孩子只有感觉良好,他才会正确思考,也只有处在良好的状态下,他才可能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他们的良好状态,也源于我们,他们的老师们。
要拯救老师和孩子们的沟通,就要学会不带任何侮辱的表达具有细微差别的各种愤怒,他们所要的,就是一种能够表达这种关心的沟通方式,如果即使在被激怒时,一个老师也能避免使用诋毁的语言,这些自我试试的控制,不会使他的表达变得平淡,相反会增加老师的风格。沟通,就像健康一样,取决于未然,要和孩子进行有效沟通,首先是要尊重孩子,被尊重被关爱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当学生感到被尊重被理解,就能拉近、缩小师生之间的关系,在安全的、放松的、没有疑虑的情况下,孩子们在学习时就会更主动、更积极。
在教育的路上,我觉得语言太重要了,它既可能是文明的,也可能是野蛮的,既可以用来疗伤,也可以是伤人的利器。所以,我们要利用好语言,在语言中浸透着尊重和理解,多与孩子做有效沟通,那么,孩子们就会幸福的学习,我们也会快乐的工作,我们都能身心愉悦,何乐而不为呢?
《孩子 篇15
这个寒假,我读了《孩子,先别急着吃棉花糖》这本书。
这个故事讲的是这位父亲在小时候,曾经参加了一个意义非常深远的实验,叫棉花糖实验。实验开始后,好多小朋友被分别带进不同的房间里。过来不久,进来一位看起来还算亲切的研究员,他把一块棉花糖放在父亲面前的茶几上,对他说,如果他能够忍上十五分钟不去吃这块棉花糖的话,他就会再给父亲一块。也就是说,只要稍微忍上一会儿,就可以吃到两块棉花糖了。为了让自己不再想着桌上的棉花糖,这位父亲想尽了各种办法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闭上眼睛数数、在房间里跑来跑去、还故意大声唱歌,好不容易撑过了十五分钟。
那个研究员似乎很满意他的成绩,笑着又给了他一块棉花糖,并示意父亲可以吃了。十年后,结果出来了,当时没有吃棉花糖的小朋友长大后都比较成功,学习成绩比较优秀,人际关系处理的较好,事业比较成功,生活富裕;而没有忍住的小朋友在这些方面的表现就没那么好。由此看出,不容易受诱惑,并安于等待的小朋友更容易成功。
《孩子 篇16
《孩子,你为什么不听话》,是最近一批新书中最后被我翻开的一本。
但是这本小册子给我的启发却是最重要的。是的,我们在生活中,无论是作为父母或者作为教师,最为头疼的,就是同孩子的沟通问题。而在我们对孩子习以为常的评价中,最常听到的话莫过于这孩子听话不听话。
这是对的么?
其实,在我们以这样的标准来看待孩子的言行时,就已经犯了错误,那就是以我们的标准主观地去要求孩子。
自然,无以规矩,不成方圆。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里,循规蹈矩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要求,是我们生存的必要条件。我们的孩子从小是不是应该有这样的规则意识,是不是要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答案是肯定的。
问题是,我们怎样在要求孩子听话与尊重孩子的身心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
教育,其实就是在寻求平衡。这是我一向的观点。
《孩子,你为什么不听话》,是美国人斯宾塞·约翰逊的作品,这位作者的代表作还有我们非常熟悉几乎可以称得上是风靡世界的《谁动了我的奶酪》。在封面上,设计了这样的主题词:“1、一分钟批评2、一分钟称赞3、一分钟目标”。
在读到“一分钟批评”时,我立刻打开电脑利用校信通给我的毕业生的家长和我的当班主任的同事发了公告,向他们推荐这本书。
当读到“一分钟称赞”时,我立刻坐在电脑前,开始敲这段文字。
不知读了接下来的“一分钟目标”,我又会受到怎样的触动?
特别喜欢书中的一些格言。比如:“要让孩子们认真听我说话,最好的办法就是认真听他们说话。”“被爱和感觉被爱之间,有很大差别。”
书中所论述的“一分钟批评”和“一分钟称赞”,的确是很好操作的,显然有技术层面的意义。
但是,透过这样的表象,我们不难发现,这种批评和称赞的背后,其实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内涵。
我们口口声声说孩子不听我们的话,那么,我们是否认真地倾听孩子的心声?是的,我们很忙,所以我们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甚至一天到晚只能见到熟睡的对方。这样,我们的交流从何谈起,孩子又怎么会对你亲近、信任、热爱?在家庭生活中,距离所产生的并不是美,而是隔阂。最常见到的,莫过于孩子向我们说话没,而我们口中应承,手里却绝不肯放下活计,甚至不肯放下手中的遥控器让自己的眼睛离开电视屏幕。孩子所遭受的`不尊重、被冷落,会反射到我们自己身上的!这样,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指责孩子不听话?尊重,是一种基本的礼貌。这不是我们教育孩子的话,而是我们双方都要遵守的准则。
所以,“要让孩子们认真听我说话,最好的办法就是认真听他们说话。”
我们口口声声说爱我们的孩子,那么,他们感受到了我们的爱么?换句话说,我们用什么方式表达了对他们的爱呢?曾经有专家称,我们的孩子越小,享受到父母的爱意越多,因为我们会拥抱他,会亲吻他,会不厌其烦地说爱他。但是孩子长大中呢,我们的这些所有表达爱意的方式越来越少。每每孩子写作文,我们都很尴尬地看到,孩子笔下的父母对自己的爱,无非就表现在学习上严格要求,生病了背着往医院跑……这实在是很让人失落的事情。所以,有的孩子就直言不讳地表示喜欢生病,因为生病就可以被妈妈抱着,好像小时候一样。
所以,“被爱和感觉被爱之间,有很大差别。”
读到这里,有了自己的感悟。
无论是一分钟批评,或者一分钟称赞,其实都是对孩子的需求的满足。
这种需求就是——充满爱意的关注。
与为人父母和师长者,共勉。
《孩子 篇17
这个寒假,我读了孩子,先别急着吃棉花糖这本书。
这个故事讲的是这位父亲在小时候,曾经参加了一个意义非常深远的实验,叫棉花糖实验。实验开始后,好多小朋友被分别带进不同的房间里。过来不久,进来一位看起来还算亲切的研究员,他把一块棉花糖放在父亲面前的茶几上,对他说,如果他能够忍上十五分钟不去吃这块棉花糖的话,他就会再给父亲一块。也就是说,只要稍微忍上一会儿,就可以吃到两块棉花糖了。为了让自己不再想着桌上的棉花糖,这位父亲想尽了各种办法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闭上眼睛数数、在房间里跑来跑去、还故意大声唱歌,好不容易撑过了十五分钟。那个研究员似乎很满意他的成绩,笑着又给了他一块棉花糖,并示意父亲可以吃了。十年后,结果出来了,当时没有吃棉花糖的小朋友长大后都比较成功,学习成绩比较优秀,人际关系处理的较好,事业比较成功,生活富裕;而没有忍住的.小朋友在这些方面的表现就没那么好。由此看出,不容易受诱惑,并安于等待的小朋友更容易成功。
《孩子 篇18
如果我能使一颗心免于哀伤,我就不虚此生。如果我能抚慰母亲的创痛,平息一种酸辛帮助独自神伤的母亲,恢复灿烂阳光,我就不虚此生。
母亲呵!这零碎的篇儿,你能看一看么?这些在没有我以前,已隐藏在你的心怀里!自从我看了《孩子我为什么打你》这篇文章后,瞬间一股暖流流进我心里。这篇文章写得既生动又感人,一位母亲教育孩子就是打孩子。为什么这位母亲在文中讲道:“打在孩子身上,每打一次,我的痛楚都要比孩子更为远更为悠长。不是身累而是心累,就像无情地鞭打在她身上的鞭子。”但孩子却不理解母亲,这母亲会多么悲伤啊!这位母亲就是毕淑敏,她在文章中无时不流露出自己的真情,让我感动万分。
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
母亲,你那美丽的容貌印在了我的心上。你那憔悴的神情刻在我的心上,你那慈爱的目光照亮我的心。母亲为什么会打孩子?这是她们愿意的?所想的?这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刻骨铭心。就像我一样,我曾十分调皮,整天恶作剧,摔破盆碗,折毁玩具,遗失钱币,污脏衣服,无一不做。而母亲容忍我,原谅我。但是有次母亲打了我,接二连三由于我的过失,母亲狠心地鞭打我,我的眼涌上心头:“为什么你要这样对我,当别的孩子在享受母亲的温柔细语时,而我却面临着这些。事后,我偷偷走到母亲房间边,却看到一幅凄凉的画面。母亲捂着脸坐在床上,脸上流露出悲伤,抹着眼泪挥洒泪水。那时的`你多么痛苦我不知道,把苦埋在心里的你是否常常在邻窗前望着我,心隐隐作痛。小路上,石桥边,望着你那小小的背景,渐行渐行,消失在我的视线里,时间在无形中消失了。母亲在我长大后不再打我,我也明白了母亲,唯有对半懂不懂、自以为懂其实不甚道理的孩童才可以打,助他们成长。
“孩子,我多么不愿打你,可是我不得不打你!这一切,只因为我是你的母亲。”
母亲我长大了,你却要老去。以后背井离乡是否还能照顾到你?爱情会崩溃,寂寞会唱歌,人生会告别,我,终究会远行。季节变幻,抹不去那个心碎的背影,如果上天能赐于我能力,我想时间停止,留住母亲那永不磨灭的容颜,不管天空撕裂,不管山崩地裂,就算整个世界颠覆,也足矣。秋日那一抹蓝蓝的水彩,在忧伤的落叶中,画满。
母亲,请允许我成为你的夏季,当夏季的光阴已然流逝!请允许我成为你的音乐,当夜鹰与金莺收敛了歌喉!请允许我为你绽放,我将四处播撒我的花朵!
《孩子 篇19
孩子爸爸不止一次跟我说:我发现你的脾气真糟糕!我嘴里不说,但在心里我完全承认,我越来越容易上火,变得越来越唠叨,还会莫名其妙的生气,孩子说:妈妈,你就会喊爸爸来帮忙。孩子爸爸说:你跟女儿在一起,动不动就吵架。我很苦恼,很无助,我曾经也试图想改变现状,但总是无疾而终。
前一阵登陆学校网站,看见网站推荐的图书《孩子,把你的手给我》,我留心了一下简介,了解到作者海姆·G·吉诺特一生致力于儿童心理学研究,他所倡导的如何与孩子沟通的新思想不仅在美国,甚至在全世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反响。我于是砰然心动,立刻在”当当网“上订购了此书。
因为充满了好奇心还有力求改变现实生活的渴望,短短几天时间,我就把书看完了,唯一可惜的是阅读中间有很多的感想没有及时的记录,但掩卷沉思,我充满了内疚,原来我不应该这样对待女儿,原来我可以这样和女儿沟通。
生活中的我对孩子充满了唠叨和批评,早上反复的催促”快点“,到校时反复地强调”乖点“,放了学又开始无止境的督促做作业,到了晚上又扯着嗓子让孩子快点睡觉,这样的一天匆忙、烦躁,谈不上生活的质量,谈不上温馨和睦,还只会让你话越来越多,口干舌燥,脾气越来越坏,最后成了孩子眼中的唠叨老妈,先生眼中的坏脾气老婆。读了这本书,也许真的能让我在这方面有所改观,因为她正教你如何用合适的环境、合适的语言和孩子交流、沟通事情,处理问题。譬如早上,也许给孩子一个闹钟比一遍又一遍的催促更有效果,也许让孩子一个人在房间安静地做作业比一次又一次地进入孩子房间检查作业更能让他感觉父母对他的尊重和放心。学会耐心,学会尊重,我想我应该要认真审视自己。
在孩子的成长中,磕磕碰碰很多,可能是和同学闹了矛盾,可能是受到了老师的批评,可能是在学校里中午饭没吃好,这些都足以让孩子恼心,试想当父母的也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们也会常常窝火,孩子其实和大人一样,如果我们把他们看成是我们的朋友、我们的同事去理解他、帮助他,会不会产生更好的效果呢?很多时候,父母都愿意和孩子去深究事情为什么发生,但此书告诉我们,其实正在情绪中的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理解他们,不管孩子做了错事或者取得了成绩,他需要的是父母知道他的心情和感受,而不是和他去分析为什么。譬如,当孩子努力地做一件事情即使可能最后也不是做的很好,父母也应该表示感激而不是讥讽,父母还应该避免使用否定的词语如”笨“、”懒惰“等等,因为这些词语在不知不觉中让孩子感到无助、感到自身的卑微。孩子在做了错事时,大多时候他们其实也已经意识到了行为的不准确,有些其实他们在犯错的`时候就已经得到了惩罚,这时候的父母再去反反复复地批评他们已经多余,父母要做的也许只是一两句安慰的话语、或者一起设法弥补过错,孩子在这样的帮助下会感觉温暖和爱。
语言的力量如此强大,读了此书后我才深有感受。该书告诉我们,语言具有培养、激发,或者威胁、毁坏的力量。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许都觉得行动比一切都重要,说再多的话也许都抵不上一个小小的行为,但是当和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时,也许一句话、一个留言就可以化险为夷。当然,关键是父母掌握了语言的技巧,学会了在合适的时候使用合适的语言。这也真是我从此书中学到的又一个沟通方法。
每一个父母都想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品质高洁的人,一个有着怜悯心敢于承担责任和义务的人,一个有勇气充满活力,正直的人。但父母光有爱是不够的,在我们的身边,做家长的,因为只有一个孩子,因为家庭条件的越来越优越而更加的顺从、宠爱孩子,于是孩子养成了任性的脾气,成了家里的小皇帝。如果父母们都能来读一读这本书,学一学书里面关于和孩子建立联系,实现真正沟通的方法技巧,学一学如何放手,让孩子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从而培养他们的意志,这样对孩子成长不但提供了条件、帮助,而且让他们自己来完成,还能增加他们的成就感、自豪感,既然这样,我们做父母的,为什么不来试一试呢?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这本书给我们列举了大量的在生活中会碰到的父母和孩子之间的问题,指出了解决的方案,告诉我们如何和孩子说话,如何鼓励和指导孩子,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如何处理教育孩子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等等。对照书上的案例,我不禁汗颜,因为我心里面总是以为孩子还小,而我因为生活经验的累加一直认为我的观点凌驾于他之上,我说的总是对的,我讲的他总是要听的,不经意间,这些随口说出的话把孩子推得离我越来越远,好好的气氛被破坏了,孩子生气了。所以,学校推荐的这本好书至少让我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至少让我有了努力改正的方向。
我感谢学校网站的推荐,更感谢《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这本好书,好书伴我成长,在女儿的教育问题上,我想我需要好好的学习,不断的进步,不断的改善!
《孩子 篇20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老师说:书籍就是精神的营养品。周老师经常对我们说:阅读虽说不能改变命运,却可以改变我们的性格;阅读虽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它却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我一直牢记着这句话,我特别喜欢看书,平时在学校只要一有空闲时间我就抱着心爱的书本津津有味的读起来。我读过很多书,但令我最难忘的还是那一本《孩子,先别急着吃棉花糖》。
这本书里讲述的是一个小女孩儿与他爸爸之间发生的故事。这个小女孩儿名叫珍妮弗,他的爸爸乔纳森是一个成功的商人,珍妮弗身上有很多缺点,爱迟到、缺乏自信、缺乏金钱观念、没有人生目标……对于这些问题,乔纳森却与众不同的是他并没有过多的担心自己女儿的状况。他只不过是给珍妮弗讲了一个关于棉花糖的.故事。于是就有了这一本书里的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故事。例如:建立自信的棉花,会掌握时间的棉花糖,善用金钱的棉花糖……
尤其是珍妮弗那一次次不怕困难而战胜困难的精神感染了我,还有珍妮弗爸爸那一次次耐心的给珍妮弗讲故事、说道理,那种不厌其烦的耐心深深地打动了我。回想自己在学习上只要遇到一点困难就想放弃,只要遇到一点挫折就丧气的态度,我感到很惭愧。我的爸爸妈妈其实和珍妮弗爸爸一样每次都是耐心的给我讲道理,我却总觉得很厌烦,顿时我觉得特别想跟爸爸妈妈说声对不起。
读了这本书,我深受启发,我懂得了学习上要做到勤奋刻苦,生活中要学会百折不挠,我终于明白了珍妮弗爸爸的那一句:孩子,别急着吃棉花糖!
《孩子 篇21
在寒假期间,我读了一本书叫《孩子,先别急着吃棉花糖》……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演说家,乔辛·迪·波沙达。代表作就是这本书。该书被译成多种语言,畅销20个国家,全球热销300万册,改变了无数读者的人生。
为什么说改变了无数读者的人生呢?
文章的开头就介绍了一个实验:给你一颗棉花糖,如果你能坚持5分钟不吃它的话,我就再给你一颗。你会怎么选择呢?
经过统计和跟踪调查后,研究人员发现:能坚持15分钟不吃棉花糖的孩子,长大成人后,不论是在学业事业上,还是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都比那些无法坚持15分钟再吃棉花糖的孩子优秀。在这个实验中有了另一个名字—延迟幸福。实验证明:成功的人是不会急着吃掉棉花糖的;成功的人都是会“延迟幸福”的人。
主要内容是:小学生珍妮弗家境不错,平日里衣食无忧,但跟所有同龄的小女孩一样,对学习和生活有不少的疑惑和抱怨。父亲乔纳森事业成功,但平时工作十分忙碌。为了帮助女儿快乐的成长,乔纳森给女儿讲了一个又一个的小故事,还把自己小时候参加过的斯坦福大学的棉花糖实验拿来给女儿分享。他的努力,终于让珍妮弗有了很大的改变。她不再遇事抱怨,变得更自信、更快乐、更会管理自己,无形中养成了受益一生的好习惯。
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会面临无数的选择。每一个选择的背后,都有着无穷的诱惑。有时候,一个简单的选择,哪怕简单到仅仅是让你决定向左还是向右走的选择,都会影响你的一生。
《孩子 篇22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这是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里最经典的一段话。这本书很早已经读过,那时的我还是一名特别年轻的老师,也没有做母亲,对其中的文字情感是陌生中夹杂些许的感动。而今,从教十年多,也已为人母,再读起来竟是大不相同的心境和感触。前些天和学生家长聊起此书,我亦是滔滔不绝。后来想,干脆以一些文字以对话或者纪念自己的变化吧!
这本书的语言温柔自然,读来却深情动人,使人沉醉于母爱的那种温暖和亲切。读这本书我虽然仅用了一下午,读完后却让我思考了很久。作为一个孩子的母亲同时又是六十多名孩子的老师,在这本书中我体会最深的就是一个字“慢”。在这个任何事情都追求效率,提倡速度的时代,我们每个人也都不可避免地以快来要求自己和学生们,任何事情都希望得到即时满足,付出就要利益最大化,也许在有些方面快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成就感,但快绝不是教育。教育不是快餐,也不能速成。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学校不是工厂流水线,我们教育的是人,而不是贴标出售的商品。一旦我们放慢脚步真正以平等的心态来陪伴孩子的时候,我们才能体会到孩子世界里慢慢的美。
想起班里有个叫做浩浩的孩子,模样清秀极了,十分讨人喜爱。但是性格却是非常内向,从不主动和同学说话,也包括每一位老师,每每上课时候总能看见班里角落里的他,那么孤单。他不参加任何学习讨论或者课外活动。学习成绩也在意料之内的.不好,老师同学都想帮助他,我可以说用尽了方法,批评、督促、表扬,就差自己变成他了,但没一点效果。他的父母为此担心焦虑的不得了,同龄的孩子一天一个样,而浩浩似乎已经被远远丢在了起跑线。
时间飞快,一年匆匆而过,浩浩依然是班里最差的那个,最孤单的那个,仿佛被世界遗忘了一般。
就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进校时,突然发现一个熟悉的背影,他在校门口一片一片地捡拾垃圾,我揉了又揉眼睛,不错,就是浩浩!那瞬间我竟是如此的感动,这真的是我们都认为最差的那个孩子吗?后来我专门把浩浩叫到身边,表达我对他的赞扬,号召其他同学向他学习,并持续给他安排了一些班级管理任务,出乎我的意料,他也竟然非常喜欢地接受了,这时的他眼睛似乎特别的亮,和以往非常不一样。一学期下来,其实结果并没有像我的期盼那样,浩浩也并没有太大的转变,除了眼睛看上去更加明亮起来。
这时也会想起读过的《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时,我想浩浩真的需要时间,我应该和他的父母一起对浩浩慢起来,慢一点再慢一点,不那么着急地要求孩子一定的成为我们想让他们成为的样子。事实证明,这样做确实是正确的。和浩浩相处已经快三年了,百家笔记网()我们都放下了以往严厉批评和督促,放下了迫切要求他进步的渴望,时间就这样一点一滴过去,浩浩竟然和以往明显不一样了。不一样在哪里?说不出来,就是觉着开朗许多了,笑容多起来了。虽然成绩仍然不理想,但是整个人似乎更能融入集体了,对一些奖励也有了自己努力,老师和父母十分的喜欢!还好,我们慢下来了,不仅给了孩子成长的空间和时间,也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了他的变化。
如今已经四年级了,浩浩已经和班上的孩子无两样,一起学习,一起欢笑,字体尤其的漂亮,下棋也少有对手,和老师交流再也不红脸不捏衣角,看着每天班里的他,他们,我也会无意识地慢起来:讲难点时语速再慢一点,让孩子们听得更仔细点;批改作业再慢一点,能发现更多的错误还有个性却富创新的答案;想发脾气时,慢两分钟再说,结果迥然不同。慢下来,离急躁,离求速成的情绪远了,教学却有条不紊起来,工作也更加轻松起来。
作为一位老师,我知道育人即是育己,我时刻警告自己再也不要随意定义任何一个孩子差与不差,孩子的成长总需要过程和时间!面对孩子纯真的眼神,我是敬畏的,他们对成人的包容,他们对这个世界的爱都使我们赧颜。我会试着让他们慢慢举起自己的小手,我会听着他们慢慢讲着自己的想法,我会等着他们慢慢给我一个自信的眼神,我会盼着他们慢慢成为他们想成为的样子。
看着他们慢慢地长大,我也在学习用赤子之心来对待这个世界,我们慢慢去听花开的声音,我们慢慢去欣赏落雪的美,让我做那个陪着他们徜徉知识海洋的同路人吧,孩子,我们慢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