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精选26篇),都是精品文章,请您欣赏。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篇1
《遇见未知的自己》令我印象深刻。这是一本关于身,心,灵修行的书,一开始看的时候感觉很莫名,很多地方都看不懂,但反复看了几遍后觉得很受启发。这本书告诉了我们什么是小我,什么是真我。所谓的小我,就是受外界的一切而影响的自己。什么是外界的一切呢,也就是金钱、名利、地位、权势等等,还包括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虚荣心,这些都是小我的表现。小我会被身体里的潜意识所控制,也就是说有时候有些事情你会不由自主的去想,去做。但做到了也未必就会得到真正的快乐,即使是快乐,也是来自外界的,一旦外界的让你感觉快乐的源头不在了,你就会觉得很无趣。而身体里的那个真我呢?那个真我不会随着一切的改变而改变,甚至于有一天我们离开了,这个真我也不会消失!而通常能找到真我的人只是微乎其微吧!
书中还提到了我们人类一生所追求的东西,也不过五个字就可以表达,那就是爱!喜悦!和平!为什么我们这么努力还追求不到自己想要的幸福?真我和爱,喜悦,和平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为什么我们会远离真我呢?光是角色扮演就能遮挡我们原来的面目——那个隐藏在身体里小小的真我吗?其实书中就是用五个同心圆来解释的,在最中间的圆写上真我、爱、喜悦、和平,然后在最外面的一个圆上写上角色扮演、身份认同,里面第二个写着思想,第三个写着情绪,第四个写着身体。上面还要写到“角色扮演、身份认同――觉察,思想――检视,情绪――臣服,身体――联结”。
什么是“身份认同――觉察”呢?我认为书中所说的`就是要觉察外界的一切,不要被现实中的一切干扰了自己,自己就是自己,跟现实的一切都没关系。思想――检视,也就是说当你对什么事情产生思想的时候,不要一味地想着负面,那样会干扰你正常的思想,凡事要多考虑,说不定这样就会得到另外一种结果。情绪――臣服,即当一件事情发生的时候,不管有多么的让人难以接受,发生了就是发生了,就像时光无法倒流一样,是我们所无法改变的,所以要学会臣服。但这臣服,决不是让我们做软弱的人,它不是一种屈服,而是要学会接受!当你真正放开的时候,你就会觉得一切都会是另一种结局。身体――联结,我们要学着和自己的身体联结,当真正想一件事情的时候,如果听听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和身体联结,那将会是一种难以想象的力量!如果真的能做到这几点,应该就能到达这五个同心圆的最中间――活出真我了吧!
还有,世界上只有三件事:我的事、他的事和老天的事。我的事和他的事或许容易被人们所接受,老天的事――意外的发生就没那么简单了。但你要知道外面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内在的投射,就像“镜子”一样,可以反映你的内在,当外面有任何东西触动你的时候,记得要往内看,看看自己的内心哪个地方又被触碰了,看看自己心里哪些阴影还没有整理好。千万不要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变的,不可抗拒的东西上浪费精力。先在内在层面做一个调和整理,然后再集中精力去应会付外在可以改变的部分,这样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
另外要记得,每件发生在你身上的事都是一个“礼物”。只是有的“礼物”包装得很难看,让我们心怀怨恨或是心存恐惧。所以,它可能是一场灾难,也可能是一份幸福。但如果你带着信心,给它一点时间、耐心,细心地拆开这个特别的包装,或许你会享受到它的内在蕴含着的美好,而且明白这是精心为你量身打造的“礼物”!
总之,这本书读了之后让我受益颇深。以前我总是觉得遇到挫折时自己的心态有多么的好,其实不然,我的心态没有自己想的那么好,我会为外界的事或喜或悲,而且有些事情我没有真正的看开,没有学会放下,对于已发生的事情也不会学着接受,更别提什么与身体联结了。所以即使现在我还小,我也应该要试着看开看淡一切,学着清心、静心、修心,遇见未知的自己――做个小小的真我,活出最精彩的自己!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篇2
几经折腾,终于在网络上找到了小君老师推荐的心灵鸡汤——《遇见未知的自己》。夜深人静之际,靠在床上,抱着枕头,一口气把它读完,心灵仿佛经历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旅程。然后,蓦地眼界开阔,茅塞顿开。
这是一本有关身心灵成长的小说,作者张德芬以其深入浅出的笔触,揭示出了困扰人们的烦恼痛苦的深层的原因,以通俗易通、平实朴素的言辞解读了深刻的人生道理它以小说的形式,讲述女主人公经过偶遇的一位老人的指点,从烦恼的工作生活中找到快乐,并取得生活事业双丰收的故事。它通俗易懂,少了纯心理学书籍的深奥枯燥,讲解和诠释一个个耐人寻味又贴近生活的道理。
诚然,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烦恼,对某人的讨厌、对工作的烦恼、对待遇的不满、对伴侣的抱怨,凡人凡事,我们自己都人为地放大。于是,生活中,愁眉苦脸、呻吟抱怨,结果,碰得满身伤痕,痛苦不堪。其实,现在回首细想,人生没有任何事情可以造成心理上的痛苦,痛苦是来自你对事情的解释:痛苦是你创造出来的,因为那个是你对事情的解释。
这本书告诉我们:我们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我们为什么不快乐?那是因为我们失落了真实的自己。学会用潜意识的方式去处理情绪。
我们所背负的一切都是我们自己带来的,别人是无法强压给我们的,因为我们可以不接受。总是认为自己的苦恼时因谁或其他什么而带来的,其实不然,真正让自己苦恼的是我们自身,过于看重那些会让自己苦恼的事。
我们多少人是因为与别人攀比而疲于奔波,为财富为地位,可一旦拥有了所追求的财富地位却并没有感到幸福反而有些人更怀念以前清苦的日子。因为那不是真正自己内心想要的东西,那是外在的东西。就象作者在书中所谈到的快乐和喜悦的区别,快乐是取决于外在的东西,一旦那个令你快乐的情境或事物不存在了,你的快乐也随之消失了。而喜悦是由内向外的绽放,从你内心深处油然而生的。所以一旦你拥有了它,外界是夺不走的。所以因与别人攀比去追求财富地位过程会带来快乐,但一旦实现了快乐也就消失了。而如果是自己真正想拥有财富和地位且明确拥有了财富和地位就会造福社会让更多人幸福那就不一样了,那就达到了喜悦的境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最顶端,不要为虚荣追求那遥远的不现实,自己会被自己活活压垮。是你的终究是你的你逃也逃不掉,不是你的得到了也会失去至少失去原有的光泽。那么你得到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外在环境影响着我们的内心世界,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让我们容易失落真实的自我;认识真我,从自身做起。因为外面没有别人。这本书读了之后让人受益颇深,要试着学会放下,当我们真正放开的时候,你就会觉得一切都是另外一种结局,要试着看开看淡一切,学着清心,静心,修心,做个小小的真我!
人生若都能不忘初心,人生若只愿岁月静好,真实地活着,真诚地活着,不论荣辱得失,不谈贫富贵贱,那就是最大的幸福与快乐!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篇3
第一次接触这本书,是老朋友推荐的,它算是一本心理类的书。最喜欢里面的一句话:“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很多时候,我们更多的去关注别人,却忽略了自己。
它主要讲述了名校毕业生的女白领若菱在生活中经历的起起伏伏,以及她与一位老者的对话,由此教我们去探寻内心深层的自己,让我们逐渐去了解认识内心更存粹的自己,让我们离最真实的自己越来越近。
在书中,作者从身体,情绪,思想,身份认同四个方面去讲述,并切实有效的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意见,通过团队性咨询,个别的疗愈,或者是练习体验的方式来帮助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难题,进一步疗愈自己的内心。无法预测未知的自己,只能用自己的勇气解决当下的问题,期待未知的自己和生活。遇事时,多看看自己,从自己找原因,认清最真实的自己。曾经修过一门心灵修养课,我至今还记得老师说过的一句话:”人最重要的.是认识自我,发现自己,探寻未知的自己。“
其实,无论在书中,还是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得不相信:“这世界上从来没有自己消失的问题,当碰到问题时,就得面对,处理,放下,解决。”如果当你看完这本书,你可能会更加相信,任何事情,跟自己的勇气比起来,真的不算什么。
很多时候,不同的人面对问题,想法不尽然一样,但一样的是:成功的那些,往往是能够克服自己的怯懦,提起勇气解决问题的。希望看到这些的你,亦能如此!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篇4
用了十天的时间断断续续的把这本书看了一遍,意犹未尽!收获颇丰!
初识这本书,是一个朋友的介绍。说是一个都市修身养性不错的书。本决定去江南的旅行中惬意一下,体会一下这本书。谁知到旅行返程的列车上才开始瞄了一下。汗!……在车上就看了第一章就被她吸引,原来我也是很多次问自己我是谁?当然没有书上的那个深度。
全书以冬天的雨夜,在荒郊野外的山区,一个没有手机、没有汽油的孤单白领阶层的女性,在自怨自艾时又恰逢老人为故事的开始。引出老人的提问:“你是谁?”让人逐步的去理解“小我”“真我”。
是啊,现在有多少人不知道“真我”是谁?总是把外在的条件,或者自己的一个身份,一个理解的角度等一些外在的只是表示自己的东西理解为自己。为去追求我们所定义的某个身份,总是在不知某个时候失落了真是的自己。为什么我们总是不快乐?为什么我们不能拥有想要的生活?我们总是在做我们自己思想的奴隶。就像书上说的警示的句子“我们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的东西”;“你不是你的工作,你不是你的表现,你不是你的成功。也不是你的失败。这些外在的东西丝毫动摇不到那个内在的真我,看清小我的虚假认同”“痛苦是你创造出来的,应为那个是你对事情的解释”。
随着女主角生活上的冲击和起伏,以及配角的经历我成长理性的带着我们从身心灵三个方面去探讨,研究“真我”帮助我们从思想,情绪和身体中解放出来。“如果你不断重复做某些事在生理学上来说我们某些神经细胞之间就会建立起来长期且固定的关系,比方说,如果你每天都生气,感到挫折,每天都悲惨痛苦……那么你就每天都在重复地为那张神经网络连接线和整合,这就是变成了你的情绪模式。”教我们如何去操作我们的身心;感受我们的`潜意识;摆脱我们的情绪;检视我们的思想。逐渐的揭开层层包裹的同心圆,找到“真我”和我们的本质“爱,喜悦,和平”
爱过,痛过,哭过之后沉浮当下。好像这话是是对自己的说的,要试着活在当下,沉浮所有已经发生的事情。就像书中的那句“凡是你所抗拒的,都会持续”事实摆在那里我们所有的抗拒都是徒劳,同时还要臣服我们对事件衍生的负面情绪。就像老人的那句“这些负面的情绪就像黑暗一样,你驱散不走他们的。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带进光来,光出现了,黑暗就消融了,这是千古不变的定律。”但愿我们都像春蚕破茧而出。开始就是未来!
总之从中体会到的只是很多,需要我们慢慢的去体会其中的道理,我就是打算什么时候再拜读一次。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篇5
看完《遇见未知的自己》,很多自己很有感受而平常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感想,心情或者说一些迷惑都被这本书一一地表现出来了,这是一本修身养性而又富有人生哲学的书。看完后深有启发。
书中指出快乐是由外在事物引发的,它的先决条件就是一定要有一个使得我们快乐的事物,所以它的过程是由外向内的,这样一来,就有了一个问题啦:既然快乐是取决于外在的东西,那么一旦那个令你快乐的情境或事物不存在了,你的快乐也随之消失了。而喜悦不同,它是由内向外的绽放,从你内心深处油然而生的。所以一旦你援用了它,外界是夺不走的
《遇见未知的自己》告诉我们,生命的困顿转折是建立内在力量的最好时机。问题和困境不是来找你麻烦,而是来帮助你,帮助你找到你自己,帮助你内在成长,变成一个更接近你自己本质的人。而大部分的.人碰到困境时,都有很多的埋怨、躲避、压抑,但真正有智慧的人会从中找到成长的契机。曾几何时,内心的能量被消耗殆尽,取而代之的是消极和抱怨。常常觉得自己很倒霉,社会不公,《遇见未知的自己》在带我寻找真我的过程中让我更清楚的认识了自己,消极抱恨的我不是真正的我,真我应该是乐观向上、祥和快乐的我。于是我卸掉身上背负的消极的东西,努力获得心灵内在的力量,重拾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所以我们可以从很多角度来看待自己。就像若菱一样,她可以把自己认同为一个不行的人,是不幸的命运,不公的待遇和他人的错误行为的受害者,可以把造成这一切的原因都归咎给别人。她也可以把自己认同为一个优秀的,事业有成,才华横溢的人。这一切都和看待自己的角度有关。即然这样,那么为什么我不能从正面的角度去看待自己呢。是的,我经常会觉得自己弱小,无力,没有自信心,但是想想也有许多可取之处啊。诚实,善良,在一所不错的学校读书,衣食无忧,身体健康,家人们都很关心和疼爱我,和许多人比起来我并不差。在生活中发生过很多不如意的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就臣服它吧,已经不可改变了。能够改变的就只有对待事情的态度,然后再把这种态度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那样才是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篇6
“问题和困境不是来找你麻烦,而是来帮助你,帮助你找到你自己,帮助你内在成长,变成一个更接近你自己本质的人。”华语世界首席心灵作家张德芬在《遇见未知的自己》中写道。在这本书中作者提出了“真我”这个概念,它就像一个五环同心圆最里面的那个圆,散发出爱、喜悦与和平的特质,是幸福的真谛。
《遇见未知的自己》是张德芬的代表作,被誉为“身心灵”自我修行的必读经典。她以讲小说的方式给我们讲了一个寓意深长的故事。小说的女主角叫若菱,她和丈夫志明都是留美归来的高学历人才,若菱在一家外企工作,志明则是大学教授,两人从恋爱到结婚都很顺利,已经结婚十几年,在外人看来,他们两个人非常般配。但是因为若菱一直没能怀孕,志明的家人对她有些不满,两人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多,感情越来越淡,交流也越来越少,经常因为小事吵架。在一个寒冷的雨夜,若菱和志明又因为某个问题大吵了一架,若菱一个人开着车漫无目的地上了山。没想到的是,车子跑到半山腰竟然熄火了,偏偏自己又忘了带手机。顿时若菱整个人都有些崩溃,突然,她看见不远处有一间亮着灯光的小屋。若菱敲开了小屋的门,里面住着一位慈祥的老人,她原本只想跟老人借个电话,没想到老人问了她一个问题“你是谁”,这个问题引发了若菱的思考,然后她跟老人真诚地交流起来。若菱试图从很多方面来解释自己是谁,包括家庭出身、父母情况、工作、职位、人生经历等等,但都被老人否定了。老人告诉若菱,人类痛苦的根源就是不清楚自己到底是谁,而一味地追求和攀附外界的认可,距离真正的自己越来越远。若菱带着疑问离开了小屋,回到家后也没继续跟志明冷战,她开始思考什么才是世人都想要的东西,连续好几天都心不在焉,让志明觉得有点意外。
为了得到答案,若菱又来到老人的小屋,老人告诉她世人真正想要的东西是:爱、喜悦、和平。若菱又继续追问,那要如何才能得到这些东西?老人告诉她,首先要找回丢掉了的那个真实的自己。在老人口中,真实的自己,散发着光,它能让你看到清晰的未来,并且让你拥有幸福的人生。在真实的自己之外,就是身体、情绪、思想和身份认同,当你对这些因素认同感越强的时候,你反而会丢掉真实的自己。若菱每次从老人的小屋出来,都觉得豁然开朗,她认真领悟老人的话,也试着把这些道理运用在工作和生活中,走上了寻找“真我”的道路。在寻找“真我”的途中,若菱与原本隔阂很深的婆婆和小姑改善了关系;在自己的工作上找到了更多的自信,取得了更优秀的业绩;在遭遇同事背叛和上司打压后,她学会了如何面对自己的负面情绪;她还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事情,也遇到了与她志同道合的人;最重要的是,当她发现志明有外遇的时候,她也进一步看清了自己对这段婚姻的真实态度,最后终于不再为自己失败的婚姻而烦恼。最后,若菱也成为了一个优秀的"身心灵"修行者,她帮助身边的人成长,传播老人的教导,然后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所有向她求助的人——外门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只有寻找到失落的真我,才能重新获得爱、喜悦、和平这三样最宝贵的东西。
《遇见未知的自己》告诉我们,对待那些已经发生的事情我们需要臣服,而不是成为情绪的奴隶。天下只有三件事:自己的事、别人的事和老天的事。需要管好自己的事,不去干涉别人的事,顺应老天的事。在我们成长的经历中,各种被否定和压抑的负面情绪会内化进入到我们身体的潜意识深处。每次负面情绪出现都是一次与潜意识的沟通机会,任何形式的抗拒都是无济于事的,要全心接纳负面情绪的感受,对已经发生了的事情臣服。如何找到痛苦的根源?我们可以检视思想的正确性,把注意力放到当下,感受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问题的时候,为了避免受到外在因素的干扰,找到自己真实的想法。我们要先观察自己的想法,并且检查它是否正确,有耐心地、安静地去观察它。这样,你才会发现自己究竟想要的是什么。
《遇见未知的自己》告诉我们,为了让自己拥有幸福而又自由的人生,我们应该关注的是自己的内在,而不是受外在因素的影响,做出错误的判断。“真我”决定了我们的选择。想要心想事成,就必须与“真我”实现沟通,遵守“真我”定律,善用吸引力定律,付出努力定律,懂得感恩定律。一切问题归根结底都出在我们自己身上,想要改变人生,就要从改变心态做起。正视自己旧日的伤痕,接纳已经无法改变的现实,通过静坐冥想、定静觉知、觉察等方法,长期坚持,破除身体、情绪、思想、身份认同的隔离,找到真实的自己,人生的幸福也会接踵而来。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篇7
《木偶奇遇记》中的小主人公匹诺曹是个很有灵气的木偶。他有普通孩子的缺点,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不爱劳动,不想付出就想得到面包和索尔多;二是不能区别好人和坏人,如他不听好心蟋蟀的劝告,偏听瞎猫和瘸腿狐狸的谎言;三是不能管住自己,多次犯错误,多次下决心,多次不能改正。但他也有自己的优点,他有一颗爱心,他爱善良的仙女,他爱可怜的父亲,他爱自己的伙伴;同时他又有一颗善良的心,当因执行公务追赶他的警犬掉进河里既要淹死时,他毫不犹豫救了警犬。
匹诺曹的缺点让他历经磨难,吃尽了苦头,最终变成了小驴子,被卖到马戏团表演杂技,被扔进海里几乎要被拔掉驴皮。然而,他的善举又使他赢得了好运,他被救了,和自己可怜的父亲团聚了,他改掉了自己的缺点,靠推水桶挣牛奶给父亲养病,靠编竹篮挣索尔多维持生活,终于他的悔改行为感动了仙女,他被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孩子,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同样,我们是父母疼爱的孩子,是他们的心肝宝贝。我们也有自己的优缺点。我们要发扬自己的优点,积极改进自己的缺点,使自己朝着好的方面发展,成为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有用的人。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篇8
看完《遇见未知的自己》,有很多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感想。不得不说这真的是一本修身养性而又富有人生哲学的书,看完后深有启发。
书中指出快乐是由外在事物引发的,它的先决条件就是一定要有一个使得我们快乐的事物,所以它的过程是由外向内的,这样一来,就有了一个问题啦:既然快乐是取决于外在的东西,那么一旦那个令你快乐的情境或事物不存在了,你的快乐也随之消失了。而喜悦不同,它是由内向外的绽放,从你内心深处油然而生的。
所以一旦你援用了它,外界是夺不走的。《遇见未知的自己》告诉我们,生命的困顿转折是建立内在力量的最好时机。问题和困境不是来找你麻烦,而是来帮助你,帮助你找到你自己,帮助你内在成长,变成一个更接近你自己本质的人。
但大部分的人碰到困境时,都有很多的埋怨、躲避、压抑,只有真正有智慧的人才会从中找到成长的契机。曾几何时,内心的能量被消耗殆尽,取而代之的是消极和抱怨。常常觉得自己很倒霉,社会不公,这本书在带我寻找真我的过程中让我更清楚的`认识了自己,消极抱怨的我不是真正的我,真我应该是乐观向上、祥和快乐的我。
于是我卸掉身上背负的消极的东西,努力获得心灵内在的力量,重拾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所以我们可以从很多角度来看待自己。就像若菱一样,她可以把自己认同为一个不行的人,是不幸的命运,不公的待遇和他人的错误行为的受害者,可以把造成这一切的原因都归咎给别人。她也可以把自己认同为一个优秀的,事业有成,才华横溢的人。这一切都和看待自己的角度有关。
即然这样,那么为什么我不能从正面的角度去看待自己呢?是的,我经常会觉得自己弱小、无力、没有自信心,但是想想也有许多可取之处啊!我诚实,善良,在一所不错的学校读书,衣食无忧,身体健康,家人们都很关心和疼爱我,和许多人比起来我并不差。在生活中发生过很多不如意的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就臣服它吧,已经不可改变了。能够改变的就只有对待事情的态度,然后再把这种态度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那样才是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篇9
这是我第一次用短短两天的时间去看完了一本书,这本书真的深深地吸引着我,最开始只是我丈夫看见我现在不佳的状态推荐给我,而我也只是抱着打发时间的心态来看的。直到感觉自己就是故事里面的主人公我就迷恋上了这本书,这半年我面临的很多事情的转变,在此之前我的人生最重要的身份是自己、父母的女儿、朋友的闺蜜,这些身份我都已经适应了20多年,如今多了一个身份妻子、儿媳、嫂子等等,多了两个家,本应该开心多了很多在乎我的人,但是真的走到这一步我的社会经历,脑海里的知识已经不足以支撑我。而我又是一个凡事都想做明白做到最好的一个性格,强大的压力让我喘不过气。
先说说我吧,事情的导火索是日日陪伴我三年的丈夫出差半个月,以及不知道还会出差多久,通过文字表达有可能你会觉得不就是出差么,可是在这半个月我就像关在黑暗中的老鼠,彷徨、无助、四处碰壁,好似整个人生都灰暗了,那种有内心撒发出来的负能量让我自己都为之震撼,我很想去改变因为从身体、到情绪、到等等方面。我已经快被压榨干了。最开始的我一直把改变的`担子放在我丈夫身上,因为我觉得我如今这种情绪的奔溃就是因为他不能时时陪伴着我,因为我把我的未来放在他的身上可他却让我看不到清晰的未来。他的一句话就可以改变我的现状可他偏偏不,自己思绪就更加飞舞了,小故事缠绕着我。直到看到这本书很多的观点让我恍然大悟。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的情绪也是跟着故事情节起伏的,最开始遇到老人,老人的问题:你是谁?我思考了好久,以致现在我也没有思考明白我是谁,我也不知道我是谁,到接下来老人抛出的一个一个观点,我觉得这是一根引我走出痛苦的绳子所以我不断的想要去抓住,却总在最后要抓住的时候差那么一点,其中的一个情节是老人让女主闭上眼睛去感受她在母亲子宫里自由自在的样子,那一刻我闭上眼睛幻想自己就是那个baby自由自在、无忧无虑。有内心散发出来的笑容,可是接下来就到女主公司同事用美色上位,丈夫出轨哪一刻我好似已经身临其境脑海里出现如果我看到我的工作、我的丈夫出现这种,那种悲伤又席卷而来,无法平复,所以我合上书让自己静静呆了一会,可是思绪催着我看结局,如果结局是她的丈夫没有醒悟、工作没有和谐我相信我一定会把它撕了,结果正如我想女主经历了磨难,获得了他自己的成长。合上书我发现我并没有理解书中的真谛,当时是产生共鸣的。
内观我自己,读这本书的初衷就是我现在不快乐,不能说不快乐而是只要我丈夫不在我身边我的各种恐惧、不信任、担心等等负面情绪都席卷而来,而我知道这些东西回去伤害他,所以我拼命压制,去表现出我可以,其实内心我真得希望他可以帮助在迷途的我一把。这一定不会是我最后一次去读这本书,因为第一次我想去摆脱去成长。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篇10
我们身处于一个欲望与压力并存的社会中,常常使自己成为情绪的奴隶,我们往往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糟糕经历而又被情绪所左右的时刻。《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用朴实却充满智慧的语言,讲述了名校毕业的女白领若菱生活的起伏以及与一位哲学老人的对话,通过这些对话与女主人公的自我重新认识表达了作者对人生课题与智慧的理解。
收获之一:学会控制情绪的方法
鉴于文中的提醒,首先要学会接受现实,学会“臣服”。
我们人会受苦的最大原因,就是抗拒事实。
如何接受现实?
对已经发生的事臣服,因为任何程度、任何形式的抗拒都是徒劳的。
我们应该学会逐渐把眼光从外在的世界转向内在世界,因为我们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大多数人并不是我们自己生命的主人,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应该向内看,学会与自己的负面情绪相处,应该“承认它的存在,接受它,放弃对它的需要”。从内在找原因,应行之有效地分析解决,这种实践能让自己冷静下来,减少情绪的发生与维持的`时间,学着去做一个内心有力量有张力的人。
收获之二:关注自身的身体健康
原文中,我非常认同的一段话“我们虽然讲'突破身体的障碍',身体却是我们寻找真我的必经之路,所以才要倾听身体的信息,跟身体联结。而为了把这条道路修直、修正,我们必须要好好呵护自己的身体,就像那一辆马车也需要好好维护一样,不然有一天寸步难行,讲心灵的追求也是枉然。”
为什么要控制情绪?因为情绪会使我们的身体受苦。爱护自己的身体,破解身体障碍的方式,就是去联结自己的身体,运动和健身,使身体通过动作与意识联结在一起,放松身体,将注意力放在此刻发生的事情上,可以让你更容易活在当下。
就像张德芬说的:“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所有外界的人、事、物其实都是自我内在的投射,一个人只有真正地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才有可能更好地去爱别人,以及爱这个世界。把这本书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也能在逆境时唤醒那个沉睡的自己,遇见未知的自己,踏上爱和喜悦的心灵旅程。
如果你存在“为什么我不快乐?”“为什么我不能拥有自己想要的生活?”这样的问题,不妨看看这本书,它将和你从身心灵三个方面去探讨主宰着人生模式是如何形成的,又应该如何操控身心,同时还可以为你提供如何解决这些模式的实际有效方法,让你解脱思想、情绪和身体的桎梏。
我们终究想要追求的是“爱、喜悦、和平与真我”。
值得一提的是书中的插图十分精美而具有哲思,阅读时给人以宁静与深思的享受,在这里分享两张插图给大家欣赏。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篇11
这本书虽然是在我急需的时刻买的,但买来之后,未敢急着去读,怕这一顿温馨柔情的盛宴被饕餮得杯盘狼藉;或者仅是草草吃完,勉强充饥。我不是想用来充饥的,而是想从中吸取丰富的营养,受益一生。想使自己这“无心”之人,读完后,能够为自己找回一颗鲜活的“心”。
发现这本书是作者2007年秋完成的,2008年1月出版。所幸在我迫切需要成长,需要破茧而出的2008年,有朋友推荐给我,感觉自己真的很幸运!
它以小说的形式,讲述女主人公经过偶遇的一位老人的指点,从烦恼的工作生活中找到快乐,并取得生活事业双丰收的故事。它通俗易懂,少了纯心理学书籍的深奥枯燥,讲解和诠释一个个耐人寻味又贴近生活的道理。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烦恼,比如对某人的讨厌、对工作的烦恼、对待遇的不满等等,都是我们自己人为地在放大。没有任何事情可以造成心理上的痛苦。痛苦是来自你对事情的解释。痛苦是你创造出来的,因为那个是你对事情的解释。
这本书告诉我们:我们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我们为什么不快乐?那是因为我们失落了真实的自己。学会用潜意识的方式去处理情绪。
我们所背负的一切都是我们自己带来的,别人是无法强压给我们的,因为我们可以不接受。总是认为自己的苦恼时因谁或其他什么而带来的,其实不然,真正让自己苦恼的是我们自身,过于看重那些会让自己苦恼的事。
我们多少人是因为与别人攀比而疲于奔波,为财富为地位,可一旦拥有了所追求的财富地位却并没有感到幸福反而有些人更怀念以前清苦的日子。因为那不是真正自己内心想要的东西,那是外在的东西。就象作者在书中所谈到的快乐和喜悦的区别,快乐是取决于外在的东西,一旦那个令你快乐的情境或事物不存在了,你的快乐也随之消失了。而喜悦是由内向外的绽放,从你内心深处油然而生的。所以一旦你拥有了它,外界是夺不走的。所以因与别人攀比去追求财富地位过程会带来快乐,但一旦实现了快乐也就消失了。而如果是自己真正想拥有财富和地位且明确拥有了财富和地位就会造福社会让更多人幸福那就不一样了,那就达到了喜悦的境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最顶端,不要为虚荣追求那遥远的不现实,自己会被自己活活压垮。是你的终究是你的你逃也逃不掉,不是你的得到了也会失去至少失去原有的光泽。那么你得到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外在环境影响着我们的内心世界,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让我们容易失落真实的自我;认识真我,从自身做起。因为外面没有别人。这本书读了之后让人受益颇深,要试着学会放下,当我们真正放开的时候,你就会觉得一切都是另外一种结局,要试着看开看淡一切,学着清心,静心,修心,做个小小的真我!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篇12
《遇见未知的自己》很偶然的机会接触了这本书,只是单纯地喜欢它的封面。没带太多的兴致,因为心想也不过是一本很普通的关于励志心理的书籍……上了大学后,很少有机会坐下来静静地看书,不是没有时间,只是少了那份心境,淡淡地,淡淡地,如同手擎一樽美酒,细细品味,沁入心脾。校园里刮起了一阵读书月的风潮,于是整个校园沉浸在了这片书的海洋中……我,慢慢地读着这本书,发现它与我以往接触的这类型书是那么不同。
《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主要是环绕了女主人公白领李若菱与智者老人的一次次对话,揭示了人身心灵的奥秘。这本书突破了大多数传统书籍对这方面心理理论知识的直接论述,采用了讲故事的方式,一步步的引导读者走进作者论述的观点里,进而走进了自己内心中真实的自己。
女主角李若菱的生活是不幸的,虽然她有美丽的外貌,在公司里身居要职,拥有高质量的生活,但她并不开心,由于婚后多年不孕,遭到了婆婆小姑的嘲讽和丈夫的不理解,在公司里又有小人的尔虞我诈。她脑海里时刻都闪过轻生的念头,在一次和丈夫吵架离家出走后她遇到一个老人,在与老人的一次次智慧的交流后,她终于找到自己生命的价值,找到自己人生的定位……
“你是谁?”这是第一次见面时老人问李若菱的第一个问题,“我叫李若菱!”“我问的不是这个,名字只是个代号。”“我在一家外企计算机公司上班,我是负责软件产品的营销经理”,“那也不能代表你是谁,如果你换了工作,这个‘你是谁’的内容不就要改了吗”……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忘记自己是谁?我们很多人每天生活的都不开心,即使我们拥有了很多财富、金钱、美色……我们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以为我们就是财富、金钱、美色……的代表。我们追求的到底是什么?什么是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想要的东西呢?我们总是习惯地去观察模仿别人,却忘记了自己到底最希望拥有什么。很多时候,我们大多数人寻找的地方,表面看起来好像比较容易让我们找到我们需要的东西,所以我们费劲地在别人身上,在这个外在的物质世界中寻找解答和快乐,结果都是徒劳无获的,主要是我们找错了方向,找错了位置。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我们很多人都习惯戴上了很多面具,每天每天都在不停地更换着,最后失落了真实的自己,当哪一天,我们逐渐的把目光从外界世界转向我们的内心世界时,我们会可悲地发现,其实我们很多人都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更糟的是。我们是自己思想和情感的奴隶,它时刻束缚着我们,使我们生活在了不快乐中……
《遇见未知的自己》我们应该给自己一个机会,让自己和自己的内心情感交流一下,看看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自己的人生位置到底在哪里,我们每个客体其实都是“李若菱”,我们都迷茫过,我们都徘徊过,但请给自己一个机会,和“智者”来番对话吧!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篇13
这本书讲的是心理层面的东西,之所以大受欢迎,是因为它是在讲一个故事,在故事中学习,很是惬意。故事中的的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我们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我们如何去面对?这是张德芬要告诉我们的。
俗话说,每个人的阅历都是一本书,我想,张德芬出版的第一本书,就是她人生的阅历,层层剥茧,我们会看到现实中我们遇到许多不如意。而当我们通过书中老人教导,掌握了心灵成长的方法之后,我们就能脱茧而出,重获新生,找到更美好的未来。
印象很深的概念是“臣服”,也就是接受已经出现的不好的事实,然后告诉自己不需要它,这是很艰难的,因为不少的人对发生的事情第一反应往往是推卸责任的态度:条件不好、别人不好、这件事情不应该发生在我身上……,结果那些不愉快思绪就像鬼魂一样依附在你的意识中,让你不得安宁,其实这样的折磨更甚于一顿痛打和责骂,有的人甚至让这些想法跟上自己一辈子,结果本来是一时的不痛快却变成了一辈子的抑郁。书上有些方法教导,让我们感到并不困难,一旦逃离这种负面的情绪,我们就会有机会获得新生,人生灿烂的一面正在等着你。你会发现自己,原来可以办到许多以前认为办不到的事!
另一个概念“胜肽”我也挺感兴趣,这种由情绪引起在体内自动产生的化学物质,左右着我们未来的情绪,而“豢养”什么的“胜肽”其实是由我们每个人决定的,如果平时我们乐观一些,那么就有乐观的“胜肽”,久而久之,细胞感受器对乐观“胜肽”有特定的胃口,你的细胞会让你的生理有快乐的需求,这让我想起了于丹教授讲过的两兄弟的故事:一个负面情绪很重,一个很乐观,父母把悲观的孩子关到一个堆满孩子喜欢的玩具的房子,把乐观的孩子关到一个堆满牛粪的屋子,若干时辰之后,父母开门,悲观的孩子对着满屋的玩具发愁,不知该玩哪一样?而乐观的孩子对着那堆牛粪正在挥汗如雨地挖掘,因为他坚信有什么宝贝藏在里面。其实,“胜肽”也好,正面负面情绪也好,讲的不就是同一样的东西吗?快点发现自己那些快乐、正面的一刻,豢养它们,你会更快乐、更成功的!
读了张德芬的书,让我感到人生的根本是在快乐中成功,而这些快乐和成功实际上是你给自己的,除了你,没有别人!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篇14
书的扉页上记载着买书的日期,20xx年1月1日。这本《遇见未知的自己》是20xx年元旦我买给自己的礼物。刚买来的时候,兴致盎然地读了几页,便搁置起来。后来断断续续的读了几页,感觉深奥需要费脑经去想,所以不愿意读下去。
重读此书时,两天内竟然读完了,渴望已久的感觉。读起来也不那么费劲了。虽然有些句子还是需要用脑子好好想想,消化消化,但是想来还是有道理,并且可行的。
这本书不是读一遍就能完全读懂的,需要读多遍,并且应用到生活中,行之有效。
晚上整理资料的时候,用一个文件夹替换另一个文件夹,替换完了之后,辛苦好几月的稿子找不到了。于是两个电脑来回找,就是没有找到。这意味着我所有的`采访资料和帅选资料都功亏一篑了,那一瞬间我快要崩溃了。气愤、沮丧涌上了心头。立马起身准备出去,又考虑到夜深了,去一条半个人影都没有山路实在不安全。想到书中说得,要接受事实,臣服情绪。只有臣服了,接纳了当下,不徒然浪费力气去抗争的时候,事情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转机出现,才会发现原来的挣扎真的是白费力气。于是,我接受事实,找出那个被替换的文件夹,对照上个月的文件夹,一个文档一个文档的对比,这样可以少费些力气。我发现被替换的文件夹只有一个文档错了,其他的都是正确的。终于可以不用熬夜加班,早点睡了。回到卧室之后,打开苹果笔记本电脑,桌面上我的稿子好好地躺在桌面的中央。为什么我刚才回来找的时候就是没有看到呢?原来一切的问题都出在我的身上。很多事情都是我的粗心大意,然后自己假想出来自寻烦恼的。
我要再仔细看这本书,让自己的心灵变得更美好。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所有外在的事物都是你内在投射出来的结果。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篇15
《遇见未知的自己》是一部关于身心成长的小说,作者张德芬以其简简单单的写作风格揭示了人们烦恼和痛苦的深层原因,以其简简单单的文字诠释了深刻的人生真理。
书中解释了我们人类对生活的追求,也是五个字可以表达的,那就是爱、喜悦、和平。
为什么付出努力后我们还追求不到我们想要的幸福?真我和爱、喜悦、和平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要远离真实的自我?我们不是每天都在演戏吗?扮演各种各样的主角,但是在场景中,我们心甘自愿扮演的有多少呢?这是我们看不到真实自我的原因之一吗?我想是的。
所有的人和事都是你内心的反映,就像一面反映你内心的镜子。当外界的任何东西接触到你时,记得看看自己的内心,看看自己的哪一面被再次触摸,看看自己的哪些阴影没有被整理好。不要把精力浪费在外部的、不可改变的、不可抗拒的事物上。首先在内心层面达成和解,然后专注于外部能够改变什么。
因为我们所有痛苦的根源都来自不知道自己是谁,盲目地执着于不代表我们的东西。快乐依赖于外在的事物,一旦让你快乐的环境或事物不复存在,你的快乐就会消失。另一方面,快乐来自内心。所以一旦你拥有了它,这个世界无法将其夺走。
因此,如果一个人充满了快乐、积极的想法,那么好人好事就会与他产生共鸣,被他吸引。同样的,如果一个人有悲观和愤世嫉俗的倾向,坏事就会发生在他身上。这可能是书中提到的意气相投,物以类聚。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篇16
读了《遇见未知的自己》,一直认为读该类书便是需要人生指导的人。终究,事实并非如此,生活在喧嚣匆忙世界中的我们,需要这样一股使心灵归于静谧的清流。总在想,我是否也能有机会遇见在我心中的智慧老者,穿越心事的重重黑纱,遇见全新的自己……
故事是从一个冬天的雨夜,在荒郊野外的山区,一个没有手机、没有汽油的孤单女人开始。
该故事的主角若菱,名校毕业,拥有令人羡慕的高薪白领工作,但心中却不时的自问:为什么我不能拥有想要的生活?为什么我不快乐?为什么我如此之不幸,没有父母的爱,失去丈夫的爱,终日面对婆婆的尖刻、冷漠,就连企盼拥有一个自己的孩子都是如此奢侈的想法,惶论拥有任何生活的任何寄托?我该如何当自己生命的主人?在一个下雨的寒冷冬夜,若菱巧遇一名智慧老者,在与智者数度交谈的过程中,她渐渐填补不快乐、挫败的心灵缺口,找寻回最真实勇敢的自我。
想来,这个智慧老者只是另外一个自己的载体罢了。我们永远都难以知道自己真正该怎么活、真正渴望的是什么。所以一次次我们错过了隐身于思想深处的另一个自己。总在尝试着改变些什么,可是生活会毫不保留地告诫我们,既然改变不了,就唯有适应。
人生其实很简单,最终追求的莫过于“真我、喜悦、和平”罢了……最欣赏本书中的一句话:“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外面没有别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我们内心透射出来的结果。
向世界竭力证明自己的价值,是每个人时刻都在想的事情。易地而处,活于世上,我们真的不需要对世界作出任何解释,世界只接受我们对自己的评价罢了……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篇17
《遇见未知的自己》,是一本有关身心灵成长的小说。作者张德芬以其深入浅出的笔触,揭示出了困扰人们的烦恼痛苦的深层的原因,以通俗易通、平实朴素的言辞解读了深刻的人生道理。
它以小说的形式,讲述女主人公经过偶遇的一位老人的指点,从烦恼的工作生活中找到快乐,并取得生活事业双丰收的故事。它通俗易懂,少了纯心理学书籍的深奥枯燥,讲解和诠释一个个耐人寻味又贴近生活的道理。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烦恼,比如对某人的讨厌、对工作的烦恼等等,都是我们自己人为地在放大。没有任何事情可以造成心理上的痛苦。痛苦是来自你对事情的解释。
这本书告诉我们:我们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我们为什么不快乐?那是因为我们失落了真实的'自己。学会用潜意识的方式去处理情绪。
我们所背负的一切都是我们自己带来的,别人是无法强压给我们的,因为我们可以不接受。总是认为自己的苦恼时因谁或其他什么而带来的,其实不然,真正让自己苦恼的是我们自身,过于看重那些会让自己苦恼的事。
我们多少人是因为与别人攀比而疲于奔波,为财富为地位,可一旦拥有了所追求的财富地位却并没有感到幸福反而有些人更怀念以前清苦的日子。因为那不是真正自己内心想要的东西,那是外在的东西。就象作者在书中所谈到的快乐和喜悦的区别,快乐是取决于外在的东西,一旦那个令你快乐的情境或事物不存在了,你的快乐也随之消失了。而喜悦是由内向外的绽放,从你内心深处油然而生的。所以一旦你拥有了它,外界是夺不走的。
外在环境影响着我们的内心世界,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让我们容易失落真实的自我;认识真我,从自身做起。因为外面没有别人。这本书读了之后让人受益颇深,要试着学会放下,当我们真正放开的时候,你就会觉得一切都是另外一种结局,要试着看开看淡一切,学着清心,静心,修心,做个小小的真我!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篇18
刚刚放下《遇见未知的自己》,感觉心情很沉重,同时也很庆幸。沉重的是,如果我不看这本书的话,也许我会永远都生活在自己给自己设定的条条框框中,找不到我真正需要的,从而让生活中外在的事务主宰着我自己的情绪,就这样度过一生。庆幸的是我及时发现了这个称不上秘密的秘密,能从中学到一些自我调节的方式,并真正了解自己,联结自己的内在,找回真正的自我。
说实话,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一直都感觉我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差,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所以很少写东西和大家一起分享,即使写了,也只是自己一个人看,因为不自信,所以每次写东西的时候都怕别人看了笑话,认为写的不好。读完这本书以后,此时,我在写这篇文章,我同样感觉没有自信,怕自己写不好,怕别人看了笑话,头上都开始冒汗了,心跳也加速了。可就是因为看了这本书,所以我知道我这种不自信是日久积累的,因为一次的打击产生了这样的念头,所以每次写的时候,这种惯性的思维都会跑出来,挥之不去。那是我上高二的时候,我是班里的”好学生“,”重点培养对象“,老师们平时待我都很严厉。有一次语文老师让写作文,一共两篇。我洋洋洒洒,写完就交上去了,我是一个不太善于观察生活的人,写的更多的是我内心的感受,所以一定程度上跟老师的要求相背而驰。语文老师看完我的作文以后,把我叫到了他的办公室,说:”你写的这两篇文章是什么呀?太恶心了,这怎么读呀?“我当时真的没觉得有那么严重,毕竟我高一的作文还作为范文给大家读呢。可是他却这么说我。从那以后,我就很少写东西,即使写了,也不敢和别人分享,怕别人说我写的不好,笑话我,在写作方面存在着极大的自卑心理。写的越少,那笔头功夫就越差,所以每次想写的时候,都会冒出同样的念头:”我不想让别人看见这篇文章,因为他们肯定会笑话我。“
看了张老师的书,我觉得我现在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消除这种心理。而消除的第一步就是要接纳这种感受,这种怕别人笑话的感受,自卑的感受,我闭上了眼睛,充分去感觉这种感受,觉得心里很难受。然后我问自己,这种感受对我有帮助吗?很显然,没有任何帮助;这种感受我需要吗?我当然不需要。可是它是存在的,我允许它存在吗?是的,我允许它存在。因为它只是一种感觉而已,并不能代表任何东西。那么我是否可以放下这种感觉呢?是的,我要放下这种感觉。我深呼吸,告诉自己,放下这种感觉。
忽然,我觉得心里真的很平静。想想我当初读这本书的时候,还有一点不屑的感觉,觉得怎么可能一下子就平静了呢?但是如果真的这样做了,就是能感受到一种平静。如果所有负面的情绪,感觉都能就此放下,同时再加入一些正面的情绪,感觉。我相信真的可以心想事成!
我把这篇文章分享给大家,一个是希望大家有时间可以翻一翻这本书,尤其是遇到挫折的时候,想不开的时候。另一个就是想告诉大家,我以后写的东西都要和你们分享,我不再认为我的写作能力很差了,我会在不断的读写锻炼中加强我的写作能力,因为我可以,我可以写出好的东西!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篇19
《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的内容揉和了心理学、哲学、神学等许多形而上的内容,无论形式看上去多么简单生动,也注定不是一本能一口气消化的书籍。虽然我已经从头到尾读过一遍,但我知道离真正理解作者的意思还差十万八千里。
我挺喜欢作者的表达方式,以小说的形式,将这些如此神秘深奥的理论融入到一个故事中,层层解析,让读者读起来不觉得过于枯燥和吃力。这样的表达形式让我想起《苏菲的故事》,每当大家对哲学望而却步的时候,常常会有人推荐这本书作为入门。把晦涩的理论融入到生动有趣的故事中,让普通人也能接受,其实这是需要很大的智慧的,所以我很喜欢这样的作者。
《遇见未知的自己》,通读全书,我觉得它就是引领人们去思考这样一个命题:我是谁?我想很少有人想过这样的问题,包括我自己。也许是因为我们都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是一个用不着思考的问题。
但作者告诉我们,正是因为很多理所当然的想法,我们被很多表象所迷惑。她还告诉我们,我不是我的身体,不是我的情绪,不是我的思想,而事实上人们常常把他们混为一谈。那么究竟我是谁?没有人能给出一个答案。真正的我也许就如宗教里说的人的灵魂,但灵魂又是什么呢,我们也无从知晓。所以作者说,我是谁,我们只能从否定的角度回答,那就是以上皆非。人的真我应该是充满了爱、喜悦、平和的感觉的,那为什么我们总是那么不快乐,即使我们拥有了我们想要的一切,比如金钱、地位、名声、爱人等等。
作者说,那是因为我们误认为那些表象就是真正的自我。所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努力地在这些表象中寻找真正的自我,倾听自己内心最真实的声音。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不时地审视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情绪。只有我们看清那些表象不是真正的自我的时候,我们才不会困惑。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篇20
读完《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现代修心的书,感触良多,虽然明白很多道理,但能帮助自己找到自己还不是那么容易,或者自己是逃避现实,不愿意直接面对,或者不敢直面真相,因为害怕改变,但无论如何,这是一本很好的关于身心灵修行的书。
本书中有一句话说得很好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生命来无影去无踪,无法臆测也难以捉摸。无论身处力争上游的快跑阶段,或逢人生变故减速慢行的彷徨时刻,或是看尽千山万水绚丽归于平淡的踌躇关头,面临其中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唯有抱持观照内心并惜福感恩的心态,一切的真相才会自动还原水落石出。
书里面有一段话很有用很多时候,我们感觉很不好的时候,像你现在的悲伤、低落,我们会一直想要从这个泥沼中挣扎地逃出来。所以我们籍由很多逃避策略不去面对它,压抑它,否定它,排斥它。你记住凡是你抗拒的,都会持续。因为当你抗拒某件事情或是某种情绪的时候,你会聚焦在那种情绪或事件上,这样就会赋予它更多的能量,它就更强大了。所以这些情绪就是一些能量,就像你以前说的,它们会来,就一定会走,我们任由它们来来去去,不加干涉。这些负面情绪就像黑暗一样,你驱散不走它们的。唯一可做的,就是带进光来。光出现了,黑暗就消融了,这是千古不变的定律。那怎么带进光来呢?喜悦是消融负面情绪最好的光。喜悦是发自内心的。
最后,还是那句话记住,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rdqu;所有的任何人事物都是你内在的投射,就像镜子一样地反映你的.内在。当外境有任何东西触动的时候,记得,要往内看。看看自己哪个地方的旧伤又被碰触了,看看自己有哪些阴影还没有整理好。不要浪费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变、不可抗拒的东西上。先在内在层面做一个调和整理,然后再集中精力去应付外在可以改变的部分。记得,每个发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礼物,只是有的礼物包装得很难看,让我们心怀怨愤或是心存恐惧。所以,它可以是一个灾难,也可以是一个礼物。如果你能带着信心,给它一点时间,耐心、细心地拆开这个惨不忍睹的外壳包装,你会享受到它的内在蕴含着丰盛美好、而且是精心为你量身打造的礼物。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篇21
最近看了张德芬的畅销书——《遇见未知的自己》,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先看了作者写的序——你想要的人生,文章以一位都市白领阶级的女性为主角,经由每天都可能遭遇的种种事件,逐渐把眼光从外在的世界转向我们内在的世界,进而发先我们大多数人竟然都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更糟的是我们是思想和情绪的奴隶。一个不经遇的机会下遇到一位老者,老者就像一位智者,女主人公在一位老者的指引下,改善内在的状态,进而改变了外在的世界。最终寻得内心的平和,就像春茧破茧而出,迎风飞扬。
〈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是一本关于都市身,心,灵修行的书。看后很受启发。这本书告诉了我们什么是小我,什么是真我。所谓的小我,就是受外界的一切而影响的自己,什么是外界的一切呢,也就是说金钱,名利,地位,权势,以及一切身边发生的事情,包括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虚荣,这些都是小我的表现,小我会被身体里的潜意识所控制,也就是说时候有些事情你会不由自主的去想,去争。而做到了也未必就会得到真正的快乐,即使是快乐,也是来自外界的,一旦外界的让你感觉快乐的源头不在了,自己会很痛苦的。而身体里的那个真我呢?那个真我不会随着一切的改变而改变,甚至于有一天我们离开了,这个真我也不会消失!而通常能做到真我的人我想是没有吧!
令我印象深刻的一点是,书中一直在强调寻找真实的自我,确实我相信大多数人对于“我是谁”这个问题的回答都停留在名字这个代号上,我也是这样认为的,我很少去认识真我是怎样的,事实上每当我想去想这个问题的时候内心是茫然的,就连自己也不知道真正的自己是怎样的,我发现认清自我也是一件很难的事,像书中所说那有一个很长的过程,外在环境影响着我们的内心世界,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让我们容易失落真实的自我,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的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在我读书的城市,那是一个节奏步划都很快的城市,稍不留神就会被落下,那里交通格外拥挤,速食店到处都是,人人都生活在名利角逐战中。是一个躁动的城市,真的是:忙碌,忙碌,每个人都忙碌;追求,追求,每个人都追求。为了生活,为了梦想,我们每个人天天都在演戏,扮演好员工,好朋友,好妻子,好媳妇,好父母,甚至是好人!有些是心甘情愿的,能够从中获得快乐,然而在不愿意的时候,为了演好这些戏份,我们每个人都要因时因地的戴上一些面具,正是这些面具遮住了真实的自我。当然还有我们那种小我的虚荣心也会让我们失落自我。然而也不是说生活在这样的社会就很难找会真我了,书中介绍了一些实用性和灵性的生活指南,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我们周围朋友,同事来初步认识自我,因为我们周围吸引来的人和事物,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带着一定的能量震动和我们的震动频率相近。
这本书读了之后让我受益颇深,以前我总是说自己的心态有多么的好,其不然,我的心态没有自己想的那么好,我会为外界的事或喜或悲的,而且有些事情我没有真正的看开,也没有学会放下,对思想方面,更是不会考虑,对于以发生的事情不会学着接受,更别得什么与身体联结了!我要试着看开看淡一切,学着清心,静心,修心,做个小小的真我!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篇22
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是一本我非常喜爱的书籍,阅读了这本书,就会开启都市身心灵修行课,让自己学会修行,让自己的心灵变得强大和坚韧,也让自己能能轻松的掌控自己,做自己的主人。
按照小说的观点,我们身边的巨大多数人都不是自己的主人,因为我们被自己的情绪、思想和身体所桎梏,难以摆脱这个枷锁。要想人生变得更加完美,就必须学会掌控自己。
作者写道“别为了那些不属于你的观众,去演绎不擅长的人生。”这句话具有深刻的哲理,对我们的人生会有很大的启发,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往往被被人的观点和意见所左右,而这些人常常也不是我们真正的观众,只不过是熟悉的陌路人罢了,我们无需在意这些,要有自己的主见,演绎属于自己的人生。
做自己的主人,控制好自己,这就是我从书中获得的启发!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篇23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篇24
几年前,初涉职场,经验不足的我很是焦虑,正当迷茫的时候,有朋友推荐看《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她说张德芬的见解很能宽慰人,我却武断地抵触这类心灵鸡汤的书,认为它的作用像一块软布,拭过伤口,却不能治愈根本。
如今有了婚姻,工作尚可,却也有困惑不已的时候。偶然到书店逛逛,我看到最新印刷的版本,封面上沙漠黄的背景上,坐着位长发翲逸的托腮女子,像极了梦中的场景,于是把书买回来读。
全书以女主角若菱的视角,当她面临工作、婚姻同时出现问题,寻求高人指点的过程。若菱与志明是大学同学,在周围人的眼里是绝对的才子佳人,两人从美国留学归来后,就各自奔向工作岗位,志明留校当上教授,而若菱成了外企骨干。随着各自工作上的压力,交流越来越少,互要以冷战应对,感情出现危机。工作上,若菱兢兢业业,却要遭受不公正的排挤,她异常的愤怒;回到家,看到志明与不认识的女子搂在一起,她更是沮丧。一切的不顺利,加上儿时痛苦的回忆,让若菱顿觉崩溃,人生不知如何继续,这时出现了位灵修的老人,宽慰她,帮助她慢慢找回本我,认同自己。
读完,我感觉豁然开朗,若菱的故事没有结局,并不像众人所愿的美好团圆,而是顺期自然,认同自我。市面上很多类似题材的书籍,能做到通俗易懂的并不多,作者将理念融合到故事对话里,对简单事情的讨论引发我们对世界的思考,这是我最喜欢的一点。
我们看见的世界,是我们选择看见的世界。有个小故事,男子天天打老婆,后来抛下妻子和三个儿子,远走他乡。三个儿子长大后,老大认为是罪恶的世界造就父亲,而父亲的抛弃造就了他痛苦的一生,他到处偷窃抢劫,报复社会;老二认为父母的模式就是自己人生的'模式,娶了老婆回来,天天拳打脚踢;老三认为母亲很可怜,自己长大了成为男人,要疼爱自己的老婆,对母亲更是孝顺。
我们以什么样的心态去看待事件的发现,源自于观察者的主观判断,然而事件本身就是那样的。所以要追求内心的真我,主要是四层:关心身体的变化,与身体联结;臣服于发生的事实,不被情绪左右;负面思想是自己加上去的,检视自己的心态;认同自己的身份,所处工作、社会地位、家庭、财富,接纳自己,才能欢迎别人。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篇25
当你阅读了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就会发现我们身上的一些秘密,经过观察和思考,你会意识到大多数人都不是能够掌控自己的,因为他们被外在的一些东西所左右,例如身体和情绪。如何学会掌控自己,是这本书的主题,为此可以学会心灵的.修行。
作者写道:什么样的人最有魅力?我愈来愈觉得,答案就是,内心有力量的人。什么叫做“有内在力量”?就是遇到困难,碰上痛苦时,能够坦然与自己的负面情绪相处。这段话揭示了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身边的大多数人在遇到困难和挑战时,都按捺不住自己的情绪,立刻会变得忧心和沮丧,这不利于自己理性的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阅读过遇见未知的自己,我们会学习会掌控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变得理性和智慧,创造出更加美好的人生!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篇26
未放假就接到了新的任务——阅读《遇见未知的自己》,并写读后感。说实话当时是有点抱怨的,放个假还得做作业。但想想自己除了备课已经很久没好好地看看书了,每次陪女儿到书店,宁愿折返回家上网,到点才去接她,都不愿看书,即使留在书店等她也是在把弄手机,就当给自己一个挑战吧。
读完全书才发现原来浮躁的不止我一个。诚然,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烦恼,工作的、生活的、家庭的,不胜枚举,这些其实都是我们在过分地放大,而忽略了别人的付出,真有点庸人自扰之。我们所背负的一切都是我们自己带来的,总是认为自己的苦恼是旁人或其他什么事而带来的,其实不然,真正让自己苦恼的是我们自身,过于看重那些会让自己苦恼的事,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身为班主任总希望自己的班级在每一周能获得劳动红旗,期末能被评为文明班级。现在想想只要平时我们的工作做好了,班级有一股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有没有获得流动红旗又有什么所谓呢?所有的荣誉都是过眼浮云,积极工作,享受工作的乐趣比什么都重要。
文中老人最后留给若菱的信也让我的内心泛起阵阵涟漪。是的,当你把你的祝福跟所有的人分享,分享就跟感恩一样,分享出去的愈多,你回收的就愈多。每个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礼物,只是有的礼物包装得很难看,让我们心怀怨怼或是心存恐惧。所以,它可以是一个灾难也可以是一个礼物。如果能带着信心,给它一点时间,耐心、细心地拆开这个惨不忍睹的外壳包装,就会享受到它内在蕴含着丰盛美好、而且是精心为自己量身打造的礼物。
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你的态度决定你是快乐的还是痛苦的,拯救我们的老人是我们自己。
感谢这次阅读,让我浮躁的心慢慢沉淀下来;感谢这次阅读,让我重获阅读的快乐。
曾几何时,我一度因为不如意的生活而陷入痛苦,也经常会自暴自弃,抱怨生活对我的不公,抱怨家人对我的不理解。我也曾经仰望天空,对着白云大叫,企图想要减少我对生活的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