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精选23篇),都是精品文章,请您欣赏。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 篇1
古人云:“开卷有益”,书是前人劳动与智慧的结晶,它是我们获取知识的源泉。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书让我们的头脑有知,明智而知不足,扩充知识以外兼可涵咏性情。对于教师而言,读书不仅是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更是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辛燕研修共同体每周推送成员读书笔记一篇,使成员之间形成追赶超越积极读书,读好书的读书氛围!
有多少父母知道,婴幼儿喝了糖水后为什么拒绝再喝白开水?他们为什么爱吃手,还对非常微小的东西感兴趣?让他听磁带,他的兴趣为什么不在听上,而是在来回装卸磁带上......
在读了资深幼儿教育学家孙瑞雪编著的《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后,我才了解,这一切的背后,是一个黄金般贵重的概念—敏感期。
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
这本书收录了200多个孩子(0~10岁)敏感期的真实案例,所有案例由家长或老师记录,通俗易懂,孙瑞雪老师针对每个不同案例都作了点评,她认为儿童的智力来自于感觉;个性跟创造力之间是画等号的,创意不能教;打骂中长大的孩子,看不到客观现实。这是第一次大规模、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这一生命现象,它就像一把打造了10年的金钥匙,引领我们读者了解儿童成长的规律,破解儿童内心的秘密,让每个孩子在爱和自由中健康成长。
敏感期是培养孩子的性格、兴趣、思维能力和独立能力的最佳时期。它的一个特点就是不期而至。成长中的儿童有一个接一个的敏感期,但很多父母、老师都不太了解,一直用自己的思维成人的价值观来判断孩子的行为。他们强制性的介入不但侵占了儿童每个敏感期的独特发展时机,还会使儿童对强制灌输的内容产生恐惧,严重破坏了孩子自我发展的探索行为。有问题的儿童,如多动、自闭症的儿童,正是他们的探索活动被严重阻碍而造成的。因此,敏感期得到充分发展的孩子,头脑清晰、思维开阔、安全感强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性和本质。
这本书中的一句话让我感触至深:“只有错误的成人,没有错误的儿童。”这就要求我们应该深入了解孩子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一切特质。除了观察、了解外,我们还应该给幼儿充分的爱和自由
在这本书中,有大量孩子敏感期的照片:从口的敏感期到手的敏感期,再到空间敏感期、人际敏感期等,使我一下子对敏感期有了非常直观的认识。全书的述说对儿童种种发展都充满了由衷的赞叹和崇拜,言语中充满了爱和包容,尤其对儿童某些“恶劣”的行为和言语的冲撞,都能那么宽大的包容和理解。这也是我们每一名老师要做到的。
在读这本书后,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儿童成长的每一个重要时期和生命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认识到教师重要的品质是会观察,不去干扰孩子,充分给孩子爱和自由的空间。学会捕捉儿童的敏感期,如何在关键时刻给予孩子科学的教育和关注是如此重要。不但可以在敏感期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还可以在家长提出的疑问的时候给予正确的与指导,让孩子在充满爱、充满快乐自由的环境。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 篇2
最近一段时间,我读了一本书,它的名字叫《捕捉儿童敏感期》,该书收录了一百多个孩子敏感期的真实案例,通俗易懂,而且作家还针对每个不同个案均作了点评,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这一生命现象,引领读者了解儿童成长的规律,从而使孩子顺利通过敏感期,让每个孩子在爱和自由中健康成长。
我读了之后,受益匪浅。对家园共教十分有益,作为幼儿教师了解幼儿的敏感期也是非常重要的。敏感期是培养孩子的性格、兴趣、思维能力和独立能力的最佳时期,敏感期得到充分发展的孩子,头脑清晰、思维开阔、安全感强,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性和本质。其实每个孩子来到这个多彩缤纷的世界,就象一张纯洁的白纸,要在上面绘画绚丽的色彩,规划美好的人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他们接触的第一生活环境。孩子在父母的关爱之中逐渐认识世界,经历从不懂到懂、从不知道到知道这个成长过程。“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父母共同的愿望,因此,作为孩子的父母必须以身作则,做孩子的良师益友,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使自己真正成为胜任的第一任老师。书中如有好多的案例如:“涂色”、“破坏性行为”、“秩序成习惯”等个案孩子的行为,分析的非常好。
家园共教,幼儿园是孩子的第二个家,是孩子建康成长的沃土。孩子的培育工作,只靠幼儿园单方面的教育是不够的,家长的紧密配合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长应该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孩子的教育工作,与老师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家园携手共同教育,为孩子顺利通过敏感期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捕捉儿童敏感期》的确是一本很好的育儿书籍,我看了之后得到了很大的启发,作为幼儿教师不但可以在幼儿敏感期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而且还可以在做家长工作上有很大的帮助。对于家长提出的疑问也能做出正确的分析,让孩子在充满爱、充满快乐自由的环境中成长。不过自己的经验和学识还有点欠缺,还需进一步的阅读分析。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 篇3
过去了就永远回不来,很多事物只能成为回忆,就是因为当时没有好好把握。这是看完孙瑞雪先生的《捕捉儿童敏感期》的最大感想。
看过《爸爸去哪儿》、看过《超人回来了》……还有很多很多。电视娱乐都开始这样关注孩子的成长,现实中的家长更是重视。那么相信大家一定听过敏感期这个词,专业得说就是指特定能力和行为发展的最佳时期,在这一时期个体对形成这些能力和行为的环境影响特别敏感。其实就是我们说的孩子长到一定时候表现出的不同。你看到过孩子捡地上的东西,然后放进嘴巴里吗?你看到孩子自己咬自己的脚吗?你听到孩子某一个时间特别爱讲话但是有讲不清楚吗?……其实我觉得敏感,包括孩子本身,以及家长。孩子到了那个时间,而家长就要捕捉这个时间。
书中将理论与实例结合,将每一个敏感期绘声绘色得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婴儿7个月左右出现走的敏感期。起先拒绝坐,然后开始走,上下楼梯都要自己来,哪里不平偏要往哪里撞。这可能是父母最累的时候……走的敏感期中儿童是一个自由、活跃的个体,他拥有空间的能力从此开始越来越强。
1岁半到2岁期间,儿童会有一个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床上的一丝头发,地上的一根小草……但儿童并不总是这样。手的敏感期到来时,儿童有一个抓的过程。一把抓,二指抓,三指抓。很多成人用手很笨拙,不会拿筷子,不会用手指夹围棋子,不会点钞……这都和童年期手的发展有关。
音乐的敏感期呈螺旋状发展。2岁的幼儿就能把握节奏;3——4岁时开始对简单而重复的旋律感兴趣;5——6岁后开始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并自发用动作表达;6——8岁时已经能深深沉浸在音乐中……
处在身份确定敏感期的儿童,会选定一个偶像并时时模仿。“我是忍者神龟!”“我是超人!”通过吸收偶像的人格特点,儿童建构自己的人格状态,最终形成自我。
……
每一个时刻都是至关重要的,错过了,将影响孩子的一生。孙瑞雪先生的这部著作值得我们大家无数次的翻阅。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 篇4
我又拜读了孙瑞雪老师的《捕捉儿童敏感期》,该书收录了一百多个孩子敏感期的真实案例,通俗易懂,而且孙老师还针对每个案例进行了点评,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这一生命现象,引领读者了解儿童成长的规律,从而使孩子顺利通过敏感期,让每个孩子在爱和自由中健康成长。
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的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很多父母对儿童的密码了解的太少,只是在用自己的思维,成人的价值观来判断孩子的行为,不知道自己其实是严重破坏了孩子自我发展的探索行为。有的孩子为什么会蛮不讲理,因为在执拗敏感期的那段时间里,家长没有耐心的疏导,认为是孩子任性,对孩子没有很好的理解、变通……有问题的儿童,如多动的、痴呆的、焦虑的、自闭的等儿童,正是他们的探索活动被严重阻碍而造成的。而判断孩子是否进入了某个敏感期,看的不是年龄,而是孩子的表现,所以孙老师认为蒙氏教师重要品质之一是会观察,不去干扰孩子,充分给与宝贝们爱和自由的空间。
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受益匪浅。做为一名幼儿教师,了解幼儿的敏感期是非常重要的。敏感期是培养孩子的性格、兴趣、思维能力和独立能力的最佳时期,敏感期得到充分发展的孩子,头脑清晰、思维开阔、安全感强,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性和本质。其实每个孩子来到这个多彩缤纷的世界,就象一张纯洁的白纸,要在上面绘画绚丽的色彩,规划美好的人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他们接触的第一生活环境,孩子在父母的关爱之中逐渐认识世界,经历从不懂到懂、从不知道到知道这个成长过程。“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父母共同的愿望,因此,做为孩子的父母必须以身作则,做孩子的良师益友,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使自己真正成为胜任的第一任老师。书中有好多常见的案例如:“涂色”、“破坏性行为”、“秩序成习惯”等,分析的非常好,家长们很值得一读。孩子的培育工作,只靠幼儿园单方面的教育是不够的,家长的紧密配合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长应该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孩子的教育工作,与老师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家园携手共同教育,为孩子顺利通过敏感期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捕捉儿童敏感期》的确是一本很好的育儿书籍,他是家长和老师打开孩子心灵之门的一把钥匙,让我们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让我们能了解他们、帮助他们、爱护他们,让孩子在充满爱、充满快乐自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 篇5
这本书我很喜欢,之前看过电子版,但觉得看电子版书没有买书回来看感觉好,买书回来读不仅家人可以共读而且想拿到那里读都可以,不用总盯着电脑眼睛也会觉得舒服很多。
燃宝真的长大了,自可以一个人玩,发现一样东西就可以反复玩很久,晚上他做在椅子上画画,我就坐在一边看这本书,喜欢读这么书,这里可以看到最真实、最可爱的孩子,在这里可以看到燃宝的身影,在这里可以找到乐趣,尤其谈到孩子到了语言敏感期的时候,孩子会反复应用、不分场合的应用学来的语汇,而且说的都很雷人,很有趣,也很真实,孩子就是这个样子。每一个孩子都要经历他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敏感期,只是每一个孩子的每一个敏感期到来的都不一样,有的早有的晚。当读到孩子秩序感敏感期的时候,我和作者有同样的体会,家里谁的东西就是谁的,爸爸的手机只能爸爸拿,妈妈的枕头只能妈妈枕,妈妈的鞋只可以妈妈穿,有朋友来家里穿了我平时穿的拖鞋,小家伙都会不悦并要求换过来,读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孩子,可以帮助我们捕捉儿童敏感期,并且在孩子敏感期到来的时候给他提供帮助。
以前曾和朋友们狂言说自己不会结婚不会要孩子,结果在朋友圈里我是结婚较早的,有了孩子之后是最喜欢孩子的,有时候人真的很奇怪。我真的特别感恩上天赐给我这样一个可爱的燃宝,有了燃宝我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偶尔会写写日志写写博客,现在的我会常常写,记录自己和燃宝的故事,记录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为自己积累财富,也是为燃燃积累财富。我特别感谢新浪育儿圈和新浪亲子圈的每一位圈友,感谢妈眯沙龙,感谢这些育儿专家写的这么多这么好的书,让我一个从不了解孩子不喜欢孩子不知道如何带孩子的人变成了喜欢孩子开始了解孩子知道自己应该要怎么带孩子,当然,有时也会茫然,有时也会失控,我们大家常聚在一起谈自己的育儿经,谈自己的想法和作法,在这一个又一个的学习过程和交流过程中,我也会不断的为自己展开自己批评和自己教育,如何给孩子“爱和自由”,如何做好孩子精神上的仆人而不是主人,我还需要学习和努力。
在这里推荐我的朋友们和我一起读这本书,还有该作者孙瑞雪的“爱和自由”、“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李跃儿,谈到李跃儿,她是北京效区巴学园(幼儿园的名字)的园长,导演张同道在该园秘呆三年拍摄的纪录片《小人国》,真实的反映了2至6岁孩子的.生活并透过孩子的视角,展现成人的世界,小人国这部电影一直很想看,可惜只看过北京教育台的对话节目放过片花,很感人很真实,仅看了片花我哭了,看到园里的孩子有的打人有的被打的时候触动了我的心,是啊,幼儿园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个小的社会,这里有强弱之分,在父母保护下成长的孩子进了园之后还是要自己去面对和处理孩子们自己的事情的,这里有用武力处理的也有用智谋去处理的,远不差与成人世界。该片今年十月份在北京上映的,但在网上都找不到,这里的电影院没有买这部片子,咳,挺遗憾的,生活在大城市还是好啊,可以最早最快的分享各种资讯,真幸福。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 篇6
《捕捉儿童敏感期》这本书是我买的第一本育儿书。吸引我的是书名,还不是作者孙瑞雪其人。第一次知道敏感期这个术语是看央视宝贝一家亲节目中了解到的。后来在当当网上看到这本书,想都没想就买下来了。六月底买的,断断续续地看,直到现在才算是看完。由这本书了解到孙瑞雪,然后是蒙氏教育,又在网上搜了几本书入货,结果麦爸笑我除了武侠书和漫画书,只有育儿书能吸引我。
这本书严格的说是由孙瑞雪编著,而不是由她写的。书的内容由200多个家长和蒙氏教育机构老师写的案例加上孙瑞雪的点评组成。案例是按儿童0-10岁的顺序编排而成。
第一次泛读的时候,我有点失望,习惯了看定义、总结的理论模式书让我想象这本书会解释定义什么是敏感期,什么年龄就会经历什么敏感期,会有什么具体表现,成人应按什么步骤来解决应付。拿到书发现不是这样的时候就有点失望。
第二次精读后,我喜欢上了这本书。其实儿童的敏感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小孩会有不同表现,出现的先后和表现程度也各自不同,正因为如此,这本书没有按传统写书模式,观点+事例+总结来传授方法。而是以丰富的案例加上就事论事的分析告诉成人如何解读儿童的行为,从而进入他们的世界,和他们一起成长。
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在于不用按章节来读,因为都是由案例加分析组成,没有很强的连贯性,可以从任何一个章节进入来阅读,所以适合任何时候、在任何地点来读。尤其适合翻阅型读者。
这本书最大的缺点也在于它的分散性特点,习惯直接接受理论,喜欢按甲、乙、丙、丁和一、二、三、四点来看书的人不适合阅读这种书,也许会觉得这本书不知所云。
总的来说,这本书看起来轻松,但要吃透其中的观点则需要靠个人的悟性。
我个人观点是这本书值得拥有,且需要反复阅读。
摘抄其中一些论点分享:
走路敏感期...成人该放弃自己走路的节奏去配合孩子。
孩子的心是细腻的,只有当我们尽可能细腻起来的时候,才会有机会感受到孩子细腻美妙的情感溪流。
我们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让儿童学习他年龄不能承受的东西,用成人的学习方法和强制手段给孩子灌输知识。
永远不伤害孩子,相信他们都是好样的。遇到问题就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一种人性的、科学的解决方法。
由此涉及到如何把握爱和自由的问题,这是另外一本书所谈到的,还在阅读中。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 篇7
好评声一片,貌似我是出来唱反调的。
看完这本书,我觉得儿童敏感期不过是在某个特定的时期内,儿童特别热衷或执着于某件事情或某条规则,并没有特定的发展规律,即儿童错过该敏感期,还可能在以后的阶段再次出现这个敏感期也可能不出现。觉得这本书的作者有点神化“敏感期”这个概念,打着蒙氏教育的幌子鼓吹儿童发展敏感期的重要性,其实家长只要做到一点:不要打扰儿童的兴趣也不要刻意去引导儿童的行为准则就对了。
本书收录了200多个孩子(0岁到10岁)敏感期的真实案例,所有案例由家长或老师记录,孙瑞雪点评。看这些案例是一种很大的享受,你会发现,原来我们孩子从那么小起就开始构建我们一生的行为准则,而他们看待问题的方式又是那么独特。记得韩寒《后会无期》里有一句话说:小孩子才分对错,大人们只看利弊。其实真正的小孩子连对错也不分的,他们只重感受。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两个小孩分一个蛋黄派,一个孩子拿到大的那块,一个孩子拿到小的那块,拿到小块的孩子不乐意,拿到大块的孩子就说,你等我先吃一口你再吃,这样你的就比我的大了。于是他们这样做了,两个人都很开心。
其实我比较担心的一点是所谓“敏感期”的不干预原则,不好的敏感期比如“执拗”、“模仿”、“追求完美”等,一段时间过去了还好,但对于那些好的的敏感期比如“数学逻辑”、“绘画、认字、音乐、书写”等,这些敏感期按照书里的记录,一般也是持续几天到几周不等,如果我们任其发展,会不会让孩子养成三分钟热度,不能对某一兴趣从一而终的坏认知呢?后来去网上搜了下,没有找到相关论述。
其实对于某些敏感期,比如0~2岁经常出现的口的敏感期,3~4岁经常出现的追求完美的敏感期,以及4~6岁经常出现的婚姻敏感期,跟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期可以对应起来,口的敏感期对应的是口欲期,这个期应该给孩子提供足够多食物(一般是奶汁),追求完美是肛欲期的表现,而婚姻敏感期很明显是俄狄浦斯期。很有意思,但比较起来会发现,敏感期的理论显然更没有力量,不像性心理发展阶段那样直击人心。其实从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很多敏感期也能得到解释,比如5、6岁一直持续到12岁对书写、数字逻辑的敏感期对应埃里克森的学龄期,0~2岁口、手的敏感期对应的是埃里克森的婴儿期和儿童期。
仔细体会一下,觉得很多敏感期的概念,比如垒高的敏感期(喜欢把物体垒高然后退到再垒高,以此建立三维空间的感觉)、诅咒的敏感期(喜欢用诅咒的话表现语言的力量)等概念的建构都有点牵强附会,好像儿童做了某些不可思议的事情,只要把这种行为解释为”敏感期“即可正常化。其实大部分情况下,儿童的某些非常态行为,比如咬人、口吃等可自然消退,家长自然不用过加干涉,但如果把所有的这些行为比如过分专注、暴躁等都解释为敏感期,认为其过了敏感期就会恢复正常,很有可能会错过某些病症的最佳治疗时间(比如自闭症、多动症等)。对于那些不是特别了解婴幼儿心理发展特点的家长,本书极有可能造成一些误导。前面也说过了,敏感期并没有严格的规律,有的敏感期被压抑了,未来几年可能会再出现也可能不再出现,而敏感期持续的时间也是不定的,所以我对敏感期概念的科学性存在很大的质疑。
因为对“敏感期”这样一个概念存疑,特意去网上搜了下儿童敏感期的相关文献,发现大部分文献都跟蒙氏教育有关或者说起码其参考文献中会列出蒙氏教育相关文献,而点击量最多的文献大多是应用性的比如敏感期与社区规划等。因为时间仓促,只看了几篇国内的文献,发现对敏感期的研究还比较重应用,并没有很好地进行系统理论的研究。
简单评论一下这本书,怎么说呢?其实做家长的还是看比不看好处更多,因为书中传达的很多理念包括蒙氏教育因材施教、爱与关怀等都是很多中国家庭缺乏的。但是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就好了。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 篇8
有些人觉得这本书写得缺乏重点,其实我觉得这本书是一个告知概念及现象,让父母去自行理解怎么去做的一本书。我们不是教条主义,更不应该去当拿来主义。个人觉得这本书不错,让人充分去理解孩童的发展需要和心理活动。
这本书告诉我们一件特别浅显的道理,那就是我们不能理所当然的用自己的定向思维去理解他人。孩子就是孩子,他做一些事情的初衷与成人并不相同,只有充分理解他们,才能够更好的去帮助他们成长。我们不能用我们成长经验中的思维方式去阻止他们的自由发展。我们应该思考怎样对他们而言是充满安全感并感觉自己是自由的,不受压制的,充满爱意的。孩子的理解有时候非常直白,他不会拐弯抹角地去想你这么做初衷是为了他好,只有你去配合他,他才能更好地成长起来,学会尊重,秩序,爱他人,明事理。
我们要做的就是不去阻挡他们学习和探索世界的同时保护他们,给他们足够的爱。
孩子需要一个全身心爱他的父母,书中有位父亲说,为了孩子,他要更爱孩子的母亲,只有这样才能为孩子营造一个充满爱的环境。
书中开头有一个实例,一个婴儿出生时因为患病蒙住左眼长达一个月之久,后来眼睛虽然发育健全,却永久的失明了。因为孩子正处在发展发育的初期,一切事物对他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如果错过了,很可能就会像那只眼睛一样,永久失明,使孩子成长为人格不健全的成人。
这本书不但让我们理解了孩子,也让我们学会分析自己的行为和性格形成。
我并不是一位母亲,我养了两只狗一只猫,但说实话,我觉得许多事物都完全相通。我时常为自己教导小动物所犯的错误而懊悔,特别是当狗狗睡觉做噩梦和猫猫突然对我表现出不信任感的时候。我觉得我能做的就是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爱意,并学会用他们的理解方式去对待它们。这对我将来为人父母在某种程度上也提供了帮助。
这本书也许并不能让你完全解惑,也或许有些你正遇到的问题它并没有提及。但是作为一本以众多例子举例说明的书,我想你很快能学会应对的方式。学会怎么去种豆子可比给你一袋豆子要有用得多。
我觉得这本书是对蒙式教育的禅释和理解,并具体实施的事例,让人能够较为浅显地理解这种教育方式的理念。如果把两本书一起看,或许会给你更大的启发。
我相信这一点,无论我们在做什么样的事情,我们怎样去做——我们这么做,都是为了爱。为了让爱落到实处,理解,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情。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 篇9
有多少父母知道,婴幼儿喝了糖水后为什么拒绝再喝白开水?他们为什么爱吃手,还对非常微小的东西感兴趣?让他听磁带,他的兴趣为什么不在听上,而是在来回装卸磁带上……
在读了资深幼儿教育学家孙瑞雪编著的《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后,我才了解,这一切的背后,是一个黄金般贵重的概念——敏感期。
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
这本书收录了200多个孩子(0~10岁)敏感期的真实案例,所有案例由家长或老师记录,通俗易懂,孙瑞雪老师针对每个不同案例都作了点评,她认为儿童的智力来自于感觉。个性跟创造力之间是画等号的,创意不能教。打骂中长大的孩子,看不到客观现实……这是第一次大规模、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这一生命现象,它就像一把打造了10年的金钥匙,引领我们读者了解儿童成长的规律,解开儿童内心的秘密,让每个孩子在爱和自由中健康成长。
敏感期是培养孩子的性格、兴趣、思维能力和独立能力的最佳时期。它的一个特点就是不期而至。成长中的儿童有一个接一个的敏感期,但很多父母、老师都不太了解,一直用自己的思维,成人的价值观来判断孩子的行为。他们强制性的介入不但侵占了儿童每个敏感期的独特发展时机,还会使儿童对强制灌输的内容产生恐惧,严重破坏了孩子自我发展的探索行为。有问题的儿童,如多动、自闭症的儿童,正是他们的探索活动被严重阻碍而造成的。因此,敏感期得到充分发展的孩子,头脑清晰、思维开阔、安全感强,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性和本质。
这本书中的一句话让我感触至深:"只有错误的成人,没有错误的儿童。"这就要求我们应该深入了解孩子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一切特质。除了观察、了解外,我们还应该给幼儿充分的爱和自由。
在这本书中,有大量孩子敏感期的照片:从口的敏感期到手的敏感期,再到空间敏感期、人际敏感期等,使我一下子对敏感期有了非常直观的认识。全书的述说对儿童种种发展都充满了由衷的赞叹和崇拜,言语中充满了爱和包容,尤其对儿童某些"恶劣"的行为和言语的冲撞,都能那么宽大的包容和理解。
在读这本书后,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儿童成长的每一个重要时期和生命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作为未来的一名幼儿教师,我认识到教师重要的品质之一是会观察,不去干扰孩子,充分给孩子爱和自由的空间。教师学会捕捉儿童的敏感期,如何在关键时刻给予孩子科学的教育和关注是如此重要。不但可以在幼儿敏感期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而且还可以在做家长工作上有很大的帮助。对于家长提出的疑问也能做出正确的分析,让孩子在充满爱、充满快乐自由的环境中成长。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 篇10
《捕捉儿童敏感期》是著名儿童教育专家孙瑞雪的编著的书,本书深入地揭示“敏感期”这一生命现象,就如书中所说:“了解了敏感期,父母就可以了解儿童成长的规律,破破译儿童内心的秘密,帮助孩子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并释放内在的新的生命力。”所以“这是爱孩子的书,而不是教孩子的书。”
《捕捉儿童敏感期》是一次在网上给单位买书的时候无意中看到好评如潮便给自己下了订单,买回来后从7月到9月一直搁置在书架上,直到顺利搬家完。10月用了四个周末的女儿上辅导班的时间阅读完。这是自己今年最认真阅读的一本书,每看完一个篇章就做了标注和写下关键词,以便提醒自己再次回看的时候能够抓住重点,再此也特别推荐给家有小宝贝的妈妈们。
本书有8个篇章,在第一章,作者通过4个孩子的敏感期故事:从婴儿吃手、脚丫、玩具等用口来感知世界,了解外在,建构自我,说明孩子从出生敏感期就开始了,这也是口的敏感期;孩子之间交换,在成人看来属于不等价,而在交换背后却藏着孩子的秘密和感觉,有着他们的喜悦;在秩序敏感期,我们会发现孩子们必须按照既定的规则做事,如果大人破坏规则他们会要求不断的重新来,她也会要求大人或者小伙伴们按照自己摆放玩具的要求放好,这也是儿童的“直线式思维”,到了“追求完美”的敏感期;孩子对绘画和音乐有着天然的直觉,在这一时期,如果被家长们发现和抓住,为孩子提供艺术环境,那么就能很好的进行“潜力开发”。读完第一章,让读者对敏感期有了一定的了解,也让读者对探索孩子有了兴趣,因此,在后面的章节中,作者分别从0—2岁、4—5岁、5—6岁和6岁以上儿童发展中的敏感期做说明,每个阶段通过孩子与家长、老师的故事进行阐明各个敏感期。
什么是敏感期呢?书中给出的定义是:敏感期是指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本书作者在介绍敏感期的时候,也给我们介绍了蒙台梭利教学法的美好——为孩子提供一个宽松和爱的环境,让孩子们保持天性自由发展。
读完敏感期,让我再次重新认识女儿在成长过程中的小故事,比如:刚出生下来为什么总是爱吃手和脚丫子,很多次把脚丫子放入口中,被我制止逗她玩,而她还吃得津津有味;家里的玩具和书也是被她咬,总是担心她把细菌或者不能吃的物品吃进去掐住;不喜欢照顾她的奶奶穿黑色的衣服,奶奶穿了黑色的衣服她就哭,就让奶奶脱;小朋友来家里做客,不让别人动她的玩具,如果玩了玩具必须是放在她的地方,放错了她就大哭,让人觉得孩子不可理喻太自私了;爱美是人的天性,小女孩经常踩着我的高跟鞋,拿着我的化妆品给自己涂涂抹抹——很多的为什么,也让我在这本书找到了答案。读完此书,让我们认真的面对孩子的每一个敏感期,陪伴她成长。
每个敏感期的到来都是短暂的,也会是转瞬即逝的,如果在敏感期我们没有好好“保护”它,在12岁之前只要给予孩子足够的爱与自由,也是可以弥补的。作者说:“在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一定会勇敢、坚定、乐观、充满自信,拥有这样一个孩子,幸福会像空气一样包围着我们。”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 篇11
太懒惰了,这么一本小小的书,断断续续的,足足看了差不多一年。真是惭愧!趁劲头足,现在正在看《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已经看完一大半了,这本书比较适合学龄儿童的妈妈,不过提前阅读也是很不错的。
这是一本书,粗略看是浅显易懂,因为全书是由一串串案例故事组成的,述说者为蒙特梭利幼儿园的教师或者在这种幼儿园就读的儿童的家长,因此,述说的事件也都是儿童为主角,事件小而简单。细看其实有点难度,虽然没有深奥的理论,但对如何应对这些特殊的敏感期,却是一门大学问,正是由于全书看似缺乏系统,更给读者留下了思考和总结的空间。
全书的述说对儿童种种发展都充满了由衷的赞叹和崇拜,言语中充满了爱和包容,尤其对儿童某些“恶劣”的行为和言语的冲撞,都能那么宽大的.包容和理解。在全书中,反复强调的就是爱和自由,这是父母和老师应对幼儿(0-6岁)各个时期不同发展特征的方法。曾看过有读者反映,说这本书只给出了案例,却没给出解决应对的方法,我想,给儿童理解,给他爱和自由,这就是本书以不变应万变的的答案。当然,这只是宗旨,如何具体的应变,还需智慧。
在我家里的老人看来,我对涵涵的种种作为,有溺爱之嫌,随便他去玩什么,随便他翻东西,我都只是在旁边看着,只是负责他的安全,并不制止。但是,这是我们值得思考的,如何做到给他充分的爱和自由,却不至于到溺爱的程度?如何来界定二者?在什么时候说不,在什么时候说可以?哪些才是真正的爱和自由?如何在宝宝的种种看似“顽劣”的行为面前保持冷静和宽容,并探求这种行为背后的真正意义,而不是顺手就操起手中惩罚的工具?
也许,这是我想的太多了。
但是,冷静,这门功课真是太难修了。昨晚,只不过少给涵涵冲30毫升的牛奶,他就把半夜醒来的时间从4点提前到了1点,害的我差点冲他发脾气,恶狠狠的坐起来,看着他任他在那里趴在那里拱啊,翻啊,哼啊,哭啊,都没理他,最后才无奈的给他喝牛奶。好在是黑夜里,小家伙看不清我的脸色,否则肯定会吓坏,呵呵。
修炼,修炼,继续,继续。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 篇12
太懒惰了,这么一本小小的书,断断续续的,足足看了差不多一年。真是惭愧!趁劲头足,现在正在看《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已经看完一大半了,这本书比较适合学龄儿童的妈妈,不过提前阅读也是很不错的。
这是一本书,粗略看是浅显易懂,因为全书是由一串串案例故事组成的,述说者为蒙特梭利幼儿园的教师或者在这种幼儿园就读的儿童的家长,因此,述说的.事件也都是儿童为主角,事件小而简单。细看其实有点难度,虽然没有深奥的理论,但对如何应对这些特殊的敏感期,却是一门大学问,正是由于全书看似缺乏系统,更给读者留下了思考和总结的空间。
全书的述说对儿童种种发展都充满了由衷的赞叹和崇拜,言语中充满了爱和包容,尤其对儿童某些“恶劣”的行为和言语的冲撞,都能那么宽大的包容和理解。在全书中,反复强调的就是爱和自由,这是父母和老师应对幼儿(0-6岁)各个时期不同发展特征的方法。曾看过有读者反映,说这本书只给出了案例,却没给出解决应对的方法,我想,给儿童理解,给他爱和自由,这就是本书以不变应万变的的答案。当然,这只是宗旨,如何具体的应变,还需智慧。
在我家里的老人看来,我对涵涵的种种作为,有溺爱之嫌,随便他去玩什么,随便他翻东西,我都只是在旁边看着,只是负责他的安全,并不制止。但是,这是我们值得思考的,如何做到给他充分的爱和自由,却不至于到溺爱的程度?如何来界定二者?在什么时候说不,在什么时候说可以?哪些才是真正的爱和自由?如何在宝宝的种种看似“顽劣”的行为面前保持冷静和宽容,并探求这种行为背后的真正意义,而不是顺手就操起手中惩罚的工具?
也许,这是我想的太多了。
但是,冷静,这门功课真是太难修了。昨晚,只不过少给涵涵冲30毫升的牛奶,他就把半夜醒来的时间从4点提前到了1点,害的我差点冲他发脾气,恶狠狠的坐起来,看着他任他在那里趴在那里拱啊,翻啊,哼啊,哭啊,都没理他,最后才无奈的给他喝牛奶。好在是黑夜里,小家伙看不清我的脸色,否则肯定会吓坏,呵呵。
修炼,修炼,继续,继续。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 篇13
阅读了《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中的案例和孙瑞雪老师对案例的深入点评,我从中学到了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想起了以前在迎宾幼儿园时发生的一些和书中案例相似的事情,那时都会错误地理解孩子的一些做法,甚至扼杀了孩子的某个敏感期。
本学期构建区角,小朋友带了自己的玩具来幼儿园。有的小朋友,老师通知家长多次,但都没有把玩具带来,后来经询问才知道孩子坚决不让带。每次妈妈想偷偷带来,孩子发现后都会大哭大闹一场,妈妈还说孩子很小气,怕东西带来后别的小朋友玩,他从不让别人玩他的玩具,就算是他不喜欢的也不行,真拿他没办法,也许是独生子吧,特自私。”我认同了孩子妈妈的话,同意“孩子很自私”的说法。
现在我明白了,这个时候的孩子跟自私毫无关系,而是自我意识逐步形成。此时的父母和老师应满足儿童的需求,不要谴责孩子的行为。要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因为这是儿童建构自我的开端。
户外活动时,孩子们总喜欢拾地上的小东西,把它当成宝贝一样捧在手心,或装进口袋,被我发现后,告诉孩子们不许捡地上的东西,它不卫生,并要求孩子把它扔掉,看着孩子们扔东西时依依不舍的样子,现在回想起来,我的做法太残忍了。如今阅读了《捕捉儿童敏感期》,便知道了一些正确的做法,那就是给幼儿自我发展的空间,给他充分的自由。
婴儿从一出生进入了第一个敏感期:口的敏感期,现在我明白了婴儿最初是用口感知世界的,首先用口唤醒了自己的手,用手去探索。以前不知道孩子们专心反复地做他喜欢的事时是他的某个敏感期到来了。自从阅读了《捕捉儿童敏感期》,我特别喜欢去捕捉班上幼儿的敏感期和书中对照深刻体会一下。
一天,孩子们喝完水后送水杯,把水杯摆回杯架后,其他小朋友都回座位了,只有琦琦小朋友站在杯架前边看边说。原来杯架上的数字吸引了她,想起近几天她总是喜欢问我一些字的事,我知道她认识数字的敏感期到了。她边读边问:“老师,这是‘8’吗?那是‘19’吗?这是什么?”我依次告诉她,并一一读给她听,她边听边小声跟读,我放慢速度把每个数字读清,生怕她听不清楚读错了。
这时期的孩子对敏感的对象因为感兴趣而投入,因为投入而专一、持久。成人千万不要打断孩子,而是应该先观察再判断,否则会扼杀孩子敏感期的萌芽。虽说孩子失去的敏感期有些可以弥补回来,但毕竟有缺憾。希望老师一定要细心观察,为幼儿的敏感期多做准备。班上已经有明显的教具:班上的物品和门窗都贴着相应的词语,还有识字家园。也可以在发作业时让识字敏感期中的幼儿对应着小朋友的名字去识字。让儿童把文字和语言与它对应的对象在自己的生活中联系起来,以便孩子能深刻地记住并理解地识字。成人要多给幼儿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机会,更要给幼儿充分的爱和自由。
我非常感谢王老师给我们这次学习的机会,让我有幸阅读了《捕捉儿童敏感期》,我感到非常幸福。这本书会让我更爱我的孩子,我也会把我的爱传递给我遇到的每个孩子。我呼吁所有父母不要光用嘴说爱孩子,要用实际行动来表示吧:多抽出时间陪孩子,多观察孩子,多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多关注并捕捉孩子的每个敏感期,让我们的孩子在爱和自由的环境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 篇14
《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是资深幼儿教育专家孙瑞雪所编著,该书收录了200年多个孩子敏感期的真实案例,通俗易懂,孙瑞雪针对每个不同个案均作了点评,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这一生命现象,引领读者了解儿童成长的规律,从而使孩子顺利通过敏感期,让每个孩子在爱和自由中健康成长。
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的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看起来这本书很适合幼儿园的老师看,可是该书中提到:敏感期得到充分发展的孩子,头脑清楚、思维开阔、安全感强、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征和本质。0—6岁的儿童,如果敏感期没有得到良好的发展,到了6—12岁还会有弥补的机会,但是,这有个前提,那就是6—12岁期间,儿童必须有一个充满爱和自由的成长环境。现实是,在学习压力下,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得到的心理帮助和关怀非常的少。
而且我们会发现,自己对儿童的密码了解的太少,只是在用自己的思维,成人的价值观来判断孩子的行为,不知道自己其实是严重破坏了孩子自我发展的探索行为。有的孩子问什么会蛮不讲理,因为在执拗敏感期的那段时间里,家长没有耐心的疏导,认为是孩子任性,对孩子没有很好的理解、变通……有问题的儿童,如多动的、痴呆的、焦虑的、自闭的等儿童,正是他们的探索活动被严重阻碍而造成的。
读完书我们就可以发现,小学阶段有些孩子出现的问题都是因为他的敏感期因为被打扰所以滞后了。关系到小学阶段的有这几个敏感期:
秩序敏感期(2~4岁)
孩子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就会令他无所适从。秩序敏感力常表现在对顺序性、生活习惯、所有物的要求上,如果成人没能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孩子便“没有一个基础以建立起对各种关系的知觉”。当孩子从环境里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时,智能也因而逐步建构。
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4岁)
忙碌的大人常会忽略周围环境中的微小事物,但是孩子却常能捕捉到个中的奥秘。因此,如果孩子对泥土里的小昆虫或衣服上的细小图案产生兴趣,正是培养孩子具有巨细无遗、综理密微的习性的好时机。儿童对某事物感兴趣的时候,如果长时间不被打扰,就能形成高度专注的品质,老师和家长不会观察孩子,不了解孩子的发展规律,就会轻易打断孩子的认知过程,这样孩子很难形成专注的品质。
社会规范敏感期(2.5~6岁)
两岁半的孩子逐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而对结交朋友、群体活动有兴趣。这时,父母应与孩子建立明确的生活规范,日常礼仪,使其日后能遵守社会规范,拥有自律的生活。
书写敏感期(3.5~4.5岁)、阅读敏感期(4.5~5.5岁)
孩子的书写能力与阅读能力虽然较迟,但如果孩子在语言、感官、肢体动作等敏感期内,得到了充分的学习,其书写、阅读能力就会自然产生。此时,父母可多选择读物,布置一个充满书香的居家环境,即能使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文化敏感期(6~9岁)
幼儿对文化学习的兴趣,起于3岁。而到了6~9岁则出现想探究事物奥秘的强烈需求。因此,这时期“孩子的心智就像一块肥沃的土地,准备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种。”成人可在此时提供丰富的文化资讯,以本土文化为基础,延展至关怀世界的大胸怀。
只有错误的成人,没有错误的儿童。因为孩子常常不知道自己犯了错误,一旦他们意识到,自己就会反省,孩子有自我反省的能力,老师要耐心的等待孩子改正错误,这是孩子成长的必然过程,有时孩子会故意犯个错误,用明知故犯的方式来试探老师和承认的态度,来验证和体验爱和宽容的感觉。儿童犯了错误是很难为情的,尤其是承认错误的时候,如果能让孩子体面地承认错误并改正,那是最好的。
家校共教,学校是孩子的第二个家,是孩子建康成长的沃土。孩子的培育工作,只靠学校单方面的教育是不够的,家长的紧密配合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家庭是学校重要的合作伙伴,家长应该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孩子的教育工作,与老师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家校携手共同教育,为孩子顺利通过敏感期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捕捉儿童敏感期》的确是一本很好的书籍,我们从中得到了很大的启发,并充分认识孩子的敏感期。我们作为幼儿教师看了之后不但可以在敏感期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而且还可以在做家长工作上有很大的帮助。对于家长提出的疑问也能做出正确的分析,让孩子在充爱、充满快乐自由的环境中成长。不过自己的经验和学识还有点欠缺,还需进一步的阅读分析。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 篇15
最近几天读着网上下载的《捕捉儿童敏感期》,文中介绍的敏感期的真实案例,确实像一把金钥匙,引领着我了解儿童成长的规律。以前孩子的一些行为我不理解或简单的理解为是小孩子的幼稚行为,但看着本书,我从中找到了答案。
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
去年冬天有段时间佳凝对裙子“情有独钟”,天天要穿裙子去幼儿园,有时还问我她美吗。当时我简单的认为她在“臭美”,现在看来,那是她审美的敏感期在发展。
佳凝在家用各种凳子摆她的家,轻易不允许别人动。前几次奶奶趁她上幼儿园时把凳子收了,惹的佳凝很不高兴。奶奶一次次的收,佳凝一次次的摆,从幼儿园回家佳凝会先检查她的凳子是否被挪动。现在我知道了她的这种行为源于秩序感,她要保持她的那个家的原样。她一次次的摆,是执拗敏感期的一种表现。
单身宿舍是公厕,每次去厕所时,佳凝要先看看哪个厕位干净。若达不到她理想的干净程度时,佳凝会转身回家用她的小便盆。以前我只是简单的理解为小孩还挺爱干净呢,原来她是在追求完美。
最近佳凝在家又玩起了泡泡水,瓶瓶罐罐的装满水,还要加上点肥皂或洗衣粉。要按以前我会强烈制止,玩水弄得到处湿乎乎的,还要浪费肥皂。但现在我知道不能过于“干扰”她了,要给她充分的自由。
佳凝喜欢啃指甲,现在我在想,是不是她“口的敏感期”时被打扰,现在正在补课呢。
儿童的各种敏感期结合在一起,要陪她度过6年。这6年内,各个阶段有不同的敏感期。如果各种敏感期的动作没有被外界(家长和老师)所打扰,她就会发展得很全面。否则,孩子自身有一种修补的功能,将占用其他时间、场合弥补。如果6年内都没有弥补,则孩子的发展不全面(可能长大后会出现其他问题--属于潜在的)。很遗憾自己是个“粗心”的妈妈,没有更早些了解儿童的敏感期。但庆幸现在我已读着《捕捉儿童敏感期》,且决心要做个细心的妈妈,以后要多观察孩子的言行,不“干扰”她的成长,要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多理解孩子。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 篇16
父母书单里必备的一本,最早接触这本书是在刚刚工作时,那时的我匆匆看完,没有特别的感触。只是在看的时候觉得有趣,像一本解密的书。常常想到原来我小学时爱咬头发是因为迟到的口的敏感期啊!
如今换了一种身份来看感觉太不一样了。因为有了自己的孩子,就能轻易的将自己孩子的某种行为对号入座了,看的'也更仔细了,“孙瑞雪”是中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与心理学专家,这本代表作《捕捉儿童敏感期》她开办了一所幼儿园,在里面践行蒙特梭利教学法“爱和自由、规则和平等”教育精神,并将孩子们在幼儿园中的表现,以及家长使用蒙特梭利教学法后的感悟,整理成了一本书。作者就用一个个真实巧妙的案例展现给我们看,全世界的孩子其实都是一样的。他们都会在特定的时段爱吃手、爱扔东西、爱涂鸦……将蒙台梭利的理念解释得淋漓尽致。无论你是否接受“敏感期”这一概念,我们都可以通过这本书更清晰的了解孩子行为与心理的生长规律。书中的许多案例都十分有趣,哪怕是不怎么看育儿书的人,都把它当成故事书看得津津有味。每一个案例后还有实用的解决方法介绍,让我们在欢乐之余又对孩子那些看似“调皮”的行为,多了一份理解与收获。我女儿(快快)经历了吃手、扔东西、执拗、秩序、追求完美、逻辑思维等敏感期,因为之前就读过这本书,书里告诉我那是孩子在用手探索这个世界。抱着这种理解,我并没有因此感到特别烦恼和不解,反而是更为耐心的去观察她的行为,并且用书里的办法一点点的去引导,感觉很好用。
大概从重新拾起这本书那段时期,快快(我女儿)进入了排序敏感期,她非常执着于排序,那段时间不管是吃的或者是三个遥控器又或者是几张纸她都要把它们排列好,每到快要摆好一排恐龙或者一排积木时如果这时突然其中的一只倒了,她会气急败坏的把其它的推倒然后又重新开始,就这样循环直到全部排好后给自己鼓掌,才算完成!我们常常不去打断她,但在她气急败坏时又会小声的说句,没关系!再来一次。
在最近一段时间,快快的审美有了要求,前天,她爸爸在给她一块山楂片之前掰了一小半后,她突然非常生气,叫爸爸吐出来,她甚至在地上打滚,把那块山楂片扔了出去,我批评了她和她爸爸但是在那半天她都久久不能平复,晚上当我看到书中92页时,突然发现原来她可能是进入审美的那一阶段了,她开始要求食物必须要完整了,这个时候是考验大人耐心的时候,如果理解了孩子细腻,追求完美的心,把孩子的要求当作关乎成长关乎品质形成的一次机会,尽可能用心去体察孩子的每一次不满,我们就能理解孩子,并用适当的方式帮助孩子。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 篇17
最近几天读着网上下载的《捕捉儿童敏感期》,文中介绍的敏感期的真实案例,确实像一把金钥匙,引领着我了解儿童成长的规律。以前孩子的一些行为我不理解或简单的理解为是小孩子的幼稚行为,但看着本书,我从中找到了答案。
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
去年冬天有段时间佳凝对裙子“情有独钟”,天天要穿裙子去幼儿园,有时还问我她美吗。当时我简单的认为她在“臭美”,现在看来,那是她审美的敏感期在发展。
佳凝在家用各种凳子摆她的家,轻易不允许别人动。前几次奶奶趁她上幼儿园时把凳子收了,惹的`佳凝很不高兴。奶奶一次次的收,佳凝一次次的摆,从幼儿园回家佳凝会先检查她的凳子是否被挪动。现在我知道了她的这种行为源于秩序感,她要保持她的那个家的原样。她一次次的摆,是执拗敏感期的一种表现。
单身宿舍是公厕,每次去厕所时,佳凝要先看看哪个厕位干净。若达不到她理想的干净程度时,佳凝会转身回家用她的小便盆。以前我只是简单的理解为小孩还挺爱干净呢,原来她是在追求完美。
最近佳凝在家又玩起了泡泡水,瓶瓶罐罐的装满水,还要加上点肥皂或洗衣粉。要按以前我会强烈制止,玩水弄得到处湿乎乎的,还要浪费肥皂。但现在我知道不能过于“干扰”她了,要给她充分的自由。
佳凝喜欢啃指甲,现在我在想,是不是她“口的敏感期”时被打扰,现在正在补课呢。
儿童的各种敏感期结合在一起,要陪她度过6年。这6年内,各个阶段有不同的敏感期。如果各种敏感期的动作没有被外界(家长和老师)所打扰,她就会发展得很全面。否则,孩子自身有一种修补的功能,将占用其他时间、场合弥补。如果6年内都没有弥补,则孩子的发展不全面(可能长大后会出现其他问题——属于潜在的)。很遗憾自己是个“粗心”的妈妈,没有更早些了解儿童的敏感期。但庆幸现在我已读着《捕捉儿童敏感期》,且决心要做个细心的妈妈,以后要多观察孩子的言行,不“干扰”她的成长,要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多理解孩子。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 篇18
断断续续花了好长的时间终于读完了孙瑞雪的《捕捉儿童敏感期》,这本书对我而言,理论知识太多,一时难以消化,以后还要多翻阅学习。
全书的主题是孩子的各个敏感期出现时,家长和老师要给与足够的爱和自由,帮助孩子平稳度过每一个敏感期。
等等两岁生日时,发生了一件小事。等等在客厅玩耍,因为里屋开了空调,干爹从阳台进来后就随手关门了。突然只听到等等嚎啕大哭,大家立刻去哄他,也哄不好,还是歇斯底里的哭。我猜测,干爹进来后自己关门了,没有让他关。把他抱过来,问他是不是这个原因而哭。他点点头。立马打开门,喊他去关。他一边流着眼泪,一边笑着跑去关门,然后就不哭了。因为之前,每次我们从阳台进来,都是他去关门。他已经到了这个秩序敏感期,这个事是让他来做,那么别人就不许做,必须等他来做。即使到现在2岁5个月了,我们从外面进来,如果他在家,必须喊他来开门,如果你用钥匙开门进来,他立马就会哭,喊着:“让我来”。家里还有一些事情也必须让他来,比如爸爸的烟灰缸必须让他来倒,即使他倒不好,每次搞得到处都是。他的这秩序个敏感期持续时间挺长了,但是对于我们家人的生活没有影响,我们也都由着他,给予他足够的空间和时间。
两岁半以前的敏感期有很多,比如走——从最初的'要成人拉着手跳,到独立行走,到要上下坡、爬楼梯,到专门爱走不平的路。现在细细回想起来,等等这一些都经历过。他还不到1岁就能独立自己行走了,不要我们牵他,自己像只小企鹅一样,左摇右摆的走路,还特别喜欢去追比他走得快的大孩子。大一点后,喜欢走楼梯,大热天里我陪着他在小区入口的楼梯处每天走好几趟,为了导入数学兴趣,一边走,我还一边数数,他走一级台阶,我数一个数。小区的花园里有好多一块块的石板小道,不是平坦的,而且还隐藏在灌木丛中。一岁8个月左右,因为妹妹出生了,他每天都是由阿姨带着出去玩,每天都带着阿姨走那些凹凸不平的小路,而且每次路线都还不一样,阿姨必须跟在他后面走。两岁4个月时,大姑和姨奶奶来长沙玩,我们一起去爬岳麓山,我们都走在大路上,他一个人走在路旁的干水沟里,我们让他上来,不肯,还走得特别开心,一个个的叫我们回头看他。进入模仿额敏感期时,简直就是鹦鹉学舌,我们说什么,他也跟着说。我问他:“你吃苹果吗?”他说:“你吃苹果吗?”“妈妈是问你,你吃不吃苹果?”“你吃不吃苹果?”还能怎么沟通呢?
诺诺现在已经9个多月了,但是对吃手还是乐此不疲,。她在用口腔探索世界,也是在用口腔寻找安全感,安慰自己。6个月以前是经常吃,一根根手指轮着来,或者是整个手指都赛进嘴里,或者是攥成小拳头塞进去。现在是只吃食指,想要睡觉了就会吃,半夜醒来也会吃。平常拿到什么东西都往嘴里放,不让她吃立马就哭了,一还给她,眼泪马上收住,塞进嘴里,望着你笑。她的口腔敏感期还没有过,平常不会阻止她,但是也会引导她发展其它感官,比如听觉,用工具发出不同的声音;训练视觉,用玩具吸引她追视;给她不同材质的玩具,让她摸,捏,以此来训练触觉。
对于孩子,我们总是以自己的固有思维去看待他,其实孩子有自己的发展历程,他到了什么年龄,自然会有什么样的发展,我们不能揠苗助长,也不必忧虑,给予足够的爱和自由,静待花开。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 篇19
自从有了孩子之后,对于孩子的成长关注地越来越多了。那天在看杂志《时尚育儿》时,发现了这本书《捕捉儿童敏感期》,该书收录了一百多个孩子敏感期的真实案例,通俗易懂,而且作家还针对每个不同个案均作了点评,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这一生命现象,引领读者了解儿童成长的规律,从而使孩子顺利通过敏感期,让每个孩子在爱和自由中健康成长。
我读了之后,受益匪浅。作为家长,作为幼儿教师,了解幼儿的敏感期是非常重要的。敏感期是培养孩子的性格、兴趣、思维能力和独立能力的最佳时期,敏感期得到充分发展的孩子,头脑清晰、思维开阔、安全感强,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性和本质。书中写到4——5岁的敏感期“婚姻、出生、情感、人际关系、审美、数学概念、身份确认、性别、绘画、识字。”5——6岁的敏感期“婚姻、书写、数学逻辑、社会性兴趣、动植物、实物、收集。”6岁以上的敏感期“易些螺旋形状敏感期,一直伴随着孩子成长到12岁。绘画、音乐、语言、审美、对空间的认识、人际关系、秩序、独立、理财。”
其实每个孩子来到这个多彩缤纷的世界,就象一张纯洁的白纸,要在上面绘画绚丽的色彩,规划美好的人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他们接触的第一生活环境。孩子在父母的关爱之中逐渐认识世界,经历从不懂到懂、从不知道到知道这个成长过程。“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父母共同的愿望,因此,作为孩子的父母必须以身作则,做孩子的良师益友,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使自己真正成为胜任的第一任老师。书中如有好多的案例如:“涂色”、“破坏性行为”、“秩序成习惯”等个案孩子的行为,分析的非常好。
还有我觉得家园共教非常重要,幼儿园是孩子的第二个家,是孩子建康成长的沃土。孩子的培育工作,只靠幼儿园单方面的教育是不够的,家长的紧密配合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长应该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孩子的教育工作,与老师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家园携手共同教育,为孩子顺利通过敏感期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捕捉儿童敏感期》的确是一本很好的育儿书籍,我看了之后得到了很大的启发,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不但可以在幼儿敏感期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而且还可以在做家长工作上有很大的帮助。作为家长的我,从中也了解到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教育我的孩子,让我的孩子顺利地通过这些敏感期,健康在成长!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 篇20
有一个小宝贝回家的时候,电梯里的按钮必须他来按,如果妈妈按了,要重新回到电梯间再按一遍,妈妈很抓狂,认为孩子是不是有强迫症。其实孩子是进入了秩序敏感期,他是为了维护秩序而执拗,如果秩序破坏,一切都要重来。秩序感是规则意识的萌芽,会带给孩子安全感,打破秩序会让他焦躁不安。这个妈妈就是不让他重新按,结果哭闹了很久,把精力用在了无序的抗争中,浪费了宝贵的亲子时光。这小小的强迫症,读完了《捕捉儿童的敏感期》,我们就会理解这个小宝贝,尊重他,倾听他!
《捕捉儿童的敏感期》这本书主要讲述了0到6岁之间的.敏感期,但是并不意味着6岁之后就不会有敏感期出现的现象,敏感期只意味着在某个年龄段某些特征最为凸显,而后这些特征可能还会伴随着孩子成长。而这本书就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证明了几岁会有哪些敏感期,会有哪些特征。
书中有一个很搞笑的例子。一个小朋友在幼儿园拉了粑粑,在老师去给他拿裤子的时候,他把自己的粑粑包了起来并放在书包里带回了家,在他的父母询问原因时,孩子的回答竟然是:“这是我的”。也许我们听完这个故事哈哈一笑就过去了,可是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真的遇到过这种情况,我们会反思,这是孩子自我意识的萌芽。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孩子,她们占有欲强、不愿分享、甚至别人碰他的东西就会大声尖叫等。我们会认为这是家庭教养方式的过度溺爱,造成了孩子自私自利的坏毛病。殊不知这是儿童自我意识初步建立的时候,也是他们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当孩子出现了自我意识时,他会按照自己的意愿、情感、心理和意志的需要行使自己的计划、支配自己的行为。当我们遇到儿童这个时期,我们需要做的是尽可能满足孩子,不能过度苛责,为儿童创造一个温馨充满爱的环境。
其实,孩子的秘密还有很多很多,当我们不了解的时候,我们要怀着敬畏感恩之心,给他们充分的爱和自由。正如书中给出的我们建议:一、成人放慢速度,注意观察和倾听孩子;二、已经发生了,就陪伴孩子,准许孩子把恼怒哭出去,让孩子把情绪哭出去,孩子自己就会接纳已发生的事实。
这本书,百读不厌,每一次读都会有新的收获与体会,让我们一起去探寻宝贝们更多的规律与秘密吧!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 篇21
《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是资深幼儿教育专家孙瑞雪老师所编著,该书收录了200多个孩子的敏感期真实案例,通俗易懂,并针对每个不同个案例作了详细的点评,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这一生命现象。读了这本书后,使我清楚地了解儿童成长的规律以及孩子顺利通过各个敏感期的关键所在,从而让每个孩子在爱和自由中健康成长。
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的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敏感期得到充分发展的孩子,头脑清楚、思维开阔、安全感强、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征和本质。0—6岁的儿童,而敏感期没有得到良好发展的孩子,到了6—12岁还会有弥补的机会,但是,这有个前提,那就是6—12岁期间,儿童必须有一个充满爱和自由的成长环境。现实是,在学习压力下,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得到的.心理帮助和关怀非常的少。
自己对儿童的密码了解的太少,只是在用自己的思维,成人的价值观来判断孩子的行为,不知道自己其实是严重破坏了孩子自我发展的探索行为。有的孩子为什么会蛮不讲理,因为在执拗敏感期的那段时间里,家长没有耐心的疏导,认为是孩子任性,对孩子没有很好的理解、变通……有问题的儿童,如多动的、痴呆的、焦虑的、自闭的等儿童,正是他们的探索活动被严重阻碍而造成的。
常常听到老师们抱怨说某某幼儿难管难教。当遇到“问题”儿童时,我们是否真正的去寻找问题的“症结”所在了呢?通常除了多给予关注外,我们是否对幼儿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种种特征有深入的了解。所谓“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往往使老师们有错误的儿童。”这就要求我们应该深入了解孩子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一切特质。除了观察、了解外,我们还应该给幼儿充分的爱和自由。相信孩子能够在我们老师的教育下,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读完书我发现,因为孩子常常不知道自己犯了错误,一旦他们意识到,自己就会反省,孩子有自我反省的能力,老师要耐心的等待孩子改正错误,这是孩子成长的必然过程,有时孩子会故意犯个错误,用明知故犯的方式来试探老师和承认的态度,来验证和体验爱和宽容的感觉。儿童犯了错误是很难为情的,尤其是承认错误的时候,如果能让孩子体面地承认错误并改正,那是最好的。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 篇22
这本书我很喜欢,之前看过电子版,但觉得看电子版书没有买书回来看感觉好,买书回来读不仅家人可以共读而且想拿到那里读都可以,不用总盯着电脑眼睛也会觉得舒服很多。
燃宝真的长大了,自可以一个人玩,发现一样东西就可以反复玩很久,晚上他做在椅子上画画,我就坐在一边看这本书,喜欢读这么书,这里可以看到最真实、最可爱的孩子,在这里可以看到燃宝的身影,在这里可以找到乐趣,尤其谈到孩子到了语言敏感期的时候,孩子会反复应用、不分场合的应用学来的语汇,而且说的都很雷人,很有趣,也很真实,孩子就是这个样子。每一个孩子都要经历他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敏感期,只是每一个孩子的每一个敏感期到来的都不一样,有的早有的晚。当读到孩子秩序感敏感期的时候,我和作者有同样的体会,家里谁的东西就是谁的,爸爸的手机只能爸爸拿,妈妈的枕头只能妈妈枕,妈妈的鞋只可以妈妈穿,有朋友来家里穿了我平时穿的拖鞋,小家伙都会不悦并要求换过来,读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孩子,可以帮助我们捕捉儿童敏感期,并且在孩子敏感期到来的时候给他提供帮助。
以前曾和朋友们狂言说自己不会结婚不会要孩子,结果在朋友圈里我是结婚较早的,有了孩子之后是最喜欢孩子的,有时候人真的很奇怪。我真的特别感恩上天赐给我这样一个可爱的燃宝,有了燃宝我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偶尔会写写日志写写博客,现在的我会常常写,记录自己和燃宝的故事,记录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为自己积累财富,也是为燃燃积累财富。我特别感谢新浪育儿圈和新浪亲子圈的每一位圈友,感谢妈眯沙龙,感谢这些育儿专家写的.这么多这么好的书,让我一个从不了解孩子不喜欢孩子不知道如何带孩子的人变成了喜欢孩子开始了解孩子知道自己应该要怎么带孩子,当然,有时也会茫然,有时也会失控,我们大家常聚在一起谈自己的育儿经,谈自己的想法和作法,在这一个又一个的学习过程和交流过程中,我也会不断的为自己展开自我批评和自我教育,如何给孩子“爱和自由”,如何做好孩子精神上的仆人而不是主人,我还需要学习和努力。
在这里推荐我的朋友们和我一起读这本书,还有该作者孙瑞雪的“爱和自由”、“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李跃儿,谈到李跃儿,她是北京效区巴学园(幼儿园的名字)的园长,导演张同道在该园秘呆三年拍摄的纪录片《小人国》,真实的反映了2至6岁孩子的生活并透过孩子的视角,展现成人的世界,小人国这部电影一直很想看,可惜只看过北京教育台的对话节目放过片花,很感人很真实,仅看了片花我哭了,看到园里的孩子有的打人有的被打的时候触动了我的心,是啊,幼儿园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个小的社会,这里有强弱之分,在父母保护下成长的孩子进了园之后还是要自己去面对和处理孩子们自己的事情的,这里有用武力处理的也有用智谋去处理的,远不差与成人世界。该片今年十月份在北京上映的,但在网上都找不到,这里的电影院没有买这部片子,咳,挺遗憾的,生活在大城市还是好啊,可以最早最快的分享各种资讯,真幸福。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 篇23
在读这本书以前,我知道人的发展有一些敏感期。比如语言敏感期、动作敏感期、绘画敏感期、音乐敏感期等。但是儿童在敏感期到底是什么样子,各个敏感期分别在什么时候到来,怎么判断孩子处于什么敏感期,孩子敏感期到来时,父母应该做些什么。对于这些非常现实的问题,我几乎一无所知。而看了书中的案例,我一下子明白了许多。比如儿童的执拗敏感期。
在这个敏感期,儿童会很执拗,如果大人不了解,与他们发生争执,孩子就会哭闹。而大人们看到孩子哭闹会很生气!有的认为孩子太任性,可别惯坏了,于是要么采取暴力制服,要么任其哭闹,执拗的敏感期出现在3岁左右。书里关于这个敏感期的内容回答了我心里很久以来的疑问。假如大人知道孩子正处在执拗的敏感期,就应该蹲下身子跟孩子平等地交流,对孩子解释为什么有的事情能做,有的事情不能做。其实,当孩子执拗的时候,只要不妨碍别人,不出危险,尽管由他去好了。过一段时间就不执拗了。再比如秩序的敏感期。
儿童严格地按照内心的秩序去做事,不能随意更改,变动,否则他们就会焦虑。其实孩子缠大人是对大人的信任和依赖嘛,为什么就不能依一依她呢?怕孩子变坏吗?那么小就能变坏吗?再比如专注。专注是儿童意志力的基础。没有专注就没有意志。大人要巧妙地保护孩子的专注力。当孩子专注做一件事情时,大人不要打扰,甚至不要表扬,表扬在这时也是一种打扰。要给孩子空间和时间去发展专注力。
最大限度地保护孩子的专注力,才是对孩子最大的爱护。现在我们看到有的孩子疯疯癫癫,一会干这个,一会干那个,特别好动,集中不了注意力,很可能就是小的时候专注力没有受到保护和培养。事实上,家长们需要做的就是尽量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环境,然后给他时间和空间,呵护他的成长,让他自我发展。孩子是会自我发展的。而你不切事宜的所谓引导、辅导,可能只是干扰。实际上,大多数家长做的恰好相反。当孩子缠着的时候,嫌孩子心烦,没有给他足够的关爱;当他自己玩的时候,大人们又自作聪明地去教。其实破坏了孩子自己探索的过程,影响了他们专注力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