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菜根谭读书心得

2024/05/23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菜根谭读书心得(精选24篇),都是精品文章,请您欣赏。

菜根谭读书心得 篇1

曾有一段时间,思绪不宁,随手拈来一小册子,读毕,顿悟,心静如水。此小册子为《菜根谭》作者为洪应明。

洪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籍贯不详。他的名作是《菜根谭》,和王永彬的《围炉夜话》、陈继儒的《小窗幽记》被人评为处事三大奇书。不过,就文学的艺术而论,其余两部书赶不上《菜根谭》:《围炉夜话》过于拘谨,语言缺乏灵动性,好像一滩浓泥流不开;《小窗幽记》部分语句大胆的因袭了《菜根谭》,那没有添砖加瓦加以掩饰的行为好像是为了表示自己的勇敢。所以这两部书如同同胎兄弟,部分观点是一以贯通的。

据洪应明另一部作品《仙佛奇踪》可知道,他早年热衷于仕途,不过和大多数不得志的文人雅士一样,到了晚年都隐归了山林。他和袁黄、冯梦桢等人是好朋友,难免有些相互的影响。

《菜根谭》原书共有三人作序,都是当时名士,足见此书炙热一时。其实这只是一本教人出世入世的小册子,说到底是一本《使用说明》,与袁了凡《了凡四训》情致相当,都是说教口气。全书综合了儒、释、道三者思想,所以领悟起来显得缓慢,有时不知所云。好在书中语言峭拔,意境阔大,颇能引起读者兴趣。

书中节目分为“修身”、“应酬”、“评议”和“闲适”四大部分,阅毕后生出些感想,如同秋后算账一样一一记下,给读过的人一些心得上的.交流,给未读或在读的人一点铺垫。

第一是“无为”。

这本是老庄的产物,洪应明取其神进行说明,将其变成体系化,让自己的观点不仅有据可依,又显得正统。他说“躯壳的我要看得破,则万物皆空而其心常虚,虚则义理来据”,又说“而一念及病时,便兴似寒灰;名利饴甘,而一想到死地,便味如咀蜡”,清心寡欲得让人险些丧失味觉。他不像老子直接说“为无为,则无不治”,也不像庄子愤愤劝道“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更不想列子挑明了说“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总归在“无能”二字上。所以洪应明话说得很漂亮,让自己成为《菜根谭》处事规则的生动标榜。

第二是“无欲”。

洪应明抄袭了释氏的玄妙,却发展了他们的空灵,传播了佛家的禅宗。例如“彩笔描空,笔不落色,而空亦不受染;利刀割水,刀不损锷,而水亦不留痕”、“心与竹俱空,问是非何处安脚?”、“胸中涤去数斗尘,语言方觉有味”等,都是这种特点的体现。

第三是“清闲”。

这是最绝妙的一部分,集中在“闲适”章节里,表现出了古代隐士的雅致。比如“阶下几点飞翠落红,收拾来无非诗料;窗前一片浮清映白,悟入处尽是禅机”,“芳菲园林看蜂忙,觑破几船尘情世态;寂寞衡茅观燕寝,引起一种冷趣幽思”,比较有名的是“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支卷云舒”。

这本书里的另一个可观之处在语言上,洪应明用了细碎精致的笔法去表现一种雄健放浪的情怀,可是落在条条细则上面,却如同滂沱大浪里面的小水滴,温柔可爱,比如“鸢飞鱼跃”、“波恬浪静”、“沤生大海”、“影灭长空”、“碗茗炉烟”等等。这是一本值得看的书,在其他类似书籍里它要算较出色的一家,对我们人生以及人生以外的认识会给出一些合适的指引,不至于过早的迷了路。

菜根谭读书心得 篇2

曾有一段时间,思绪不宁,随手拈来一小册子,读毕,顿悟,心静如水。此小册子为《菜根谭》作者为洪应明。

洪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籍贯不详。他的名作是《菜根谭》,和王永彬的《围炉夜话》、陈继儒的《小窗幽记》被人评为处事三大奇书。不过,就文学的艺术而论,其余两部书赶不上《菜根谭》:《围炉夜话》过于拘谨,语言缺乏灵动性,好像一滩浓泥流不开;《小窗幽记》部分语句大胆的因袭了《菜根谭》,那没有添砖加瓦加以掩饰的行为好像是为了表示自己的勇敢。所以这两部书如同同胎兄弟,部分观点是一以贯通的。

据洪应明另一部作品《仙佛奇踪》可知道,他早年热衷于仕途,不过和大多数不得志的.文人雅士一样,到了晚年都隐归了山林。他和袁黄、冯梦桢等人是好朋友,难免有些相互的影响。

《菜根谭》原书共有三人作序,都是当时名士,足见此书炙热一时。其实这只是一本教人出世入世的小册子,说到底是一本《使用说明》,与袁了凡《了凡四训》情致相当,都是说教口气。全书综合了儒、释、道三者思想,所以领悟起来显得缓慢,有时不知所云。好在书中语言峭拔,意境阔大,颇能引起读者兴趣。

书中节目分为“修身”、“应酬”、“评议”和“闲适”四大部分,阅毕后生出些感想,如同秋后算账一样一一记下,给读过的人一些心得上的交流,给未读或在读的人一点铺垫。

第一是“无为”。

这本是老庄的产物,洪应明取其神进行说明,将其变成体系化,让自己的观点不仅有据可依,又显得正统。他说“躯壳的我要看得破,则万物皆空而其心常虚,虚则义理来据”,又说“而一念及病时,便兴似寒灰;名利饴甘,而一想到死地,便味如咀蜡”,清心寡欲得让人险些丧失味觉。他不像老子直接说“为无为,则无不治”,也不像庄子愤愤劝道“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更不想列子挑明了说“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总归在“无能”二字上。所以洪应明话说得很漂亮,让自己成为《菜根谭》处事规则的生动标榜。

第二是“无欲”。

洪应明抄袭了释氏的玄妙,却发展了他们的空灵,传播了佛家的禅宗。例如“彩笔描空,笔不落色,而空亦不受染;利刀割水,刀不损锷,而水亦不留痕”、“心与竹俱空,问是非何处安脚?”、“胸中涤去数斗尘,语言方觉有味”等,都是这种特点的体现。

第三是“清闲”。

这是最绝妙的一部分,集中在“闲适”章节里,表现出了古代隐士的雅致。比如“阶下几点飞翠落红,收拾来无非诗料;窗前一片浮清映白,悟入处尽是禅机”,“芳菲园林看蜂忙,觑破几船尘情世态;寂寞衡茅观燕寝,引起一种冷趣幽思”,比较有名的是“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支卷云舒”。

这本书里的另一个可观之处在语言上,洪应明用了细碎精致的笔法去表现一种雄健放浪的情怀,可是落在条条细则上面,却如同滂沱大浪里面的小水滴,温柔可爱,比如“鸢飞鱼跃”、“波恬浪静”、“沤生大海”、“影灭长空”、“碗茗炉烟”等等。这是一本值得看的书,在其他类似书籍里它要算较出色的一家,对我们人生以及人生以外的认识会给出一些合适的指引,不至于过早的迷了路。

菜根谭读书心得 篇3

很久之前就曾听朋友提起《菜根谭》一书,朋友对此书极为推崇,将其誉为修身之书、智慧之书,我也曾想在闲暇之余仔细阅读一番,无奈世俗繁忙,一向抽不出时间阅读品鉴。

近日,女儿的学校给孩子们发了这本书,并让每个学生都要熟记里面的资料。八岁的女儿根本无法理解每一段语录背后的含义,向我求救,让我给她读和讲,于是借此机会我第一次翻开了这本《菜根谭》。

《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之所以以“菜根为名”,原因众说纷纭,其中大部分人认为这则源于宋代学者的一句古语——“人能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作者借此书表现了甘于清贫的淡然态度和平凡超脱的生活梦想,值得后人景仰和学习。

在生活节奏高频率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奔波忙碌的同时,根本无暇停下来省视内心。就像我,每日忙于工作,忙于生活,经常会遇到各种失败、挫折,遇到各种困惑和心结,每每在我心中留下阴影和伤痕。在教女儿学习阅读的同时,《菜根谭》中的每一段语录都让我感触颇深,仿佛醍醐灌顶般豁然开朗,每日读上几段,每日都有一些新的思考,新的感悟。在阅读中,我打开心门,让这些警世、醒世的'语录包围浸润着我的内心,改变着我的心态,改变着我的生活,改变着我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贫得者虽富亦贫,知足者虽贫亦富。贫得者分金恨不得玉,封公怨不受侯,权豪自甘乞丐;知足者藜羹旨于膏粱,布袍暖于狐貉,编民不让王公”这段语录对当今社会追逐富贵,互相攀比的思想有着十分强的教育意义。

过去,我也一向迷失在物质的欲望中,不断渴望得到更好的物质条件,结果自我的心永不满足,在与他人的攀比之中,总是奢望一些本事外的东西,日子过得浮躁而虚华。此刻,我明白了,物质的追逐是没有止境的,虽然我没有奢华的物质条件,然而我有幸福美满的家庭,我有稳定可靠的工作,我的生活虽然平凡,然而我的精神应当是欢乐的,是富足的。知足常乐,这是人追求欢乐的一种心态,也是一种处世的哲学。

“得意须早回头,拂心莫便放手,恩里由来生害,故快意时须早回首;败后或反成功,故拂心处莫便放手”,人生总是不断上演着失意和得意。这段语录告诉我们,得意不要忘形,失意不要心冷。对于刚从销售转到综合办的我来说,此语可作为职场格言。应对新的环境、新的工作挑战,仅有加倍努力,将工作做得更好;工作遇到挫折,我不再灰心丧气,而是继续努力,坚持到底,直至成功。

人生就是这样,要能够在普通的生活中找寻到欢乐的因子,要能够在荣誉面前坚持警醒,在挫折面前学会坚持。《菜根谭》教会了我怎样应对生活,应对工作,应对人生。

一本《菜根谭》,一部警世书,期望你也能偷得一点闲暇,找到它,翻开它,品读它,让心随着文字飞翔,让人生随着阅读走入另一番境界。

菜根谭读书心得 篇4

从懵懂幼年到现在书生意气的今天,关于我们的中华民族的文化,听得最多的,也是最令人感慨的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每每听之,自豪之情油然而生,且百听不厌!感慨之余,幸而未忘激励自己努力的去接触中华之伟大的传统文化。有一天,当我从图书馆将《菜根谭》捧回宿舍,看完其前集的第一篇后,我彻底的被她的魅力所折服!从此往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我的潜意识里逐渐的走出朦胧,有了较为确切的轮廓,然而就算我穷尽眼力,仍旧不能看到她的边际,在世间的所有事物中难以找到任何一件事物与之相媲美。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宁爱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语言精炼隽永,对于道德的坚守与否的后果,一语道破。读罢,我便陷入了沉思对于人生的道理进行阐述的书籍,名人等数不胜数,但能够像此句话一样将人生道理道的如此深入的少之又少!此后,便无可救药的被她的魅力迷上了

《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所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的语录集,是融儒,道,释意蕴于一体的智慧结晶和万古不变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义修身,养性育德有着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在阅读的过程中,我积极的咀嚼着菜根,细细的品味。有道是性定菜根香

夜深人寂,静下心来,投入到这本书中后,慢慢的从苦涩的菜根中品出了淡淡的甘甜,如同从雪山上渗透下来的清泉在口中轻轻的滑过,丝丝的清甜的同时又带来一种清凉至及的感觉,让人久久地回味,不由自主的再次陶醉于书香

处世之味

很多人都说:90后的年轻人总是装成熟。我是一个90后的学生,对于这句话的体会尤其深刻。以前在同学甚至在父母,老师的面前总有一种要表现的很有能力处理事情的样子,这也许就是所谓的装成熟吧。很多次的经历后,我也就渐渐的'明白,其实自己一直都在做着一件很是滑稽的事情在积极的表现成熟的同时,却毫无保留的表现出了自己的无知,自己的涉世浅的特点。与其练达,不若普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着实让我对以前的种种想法,表现感到无比的羞愧,对于朋友,亲人的宽容,大度更是感激之至。见识广,老成练达在处理世事人情方面的确很有用处,但是也常常令人圆于世故,掩没了率真的天性,会让自己获得很累,更有能失去别人的信任。这其中所渗透的处世智慧因该是一种糊涂处世的智慧。糊涂处世并非真的糊涂,而是懂得谦虚,圆融,懂得在适当的时候表现自己,保持沉默和敢于自我批评。

菜根谭读书心得 篇5

很久以前,我听到一位朋友提到《菜根谭》一书,朋友对这本书推崇备至,誉为修身养性、《智慧》,我也想在业余时间认真阅读,但世俗繁忙,一直找不到时间来阅读欣赏。

《菜根谭》是明代洪应明所著的一部集修身、生活、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

之所以叫菜根谭,原因各不相同,大多数人认为这是从宋代学者的一句古话“人能咬根,百事能做”得来的。通过这本书,作者借此书表现了甘于清贫的淡然态度和平凡超脱的生活理想,值得后人景仰和学习。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每天都忙于我的工作和生活。我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失败,挫折,困惑和心结,这往往留下阴影和伤疤在我的心里。

《菜根谭》中的语录都让我感触颇深,受到启发,每天读几段,每天都有一些新的思考,新的感悟。在阅读中,我打开心门,让这些醒世的语录,唤醒包围我的心灵,改变着我的心态,我的生活,改变我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贫得者虽富亦贫,知足者虽贫亦富。贫得者分金恨不得玉,封公怨不受侯,权豪自甘乞丐;知足者藜羹旨于膏粱,布袍暖于狐貉,这句话对当今社会追求财富和荣誉的人来说,对相互攀比的思想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在过去,我也迷失在对物质的欲望中,不断地向往更好的物质条件。结果,我的心从来没有满足过。与别人相比,我总是想要一些超出我能力的东西,我的生活是浮躁和虚荣的'。

现在,我知道,对物质的追求是无止境的,虽然我没有奢侈的物质条件,但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我有一份稳定可靠的工作,虽然我的生活很平凡,但我的精神是幸福的,是丰富的。知足是对幸福的追求,这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人生哲学。

生活就是这样,要能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幸福,要能在荣誉面前保持警惕,在挫折面前学会坚持。《菜根谭》教会我如何面对生活,面对工作,面对生活。

一本《菜根谭》,一本警示书,希望你也能偷一点闲暇,找到它,打开它,读它,让心随着文字飞翔,让生活随着阅读进入另一个境界。

菜根谭读书心得 篇6

这段时间,闲时一直在看从女儿那儿拿来的一本《菜根潭》,它是明朝末年隐士洪应明所著。菜根潭三个字表达了作者“咬得菜根,百事可做”的至高心境。它讲述了作者对人生的的领悟,包含了许多的人生哲理,让你读后会豁然开朗。无论你身陷人际困局还是职场是非中,它都会给你一把智慧的钥匙帮你打开烦恼的大门。不仅如此,它还能让你开阔思想、修养身心、让你成为一个懂事理、明大义的人,这是本难得的、助人一生的好书。

常言道,人生不顺之事十有八九。只要你还在人世间生存,就不可避免的涉入人情,不可避免的与各种各样的烦心之事搅和在一起。“君子之心事,青天白日,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隐珠藏,不可使人易知。”阐述了,做人要光明磊落,象晴天白日一样,人们都说“君子坦荡荡”“明人不做暗事”。对于才能来说呢,不易急于展示自己的才华,以免遭人嫉妒。在坦露自我的同时,我们要心存善意的带上面具,不同的面具去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展现才华的时候不要不分时间,不分场合。这样不仅不能让你瞩目,还可能遭到嫉恨的眼光。因而做人要低调些,这不是世俗眼中的软弱,而是一种修身之法,是一种充满智慧的处世之道。大海之所以能成为大海,那是因为他比所有的河流都要低!

“做人无甚高远事业,摆脱俗情便入名流,为学无甚增益工夫,减除得物累,便臻圣境。”做人不是非要成就一番伟大事业,只要摆脱世俗的功名利禄,就能跻身于名流,做学问也没有什么诀窍,只要摈除外物的诱惑,便可以达到至高无上的境界了。如果我们没有被名利所左右,便专心致力与一项事业,只要能摆脱俗情物欲。做到淡泊明智,志存高远。如果追求华服美食,这些贪图物质享受的做法还在继续,那我们就是真的活着没什么意义了。真的没有必要去屈膝奉承,一切随遇而安。

“晴天白日的节义,自暗室漏屋中培来,旋乾转坤的经纶,自临身履薄处出。”像晴天白日般的光明磊落的节操,是从贫困艰难的环境中培养出来的,而扭转大局的雄才伟略是从谨慎的行事态度中磨练出来的,我明白了“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并且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来行事。在读书中静静的思考过程也即是生活的过程,若要真正的读懂一部书,必须要保持一颗融有真实,真诚,真情的心,并可以为你所控,可以在适当的时候释放出来,让周围的人们感受的到你的真实,真诚与真情。读书也就是品味人生真谛的过程,一本包含智慧的'好书,让人感觉就是如沐春风,《菜根谭》中每条的字数都不多,但却融入了人生的最为真切的感悟。当这些集古贤人智慧于一体的文字从舌尖划过时,不单单的是一种清新,心头那份无法言喻的快感更是另一番情趣。《菜根谭》成功的融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从而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为人处世之道,既让人有积极的对待人生之态度,又有超然于名利之外的情怀。我“悟性浅”,对于书中的智慧,只能“浅尝”,结合自己以前对待人生的想法,感悟最为深刻的就是“糊涂处世”及如何耐得住寂寞。《菜根谭》的智慧印证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另一方面上,我也找到了一条排遣寂寞、烦恼的曲径——在夜深人静时,翻开一本名著,静下心来,走入文字的世界,用心来品味“咬得菜根,百事可做”。

菜根谭读书心得 篇7

我第一次看《菜根谭》是在十年前,那时太年轻,好读书而不求甚解, 很多东西都是囫囵吞枣。 而今已是而立之年, 有了一些人生经验, 便更能理解书中的至理名言了。《菜根谭》是明代洪应明所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的语录集。书里阐述了为人处世、淡泊从容、修身养性、怡情适性、功业成败、返璞归真几方面内容。融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从而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为人处世方式。表现了古人对人生、人际、人性的见解。

读《菜根谭》须静静地读,细细的品,用心感悟,方能领略到它的哲学和智慧。也曾说:“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读懂一部《菜根谭》体味人生的百种滋味,方能做到“风斜雨急处,立得脚定。花浓柳艳处,着得眼高。路危径险处,回得头早”。商界人士喜欢读《菜根谭》,因为他们认为《菜根谭》是一部奇书,是企业界经营管理的“指南”,企业家修身养性的.“教材”;僧侣们喜欢读《菜根谭》,是因为其博大、宽容、善良。我也喜欢读《菜根谭》,因为我觉得它充满了哲理的味道,充满了富于通变的处世哲学,充满了诗情画意。

我读《菜根谭》的最大感悟是它能使人的心境更加平静。当你愉悦时,它是一首清脆婉转的歌,让你心悦飞翔;当你忧郁时,它是一首悠远而又有力的笛声,让你重整旗鼓,走出阴霾。《菜根谭》是一坛久经酝酿的老酒,值得我们去品味、享受。它更像是一壶老茶,值得用心去泡,用心去喝,用心去细细体会。

“疾风怒雨,禽鸟戚戚;霁日光风,草木欣欣。可见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大意是在狂风暴雨的天气中,连飞禽都感到哀伤忧虑;在晴空万里的日子里,连草木也呈现出欣欣向荣。由此可见,天地之间不可以一天没有和祥之气,而人间也不可以一天没有欢欣之气。这让我体会到世界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皱眉,它就对你皱眉;你微笑,它就对你微笑。幸福不是一种现实,而是一种感觉。在工作中、生活中经常保持喜悦的心情,就是获得幸福的根本。

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精神,而且更加要立足自己的工作岗位“先学生之忧而忧,后学生之乐而乐”的工作热忱;不但要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怨天、不尤人”的心态,更加要有“以修身自强”、“修辞立其诚”、“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的品格,作为一个平平凡凡的人要想不落后于这个时代,不但要有居安思危、防微杜渐的想法,而且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来不断为自己充电、加油!

菜根谭读书心得 篇8

从懵懂幼年到现在书生意气的今天,关于我们的中华民族的文化,听得最多的,也是最令人感慨的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每每听之,自豪之情油然而生,且百听不厌!感慨之余,幸而未忘激励自己努力的去接触中华之伟大的传统文化。有一天,当我从图书馆将《菜根谭》捧回宿舍,看完其前集的第一篇后,我彻底的被她的魅力所折服!从此往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我的潜意识里逐渐的走出朦胧,有了较为确切的轮廓,然而就算我穷尽眼力,仍旧不能看到她的边际,在世间的所有事物中难以找到任何一件事物与之相媲美。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宁爱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语言精炼隽永,对于道德的坚守与否的后果,一语道破。读罢,我便陷入了沉思对于人生的道理进行阐述的书籍,名人等数不胜数,但能够像此句话一样将人生道理道的如此深入的少之又少!此后,便无可救药的被她的魅力迷上了

《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所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的语录集,是融儒,道,释意蕴于一体的'智慧结晶和万古不变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义修身,养性育德有着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在阅读的过程中,我积极的咀嚼着菜根,细细的品味。有道是性定菜根香

夜深人寂,静下心来,投入到这本书中后,慢慢的从苦涩的菜根中品出了淡淡的甘甜,如同从雪山上渗透下来的清泉在口中轻轻的滑过,丝丝的清甜的同时又带来一种清凉至及的感觉,让人久久地回味,不由自主的再次陶醉于书香

处世之味

很多人都说:90后的年轻人总是装成熟。我是一个90后的学生,对于这句话的体会尤其深刻。以前在同学甚至在父母,老师的面前总有一种要表现的很有能力处理事情的样子,这也许就是所谓的装成熟吧。很多次的经历后,我也就渐渐的明白,其实自己一直都在做着一件很是滑稽的事情在积极的表现成熟的同时,却毫无保留的表现出了自己的无知,自己的涉世浅的特点。与其练达,不若普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着实让我对以前的种种想法,表现感到无比的羞愧,对于朋友,亲人的宽容,大度更是感激之至。见识广,老成练达在处理世事人情方面的确很有用处,但是也常常令人圆于世故,掩没了率真的天性,会让自己获得很累,更有能失去别人的信任。这其中所渗透的处世智慧因该是一种糊涂处世的智慧。糊涂处世并非真的糊涂,而是懂得谦虚,圆融,懂得在适当的时候表现自己,保持沉默和敢于自我批评。

菜根谭读书心得 篇9

《菜根谭》是明朝的洪应明所著的书,在日本企业界已被追捧为“奇书”,从此便能知其修身养性的力量之深。都说:嚼得菜根,做得大事。古人亦云:性定菜根香。都可见,人只有经历了平淡艰苦的生活,才能使经验有所增长,人格有所升华。这便是《菜根谭》这本书的宗旨,静心读它,才能品得仁智百味,让失意者变得彻悟,让成功者懂得长胜不衰的方法,让居官者明晓如何仁政廉洁,让平凡人也自能从中领悟生活的道理。而这本书中的感恩的言论,也自是讲得十分有理。

有这样一句话:我有功于人不可念,而过则不可不念;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则不可不忘。意思是说,我对别人有功劳不必挂念,但如果自己有过于人,却不能不计较;别人对我有恩情我不能忘却,要想着去回报,但有仇怨却必须忘掉。

也许有人会觉得,这句话说得多么迂腐,还不如“德怨两忘,恩仇具泯”呢。但是,“德怨两忘,恩仇具泯”只是针对自己给予别人的恩怨来说,我们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所以,对于别人的恩情我们要时刻铭记。别人的仇怨,我们只是把它写在沙地上,让它可以随风流逝,不再计较;但别人若有恩于我,却必定要深刻在心上。

其实,看到这句话时会有触动,是因为我觉得它非常像是爸爸妈妈对待我的行事准则:爸爸每天奔波忙碌,却从不会在我面前提及劳苦;妈妈日复一日忙家务,即使汗如雨下也不会叫一声累。而我如果在母亲节或父亲节那一天,给他们小小的'表示,他们却比以往都要显得开心。那么,这句话为什么不可以成为我的行为准则呢?为什么只是沉浸于爸爸妈妈所构造的幸福与恩惠中,而不去报答呢?

《菜根谭》中还有一句话:受人之恩,虽深不报,怨则浅亦报之此刻之极,薄之尤也,宜切戒之。先暂且不说别人给予的恩情,光说我们受到了爸爸妈妈莫大的恩德不知回报,不就是刻薄、冷血到了极点么?这样的情况当然要避免。对爸爸妈妈的回报,应该不只是在节日请他们吃饭,而要在日常生活中都融入感情,给他们温暖的感觉。而我们要做的这些,《菜根谭》中也都有体现:如“知足者藜羹旨于高粱,布袍暖于狐貉”。我们要满足于爸妈提供给我们的环境与条件,知足才能常乐,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便能“编民不让王公”,精神生活也十分富足。

又如“施人毋责其报,责其报,并所施之心具非矣”。回报父母便不要去计较得失,挂念他们会不会给夸奖,不然这种感恩之情也会失去它原本的意义与价值。再如“惟和气热心之人,其福亦厚,其泽亦长”。面对父母不挂记自己的回报,其实也是在为自己所积福,自己付出得越多,回报其实也在不知不觉中越来越深厚,福泽也会绵长。

在静心凝神的《菜根谭》阅读中,我懂得了很多。知恩图报,善莫大焉!

菜根谭读书心得 篇10

《菜根谭》是明代万历年间的学者洪应明所撰,书中内容糅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佛家的出世和作者自身的生活体验,形成了一套处世为人的方式,表现了中国古人对人性、人生和人际关系的独到见解。

这本书刚出的时候读过,那是还是学生,差不多同学都是因为老师的推荐才看的。那时对书中的内容并没有太深味体会,更别说全面理解了,只是大概知道这本书写的是些什么内容,就是“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那种吧。

现在重读这本书,感触全然不同了。有了一些生活的体验,懂得了一些人情世故,明白了在这个社会上不是社会和周围的人来适应你,而是自己得学会去适应周围的人周围的事。“君子守操履,不可露锋芒”“心事使人知,才华应隐藏”这些道理我是在付出生活的代价之后才体会到的。想起自己毕业那会儿,多天真,充满着人生的各种幻想,对社会对世人充实了友好和信任。虽然貌似弱女子,即有铁肩担道义的豪情和责任感。为员工打抱不平,为工作献计献策,敢说敢做,敢作敢当,年少气盛,意气风发,锋芒毕露,又自命清高,不喜欢与同事们一样闲来打牌工作时偷懒还有上班时间吃东西聊天。以为那样就身正不怕影子斜。其实不然,如果不懂得与各种人相处好,怎么可能在那环境呆得好?果然,棒打出头鸟,遭到小报告还有排挤,说人才金字塔是斜坡一样的,可是我却在坡里异军突起。那时我才有所感悟,难怪革命时代的口号都是要与群众打成一片呢。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没那么纯粹没那么简单,那是一门艺术,我除了要学会做好工作还要学会做人,与谁都要相处得好同时又不能无全自己的个性。经过了一年又一年的工作,阅人无数之后,才一点一点的懂得一些。

我想这本事并不合适学生读,你们欠缺生活基础,更适合有一些社会经历之后的人读,至少工作一年半载后,有了现实生活的比照,有了人际关系的考验,才能理解一些书中的道理。最后是多读几遍,隔一年半年的,就拿出来再读一读,感触又会多一些深一些,就像是镜子,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菜根谭》为镜可以明白做人的道理处世的方式。我觉得自己重读这本书的时间间隔太长了一些,如果早一二年读,日至今日,心理的成熟和为人处理的进度想必还更多一些,也就是说做人做事还会更成功一些。

《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所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具有三教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菜根谭》博大精深,妙处难以言传,须有心人在工作之余,沏一杯清茶,静静的品位,菜根会越来越香,心智会越来越高。细味此书,一则重温人间那种已被淡忘了的真趣,二来清醒一下被金钱烧灼得晕头转向的头脑,寻找的修身养性的途径、待人处事的准则,学会高瞻远瞩,学会达观人生。

《菜根谭》的文字简炼明隽,更是叫人含咀无穷,它亦骈亦散,融经铸史,兼采雅俗。似语录,而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似随笔,而有随笔所不易及的整饬;似训诫,而有训诫所缺乏的亲切醒豁;且有雨余山色,夜静钟声,点染其间,其所言清霏有味,风月无边。

中国人的处世哲学中有一股韧劲,咬得菜根百事可做,任何艰难险阻都能被以柔克刚地化解;中国人人生态度中有一种达观,总是相信人性善的光辉会将自家的恶迹掩埋;中国人的应世妙方中有一种率真,饮食男女,人生欲存,醇酒妇人,浅酌低唱,也不失为人生本来面目。 《菜根谭》能告诉我们的事情很多很多,在今天,现代化的城市喧嚣已经湮没了古代风情并带给我们与日俱增的焦虑、烦躁、不安乃至一天天的失眠和纵欲时,《菜根谭》如一溪清泉,能涤去我们焦燥的尘灰,化解我们心中的积烦。

菜根谭的含义:“菜根”比喻艰难困苦,“谭”通“谈”表示对这种意志的探讨

菜根谭读书心得 篇11

这天,当我们还在为欲望而挣扎,为欲望而勾心斗角,为欲望而忽视身边平淡的幸福,为欲望而抛弃自己纯真的信念,为欲望而苦恼的时候,很多很多的道理,在很早以前我们的先人们就已经悟出来了

还是在这天,当我们还在烦闷于纷繁复杂的人际交往时,当我们应对工作消极懒惰时,当我们还在为衣食住行劳心劳力时,很多很多的思想,在那古老淳朴的年代里,在那个欲望还没有埋没灵魂的年代里,我们的先人早就有所交代了。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锻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这三十二个字就是《菜根谭》的开场白。作者洪应明先生在书里阐明“性定菜根香”的真义,因为万味皆由根处发,“厚培其根,其味乃厚”。

说到人的欲望,大到能够吞噬宇宙,没有几个人能满足于一碟菜根。还记得在孔子的七十二个弟子里,颜回的道德是孔子所推崇的,《论语·雍也篇》中,孔子赞美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意思是颜回过着粗茶淡饭的清苦生活,住在简陋的房子里,但他却能自得其乐,丝毫不受外界的物欲困扰,所以被后人称为“亚圣”。“君子忧道不忧贫”,“一箪食,一瓢饮”这些古老朴素的道理,阐述了怎样的人生境界,描绘了多么平淡的幸福画面。

菜根谭读书心得 篇12

夜深了,静得可以听见叶落的声音,柔柔的音乐声绕于耳际,青花瓷杯中茶叶随水的沉浮渐渐变成绿色,晶莹而清澈,杯子里的光影闪烁着水的灵动,那一刻心儿会明亮清新,恰是林间涧溪缓缓流淌,一日的芜杂,此刻只有一份久违的宁静萦绕于心。静静读着《菜根谭》,品味一代伟人毛爷爷说的话: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菜根谭》是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等学问的语录体文集,共分前后两集、三百六十则,他以道德格言的形式,将儒释道三家精髓于一炉,娓娓道出中国式的处世建业之方和修身养性之学。其中积极进取的入世精神、福民治国的宏远志向、亲近自然的.隐逸之趣,既富于生活气息,又充满诗情画意。读着细细回味,如茶在口,润泽清新。

书的有句话,讲的是:待小人不难于严,而难于不恶。对这句话,我理解为:对品德不好的人报以严格的态度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对待他们不讨厌他们,要做到对事不对人。《菜根谭》中有一句名言,威宜先严,恩宜后浓,它的意思是说,我们对待别人应该从严到宽,如果先宽厚再转至严格,别人就会憎恨你冷酷无情,而恩惠则要从淡转浓,否则别人容易忘掉你的恩惠。这句话讲的虽是修身方面的问题,但用到教育孩子上来,同样适用。它提示我们对待孩子应该一开始就严格要求,时时关注他(或她)身上出现的各种小问题,防患于未然,只有孩子将各种规范转化为自己内在的自觉行为准则之后才能由严转宽,否则极易产生一种破窗现象而引发一系列问题。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曾进行过一项有趣的试验:他将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分别停放在中产阶级社区帕罗阿尔托和相对贫困杂乱的布郎克斯街区,停在布郎克斯街区的那一辆,摘掉车牌、打开顶棚,结果那辆车在一天之内就被人偷走了。而停在帕罗阿尔托的那一辆,摆了一个星期也完好无损。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那辆车玻璃敲碎了,结果呢,仅仅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基于此项试验,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该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某个建筑物的一块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碎更多的玻璃,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

我们提倡对孩子宽容,那是指允许他们有不同的想法,允许他们犯错,但并不是孩子犯了原则性错误也不该得到批评,甚至还不适当地获得激励。青少年时期是是非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和家长得体的严厉是完全必要的。如果一味的宽待孩子的那些因为主观意识导致的错误,就会助长出现更多的破窗,使许多本来完好的玻璃也难以幸免。 我们教育孩子不仅要及时更换被打破的玻璃,同时对出现细微裂缝的玻璃亦采取恰当的补救措施,从而在日常的严谨教育中获得应有的效益。比如学习上,有某一个人懈怠了,往往会影响周围的其他同学,继而那一块学生在学习上都有所放松。

菜根谭读书心得 篇13

抱朴守拙,看似不进取,实则以退为进,是最稳健的进取之道。

何谓抱朴?

抱朴第一次出现,是在《老子》中: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那么为什么要抱朴?

庄子给出了一个美丽的神话:在天地的中央,有一个主宰者名叫浑沌,浑沌是没有爱恨情仇的,只知道待人友善。有一天南海和北海的主宰者来找浑沌玩,发现浑沌虽然友善,但无法感受喜怒哀乐,怪可惜的',于是替他凿了五官、七窍。可是凿了七天,浑沌就被他们凿死了。

这个故事相当凄美。抱朴,就是要抱住这个初心,抵御外界险恶的遭遇。人的初心就像浑沌一样,本来不受外界干扰,天真朴素,纯粹天然。

菜根谭读书心得 篇14

这天,当我们还在为欲望而挣扎,为欲望而勾心斗角,为欲望而忽视身边平淡的幸福,为欲望而抛弃自己纯真的信念,为欲望而苦恼的时候,很多很多的道理,在很早以前我们的先人们就已经悟出来了

还是在这天,当我们还在烦闷于纷繁复杂的人际交往时,当我们应对工作消极懒惰时,当我们还在为衣食住行劳心劳力时,很多很多的思想,在那古老淳朴的年代里,在那个欲望还没有埋没灵魂的年代里,我们的先人早就有所交代了。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锻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这三十二个字就是《菜根谭》的'开场白。作者洪应明先生在书里阐明“性定菜根香”的真义,因为万味皆由根处发,“厚培其根,其味乃厚”。

说到人的欲望,大到能够吞噬宇宙,没有几个人能满足于一碟菜根。还记得在孔子的七十二个弟子里,颜回的道德是孔子所推崇的,《论语·雍也篇》中,孔子赞美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意思是颜回过着粗茶淡饭的清苦生活,住在简陋的房子里,但他却能自得其乐,丝毫不受外界的物欲困扰,所以被后人称为“亚圣”。“君子忧道不忧贫”,“一箪食,一瓢饮”这些古老朴素的道理,阐述了怎样的人生境界,描绘了多么平淡的幸福画面。

菜根谭读书心得 篇15

“嚼得菜根,百事可为”。文章处处是圣贤之做法,难得的是处处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抑扬顿挫。该书为洪应明所作,上书提到,是他在古刹看到破旧菜根谭,灵感突发而写,里面做人做事的道理鄙人以为还可以用,就和大家分享一下。

读《菜根谭》颇有感触:“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这句话告诉我们:文章写到了纯熟完美的最高境界时,其中的遣词造句并没有什么深奥玄妙之处,只不过是将自己的真情实感恰如其分地用文字表达出来罢了。当一个人的品德修养达到了真善美高度统一的崇高境界时,他的言谈举止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只不过是将自己纯真朴实的自然精神本质平白表露而已。

人生如同一座大舞台,每一个人都是演员,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自然也就有正面人物和反面角色之分,同时也会存在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之别。一个人可以扮演多种角色,但却无法具备多个灵魂,否则“灵”与“肉”的搏斗时刻在进行,人活得岂不是太累了。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锻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这三十二个字就是《菜根谭》的开场白。作者洪应明先生在书里阐明“性定菜根香”的真义,因为万味皆由根处发,“厚培其根,其味乃厚”。

这本书里阐述了为人应世、淡泊从容、修身养性、怡情适性、功业成败、返璞归真几方面内容。融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从而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为人处世方式。表现了古人对人生、人际、人性的见解。非常值得一读,我确信读过之后一定会为你打开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读《菜根谭》读的是心境,当你心浮气躁时,他像禅宗一样,叫人心绪平和;当你遇到困难时,他教你乘风破浪勇往直前;你放弃时,他教你坚韧。这本书不仅是老师,更是知己!

菜根谭读书心得 篇16

培根曾说过:“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智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读了融历史与道德、诗歌与哲理、时代精神与民族特色于一炉的书籍——《菜根谭》,犹如滴水穿石,持久而有力,浸润着我的心灵。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史的长河不断地冲刷、洗礼中留下一颗颗瑰丽无比的明珠。《菜根谭》就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菜根谭》是一本怎样的书呢?古人云:“谭者,谈也。性定根香。”花香可以用鼻来品味,果香可以用口来品味,而根香却需要用一颗智慧的心灵来品味。

《菜根谭》是一位悟透了人生的隐士融释、道、儒于一身,别具慧眼,将自己的人生奥妙和盘托出的结晶。我觉得《菜根谭》思人间事,是一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书。喜欢读《菜根谭》,他认为:“嚼得菜根香,百事可做。”;商界巨子们喜欢读《菜根谭》,因为他们认为《菜根谭》是一部奇书,是企业界经营管理的“指南”,企业家修身养性的“教材”;僧侣们喜欢读《菜根谭》,是因为其博大、宽容、善良。我也喜欢读《菜根谭》,因为我觉得它充满了哲理的味道,充满了富于通变的处世哲学,充满了诗情画意。我觉得《菜根谭》是一本修身养德、为人处世的好书。读起来感觉内心很平和的,一个个鲜活的例子,一段段朴素无华的语言,感觉就像在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让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收益:哦,原来有些事情还可以这样处理的。

读了《菜根谭》,让我从中得到了许多的启迪。作为一个教师,不但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精神,而且更加要立足自己的工作岗位“先学生之忧而忧,后学生之乐而乐”的工作热忱;不但要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怨天、不尤人”的心态,更加要有“以修身自强”、“修辞立其诚”、“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的品格,作为一个平平凡凡的人要想不落后于这个时代,不但要有居安思危、防微杜渐的想法,而且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来不断为自己充电、加油!

街上流行的服饰,最时髦的往往最容易过时,而经久不变的,是那些式样简洁普通的衣服。对于一个人来说,物质的需求只是生活的调剂,却不能成为生活的主旋律。能让我们百吃不厌的是粗茶淡饭,酸甜苦辣只是调味品,能让我们活得充实、活得踏实的关键要有一种好的心态和健康的道德观念。读了“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让我体会到世界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皱眉,它就对你皱眉;你微笑,它就对你微笑。幸福不是一种现实,而是一种感觉。在工作中、生活中经常保持喜悦的心情,就是获得幸福的根本。读了“心不可不虚,虚则义理来居;心不可不实,实则物欲不入”,让我懂得了人心不可以不谦虚,谦虚才能让正义真理进驻心中;人心不可以不充实,充实才能使贪念物欲无法入侵。人在做学问和做人,要善于听取不同人的意见,并改变自己,要保持“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状态,才能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言行

“心者后裔之根,未有根不植而枝叶荣茂者”告戒我们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让自己的子女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他的子孙自然也学得心地善良。如此类推,我们作为教师的如果具有无私奉献、以身作则、精益求精的精神、崇高的师爱和良好的言行举止,学生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常常反思自己:我的教育到底给予了学生多少的快乐、自信、幸福的享受和成功的体验?

读了“凭意兴作为者,随作则随止,岂是不退之轮;从情识解悟者,有悟则有迷,终非常明之灯。”让我懂得做事不要任凭自己意气用事,也不要带着太多的情感去领悟道理,这样才会少走弯路。想想真的很有道理,我们作为教师,我们育人的工作是细水长流的,不是立竿见影的。因此工作的时候不能意气用事。因为感性的热情是干柴上的火,响起来是比比剥剥的,但片刻就会烧尽;理智却是沉默的煤炭,能够放出持久的光和热。做事有始有终的人,依靠的是恒心和毅力。想成为一个平凡而不平庸的教师,除了要学会顺应时势,要有责任心外,关键要用心去工作。浅水是喧哗的,深水是沉默的。我希望自己是那耐人寻味的深水,厚积薄发,每一天能展现经过沉淀后的精华!

每次去烈士公园散步,在进门不远处,都要经过菜根香酒店,也多次在此店享受“菜根”的香味,却不知还有一本名为《菜根谭》的书,可见自己多么孤陋寡闻。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有崇高的师德,为人师表、身正为范。这样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读书是我们为人的根本,也是发展自己、改变自己的力量源泉。虽然我书读得不多,但一直在追求一种读书的“境界”。一般说来,读书的最高境界是一种无我的状态。初见《菜根谭》这部书,见其文字就如同与洪应明本人对话,一句话,足可受用一辈子。这就是《菜根谭》,好书《菜根谭》。

菜根谭读书心得 篇17

我很庆幸大学这几年看了几本书,可惜教材没看好,所以说到学习,我不得不惭愧,一脸难过。后悔已经晚了,但是我的坏习惯很难改变。这两天在期末考试的压力下爱上了《菜根谭》,于是赶紧换掉了之前的床头书。越看越觉得有趣,舍不得放下。然而,由于考试的压力,我不得不抽出时间来享受一下。《菜根谭》是学生用书,当然只能慢慢看。人生就像一场“修行”。

《菜根谭》是一本和处事哲学有关的书。中国古代这样的书太多了,因为中国人,尤其是古人,特别注重自省,要求“我住三省,我住自己身”,做人很重要。在众多的书籍中,修身养性、待人接物的书籍是很难穷尽的。

比如儒家《中庸》,其实早就有人说《中庸》要求人不要走极端,不是一边倒,但它既不是好人,也不是和稀泥。当然也有人喜欢《道德经》。孙子兵法和后世的求索之术都是从中发展出来的,没有好坏之分的书。但是,有些人坚持用一些阴谋来拿定主意,把别人当成地狱。这恐怕已经不稀罕了。

那些企业的老板把这些书当宝贝,花大价钱去听国学讲座,就是为了赚钱更好的修身养性。至于那些有幸听了那些卖成功学的人对这些传统文化的解读的人,很难让人信服,但还是有很多人热情高涨,离修养越来越远。

《菜根谭》不好说,全是儒释道。可以看到《中庸》的影子,也可以看到《道德经》的影子,禅意也贯穿其中。这样的书也有糟粕,但完全可以去其糟粕,慢慢啃其菜根。

就生活而言,如果你读到“人的缺点,就应该把它弯成裂缝;如果是暴力的,那就是又短又短。人是固执的',要善于教学;生气生病,就是固执。”每个人都有缺点,要机智的弥补别人的缺点。然而,当有争议和冲突时,人们往往喜欢取笑别人的缺点。用短暂的攻击来暴露对方的缺点并不少见。

当然,人也有固执的时候,尤其是年少年老的时候。他们年轻,没有经验,所以容易固执。当他们老了,觉得自己很有经验的时候,也容易固执,越老越容易固执。学生的顽固错误必须受到老师的愤怒指责和批评。至少我以前的老师都是这样,但是结果不理想。好的引导对固执的老人和没有经验的青少年是对的。但是,缝完之后,舌头和舌头有了争执,或者遇到一个没有道理的人,就偷偷告诉自己,不能短视,不能固执。那就是智慧。

再比如读“害人之心不可少,防人之心不可少。这个戒指不小心;被人欺骗总比被别人欺骗好。这个警察伤害了督察。第二语言共存很聪明,很有朝气。虽然大家都希望时代的人是善良的,但那时候绝对有可能。所以要有一颗善良的心和一颗防御的心。毕竟最美的是人性,最邪恶的是人性。所以,善良的人需要提防别人,因为善良的人更容易被忽悠,后半句明显有中庸之道的味道。警觉性高的人不需要被欺骗

再比如读书:“君子要洗眼,小心不动心。”无论发生什么,他都需要保持冷静的态度,仔细观察。不要轻易发火。否则,他不会解决问题,而是取自己的姓。社会再复杂,一个人的内心是不可或缺的,但一双冰冷的眼睛更是不可或缺的。对我们来说,有勇气草率行事并理解“艰苦的战斗”是明智的。

书中有无数美好的东西,美好的生活是为了更好的人际交往。但是,读者在一本书里喜欢什么或感觉到什么警醒,是与读者的性格和修养相一致的,当然也有不同的偏好。

在谈论生活和与人打交道时,我们不应该忽视几个简单的原因,那就是人的情感大部分是在需要和被需要中产生的。当我们需要被满足的时候,我们也是需要的,可以体验你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我们仍然在满足自己的需求,这很容易产生快乐的感觉

绪,而需要得不到满足或者别人的需要让你觉得很累没有价值拖累了你,那么产生的情绪就是负面的,几乎所有的关系和行为都可以用需要和被需要来解释,因此不吝啬自己掌声和赞美之言,真心为别人的成功鼓掌,《人性优点》几乎整本书都在讲这个道理。这个道理对于人际关系和谈恋爱都一样使用。

还有一个道理就是,人的性格不同,只是体现为不同的特点,绝无好坏之分,一个人讨厌你的某一方面可能另外一个人正喜欢你这一点。讨厌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可以假装,但讨厌不可以,如果有一个人很讨厌你,绝对不是因为你做错了某一件事,有句话叫做在一个不需要你的人哪里,你的呼吸都是多余的,只要不是你周围的人都讨厌你,没有不要去为谁改变,因为你做错了一件事只是讨厌你的人的爆发点,再此之前他已经讨厌你了。当然是你的恶习,比如从不洗澡让人不爽,你你就改洗澡去了。性格只有特点,没有优缺点,但习惯定有好坏之分。就如细心的人多不果断,温柔的人可能偏向于柔弱。自信可能会死在细节上,但是恶习就是恶心习。

还有一条是,不管是否谈恋爱的人都有一个误区那就是容易忽略对方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人,特别是小情侣,往往错误的希望对方按自己的想法来做,要把对方变成“另外一个自己”,这个时候就大错特错了。

总之,做人处世这门学问是活一天学一天,既要有性格的自信还要有改掉坏习惯的毅力。

菜根谭读书心得 篇18

培根曾说过:“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智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读了融历史与道德、诗歌与哲理、时代精神与民族特色于一炉的书籍——《菜根谭》,犹如滴水穿石,持久而有力,浸润着我的心灵。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史的长河不断地冲刷、洗礼中留下一颗颗瑰丽无比的明珠。《菜根谭》就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菜根谭》是一本怎样的书呢?古人云:“谭者,谈也。性定根香。”花香可以用鼻来品味,果香可以用口来品味,而根香却需要用一颗智慧的心灵来品味。

《菜根谭》是一位悟透了人生的隐士融释、道、儒于一身,别具慧眼,将自己的人生奥妙和盘托出的结晶。我觉得《菜根谭》思人间事,是一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书。喜欢读《菜根谭》,他认为:“嚼得菜根香,百事可做。”;商界巨子们喜欢读《菜根谭》,因为他们认为《菜根谭》是一部奇书,是企业界经营管理的“指南”,企业家修身养性的“教材”;僧侣们喜欢读《菜根谭》,是因为其博大、宽容、善良。我也喜欢读《菜根谭》,因为我觉得它充满了哲理的味道,充满了富于通变的处世哲学,充满了诗情画意。我觉得《菜根谭》是一本修身养德、为人处世的好书。读起来感觉内心很平和的,一个个鲜活的例子,一段段朴素无华的语言,感觉就像在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让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收益:哦,原来有些事情还可以这样处理的。

读了《菜根谭》,让我从中得到了许多的启迪。作为一个教师,不但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精神,而且更加要立足自己的工作岗位“先学生之忧而忧,后学生之乐而乐”的工作热忱;不但要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怨天、不尤人”的心态,更加要有“以修身自强”、“修辞立其诚”、“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的品格,作为一个平平凡凡的人要想不落后于这个时代,不但要有居安思危、防微杜渐的想法,而且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来不断为自己充电、加油!

街上流行的服饰,最时髦的往往最容易过时,而经久不变的,是那些式样简洁普通的衣服。对于一个人来说,物质的需求只是生活的调剂,却不能成为生活的主旋律。能让我们百吃不厌的是粗茶淡饭,酸甜苦辣只是调味品,能让我们活得充实、活得踏实的关键要有一种好的心态和健康的道德观念。读了“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让我体会到世界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皱眉,它就对你皱眉;你微笑,它就对你微笑。幸福不是一种现实,而是一种感觉。在工作中、生活中经常保持喜悦的心情,就是获得幸福的根本。读了“心不可不虚,虚则义理来居;心不可不实,实则物欲不入”,让我懂得了人心不可以不谦虚,谦虚才能让正义真理进驻心中;人心不可以不充实,充实才能使贪念物欲无法入侵。人在做学问和做人,要善于听取不同人的意见,并改变自己,要保持“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状态,才能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言行

“心者后裔之根,未有根不植而枝叶荣茂者”告戒我们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让自己的子女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他的子孙自然也学得心地善良。如此类推,我们作为教师的如果具有无私奉献、以身作则、精益求精的精神、崇高的师爱和良好的言行举止,学生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常常反思自己:我的教育到底给予了学生多少的快乐、自信、幸福的享受和成功的体验?

读了“凭意兴作为者,随作则随止,岂是不退之轮;从情识解悟者,有悟则有迷,终非常明之灯。”让我懂得做事不要任凭自己意气用事,也不要带着太多的情感去领悟道理,这样才会少走弯路。想想真的很有道理,我们作为教师,我们育人的工作是细水长流的,不是立竿见影的。因此工作的时候不能意气用事。因为感性的.热情是干柴上的火,响起来是比比剥剥的,但片刻就会烧尽;理智却是沉默的煤炭,能够放出持久的光和热。做事有始有终的人,依靠的是恒心和毅力。想成为一个平凡而不平庸的教师,除了要学会顺应时势,要有责任心外,关键要用心去工作。浅水是喧哗的,深水是沉默的。我希望自己是那耐人寻味的深水,厚积薄发,每一天能展现经过沉淀后的精华!

每次去烈士公园散步,在进门不远处,都要经过菜根香酒店,也多次在此店享受“菜根”的香味,却不知还有一本名为《菜根谭》的书,可见自己多么孤陋寡闻。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有崇高的师德,为人师表、身正为范。这样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读书是我们为人的根本,也是发展自己、改变自己的力量源泉。虽然我书读得不多,但一直在追求一种读书的“境界”。一般说来,读书的最高境界是一种无我的状态。初见《菜根谭》这部书,见其文字就如同与洪应明本人对话,一句话,足可受用一辈子。这就是《菜根谭》,好书《菜根谭》。

菜根谭读书心得 篇19

很久以前,我听到一位朋友提到《菜根谭》一书,朋友对这本书推崇备至,誉为修身养性、《智慧》,我也想在业余时间认真阅读,但世俗繁忙,一直找不到时间来阅读欣赏。

《菜根谭》是明代洪应明所著的一部集修身、生活、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

之所以叫菜根谭,原因各不相同,大多数人认为这是从宋代学者的一句古话“人能咬根,百事能做”得来的。通过这本书,作者借此书表现了甘于清贫的淡然态度和平凡超脱的生活理想,值得后人景仰和学习。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每天都忙于我的工作和生活。我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失败,挫折,困惑和心结,这往往留下阴影和伤疤在我的心里。

《菜根谭》中的语录都让我感触颇深,受到启发,每天读几段,每天都有一些新的思考,新的感悟。在阅读中,我打开心门,让这些醒世的语录,唤醒包围我的心灵,改变着我的心态,我的生活,改变我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贫得者虽富亦贫,知足者虽贫亦富。贫得者分金恨不得玉,封公怨不受侯,权豪自甘乞丐;知足者藜羹旨于膏粱,布袍暖于狐貉,这句话对当今社会追求财富和荣誉的人来说,对相互攀比的`思想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在过去,我也迷失在对物质的欲望中,不断地向往更好的物质条件。结果,我的心从来没有满足过。与别人相比,我总是想要一些超出我能力的东西,我的生活是浮躁和虚荣的。

现在,我知道,对物质的追求是无止境的,虽然我没有奢侈的物质条件,但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我有一份稳定可靠的工作,虽然我的生活很平凡,但我的精神是幸福的,是丰富的。知足是对幸福的追求,这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人生哲学。

生活就是这样,要能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幸福,要能在荣誉面前保持警惕,在挫折面前学会坚持。《菜根谭》教会我如何面对生活,面对工作,面对生活。

一本《菜根谭》,一本警示书,希望你也能偷一点闲暇,找到它,打开它,读它,让心随着文字飞翔,让生活随着阅读进入另一个境界。

菜根谭读书心得 篇20

感悟还比较浅薄,不过品读后着实感觉到这本书的价值所在,其中蕴藏的细小而又深刻的道理值得细细品味,所以在此也向各位老师推荐。有人对其评价是:这是一本修身养性的人生教材,能够净化你的心灵,启迪你的智慧。我是在今年的暑假期间与之结缘,翻开品读一番,受益匪浅,简练的文字,带给人潜移默化的力量。

该书总结了为人处世之策略,概括了功业成败之智慧,指示修身养性之要义,指点生死名利之玄妙,倡导的是悲天悯人,普度众生,空灵无际的超脱境界。让人读后犹如醍醐灌顶,顿感受益无穷。坦白的讲,很多言辞我感悟并不深,可能实际的经历有限。仅就感悟颇深的几点谈起:《路留一步 味让三分》讲的是走路到狭窄处,要尽量留出一点空间,让别人也能过得去;吃饭吃到美味之时,别忘了省下三分,让别人也能尝一尝。这正是最安全、最快乐的处世立身之道。《心虚明理 心事却欲》讲的是一个人要抱有虚怀若谷的胸襟,只有谦虚才能容纳真正的'学问和真理;同时一个人又要抱善则善执着的态度,因为只有坚强的意志才能抵抗外来物欲的侵入。举个小例子,有时候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口干舌燥、花尽心思,学生们还是面无表情,此时你会怎么做?是暴怒处之还是冷漠的态度置之不理呢?还是……对待学生也要有一种胸襟,所谓律己宜严,待人宜宽。要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去解决。

徜徉在此书中,带给你的是另一种境界,你会发现你所谓的烦恼毫无存在的意义,在体验真理的同时让我们一并收获快乐。该书每一句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无法一一述说,我想说,读这本书如同与一位智者交谈,他似乎明白、理解你的一切,把你的烦恼、你的忧虑在细小的情理中帮你消除。

呈上一句话:读书能够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快乐、光彩和才干的体现也会因人而异,我们争取在忙碌的生活和工作中抽取一点时间与书为友,在这位朋友的带领下去感悟幸福、体验快乐。总之,读书就是学习,就是反思,就是进步,也就是成长。争做幸福的读书人……

菜根谭读书心得 篇21

感悟还比较浅薄,不过品读后着实感觉到这本书的价值所在,其中蕴藏的细小而又深刻的道理值得细细品味,所以在此也向各位老师推荐。有人对其评价是:这是一本修身养性的人生教材,能够净化你的心灵,启迪你的智慧。我是在今年的暑假期间与之结缘,翻开品读一番,受益匪浅,简练的文字,带给人潜移默化的力量。

该书总结了为人处世之策略,概括了功业成败之智慧,指示修身养性之要义,指点生死名利之玄妙,倡导的是悲天悯人,普度众生,空灵无际的超脱境界。让人读后犹如醍醐灌顶,顿感受益无穷。坦白的讲,很多言辞我感悟并不深,可能实际的经历有限。仅就感悟颇深的几点谈起:《路留一步 味让三分》讲的`是走路到狭窄处,要尽量留出一点空间,让别人也能过得去;吃饭吃到美味之时,别忘了省下三分,让别人也能尝一尝。这正是最安全、最快乐的处世立身之道。《心虚明理 心事却欲》讲的是一个人要抱有虚怀若谷的胸襟,只有谦虚才能容纳真正的学问和真理;同时一个人又要抱善则善执着的态度,因为只有坚强的意志才能抵抗外来物欲的侵入。举个小例子,有时候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口干舌燥、花尽心思,学生们还是面无表情,此时你会怎么做?是暴怒处之还是冷漠的态度置之不理呢?还是……对待学生也要有一种胸襟,所谓律己宜严,待人宜宽。要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去解决。

徜徉在此书中,带给你的是另一种境界,你会发现你所谓的烦恼毫无存在的意义,在体验真理的同时让我们一并收获快乐。该书每一句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无法一一述说,我想说,读这本书如同与一位智者交谈,他似乎明白、理解你的一切,把你的烦恼、你的忧虑在细小的情理中帮你消除。

呈上一句话:读书能够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快乐、光彩和才干的体现也会因人而异,我们争取在忙碌的生活和工作中抽取一点时间与书为友,在这位朋友的带领下去感悟幸福、体验快乐。总之,读书就是学习,就是反思,就是进步,也就是成长。争做幸福的读书人……

菜根谭读书心得 篇22

日前,有朋友专程从乡下老家来黄石找我,来的目的就是当面向我道一声谢谢。事情的起因是:他老家有栋房子被征收拆迁,在补偿问题上与亲叔发生了纠纷,还差点大打出手,在他正准备把亲叔告上法庭时,他偶然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了我分享的一则《菜根谭》,使他深受启发,从而放弃了与亲叔法庭上见的念头。这则《菜根谭》的原文是:“炎凉之态,富贵更甚于贫贱;妒忌之心,骨肉尤狠于外人。此处若不当以冷肠,御以平气,鲜不日坐烦恼障中矣。”

他说他对这则文章的“注释”和“感悟”读了好几遍,使他明白了这则文章的真谛,他很赞同“炎凉的世态,在富足尊贵的人中,比起贫困卑贱的人来更加显得突出;妒忌的心思,在亲生骨肉同胞中,比起外界之人显得更加凶狠。这个时候,如果不用冷淡的态度来应对,不用平静的气度来驾驭,很少有人不是每天生活在烦恼的精神状态中的”这种对文对事很透彻的解释,对他教育很深,他也领悟了:钱财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用不着为了一点补偿款而去伤亲情。

他同意我在“感悟”中所说:“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就是红眼病,人一旦患上了红眼病,是容不下别人比自己强的。这种人在面对真正的强者时,心胸狭窄到连蚊子都要侧着身子飞进去,什么亲情友情爱情都可丢到九霄云外。这种人认为自己是绿叶,那别人绝不能当红花,当他们感觉到成了别人的绿叶时,于是就会烦躁不安、心神不宁,处处都会找别人的麻烦,和别人过意不去。为此,在与这种人交往时,一定要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千万不要去招惹,做到敬而远之就行。”

这位朋友还告诉我,他在来找我之前已经与亲叔达成了协议,亲叔也得到了老房拆迁的补偿款,叔侄之间握手言和,使亲情在和谐相处中得以延续。我想,这正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所要的因文施教,因事启迪的目的所在吧。我听完他道出的`故事,也笑了起来:“看来《菜根谭》还真的这么有影响力,既能解决处事中的矛盾,又能在为人方面指点迷津。要谢,我们还真得谢谢还初道人哦!”

“得意须早回头,拂心莫便放手,恩里由来生害,故快意时须早回首;败后或反成功,故拂心处莫便放手”,人生在世总有不如意事,总是不断上演着失意和得意。这则《菜根谭》告诉我们:“得意时不要忘形,失意时不要心冷”。明白了为人处事的道理,才能去面对、去适应环境,去面对生活、面对工作,才能去面对人生。

从前看此书,觉得不过如此,总认为都是些常见常听的劝告。如今再来看此书,而让我越看越着迷,书中的一些道理在平时常被我们忽视了,确如咬菜根一样,一旦细细品味却是有其独特之味。

菜根谭读后感:《菜根谭》现在仍有它的现实意义,很值得大家去读,书中内容言近旨远,雅俗共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能使人警醒,也能使人引发无数联想,其儒家的道德,佛道的妙理,确能给人以智慧和力量。在启迪人、教育人、影响人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它确实称得上是一本历世阅人的好书。其充满哲理的味道,富于通变的处世哲学,确实让我们受益匪浅。但是在阅读这本书时,我们一定要明白作者由于时代的局限性,使得书中也存在一些糟粕,比如宣扬唯心论、天命论和消极厌世、浮生如梦的思想等,我们以历史的观点去看待,在批判中取其精华,千万不要用现代的思想去苛求于古人。

菜根谭读书心得 篇23

曾有一段时间,思绪不宁,随手拈来一小册子,读毕,顿悟,心静如水。此小册子为《菜根谭》作者为洪应明。

洪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籍贯不详。他的名作是《菜根谭》,和王永彬的《围炉夜话》、陈继儒的《小窗幽记》被人评为处事三大奇书。不过,就文学的艺术而论,其余两部书赶不上《菜根谭》:《围炉夜话》过于拘谨,语言缺乏灵动性,好像一滩浓泥流不开;《小窗幽记》部分语句大胆的因袭了《菜根谭》,那没有添砖加瓦加以掩饰的行为好像是为了表示自己的勇敢。所以这两部书如同同胎兄弟,部分观点是一以贯通的。

据洪应明另一部作品《仙佛奇踪》可知道,他早年热衷于仕途,不过和大多数不得志的文人雅士一样,到了晚年都隐归了山林。他和袁黄、冯梦桢等人是好朋友,难免有些相互的影响。

《菜根谭》原书共有三人作序,都是当时名士,足见此书炙热一时。其实这只是一本教人出世入世的小册子,说到底是一本《使用说明》,与袁了凡《了凡四训》情致相当,都是说教口气。全书综合了儒、释、道三者思想,所以领悟起来显得缓慢,有时不知所云。好在书中语言峭拔,意境阔大,颇能引起读者兴趣。

书中节目分为“修身”、“应酬”、“评议”和“闲适”四大部分,阅毕后生出些感想,如同秋后算账一样一一记下,给读过的人一些心得上的交流,给未读或在读的人一点铺垫。

第一是“无为”。这本是老庄的产物,洪应明取其神进行说明,将其变成体系化,让自己的观点不仅有据可依,又显得正统。他说“躯壳的我要看得破,则万物皆空而其心常虚,虚则义理来据”,又说“而一念及病时,便兴似寒灰;名利饴甘,而一想到死地,便味如咀蜡”,清心寡欲得让人险些丧失味觉。他不像老子直接说“为无为,则无不治”,也不像庄子愤愤劝道“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更不想列子挑明了说“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总归在“无能”二字上。所以洪应明话说得很漂亮,让自己成为《菜根谭》处事规则的'生动标榜。

第二是“无欲”。洪应明抄袭了释氏的玄妙,却发展了他们的空灵,传播了佛家的禅宗。例如“彩笔描空,笔不落色,而空亦不受染;利刀割水,刀不损锷,而水亦不留痕”、“心与竹俱空,问是非何处安脚?”、“胸中涤去数斗尘,语言方觉有味”等,都是这种特点的体现。

第三是“清闲”。这是最绝妙的一部分,集中在“闲适”章节里,表现出了古代隐士的雅致。比如“阶下几点飞翠落红,收拾来无非诗料;窗前一片浮清映白,悟入处尽是禅机”,“芳菲园林看蜂忙,觑破几船尘情世态;寂寞衡茅观燕寝,引起一种冷趣幽思”,比较有名的是“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支卷云舒”。

这本书里的另一个可观之处在语言上,洪应明用了细碎精致的笔法去表现一种雄健放浪的情怀,可是落在条条细则上面,却如同滂沱大浪里面的小水滴,温柔可爱,比如“鸢飞鱼跃”、“波恬浪静”、“沤生大海”、“影灭长空”、“碗茗炉烟”等等。这是一本值得看的书,在其他类似书籍里它要算较出色的一家,对我们人生以及人生以外的认识会给出一些合适的指引,不至于过早的迷了路。

菜根谭读书心得 篇24

《菜根谭》是明代万历年间的学者洪应明所撰,书中内容糅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佛家的出世和作者自身的生活体验,形成了一套处世为人的方式,表现了中国古人对人性、人生和人际关系的独到见解。

这本书刚出的时候读过,那是还是学生,差不多同学都是因为老师的推荐才看的。那时对书中的内容并没有太深味体会,更别说全面理解了,只是大概知道这本书写的是些什么内容,就是“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那种吧。

现在重读这本书,感触全然不同了。有了一些生活的体验,懂得了一些人情世故,明白了在这个社会上不是社会和周围的人来适应你,而是自己得学会去适应周围的人周围的事。“君子守操履,不可露锋芒”“心事使人知,才华应隐藏”这些道理我是在付出生活的代价之后才体会到的。想起自己毕业那会儿,多天真,充满着人生的各种幻想,对社会对世人充实了友好和信任。虽然貌似弱女子,即有铁肩担道义的豪情和责任感。为员工打抱不平,为工作献计献策,敢说敢做,敢作敢当,年少气盛,意气风发,锋芒毕露,又自命清高,不喜欢与同事们一样闲来打牌工作时偷懒还有上班时间吃东西聊天。以为那样就身正不怕影子斜。其实不然,如果不懂得与各种人相处好,怎么可能在那环境呆得好?果然,棒打出头鸟,遭到小报告还有排挤,说人才金字塔是斜坡一样的,可是我却在坡里异军突起。那时我才有所感悟,难怪革命时代的口号都是要与群众打成一片呢。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没那么纯粹没那么简单,那是一门艺术,我除了要学会做好工作还要学会做人,与谁都要相处得好同时又不能无全自己的个性。经过了一年又一年的工作,阅人无数之后,才一点一点的懂得一些。

我想这本事并不合适学生读,你们欠缺生活基础,更适合有一些社会经历之后的人读,至少工作一年半载后,有了现实生活的比照,有了人际关系的考验,才能理解一些书中的道理。最后是多读几遍,隔一年半年的,就拿出来再读一读,感触又会多一些深一些,就像是镜子,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菜根谭》为镜可以明白做人的道理处世的方式。我觉得自己重读这本书的时间间隔太长了一些,如果早一二年读,日至今日,心理的成熟和为人处理的进度想必还更多一些,也就是说做人做事还会更成功一些。

《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所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具有三教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菜根谭》博大精深,妙处难以言传,须有心人在工作之余,沏一杯清茶,静静的品位,菜根会越来越香,心智会越来越高。细味此书,一则重温人间那种已被淡忘了的真趣,二来清醒一下被金钱烧灼得晕头转向的头脑,寻找的修身养性的途径、待人处事的'准则,学会高瞻远瞩,学会达观人生。

《菜根谭》的文字简炼明隽,更是叫人含咀无穷,它亦骈亦散,融经铸史,兼采雅俗。似语录,而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似随笔,而有随笔所不易及的整饬;似训诫,而有训诫所缺乏的亲切醒豁;且有雨余山色,夜静钟声,点染其间,其所言清霏有味,风月无边。

中国人的处世哲学中有一股韧劲,咬得菜根百事可做,任何艰难险阻都能被以柔克刚地化解;中国人人生态度中有一种达观,总是相信人性善的光辉会将自家的恶迹掩埋;中国人的应世妙方中有一种率真,饮食男女,人生欲存,醇酒妇人,浅酌低唱,也不失为人生本来面目。 《菜根谭》能告诉我们的事情很多很多,在今天,现代化的城市喧嚣已经湮没了古代风情并带给我们与日俱增的焦虑、烦躁、不安乃至一天天的失眠和纵欲时,《菜根谭》如一溪清泉,能涤去我们焦燥的尘灰,化解我们心中的积烦。

菜根谭的含义:“菜根”比喻艰难困苦,“谭”通“谈”表示对这种意志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