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陈情表读后感(精选25篇),都是精品文章,请您欣赏。
陈情表读后感 篇1
宋代赵与时常言:“读诸葛亮《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密《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且百善者孝为先。 李密初任蜀国尚书郎,蜀国灭亡以后,晋武递征招他为太子洗马。他上《陈情表》致谢,恳请晋武帝同意他辞不负命,供养祖母,直到祖母死后他才出仕。《陈情表》廖廖数语就说了至孝,孝是中国五千年来的`传统美德,从春秋的孔子提出克己复礼到礼学三纲五常,孝道无不贯彻其中。古时有一有人,幼时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幼时胆小,每至夏季雷雨天气电闪雷鸣时,总
母亲怀里。弱冠以后进京赶考中进士。回乡做官。而母亲已年老体衰。一次他犯错,母亲像小时候一样打他。他却跪下来哭泣。说道:“母亲再也没有以前的气力了。不久,他的母亲就去世了。因悲痛很久。,他辞官为母亲守墓。每逢大雨之夜,总要跑到母亲墓前陪着,害怕母亲孤独。这个故事出自《二十四孝图》,虽无吞声呜咽之态,而催人泪下。其孝只,其孝至,其孝坚,其孝专,其孝执。古有李密,今有孟佩然,他是全国道德模范。他因带着母亲上大学,独自照顾母亲,她失去了童年的快乐,却毫无怨言。其孝深切,胜千尺之飞流。醒醒吧。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
陈情表读后感 篇2
陈情表读后感 篇3
读名篇《陈情表》,能够让我们反思自身义不容辞的职责。
“百行孝为先”。李密是一个典型的孝子,他的《陈情表》一文感人肺腑。自幼失去父母是李密是不幸的,但祖母却用自我的温暖让这可怜的'孩子长大成人,且名扬四方,为官做相是多少读书人毕生的梦理,十年寒窗不正为一朝为官?然而当这个机会真正来临时,李密却不曾忘记自我的祖母,他坚决地放弃了这个机会。因为他明白,“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在为官和报恩之间他选择了后者,向世人彰显了一首伟大的感恩诗篇。
孝敬和感恩是本能,是良心,是美德。敬老、爱老是每个子女的职责与义务,孝敬自我的父母是义不容辞的,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继承并把它发扬光大。德国著名哲学家尼采以往告诉人们:“感恩即灵魂上的健康。”“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古人如是说。入选感动中国人物的孟佩杰,就是用她的行动践行了这一古训,孟佩杰父母相继去世后,由养母照顾,养母因病瘫痪,养父不堪生活压力离家出走。幼年的她开始为生计而操劳,承担起待奉养母的重任,养母照顾了她3年,她却要照顾养母一辈子,不离不弃。孟佩杰被距家百里的大学录取,由于不放心养母的她决定带着养母上学,悉心照顾养母。这位平凡的女孩,在我们看来,不离不弃体现的不仅仅是一个孝子的担当,更为我们树立了一座精神丰碑!
有人说,“感恩”的昨日叫明理,“感恩”的今日叫回报,“感恩”的明天叫传承。试问:千年华夏礼貌如何传承,我们的民族气节又将如何秉承?如今社会道德滑坡。行走在大街上,你会发现,来来往往的人们的目光,和从前大不一样,低头匆忙赶路的,他们的目光只停留在眼前的路上,那目光几乎是呆滞的;拇指一族,他们的目光只停留在小小的手机屏幕上,那目光有时是旁若无人的,却几乎是隐晦的,没有探索和发现的眼神。冷漠的眼冰封了付出的热诚,仅有感恩的余温才能重燃那伟大的圣火!学会感恩吧!常怀感恩之心,我们便能够时刻感受到幸福和欢乐!
陈情表读后感 篇4
李密曾担任蜀国的官,蜀亡后,晋武帝司马炎征召他出任太子洗马。他呈上《陈情表》辞谢,恳请晋武帝允许他辞不赴命,供养祖母。这样的请求要让晋武帝理解,十分困难,但最终李密的请求获得了恩准,那么,是什么打动了晋武帝呢?在读了无数遍文章之后,在思索了很久之后,我顿悟,是李密的人品让自我的心愿得以实现,李密“知恩报恩”,不仅仅“知祖母的养育之恩、报祖母的疼爱之情”,并且“知皇上的知遇之恩、报皇上的重用之德”,这样的.人,还有谁会强行阻挠他的正义之举呢?
李密详细叙述自我悲苦的身世:出生六个月,慈父离世;四岁时,舅舅强迫母亲改嫁;从小体弱多病,九岁还不能行走;既没有伯伯叔叔,又缺兄少弟。李密说自我是“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他只是想证明祖母对自我恩重如山,自我不能放弃尽孝而去朝廷为官。他期望自我像乌鸦反哺一样能够给祖母养老送终。“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句句深情,字字血泪,读者不得不感叹李密乃真正的孝顺,放弃名利的诱惑,只为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
皇上的重用让李密极度的惶恐。他真诚地向皇上做出解释:我既卑微又鄙陋,您让我担当太子洗马一职,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报答的。在李密的心里,皇恩的确浩浩荡荡。为了排除“一臣不仕二朝”的嫌疑,他坦诚地向皇上表白:我以前一向做官,原本谋求仕途宦达,并且,我此刻只是亡国奴,不敢有所盘桓。为了报答皇上的重用应允的恩德,他做出深重的承诺,“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果然,李密在祖母去世之后,进朝为官,官至汉中太守。
李密向后人展示了他伟大的品行:至孝至真,知恩图报!
陈情表读后感 篇5
一开始,李密认为,晋武帝是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自己也沐浴在圣辉之中,人人讲孝道,政治清明,社会和谐,这是晋武帝的圣明,晋武帝的功德啊!作者“但”字一转,提到祖母刘氏,年老体衰,风烛残年,生命垂危,危在旦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作者内心感情的潮水,通过前面文字的`铺垫、蓄势,已涌动达到顶峰,对祖母刘氏的依恋与不舍,对祖母刘氏的真诚的爱,流露得深沉、真挚、自然,对祖母刘氏的拳拳孝心,堪与日月同辉,感天动地,摇旌万物。深怀一颗孝心、以孝恩泽天下的晋武帝怎不为之动容。
当李密向晋武帝表达了心愿后,他的坚若磐石的承诺,彻底打消了晋武帝的顾虑,心甘情愿地接受了李密的愿望。“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当李密为祖母养老送终后,李密会全心全意的效忠于皇帝,奉献与国家。极有分寸,合情合理,难以拒绝。“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倘若陛下能满足李密的尽孝要求,李密愿肝脑涂地,报答皇帝的恩情。赤胆忠心,天地明鉴。李密最终达成了自己的心愿,我们折服于他过人的说服能力。他用一颗真心温暖人,用一股真情打动人。
陈情表读后感 篇6
《陈情表》讲述的是一件忠孝两难全的事情,文章主人公李密年少多病、家破人亡,在祖母的抚养下渐渐长大成人。祖母因疾病缠身,常卧病在床,李密一边照顾祖母,一边为报国恩之事担忧,最终造成“臣之进退,实为狼狈”的结果。文章运用了大量的优美的文字去渲染一种悲怆、凄惨、急切的心境,使人黯然落泪。作者在忠孝两难全的境遇之下,最终选择了先尽孝后尽忠。反观现代,这种感人的尽孝的故事又何尝不多呢?
滴水之恩,本该涌泉相报,但父母的恩情,我们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无法报答。我们只有做好自己的本分,孝顺父母,给父母最大的关爱。我们的一生要做的、能做的也只剩下一件事了。那就是减轻父母对我们的担忧,让他们每天快乐地生活,尽力给他们最好的物质支持和精神支持。
《陈情表》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先例,在忠孝两方面无法兼顾时,我们应该以孝为先。亲人只有一个,国家有很多人才支撑着,不会倒下;亲人如果倒下了,失去的东西比一个国家更重要。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李密在悲惨命运的摧残,依旧怀着感恩的心,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激励着我们在残酷的社会中坚持着那份感恩的心,将爱传递下去。
陈情表读后感 篇7
追求者,不思名则其为利。得欲之所有,念之全部。
大概是人的心性吧!每个人都想要拥有,仿佛不是自己的就无处容身,拼命而思得其之。
于是,人开始醉了,恨了,到最后也疯了……欲望横生,彻底击垮了他们那颗执着追求的心。变了,变得麻木,变得阴沉,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为达其求不论其失,却不曾想追到手了,脚下却是深渊。
还有一种人,追求乐在其中,乐享其成。既不患得患失,也不求过分拥有,能力达到就够了,成就有了就好了。能得到就满足了,得不到也满足,欢乐与追求同在。
有时不禁地想:人有了所欲是不是件好事?端正追求态度,它能成为追求道路上不解的动力。反之,它能使一个人不停地堕落,让一个人变得黑暗,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成一把伤人害己的利剑。欲望啊,该怎么说你呢?
有一次梦见,我和“自己”下赌注,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我们”两个要自相残杀呢?梦中,我遇急事,焦躁不安,愁怅满容。而他虽一脸凝重,却从容淡定,安然闲适,仿佛与他无关。下一盘棋,我胜了便沾沾自喜,洋洋得意;输了便灰头土脸,气急败坏。看他,输了,坦然淡定,笑呵呵的;胜了,怡然闲适,笑呵呵的。于是,我们不停地赌注,我输了,输的我一无所有。没了自信,没了理想,没了追求,没了所有……他胜了,却还是无所感慨……
那一刻,我醒了,我从睡梦中坐起,深深回味着那一幕幕。
陪自己下一场赌注,没有输赢。
像是经历了一辈子那么长,漫漫长夜,无眠安睡,与他相比,总是感觉自己是那么不济。为啥命运如此多舛哪!没有结果,只有自己想,自己明了。
拼一次,一辈子的时间或许都不够,争求一次,一生的经历大概也不行。欲望啊欲望,你给了我渴望,却要让我付出万般代价,何求?李密陈情表读后感得之安然,失之坦然,得之必然,成长必当然。然后,做好自己。陪自己下一场赌注,只有赢,永远都不会输。
天底下唯至情最动人心魄————题记
不得不说,初读这篇文章,还真是没什么感觉!相反,绕口如同嚼蜡般难受。不觉得有什么特殊之情,不就是为人尽孝、尽忠、忠义嘛!这种事情,大千世界,比比皆是啊!干嘛说得那么煽煽动人,好像感天动地似的!
不过,读着读着,我的心就泛起了疙瘩,心情顿时很沉重。开始的轻蔑支离破碎,苦楚在心底蔓延滋生。霎时,感到一阵阵清凉,心中不由得向往起那位进退两难的官人。
李密,他虽为前蜀之臣,败朝之遗人,身份之低微,根本不值一提。但帝君不舍英才,极力召用。可是他一腔惆怅难离,患得患失。祖母卧病在床,皇帝诏书特下,“前有虎,后豺狼”进退两难。毅然的,上书陈情言况……
六月失父,四岁离娘,孤苦伶仃,身心俱伤,他———从小便无依无靠,没了家眷。祖母亲,祖母养,成就了他,祖母便是他的全部。面对那承墨的诏书,节节攀升的任命,他心动。但却止步不前,一心想着养育祖母,陪她安享天伦。官职,在封建社会无数人垂涎,但他一句话就拨了回去;权利,那么多人渴望,他一句话就压了下去。在他眼里,祖母一人变胜过所有。
话都有些语无伦次了!我激动地不知该说什么了!整篇文章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李密这个人了;最感动的就是他的那些经历;最佩服就是他的果断。我不知道还能说些什么,感觉就像是整个脑海不停在转动,晕乎乎的。恍惚间,我仿佛看到这位伟大孝子在向我微笑。那一笑,仿佛包含了艰辛、困苦、忧愁、欢乐、期待,仿佛世间所有情感都被这一笑包容了进去……
感慨还是蛮多的,一瞬间,我感觉自己好小,虽然自己也有决断。但与他的果断相比,一下子就变得不值一提,大有小孩子气!看来我需要成长的地方还有很多,我需要走的路好有很长。
对了,差点就忘了。李密他告诉我,百义当头,孝字为先。父母很重要,他们太重我们放不下,莫待“子欲养而亲不待”,方知后悔。
记住了,珍惜眼前的,方是的!
陈情表读后感 篇8
正所谓“百善孝为先。”《陈情表》当中的“孝”字贯彻整篇文章,文句自然,句句都是爱的流露,读完这篇文章,我也有了一些感想。
古人有云:“忠孝不能两全”,面对忠诚和孝顺,李密优先选择了对祖母的孝顺。他值得没有祖母,就没有李密的顺利存活,如果现在身体健康的'李密,谈什么为国尽忠啊?祖母对于李密的恩情,李密是永远也不会忘记的。
李密的话大概就是这个意思,臣无祖母,无以今天,祖母无臣,往后岁月就没有依靠。这句话深深地洗净我的灵魂,曾几何时,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以哭脸面对这个陌生的世界,父母一点点的细心呵护,让我们成长到今天,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太多关爱,父母辛苦劳作,黑头发逐渐被白头发取代。我们欠父母的太多,生活是困难的,即使用一生也难以报答。
当我们逐渐长大追求自己的梦想,不要忘记背后还有父母默默支持我们,是他们为我们修建跑道,让我们大胆地去起飞。当我们成就辉煌的时候,不要忘记父母的点滴恩情。
陈情表读后感 篇9
读了《陈情表》这篇文章,我感慨万千,为李密的一片孝心和心存感恩所打动。
自幼失去父母是李密的不幸,但祖母却用自己的温暖让这个可怜的孩子长大成人,且名扬四方。为官做宰是多少读书人毕生的梦想,十年寒窗苦读不正为一朝为官?然而当这个机会真正来临时,李密却不曾忘记自己的`祖母,他放弃了这个机会。因为他知道“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在为官和报答之间,他选择了后者。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我们经常背诵的诗句,讲的就是要感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衔环结草,以报恩德,告诉我们的也是要感恩。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花儿的感恩;“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这是鸟儿的恩惠;“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意者容,”这是人类的感恩。我们当存感恩之心,感恩是一片明媚的春光。
我国的十大元帅之一的陈毅,在一次回来探亲时,不顾异味帮母亲把脏了很久的袜子洗了,这更让人们尊敬陈将军的品德和为人。
相比之下,刘邦就没有感恩之心了。 汉高祖刘邦,在一次战役中,父母被擒,将被处死,他非但不帮,还冷嘲热讽。虽说汉高祖时中国历史上一个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可他的不孝却是令人唾弃。
在这个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世界里,有多少人淡薄了亲情、爱情、友情……又酿造了多少人间遗憾和悲剧!但是,大浪淘沙,人间必将迎来更加和谐而美好的明天!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恩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珍惜……”愿这动人的歌声永远萦绕在你我耳畔,永远流淌在你我心田……
陈情表读后感 篇10
《陈情表》讲述的是一件忠孝两难全的事情,文章主人公李密年少多病、家破人亡,在祖母的抚养下渐渐长大成人。祖母因疾病缠身,常卧病在床,李密一边照顾祖母,一边为报国恩之事担忧,最终造成“臣之进退,实为狼狈”的结果。文章运用了大量的优美的文字去渲染一种悲怆、凄惨、急切的心境,使人黯然落泪。作者在忠孝两难全的境遇之下,最终选择了先尽孝后尽忠。反观现代,这种感人的尽孝的故事又何尝不多呢?
滴水之恩,本该涌泉相报,但父母的恩情,我们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无法报答。我们只有做好自己的本分,孝顺父母,给父母最大的关爱。我们的一生要做的、能做的也只剩下一件事了。那就是减轻父母对我们的担忧,让他们每天快乐地生活,尽力给他们最好的物质支持和精神支持。
《陈情表》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先例,在忠孝两方面无法兼顾时,我们应该以孝为先。亲人只有一个,国家有很多人才支撑着,不会倒下;亲人如果倒下了,失去的东西比一个国家更重要。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李密在悲惨命运的摧残,依旧怀着感恩的心,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激励着我们在残酷的社会中坚持着那份感恩的心,将爱传递下去。
陈情表读后感 篇11
自古就有:“百善孝为先。”亦有:“忠孝难两全。”而写下《陈情表》的李密则做到忠孝两全。
都说读《出师表》不感动的人不忠,读《陈情表》不哭的人不孝。《孝经》中说:“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孝的初始境界便是侍奉自己的双亲,中层境界便是侍奉自己的君主,最高境界是修身立命。
李密为报祖母的养育之恩,宁愿赌上自己的生命,放弃达官显贵的机会。这是因为他的一片质朴感人的孝顺之情终使晋武帝感动,不仅同意暂不赴诏,还赏赐奴婢两人。与此同时,他亦许下了“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承诺,生愿以生命奉献,死亦要结草图报。又怎能说他没有做到忠孝两全呢?
在学这篇文章时,感受就颇深,还记得当时老师在课上问我:“你觉得你是个孝子吗?”我答:“不是。”很果断、很干脆。因为我当时真的不孝,在家里会任性,常常使妈妈伤心……学完《陈情表》后,我也深刻地反思了自己,才有了现在的我。
当时我是在校的学生会主席,在学校忙于工作、学习而忘了给父母一声温暖的问候,回到家就会不顾他们的感受,乱发脾气。那时候的我真混蛋!我已经很久没有牵他们那干枯的手了,更没有注意到他们的头上又增加了几根银丝,不知不觉,他们已经老了……
从出生的那刻起,爸妈的生活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开始把心思投入到这个小生命身上。小时候为了不让我哭,他们会想办法哄我开心,因为我的笑声会牵动他们的每一根心弦。等我长大了,开始上学,他们会教我怎样与人相处,以免我受到欺负。我长大了,有自己的理想,开始变得有些嫌弃他们了,可是他们不介意依然以微笑面对我,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他们爱我的表现。
父母是我心灵的依靠,精神上的寄托。他们总给我力量,让我有足够的信心面对生活,在我受挫时鼓励我继续努力不要放弃。当我有自信或者取得好成绩时他们是多么的开心。即使他们不笑,但是也掩饰不了他们内心的辛福快乐。我知道:他们在我为我感到骄傲。
孝敬父母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趁他们还在,珍惜他们。闲暇时给他们一声温暖的问候,也许你觉得微不足道,但却足以让他们回味好久……
时间在流逝,时代在变迁,人的生活也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但唯一不变的就是亲情,是孝心。一颗孝心,平平常常,普普通通,不需要浓妆淡抹,只须本色!
陈情表读后感 篇12
李密曾担任蜀国的官,蜀亡后,晋武帝司马炎征召他出任太子洗马。他呈上陈情表辞谢,恳请晋武帝允许他辞不赴命,供养祖母。这样的请求要让晋武帝接受,十分困难,但最终李密的请求获得了恩准,那么,是什么打动了晋武帝呢?在读了无数遍文章之后,在思索了很久之后,我顿悟,是李密的人品让自己的心愿得以实现,李密“知恩报恩”,不仅“知祖母的养育之恩、报祖母的疼爱之情”,而且“知皇上的知遇之恩、报皇上的重用之德”,这样的人,还有谁会强行阻挠他的.正义之举呢?
李密详细叙述自己悲苦的身世:出生六个月,慈父离世;四岁时,舅舅强迫母亲改嫁;从小体弱多病,九岁还不能行走;既没有伯伯叔叔,又缺兄少弟。李密说自己是“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他只是想表明祖母对自己恩重如山,自己不能放弃尽孝而去朝廷为官。他希望自己像乌鸦反哺一样能够给祖母养老送终。“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句句深情,字字血泪,读者不得不感叹李密乃真正的孝顺,放弃名利的诱惑,只为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
皇上的重用让李密极度的惶恐。他真诚地向皇上做出解释:我既卑微又鄙陋,您让我担当太子洗马一职,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报答的。在李密的心里,皇恩的确浩浩荡荡。为了排除“一臣不仕二朝”的嫌疑,他坦诚地向皇上表白:我以前一直做官,原本谋求仕途宦达,而且,我现在只是亡国奴,不敢有所盘桓。为了报答皇上的重用应允的恩德,他做出深重的承诺,“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果然,李密在祖母去世之后,进朝为官,官至汉中太守。
李密向后人展示了他伟大的品行:至孝至真,知恩图报!
陈情表读后感 篇13
读完李密的《陈情表》我感触颇深。在表中,一方面感激朝廷的知遇之恩,一方面又要为病重的祖母床前尽孝。进退两难,实为忠孝两难。他说道“我是败亡之过的俘虏,身分卑微低贱,受到朝廷的提拔和委命,哪里还敢迟疑徘徊,有更高的希求呢”感恩之心,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于祖母相依为命,在她年高体弱的时候,实在不能弃她离家远行。在最后,他乞求陛下怜恤苦心,成全其愿,准允他为祖母养老送终。那样的话,生愿以生命奉献,死后也要结草图报。忠君之情于一片孝心,令人感动涕零。
李密是懂得感恩的,他为了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而放下做官显达的机会;他又为了回报朝廷的知遇之恩,许下了“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报国之心。最终晋武帝为其孝心所感动,不仅仅同意暂不赴诏,还赏赐奴婢二人,并发给他赡养祖母的费用。
人,就应常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感恩是发自内心的。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亲友为你付出的不仅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而我们又是否察觉到那缕缕银丝,那一丝丝皱纹。感恩需要你用心去体会,去报答。
人在一天天老去,我们是否能够像李密那样做到,暂弃某些机遇而回报亲人的'养育之恩。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学会感恩,是为了擦亮蒙尘的心灵而不致麻木,学会感恩,是为了将无以为报的点滴付出永铭于心。
陈情表读后感 篇14
读《陈情表》,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的懂得了:“世界上没有一条路可以一马平川,没有一个人可以随心所欲”但人生却因“孝”更具有归属感更加真实。
《陈情表》作者李密,面对当朝的高官厚禄,面对自身的安全,他选择了“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李密面对忠孝两难的境况毅然决然尽孝之心让人感怀。
自古以来,人们行事都以“白孝善为先”中国古代各种律法束缚人们,而违背君主的意思是逆君大罪,李密面对杀头之罪也选择侍奉养育自己的祖母。开头先写年幼的孤苦,祖母刘是唯一照顾他并将他养大。他本人也是;“无伯叔,鲜兄弟,晚有儿息,祖母对他的恩情肯定了他坚持以孝结尾。在文章中他深刻的写出了年老的祖母重病在床,使他不能废离。全文的中心是孝,感动君主的也就是中华美德中的孝。
文章后面写到官府的催逼,同时又写了祖母刘的病情又再次加重等,没有做别的解释,一个“孝”字贯穿全文,更体现李密的驰骋孝心。由此让人们联想到李密的“大孝”,却让千年之后的现代人打了折扣,让某些人感到羞愧,当下社会高速发展,人类文明逐渐走上新的高度,但传统习俗不能落下,孝字不只是口头上说说而已,且要你付诸行动。当你向长辈行孝时,不仅宽慰了他们,同时你的形象在旁观者眼中也会高大起来。保持这份态度,你会发现,天空是那么宽广,花儿是那么芬芳,正午的太阳不再那么焦灼。孝敬长辈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要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成功的人,首先要做到孝。孝心无价,作为炎黄子孙,没了孝,就像一具躯壳立于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价值。我们要时刻谨记新一代人,肩负重任,我们要把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陈情表读后感 篇15
李密是一个有智慧、有机遇、有实力、有情义的西晋官员,而他素来有孝顺的美誉,尤其是当他写下闻名天下的《陈情表》之后更是得到了“以孝谨闻”的称号,这也让人不得不感慨他是一个内外兼修的真君子。
李密曾经有幸得到了太子先马的好职位,可作为一个亡蜀之臣,他心中很是忧虑、纠结和惆怅,尤其是面对郡县逼迫、诏书连连的事实时,他心中着实是进退两难、难以抉择,因此为了不违背本心,他就以祖母供养无主的缘由写下了拒绝走马上任的《陈情表》,以此来声情并茂地表明自己的歉意和态度。
自古忠孝难两全,为了报答祖母的赡养之恩,李密不得不拒绝高官厚禄的好气运,也不得不在祖母短暂的有生之年内承欢膝下、以表孝心,于是就有了“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的千古绝句。而李密这一句感恩戴德、知恩图报、诚心诚意的感慨之言不仅感动了孝治天下的帝王,而且感召了的中华儿女,因为他让我们明白了孝顺、回报、感恩的重要性和觉悟性。
我们不得不说李密的思维缜密、文笔,他巧妙地运用紧凑连贯的.四字词语营造了自己命运多舛、双亲去世、伶仃孤苦、无依无靠、门衰祚薄的事实,以此说明了祖母养育之恩的深重和沉重,从而让让人明白了自己不得不供养祖母的情谊和决心。之后李密又说自己是卑微、卑贱、鄙陋、渺小的亡国之士,所以得到了过分的提拔和宠爱是受宠若惊、难当重任的,因此为了不做一个自命清高、不可一世、薄情寡义、不忠不孝的卑鄙小人,他只能狠心拒绝皇帝的好意和恩情,以便让自己安心做一个为祖母养老送终的好儿郎。
李密这通达、晓畅、自然、深情的言语很是感染人,他那先尽孝后尽忠的德行更是感动人,但愿我们都可以好好去解读一下这篇佳作,然后做一个和李密一样德才兼备的翩翩君子。
陈情表读后感 篇16
读名篇《陈情表》,能够让我们反思自身义不容辞的职责。
“百行孝为先”。李密是一个典型的孝子,他的《陈情表》一文感人肺腑。自幼失去父母是李密是不幸的,但祖母却用自我的温暖让这可怜的孩子长大成人,且名扬四方,为官做相是多少读书人毕生的梦理,十年寒窗不正为一朝为官?然而当这个机会真正来临时,李密却不曾忘记自我的祖母,他坚决地放弃了这个机会。因为他明白,“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在为官和报恩之间他选择了后者,向世人彰显了一首伟大的感恩诗篇。
孝敬和感恩是本能,是良心,是美德。敬老、爱老是每个子女的职责与义务,孝敬自我的父母是义不容辞的,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继承并把它发扬光大。德国著名哲学家尼采以往告诉人们:“感恩即灵魂上的健康。”“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古人如是说。入选感动中国人物的孟佩杰,就是用她的行动践行了这一古训,孟佩杰父母相继去世后,由养母照顾,养母因病瘫痪,养父不堪生活压力离家出走。幼年的她开始为生计而操劳,承担起待奉养母的重任,养母照顾了她3年,她却要照顾养母一辈子,不离不弃。孟佩杰被距家百里的大学录取,由于不放心养母的她决定带着养母上学,悉心照顾养母。这位平凡的女孩,在我们看来,不离不弃体现的不仅仅是一个孝子的'担当,更为我们树立了一座精神丰碑!
有人说,“感恩”的昨日叫明理,“感恩”的今日叫回报,“感恩”的明天叫传承。试问:千年华夏礼貌如何传承,我们的民族气节又将如何秉承?如今社会道德滑坡。行走在大街上,你会发现,来来往往的人们的目光,和从前大不一样,低头匆忙赶路的,他们的目光只停留在眼前的路上,那目光几乎是呆滞的;拇指一族,他们的目光只停留在小小的手机屏幕上,那目光有时是旁若无人的,却几乎是隐晦的,没有探索和发现的眼神。冷漠的眼冰封了付出的热诚,仅有感恩的余温才能重燃那伟大的圣火!学会感恩吧!常怀感恩之心,我们便能够时刻感受到幸福和欢乐!
陈情表读后感 篇17
读《陈情表》,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的懂得了:“世界上没有一条路能够一马平川,没有一个人能够随心所欲”但人生却因“孝”更具有归属感更加真实。
《陈情表》作者李密,应对当朝的高官厚禄,应对自身的安全,他选择了“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李密应对忠孝两难的境况毅然决然尽孝之心让人感怀。
自古以来,人们行事都以“白孝善为先”中国古代各种律法束缚人们,而违背君主的意思是逆君大罪,李密应对杀头之罪也选择侍奉养育自我的祖母。开头先写年幼的孤苦,祖母刘是唯一照顾他并将他养大。他本人也是;“无伯叔,鲜兄弟,晚有儿息,祖母对他的恩情肯定了他坚持以孝结尾。在文章中他深刻的写出了年老的祖母重病在床,使他不能废离。全文的中心是孝,感动君主的也就是中华美德中的孝。
文章后面写到官府的催逼,同时又写了祖母刘的病情又再次加重等,没有做别的解释,一个“孝”字贯穿全文,更体现李密的驰骋孝心。由此让人们联想到李密的“大孝”,却让千年之后的现代人打了折扣,让某些人感到羞愧,当下社会高速发展,人类礼貌逐渐走上新的高度,但传统习俗不能落下,孝字不只是口头上说说而已,且要你付诸行动。当你向长辈行孝时,不仅仅宽慰了他们,同时你的形象在旁观者眼中也会高大起来。坚持这份态度,你会发现,天空是那么宽广,花儿是那么芬芳,正午的太阳不再那么焦灼。孝敬长辈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要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成功的人,首先要做到孝。孝心无价,作为炎黄子孙,没了孝,就像一具躯壳立于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价值。我们要时刻谨记新一代人,肩负重任,我们要把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陈情表读后感 篇18
读了《陈情表》这篇文章,我感慨万千,为李密的一片孝心和心存感恩所打动。
自幼失去父母是李密的不幸,但祖母却用自己的温暖让这个可怜的孩子长大成人,且名扬四方。为官做宰是多少读书人毕生的梦想,十年寒窗苦读不正为一朝为官?然而当这个机会真正来临时,李密却不曾忘记自己的祖母,他放弃了这个机会。因为他知道“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在为官和报答之间,他选择了后者。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我们经常背诵的诗句,讲的就是要感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衔环结草,以报恩德,告诉我们的也是要感恩。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花儿的感恩;“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这是鸟儿的恩惠;“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意者容,”这是人类的感恩。我们当存感恩之心,感恩是一片明媚的春光。
我国的'十大元帅之一的陈毅,在一次回来探亲时,不顾异味帮母亲把脏了很久的袜子洗了,这更让人们尊敬陈将军的品德和为人。
相比之下,刘邦就没有感恩之心了。 汉高祖刘邦,在一次战役中,父母被擒,将被处死,他非但不帮,还冷嘲热讽。虽说汉高祖时中国历史上一个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可他的不孝却是令人唾弃。
在这个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世界里,有多少人淡薄了亲情、爱情、友情……又酿造了多少人间遗憾和悲剧!但是,大浪淘沙,人间必将迎来更加和谐而美好的明天!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恩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珍惜……”愿这动人的歌声永远萦绕在你我耳畔,永远流淌在你我心田……
陈情表读后感 篇19
读完李密的《陈情表》我感触颇深。在表中,一方面感激朝廷的知遇之恩,一方面又要为病重的祖母床前尽孝。进退两难,实为忠孝两难。他说道“我是败亡之过的俘虏,身分卑微低贱,受到朝廷的提拔和委命,哪里还敢迟疑徘徊,有更高的希求呢”感恩之心,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于祖母相依为命,在她年高体弱的时候,实在不能弃她离家远行。在最后,他乞求陛下怜恤苦心,成全其愿,准允他为祖母养老送终。那样的话,生愿以生命奉献,死后也要结草图报。忠君之情于一片孝心,令人感动涕零。
李密是懂得感恩的,他为了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而放下做官显达的机会;他又为了回报朝廷的知遇之恩,许下了“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报国之心。最终晋武帝为其孝心所感动,不仅仅同意暂不赴诏,还赏赐奴婢二人,并发给他赡养祖母的费用。
人,就应常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感恩是发自内心的。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亲友为你付出的不仅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而我们又是否察觉到那缕缕银丝,那一丝丝皱纹。感恩需要你用心去体会,去报答。
人在一天天老去,我们是否能够像李密那样做到,暂弃某些机遇而回报亲人的养育之恩。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学会感恩,是为了擦亮蒙尘的心灵而不致麻木,学会感恩,是为了将无以为报的点滴付出永铭于心。
陈情表读后感 篇20
从儒学巨著《论语》里的“百善孝为先”到《诗经·小雅》里《蓼莪》这样脍炙人口的名篇,从《乐中由百里负米》的故事家喻户晓,到将领岳飞的“至亲至孝”万苦流芳,一张罗中立的油画《父亲》揩去了多少人的眼泪,一首筷子兄弟的《父亲》唱碎了多少人的心弦,孝,就这样从古至今流传下来,成为一种美德,一种习惯,时时刻刻震荡着我们的心泉。
随着近代潮流的大门缓缓打开,人们逐渐屏弃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修改了披麻戴孝,守丧三年这样繁琐的礼节。鲁迅先生也深刻地揭露了《二十四孝图》中“卧冰求鲤”“老莱娱乐”“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的本质,“孝”脱去了一代代人们给它披绫挂彩,涂脂抹粉的光鲜亮丽的外衣,融入了普通生活。
可在当下,“孝”似乎变了味,任凭广播里一遍遍地弥漫着“常回家看看”的歌曲,一些在在大城市里打拼的年轻人还是无动于衷,不愿也不肯回到黯淡破败的老家,任凭老人们在电话里一遍遍地呼唤着儿女的名字,得到的也只是“我还在忙”二句冷冰冰的话语。他们坐在舒适的办公室里,往父母的账户上扔下几个冷冰冰的数字,便自认为报答了父母亲辛苦哺育的恩情,可谁知花高价所买来的“孝”也抚慰不了老人们在门边翘首以盼的孤寂的心。大抵还是孔子明白得透彻,“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道理我们都懂,只是,转身便忘了。
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不少老年人随子女漂泊异乡主,照顾新生婴儿,这些老人也被学术界冠以新的标签——老漂族。表面上,他们是这座城市极为普遍而自然的一部分。但他们并不属于那里,这些老人从四面八方来到子女所在的都市,在每一天的黄昏中奔波忙碌,也在一生的黄昏中漂浮不定。儿女们只明白工作忙,没时间带小孩,这时才蓦地想起被遗忘在角落里的他们,匆匆一个电话过去,他们便驮着大袋小袋家乡的气息搭上火车,放下电话后“被需要”的欣喜,儿女们无法体会;广场舞是很多老年人的消遣方式,但他们更多的选择是远远地观望着。儿女们不曾知晓,和当地老人搭话时,对方“听不懂”的尴尬处境,儿女们感受不到;还有孙辈们因为“代沟”的嫌弃……他们整日奔波在狭小的圈子里,却达不到子女的标准。
不仅仅是老漂族数目的宠大,此刻的孩子们也难再有《陈情表》里李密对祖母深深的感激。“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我们大多在抱怨父母的条件,不停羡慕那些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富二代们,抑或整日为“代沟”所困,处在无限的不被理解的烦恼中。
孝,逐渐成为一种形式,逐渐淡化,感情亦是如此,如今,是人人捧着一部手机,时而的寥寥几语的几句交流,那么以后呢?且不论《萤火虫之墓》里节子兄妹在战争中被舅父舅母无情抛弃的人之常情,也不说知名国际公司珀莱雅CEO被女儿告上法庭的习以为常的豪门闹剧,可这样下去,当小说里的那些想象成为现实,《李尔王》中,葛罗斯特一家的自相残杀,甚至是《1984》里的孩子们主动告发父母们的“二心”,将他们投入监狱,人们没有了一切感情,一刻的简便,一个能够倾诉的人,我们该怎样办?
当然,尽管“孝”的提倡仍需思考和改善,许多感人的瞬间也在一次次地温暖我们。孝心少年曹胤鹏乌鸦反哺,生死相随,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其实大多数人都懂得“孝”的含义,可不幸的是,我们往往需要用一辈子的时间慢慢体会正如龙应台在《目送》中所说:
“我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可是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这一端,看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并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所以,从此刻开始,别再一遍遍地出神地谈着“孝”,别再为教师布置的为父母洗脚的任务发愁,对他们真诚的说一句“我爱你!”
陈情表读后感 篇21
李密是一个有智慧、有机遇、有实力、有情义的西晋官员,而他素来有孝顺的美誉,尤其是当他写下闻名天下的《陈情表》之后更是得到了“以孝谨闻”的称号,这也让人不得不感慨他是一个内外兼修的真君子。
李密曾经有幸得到了太子先马的好职位,可作为一个亡蜀之臣,他心中很是忧虑、纠结和惆怅,尤其是面对郡县逼迫、诏书连连的事实时,他心中着实是进退两难、难以抉择,因此为了不违背本心,他就以祖母供养无主的缘由写下了拒绝走马上任的《陈情表》,以此来声情并茂地表明自己的歉意和态度。
自古忠孝难两全,为了报答祖母的赡养之恩,李密不得不拒绝高官厚禄的好气运,也不得不在祖母短暂的有生之年内承欢膝下、以表孝心,于是就有了“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的千古绝句。而李密这一句感恩戴德、知恩图报、诚心诚意的感慨之言不仅感动了孝治天下的帝王,而且感召了的中华儿女,因为他让我们明白了孝顺、回报、感恩的重要性和觉悟性。
我们不得不说李密的思维缜密、文笔,他巧妙地运用紧凑连贯的四字词语营造了自己命运多舛、双亲去世、伶仃孤苦、无依无靠、门衰祚薄的事实,以此说明了祖母养育之恩的深重和沉重,从而让让人明白了自己不得不供养祖母的情谊和决心。之后李密又说自己是卑微、卑贱、鄙陋、渺小的亡国之士,所以得到了过分的提拔和宠爱是受宠若惊、难当重任的,因此为了不做一个自命清高、不可一世、薄情寡义、不忠不孝的卑鄙小人,他只能狠心拒绝皇帝的好意和恩情,以便让自己安心做一个为祖母养老送终的好儿郎。
李密这通达、晓畅、自然、深情的言语很是感染人,他那先尽孝后尽忠的德行更是感动人,但愿我们都可以好好去解读一下这篇佳作,然后做一个和李密一样德才兼备的翩翩君子。
陈情表读后感 篇22
自古就有:“百善孝为先。”亦有:“忠孝难两全。”而写下《陈情表》的李密则做到忠孝两全。
都说读《出师表》不感动的人不忠,读《陈情表》不哭的人不孝。《孝经》中说:“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孝的初始境界便是侍奉自己的双亲,中层境界便是侍奉自己的君主,最高境界是修身立命。
李密为报祖母的养育之恩,宁愿赌上自己的生命,放弃达官显贵的机会。这是因为他的一片质朴感人的孝顺之情终使晋武帝感动,不仅同意暂不赴诏,还赏赐奴婢两人。与此同时,他亦许下了“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承诺,生愿以生命奉献,死亦要结草图报。又怎能说他没有做到忠孝两全呢?
在学这篇文章时,感受就颇深,还记得当时老师在课上问我:“你觉得你是个孝子吗?”我答:“不是。”很果断、很干脆。因为我当时真的不孝,在家里会任性,常常使妈妈伤心……学完《陈情表》后,我也深刻地反思了自己,才有了现在的我。
当时我是在校的学生会主席,在学校忙于工作、学习而忘了给父母一声温暖的问候,回到家就会不顾他们的感受,乱发脾气。那时候的我真混蛋!我已经很久没有牵他们那干枯的手了,更没有注意到他们的头上又增加了几根银丝,不知不觉,他们已经老了……
从出生的那刻起,爸妈的生活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开始把心思投入到这个小生命身上。小时候为了不让我哭,他们会想办法哄我开心,因为我的笑声会牵动他们的每一根心弦。等我长大了,开始上学,他们会教我怎样与人相处,以免我受到欺负。我长大了,有自己的理想,开始变得有些嫌弃他们了,可是他们不介意依然以微笑面对我,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他们爱我的表现。
父母是我心灵的依靠,精神上的寄托。他们总给我力量,让我有足够的信心面对生活,在我受挫时鼓励我继续努力不要放弃。当我有自信或者取得好成绩时他们是多么的开心。即使他们不笑,但是也掩饰不了他们内心的辛福快乐。我知道:他们在我为我感到骄傲。
孝敬父母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趁他们还在,珍惜他们。闲暇时给他们一声温暖的问候,也许你觉得微不足道,但却足以让他们回味好久……
时间在流逝,时代在变迁,人的生活也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但唯一不变的就是亲情,是孝心。一颗孝心,平平常常,普普通通,不需要浓妆淡抹,只须本色!
陈情表读后感 篇23
正所谓“百善孝为先。”《陈情表》当中的“孝”字贯彻整篇文章,文句自然,句句都是爱的流露,读完这篇文章,我也有了一些感想。
古人有云:“忠孝不能两全”,面对忠诚和孝顺,李密优先选择了对祖母的孝顺。他值得没有祖母,就没有李密的顺利存活,如果现在身体健康的李密,谈什么为国尽忠啊?祖母对于李密的恩情,李密是永远也不会忘记的。
李密的话大概就是这个意思,臣无祖母,无以今天,祖母无臣,往后岁月就没有依靠。这句话深深地洗净我的灵魂,曾几何时,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以哭脸面对这个陌生的`世界,父母一点点的细心呵护,让我们成长到今天,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太多关爱,父母辛苦劳作,黑头发逐渐被白头发取代。我们欠父母的太多,生活是困难的,即使用一生也难以报答。
当我们逐渐长大追求自己的梦想,不要忘记背后还有父母默默支持我们,是他们为我们修建跑道,让我们大胆地去起飞。当我们成就辉煌的时候,不要忘记父母的点滴恩情。
陈情表读后感 篇24
今日重读《陈情表》,何以与往日感受竟有如此不同?
少时读《陈情表》,惟觉琅琅如金石相击,意趣落在四字句杂以参差句所构成的节奏感上,而恰恰忽略了节奏背后的“情”感,即便当时偶有所感,那感受也稍纵即逝、肤浅得很。是不是年轻的'目光都如蝴蝶般,喜欢追逐似锦繁花,追随香软绮丽的文字?哪曾想过越是刻意在文字上炫技,越是容易南辕北辙。
一:传世文章,必以情见长,以辞为辅,情辞相宜,才见品性;倘若舍本逐末,必致败笔;
二:即使文思泉涌,也应谨慎措辞,不可浪掷笔墨,得言而忘意、得意又忘形。
三:乱写不如不写,免得文字污染。
四:温故知新。少不更事时,常常不识真滋味。好文应常读。
陈情表读后感 篇25
李密的这篇文章,是我高二的时候学的,很感人,这不仅让我想到我的曾祖母,她已经离开了我,而李密都那么大了,还有祖母在旁,幸福呀!
虽然我好像说远了,或者李密本来也有孝敬祖母之意,只不过他的本意的背后还有另一种利益的推动,听老师说李密是不想给这个君王办事罢了。
即使君王可能明白他的意思,但是看见他写得有理有据,毫无破绽,拳拳真情也可能打动了君王,如果要想一封推辞信,这篇文章不失为一篇典范。
首先要表达自己对祖母的关心和祖母对自己的重要性,然后要道出君王对自己的赏识和自己本来亦想为君王奉献余身的意愿,又从君王自建朝以来实行仁义,孝为先,所以不做官,孝敬老祖母自然“合法”了,最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是李密答应在老祖母去世之后还会为朝廷效力,这样的赤子之心和忠君爱国之情怎能不感人肺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