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教学工作总结
微文呈现整理的自然教学工作总结(精选18篇),汇集精品范文供参考,请您欣赏。
自然教学工作总结 篇1
在新的一轮教育改革中,教师的角色发生着愈来愈深刻的变化,教师的教育行为方式发生着可喜的转变,在教育改革的实践中,教育行为中的几个“多”与“少”,为我的教育带来了几多欢乐,不知不觉中,师生的交流更加和谐了,教育也更加有效了。现将XX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充分利用教材,组织学生在课内探究。
教材中的每一课几乎都有观察、实践、讨论部分。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亲自参与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年幼的儿童需要教师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和指导,但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教师要有意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从事包括活动的设计、执行、交流和评价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逐渐地由说明者、讲述者、指导者转向服务人员、咨询人员和提供帮助的人。为此,我针对本学科特点完成了以下尝试:
1、进行发散性提问的训练。
发现科学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学习科学、获取知识的基本能力。判断学生学得好与不好,不仅要看学生回答了多少问题,还要看学生提出了多少问题及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具有的价值。所以,教师应创设问题和探究的情境,培养学生发散性提问的能力。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这一点,常常在板书课题后,让学生思考:“看到课题你有什么想法?”尤其在实验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把你看到的.、想到的汇报一下。”课堂教学结束前,会再次让学生提出学习后的感想或还有什么疑问之处。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再引导他们亲身去探究,这本身就是探究的一种方式。
2、大胆猜想。
对一个问题的结果做多种假设来预测,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好方法。问题提出后我总是从多角度鼓励全体学生猜想,而不是局限于几个人,这就要求教师善于鼓动,激发兴趣。有时,利用外部的刺激有一定的作用。
3、引导学生思考、研讨,自己得结论。
自己得出的结论比什么都重要。在评价时,我不看重学生拿出的“结果”,而是表扬那些在研究过程中认真、细致、有创新方法的学生。我常对学生说:“老师看重的是你如何去研究,采取哪些办法,结果并不是重要的。”心理学表明,错误和失败的经历或走一段弯路对学生的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并不是只有成功就最好,也不能只要成功。让学生经历一些有教育意义的错误和弯路,这对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益的。
二、创设条件,加强实验教学。
学生是很喜欢上实验课的,除了氛围的新颖外,主要是看到那些新奇的仪器而产生兴奋,急切一试的情绪。针对这一情况,我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保障实验教学顺利开展:
1、开学初制订好实验计划。
课文中有许多实验内容,但并不一定都要在实验室完成,我们有重点的选择一部分分组实验组织实施。在开学初即将要进行实验教学的内容告诉学生,不仅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承诺。
2、注意各项资料的撰写、积累,把实验教学落到实处。
每次实验前,都要填写好《实验通知单》、《分组实验记录》(学生填写)。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课题的需要积累资料,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加强实验教学管理,为学生的探究活动做好保障。
3、转变角色,引导探究。
学生在实验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很多教师担心学生会出问题、结果可能与答案不符、会影响教学进度等等,而急忙去帮助、指导。我在实验教学中却鼓励学生“自己去试试看”,给他们时间和空间,放手让他们去“七搞八搞”,“真刀实枪地搞科学”。当然,也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扶”到“放”,逐步培养。
三、课外延伸,课内反馈,抓好探究活动落实。
课文中有不少探究活动是要求学生课后完成的。如果仅当作“任务”布置一下,下节课一问,则可能只有极少部分学生去完成。因此,如何让文中的探究活动落实到行动上,我们作了如下尝试:
1、活动不是由教师提出怎样进行,而是让学生说如何做到,既激发了兴趣,又使学生掌握了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2、让探究活动的难度适当,充满儿童情趣,注意选择儿童比较熟悉的、能够操作的,易于引起他们直接兴趣的活动。
3、因地制宜,根据本地区的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
4、共同探讨,积极反馈。教师在探究活动的关键步骤上和学生一起探讨,活动完成后要有反馈。我们在学生的课外探究活动上告诉学生,老师要将你们的活动、过程、结果等进行考核。这不是给学生压力,仍是一种鼓励。但在结果上很难完整的评价:因为有些活动是学生在家庭中完成,有他人替代完成的情况。如制作材料的完成。因此公正性不够。所以我在评价时会让学生先说说具体过程,然后进行评价。
5、注意安全,防范一切可能发生的意外。
总之,在过去的一个学期里,有付出、有收获,添了几分经验,也多了几分教训。新的一年里,工作和学习将有新的开始,今后,我将本着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勇于开拓的精神,在素质教育的探索和实践中再接再厉,努力做好自然、科学教学工作。
自然教学工作总结 篇2
一年来,我自觉加强业务学习,虚心求教释惑,努力理清工作思路,及时总结工作中的得与失,时时思索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方法,积极探索课堂改革的策略,积累宝贵的教学经验。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充分担当起教研员的职责
1、夯实业务功底。随着课改的推进,学校教研工作的不断深入,让我越发感受到如果教研员的专业知识、教育理论不广博,那么工作就会肤浅,指导课就不能高瞻远瞩,因此多渠道地向书本学习,向同事学习,外出学习,在实践中反思应该是教研员的必修课。
教研工作千头万绪,但归根结底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我有时间就认真学习课标,阅读教材,分析教师用书,利用一切时间与教师一起研究课堂。外面的课堂教学很精彩,外面的名师各有风格。只要有机会,我就积极走出去领会名师风采,边听边权衡自己做法的利弊。每次外出学习,随带U盘,及时拷贝重要材料带回来细细研究。
2、积淀管理理论。登高望远,先学先行,学无止境。对县、市举办的各种培训活动我都认真参加学习。与此同时全面、系统地学习了学校管理理论。几分耕耘,几分收获。一年来,通过不懈的学习,我对的常识教研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以往拥有的不能很好的服务于全校的常识教师的恐惧感也慢慢消退,变得自信满满。
(二)帮助老师寻找教学中的病根,共同探讨医治良药,真正成为教师的业务同伴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获取知识的主阵地,教学是靠教师来完成的,教师不断研究教学,才能胜任教学工作。教研员的理论只有很好的落实到指导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才能发挥最大效用。适时和各位常识教师交流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策略是教研员的职责所在。20xx年12月27日三位教师成功的展示了三节风格迥异的常识课堂,我组织各位教师及时反思,同时也展开了激烈的'探讨,在议课过程中,教师们都能以新课改理念认真评价每一节课。谈亮点,找不足。这些都充分说明了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教师的专业水平不断得到提高。这项活动真正实现以“教师为本”,让更多的老师参与教研活动,展示自己,发展自己。牢固树立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本的思想,将教学研究与教师成长融会贯通,达到凸显个性、力促均衡、全面提升。
通过教学研讨,不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教师的引导、组织、参与作用的发挥,自学、合作、探索、发现等学习方法的实施,这都是课程改革理念中要求教师认真研究和力争做到的。我们也力争走在改革的前沿,我校品生教师张秀聪执教的《小小一张纸》在去年的全县高效课堂研讨中,以其巧妙的课堂组织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博得与会人员的好评。在今年四月份的优质课评比中我们也收获颇丰,王桂花老师执教的《蒸发》,以其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独特的教学视角及敏锐的洞察力征服了在场的评委,获得了一等奖第一名的好成绩。刘长艳老师执教的《无形的指挥棒》为学生呈现出一场场生活中的真实场景,让学生深入的思考,在无形中增长了知识,拓宽了视野,起到了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三)改进实验教学评价方式,呵护孩子的探究欲望
为了激发科学教师的偏激做法,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上学年我对科学课的评价方式做了大胆尝试,采用定性加定量的评价方式。彻底改变科学课只以成绩评判教师和学生的评定办法,注重考核学生平时动手操作技能的训练,建立平时操作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实验考核方法。为了把实验教学落到实处,去年我定期对中心小学的9个科学实验班级的相关实验进行了抽测考核。为使这项活动深入扎实开展,今年4月,我又对中心小学的实验班级进行了全面的抽测,从四个实验年级中的每个班级抽取10名学生,对进度内的不同实验进行操作,做到对学生学习跟踪评价,对学生实验学习的记录和过程进行跟踪分析,同时学生的操作水平也作为教师实验教学效果的重要考核因素纳入教师个人量化,并作为评选实验教学奖的必要条件。
一连串的操作跟踪调查评价,老师、学生充分感觉出领导对实验操作的重视。彻底改变了过去学生死记硬背实验、突击质量检测的现象;彻底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注重培养孩子的猜想意识、动脑思考和动手实践的能力。现在,我校的孩子们都能合理地进行实验猜想,能独立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并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孩子们真正爱上了科学,爱上了实验,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充分证明了这种多元评价方式是有利于孩子们发展的,也是值得推广的。
总之,在这一年的工作中,我学习到了许多新知识、新经验,使自己在思想认识和工作能力上有了新的提高和进一步的完善。我们坚信,昨天的成绩不只是一个终点,更是一个起点,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在梳理工作的同时,也认识到了
自身存在的不足:
1、对新的知识的学习不够,对合作学习的理解不深刻,课堂改革的创新力度不大。
2 、服务意识还不强,不能很好的为常识教师提供服务,为他们解疑答惑。
下步的打算:
1、加强学科知识的学习,创新工作方法,提高课堂效益;
2、提高服务意识,积极和常识教师交流,深入课堂听课、评课,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努力奋斗。
自然教学工作总结 篇3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歇动力”。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新素质。目前,我国正在进行一场声势浩大的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变革,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正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就学科特点而言,小学的自然教学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多种训练的机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丰富的基础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使他们成为21世纪具有较高素质的人才。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认识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应当改变以往旧的教育观,树立“学为主体”的观念,并根据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等特点,及时地把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吸引到教学中去,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更新教育观念,真正体现“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中应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倡导了几十年,但长期以来,许多教师在课堂上跳不出学生围着教师转的怪圈。课堂是由教师支配的`,教师让学生听课、回答问题,让学生观察、实验,让学生讨论……等等条条框框都是教师预先定好、划好的,学生只能在框子里打转,任何人也不敢和不能跳出去,跳出去了也要赶紧拉回来,学生独立思考、判断和活动的时间很少。教师的精力主要集中在教学大纲规定的条目和知识灌输等教学目标上,忽视了学生能力、态度、兴趣和创造精神的培养。因此,要真正地在课堂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教师首先应当转变观念,主动变革长期来旧的教学模式。
二、构建新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策略。
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到:“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导地位”。因此,我国把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本人认为,要实现这一伟大的目标,就应当从基础抓起,从小学教育抓起,要把课堂当作实现民族素质提高的一个重要环节和场所,要重新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策略。
(一)激发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好奇心较重,但这种好奇心有时只能停留在好玩、新奇的水平上,停留在给以解释的水平上。教师的任务就是要促使学生把平常的好奇心发展成为“科学的好奇心”,扩大学生兴趣的范围,引发学生发现平时不注意的现象,从而产生探索、研究的欲望。
总之,激发学生兴趣,不仅要善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更要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亲身体验和自行探索、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动力,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让学生主动学习,大胆探索
心理学家布鲁纳在“认知结构”理论中指出:学习是一种能力的建构过程,应积极培养学生本身能力的自信感,使教学过程中学生成为一个积极的探索者。实践证明,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在参与中培养学生主动探求、主动应用知识的能力,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又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落脚点。
要使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学习,教师就要摆正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真心实意地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恰当地发挥“主导”作用,提高“导”的艺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少一点讲解、分析和发问,多一点引导、点拨和激励,彻底改变牵着学生鼻子走的教条做法。要多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余地,多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有成就的人一定是有个性的人,扼杀个性就是扼杀创造性。在我看来,每一个学生都有成为出色人才的可能。因此,我把因材施教的原则落实到课堂上的每一节课中,对不同程度的学生作出不同的要求。对那些反应较快、能力较强而注意力不够集中的学生,多注意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对那些反应较慢、能力较弱的学生,更多地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了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自然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那些发现快、有较多解决办法的同学,我就提出一些更深一点的问题让他们思考,请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而对动手能力较差,反应也较慢的同学,我则从最简单的问题入手,逐点引导。这样一来,使大家都把自身的个性充分发挥出来,施展了各自的创造才能。
总之,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涵,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的努力和配合。对于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新时期的育人观,要更新教学方法,注意培养学生自行探索、求取新知的创新精神,为我国培育好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人才。
自然教学工作总结 篇4
本学期,我扎实开展科技教育,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本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启发创新思维的宗旨,注重校内和校际交流,教师注重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努力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情感,努力为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抓校园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科技氛围
学校环境是一种隐性课程,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在的影响作用。为此,我们努力营造浓厚的科技教育氛围。我校设立了科学室,专门设立墙报作为科学宣传等,侨乐学生有更多的科技活动场所,结合流动展板,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展,展示学生优秀科技作品,布置好科技知识、科技作品、科普信息窗等科普教育的主阵地,积极营造良好的'物化环境。
二、认真辅导好科技兴趣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科技教育必须同学科的整体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辅导学生科技活动是科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它是科学课教学的拓展和延伸。
在科学课堂中,我校教师坚持效率利用科学课有限的四十分钟,尽量找到更多的有趣图片和视频等各种多媒体资料,通过直观的认识提高了学生的科学兴趣,鼓励学生课余时间多动手,开展科学小实验,多数学生对于奇特的科学现象很感兴趣,也慢慢喜欢上动手做实验。本学期我校各年级学生分别参加了广州市科学小论文、科学观鸟比赛、全国青少年科技等比赛。
三、加强校内和校际间的交流研讨,提高教学水平
为了提高我校以及个人的科学教学水平,我校经常组织教师参加区和市的公开课示范课,广泛的吸取兄弟学校的优秀教学经验和方法。利用课余时间我校会与兄弟学校进行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相互研讨科学课的教材教法,交流心得体会,与老师们之间思想的交流碰撞出无限的火花,对我们启发很大,对于我校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四、学期科组活动,科普展
本学期,我校出版了两期科普展:三年级学生以手抄报形式记录下自己拓印的树皮标本,对手抄报加以美化修饰,选出优秀者展出,出版了一期主题为树皮用处多的科普展。三、四、五年级学生通过亲身实践,经过采集、清洁、压制、制作的的等程序,制作出创意十足的植物标本作品。
同时我校开展的科普小制作包括树皮标本拓印、植物标本制作、制作小纸车、制作牛顿盘等各种活动。
五、加强教师业务学习,重视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只有努力工作,才能克服了教学中的种种难关,完成了教学任务。
1、本学期我校科学教师参与了教研室教研论文写作漫谈师资培训班的学习,本次学习使教师在论文撰写时更加具备针对性,目标明确,具有明显的指导性。本学期林悦云老师撰写教学案例《设计种子发芽的实验》获区教学优秀案例三等奖。
2、本学期我校科学教师参与了教研室小课题如何写师资培训班的学习,本次学习使教师在小课题开展时更加具备针对性,具有明显的指导性。
3、本学期我校每周都会利用时间让教师去研究钻研科学教材,每两个星期都会开展科组集备,务必让教师对科学教材有个整体的把握。在活动中大家畅所欲言,把教学中碰到的问题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除此之外,我校教师积极参加各种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听课、说课、评课、教后反思等方面的教研活动积极开展。
走进新的世纪,面临许多新的挑战,我将继续发扬学校的团结奋发,敢创新精神,把工作做得更好,开拓前进,为我校科技教育奉献自己的力量。
自然教学工作总结 篇5
小学自然学科的分组实验,是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并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完成的实验。是以锻炼学生的实验技能,学习研究科学的基本方法为主要目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验素质。分组实验以学生个别操作,研究主特点,因而应突出实验研究的探索方法,加强实验技能的训练。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小学自然学科的分组实验中教师指导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分组实验的准备上要注意一个“细”字。这里的“细”是指教师在指导学生分组实验时要考虑周详,它包括制定实验计划、实验器材的准备、指导学生预习和准备等。制定计划应根据学生实验的特点和自然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把握好方向。实验计划要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通过实验要学到的知识、掌握的技能、培养的能力,都应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年龄特征,提出不同阶段的目的要求,不能一刀切。由于自然课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所以教师要在实验时创造条件让学生人人动手,单独操作,便于学生发展智力,掌握实验的方法和技能,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器材的准备能否到位是决定一堂分组实验课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课前教师一定要准备充分。例如,自然教材第七册的《简单电路》一课,教师在课前除了将电流实验盒按组配置齐之外,还要逐盒检查仪器是否齐全、电池是否有电、仪器是否有故障等,使学生能顺利地进行实验、成功地得出结论,才能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指导学生预习和准备是圆满完成实验的重要前提。实验前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复习有关知识,预习实验内容,初步明确实验目的、要求和任务,了解实验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等。只有当学生有了这些准备后,才能动手做实验。而让学生参与实验准备更是一种有益的工作,不但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在准备工作中学到知识。比如,我在上《动物与环境》一课时,分组实验前我要求有条件的同学自已准备蚯蚓并观察其喜欢的土壤,学生在寻找蚯蚓的过程中对它的生活环境有了感性认识。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后得出正确的结论---蚯蚓喜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就在实验课快结束时,李艺同学提出疑问:为什么他家房后的一块地土壤阴暗、潮湿却一条蚯蚓也没有?其他几位同学也提出类似问题。课后,我和李艺等同学一起去观察那块地里的土壤,并带回样品。第二节课上,我将土壤样品和另一份有蚯蚓生活的土壤同时展示出来,并把两份检测结果让学生比较,很快学生便得出结论---蚯蚓喜欢在ph4.5-8.5的土壤中生活,李艺同学家屋后的土壤碱性太重而不适于蚯蚓生活。
二、教师指导分组实验时要注意一个“放”字。学生掌握了实验原理、了解实验方法和步骤后,教师就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实验、找规律、得结论,不要怕学生不按老师的设计办,只要实验成功,结论正确,方法愈新就愈要鼓励。我在上《电磁铁》一课时,实验时学生一人一组,自已准备,挑选器材,自己动手做实验,自己动脑思考、互相讨论,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第二节课上孩子们把研究的结果呈现出来,既丰富又有趣,还远超出我设计的内容,他们把玩和学结合起来,兴趣和智力都得到了发展。
三、学生进行实验总结时,教师要注意一个“导”字。当学生完成实验操作或观察后,教师应及时组织学生总结。总结时,要让学生充分讨论、积极发言,不要简单地让学生翻书,要因势利导,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得出结论。有些学生得出的结论不够精确或严密,教师也不要立即否定,也不应强迫背诵书上的结论,而可以引导学生对结论再进行比较、分析之后,尽量取得统一。有创造性发现应及时给予表扬。美国诗人惠特曼说过:“诗人是鼓手,他们打着鼓前进。”而做为科学启蒙教育的小学自然课的老师也要做一名科学的鼓手,以生动的语言、妙趣横生的实验、巧妙的设计,千方百计地打好鼓来吸引自然科学的爱好者,引导他们进入科学的殿堂,争取成为科学启蒙教育的艺术大师。
自然教学工作总结 篇6
20xx年小学六年级上学期自然教学工作总结教育观念是教师素质的核心,它决定了教师教育工作的方向,是塑造教师教育行为的基础,是提高教师工作效益的重要一环。
世界的飞速变化,信息时代的到来,必将对传统教育观念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以教育者中心”的教育模式必然要转化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教给学生知识”的教育模式必然要转化为“教会学生学习”的教育模式,“以学校为终结”的教育模式必然要转化“终生教育”的教育模式等等。作为教师,必须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发展,确立起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观念。
现代教育观念是什么?为促进人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教的教育功能观;在教育活动准确的自我定位,做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者,学生终生学习的尊基人的教师观;把教育的对象看作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活动的主体,弘扬学生主体精神的学生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互动过程,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的教学观;目前学校课程已经从单一的学科课程向多元的课程结构发展,强化学科之间相互依托、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的意识,发展教师从事选修课程、活动课程的教学能力,并了解隐性课程规律,使教师具备从事多种课程的复合教学能力的课程观;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评价观。这些都是教育观念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古希腊的普罗塔戈说过:
“不是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现代观念就是教师从教之路的火把。
教学设计是一个计划与设想的过程,因而设计者的教育理念、教学经验和他对教学内容的认识与理解等因素将起重要的作用,以什么样的教学思想来指导教学设计,对整个教学设计将起着定向的作用,在传统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播和学习,因而,教学设计着眼于教师的“教”,在设计中更多考虑教师的方便和需求,凸现教师的权威和地位,相应地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限制学生的参与程度,削弱学生能力作用的发挥。在课程中,教育理念发生了变化,倡导建构的学习,改变了过***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设计上,将发生根本性变化,教学设计将围绕着学生的学习而展开。教学内容的学习不再是教学的根本目标,而是把它当作提高学生素质的中介或桥梁;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而非“接受者”,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激励者、协调者、服务者。因此,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设计也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流程等方面的选择与确定上发生较大的变化。具体的,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教学目标的设定落在具体的素质提高上,知识将成为实现素质目标的使用材料;注重教学内容的拓展,学习不再限于教科书范围之内;教学方法的选择注重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
总之,我还要不断的学习,尽量充实和完善自己,努力把自然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自然教学工作总结 篇7
小学自然学科的分组实验,是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并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完成的实验。是以锻炼学生的实验技能,学习研究科学的基本方法为主要目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验素质。分组实验以学生个别操作,研究主特点,因而应突出实验研究的探索方法,加强实验技能的训练。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小学自然学科的分组实验中教师指导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分组实验的准备上要注意一个“细”字。这里的“细”是指教师在指导学生分组实验时要考虑周详,它包括制定实验计划、实验器材的准备、指导学生预习和准备等。制定计划应根据学生实验的特点和自然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把握好方向。实验计划要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通过实验要学到的知识、掌握的技能、培养的能力,都应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年龄特征,提出不同阶段的目的要求,不能一刀切。由于自然课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所以教师要在实验时创造条件让学生人人动手,单独操作,便于学生发展智力,掌握实验的方法和技能,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器材的准备能否到位是决定一堂分组实验课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课前教师一定要准备充分。例如,自然教材第七册的《简单电路》一课,教师在课前除了将电流实验盒按组配置齐之外,还要逐盒检查仪器是否齐全、电池是否有电、仪器是否有故障等,使学生能顺利地进行实验、成功地得出结论,才能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指导学生预习和准备是圆满完成实验的重要前提。实验前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复习有关知识,预习实验内容,初步明确实验目的、要求和任务,了解实验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等。只有当学生有了这些准备后,才能动手做实验。而让学生参与实验准备更是一种有益的工作,不但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在准备工作中学到知识。比如,我在上《动物与环境》一课时,分组实验前我要求有条件的同学自已准备蚯蚓并观察其喜欢的土壤,学生在寻找蚯蚓的过程中对它的生活环境有了感性认识。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后得出正确的结论---蚯蚓喜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就在实验课快结束时,李艺同学提出疑问:为什么他家房后的一块地土壤阴暗、潮湿却一条蚯蚓也没有?其他几位同学也提出类似问题。课后,我和李艺等同学一起去观察那块地里的土壤,并带回样品。第二节课上,我将土壤样品和另一份有蚯蚓生活的土壤同时展示出来,并把两份检测结果让学生比较,很快学生便得出结论---蚯蚓喜欢在ph4.5-8.5的土壤中生活,李艺同学家屋后的土壤碱性太重而不适于蚯蚓生活。
二、教师指导分组实验时要注意一个“放”字。学生掌握了实验原理、了解实验方法和步骤后,教师就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实验、找规律、得结论,不要怕学生不按老师的设计办,只要实验成功,结论正确,方法愈新就愈要鼓励。我在上《电磁铁》一课时,实验时学生一人一组,自已准备,挑选器材,自己动手做实验,自己动脑思考、互相讨论,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第二节课上孩子们把研究的结果呈现出来,既丰富又有趣,还远超出我设计的内容,他们把玩和学结合起来,兴趣和智力都得到了发展。
三、学生进行实验总结时,教师要注意一个“导”字。当学生完成实验操作或观察后,教师应及时组织学生总结。总结时,要让学生充分讨论、积极发言,不要简单地让学生翻书,要因势利导,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得出结论。有些学生得出的结论不够精确或严密,教师也不要立即否定,也不应强迫背诵书上的结论,而可以引导学生对结论再进行比较、分析之后,尽量取得统一。有创造性发现应及时给予表扬。美国诗人惠特曼说过:“诗人是鼓手,他们打着鼓前进。”而做为科学启蒙教育的小学自然课的老师也要做一名科学的鼓手,以生动的语言、妙趣横生的实验、巧妙的设计,千方百计地打好鼓来吸引自然科学的爱好者,引导他们进入科学的殿堂,争取成为科学启蒙教育的艺术大师。
自然教学工作总结 篇8
本人担任三年级自然科的教学工作。一学期来,在学校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教学工作中与全体老师一道勤勤恳恳,认真负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更新教学理念,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发展,顺利地完成各项教学工作任务,取得一定成绩。为总结经验,争取更好的成绩,现将本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在教学工作中主要认真做好备课、上课、巩固应用、课外辅导等环节工作。
1、备课。首先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阅读有关教学参考资料,深入钻研教材。熟练掌握教材的全部内容,期初制订好各年段的'教学计划,确定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关键,使教学工作循序渐进,有条无紊,按进度、按要求进行教学工作。其次认真做好课前准备,为学生准备好有关教学观察材料、实验材料、演示材料等等。
2、上课。
①认真组织教学,目标明确。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体现于教学全过程,并特别注重过程与方法,以体现课改精神。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策略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制定的目标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知识为中心,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②准确地把握每一课的知识结构。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加工或调整,变“教教材”为“用教材”。使知识变为学生乐于接受的东西。
③重视设计教法学法。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教学活动,形式灵活多样,运用恰到好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问题,适应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尊重学生,注重发展学生个性差异,鼓励学生敢于发言,使课堂气氛、平等、民主、合作、融洽。师生、生生多向交流,形成互动,共同发展,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采用“提出问题——猜测——制订计划——实验、制作——结论——表达与交流”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课堂兴趣浓厚,注意力集中,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心情愉快,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④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引导他们细致观察、表述、思考来参与学习,即重视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又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二、重视自身素质的培养。
加强教学理论学习,更新教学理念,应用新课标理论指导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同时不断吸取先进教学经验,认真听课,积极参与课改活动。
总之一学期来,在领导、老师的大力支持下,在自然教学上有很大的改进,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不够距新时期新课标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如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方面比较薄弱,主要原因一是教学时间不足,只能老师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导致学生对某些自然现象模湖不清,影响教学效果.二是主观上没有创造有利条件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指导实验。
自然教学工作总结 篇9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这学期的教学工作已接近尾声,回顾这学期我所任教的《人、自然、社会》课的教学工作,现总结如下:
1、多学习,多请教。对《人、自然、社会》这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在教学上我不敢有一丝马虎,努力转变自己的观念,力求自己的教学方法适应学生的学习方法,不断改进自己的缺点。常去请教和观摩其他老师的教学活动并学以致用。
2、认真备课,钻研教材,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在备课时我认真钻研教材、教参,虚心向其他老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为了上好一节课,我上网查资料,集中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在课堂上,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可能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及时批改、讲评作业,尽量做到每次作业都以三个等级对学生表扬鼓励。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学有所得。
3、多看书,多上网。积极学习各种教育理论,以充实自己,以便在工作中以坚实的理论作为指导,更好的'进行教育教学。我们常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时代在不断的发展,知识也在不断的变化,为了使自己的这一桶水不会陈旧、不会用竭,我努力学习,给自己充电。还经常网上找一些优秀的教案课件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这一年来学习,使我收获不少,无论是在和学生相处的技巧,还是课堂教学的合理安排上,我都很大的进步。
4、及时写教学反思。我建立了自己的博客,尽量坚持每天记录教学及课外与学生的交流,从中找出成功之处与不足之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为了更好适应教师的角色,使自己更快成长,我为自己设立了以下几个目标,以激励自己:
1、在教育教学的思想上,认真学习新课标,转变理念,与时俱进。
2、在业务技能上,继续夯实基本功,使个人的教育教学的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3、加强学习,除了向书中学习外,还要继续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同时也要积极参与课题探究。
在今后的实践中,我会继续努力工作,以真挚的爱,真诚的心,以及有个性的课堂教学风格吸引学生,打动家长。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努力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为培养祖国建设的合格人才作出自己的贡献。
自然教学工作总结 篇10
本学期已经结束了,在学校领导的指导工作下,根据学期初的教学工作计划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本人认真、扎实地完成了本期的自然科教学工作任务。现将完成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教育工作方面
1、通过《日晷》、《圭表》两课的教学,让学生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知道我国古代天文科学的成就,使他们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2、科学自然观的培养和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认识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引导学生观察空气的污染、星座的运动、种子的萌发等,学生从中体会到了自然事物是变化的;通过指导学生认识正电和负电的相互作用、声音的产生、星座的运动、燃烧和灭火的条件等,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通过指导学生认识雷电的成因,向学生进行了相信科学、破除迷信的思想教育。
3、科学态度的培养:通过观察、实验、栽培、制作等活动,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态度;通过讲述富兰克林探索雷电秘密的故事,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愿为科学献身的科学态度;通过指导学生探究一些自然事物的规律、自然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追求新知、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4、环境教育:通过指导学生认识空气污染的原因、危害和保护的方法,教育学生自觉保护环境。
在体育方面,向学生进行了营养卫生教育,以及消化、呼吸、血液循环器官的卫生保健教育;此外还有安全用电的教育。
二、能力培养方面,重点培养了以下几种能力:
1、观察能力:
(1)通过《星座》的教学,指导学生辨认星座、观察星座的方法;
(2)在〈空气的污染〉教学时,通过课内外结合,使学生掌握了考察空气污染的简单方法;
(3)通过〈怎样测量太阳高度〉的教学,使学生学到了用量影作图的方法。
2、实验能力:
(1)学到了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比如说明正电和负电的相互作用、振动发声、空气的成份、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的实验,制取二氧化碳,鉴别食物的营养成分等;
(2)继续学习设计对比实验,运用对比实验探究自然规律和自然变化的原因。
3、逻辑思维能力:
(1)归纳概括能力,运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带电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星座运动的规律、产生电热的原因、阳光下直立物体影长变化的规律、太阳高度变化与气温变化之间的联系、声音的产生、种子萌发的条件等;
(2)分析与综合能力,运用分析与综合的方法,认识空气的成分、燃烧的条件、声音传播的途径、空气污染的原因等。
4、想象能力:想象雷电的形成过程。
5、动手能力:
(1)制作:制作简易电热切割器;
(2)栽培:用扦插方法繁殖植物。
三、完成的主要工作
1、我在教学过程中,认真备课,努力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法,使每一节课都充满生机,让学生学得有趣有意,学得一定的知识和技能。
2、我在整个学期的教学中,脚踏实地,认真批改作业,坚持做到有教案才能上讲台,全学期完成教案34节,课内实验12次,课外观察实验4次,课外活动2次。
3、我通过一学期的努力教学工作,在期末统考中,学生的自然科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自然教学工作总结 篇11
本学期,我扎实开展科技教育,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本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启发创新思维的宗旨,注重校内和校际交流,教师注重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努力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情感,努力为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抓校园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科技氛围
学校环境是一种隐性课程,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在的影响作用。为此,我们努力营造浓厚的科技教育氛围。我校设立了科学室,专门设立墙报作为科学宣传等,侨乐学生有更多的科技活动场所,结合流动展板,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展,展示学生优秀科技作品,布置好科技知识、科技作品、科普信息窗等科普教育的主阵地,积极营造良好的物化环境。
二、认真辅导好科技兴趣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科技教育必须同学科的整体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辅导学生科技活动是科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它是科学课教学的拓展和延伸。
在科学课堂中,我校教师坚持效率利用科学课有限的四十分钟,尽量找到更多的有趣图片和视频等各种多媒体资料,通过直观的认识提高了学生的科学兴趣,鼓励学生课余时间多动手,开展科学小实验,多数学生对于奇特的科学现象很感兴趣,也慢慢喜欢上动手做实验。本学期我校各年级学生分别参加了广州市科学小论文、科学观鸟比赛、全国青少年科技等比赛。
三、加强校内和校际间的交流研讨,提高教学水平
为了提高我校以及个人的科学教学水平,我校经常组织教师参加区和市的公开课示范课,广泛的吸取兄弟学校的优秀教学经验和方法。利用课余时间我校会与兄弟学校进行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相互研讨科学课的教材教法,交流心得体会,与老师们之间思想的交流碰撞出无限的火花,对我们启发很大,对于我校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四、学期科组活动,科普展
本学期,我校出版了两期科普展:三年级学生以手抄报形式记录下自己拓印的树皮标本,对手抄报加以美化修饰,选出优秀者展出,出版了一期主题为树皮用处多的科普展。三、四、五年级学生通过亲身实践,经过采集、清洁、压制、制作的的等程序,制作出创意十足的植物标本作品。
同时我校开展的科普小制作包括树皮标本拓印、植物标本制作、制作小纸车、制作牛顿盘等各种活动。
五、加强教师业务学习,重视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只有努力工作,才能克服了教学中的种种难关,完成了教学任务。
1、本学期我校科学教师参与了教研室教研论文写作漫谈师资培训班的学习,本次学习使教师在论文撰写时更加具备针对性,目标明确,具有明显的指导性。本学期林悦云老师撰写教学案例《设计种子发芽的实验》获区教学优秀案例三等奖。
2、本学期我校科学教师参与了教研室小课题如何写师资培训班的学习,本次学习使教师在小课题开展时更加具备针对性,具有明显的指导性。
3、本学期我校每周都会利用时间让教师去研究钻研科学教材,每两个星期都会开展科组集备,务必让教师对科学教材有个整体的把握。在活动中大家畅所欲言,把教学中碰到的问题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除此之外,我校教师积极参加各种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听课、说课、评课、教后反思等方面的教研活动积极开展。
走进新的世纪,面临许多新的挑战,我将继续发扬学校的团结奋发,敢创新精神,把工作做得更好,开拓前进,为我校科技教育奉献自己的力量。
自然教学工作总结 篇12
本学期,我扎实开展科技教育,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本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启发创新思维的宗旨,注重校内和校际交流,教师注重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努力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情感,努力为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抓校园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科技氛围
学校环境是一种隐性课程,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在的影响作用。为此,我们努力营造浓厚的科技教育氛围。我校设立了科学室,专门设立墙报作为科学宣传等,侨乐学生有更多的科技活动场所,结合流动展板,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展,展示学生优秀科技作品,布置好科技知识、科技作品、科普信息窗等科普教育的主阵地,积极营造良好的物化环境。
二、认真辅导好科技兴趣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科技教育必须同学科的整体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辅导学生科技活动是科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它是科学课教学的拓展和延伸。
在科学课堂中,我校教师坚持效率利用科学课有限的四十分钟,尽量找到更多的有趣图片和视频等各种多媒体资料,通过直观的认识提高了学生的科学兴趣,鼓励学生课余时间多动手,开展科学小实验,多数学生对于奇特的科学现象很感兴趣,也慢慢喜欢上动手做实验。本学期我校各年级学生分别参加了广州市科学小论文、科学观鸟比赛、全国青少年科技等比赛。
三、加强校内和校际间的.交流研讨,提高教学水平
为了提高我校以及个人的科学教学水平,我校经常组织教师参加区和市的公开课示范课,广泛的吸取兄弟学校的优秀教学经验和方法。利用课余时间我校会与兄弟学校进行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相互研讨科学课的教材教法,交流心得体会,与老师们之间思想的交流碰撞出无限的火花,对我们启发很大,对于我校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四、学期科组活动,科普展
本学期,我校出版了两期科普展:三年级学生以手抄报形式记录下自己拓印的树皮标本,对手抄报加以美化修饰,选出优秀者展出,出版了一期主题为树皮用处多的科普展。三、四、五年级学生通过亲身实践,经过采集、清洁、压制、制作的的等程序,制作出创意十足的植物标本作品。
同时我校开展的科普小制作包括树皮标本拓印、植物标本制作、制作小纸车、制作牛顿盘等各种活动。
五、加强教师业务学习,重视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只有努力工作,才能克服了教学中的种种难关,完成了教学任务。
1、本学期我校科学教师参与了教研室教研论文写作漫谈师资培训班的.学习,本次学习使教师在论文撰写时更加具备针对性,目标明确,具有明显的指导性。本学期林悦云老师撰写教学案例《设计种子发芽的实验》获区教学优秀案例三等奖。
2、本学期我校科学教师参与了教研室小课题如何写师资培训班的学习,本次学习使教师在小课题开展时更加具备针对性,具有明显的指导性。
3、本学期我校每周都会利用时间让教师去研究钻研科学教材,每两个星期都会开展科组集备,务必让教师对科学教材有个整体的把握。在活动中大家畅所欲言,把教学中碰到的问题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除此之外,我校教师积极参加各种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听课、说课、评课、教后反思等方面的教研活动积极开展。
走进新的世纪,面临许多新的挑战,我将继续发扬学校的团结奋发,敢创新精神,把工作做得更好,开拓前进,为我校科技教育奉献自己的力量。
自然教学工作总结 篇13
日月如梭,半学期已结束,有成功的喜悦,又有失败的忧伤。为了发扬成绩,弥补不足。更好地搞好自然教学工作。特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概述。
本学期,我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在不断的改变,彻底根除了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演,学生观,死记硬背的旧做法。
二、主要成绩。
1、我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在不断更新。
2、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比以前有所提高。
3、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都有所增强。
4、本人的'教科研意识,教科研水平不断提高。
5、本学期五年级《演示实验研讨课》按时开展,并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6、本学期自然教学质量检测五年级均取得了好的成绩。
三、具体做法。
1、大力开展教科研活动,提高本人科研意识。本学期以《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课题在学生中开展研讨活动。,实验技能技巧比赛等活动,不断提高了广大学生的学习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根据我校学生动手能力较差这一弱点。本学期以实验课为主阵地,在我校开展了五年级实验兴趣小组。主要针对教学的指导过程和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归纳能力进行教学。
四、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努力方向。
1、有少数学生认识不够,参与活动不积极。
2、少数学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怕麻烦,走捷径,没有认真动手做,导致学生动手能力较差。
成绩只能说明过去,明日的成功还得靠今后不断地付出。我相信,只要认真总结,大胆摸索,今后的自然工作一定会做得更好。,20xx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自然教学工作总结
自然教学工作总结 篇14
小学自然学科的分组实验,是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并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完成的实验。是以锻炼学生的实验技能,学习研究科学的基本方法为主要目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验素质。分组实验以学生个别操作,研究主特点,因而应突出实验研究的探索方法,加强实验技能的训练。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小学自然学科的分组实验中教师指导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分组实验的准备上要注意一个“细”字。这里的“细”是指教师在指导学生分组实验时要考虑周详,它包括制定实验计划、实验器材的准备、指导学生预习和准备等。制定计划应根据学生实验的特点和自然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把握好方向。实验计划要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通过实验要学到的知识、掌握的技能、培养的能力,都应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年龄特征,提出不同阶段的目的要求,不能一刀切。由于自然课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所以教师要在实验时创造条件让学生人人动手,单独操作,便于学生发展智力,掌握实验的方法和技能,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器材的准备能否到位是决定一堂分组实验课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课前教师一定要准备充分。例如,自然教材第七册的《简单电路》一课,教师在课前除了将电流实验盒按组配置齐之外,还要逐盒检查仪器是否齐全、电池是否有电、仪器是否有故障等,使学生能顺利地进行实验、成功地得出结论,才能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指导学生预习和准备是圆满完成实验的重要前提。实验前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复习有关知识,预习实验内容,初步明确实验目的、要求和任务,了解实验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等。只有当学生有了这些准备后,才能动手做实验。而让学生参与实验准备更是一种有益的工作,不但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在准备工作中学到知识。比如,我在上《动物与环境》一课时,分组实验前我要求有条件的同学自已准备蚯蚓并观察其喜欢的土壤,学生在寻找蚯蚓的过程中对它的生活环境有了感性认识。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后得出正确的结论---蚯蚓喜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就在实验课快结束时,李艺同学提出疑问:为什么他家房后的一块地土壤阴暗、潮湿却一条蚯蚓也没有?其他几位同学也提出类似问题。课后,我和李艺等同学一起去观察那块地里的土壤,并带回样品。第二节课上,我将土壤样品和另一份有蚯蚓生活的土壤同时展示出来,并把两份检测结果让学生比较,很快学生便得出结论---蚯蚓喜欢在ph4.5-8.5的土壤中生活,李艺同学家屋后的土壤碱性太重而不适于蚯蚓生活。
二、教师指导分组实验时要注意一个“放”字。学生掌握了实验原理、了解实验方法和步骤后,教师就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实验、找规律、得结论,不要怕学生不按老师的设计办,只要实验成功,结论正确,方法愈新就愈要鼓励。我在上《电磁铁》一课时,实验时学生一人一组,自已准备,挑选器材,自己动手做实验,自己动脑思考、互相讨论,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第二节课上孩子们把研究的结果呈现出来,既丰富又有趣,还远超出我设计的内容,他们把玩和学结合起来,兴趣和智力都得到了发展。
三、学生进行实验总结时,教师要注意一个“导”字。当学生完成实验操作或观察后,教师应及时组织学生总结。总结时,要让学生充分讨论、积极发言,不要简单地让学生翻书,要因势利导,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得出结论。有些学生得出的结论不够精确或严密,教师也不要立即否定,也不应强迫背诵书上的结论,而可以引导学生对结论再进行比较、分析之后,尽量取得统一。有创造性发现应及时给予表扬。美国诗人惠特曼说过:“诗人是鼓手,他们打着鼓前进。”而做为科学启蒙教育的小学自然课的老师也要做一名科学的鼓手,以生动的语言、妙趣横生的实验、巧妙的设计,千方百计地打好鼓来吸引自然科学的爱好者,引导他们进入科学的殿堂,争取成为科学启蒙教育的艺术大师。
自然教学工作总结 篇15
日月如梭,半学期已结束,有成功的喜悦,又有失败的忧伤。为了发扬成绩,弥补不足。更好地搞好自然教学工作。特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概述。
本学期,我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在不断的改变,彻底根除了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演,学生观,死记硬背的旧做法。
二、主要成绩。
1、我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在不断更新。
2、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比以前有所提高。
3、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都有所增强。
4、本人的'教科研意识,教科研水平不断提高。
5、本学期五年级《演示实验研讨课》按时开展,并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6、本学期自然教学质量检测五年级均取得了好的成绩。
三、具体做法。
1、大力开展教科研活动,提高本人科研意识。本学期以《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课题在学生中开展研讨活动。,实验技能技巧比赛等活动,不断提高了广大学生的学习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根据我校学生动手能力较差这一弱点。本学期以实验课为主阵地,在我校开展了五年级实验兴趣小组。主要针对教学的指导过程和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归纳能力进行教学。
四、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努力方向。
1、有少数学生认识不够,参与活动不积极。
2、少数学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怕麻烦,走捷径,没有认真动手做,导致学生动手能力较差。
成绩只能说明过去,明日的成功还得靠今后不断地付出。我相信,只要认真总结,大胆摸索,今后的自然工作一定会做得更好。
自然教学工作总结 篇16
本学期已经结束了,在学校领导的指导工作下,根据学期初的教学工作计划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本人认真、扎实地完成了本期的自然科教学工作任务。现将完成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教育工作方面
1、通过《日晷》、《圭表》两课的教学,让学生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知道我国古代天文科学的成就,使他们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2、科学自然观的培养和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认识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引导学生观察空气的污染、星座的运动、种子的萌发等,学生从中体会到了自然事物是变化的;通过指导学生认识正电和负电的相互作用、声音的产生、星座的运动、燃烧和灭火的条件等,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通过指导学生认识雷电的成因,向学生进行了相信科学、破除迷信的思想教育。
3、科学态度的培养:通过观察、实验、栽培、制作等活动,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态度;通过讲述富兰克林探索雷电秘密的故事,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愿为科学献身的科学态度;通过指导学生探究一些自然事物的规律、自然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追求新知、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4、环境教育:通过指导学生认识空气污染的原因、危害和保护的'方法,教育学生自觉保护环境。
在体育方面,向学生进行了营养卫生教育,以及消化、呼吸、血液循环器官的卫生保健教育;此外还有安全用电的教育。
二、能力培养方面,重点培养了以下几种能力:
1、观察能力:(1)通过《星座》的教学,指导学生辨认星座、观察星座的方法;(2)在〈空气的污染〉教学时,通过课内外结合,使学生掌握了考察空气污染的简单方法;(3)通过〈怎样测量太阳高度〉的教学,使学生学到了用量影作图的方法。
2、实验能力:(1)学到了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比如说明正电和负电的相互作用、振动发声、空气的成份、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的实验,制取二氧化碳,鉴别食物的营养成分等;(2)继续学习设计对比实验,运用对比实验探究自然规律和自然变化的原因。
3、逻辑思维能力:(1)归纳概括能力,运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带电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星座运动的规律、产生电热的原因、阳光下直立物体影长变化的规律、太阳高度变化与气温变化之间的联系、声音的产生、种子萌发的条件等;(2)分析与综合能力,运用分析与综合的方法,认识空气的成分、燃烧的条件、声音传播的途径、空气污染的原因等。
4、想象能力:想象雷电的形成过程。
5、动手能力:(1)制作:制作简易电热切割器;(2)栽培:用扦插方法繁殖植物。
三、完成的主要工作
1、我在教学过程中,认真备课,努力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法,使每一节课都充满生机,让学生学得有趣有意,学得一定的知识和技能。
2、我在整个学期的教学中,脚踏实地,认真批改作业,坚持做到有教案才能上讲台,全学期完成教案34节,课内实验12次,课外观察实验4次,课外活动2次。
3、我通过一学期的努力教学工作,在期末统考中,学生的自然科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自然教学工作总结 篇17
本学期已经结束了,在学校领导的指导工作下,根据学期初的教学工作计划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本人认真、扎实地完成了本期的自然科教学工作任务。现将完成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教育工作方面
1、通过《日晷》、《圭表》两课的教学,让学生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知道我国古代天文科学的成就,使他们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2、科学自然观的培养和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认识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引导学生观察空气的污染、星座的运动、种子的萌发等,学生从中体会到了自然事物是变化的;通过指导学生认识正电和负电的相互作用、声音的产生、星座的运动、燃烧和灭火的条件等,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通过指导学生认识雷电的成因,向学生进行了相信科学、破除迷信的思想教育。
3、科学态度的培养:通过观察、实验、栽培、制作等活动,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态度;通过讲述富兰克林探索雷电秘密的故事,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愿为科学献身的科学态度;通过指导学生探究一些自然事物的规律、自然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追求新知、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4、环境教育:通过指导学生认识空气污染的原因、危害和保护的方法,教育学生自觉保护环境。
在体育方面,向学生进行了营养卫生教育,以及消化、呼吸、血液循环器官的卫生保健教育;此外还有安全用电的教育。
二、能力培养方面,重点培养了以下几种能力:
1、观察能力:
(1)通过《星座》的教学,指导学生辨认星座、观察星座的方法;
(2)在〈空气的污染〉教学时,通过课内外结合,使学生掌握了考察空气污染的简单方法;
(3)通过〈怎样测量太阳高度〉的教学,使学生学到了用量影作图的方法。
2、实验能力:
(1)学到了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比如说明正电和负电的相互作用、振动发声、空气的成份、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的实验,制取二氧化碳,鉴别食物的营养成分等;
(2)继续学习设计对比实验,运用对比实验探究自然规律和自然变化的原因。
3、逻辑思维能力:
(1)归纳概括能力,运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带电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星座运动的规律、产生电热的原因、阳光下直立物体影长变化的规律、太阳高度变化与气温变化之间的联系、声音的产生、种子萌发的条件等;
(2)分析与综合能力,运用分析与综合的方法,认识空气的成分、燃烧的条件、声音传播的途径、空气污染的原因等。
4、想象能力:想象雷电的形成过程。
5、动手能力:
(1)制作:制作简易电热切割器;
(2)栽培:用扦插方法繁殖植物。
三、完成的主要工作
1、我在教学过程中,认真备课,努力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法,使每一节课都充满生机,让学生学得有趣有意,学得一定的知识和技能。
2、我在整个学期的教学中,脚踏实地,认真批改作业,坚持做到有教案才能上讲台,全学期完成教案34节,课内实验12次,课外观察实验4次,课外活动2次。
3、我通过一学期的努力教学工作,在期末统考中,学生的自然科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自然教学工作总结 篇18
一、在教学工作中主要认真做好备课、上课、巩固应用、课外辅导等环节工作。
1、备课。首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阅读有关教学参考资料,深入钻研教材。熟练掌握教材的全部内容,期初制订好本年级的教学计划,确定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重点、难点、使教学工作循序渐进,有条无紊,按进度、按要求进行教学工作。其次认真做好课前准备,为学生准备好有关教学观察材料、实验材料、演示材料等等。
2、上课。①认真组织教学,目标明确。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体现于教学全过程,并特别注重过程与方法,以体现课改精神。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策略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制定的目标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知识为中心,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②准确地把握每一课的知识结构。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加工或调整,变“教教材”为“用教材”。使知识变为学生乐于接受的`东西。③重视设计教法学法。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教学活动,形式灵活多样,运用恰到好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问题,适应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尊重学生,注重发展学生个性差异,鼓励学生敢于发言,使课堂气氛、平等、民主、合作、融洽。师生、生生多向交流,形成互动,共同发展,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采用“提出问题——猜测——制订计划——实验、制作——结论——表达与交流”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课堂兴趣浓厚,注意力集中,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心情愉快,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④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引导他们细致观察、表述、思考来参与学习,即重视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又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3、巩固应用。重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
二、重视自身素质的培养。
加强教学理论学习,更新教学理念,应用新课标理论指导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同时不断吸取先进教学经验,认真听课,积极参与课改活动。
总之一学期来,在领导、老师的大力支持下,在自然教学上有很大的改进,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距新时期新课标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如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方面比较薄弱,主要原因一是教学时间不足,只能老师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导致学生对某些自然现象模糊不清,影响教学效果.二是器材不全,不能满足学生实验要求。三是主观上没有创造有利条件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指导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