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总结
微文呈现整理的学科建设总结(精选9篇),汇集精品范文供参考,请您欣赏。
学科建设总结 篇1
今年县教研室提出了加强薄弱学科建设的主题和方案,对照我校的教学工作,我们确实感到了教研室这一做法的前瞻性和准确性。按照县教研室出台的加强薄弱学科建设的实施意见所设计的薄弱学科,在我校也是存在的,加强薄弱学科建设,有助于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现将我校加强薄弱学科建设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校小学部共有三个班,158名学生,其中四年级31人,五年级56人,六年级71人,这些学生来自全县的各个乡镇,他们普遍特点是天性好动,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他们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贪玩、好动。好在我们的学校注重了这些学科的教学,注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按大纲要求开齐了课程,开足了课时。我校的英语老师是专职专业的英语老师,由于教研室加大了对英语的检测评价,教师重视,学生重视,教师专业知识强,课堂教学新颖,学生易学乐学,所以我校英语的教学质量正在不断的提升。体、音、美学科我校虽为专职老师,但并不是专业教师,缺乏专业的理论知识。科学、思品、综合均为语数老师兼任,由于语数课的教学任务重,班级人数多,对于这些科目的重视程度相比而言还有点不够。但我们学校能严格按课表上好每节课,这些薄弱学科做到了教案、有作业、考核“三落实”。另外由于整体教育政策的导向机制、评价机制也造成了我们对这些科目的重视度不高,教学质量相对比较滞后。
二、我们的做法和措施
(一)加强教育,转变理念
我校坚持“以人为本”,一贯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校长经常在会上说的一句话是“我们不一定能把每个学生培养成才,但是我们要让每一个学生成人,我们要让每一个从我校走出去的学生有一个良好的习惯,健康的身体和心理,走上社会,他就能健康的工作,正常的生活”。所以我校教师在校长的正确引导下,树立了新型的教育理念。
(二)、学校重视,科学规划。
我们学校很重视薄弱学科的建设,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了《丹凤县中小学薄弱学科建设课题研究方案》,领会了精神和要求。制定了《我校薄弱学科课题研究实施方案》,成立了以朱校长为组长的薄弱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和以教研主任贺书军为组长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我们多次召开会议根据我校实际确定了四年级为重点实验年级,以综合科目为重点突破科目的实验对象。以求达到中心突破、以点带面,辐射全员研究机制。
(三)、注重理论学习,加强教研探究
在加强薄弱学科的建设中,我们注重理论的学习,注重探索和研究。
一是我们多次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教学理论,先后组织全体教师观看了《江苏锡山中学校长访谈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理论,组织全体教师观看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视频,为薄弱学科的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方法指导,更新了全体教师的教学理念。
二是我们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探索,提高薄弱课堂教学的方法策略。在九月份的新聘教师亮相课活动中就将英语、科学作为必讲科目之一。在我校十月份骨干教师示范课中,我校要求小学英语、科学、思品、综合每科必讲一节,有力的促进了这些科目课堂教学的探索、尝试、实践工作。
三是我们积极开展薄弱学科的教学研究,利用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着力解决我们在薄弱学科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十一月份我们在四年级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薄弱学科探索课活动,小学部全体教师共同参与,互听互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益。
四是我们扎实开展了经常性的“推门听课”活动,要求每位教师每月至少有一节薄弱学科的听评课。
(四)注重检查指导,规范教学常规。
为了确保薄弱学科的教学工作落到实处,我们在常规教学督导中,将思品、综合、科学、体育、音乐、美术、电脑学科纳入常规教学检查督导之中,教导处对这些科目同语数课同等要求,年级组在每周一次的.常规检查中,对这些科目的教案作业必查。办公室加大了对薄弱学科的课堂教学督检,在我校的《两项常规考核办法》中要求,教师要严格按课表上课,教师之间不得随意换课,不得随意占用体育、音乐、美术、电脑课的教学时间,这些项目都纳入了每位教师的月创佳评差考核之中,从而保证了薄弱学科的教学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五)优化兴趣活动,提高学科质量。
为了进一步提高薄弱学科的教学质量,我们积极组织开展兴趣小组活动,成立了体育、音乐、美术、电脑、科学兴趣小组,坚持每周三最后一节课开展技能培训指导,做到了计划、人员、活动、记录、效果“五落实”。我们利用每两周一次的小学部活动开展科学知识竞赛、文艺汇演、书画展等活动,拓宽了薄弱学科的教学实践途径,培养了学生的学科兴趣,提高了薄弱学科的教学质量。正因我们工作的扎实开展,我校薄弱学科的教学质量正在不断的提升,十月份我校在丹凤县深化学校文化建设推进素质教育文艺汇演中获得第一片区“优秀组织奖”。20xx年在教育局组织的全县中学生篮球赛中,我校获得全县第二名。20xx年商洛市青少年田径运动会中我校获得“优秀组织奖”。
三、后期工作设想
为了加强薄弱学科建设,提高薄弱学科的教学质量,后期我们将做好一下工作:
1、加强薄弱学科师资配备,在以后的教师招聘中,我们将尽可能的为薄弱学科配备专业型教师,提高薄弱学科的师资水平。
2、开展专业理论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我们将利用教研活动、业务学习时间组织学科教师进行理论培训、学术指导,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
3、我们将继续开展课题研究,探究薄弱学科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应用于薄弱学科的教学之中,坚持校本教研活动,提升薄弱学科的教学效益。
4、继续加强对薄弱学科的常规教学检查督导,确保其教学开展有序,有效落实。
5、改革对薄弱学科教学的评价,除教研室对语数英的检测评价外,我校将科学、综合、思品、体育、音乐、美术学科得教学检测评价结果一并纳入教学质量目标奖惩之列。
总之,加强薄弱学科的建设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将持之以恒,积极探索,为提高我校薄弱学科的教学质量而努力,为全县薄弱学科建设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学科建设总结 篇2
抓薄弱学科建设,促教师素质提高为了消除学校发展的障碍,今学年学校把教学工作的重心下移到了薄弱学科建设上,努力提高薄弱学科教师的教学成绩,从而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所谓薄弱学科,是指组内教师业务素质、教学水平整体不高的学科。加强薄弱学科建设,有利于均衡各学科的发展,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成绩,为了将薄弱学科的建设落到实处,收到理想的效果,学期初,学校出台了“加强薄弱学科建设的实施意见”,采取得力措施,突破薄弱学科教学。现将学校加强薄弱学科建设的做法简单做以介绍:
第一,加强薄弱学科的集体备课,让薄弱学科的教师使用统案进行教学。
集体备课是教师备课的关键和重点,是集中集体智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加强薄弱学科建设过程中,我们以集体备课为载体,以使用学案教学为抓手,实行定时集体备课与即时性交流相结合的集体备课的形式,搭建平台集中团队力量,最终形成能有效指导教学的统案,并使薄弱学科教师共享集体智慧,使用统案进行教学。
1:是确定集体备课时间。学期初备课组要以级部为单位确定出集体备课的时间,并上报课评处备案。
2:是每单元确定一名主讲教师,负责单元教学内容的分析。在集体备课(定时的集体备课)时,主讲人要将自己对本单元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基础点、重疑难点以及挖掘出来的“真问题”等进行分析讲解。同时备课组成员要充分进行讨论交流,发挥备课组全体成员的智慧,群策群力,将每一单元、每一课时的重点、难点分析透彻,并对挖掘出来的“真问题”进行梳理、分类,总结突破思路,形成统案。
3:是集体备课时,备课组成员轮流主讲,最后由备课组长根据集体备课的情况,有计划地进行分工,分头整理出统案(每周二节),并打印出来,提前一周分发给其它备课组成员。教师必须使用统案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感悟或遇到的问题,要进行即时性交流(不定时的集体备课)。
4:是每位教师所讲的每节课都要以构建优质课堂、解决课堂教学实际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首要目标,围绕课堂教学的核心要素:讲授时间,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用真问题组织教学,学生互动合作学习,精讲多练,当堂检测,及时反馈加强研究,改进课堂教学,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益,实现教学质量提高方式的根本转变。
第二,抓追踪听评课,解剖分析薄弱课堂。
要想真正提高薄弱学科的教学效益,课堂教学是最关键的。薄弱学科教师必须切实提高授课艺术,用真问题组织课堂教学,在课堂上要做到精讲多练,当堂检测,及时反馈,优化课堂教学环节。为了提高薄弱学科教师的教学水平,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的听评课领导小组,专门对薄弱学科进行追踪听评课。以调度课的形式,每周听评23节课,即听即评,同时检查是否使用统案进行教学。授课教师一般在23天前接到听课通知,提前做好准备。讲课结束,先由讲课教师谈一谈所讲课时的教学设计思路和自己本节课教学感受,主要说明自己是在哪些“真问题”的引领下,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的。然后评课小组成员进行评课,主要评价“三讲三不讲”的落实情况,开诚布公地指出课堂教学中哪些是学生已经会的、哪些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哪些是讲了学生也不会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授课教师根据评课小组的评课意见,进行自我改进完善,等候评课组的追踪听评。评课小组对不过关课堂的追踪直至课堂达标为止。
第三:追踪成绩分析,检测薄弱学科发展状况。
薄弱学科的强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因此,我们在抓备课、抓课堂的同时,还对薄弱学科进行跟踪检测和成绩分析。阶段性考试(学校统一组织的)、期末考试(教科院统一组织的)结束以后,课评处及时依据成绩,采用比值法对薄弱学科的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成绩,进行纵向、横向分析。所谓“比值法”,就是用每次考试每位教师的教学成绩比上同学科最高教学成绩得出的比值,然后用“比值差”来衡量教师教学成绩的进步(或落后)幅度的作法。具体操作程序是:先算出薄弱学科每位教师的起始比值,也就是学生刚分班时的成绩比值。然后,用每位教师在分班后第一次学校组织的考试成绩比值与起始比值相比较,若大于起始比值说明进步了,若小于起始比值说明后退了。当进行第二次统一考试后,及时算出成绩比值,与对应分班后第一次成绩比值相比较,若差大于零,说明进步了,若差小于零,说明落后了。每位教师既可以将比值纵向比较分析(自己与自己比较),看进步(或落后)的幅度,又可以将比值横向比较分析(备课组内教师相互比较),看谁的进步幅度大,学校将每位教师的“进步幅度和”纳入绩效考核,激励教师上进。这样循环下去,薄弱学科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状况了如指掌,从而积极反思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
第四:充分发挥班主任的协调作用,力促薄弱学科的转变。我们让班主任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协调:首先,开好分析会,让每一个学生找出自已的弱科是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听课、练习、兴趣等主面。其次,树标、传经、请导师,让薄弱学科的优秀学生或优秀教师做学法介绍,从学科特点、学习方法、勤奋刻苦、自我调节等方面改进。再次,利用密切协作家长课程实验这一契机来促进家校关系的和谐,引导家长牵手学校、牵手孩子。班主任经常及时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弱科学生和学生的弱科,从生活上温馨体贴,从心里上及时解困,人人手中都有几个重点学生名单,关注他们的听、说、练,及时进行交流谈心,面对面、心对心地进行辅导。实践告诉我们,在当今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转型时期,巧妙发挥班主任的影响力,尽快提高家长家教素养,挖掘家长的教育潜能,让孩子真正享受学习的乐趣,是一条发展教育行之有效的重要优生学途经。薄弱学科教师认真备课,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这对提高学生的成绩是很有帮助的
第五:与名师结伴同行,以学习促提高学校积极为薄弱学科教师创造条件,促其业务素质不断提高。一是薄弱学科教师随时可到学校多功能辅助教学资料库查看名师的优秀备课、优秀学案设计、优秀试题锦等,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每周设计三个优秀学案,出一套高质量的达标题。二是与名师结对子,经常走进名师课堂,虚心向名师学习,每周写不少于千字的教学反思。三是充分利用周六研究课走出去学,写好听课后的反思,并借鉴外校名师教育教学经验,改进不足,提高自己。
第六:建立激励机制,提高教师的教学热情。
薄弱学科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之后,对进步较大的学科,学校按照奖励制度进行奖励。奖励制度的实施,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加强了备课组教师的团结合作意识。当然,仅仅奖励是不够的,苏藿姆林斯基说:"在听课过程中应当把实际材料加以概括,有助于形成集体的教育信念,提高教育技巧,鼓励创造性的探索。"对此,学校帮助有教学个性的老师进行课堂教学的理想设计,并在全校范围进行精彩示范活动。
总之,在学科建设中我们不是要给哪一门学科戴上薄弱的帽子,而是想通过以上措施来优化我校相对薄弱的学科,提高教学效果,使学校的教学质量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学科建设总结 篇3
抓薄弱学科建设,促教师素质提高为了消除学校发展的障碍,今学年学校把教学工作的重心下移到了薄弱学科建设上,努力提高薄弱学科教师的教学成绩,从而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所谓薄弱学科,是指组内教师业务素质、教学水平整体不高的学科。加强薄弱学科建设,有利于均衡各学科的发展,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成绩,为了将薄弱学科的建设落到实处,收到理想的效果,学期初,学校出台了“加强薄弱学科建设的实施意见”,采取得力措施,突破薄弱学科教学。现将学校加强薄弱学科建设的做法简单做以介绍:
第一,加强薄弱学科的集体备课,让薄弱学科的教师使用统案进行教学。
集体备课是教师备课的关键和重点,是集中集体智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加强薄弱学科建设过程中,我们以集体备课为载体,以使用学案教学为抓手,实行定时集体备课与即时性交流相结合的集体备课的形式,搭建平台集中团队力量,最终形成能有效指导教学的统案,并使薄弱学科教师共享集体智慧,使用统案进行教学。
1:是确定集体备课时间。学期初备课组要以级部为单位确定出集体备课的时间,并上报课评处备案。
2:是每单元确定一名主讲教师,负责单元教学内容的分析。在集体备课(定时的集体备课)时,主讲人要将自己对本单元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基础点、重疑难点以及挖掘出来的“真问题”等进行分析讲解。同时备课组成员要充分进行讨论交流,发挥备课组全体成员的智慧,群策群力,将每一单元、每一课时的重点、难点分析透彻,并对挖掘出来的“真问题”进行梳理、分类,总结突破思路,形成统案。
3:是集体备课时,备课组成员轮流主讲,最后由备课组长根据集体备课的情况,有计划地进行分工,分头整理出统案(每周二节),并打印出来,提前一周分发给其它备课组成员。教师必须使用统案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感悟或遇到的问题,要进行即时性交流(不定时的集体备课)。
4:是每位教师所讲的每节课都要以构建优质课堂、解决课堂教学实际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首要目标,围绕课堂教学的核心要素:讲授时间,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用真问题组织教学,学生互动合作学习,精讲多练,当堂检测,及时反馈加强研究,改进课堂教学,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益,实现教学质量提高方式的根本转变。
第二,抓追踪听评课,解剖分析薄弱课堂。
要想真正提高薄弱学科的教学效益,课堂教学是最关键的。薄弱学科教师必须切实提高授课艺术,用真问题组织课堂教学,在课堂上要做到精讲多练,当堂检测,及时反馈,优化课堂教学环节。为了提高薄弱学科教师的教学水平,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的听评课领导小组,专门对薄弱学科进行追踪听评课。以调度课的形式,每周听评23节课,即听即评,同时检查是否使用统案进行教学。授课教师一般在23天前接到听课通知,提前做好准备。讲课结束,先由讲课教师谈一谈所讲课时的教学设计思路和自己本节课教学感受,主要说明自己是在哪些“真问题”的引领下,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的。然后评课小组成员进行评课,主要评价“三讲三不讲”的落实情况,开诚布公地指出课堂教学中哪些是学生已经会的、哪些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哪些是讲了学生也不会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授课教师根据评课小组的评课意见,进行自我改进完善,等候评课组的追踪听评。评课小组对不过关课堂的追踪直至课堂达标为止。
第三:追踪成绩分析,检测薄弱学科发展状况。
薄弱学科的强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因此,我们在抓备课、抓课堂的同时,还对薄弱学科进行跟踪检测和成绩分析。阶段性考试(学校统一组织的)、期末考试(教科院统一组织的)结束以后,课评处及时依据成绩,采用比值法对薄弱学科的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成绩,进行纵向、横向分析。所谓“比值法”,就是用每次考试每位教师的教学成绩比上同学科最高教学成绩得出的`比值,然后用“比值差”来衡量教师教学成绩的进步(或落后)幅度的作法。具体操作程序是:先算出薄弱学科每位教师的起始比值,也就是学生刚分班时的成绩比值。然后,用每位教师在分班后第一次学校组织的考试成绩比值与起始比值相比较,若大于起始比值说明进步了,若小于起始比值说明后退了。当进行第二次统一考试后,及时算出成绩比值,与对应分班后第一次成绩比值相比较,若差大于零,说明进步了,若差小于零,说明落后了。每位教师既可以将比值纵向比较分析(自己与自己比较),看进步(或落后)的幅度,又可以将比值横向比较分析(备课组内教师相互比较),看谁的进步幅度大,学校将每位教师的“进步幅度和”纳入绩效考核,激励教师上进。这样循环下去,薄弱学科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状况了如指掌,从而积极反思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
第四:充分发挥班主任的协调作用,力促薄弱学科的转变。我们让班主任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协调:首先,开好分析会,让每一个学生找出自已的弱科是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听课、练习、兴趣等主面。其次,树标、传经、请导师,让薄弱学科的优秀学生或优秀教师做学法介绍,从学科特点、学习方法、勤奋刻苦、自我调节等方面改进。再次,利用密切协作家长课程实验这一契机来促进家校关系的和谐,引导家长牵手学校、牵手孩子。班主任经常及时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弱科学生和学生的弱科,从生活上温馨体贴,从心里上及时解困,人人手中都有几个重点学生名单,关注他们的听、说、练,及时进行交流谈心,面对面、心对心地进行辅导。实践告诉我们,在当今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转型时期,巧妙发挥班主任的影响力,尽快提高家长家教素养,挖掘家长的教育潜能,让孩子真正享受学习的乐趣,是一条发展教育行之有效的重要优生学途经。薄弱学科教师认真备课,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这对提高学生的成绩是很有帮助的
第五:与名师结伴同行,以学习促提高学校积极为薄弱学科教师创造条件,促其业务素质不断提高。一是薄弱学科教师随时可到学校多功能辅助教学资料库查看名师的优秀备课、优秀学案设计、优秀试题锦等,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每周设计三个优秀学案,出一套高质量的达标题。二是与名师结对子,经常走进名师课堂,虚心向名师学习,每周写不少于千字的教学反思。三是充分利用周六研究课走出去学,写好听课后的反思,并借鉴外校名师教育教学经验,改进不足,提高自己。
第六:建立激励机制,提高教师的教学热情。
薄弱学科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之后,对进步较大的学科,学校按照奖励制度进行奖励。奖励制度的实施,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加强了备课组教师的团结合作意识。当然,仅仅奖励是不够的,苏藿姆林斯基说:"在听课过程中应当把实际材料加以概括,有助于形成集体的教育信念,提高教育技巧,鼓励创造性的探索。"对此,学校帮助有教学个性的老师进行课堂教学的理想设计,并在全校范围进行精彩示范活动。
总之,在学科建设中我们不是要给哪一门学科戴上薄弱的帽子,而是想通过以上措施来优化我校相对薄弱的学科,提高教学效果,使学校的教学质量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学科建设总结 篇4
抓薄弱学科建设,促教师素质提高为了消除学校发展的障碍,今学年学校把教学工作的重心下移到了薄弱学科建设上,努力提高薄弱学科教师的教学成绩,从而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所谓薄弱学科,是指组内教师业务素质、教学水平整体不高的学科。加强薄弱学科建设,有利于均衡各学科的发展,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成绩,为了将薄弱学科的建设落到实处,收到理想的效果,学期初,学校出台了“加强薄弱学科建设的实施意见”,采取得力措施,突破薄弱学科教学。现将学校加强薄弱学科建设的做法简单做以介绍:
第一,加强薄弱学科的集体备课,让薄弱学科的教师使用统案进行教学。
集体备课是教师备课的关键和重点,是集中集体智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加强薄弱学科建设过程中,我们以集体备课为载体,以使用学案教学为抓手,实行定时集体备课与即时性交流相结合的集体备课的形式,搭建平台集中团队力量,最终形成能有效指导教学的统案,并使薄弱学科教师共享集体智慧,使用统案进行教学。
1:是确定集体备课时间。学期初备课组要以级部为单位确定出集体备课的时间,并上报课评处备案。
2:是每单元确定一名主讲教师,负责单元教学内容的分析。在集体备课(定时的集体备课)时,主讲人要将自己对本单元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基础点、重疑难点以及挖掘出来的“真问题”等进行分析讲解。同时备课组成员要充分进行讨论交流,发挥备课组全体成员的智慧,群策群力,将每一单元、每一课时的重点、难点分析透彻,并对挖掘出来的“真问题”进行梳理、分类,总结突破思路,形成统案。
3:是集体备课时,备课组成员轮流主讲,最后由备课组长根据集体备课的情况,有计划地进行分工,分头整理出统案(每周二节),并打印出来,提前一周分发给其它备课组成员。教师必须使用统案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感悟或遇到的问题,要进行即时性交流(不定时的集体备课)。
4:是每位教师所讲的每节课都要以构建优质课堂、解决课堂教学实际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首要目标,围绕课堂教学的核心要素:讲授时间,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用真问题组织教学,学生互动合作学习,精讲多练,当堂检测,及时反馈加强研究,改进课堂教学,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益,实现教学质量提高方式的根本转变。
第二,抓追踪听评课,解剖分析薄弱课堂。
要想真正提高薄弱学科的教学效益,课堂教学是最关键的。薄弱学科教师必须切实提高授课艺术,用真问题组织课堂教学,在课堂上要做到精讲多练,当堂检测,及时反馈,优化课堂教学环节。为了提高薄弱学科教师的教学水平,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的听评课领导小组,专门对薄弱学科进行追踪听评课。以调度课的形式,每周听评23节课,即听即评,同时检查是否使用统案进行教学。授课教师一般在23天前接到听课通知,提前做好准备。讲课结束,先由讲课教师谈一谈所讲课时的教学设计思路和自己本节课教学感受,主要说明自己是在哪些“真问题”的引领下,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的。然后评课小组成员进行评课,主要评价“三讲三不讲”的落实情况,开诚布公地指出课堂教学中哪些是学生已经会的、哪些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哪些是讲了学生也不会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授课教师根据评课小组的评课意见,进行自我改进完善,等候评课组的追踪听评。评课小组对不过关课堂的追踪直至课堂达标为止。
第三:追踪成绩分析,检测薄弱学科发展状况。
薄弱学科的强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因此,我们在抓备课、抓课堂的同时,还对薄弱学科进行跟踪检测和成绩分析。阶段性考试(学校统一组织的)、期末考试(教科院统一组织的)结束以后,课评处及时依据成绩,采用比值法对薄弱学科的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成绩,进行纵向、横向分析。所谓“比值法”,就是用每次考试每位教师的教学成绩比上同学科最高教学成绩得出的比值,然后用“比值差”来衡量教师教学成绩的进步(或落后)幅度的作法。具体操作程序是:先算出薄弱学科每位教师的起始比值,也就是学生刚分班时的成绩比值。然后,用每位教师在分班后第一次学校组织的考试成绩比值与起始比值相比较,若大于起始比值说明进步了,若小于起始比值说明后退了。当进行第二次统一考试后,及时算出成绩比值,与对应分班后第一次成绩比值相比较,若差大于零,说明进步了,若差小于零,说明落后了。每位教师既可以将比值纵向比较分析(自己与自己比较),看进步(或落后)的幅度,又可以将比值横向比较分析(备课组内教师相互比较),看谁的进步幅度大,学校将每位教师的“进步幅度和”纳入绩效考核,激励教师上进。这样循环下去,薄弱学科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状况了如指掌,从而积极反思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
第四:充分发挥班主任的协调作用,力促薄弱学科的转变。我们让班主任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协调:首先,开好分析会,让每一个学生找出自已的弱科是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听课、练习、兴趣等主面。其次,树标、传经、请导师,让薄弱学科的优秀学生或优秀教师做学法介绍,从学科特点、学习方法、勤奋刻苦、自我调节等方面改进。再次,利用密切协作家长课程实验这一契机来促进家校关系的'和谐,引导家长牵手学校、牵手孩子。班主任经常及时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弱科学生和学生的弱科,从生活上温馨体贴,从心里上及时解困,人人手中都有几个重点学生名单,关注他们的听、说、练,及时进行交流谈心,面对面、心对心地进行辅导。实践告诉我们,在当今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转型时期,巧妙发挥班主任的影响力,尽快提高家长家教素养,挖掘家长的教育潜能,让孩子真正享受学习的乐趣,是一条发展教育行之有效的重要优生学途经。薄弱学科教师认真备课,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这对提高学生的成绩是很有帮助的
第五:与名师结伴同行,以学习促提高学校积极为薄弱学科教师创造条件,促其业务素质不断提高。一是薄弱学科教师随时可到学校多功能辅助教学资料库查看名师的优秀备课、优秀学案设计、优秀试题锦等,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每周设计三个优秀学案,出一套高质量的达标题。二是与名师结对子,经常走进名师课堂,虚心向名师学习,每周写不少于千字的教学反思。三是充分利用周六研究课走出去学,写好听课后的反思,并借鉴外校名师教育教学经验,改进不足,提高自己。
第六:建立激励机制,提高教师的教学热情。
薄弱学科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之后,对进步较大的学科,学校按照奖励制度进行奖励。奖励制度的实施,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加强了备课组教师的团结合作意识。当然,仅仅奖励是不够的,苏藿姆林斯基说:"在听课过程中应当把实际材料加以概括,有助于形成集体的教育信念,提高教育技巧,鼓励创造性的探索。"对此,学校帮助有教学个性的老师进行课堂教学的理想设计,并在全校范围进行精彩示范活动。
总之,在学科建设中我们不是要给哪一门学科戴上薄弱的帽子,而是想通过以上措施来优化我校相对薄弱的学科,提高教学效果,使学校的教学质量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学科建设总结 篇5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听课、评课、座谈、检测等手段发现:不同学段往往都会出现学科间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有的学科在不同年级教学成绩都落后;有的学科在有些年级教学成绩落后,而在有些年级反而教学成绩很优秀。这种情况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就会导致大量学生偏科,从而产生弱科现象,直接影响到年级、学生整体学习水平的提高。产生弱科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根结底是教师素质问题。针对这个现象,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
第一、加强教师备课,用心进行教学。
各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深入挖掘,将每一单元、每一课时的重点、难点分析透彻并形成详案,教师必须使用详案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感悟或遇到的问题,要进行即时性的交流,每位教师所讲的每节课都要以构建高效课堂、解决课堂教学实际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首要目标,围绕课堂教学的核心要素:用讲授时间、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来思考组织教学的有效性,怎样让学生自主、互动、合作学习?教师怎样做到精讲多练、当堂检测、及时反馈?怎样预测学生的疑点和易混点?把高效落实在备课中,努力实现教学方式的根本改变。
第二、追踪听评课,解剖分析薄弱课堂。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的听评课领导小组,专门对薄弱学科进行追踪听评课。以随堂听课的形式,每周听评2—3节课,即听即评。授课教师一般在2—3天前接到听课通知,提前做好准备。讲课结束,先由讲课教师谈一谈所讲课时的教学设计思路和自己本节课教学感受,主要说明自己是在哪些问题的引领下,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的。然后评课小组成员进行评课,主要评价高校课堂的落实情况,开诚布公的指出课堂教学中哪些是学生已经会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授课教师根据评课小组的'评课意见,进行自我改进完善,等候评课组的追踪听评。评课小组对不过关课堂的追踪直到达标为止。
第三、追踪成绩分析,检测弱科发展状况,强化教师自修与培训。
薄弱学科的强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因此,我校在抓备课、抓课堂教学的同时,还对薄弱学科进行追踪检测和成绩分析。对薄弱学科的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成绩,进行纵向、横向分析,肯定成绩,发现问题,这样薄弱学科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状况就能了如指掌,从而鞭策老师们积极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鼓励和强化薄弱学科教师自修与培训。
第四、充分发挥班主任的协调作用,力促薄弱学科的转变。
我们让班主任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协调:首先,开好分析会,让每个学生找出自己的弱科是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听课、练习、兴趣等方面。其次,树标、传经、请导师,让薄弱学科的优秀学生获优秀教师做学法介绍,从学科特点、学习方法、勤奋刻苦、自我调节等方面改进。再次,利用与家长交流这一契机来促进家校关系的和谐,引导家长牵手学校、牵手孩子。班主任经常及时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薄弱科学生和学生的弱科,从生活上温馨体贴,从心理上及时解困,从学法上追踪辅导,从练习上适度强化。最后一点,协调直接相关的各学科教师,人人手中都有几个重点学生名单,关注他们的听、说、练,及时进行交流谈心,面对面、心对心的进行辅导。实践告诉我们,在当今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转型时期,巧妙发挥班主任的影响力,尽快提高家长家教素养,挖掘家长的教育潜能,让孩子真正享受学习的乐趣,是一条发展教育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
第五,想名师学习,发挥名师效应。
我们组织教师向名师学习的主要途径有三条,一是到学校内学。近几年来,我们一直注意积累优秀教师平日在教学过程中精选的试题、自拟的优秀试题和购买的有价值的教辅资料,每学期末以学科为单位,由教研组长负责,收齐交到辅助教学资料库。教师每周必须拿出2、3课时到辅助教学资料库进行签名阅览,并可以随时借阅,不让有价值的资料在辅助教学资料库里睡觉,真正地实现教学优质资源的共享。二是到课堂中去听。我们每学期都举行骨干教师公开课,弱科教师研究课。先听骨干教师讲的公开课,感知、学习名师的教学态度、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技巧等,再举行本学科的研究课,做到学用结合,突出重点,逐步提高。三是按时参加教研活动,写好活动记录与听课反思,定时交流,借鉴外校名师教育教学经验,改进不足,提高自己。
第六,对弱学科教师采取鼓励家奖励的办法。
为了鼓励弱科教师,我们无论是召开全体教师会或者弱科教师会时都注意在“弱科”前加一个定语“暂时”或“目前”,称做“暂时薄弱学科”或“相对薄弱学科”。只要有进步就表扬、鼓励,不仅经常拿起表扬的武器,还要经常拿起奖励的武器,不仅与常规绩效挂钩,还要在各种待遇上体现。
学校领导特别注重关心帮助弱科教师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服务到位,千方百计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心理环境,真正做到抓在要点上,管在情理上,帮在境界上。让尊重与呵护成为习惯,让学习与创新蔚然成风气,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促进内部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高效,为打造一支和谐高效的教师团队、建设一所理想的人文校园而努力。
学科建设总结 篇6
一年来,xx市小学语文学科建设以xx省义务教学学科建设为指导,以开展课题实验研究为抓手,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以搭建学科教学活动为平台,提高教师专业技能;以组建工作室和学科qq群为媒介,丰富学科交流资源;以读书活动为举措,构建学生阅读课程体系等,不断地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总结,形成适合我市特色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文化和课程体系,为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内涵发展服务。
一、深入开展课题实验研究,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XX年4月,我市全面启动了“全国小学语文主题阅读实验与研究”课题实验,力图通过对本课题大单元整体教学“单元导读”、“整体识字”、“以文带文”、“读写联动”、“自主阅读”、“基础训练”、“分享展示”七种课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以一主(教材)两翼(《主题读写》、《经典诵读》)教材为抓手,推动我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形成我市朴素、多读、自悟的课堂教学文化和小学语文课程体系。主题阅读课题实验的开展,要求教师充分研读每个单元的教材,在单元主题的引领下,统整一主两翼教材,以一课一得为核心教学目标,以“自学导航主问题设计”为目标导向,以学生批注式阅读和交流展示为主要学习方式,以教师以读代讲,读中引导点拨,学生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和展示分享为主要教学策略,在课堂上做到少提问,多让学生读书感悟,少讲解,多让学生分享展示,少做题,多让学生做阅读批注,完成由传统一个单元14个课时学习4篇课文到现在14课时学习25篇文章的学习,拓展和丰富单元主题的学习。这对教师的理念,解读教材和课堂教学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第一,培训指导,全面了解课题。4月份,我市主题阅读课题在河津市第四实验小学开题,并邀请全国课题组的刘宪华和刘俊祥两位专家对课题的理念和实施策略进行培训和重点课型课堂示范引领,让实验教师了解课题理念和七种课型的课堂操作模式。
第二,网络教研,引领课题开展。开题培训之后,各实验区、实验校结合本校实际,有重点地研究课型的教学流程,对课型的认识只停留在对概念的理解层面,如何操作,无从下手。总课题组通过网络备课教研,让实验教师从课型的各个环节入手,研读教材,确定目标,选择策略,理解和运用课型的基本流程,通过“主题阅读研讨群”和“xx市主题阅读工作室群”的平台交流,答疑解惑,分享课型成功案例,使课题顺利开展。
第三,观课议课,形成课型基本流程。课题实施一年来,课题工作室老师深入课题实验校,从课型的基本流程、教材单元的训练重点,自学导航主问题的设计,教师的以读代讲,学生的交流展示等细节入手,通过观课议课,和实验教师交流,跟踪实验教师课堂,开展教研活动,使各个课型教学流程基本成型,并通过观课议课,培养课题实验骨干教师,打造课题实验先进校,引领课题实施和课堂教学方向。
第四,跨区域课题实验校联片教研,推进课题健康实施。根据市级课题组三年行动规划和课题校联片教研工作安排,我们将13个县(市、区)就近区域划分成五个片区,进行主题阅读课题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推出比较成型的课型,引领示范,并通过“xx主题阅读工作室群”分享课题实验和课型研究的策略方法,使课题健康实施。
二、搭建活动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一是搭建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平台。以“厚积薄发,五项技能提升教师素养;聚贤汇才 ,一身技艺尽显杏坛风采”为主题,开展每年一届的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研,以赛促改,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全市第三届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在新绛县西街小学举办,历时3天,从流程设计、环节安排、选手展示、素养答辩、评委点评、现场插转直播等方面,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比赛的即时性和实效性,水准高,上档次,效果好,影响深远。去年11月份,xx小学王xx老师代表xx市参加教育部“七彩语文杯”语文教师素养大赛xx省选拔赛获得唯一的特等奖,并代表xx省参加XX年11月份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
二是搭建校际之间的交流平台。首先是每学期定期定主题开展市直6所小学课堂教学交流研讨活动。一是我们组织市直六所学校的一年级语文老师,在运师附小进行了拼音教学专题研讨活动,为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活动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科学的教学策略。二是组织6所市直小学在人民路学校进行主题阅读课题课题教学研讨活动,推进课题实施。其次是每学期一次课题实验校跨区域消极联合体课题教学观摩活动,交流成果,解决困惑,提出要求,明确方向,使课题实验骨干教师迅速成长起来。
学科建设总结 篇7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听课、评课、检测等手段发现:不同学段往往都会出现学科间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有的学科在不同年级教学成绩都落后;有的学科在有些年级教学成绩落后,而在有些年级反而教学成绩很优秀。这种情况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就会导致大量学生偏科,从而产生弱科现象,直接影响到年级、学生整体学习水平的提高。产生弱科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根结底是教师素质问题。针对这个现象,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
第一、加强教师备课,用心进行教学。各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深入挖掘,将每一单元、每一课时的重点、难点分析透彻并形成详案,教师必须使用详案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感悟或遇到的问题,要进行即时性的交流,每位教师所讲的每节课都要以构建高效课堂、解决课堂教学实际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首要目标,围绕课堂教学的核心要素:用讲授时间、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来思考组织教学的有效性,怎样让学生自主、互动、合作学习?教师怎样做到精讲多练、当堂检测、及时反馈?怎样预测学生的疑点和易混点?把高效落实在备课中,努力实现教学方式的根本改变。
第二、追踪听评课,解剖分析薄弱课堂。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的听评课领导小组,专门对薄弱学科进行追踪听评课。以随堂听课的形式,每周听评2-3节课,即听即评。授课教师一般在2-3天前接到听课通知,提前做好准备。讲课结束,先由讲课教师谈一谈所讲课时的教学设计思路和自己本节课教学感受,主要说明自己是在哪些问题的引领下,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的。然后评课小组成员进行评课,主要评价高校课堂的落实情况,开诚布公的指出课堂教学中哪些是学生已经会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授课教师根据评课小组的评课意见,进行自我改进完善,等候评课组的追踪听评。评课小组对不过关课堂的追踪直到达标为止。
第三、追踪成绩分析,检测弱科发展状况,强化教师自修与培训。薄弱学科的强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因此,我校在抓备课、抓课堂教学的同时,还对薄弱学科进行追踪检测和成绩分析。对薄弱学科的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成绩,进行纵向、横向分析,肯定成绩,发现问题,这样薄弱学科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状况就能了如指掌,从而鞭策老师们积极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鼓励和强化薄弱学科教师自修与培训。
第四、充分发挥班主任的协调作用,力促薄弱学科的转变。我们让班主任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协调:首先,开好分析会,让每个学生找出自己的弱科是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听课、练习、兴趣等方面。其次,树标、传经、请导师,让薄弱学科的优秀学生获优秀教师做学法介绍,从学科特点、学习方法、勤奋刻苦、自我调节等方面改进。再次,利用与家长交流这一契机来促进家校关系的和谐,引导家长牵手学校、牵手孩子。班主任经常及时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薄弱科学生和学生的弱科,从生活上温馨体贴,从心理上及时解困,从学法上追踪辅导,从练习上适度强化。最后一点,协调直接相关的各学科教师,人人手中都有几个重点学生名单,关注他们的听、说、练,及时进行交流谈心,面对面、心对心的进行辅导。实践告诉我们,在当今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转型时期,巧妙发挥班主任的影响力,尽快提高家长家教素养,挖掘家长的教育潜能,让孩子真正享受学习的乐趣,是一条发展教育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
第五,想名师学习,发挥名师效应。我们组织教师向名师学习的.主要途径有三条,一是到学校内学。近几年来,我们一直注意积累优秀教师平日在教学过程中精选的试题、自拟的优秀试题和购买的有价值的教辅资料,每学期末以学科为单位,由教研组长负责,收齐交到辅助教学资料库。教师每周必须拿出2、3课时到辅助教学资料库进行签名阅览,并可以随时借阅,不让有价值的资料在辅助教学资料库里睡觉,真正地实现教学优质资源的共享。二是到课堂中去听。我们每学期都举行骨干教师公开课,弱科教师研究课。先听骨干教师讲的公开课,感知、学习名师的教学态度、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技巧等,再举行本学科的研究课,做到学用结合,突出重点,逐步提高。三是按时参加教研活动,写好活动记录与听课反思,定时交流,借鉴外校名师教育教学经验,改进不足,提高自己。
第六,对弱学科教师采取鼓励家奖励的办法。为了鼓励弱科教师,我们无论是召开全体教师会或者弱科教师会时都注意在“弱科”前加一个定语“暂时”或“目前”,称做“暂时薄弱学科”或“相对薄弱学科”。只要有进步就表扬、鼓励,不仅经常拿起表扬的武器,还要经常拿起奖励的武器,不仅与常规绩效挂钩,还要在各种待遇上体现。
学校领导特别注重关心帮助弱科教师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服务到位,千方百计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心理环境,真正做到抓在要点上,管在情理上,帮在境界上。让尊重与呵护成为习惯,让学习与创新蔚然成风气,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促进内部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高效,为打造一支和谐高效的教师团队、建设一所理想的人文校园而努力。
学科建设总结 篇8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学习语文是生活、学习、工作的需要,是人的精神需要,更是人的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加强学科建设工作,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校拥有一支有活力、有精力、更有实力的语文教学团队。全校共有58位语文教师,平均年龄32岁左右,平均教龄约12年。其中小学高级教师33人,中学高级教师4人。研究生学历4人,本科学历53人。区级教学能手以上称号的教师29人,占全组教师的50%。近三年来,学校将语文学科作为重点学科建设的一个项目,立足规范,坚持创新,把握重点,关注发展,积极追求有品质的语文教学,努力提升教师的学科专业技能,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立足规范,知行合一,唱响学科建设的“主旋律”
规范是衡量日常教学工作是否有效的前提,只有在思想上坚持规范不动摇,在行动上让规范成为习惯,才能做到知行合一,从而为语文学科建设正常有序地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学习“新课程标准”,强化思想认识
《课程标准》是广大教师使用新教材、新教法以及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依据。为了使教师们紧跟课程改革的步伐,语文学科组坚定不移地将《语文课程标准》作为教师的必备必学资料。特别是在新修订版的《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以后。学校更是掀起了学习的热潮,一方面邀请专家开展讲座,集中学习,深入比较;另一方面组织教师自主研讨,分散学习,领会内涵。在此基础上,学校还通过实施“课标考核”活动,帮助教师强化思想认识,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准确把握语文课程改革的方向。
2、落实“七认真细则”,细化工作要求
在语文学科的日常工作管理上,学校组织精干力量制定出台了“语文学科七认真细则”,分别在“上课、备课、作业、考试、辅导学生、课外活动、指导自学”七个方面作出了明确细致的工作要求。并且印制成了袖珍版的手册,供老师随时翻阅,随时对照,以此指导教师们规范地开展语文常规工作。为了使“七认真细则”落到实处,学校每月都会开展至少一次“七认真”工作检查。对于检查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积极指导整改。学期末,学校还会开展“教学七认真优秀教师”的评选,树立典型,带动广大教师进一步细化工作要求,不断提升日常教学工作的品质。
3、贯彻“二十条认定”,优化行为规范
为了进一步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让课堂教学走向规范。学校经教代会讨论通过了《教学事故认定二十条》文件,要求教师们严格遵守课堂行为规范,以高尚的师德师风积极营造和谐温馨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学得有效。《教学事故认定二十条》对日常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错误行为进行界定,分为“一般教学事故”、“重大教学事故”、“严重教学事故”。教学事故的处理与教师的绩效考核直接挂钩。从而保证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树立了良好的教学风气。
二、坚持创新,教研合一,挖掘学科建设的“源动力”
从教学实践出发,从实际问题入手,广泛开展教学研究、课题研究能为语文学科的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结合以往工作的经验,学校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探寻新思路,尝试新举措,努力使语文学科建设工作走向深入。
1、组织“轮教课”活动,在对比中汲取长处
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是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途径之一。学校每学期都组织“轮教课”活,即每位教师都需承担至少一节教学研究课。为了使课堂教研活动更有可比性、更具互补性。各年级均以“同题异构”的形式开展“轮教课”活动。活动中,各备课组重视课前剖析研讨,课中广泛参与,课后评析交流。学校还建立了学科组教研博客平台,要求执教老师及时上传教学设计稿,听课老师积极参与回帖评课。从而以网络教研的形式让老师们在对比学习中评析课堂教学,在互帮互助中共同成长。
2、重视“点调研”工作,在剖析中查找不足
为了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杜绝发展中的“短板现象”。在学科建设中,学校积极落实“点调研”的措施,组织骨干教师团队不定期地对薄弱年级、薄弱教师的教学常规工作进行调研督导,内容包括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学生辅导等方面。对于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展开研讨,大家一起帮助查找不足,寻找问题的根源,制定改进的措施。从而实现同步发展,均衡发展。
3、开展“小课题”研究,在反思中总结提升
开展“小课题”研究是解决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出现困惑的一种有效的形式。
在学科建设工作中,学校重视推动课题研究的开展。近年来,语文组教师已先后申报立项了《在小学中高年级开展“哲理性散文”的教学实践研究》、《在小学低年级开展“微型日记”的实践研究》等12项小课题。在各个课题主持人的带领下,课题组成员从遇到的困惑出发,积极探寻行之有效的方法,切实解决了教学实际中存在的问题。不仅促进了自身的专业成长,也极大地丰富了校本教研的内涵。
三、把握重点,读写合一,聚焦学科建设的“生命场”
课堂是生命成长的精神驿站,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彼此敞开心扉、碰撞思维、生成智慧、充盈精神的生命场。在推进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从语文学科的本质出发,以人为本,以学定教,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1、“整体策略”引路
结合区域教学改革工作,我校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学科教学的已有研究成果,推出了“少教多学”的整体教学策略。目的是要求教师还权于学生,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权、空间权、体验权,让学生有机会自己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教师则是启发性地“教”、针对性地“教”、创造性地“教”、发展性地“教”,从而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而适当的帮助。在整体策略的引领下,教学内容得以合理取舍,教学时间得以科学分配。教师对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关系进行了重新审视梳理,激活了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主题研讨”探路
学生的语言感悟、理解和表达能力是语文素养培养的重点,更是难点。为此,我们有针对性地开展“主题研讨”活动,积极倡导“读写合一”的教学思路。突出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教研组每学期定制“阅读套餐”,为学生提供必读与选读书目,坚持开展师生共读活动,帮助学生拓展视野民、积累语言。平时的教学中,注重以文本为例,关注语言范式与表达方式,积极开展随堂练笔。同时,各备课组还通过“循环日记”、“作文报”、“班刊”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为学生的习作提供展示的平台。从而有机地加强阅读与写作的结合,不断探索语文教学的新路子。
3、“技能培训”铺路
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结合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年”要求,语文组先后开展了写“下水文”、说课、上课、听课、评课等方面的学科基本技能培训与考核。通过“写下水文”的培训与考核,帮助老师深刻领会习作教学要求,取得切实的写作经验。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写作,提升作文的点评质量。通过开展“说课、上课、听课、评课”活动,让全体语文教师在互听、互学、互评、互助中加强课堂教学的分析与诊断,总结分享成功的经验,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
四、关注发展,内外合一,搭建学科建设的“大舞台”
语文的外延即生活,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仅仅局限于课本、课堂是不够的。课程改革强调广泛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因为语文实践活动是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根本途径。为此,我们注重课内学习知识与课外锻炼技能的结合,积极搭建学科建设的“大舞台”,促进学生的优质发展。
1、精心设计个性作业,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为了能够让学生实现从“要我做作业”到“我要做作业”的转变,我们推出了个性化作业。低年段侧重于体验性作业的设计,以说一说、赛一赛、演一演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巩固语言。中年段侧重于实践性作业的设计,让学生在观察、采访、调查等实践过程中运用语言。高年段侧重于综合性作业的设计,通过“3+X套餐”,“智慧闯关”等作业,指导学生归纳梳理,积累语言。个性化作业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内容和形式上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真正为学生的学业减负,让他们能“轻装上阵”。
2、精心组织节日活动,丰富学生校园生活
“书香节”是我校“五大节日”活动之一,每年的秋学期都会开展一次这样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每届的书香节,全体语文老师都会发挥集体的智慧,共同商讨确定活动主题,安排活动内容。备课组认真制定活动方案,落实活动的开展。书香节期间,既有静态展示活动,如举行优秀习作展、读书小报展、书法作品展、读书摘记展等。又有动态表演活动,如主题演讲、读书知识竞赛、讲故事比赛等。虽然每年的活动主题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但是带给学生的快乐与自信却是相同的。通过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了锻炼,语文学习生活也愈发得快乐精彩。
3、精心打造特色项目,彰显学生独特个性
在语文学科的建设上,我们还以学校的主课题《国际理解教育提升学生素养的实践研究》为引领,积极开展“诵读经典”特色项目推进工作。一方面,在学校的活动课程中开设经典诵读课,指导学生读经典、吟经典、品经典。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开展每日诵读经典活动。要求各班语文老师认真制订经典诵读目录,并在班级开辟“经典诵读”栏目,及时更新内容,指导学生晨诵、午读、暮省。此外,我们还借助学校的“国际理解教育周”活动,组织学生讲经典、唱经典、演经典等。从而让学生在语文学科的特色项目中,传承经典、品味文化、彰显个性、发展素养。
近三年来,我校通过加强语文学科建设,有效地促进了学校语文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实现了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也使得教师的成长步伐变得更加坚实。但是的推进学科建设的过程中,我们深知:在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上,在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上,在对学科本质的把握上,在对学业能力的评价上,在教学品牌的树立上,在教学研究的深入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会不断地改进自身的工作,敢于剖析,勇于实践,在学习中借鉴,在借鉴中创新,努力使我校的语文学科建设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学科建设总结 篇9
抓薄弱学科建设,促教师素质提高为了消除学校发展的障碍,今学年学校把教学工作的重心下移到了薄弱学科建设上,努力提高薄弱学科教师的教学成绩,从而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所谓薄弱学科,是指组内教师业务素质、教学水平整体不高的学科。加强薄弱学科建设,有利于均衡各学科的发展,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成绩,为了将薄弱学科的建设落到实处,收到理想的效果,学期初,学校出台了“加强薄弱学科建设的实施意见”,采取得力措施,突破薄弱学科教学。现将学校加强薄弱学科建设的做法简单做以介绍:
第一,加强薄弱学科的集体备课,让薄弱学科的教师使用统案进行教学。
集体备课是教师备课的关键和重点,是集中集体智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加强薄弱学科建设过程中,我们以集体备课为载体,以使用学案教学为抓手,实行定时集体备课与即时性交流相结合的集体备课的形式,搭建平台集中团队力量,最终形成能有效指导教学的统案,并使薄弱学科教师共享集体智慧,使用统案进行教学。
1:是确定集体备课时间。学期初备课组要以级部为单位确定出集体备课的时间,并上报课评处备案。
2:是每单元确定一名主讲教师,负责单元教学内容的分析。在集体备课(定时的集体备课)时,主讲人要将自己对本单元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基础点、重疑难点以及挖掘出来的“真问题”等进行分析讲解。同时备课组成员要充分进行讨论交流,发挥备课组全体成员的智慧,群策群力,将每一单元、每一课时的重点、难点分析透彻,并对挖掘出来的“真问题”进行梳理、分类,总结突破思路,形成统案。
3:是集体备课时,备课组成员轮流主讲,最后由备课组长根据集体备课的情况,有计划地进行分工,分头整理出统案(每周二节),并打印出来,提前一周分发给其它备课组成员。教师必须使用统案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感悟或遇到的问题,要进行即时性交流(不定时的集体备课)。
4:是每位教师所讲的每节课都要以构建优质课堂、解决课堂教学实际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首要目标,围绕课堂教学的核心要素:讲授时间,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用真问题组织教学,学生互动合作学习,精讲多练,当堂检测,及时反馈加强研究,改进课堂教学,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益,实现教学质量提高方式的根本转变。
第二,抓追踪听评课,解剖分析薄弱课堂。
要想真正提高薄弱学科的教学效益,课堂教学是最关键的。薄弱学科教师必须切实提高授课艺术,用真问题组织课堂教学,在课堂上要做到精讲多练,当堂检测,及时反馈,优化课堂教学环节。为了提高薄弱学科教师的教学水平,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的听评课领导小组,专门对薄弱学科进行追踪听评课。以调度课的形式,每周听评23节课,即听即评,同时检查是否使用统案进行教学。授课教师一般在23天前接到听课通知,提前做好准备。讲课结束,先由讲课教师谈一谈所讲课时的教学设计思路和自己本节课教学感受,主要说明自己是在哪些“真问题”的引领下,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的。然后评课小组成员进行评课,主要评价“三讲三不讲”的落实情况,开诚布公地指出课堂教学中哪些是学生已经会的、哪些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哪些是讲了学生也不会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授课教师根据评课小组的评课意见,进行自我改进完善,等候评课组的追踪听评。评课小组对不过关课堂的追踪直至课堂达标为止。
第三:追踪成绩分析,检测薄弱学科发展状况。
薄弱学科的强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因此,我们在抓备课、抓课堂的同时,还对薄弱学科进行跟踪检测和成绩分析。阶段性考试(学校统一组织的)、期末考试(教科院统一组织的)结束以后,课评处及时依据成绩,采用比值法对薄弱学科的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成绩,进行纵向、横向分析。所谓“比值法”,就是用每次考试每位教师的教学成绩比上同学科最高教学成绩得出的比值,然后用“比值差”来衡量教师教学成绩的进步(或落后)幅度的作法。具体操作程序是:先算出薄弱学科每位教师的起始比值,也就是学生刚分班时的成绩比值。然后,用每位教师在分班后第一次学校组织的考试成绩比值与起始比值相比较,若大于起始比值说明进步了,若小于起始比值说明后退了。当进行第二次统一考试后,及时算出成绩比值,与对应分班后第一次成绩比值相比较,若差大于零,说明进步了,若差小于零,说明落后了。每位教师既可以将比值纵向比较分析(自己与自己比较),看进步(或落后)的幅度,又可以将比值横向比较分析(备课组内教师相互比较),看谁的进步幅度大,学校将每位教师的“进步幅度和”纳入绩效考核,激励教师上进。这样循环下去,薄弱学科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状况了如指掌,从而积极反思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
第四:充分发挥班主任的协调作用,力促薄弱学科的转变。我们让班主任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协调:首先,开好分析会,让每一个学生找出自已的弱科是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听课、练习、兴趣等主面。其次,树标、传经、请导师,让薄弱学科的优秀学生或优秀教师做学法介绍,从学科特点、学习方法、勤奋刻苦、自我调节等方面改进。再次,利用密切协作家长课程实验这一契机来促进家校关系的和谐,引导家长牵手学校、牵手孩子。班主任经常及时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弱科学生和学生的弱科,从生活上温馨体贴,从心里上及时解困,人人手中都有几个重点学生名单,关注他们的听、说、练,及时进行交流谈心,面对面、心对心地进行辅导。实践告诉我们,在当今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转型时期,巧妙发挥班主任的影响力,尽快提高家长家教素养,挖掘家长的教育潜能,让孩子真正享受学习的乐趣,是一条发展教育行之有效的重要优生学途经。薄弱学科教师认真备课,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这对提高学生的成绩是很有帮助的
第五:与名师结伴同行,以学习促提高学校积极为薄弱学科教师创造条件,促其业务素质不断提高。一是薄弱学科教师随时可到学校多功能辅助教学资料库查看名师的优秀备课、优秀学案设计、优秀试题锦等,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每周设计三个优秀学案,出一套高质量的达标题。二是与名师结对子,经常走进名师课堂,虚心向名师学习,每周写不少于千字的教学反思。三是充分利用周六研究课走出去学,写好听课后的反思,并借鉴外校名师教育教学经验,改进不足,提高自己。
第六:建立激励机制,提高教师的教学热情。
薄弱学科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之后,对进步较大的学科,学校按照奖励制度进行奖励。奖励制度的实施,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加强了备课组教师的团结合作意识。当然,仅仅奖励是不够的,苏藿姆林斯基说:"在听课过程中应当把实际材料加以概括,有助于形成集体的教育信念,提高教育技巧,鼓励创造性的探索。"对此,学校帮助有教学个性的老师进行课堂教学的理想设计,并在全校范围进行精彩示范活动。
总之,在学科建设中我们不是要给哪一门学科戴上薄弱的帽子,而是想通过以上措施来优化我校相对薄弱的学科,提高教学效果,使学校的教学质量百尺竿头,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