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研究总结
微文呈现整理的专题研究总结(精选4篇),汇集精品范文供参考,请您欣赏。
专题研究总结 篇1
一、创设教学情景,走进生活识字。
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颜色、声音、动作等会引起他们的注意,令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单纯的识字会使他们感到枯燥乏味,如果在教学中顺应儿童的心理,创设新奇有趣的识字情景,使能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使他们尽快地全身心地投入到识字教学的过程中,在不知不觉中体验识字的乐趣。二年级教材识字部分的编排体现了在生活场景中识字的特点,在课堂上,如果我们能够创设一个个生活场景或氛围,就会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激活学生的思维,为了学生开创一个愉悦的识字空间,如教《小鹿的玫瑰花一课,我用简笔画,图片,把黑板布置得像菜园,黑板前摆放着几种常见的蔬菜,引导学生走下座位,看看、摸摸、读读、认认,然后再给这些蔬菜贴上标签,学生的识字活动如同在菜园里劳动,调动了多种感管参与识字、记字过程,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中,没有疲劳,只有快乐与思考,识字活动在自然愉快的气氛中进行。
二、教给识字方法,促进自主识字。
在语文园地“我的发现”栏目中,不断引导学生发现新的.识字方法。所以教给学生识字方法,使学生逐步具有自主识字的能力,这也是实验教材在识字编排上的重要意图。
在象形字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观察字和图片,在对比中发现字和图有相似的特点。在观察中充分发挥儿童形象记忆的优势,让一个个文字符号在学生面前活起来,以图画的形式记忆在头脑中,从中学到识记象形字的方法,以后遇到这类字也会用象形的规律来学。
有形声字的教学中,如在教学“棵、课、颗”这些字时,启发学生比一比,能发现什么。
专题研究总结 篇2
本学期即将结束,在这一学期中我们美术教研组工作紧紧围绕新课程标准,以激发学生的艺术爱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来开展,促进学生思维、情感等方面的发展,既注意组织学生的有意识的心理活动,又利用学生的无意识的心理活动;注重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行为,使学生学会沟通和协作、学会关心和理解社会。一、组织学习,完成目标
利用教学活动设计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我们美术组共同的研究小专题,在课题提出之时美术组全体成员积极主动的学习研究此课题,共同探讨、确立自己在课题中的明确分工。全体成员认真根据本学期本册知识体系,注重教学活动设计,教师不把现成的结论“奉献”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自己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中的活动设计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教学目标所采取的方式、方法,是师生为教学展开的一种合作。“教学活动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自觉支配的活动。”这种活动是一种教学预期行为,应该有其明确的预期结果完成教学目标。如果把教学活动按教学过程分为教学前活动、教材呈现、学生参与、教学效果测试与教学后活动五个环节,那么,每一个环节的活动设计都应当有其明确的预期的目标,而且目标设计的难易程度要适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让学生感到自己只要努力,就能“胜任”本课的学习任务。只有这样,学生面对挑战才会有信心,对新的教学内容的期待才能被激活,全部的学习热情才能被释放出来。二、认真备课,优化课堂
根据小专题的提出背景认真备课,注重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每个美术教师做到认真分析教材,分课时备课,突出重点及解决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活动设计,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已成为教学活动设计的主要内容,它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等。因此,美术课堂教学活动应以《美术课程标准》的课程总目标、领域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来设计,要为体现美术教学的目标、视觉审美的`本质服务,要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继续学习的意愿,以及理解、获得知识的喜悦。以确保教学活动有效性。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是教学过程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学的目的性、过程性、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它不但需要深厚的教育理论作为支撑,而且需要教师能切合实际地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在新的课程标准下,新的教育理念界定了一堂好的美术课的主要关注点,不仅仅是看教师教了多少的美术知识,而更多的是要看课堂上的教学活动,对促使学生的认知、思维、情感等方面的发展程度,即学生是如何学的,来评价教学质量的高低。随着美术教学工作阅历的延伸和美术教学活动的反思,笔者认为作为一名美术教师,仅有对美术专业的挚爱是不够的,还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掌握普通美术教育的特点和现代教学技术,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方式方法,才能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
专题研究总结 篇3
当前的课堂教学改革,确实使得大多数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师生关系也逐渐向平等、合作、互动的态势发展,教师逐渐地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转变,他们逐渐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课堂上自主、探究、合作的良好氛围正在逐渐形成。教学活动的设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不同感官,挖掘教材内涵,创设形式与内容相统一的活动情景,引导学生用“视觉”去“解读”教材,去发现美术语言的特征和规律;用自己的心去体验、去感悟教材;使学生在有效的活动中,充分感受不同的视觉审美,构建知识体系,提高思维品质。
《美术课程标准》对美术课程的教学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明确提出“课程的改革不仅是内容的改革,也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改变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方式方法,是本次课程改革所要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我们美术组全体成员将共同努力,共同研究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方案,争取在一年内达到我们的预定目标。
专题研究总结 篇4
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识字无疑是一种学习活动,但游戏跟识字并不矛盾,把幼儿游戏与识字结合起来,让幼儿在游戏中识字,在识字中游戏,这样才能取得识字的良好的教育效果。趣味识字是通过听读和游戏的途径来识字,即以识字为载体、以能力为目的、以兴趣为主线、以游戏为手段、以鼓励为幼儿的全新的科学汉字教育方法。
这学期围绕趣味识字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实验教师在逐渐的实践——反思——创新——实践的过程中成长起来,为孩子有效学习识字提供了有利依据。
一、开展幼儿识字与感官游戏活动相结合
识字常规的重要性让教师了解识字与各种感官互动的结合,使教师更好地加强常规教育。感知觉是认识世界的开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人类通过五官吸取知识,其中吸取最多的就是眼睛。幼儿的思维具体形象,充分利用感官活动调动其学习汉字的`积极性:通过视觉(看到什么就学什么字)、嗅觉(品尝水果的味道后,出示相应得汉字),幼儿能很快接受。
二、将幼儿识字与周围生活场景相结合
为幼儿创设一个预备的环境,包括识字,幼儿在拿取的过程中,耳濡目染,为幼儿识字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因为这些离幼儿很近,很近。“天天读句”是识字教学的一项巩固应用的好方法。自从开展思考“如何让天天读句发挥作用”的活动以来,教师们经常一起研究思考,自己总结出和所教教材匹配的“天天读句”,应用效果好,也大大提高了幼儿的学习质量。
三、将幼儿识字与各科教学活动及环境教育相结合
教育活动是每天向幼儿进行有目的、有原则的一种模式。幼儿识字与之结合,使集体教育活动增加了新的活力。今年的教研活动中,教师充分挖掘出识字与各学科的有机结合和渗透,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研究能力。活动结束后我们针对老师的每节活动做了反思与研讨,为更好地进行幼儿有效学习提供了基础。
四、创设“鼓励性评价”的氛围,激发幼儿“爱学”汉字的兴趣“鼓励、鼓励、再鼓励”的教育原则,激发了幼儿爱学汉字的兴趣。不论在什么游戏中,老师的心中都有全班所有儿童,对他们点滴的进步都要及时给以表扬和鼓励。尤其是对那些胆子小、性格内向、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
五、创编新的游戏,引发幼儿想学汉字的愿望
挖掘教师活动中的优秀游戏案例,以更好地为识字教学服务提供了帮助。游戏不能总玩一种形式的,所用的字卡要时时更新,方法要多种多样,才能引发幼儿想学汉字的愿望。能巧妙地把汉字作为玩具,并具有教育功能、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