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端午的文章

2023/11/23经典文章

微文呈现整理的端午的文章(精选4篇),都是精品文章,请您欣赏。

端午的文章 篇1

家里过节的粽子一向是奶奶包的,奶奶的包的粽子香甜软糯,质嫩滑口!说得俗点,就是好吃!在乡下的时光中,每逢过此佳节,就算是千里之外的人们也会千里迢迢的赶到咱家尝一尝此鲜!

端午节,奶奶便会在此天包上二百个粽子,不多不少!因为咱们村上共有二百个人,目的就是为了让村上每个人都享受到粽子,不收一分钱!是什么魅力让奶奶的粽子吸引了即使是千里之外的人呢?奶奶的粽子并不是放了什么不可多得的美味调料,更不会是放了改善食品的感官性状的添加剂!奶奶仅在粽子放了一颗她自己种的草莓!哦,原来是奶奶的热情,朴实打动他们啊!

可是奶奶现在老了,随着我们住,再也不能包粽子给老乡吃!如今,又是一年的端午节!我们全家起来了一大早,开始包着粽子!奶奶先把粽叶放到高压锅煮上,就开始准备包粽子的材料:有糯米,红枣,绿豆,草莓!不久,粽叶煮好了,奶奶先又用清水把粽叶洗了一遍,再放到清水里泡了起来!所有材料都齐全了,一切准备就绪了!奶奶先把三片粽叶稍稍重叠平放在一起,然后再卷成羊角状,再向里边放上准备好的糯米、红枣,绿豆,草莓。再用一片粽叶把口封住,一个羊角粽子就包好了。最后用白绳紧紧地绑住粽子!一个粽子就呈现出来了!

晚上,一家团圆,大家都在尝着奶奶包的粽子,其乐融融!只有我一个人望着窗外的风景,看着手中的粽子,感慨道:当年的糯米不及现在的糯米,当年的草莓不及现在的草莓!为什么如今的粽子的味道还不及当年的粽子味道呢?

是奶奶老了么?大概不是吧?

端午的文章 篇2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来了,岳麓山脚下人群欢呼,粽香四溢,淡淡的温暖漫入心头。也许这小小的县城里,只有这里才能够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气氛,沉睡的情绪被唤醒,来接纳新型场景,无论是缅怀悼念,或者是欢悦庆贺,我都会用异常的眼光,来看待这一天,因为节日的习俗已在心里定格,这一天是个非凡的日子,这一天是对生命慰劳的日子,那一丝丝所感触到的余热,也会成为内心刻骨铭心的记忆。

家家户户门头插上了杨柳,把门口点缀得分外起眼,街道上摆满了粽子,人们大包小包的拎着粽子,回去和家人团圆。小孩子的手腕上都系上了五彩线,快乐蹦跳着的节奏,激活了节日的情趣。所有所有的这一切,都飘着浓情蜜意。在这柳絮飞扬、绿意盎然的季节,人们的心情是极其易感的,每个人心里既有悲痛的一面,也有幸福的一面,悲痛是因为缅怀伟大诗人屈原,幸福的是,我们借着端午节的名誉,又站在了一个崇上的精神境界,通过去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而让自己的灵魂也得到了升华,这是一个真正值得留香的日子。

从文学史上来讲,端午节是一个纪念屈原的日子,弘扬民族气节的时刻,借景生情,丰富了端午的内涵。对于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我从小记忆犹新,对他轰轰烈烈的生死决择,让我感慨万千,却被迫于时局的束缚之下,透不过呼吸,但让我惺惺相惜的却是一个游吟不止的灵魂,用自己的生命放出最后的呐喊,在这样的节日里,他和他的历史传奇铺天盖地。今天,他仍旧一身长衫,大义凛然的站在云端,活在世人心里。他的故事点染了人性最柔软的一面,如果没有对生命的思索,我们又何惧岁月的风波。他的铮铮风骨早已留在世人心中,如今又被重复的刻印了一次。如果没有诗意的情怀,我们又怎会感受到端午节的特殊意义?如果不是那飞扬的诗章在心头激荡,在心底沉沉作响,我们的泪水一直堆积在心窝里,生活依旧缠绕着心灵不能顺畅,我们又怎会滋生新的希望?

节日,就像一个假期,抹去之前的种种纠结,让生命在另一个节点上重启,正因为有这些锁碎的仪式,才会一点点带动起心底的那点热气,正因为在乎这个日子,我们才会更加执着的守护着生命的热气。节日的心境应该是开怀尽兴的,唯有今天,那一幕惨烈的悲剧在心里的涌动不息,让我感受到了浓烈的乡情,从山谷里涓涓流来,让我懂得了付出与舍取,让我懂得了大爱,就算印在心里的是深深遗憾,对这种连光阴都磨擦不平棱角,唯有一种保全的方式,那便是让心中的感动,成就一个高贵的灵魂,成全一段千古佳话,留给世人眷眷绵绵的心理波纹,在起伏的情绪中去久久的怀念……

浮世渺渺,苍白得只剩物欲,历史文明的气息早就寥寥无几,幸好还有这样一个节日,提醒我们去回顾历史,触及心中的那块的圣地,我们便多得了几分深沉和感慨,便多了一片开阔的精神领土。我们一路匆匆走来,却没有来得及回味走过的人生,没来得及梳理那些错落的足迹,幸好还这样一个节日,能让我们去触摸传统中的那点芬芳和幽香,轻轻闭上眼睛,节日的节奏在远古时空中深沉的回响,这便是独具魅力的端午情思,盖去了每一个平凡的日子。

端午的文章 篇3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如期而至,过端午节,是中国人延续了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一大清早,我随工地做饭的大姐在橱房后面的山坡上拔了一些艾叶置于大门两侧,据说可以僻邪驱瘴。

工地的端午节是不放假的,晴朗的天气让工程一如既往、依然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身为忠贞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乡——湖北,今年的端午节大家伙儿是赶不上看划龙舟比赛的场景了,但煮鸡蛋与包粽子几乎家喻户晓,是每家每户都要做的,我们竹向路工程指挥部也不例外,只见做饭的大姐把鸡蛋用花椒、八角葵等各种佐料浸在一个有盐水的桶里,然后就地取材,在竹园里捡拾了一些大竹叶,把糯米洗净、空水,心灵手巧的她手把手地教我包起粽子来……就在这时,我接到了陶经理的电话:“中午多做点饭,添两个人。”放下电话我心生疑惑,过节都放假了,谁会在这个时候想起工地上的我们呢?

过了一段时间,客人来了,他不是别人,而是我们公路局局长全任东,只见他提着两个大袋子,师傅也紧随其后提着大大小小的袋子走进了厨房,我们上前一探究竟,原来竟是猪肉与各种新鲜的蔬菜,只见他说道:“今天是端午节,为了竹向路的大修工程早日完工,工地上施工的弟兄与送砂石料的师傅们辛苦了,所以我特地赶来问候大家,给你们加加餐,给工程加加油!”听完局长随和的“家常话”,工地上的气氛顿时热腾了起来。

到了吃中午饭的时间,菜呈上来了,有煮鸡蛋、粽子以及一些家常菜,全局长与大伙儿围坐在饭桌中央,与工地上的人热切地讨论着端午节的由来,耐心细致地解决工程施工中碰到的难题,鼓励大家齐心协力,争取早日完成竹向路大修工程,大家伙儿显得兴致很高,也许他们没有想到在这个端午节,全局长也能够舍小家,放弃节假日休息,与大伙儿融在一起,说着家长里短的“知心话”,陪工地上的大伙儿过了一个令人振奋、难忘的端午节,于是大家伙儿似乎干活也随高涨的情绪一样,劲头更足了。

今年的端午节虽没有龙舟竞发,妻儿团聚,但一位局长,一句发自肺腑的问候,一种心细如发的关心,似乎全部都融入了今年浓浓的端午粽香,带给工地上的我们是一腔暖心的记忆,悠悠飘香,久久不散!可谓是年年岁岁节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呀。

端午的文章 篇4

我国人民为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每年农历五月初五都要过端午节,这个风俗后来传到了朝鲜、日本、缅甸、越南、马来西亚等国。

屈原,生活在两千三百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年轻时就胸怀远大抱负,表现出惊人的才能,得到了楚怀王信任,官至“左徒”,据司马迁《史记》记载,他内“与王图议国事”,外“接遇宾客,应付诸侯”,是掌管内政、外交的大臣。

战国本是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争霸的混乱时期,秦国任用商鞅变法后日益强大,常对六国发动进攻。当时只有楚国和齐国能与之抗衡。鉴于当时形势,屈原主张改良内政,对外主张联齐抗秦,因而侵害了上层统治阶级的利益,遭到了那些受秦国贿赂的楚怀王的宠姬郑袖、上官大夫、令尹子椒的排挤和陷害。

糊涂的怀王听信谗言,疏远屈原,把他放逐到汉北,结果楚怀王被秦国骗去当了三年阶下囚,死在异国。

屈原看到这一切,极端气愤。他坚决反对向秦国屈辱投降,这遭到政敌们更严重的迫害。新即位的楚襄王比他父亲更昏庸,把屈原放逐到比汉北更偏僻的地方。

在长期的流放生活中,屈原没有屈服。他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决不随波逐流。拿起笔抒写自己对祖国的热爱,指斥“群小”误国,为后人留下了千古不朽的诗篇。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最伟大、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后人称他的作品为“楚辞”。代表作是《离骚》,这是屈原作品中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共三百七十三句,两千七百七十七个字,诗中叙述了诗人为实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所遭受的打击和迫害,深刻表达自己内心的痛苦、对人民和对祖国忠贞不渝的感情。

屈原在长期的流放跋涉中,精神和生活上所受的摧残和痛苦是可想而知的。一天他正在江畔行吟,遇到一个打渔的隐者,隐者见他面色憔悴形容枯槁,就劝他“不要拘泥”、“随和一些”,和权贵们同流合污。屈原道:“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意思是:我宁肯跳进江水中去,葬身在鱼肚里,哪能使自己洁白的品质蒙受世俗的灰尘?)

公元二七八年,楚国的都城被秦兵攻破,诗人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打击,眼看国破之难,却又无法施展自己的力量,他忧心如焚,在极端失望和痛苦中,诗人来到了长江东边的汨罗江,抱石自沉。他死时大约六十二岁,正是农历五月初五。

两千多年的岁月,这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能算短短的一瞬了,可是尽管大江东去,暮往朝来,诗人屈原的形象却依然留在人们心间。如今,每到端午节那天,人们仍要在江河里划龙舟,把粽子系上五彩丝线来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可见诗人的作品和精神是永存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