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优秀的文章

2023/11/24经典文章

微文呈现整理的优秀的文章(精选8篇),都是精品文章,请您欣赏。

优秀的文章 篇1

你走了,走的义无反顾,走的无牵无挂。因为梦想在远方,启程在脚下;因为远方有憧憬的美好未来,远方有更美更壮丽的风景。故想对你来说,是孕育你的摇篮。长大了,就要走出摇篮到远方去看风情。少年仗剑走天涯,或许这就是你行走远方的理由。你走了,我却忆你如初。

你走了,留给我的只是背影。我的世界一下子都是背影,印象定格成我永远的目送,你不断地前行。你走后,仿佛街角一转你就会笑着跑过来,仿佛门铃一响你会把门打开。秋千上可还留着你坐过的体温?球场边可还有你洒下的.汗水?我去了,那里只有风孤独地吹来吹去,那里只有尘寂寞地忽东忽西。学校依然书声琅琅,却再听不到和声里有你的音;球场依然龙腾虎跃,却在看不到队伍中你的影。我大学校走过,侧耳细细地聆听,仿佛你还在其中;我在球场漫步,瞩目慢慢地找寻,仿佛你就在其中。你走了,我却忆你如初。

你走了,远方有风雨,远方有彩虹;你走出了我的视线,却走不出我的目光。你的世界有你健康快乐地成长,我的世界有你喜怒哀乐的记忆。拿出手机,你在屏幕上注视着我;放开音乐,有你的声音在打乱节拍;站在高山上望着远方,而你不正在远方么。你走了,我却忆你如初。

你走了,你真的走了。你带走了我的整个世界,我留了下你的全部记忆。你走了,我却忆你如初。

优秀的文章 篇2

在去往神山背后的路上,看到了大批转山客折返,他们警告我们,不要去了,神山背后全是冰雪,寸步难行。

一个困难,一个人对你说,你可能没有感觉;10个人对你说,你还可以置若罔闻;可100个人对你说时,你可就有想法了。我没有金刚之躯,也不会呼风唤雨,听了很多这样的话后,偶尔会犯嘀咕。可一想到神山的傲然身姿就在前面,我又把退缩的心猛地收起。为了给自己增添勇气,我问两个藏族兄弟:真有那么难吗?你们在十月份没有转过山吗?

两个藏族兄弟见多识广,摸了摸脑袋,想了一下,犹豫地说,应该没有那么难吧,十月份来转山的人,应该也有吧。好!我心里想,他们敢转,我就敢!转到神山背后时,2007年的惨痛经验提醒我,要原地休息,第二天再转。

睡前,我和上师与两位藏族兄弟制订了第二天的计划,两位藏族兄弟说,凌晨4点就要出发。

我大惑不解,为什么这么早?

藏族兄弟说,从这里到卓玛拉山口都是冰雪,在冰上行走本来速度就慢,而且雪一般都有几尺,甚至1米厚,夹杂在乱石当中。如果我们不能在上午11点翻过山口,冰雪那时就化了,下山那段路根本走不了,上一脚是雪,下一脚是石头不说,很多地方看着是雪,踩上去就是个陷阱。

我当时对藏族兄弟的话理解很随意,向来谨慎的上师说,还是听他们的,咱们4点出发。

4点出发,其实都晚了。由于当时太阳还没出来,从神山背后的旅店到卓玛拉山口,一片冰天雪地。走在冰上,重心稍不稳,就是一个趔趄。

大多数北方人都有在冰上走路的经验,那真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感觉,温度又低,寒风如刀子一样刺在脸上,每走一步,下一步都不知该怎么走。

因为有冰的缘故,平时3小时的'路,我们走了6个小时,11点时,还未到山口。两个藏族兄弟脸上呈现着焦急的神色,催促我们加快脚步。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这么着急,跟他们解释说,真的走不起来。慢慢地,我们被两位藏族兄弟落下很远。我们眼睁睁地看着他们的背影在山口消失,心里并没有慌,只是莫名其妙为什么这么心急。直到我和上师快到山顶,脚下的冰冒出水来后,我才隐约感觉到,两个藏族兄弟快步走的原因:冰已融化,如果你停下来,静静地听,就能听见冰下面有水在汩汩流淌。这时候还不走,很可能会有生命危险。到达山顶,向下看,一片银色世界,我用脚试了下雪的硬度,一脚踩空,腰以下全都在雪里了。

上师吃了一惊,急忙来拽我,我在上师的帮助下,从里面爬了出来。

我站在山顶,俯瞰山下,狂风起来,吹起纷飞雪花,眼前白茫茫一片,不知道那两个藏族兄弟在哪里,我终于彻底明白,他们最担心的就是雪融化后,难以走出去。

我和上师对望了一眼,大家心照不宣:肯定要继续走下去,无论前面是刀山火海,因为已经到了这里,就没有返回的道理。况且,返回的路比前行的路容易不到哪去。

这段下山的路,说用“走”,显然不适合,我和上师几乎就是“爬”过去的。一脚下去,“扑通”一声,整个人掉进雪里,上师在后面站在石头上,惊慌地喊:没事吧?快,把手给我。

我把手伸给上师,上师用尽浑身力气,把我拽到石头上,我站稳后,上师向前,一脚下去,整个人消失了一半。我也惊慌起来,去拽上师。就这样,我和上师像是完成一个机械动作一样,我把他从冰雪窟窿里拽出,他又把我从冰雪窟窿里拽出,到后来,连站的地方都没有了,我们从冰雪窟窿里出来后,就用“爬”的方式前进。

这种方式提高了安全性,可速度明显减慢,而且非常消耗体力。从凌晨4点到中午时分,我们什么都没吃,所有吃的东西都在两个藏族兄弟身上,渴了就吃雪,饿了,什么都没有。我摸遍全身,奇迹出现:摸出了一个小苹果,是西藏当地的小苹果,特别瓷实,以我当时的状况,这种小苹果,我能一口气吃掉10个。我先给上师,上师从嘴边过了一下,放到我手中时,我发现苹果毫发无损,再仔细看,才能看到如瓜子大的一块咬痕。

上师说,你吃。

我的眼泪要流下来了,看着上师,轻轻地咬了一口。这个小苹果,直到我们11个小时后下了山,还剩一半。虽然只是一个小苹果,但在那时候它就是幸福和希望的源泉,舔一下,感觉像是在沙漠中遇到了甘泉一样。那种甘甜的滋味过了半个小时,仍然会在嘴中回味。那时候,我们都需要靠它来维系生存的希望,同时我们又都舍不得去啃。就这样,我们咬了很多次,它就像有了魔力,怎么吃都吃不完。

下山那段路,只有5公里,我们走了接近12小时,确切地说,是“爬”了12小时。那时天已完全黑下来,唯一能感觉到的就是耳边狂风吹起的冷酷雪花和上师急促的呼吸。我们就像是一对落难的父子,互相搀扶着,紧紧依偎着,埋头向前挪着如灌了铅一样的双腿。

眼前无边的黑暗带来压抑沉重的气氛,我不知道要走到哪里去,要走多久,我知道前面还有很长的一段路,一想到这段路,一听到狂风卷起冰雪的叹息声,我的绝望情绪顿生。我用了最大的意志力把这种情绪好不容易排除出去,可它很快又回来。

优秀的文章 篇3

毕淑敏的散文比较张晓风的散文更加通俗,她的笔风也许没有张晓风那么优美,可她用最朴质的话语谱写着人生的乐章。

《心境防割》一个多么令人深思的题目啊!在生活中,伤口,真的可以不存在吗?一个小小故事,却引出了令人叹服的道理:一双捻进了500根高弹钢丝的手套,却无法挡住小小的'荆棘。所以,人的一生也是不可能是没有创伤的。其中,我最喜欢“更不消说,人是不能无时无刻都裹在钢丝里面的。那样我们将丧失对人间百态的灵敏触碰和对风花雪月赏心悦目的叹息。”人们,又有多少人,为自己的心穿上了防割“衣服”,可又有什么用呢?

不用长篇大论,一句淡淡的“蚕是被自己的丝裹住的,这是的真理。”引出下文,没有一丝困惑,任何人都能明白。《蚕是被自己的丝裹住的》一反常态,蚕在人们的眼中,是一种勤劳,无私奉献的动物。可文中的蚕,竟有一些自找麻烦的感觉,可你如果细细的、慢慢的去品这篇文章,你就会发现,其实并无道理。又有多少人为这俗世中的金钱、权势、地拉吐出的丝就那样,紧紧的裹住,直到你窒息。当生命结束时,他们才会恍然发觉,世界是一个茧,而他们从未为自己而活过。

《爱的回音壁》我们被深深的爱意茏盖着,可是我们又是否真正懂得爱呢?我喜欢“爱是一面辽阔光滑的回音壁,微小的爱意反复回响着,折射着,变成巨大的轰鸣。”因为,已经迈入初中的我在这句话发现,父母真很爱我。时间无情,在他们的脸上已经满沧桑,每一根银丝,每一条皱纹都满是爱意和那对子女的担忧啊!我们已经12岁了,不说别的,从我们上学开始,6年啊!我们对父母说过一句“我爱你”这三个字吗?因为我们成天沉浸在爱里反而磨木了。父母不求别的,只求一句“我爱你,你辛苦了。”我们中有些人,可以将歌星的生日、爱好倒背如流,可又有多少人记得父母的生日,在那一天说一句“生日快乐!”让我们行动出来吧!让父母对我们的爱感到回音吧!

毕淑敏的一生,绚丽多彩,她总在平凡的事中发现不平凡的道理。人生,也许就需要和她一样活的有滋有味!

毕淑敏,让我品读人生!

优秀的文章 篇4

《背影》这篇散文通过描写父亲送儿子远行的一幕,表现了父子之间的真挚情感;《匆匆》讲述了时间流逝之快,并且时间不能倒流。告诉我们:昨天是作废的支票,明天是未发行的债务,只有今天才是黄金。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握住今天;而《荷塘月色》这篇散文中,作者用月光衬托荷花,描写了夜晚中荷塘的美景。

而令我感触最深的还是《春》。在文中,朱自清先生把春比喻为一个刚刚睡醒的孩子,欣欣然张开了眼,遍地的野花仿佛是天上的星星眨着眼。风,不再像冬天那样寒冷,像母亲的手,轻轻地抚摸着万物。在温暖的春风中,孩子们高兴得放着风筝。在春天,春雨是寻常的,它滋润着世间的万物。

在《春》这篇文章中,我认为最重要的一句话是:“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是呀,春天代表着绿色,寓意着复苏,象征着希望。我们只有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到秋天才会有累累硕果。而我们小学六年级不正是我们人生的春天吗。我了我们秋天的收获,我们现在难道不应该付出汗水和努力吗。

我热爱春天,歌颂春天,但我更珍惜春天!

“纸醉金迷”、“六朝金粉”的秦淮河,随着历史长河的流淌而逐渐失去了昔日风韵,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以浓墨重彩为它猛绘一笔,再次展现了浓装艳丽秦淮河的风采。朱自清成名作《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记叙夏夜泛舟秦淮河的见闻感受,作者在声光色彩的协奏中,敏锐地捕捉到了秦淮河不同时地、不同情境中的绰约风姿,引发人思古之幽情。

富有诗情画意是文章的最大特色,秦淮河在作者笔下如诗、如画、如梦一般。奇异的“七板子”船,足以让人发幽思之情;温柔飘香的绿水,仿佛六朝金粉所凝;飘渺的歌声,似是微风和河水的密语……平淡中见神奇,意味隽永,有诗的意境,画的境界,正所谓是文中有画,画中有文。作者的笔触是细致的,描绘秦淮河风光时,不求气势豪放,而以精巧展现美,具体细腻地描绘秦淮河的秀丽安逸,充分体现了作者细致的描写手法。

船只、绿水、灯光、月光、大中桥、歌声……种种景物,作者抓住其光、形、色、味,细细描绘,却是明丽中不见雕琢,淡雅而不俗气,使得秦淮河在水、灯、月交相辉映。历史是秦淮河的养料,可以说历史成就了秦淮河,没有历史的秦淮河失去了一切意义。作者从现实走进历史回忆,从形态与神态两方面唤醒了秦淮河。

“舱前的顶下,一律悬着灯彩;灯的多少,明暗,彩苏的精粗,艳晦,是不一的。但好歹总还你一个灯彩。”这灯彩实在是最能钩人的东西:“在这薄霭和微漪里,听着那悠然的间歇的桨声,谁能不被引入他的美梦去呢。只愁梦太多了,这些大小船儿如何载得起呀。我们这时模模糊糊的谈着明末的秦淮河的艳迹,如《桃花扇》及《板桥杂记》里所载的。

我们真神往了。我们仿佛亲见那时华灯映水,画舫凌波的光景了。于是我们的船便成了历史的重载。”作者由灯开始堕入历史,模模糊糊中、恍惚中,实在是许多历史的影象使然了:行走的船只,雾里看花,尽是飘飘然,朦朦胧胧;飘渺的歌声,似幻似真……作者借助对历史影象缅怀,将秦淮河写得虚虚实实、朦朦胧胧,让人陶醉,令人神往。

作者本着力于秦淮河的自然景观,却以歌妓的出现淡化了自然和他的审美情趣。作者把自己当时那种想听歌,却又碍于道德律的束缚,一心想超越现实,但又不能忘却现实的矛盾心情剖析得淋漓尽致,真实具体,那种情真意却,给予读者极大的感染力,而意蕴深厚自然。

为梦中回到现实,做好了铺垫。总的来说,《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这篇文章明显地体现了朱自清散文慎密、细致的特色。朱自清在描绘秦淮河的景色时,将自然景色、历史影象、真实情感融会起来,洋溢着一股真挚深沉而又细腻的感情,给人以眷恋思慕、追怀的感受。《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展现一幅令人缅怀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影。

优秀的文章 篇5

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一个节日,在我国历史悠久。宋朝大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描述了过年时人们放爆竹、贴春联的盛况,可见从那时起中华民族就有过年的风俗了。

每逢岁末,无论在外做什么工作的,无一例外地都尽可能回家过年,无论平时生活多么艰苦,过年时也要置办丰厚的年货,与家人团聚在一起,总结一年来发生的变化,祝福来年如芝麻开花节节高,日子过的更加红红火火。

我如今已过不惑之年,过年对我来说已远不如小时候那样有魅力。小时候,过年给我的印象是极为深刻而美丽的。记的那时,每逢过年奶奶就经常念叨:“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做豆腐;二十七,去宰鸡;二十八,白面发;二十九,满香斗;三十日,黑夜坐一宿,大年初一出来扭一扭。”真的,我们孩子们可以吃好的、穿好的、贴对联、挂年画,挣压岁钱,而且在过年的几天里,大人们总是保持着欢乐慈祥的情绪,不象平时那样动不动就训斥我们,据说过年是一年的开始,不能一开始就吵闹,以此取个好的开头。因此过年的几天里,我们可以尽情地玩耍。大年初一,我们跟着大人走街窜巷,整个村子里大拜年。人们穿的新赞赞的,脸上笑呵呵的,我们孩子们每到一家都可以吃到可口的食物,条件好的人家还塞给我们几角压岁钱,我们很快就用压岁钱买来鞭炮燃放,清脆的鞭炮声响遍了村子,也惹来了孩子们一串串开心的笑声。

过年贴对联是必不可小的事。父亲的书法闻名乡里,于是每逢年关来临,乡亲们常拿着红纸来求写春联。父亲为人和气,来者不拒,并让我帮着裁纸、倒墨,同时也让我学写。我受父亲影响,刚上初中时就开始给人写对联了。我对书法的兴趣就是从那时培养起来的。拜年时,父亲总喜欢品评乡亲们门上春联书写好坏,内容如何,这给我的写作以很大的帮助。

挂年画也是件很高兴的事。我自幼酷爱绘画,过年时总要买几幅自己喜欢的画挂在扫的干干净净的墙上,有《百鸟朝凤》、《五虎上将》、《猛虎下山》、《花鸟》四条屏等。闲暇时欣赏着崭新的年画,沉醉在浓浓的年的气氛中。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光阴荏苒,岁月蹉跎,爷爷奶奶早已过世,而我已经到了为人夫为人父的年龄,我现在又害怕过年,因为每过一年就意味着老了一岁,总感觉一年一年过的太快,然而与之不相对等的是自己事业平平,总有虚度年华之憾。尽管也渴望象周公瑾那样“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更渴望象古之圣贤那样“修身、持家、治国、平天下”。但我知道在芸芸众生中我们大都是平常的人,不可能建立盖世之功业,然而我们更不能因此而妄自菲薄,自甘堕落,而应该以星星之微光闪烁夜空,以芳草之萋萋染绿大地。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过年的意义已今非昔比,过年的好处远远超越衣食之改善。如果仅从衣食方面讲,我们现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就象天天过年。我认为过年的好处在于:一年中只有过年时,我们匆匆而疲惫的脚步才得以踏上回家团圆与轻松一刻的道路,才得以与家人一起享受天伦之乐,尽我们为人子女的孝顺,做我们为人父母的楷模;一年中只有过年时,我们喧嚣而浮燥的心灵才得以拥有一刻安静,总结过去,计划未来,及时调整奋进的脚步,走向成功,无悔宝贵而短暂的人生。

有歌唱道:一年里最美是过年,一家人最美是团圆;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真的,过年永远是最美好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让我们更加努力工作,勤奋学习吧,只有这样,我们每年过年时才会感到欣慰而充实。

优秀的文章 篇6

随着黄昏的渐渐临近,我迈着脚步,向着久久未到的海边,心里欣悦极了,不免绽出微笑。

伫立在海边,眺望着远方。船帆只只,正要远航;湛蓝的天空,竟有一鸟;眼前只有凉风缕缕,脚下细沙。耳边凤轻轻拂过,用手捉,却无法留住;弯下腰,想捧些细沙,却不经意间溜走。放飞一颗心,让梦在天空蔓延吧!静听着,浪涛拍岸,征帆远航……

现在,是傍晚么,你为什么这般浪静呢?这次,真的与以往不同啊,是我见多了,长大了么?我领略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我领略了“海日生残月,江春入旧年”的哲理;我领略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感慨。

瞬间,一只不知名的鸟儿飞来,鸟儿,你从何处而来,又要到此何干呢?瞬间,浪要汹涌起来了。于是,鸟儿疾速地溅到海边,轻轻一沾,瞬而又飞回天空。我惊讶,我欢呼,我赞美。鸟儿竟敢与海的浪斗?我走进了大海,去感受那水的温柔与凉快。晚风习习,我似乎一下又懂得了什么。“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满怀收获回去了。

其实,如果你善于留心,生活随处都是你学习的地方。

优秀的文章 篇7

现在正是青春年少,却不曾发现它本来的模样。

——题记

春天又来了,花开了;鸟叫了;叶绿了;小溪又欢快的流动起来了。而当生命的阳春三月到来时,我却没有发现他生机勃勃的面貌。

当我们追求个性时,一切枯燥无味的东西便蜂拥而上,甚至强行拘束了我们活泼的心。让我们机械的复制着昨天,这些青春,换了一副模样,这只是枷锁,用青春做伪装的枷锁,这不过是伪青春。

但我们希望独特时,一切统一的,必须执行的事物又来了,统一的知识,统一的考试,统一的衣食住行,这还是我吗?这里的人有什么区别吗?或许除了脸长得不一样,再没什么区别了吧。我们不过被是批量生产事物而已。一切都不是自己,这不过是伪青春。

当我们渴望自由时,我们却如同笼中之鸟,言行都被禁锢着。从来无法说出一些想说的话,只能在这虚伪的`世界中无目的的游弋着。渐渐的成了牢笼,于是也失去了意义,青春就此宣布远去。

一句青春,在初临世事的少年心里有着多么不寻常的意义,但在现实中,它却又不如理想般美妙,甚至是一文不值,但是青春真的是这样吗?不,它并不是这样。青春本来是独特的、自由的、个性张扬的,甚至可以是轰轰烈烈的。

曾经,我们幻想着青春无悔,但是现实中,我们又有多少悔恨留在心中。一切都会离去,等到这些都不再时,留下的只有神伤和几声无言的叹息。

优秀的文章 篇8

台湾出产的女作家中,龙应台和张晓风就是有趣的对比。第一印象,龙应台就是刚,就是冷峻,可犀利如她,竟也写出过《孩子你慢慢来》这样柔情似水的文字;张晓风则相反,初读就是柔,就是华丽,就是美不胜收,却句读处处透着一股子豪劲。

张晓风的散文集《从你美丽的流域》收了许多写儿女情长的篇什。从写作题材而言,张晓风跟其他女作家没有任何不同,爱情、亲情、友情几乎就就是她的全部。可就是当她起笔运笔,便完全超越了普通女人的情感。《母亲的羽衣》开头描写的就是一个温馨场面,女儿入睡前,搂着母亲的脖子问:“妈妈,你就是不就是仙女变的?”接下来,甜蜜中有了感伤,再往下,又有了沧桑——世间每一个女子,究竟如何藏起羽衣,从仙女隐忍为平凡的母亲?张晓风写得极美,又极沉重,仿佛知悉世间所有的秘密。张晓风写自己的爱情观,一蔬一饭一鼎一镬都就是朝朝暮暮的恩情,她说:“爱一个人,原来就只就是在冰箱里为他保留一只苹果,并且等他归来……”这就是作为平凡女子张晓风的爱情,可就是她不凡的时候,爱情便就是“执手处张发可以为风帜,高歌时何妨倾山雨入盏”的豪迈与“千泉引来千月,万窍邀来万风”的庄严。张晓风似乎有一种本事,再普通的物事,她总要忍不住翻过来,看看背面,甚至要透过经脉纹路去看它们在几千年前的模样。所以她写给丈夫的情书,写给儿子的诗篇,明明就是写私人的感受,却似乎写尽了人类的共同情感,就连她写睡袍、围巾、绣品、油纸伞,也丝毫没有怡红快绿的娇弱之气。

张晓风始终就是追求“大”的:大的格局,大的气象,大的胸襟,大的情感。她甚至就是有点刻意为之了。十几年前龙应台出版《孩子你慢慢来》时请张晓风写序,我还记得她说的话。她说自己年轻时听到太多对女作家的嘲讽,人们觉得她们只会写些柴米油盐、丈夫孩子,所以就暗下决心,一旦自己“大笔在握”,坚决不写那些遭人辱骂的文字。她真的做到了。事实上从张晓风的文章里始终读得出她的良苦用心,唠叨琐碎自恋自艾她就是看不上的,更别说撒娇作态,即使偶尔忍不住写写柴米油盐丈夫孩子,也就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架势。她写风衣,那风,翻阅过唐宗宋祖,“而你着一袭风衣,走在千古的风里”。她写酿酒的理由:“如果孔子就是待沽的玉,则我便就是那待斟的酒,以一生的时间去酝酿自己的浓度,所等待的只就是那一刹那的倾注。”这样的文字比比皆就是。张晓风的文章字里行间有一种江湖侠客的气度。

我读张晓风的感受,就是仿佛放舟于岁月长河,溯回从之、溯游从之,追随着一路看来,千回百转,也被那百年烟波水气湿了一身。张晓风喜欢读古书,将它们视为夺地而出的思想泉脉,她这样写自己读《尔雅》:世界如此简单壮丽,如此明白晓畅,如此婴儿似的清清楚楚一览无遗。我读她,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