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读物进校园工作实施方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小学读物进校园工作实施方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小学读物进校园工作实施方案 篇1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落实上级关于学生课外读物管理有关规定,加强对课外读物进校园以及图书质量管理,杜绝强制或变相强制让学生购买课外读物的行为。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把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可读性强、启智增慧的好书推荐上来,防止问题读物流入校园,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此方案。
二、组织机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三、具体实施
1、注重宣传,使教师、学生、家长对学生课外读物管理人人皆知,形成工作合力,保证工作效果。学校利用微信公众号、智慧校园等平台,将相关要求告知所有师生和家长,确保文件精神传达到位。
2、严格排查,确保读物质量。
(1)馆藏图书。学校读物管理小组在原来排查清理不良图书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按照教育部《办法》要求,认真排査了馆藏书籍,对发现的'不符合要求的书籍进行了封存管理,不准借阅。
(2)排查学生自带读物。学校要求班主任随时严把“十二种情形”关,检查学生带入学校的课外读物,严防不良读物进校园。对发现不符合要求的读物,教育学生禁读并及时告知了家长。各班还通过家长会、家长群、家访等方式,使广大家长熟知教育部《办法》中规定的“十二种情形”不宜读物,并对家藏图书进行排查,对发现不符合要求的图书禁止学生阅读。
(3)合理推荐读物。学校严格按照教育部《办法》规定的“方向性、全面性、适宜性、多样性、适度性”原则和“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可读性强、启智增慧”的标准,推荐学生课外读物,并从严管理,确保好书进校。各班主任也按照“原则”和“标准”指导家长的购书行为。
(4)加强对学生电子产品的管理,严防不良信息、文章、读物毒害学生。各班结合学校《学生手机管理工作方案》加强对学生使用手机的指导和管理,指导家长管控好学生使用手机及其他电子产品的观看内容,教育学生不浏览不健康网页和不良信息,不阅读不健康书籍、不观看不健康视频,坚持绿色上网。
(5)持“红线”思维,规范课外读物推荐、征订。
学校严肃学生课外读物推荐、征订纪律,非经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同意学校不组织任何学生课外读物的推荐、征订。学校设立违规推荐、征订学生课外读物“红线”,凡触犯者依据学校《关于加强纪律作风建设的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小学读物进校园工作实施方案 篇2
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营造健康安全的育人环境,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保障广大师生教育教学需求,根据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图书审查清理,防止问题图书进入校园,营造安全的阅读环境;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让学生会读书、想读书、爱读书;积极打造书香校园建设,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指导亲子阅读,让阅读成为学生及家长的良好习惯。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强图书审查清理工作,确保学生课外读物质量
1、图书室管理人员按照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关于开展中小学图书馆图书审查清理专项行动的通知》要求,认真排查图书室藏书,及时发现、清理不符合要求的书籍,进行封存管理,不准借阅。
2、各班班主任随时检查学生带入学校的课外读物,发现不符合要求的',教育学生禁读并及时告知家长。
3、各班级通过家长会、家长群、家访等方式,使广大家长熟知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中规定的“十二种情形”不宜读物,并对家藏图书进行排查,发现不符合要求的图书应剔除,禁止学生阅读。
(二)规范课外读物推荐机制
学校是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责任主体,负责组织本校课外读物的遴选、审核工作。推荐学生课外读物要坚持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规定的“方向性、全面性、适宜性、多样性、适度性”原则和“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可读性强、启智增慧”的标准。进校园课外读物原则上每学年推荐一次,推荐程序应包括初选、评议、确认、备案等环节。具体书目要经学校审核,从严管理,确保好书进校。坚持自愿购买原则,禁止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学校不得组织统一购买。对家长自主购买推荐目录之外的课外读物,学校要做好指导工作。
(三)重视对学生电子产品的管理,严防不良信息、文章、读物毒害学生
各班主任要加强对学生使用手机的指导和管理,指导家长管控好学生使用手机及其他电子产品的观看内容,教育学生不浏览不健康网页和不良信息、不阅读不健康书籍、不观看不健康视频,坚持绿色上网。
(四)积极打造书香校园建设,营造良好阅读环境
美化学校图书室,简化借阅程序,为学生借阅图书提供方便;教室设置读书角,安排专人管理,方便学生的日常阅读,优化阅读环境;打造读书长廊等校园设施,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
(五)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
学校组织开展日有所诵展示、读书小报展示等活动,促进学生深度阅读;班级开展读书交流会、诗词大会等活动,拓展阅读的宽度;鼓励学生、家长亲子阅读,激发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养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好习惯。
(六)借助学校课程设置,助推阅读活动的开展
每天中午,设置15分钟学生自主读书时间,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社团课程中设置“故事大王”社,用孩子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广阅读;课后延时服务中,设置阅读课程,教师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阅读,开展读书交流会。
三、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小学读物进校园工作实施方案 篇3
为了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工作,学校组织学习落实《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教材〔20XX〕2号,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该《管理办法》对规范学校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为确保《管理办法》落到实处,桓台县起凤中学就相关要求及贯彻执行情况规定如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打造育人环境
课外读物既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也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载体,在增长学生知识、开阔学生视野、增强未成年人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加强课外读物进校园工作的管理,有利于课外读物与课程教材形成育人合力。桓台县起凤中学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加强进校园课外读物管理的重要意义。按照《管理办法》要求,严格课外读物进校园审查力度,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程序,防止问题读物、违规读物进入校园,确保进校园课外读物的质量,让课外读物成为我校学生成长发展的真正助力。但是目前,市场上的学生课外读物良莠不齐,个别读物质量低劣,甚至有的.读物存在思想性、科学性、适宜性等问题,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破坏了良好育人环境。学校认真组织学习《管理办法》,明确基本原则、基本标准和工作流程,迅速筑起“防火墙”,防止问题读物进入校园。学校也要加大对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的宣传力度,通过学校宣传栏、主题班会、学校公众号等途径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对课外读物的鉴别能力,形成好读书、读好书、向问题课外读物“说不”的意识。
二、严格落实责任、健全管理机制
学校是进入校园课外读物推荐责任主体,因此,学校组建由校长担任组长、教导处牵头落实的学校课外读物进校园专项工作小组,负责课外读物的遴选、审核工作。专项工作小组切实落实工作职责,做好遴选、审核、推荐工作,特别是对《管理办法》中提到的以下12种情形要保持高度警惕,并不得推荐或选用为学生课外读物。原则上每学年推荐一次进校园课外读物,报属地教育行政部门备案;要深入班级定期或不定期开展进校园课外读物的排查工作,并将工作情况及时上报至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承担监督职责,在日常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中,及时发现问题课外读物并上交学校专项工作小组处置。工作小组要建立校园课外读物推荐报备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课外读物进校园的全面核查工作。
三、建立长效机制、强化日常管理
学校建立对课外读物从初选、评议到确认、推荐的自我监督制度,行成全过程的闭环管理机制,通过严谨、严密的程序设计安排,以确保课外读物进校园工作依规进行。学校将《管理办法》的落实情况纳入规范办学行为督查,学校的每一位教师、班主任、领导都要认真学习《管理办法》,第一时间将该项工作落实到位。学校要建立健全学校管理机制,加强对学生课外读物使用的监管力度,杜绝违规违纪问题,对失职失责行为坚决做到及时问责、纠偏,建立健全课外读物进校园工作的长效机制,坚决杜绝违规问题读物进入校园及学生手中。
小学读物进校园工作实施方案 篇4
为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防止问题读物进入中小学校园(含幼儿园),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了《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为认真贯彻实施《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制定本方案。
一、成立学校课外读物管理工作小组
1、小组组织构成:
组长:xxx
副组长:xxx
组员:xxx
中小学各科教研组长和各班主任
2、小组职责:学校课外读物管理工作小组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结合上级教育部门的工作指导和安排,负责学校课外读物的推荐、审核和管理工作。
二、学校课外读物管理工作小组严格执行《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做好推荐、购买、管理工作。
(一)严格推荐程序:
1、进校园课外读物原则上每学年推荐一次。
2、推荐程序应包括初选、评议、确认、备案等环节。
3、具体流程:
(1)学校课外读物管理工作小组组织管理人员、任课教师和图书馆管理人员提出初选目录;
(2)学科组负责审读,对选自国家批准的推荐目录中的读物,重点评议适宜性,对其他读物要按推荐原则、标准、要求全面把关,提出评议意见;
(3)学校课外读物管理工作小组负责审核把关,统筹数量种类,确认推荐结果,公示并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二)严格购买程序:进校园课外读物由学校图书馆进行购买,学校图书馆购买课外读物按照《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有关规定执行。
(三)加强课外读物管理:进校园的.课外读物,统一由图书馆进行管理。
三、加强其他渠道进校园课外读物的管理。
1、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校园内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
2、学校要明确受捐赠课外读物来源,由学校或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审核把关,明确价值取向和适宜性把关要求。经审核合格后,方可接收捐赠。捐赠读物交由图书馆统一管理。
3、加强各班级自建的图书角的监督管理,班主任老师是第一责任人。凡进入图书角的课外读物,首先要经过审核。审核由班主任牵头,联系学校课外读物管理工作小组,对本班图书角的课外读物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方可进入班级图书角,在班级内开展阅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