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百科 > 经典方案 > 正文

教学设计方案

2025/01/29经典方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

1、了解自己的家乡,夸夸自己的家乡,结合杭州的西湖博览会,初步培养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能用连贯的一段话夸夸自己的家乡。

教学重点:看图听听说说三位小朋友是怎样夸自己的家乡的;用不同的语言夸夸自己美丽的家乡或家乡的特产。

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语言把三个小朋友夸家乡的话说出来,不能成为变相的.背诵。怎样用连贯的一段话夸自己的家乡。

教学过程 :

一、谈话揭题,明确学习任务。

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家乡,你的家乡美吗?这节说话课,我们要先来听听三位小朋友是怎样夸自己的家乡的。(板书:夸家乡)最后还要小朋友仿照例子,用一段连贯的话来夸夸自己的家乡。

二、初步看图,整体感知。

1、这三位小朋友的家乡分别在哪里?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用句式他的家乡在(),因为那里()。

三、听听、说说

这三位小朋友的家乡都很美,听听他们自己是怎样迈进家乡的。

● 出示图1,

1、听边思考:A、他的家乡在哪里?B、那里有哪些美丽的景色?C、他觉得自己的家乡怎样?

2、分步回讲以上内容。

3、谁来做山里的孩子,向同学们夸夸自己的家乡?(个别讲,集体评议)

● 出示图2:

1、边听边思考:这个小朋友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

2、自由说;小组说。

3、谁来做海边的孩子向大家夸夸自己的家乡,指名说,集体评议。

● 出示图3 :

1、听录音想想,这位小朋友是怎样介绍自己的家乡的?

2、学着这个农村小朋友的样子,来夸夸家乡。(自由说,指名说,评议)

四、夸夸自己的家乡。

这三位小朋友的家乡都很美,他们都爱自己的家乡。我们也有自己的家乡,你来介绍一下自己的家乡好吗?

1、怎么说?依据第一幅图的学习方法。

2、分步指导:

(1)重点指导第二步那里有哪些美丽的景色?(或有名的特产)

(2)也可以说说居住地周围的建筑或市场的景象。

3、把三部分内容连起来,用一段话夸夸自己的家乡。(自由说;同桌说;指名说;集体评议。)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用一段话来夸夸自己的家乡,我们家乡都很美,我们都爱自己的家乡。我们要学好本领,长大为家乡做出自己的贡献。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教育学生做事要遵循规律,不要急于求成。

2、在理解寓言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讲出寓意。

3、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在理解寓言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讲出寓意,并口头联系实际学习、生活谈感想。

教学难点:

在理解寓言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讲出寓意,并口头联系实际学习、生活谈感想。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弄清题意。

1、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则寓言《揠苗助长》。

板书课题:揠苗助长

齐读课题。

2、这则寓言的作者是孟子,他和孔子一样都是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

3、“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揠”是拔的意思。

(“揠苗助长”是拔禾苗帮助禾苗长高。)

二、讲读课文,理解内容。

1、自读课文,思考:(1)这个故事中讲的是怎样一个人?(2)他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指名回答。

(这个故事讲的是古时候一个种田人,用拔苗助长的方法帮助禾苗长高,结果禾苗都枯死了。)

2、教学第一自然段。

⑴指名读

思考:种田人为什么要拔苗助长?

⑵从哪些词语看出种田人很焦急?用横线划出来。

指名回答。

板书:巴望 好像 焦急

⑶“巴望”是什么意思?(盼望)

为什么不用“盼望”而用“巴望”?(为了说明他当时心情十分焦急。)

⑷第一自然段讲种田人为什么要拔苗助长,也就是讲清了“拔苗助长” 这件事的起因。

板书:起因。

⑸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种田人焦急地想帮禾苗长高。)

⑹读的时候要体会种田人什么样的心情?(焦急)

指名读,齐读。

3、 教学第二、三自然段

(1)种田人一心想帮禾苗长高,他想出办法了吗?让我们一起看第二、三自然段。

指名读第二、三自然段

(2)他有没有想出办法?(有)

哪个词语说明他好不容易想出办法?(终于)板书:终于

他想出了什么办法?(拔苗助长)

他有没有考虑一下这个办法好不好?(没有)

从哪个词语看出他没考虑?(急忙)板书:急忙。

为什么他只想出拔苗助长的办法,而没有想出别的办法?

四人小组讨论。

(因为他只想让禾苗长高。)

他拔禾苗干了多少时间?(“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

“筋疲力尽”说明了什么?板书:筋疲力尽

(“筋疲力尽”说明他下了很大功夫,费了很大的劲。)

(3)他干得“筋疲力尽”后,回到家里自我感觉如何?(很得意,自认为力气没白费。)

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总算”)板书:总算

指名读种田人说的话。

(4)齐读第二、三自然段。

4、教学第四自然段。

(1)第二天,他的'儿子到田里一看,发现什么?

(禾苗都枯死了。)板书:禾苗都枯死了

(2)禾苗为什么都枯死了?

(拔苗助长会伤了禾苗的根,使禾苗枯死。)

(3)齐读四自然段

5、四人小组讨论:种田人错在哪里?

小结:禾苗是不能拔高的,违背了它的生长规律。

板书 :急于求成

违背规律

6、朗读课文

三、联系实际谈寓意。

1、学习了这篇寓言,你懂得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让学生各抒己见,从各个方面来围绕课文内容谈。

2、请你举一举生活、学习中的例子来说明你懂得的道理。

同桌讨论,指名回答。

若举不出,则出示下列例子。

(1)有一次,老师叫我背诵一篇课文。我没有先理解就急着背课文,结果花了很多的时间也没有背下来。

(2)有一天上午放学,我饿着肚子回家,发现妈妈还没回来,就炒冷饭吃。我把煤气灶的火开得太大,结果把饭烧焦。

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寓言《揠苗助长》,同学们从中懂得了不少的道理,希望同学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不要像那位种田人一样犯同样的错误。

五、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练习册练习一。

板书设计: ya 揠苗助长 起 因: 巴望 好像 焦急 经 过: 终于 急忙 违背规律 拔 筋疲力尽 总算 急于求成 结 果: 枯死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主题背景

目前,中小学生课务较重,课后除了完成作业之外,不是玩游戏就是看电视,眼睛的负担很重,平时参加体育活动又较少,学生的视力情况不容乐观。为此,设计召开预防近视 珍爱光明 的主题班会。

活动目的

通过本次主题班会,对全班学生进行爱眼教育,切实加强学生对视力的保护,降低学生近视发生率,提高学生对眼保健的重视,让学生体会到预防近视、保护眼睛的重要性。

活动形式

歌曲,诗歌朗诵,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组合。

活动准备

主题班会幻灯片制作;全班合唱歌曲;组诗。

活动时间

周一班会课

活动步骤

由曲《爱眼健康歌》导入本次班会。

播放视频资料,让学生明确眼睛的'重要性。

伴乐诗朗诵

先由班主任朗诵《爱眼诗歌》,再由五组学生分别朗诵《小眼睛,大世界》《心灵的窗户》《保护眼睛》《爱眼诗》《眼睛》。(这五组诗都是学生自己创作而成)

爱眼知多少 知识问答。(课前,已经给每个小组发放了有关爱眼资料,知识问答题目就是出自这些资料之中。)

播放视频资料(学生读书、写字姿势不正确,学习、看电视、上网时间过长,不注意眼睛卫生等相关的不爱护眼睛的资料),让学生谈感受(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统一认识,然后再全班交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爱护眼睛?(学生小组交流后再集体交流,并统一认识)

1、读书写字姿势要端正;

2、不再强光和弱光下看书;

3、不能长时间看电视、玩电脑,看时保持一定的距离;

4、认真做眼保健操。

全班合唱《深深爱眼操》。

班主任老师作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次活动,我想大家对眼睛的重要性一定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眼睛如同一扇展示心灵的窗户,也如同照亮我们道路的明灯,原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拥有一双明亮健康的眼睛。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执拗、憔悴、馈赠、真谛、璀璨、长吁短叹、盛气凌人”等词语。

2、了解纪伯伦及其艺术风格。

3、了解课文内容,领悟诗中拟人形象的情感内涵。

能力目标1、强化朗读,体会诗意推进的肌理和层次。

2、品析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理解诗中多样化的拟人手法。

3、领会两首诗的思想感情,学习借物抒怀的艺术构思。

德育目标感悟诗作闪烁着的理性光辉,引导学生热爱自然、敬畏生命。

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感受诗作清丽流畅的语言风格。

2、深透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

教学难点分析:诗中语意递进伸展的层次。

教学方法:诵读法自读·点拨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纪伯伦的《组歌》中的两首:《浪之歌》和《雨之歌》,去感受他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板书课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纪伯伦简介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听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标示段序并疏解疑难字词。

执拗(niù):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憔悴(qiáocuì):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馈赠(kuì):赠送(礼品)。

真谛(dì):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璀璨(cuǐcàn):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镶嵌(qiàn):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

酷肖(xiào):酷似。

海誓山盟:男女相爱时所立的誓言和盟约,表示爱情要像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

长吁(xū)短叹:因伤感、烦闷、痛苦等不住地哎声叹气。

盛气凌人:傲慢的气势逼人。

2、学生自由朗读,体会纪伯伦散文诗清丽流畅的语言风格。

3、教师范读,学生用简洁的语句表述自己的感受。

4、学生诵读全文,主动质疑,提出问题,师生合作交流。

学生的质难问题有:

(1)“呜呼!彻夜不眠使我形容憔悴。纵使我满腹爱情,而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这里的连接词使用好像不合常规?

(2)“尘世人生也是如此: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死神的怀抱。”这句话如何理解?

教师点拨

四、指导研习,深层理解课文内涵

1、学生齐读全文后,合作研讨:

(1)这两首诗中,作者的想象多数时候是紧贴着海浪和雨水的自然物理特性展开的。《浪之歌》中第二、四节写到的潮汐现象,你了解吗?诗作中又是如何塑造海浪与海岸的热恋形象的?

(2)《浪之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雨之歌》中塑造的雨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分析诗中雨的形象递进伸展的层次。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课后习题)

板书设计

组歌(节选)

纪伯伦

《浪之歌》

海浪:海岸的情人

人间:世界的守护者

《雨之歌》

雨:滋润万物情

“传情的信使”

(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