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手架施工安全方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脚手架施工安全方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脚手架施工安全方案 篇1
一、设计与选材
1. 安全性原则:脚手架的设计应首要考虑安全因素,确保能够承受预期的工作荷载,并考虑使用环境的特殊要求,如风速、地震等。设计过程中应参考相关标准和规范,选择合适的工艺和材料。
2. 经济性原则: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脚手架的设计也应考虑经济性,选择简洁且易于操作的施工材料和工艺,减少材料和人力资源的浪费。
3. 材料选择:常用的脚手架材料如钢材,应具有良好的强度和耐腐蚀性能,并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在选材时,应考虑材料的强度、刚性和稳定性等因素。
二、地基与基础处理
地基处理:脚手架地基基础必须按施工设计进行施工,按地基承载力要求进行验收。地基高低差较大时,可利用立杆节点位差调节。土壤地基上的立杆必须采用可调底座。
三、搭设与拆除
1. 搭设顺序:脚手架应按立杆、横杆、斜杆、连墙件的顺序逐层搭设,每次上升高度不大于规定值。搭设完成后,必须经过检查验收方可投入使用。
2. 拆除注意事项:脚手架的拆除也需遵循特定的.步骤,确保在拆除过程中不会对周围的工人或结构造成威胁。拆除时应从上到下逐层进行,严禁抛掷材料。
四、使用与维护
1. 安全使用:工人在脚手架上工作时,必须佩戴安全帽、安全带等防护设备,并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脚手架上的材料应堆放整齐,不得超载。
2. 定期检查与维护:脚手架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包括检查连接件是否松动、锈蚀,检查杆件是否变形、开裂等。发现问题应及时修复或更换。
五、应急预案
应制定脚手架倒塌、倾斜等紧急情况的应急预案,包括组织人员疏散、启动紧急救援程序、联系医疗机构等,以确保在发生意外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
综上所述,脚手架施工安全方案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在实际施工中,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和当地法律法规来制定和完善方案,确保施工的安全顺利进行。
脚手架施工安全方案 篇2
一、方案目标
确保脚手架的搭设、使用和拆除过程安全、高效,并符合相关工程要求和规范,以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提高施工效率。
二、脚手架设计与选材
1. 脚手架设计力求做到结构安全可靠,造价经济合理。
2. 选用材料时,力求做到常见通用、可周转利用,便于保养维修。
三、人员资质与培训
1. 搭设脚手架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上岗证书。
2. 施工人员应定期参加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四、脚手架搭设与拆除
1. 脚手架的.搭设和拆除需严格执行《专项施工方案》。
2. 操作人员需取得特殊作业人员资格上岗证,并在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3. 脚手架搭设完成后,应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五、脚手架使用与维护
1. 脚手架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 严禁超载使用脚手架,不得随意改变脚手架的结构和用途。
3. 脚手架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提醒施工人员注意安全。
六、应急措施
1. 制定脚手架施工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程序和责任人。
2. 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施工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七、安全监控与记录
1. 设立专人负责脚手架施工安全的监控与记录工作。
2. 对脚手架搭设、使用和拆除过程中的关键节点进行拍照或录像,以备查阅。
八、遵循相关标准与规范
1. 遵循《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
2. 遵循《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
3. 遵循《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
综上所述,脚手架施工安全方案应综合考虑人员、材料、技术、管理等多个方面,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可控。同时,应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安全方案,提高脚手架施工的安全水平。
脚手架施工安全方案 篇3
一、工程概况
(一)建筑概况
乐至县丛林春天二期高层商住楼工程位于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帅乡广场旁,建筑用地较为规则,其所在地理位置交通条件较为方便。施工场地较为狭窄,施工平面布置要求较高。
1、结构形式:钢筋砼;
2、结构体系:框支剪力墙结构;
3、主体总高:94.6m;
4、建筑层数:地下1层,地上28层,局部4层;
5、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丙类
6、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二级;
7、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乙级;
8、建筑物耐火等级:二级。
9、钢筋砼结构抗震等级:二级。
本工程平面形状为L形,(2—6)轴至(3—25)轴为二十八层高层商住楼,(1—1)轴至(2—5)轴为四层商业用房,(2—6)至(3—25)轴线高层14.7m标高处为结构转换层。该工程平面及结构形式不复杂。
(二)结构概况
本工程采用人工挖孔桩基础加地下室抗水底板,桩端持力层为中风化泥岩。桩身砼强度等级为C30,护壁砼强度等级为C20,垫层砼强度等级为C15,承台基础、抗水底板、侧墙砼强度等级为C30,负一层至三层墙、柱砼强度等级为C55,四层至六层墙、柱砼强度等级为C50,七层至九层墙、柱砼强度等级为C45,十层至十二层墙、柱砼强度等级为C40,十三层至十五层墙、柱砼强度等级为C35,十六层至屋面墙、柱砼强度等级为C30,负一层至屋面梁板砼强度等级均为C30,其中四层转换层梁板砼强度等级为C55。
(三)拆除时概况
根据设计及实际情况,一至五层考虑采用落地脚手架。六至二十八层设挑架(2—6至2—9轴交2—E轴,2—E至2—J轴交2—9轴,2—9轴至2—11轴交2—J轴,2—C轴至2—J轴交2—11轴,2—B轴至2—6轴交2—12轴,2—6轴至2—12轴交2—B轴,2—B轴至2—E轴交2—6轴)。
二、编制依据
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99;
2、《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3、《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4、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图纸
三、特殊情况处理
(2—1)至(2—14)轴交(2—A)轴线处一至四层落地脚手架靠近国道,在脚手架拆除时无法在国道上拉设警戒线。
处理方法:在二层板上做悬挑防护棚。
具体做法:防护棚采用双钢管为48×3.0由上、下两层钢管网架组合而成,悬挑长度为2m,锚固长度为2m,悬挑钢管跨距为1.5m同选挑架跨距,横杆间距为0.8m,双层之间35㎝,确保防护棚的安全性,上部设置斜拉钢丝绳2道与主体结构拉结固定,斜拉钢丝绳采用隔一拉一的方式进行拉结,钢丝绳规格为(6×19)15.5mm,水平距离每3m同斜拉杆隔一布一,间隔卸荷设一道卸荷;两层防护棚钢管网架上先后设置安全网、模板。悬挑端头为0.8米高的栏杆,防止坠物从防护棚往下坠落。
四、脚手架拆除施工工艺
1、拆除前的准备工作
1.1应制定外架拆除检查表,拆除前每段落地式脚手架和悬挑架必须组织检查,检查外架的扣件连接、连墙件、支撑体系是否符合构造要求,如不完善或缺少扣件、连墙件等应先补充完善,并经检查验收合格后(检查人员生产经理柳明建、安全负责人屈炳文检查签字)后方可进行拆除施工。
1.2拆除前由生产经理柳明建、安全负责人屈炳文对所有作业班组进行拆除安全技术交底。
1.3拆除前由安全员屈炳文负责检查脚手架上的杂物清理情况
2、拆除外架的重点加固部位:
(1)因阳台栏杆的安装故原预埋在阳台上的连墙件必须拆除,拆除后应做抱柱子与外架连接措施。
(2)拆除方向:按照楼层从上到下循环拆除
3、拆除程序及措施
3.1拆架程序应遵守由上而下,先搭后拆的原则,即先拆拉杆、脚手板、剪刀撑、斜撑,而后拆小横杆、大横杆、立杆等(一般的拆除顺序为:安全网→栏杆→脚手板→剪刀撑→小横杆→大横杆→立杆)。
3.2不准分立面拆架或在上下两步同时进行拆架。做到一步一清、一杆一清。拆立杆时,要先抱住立杆再拆开最后两个扣。拆除大横杆、斜撑、剪刀撑时,应先拆中间扣件,然后托住中间,再解端头扣。所有连墙杆等必须随脚手架拆除同步下降,严禁先将连墙件整层或数层拆除后再拆脚手架,分段拆除高差不应大于2步,如高差大于2步,应增设连墙件加固。
3.3拆除后架体的`稳定性不被破坏,如附墙杆被拆除前,应加设临时支撑防止变形,拆除各标准节时,应防止失稳。
3.4当脚手架拆至下部最后一根6m长钢管时,应先在适当位置搭临时抛撑加固,后拆连墙件。
3.5拆除过程中,要把同一种部件集中分类堆放,然后使用垂直运输设备运制地面,不得散乱搬运,以免部件变形和受损。
4、脚手架拆除的安全措施
4.1拆架前,全面检查待拆脚手架,进行技术交底后才准备工作。
4.2架体拆除前,必须察看施工现场环境,周围的安全因素,包括架空线路、外脚手架、地面的设施等各类障碍物、缆风绳、连墙杆、附件、电气装置情况,凡能提前拆除的尽量拆除掉。
4.3拆架时划分作业区,周围竖立警戒标志并划定警戒区,外架拆除施工架体上由安全员屈炳文负责监管,架工班组长负责指挥,地面由成东负责监管,架工班组必须派二人负责指挥,禁止非作业人员进入。(重点部位:马路边必须设置围挡竖立警戒标志并划定警戒区且由架工班组派一人监控、小区道路及入口需必须有人进行监控。)
4.4拆除时要统一指挥,上下呼应,动作协调,当解开与另一人有关的结扣时,应先通知对方,以防坠落。
4.5在拆架时,不得中途换人,如必须换人时,应将拆除情况交代清楚后方可离开。
4.6每天拆架下班前,由安全员屈炳文负责检查外架不应留下隐患部位,如留有隐患部位必须立即组织整改。
4.7拆架时严禁碰撞脚手架附近电源线,以防触电事故。
4.8所有杆件和扣件在拆除时应分离,不准在杆件上附着扣件或两杆连着送到地面。
4.9所有的脚手板应自外向里竖立搬运,以防脚手板和垃圾物从高处坠落伤人。
4.10拆下的零配件要装入随身的工具袋内;拆下的钢管要绑扎牢固,双点起吊,严禁从高空抛掷。
5.材料堆码措施
5.1拆除的钢管、扣件材料出场必须按指定地点分类码放好后,然后分批分类出场。
5.2拆下的钢管与扣件及其它零配件,应按类分堆(扣件装入容器内),妥善保管。
5.3垃圾分类进入施工指定堆放点,随时进行清理。
6.关于每层钢管及扣件拆下后如何送至地面的问题.脚手架,每层随拆随送往地面方法是每层设两人于该层梯段处采用传递接力的方式将拆下的钢管与扣件送至地面,并顺序码放于架料堆码处,当天拆除的第二天运走。拆除期间严禁竖向直接通过架体传递接力钢管与扣件。
7.经济处罚管理
为更有效保证外架拆除的安全及工人拆除时能规范施工的目的,项目将采取经济处罚管理对有违规操作和不按方案施工的情况采取50~~1000元不等的处罚。
脚手架施工安全方案 篇4
一、脚手架搭设前的准备工作
1. 确定搭设脚手架的位置,考虑到施工现场的环境和稳定性,避免在不稳定或易受损的地方搭设。
2. 评估施工现场环境和风险,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如设置警示标志,保证交通秩序,避免外界因素对施工造成干扰。
3. 根据搭设脚手架的高度和所需承重量,选择合适的工具、材料和设备,并确保其质量符合标准。
二、脚手架搭设与拆除
1. 脚手架的搭设和拆除必须严格执行相关施工方案和安全规范。
2. 搭设过程中,确保脚手架结构稳定,符合设计要求,并使用合格的材料和配件。
3. 拆除脚手架时,应按照先上后下、先外后内的顺序进行,确保拆除过程中不损伤其他结构或设备。
三、脚手架使用与维护
1. 脚手架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结构完整、稳定,无锈蚀、变形等现象。
2. 严禁在脚手架上超载作业或堆放杂物,以免影响其稳定性。
3. 施工人员在使用脚手架时,应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如安全帽、安全带等。
四、安全管理与培训
1. 建立健全脚手架施工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2. 对施工人员进行脚手架施工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3.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整改安全隐患。
五、应急预案
制定脚手架施工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理流程,确保在发生事故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救援和处理。
总之,脚手架施工安全方案应综合考虑人员、设备、材料、环境等多方面因素,通过科学规划、严格执行和有效管理,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