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老人文章

2023/11/25经典文章

微文呈现整理的老人文章(精选3篇),都是精品文章,请您欣赏。

老人文章 篇1

八十年前,

你被迫转移,

读过红楼,

用的是三国演义,

象唐僧取经,

有梁山狭义,

找一个根据地,

点燃革命的火星,

快速离马不停息,

一会在悬崖峭壁,

时而在雪山草地,

前面藏杀机,

后面有追兵,

你却象天使,

一次次化险为夷!

一路上多少英雄,

失去了生命,

有年长也有年轻,

许多还未留下姓名,

手相连心相依,

一点一滴连成二万五千里!

长征,是你的旅行,

信仰和大爱陪伴,

困难和危险也是风景,

长征,是你的舍生取义,

不惧艰险,目标坚定,

直至目标的胜利!

老人文章 篇2

少年的时候,对母亲只是一种依赖。青年的时候,对母亲也许只是一种盲目的爱。只有当生命的太阳走向正午,人生有了春也有了夏,对母亲才有了深刻的理解、深刻的爱。

我们也许突然感悟,母亲其实是一种岁月,从绿地流向一片森林的岁月,从小溪流向一池深湖的岁月,从明月流向一座冰山的岁月。

随着生命的脚步,当我们也以一角尾纹、一缕白发在感受母亲额头的皱纹、母亲满头白发的时候,我们有时竟难以分辨:老了的,究竟是我们的母亲,还是我们的岁月?我们希望留下的究竟是那铭心刻骨的母爱,还是那点点滴滴、风尘仆仆、有血有泪的岁月?

岁月的流逝是无言的,当我们对岁月有所感觉时,一定是在非常深沉的回忆中;而对母亲的牺牲真正有所体会时,我们也一定进入了付出和牺牲的季节。

有时我在想,母亲仅仅是养育了我们吗?倘若没有母亲的付出、母亲的牺牲、母亲巨大无私的爱,这个世界还会有温暖、有阳光、有沉甸甸的泪水吗?

我们终于长大了,从一个男孩变成一个男人;从一个女儿变成一个母亲。当我们以为肩头挑起责任也挑起命运的时候,当我们似乎可以傲视人生的时候,也许有一天,我们会突然发现,我们白发苍苍的母亲正以一种充满无限怜爱、无限关怀、无限牵挂的目光从背后注视着我们。我们会在刹那间感到,在母亲的眼里,我们其实永远没有摆脱婴儿的感觉,我们永远是母亲怀里那个不懂事的孩子。

往往是在回首的片刻,在远行之前,在离别之中,蓦然发现我们从未离开过母亲的视线,从未离开过母亲的牵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总在想,我们又能回报母亲什么呢?

母亲是一种岁月。无论是我个人的也许平庸也许单纯的人生体验,还是整个社会前进给我的教诲和印证,在绝无平坦而言的人生旅途上,担负最多痛苦、背着最多压力、咽下最多泪水,但仍以爱、以温情、以慈悲、以善良、以微笑,对着人生、对着我们的,只有母亲,永远的母亲!

于是我便理解了,为什么这么多哲人志士,将伤痕累累的民族视为母亲,将滔滔不断的江河视为母亲,将广阔无垠的大地视为母亲。

因为能承受的,母亲都承受了;该付出的,母亲都付出了。而作为一种岁月,母亲既是民族的象征,也是爱的象征。

也许因为我无法回报流淌的岁月所赐予我的,所以,我无时无刻不在爱着我的母亲,我的老母亲。在我的眼里,母亲是一种永远值得洒泪感怀的岁月,是一篇总也读不完的美好故事。

老人文章 篇3

夕阳把老人佝偻的身影拉得长长的,在深秋的青石板巷子,没有什么人,老人面无表情地拖着一只蛇皮袋,装着捡来的瓶子,偶尔发现有空瓶子就小跑过去弯腰捡起,今天“收获”不错,蛇皮袋都几乎装满了,“卖了瓶子,可以给孙女小雨带一块大棒棒糖,一直叫嚷着想吃”。想到这,老人不自觉地抿嘴微微笑了一下。

老人眯着眼看看远方的路,风轻轻地掠过他那满是皱纹的脸,花白的头发显得有些凌乱,“收购点准备到了”。他继续以缓慢的速度前行。换到钱,他在回家的路上买了一个棒棒糖,夕阳的余光把老人的脸和那根棒棒糖都镀上了一层金色。

小雨放学回来了,早已煮好了饭,正点一盏昏暗的小灯一边写作业,一边等爷爷回来,小雨7岁了,5岁起就帮爷爷干点家务活,自己在家时,就先抓空把作业写完,晚上吃完饭,就和爷爷坐在院子里,听爷爷讲遥远的故事,累了就到床上睡觉。

日复一复,老人每天都走很长的路,早上出发,傍晚回来。小雨每天上学,很安静,很听话,很努力,她的内心有一个遥远的梦,梦到爸爸妈妈回来把她带走,爸爸妈妈每两三年回来一次,但是呆一个多星期又走了,终究没有带小雨走,于是小雨慢慢地变得更安静,更努力学习,也不再幻想和爸爸妈妈一起走。因为她终于明白爸妈在工厂打工,没有办法带着她一起,她想靠自己努力走出去独立。又一年,爸妈出乎意料地在暑假回家了,还给小雨带回来了一个弟弟,交代了几句话给爷爷,又留下了一些钱,又走了。

从此,老人出外捡瓶子时,佝偻的身躯上背着一个小娃,拖着蛇皮袋,从夕阳中回来的脚步更艰难了,路似乎更长了。

在清苦的生活中,弟弟小云也慢慢长大了,不出去干活的下午,老人就喜欢在院子里看两个孩子嬉笑打闹,院子里,葡萄架的叶子落光了,一阵风吹来,正在抽着旱烟的老人咳了几声,傍晚的阳光把院子染得分外温暖。

这样又过了几年,小雨考上了大学,经常不回家了,暑假也在上大学的地方打工补贴生活费,小云也去了中学寄宿,老人院子一下子冷清了,每天从夕阳中回来也没有人在家。后来,孩子们的爸爸妈妈回家了,不再出去打工了,他们重新在另一块地建了一座新房子,老人一开始非常高兴,但是新房子起来了,儿子却没有要他进去一起住。

老人终于落寞在呆在自己那个破旧的院子,每天呆呆地晒太阳,偶尔得到儿子给的一些油盐米,衰老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有时还想念两个孙子在身边时的快乐,“一家人,没有团圆过”,悲伤地老泪横流。老人知道“他到了路的尽头,像那即将下山的夕阳,尽管有余光,却早已不温热了”。

不久,老人走了,儿子儿媳为了“孝子”的脸面,体面地办了个丧礼,两个孙子也回来了,“躺着的时候,一家人团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