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管理家校共育方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手机管理家校共育方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手机管理家校共育方案 篇1
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和《淄博市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的精神和《桓台县教育和体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工作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现就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提出如下管理办法。
一、严格原则,统一管理
1、手机进入校园的原则:原则上学生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一旦出现有学生带手机入校,学校将立即没收,再通知家长到校领取,或由学校暂时保管。
2、手机进入校园的流程:确有将手机带入校园需求的,须经学生家长同意、家长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交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
3、手机进入校园后统一保管的场所、方式、责任人:手机进入校园后,禁止带入课堂,由班主任统一收缴保管,锁在办公桌里,由班主任负责。
二、精准服务,优化管理
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学生在校期间与家长沟通的需求,每个级部安装一部移动座机电话,为学生和家长联系提供便捷途径,解决通话需求。加强课堂教学和作业管理,教师要严格按照教育教学工作计划,按时上下课,认真完成每天的教学任务,提倡老师每天适当的布置课后书面作业,不允许任何老师在任何情况下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
三、宣传教育,正确引导
学校将手机管理作为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开学第一周通过开学第一课、国旗下讲话、班团队会、校规校纪等多种形式集中开展手机使用、管理专题教育,加强教育引导,让学生学会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提高学生信息素养、自我管理能力和自律自控品质。
四、家校合作,齐抓共管
学校通过发放《桓台县起凤中学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致家长一封信,向家长宣讲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加强手机管理的必要性和具体措施。并要求家长应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言传身教,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督促管理,形成家校协同齐抓共管。同时指导、鼓励学生家长和孩子一起制定手机使用管理家庭公约,家长引导学生在家期间养成正确使用手机的良好习惯。
手机管理家校共育方案 篇2
为了减少手机对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保护孩子们的视力,预防孩子沉迷于网络和游戏,更进一步地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学校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教基厅函〔20xx〕3号)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及学生成长需求,制定了《常州市丁堰小学学生手机管理实施方案》。
一、基本原则
正面教育、及时引导;教育为主、处理为辅;保护合法权利、尊重学生人格;强化家校共育、校内校外并重。
二、管理细则
1、原则上学生不得将手机带入校园,如有特殊情况,须由学生家长书面提出申请,经学校批复同意。
2、上学期间班主任及科任老师将为学生提供必要的通讯协助,解决学生与家长的通话需求。家长也可以拨打班主任及科任老师电话进行联系沟通。
3、如若发现学生私自携带手机进校园并使用,均视为违纪。学校老师有权对违规使用手机的学生,当场制止并收缴手机,通报班主任进行情况询问,与家长沟通联系,由学生本人交书面保证书后,家长来校领回手机。
4、如遇学校社会实践活动或校内大型活动(运动会、庆“六一”等),学生必须向班主任申请允许后方可携带使用手机,活动前和活动结束后由班主任代为保管。
5、若学生违反规定携带手机造成遗失,责任由学生本人承担。
三、保障措施:
1、学校将通过线上线下平台进行宣传《常州市丁堰小学学生手机管理实施方案》,提高全体师生和家长的认识。
2、学校将制定《关于加强手机管理致和美家长一封信》,指导家长监督学校在校外科学合理使用手机,强化自律自强和自我教育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各班利用班会课组织学生学习交流《常州市丁堰小学学生手机管理实施方案》,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级公约,督促学生自觉执行。
4、学生如需联系家长,可借助班主任或任课教师手机,学校也设立了学生临时联系需求电话(门卫传达室);家长如需联系学生,还可以通过QQ、微信、拨打班主任或任课老师电话等方式。
5、若发现学生违规携带、使用手机,任何老师和班主任有义务进行教育引导,通知家长领会手机;违规3次以上,报学校学生部,由学生部主任给予批评;情节严重者,报分管法制副校长予以训诫。
四、校外使用手机建议
1、原则上,周一至周五,无特殊需要,不得使用手机。周末或节假日,每天不超过一小时。
2、使用手机仅限于查询资料、沟通交流,浏览健康向上的网页和APP,帮助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要求浏览内容健康,不沉迷网游,不传播不真实和负能量消息,不涉及金钱操作,不得私自进行网购。
手机管理家校共育方案 篇3
目前,学生使用手机现象日渐增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家长和学生的联系,但也给中学生的成长带来诸多隐患。比如:有的学生经常用手机与朋友互发短信聊天,甚至通宵玩游戏;心智尚不成熟的学生往往会被各种不良手机信息所迷惑,如中奖、交友骗局,甚至黄色不健康的信息,从而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为净化校园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根据省教育厅要求和淄博市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淄博大学城实验中学开展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活动。为了将此项活动开展得有实效,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目的意义
净化校园环境,营造良好的校风、学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总体要求
原则上所有学生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将手机带入校园需求的,须经学生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交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对违反规定的学生,学校给予批评教育,并通知家长和学校签订协议书,屡教不改的,给予记过处分。
三、具体实施
1、由学校印发《关于禁止学生携带手机进入校园致家长一封信》,并在校园微信发布,营造氛围,加大师生家长的知晓率。
2、加大宣传力度,各班召开一次“如何管理好手机”的主题班会,让每一位同学从自身做起,坚决拒绝手机进入校园,并形成长效机制。
3、优化学校管理,学生入校后,需和家长联系时,学校要提供通话条件,方便学生联系家长。
4、加强课堂教学和作业管理,教师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
5、通过开学第一课、国旗下讲话、班会、心理辅导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提高学生信息素养、自我管理能力和自律自控品质。
四、跟踪落实
各级部将通过不定期开展自查活动,督促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严格落实手机管理有关规定。政教处通过学生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时刻跟踪年级整治情况,并及时通报相关情况,动员学生积极配合落实,引导学生自觉遵守手机管理工作办法。
手机管理家校共育方案 篇4
为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保护学生视力,让学生在学校专心学习,防止沉迷网络和游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成立学生手机管理小组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工作目标
通过严格管理使学生手机管理符合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强教育引导,通过国旗下讲话、班团队会、心理辅导、校规校纪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
三、工作内容
(一)高度重视,加强宣传,落实落细落靠。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是基础教育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也是教育部年度重点工作。学校高度重视、加强统筹,全面梳理教育教学相关要求,营造手机管理工作合力,加强过度使用手机危害的'宣传教育,赢得家长对管理措施的理解和认同,形成良好舆论氛围。将手机管理纳入教育督导重要内容,加强工作检查,建立通报整改制度,确保工作落实落细。
(二)精细管理,加强服务,提高管理水平。将手机管理纳入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明确手机管理规定,完善手机管理办法,及时告知学生和家长,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学生确有将手机带入校园需求的,须经学生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交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从而形成共同遵照的良好局面。合理设置集中保管学生手机的设施设备,明确专人、健全制度、严格流程,确保手机不丢失、不损坏。同时,采取多种方式便捷家校联系,满足学生与家长沟通需求,提高手机管理工作水平。
(三)合理使用,加强指导,做好家校沟通。教育学生理性看待、合理使用手机等智能电子产品,培养良好使用习惯,加强自我管理,在提升学生信息素质的同时,严防形成依赖和网瘾。指导家长履行监护职责,主动配合学校的相关管理措施,并加强学生日常使用手机 监管,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四、具体措施
(一)有限带入校园学生原则上不得将手机带入校园。学生确有将手机带入校园需求的,须经学生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交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未经允许,不可私自取回。
学生手机、智能手表申请入校规定:学生家长以书面形式向学校提出申请。班主任明确告知学生手机、智能手表入校的使用管理规定。
1、针对智能手机
(1)学校将通过家长会、班级微信群、公众号等方式,广泛宣传学生使用手机的危害,并结合当前小学生由于使用手机造成的危害案例进行引导教育。
(2)学生进入校园,如遇紧急情况,必须与家长联系时,可使用老师办公室电话或老师手机。
(3)家长如需联系学生,可直接联系班主任,如遇班主任上课或外出教研情况,可联系班级群中的任课教师寻求帮助。
(4)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学生确有将手机带入校园需求的,须有家长提出书面申请。进校后,学生将手机交给班主任后上交政教处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放学时,将手机进行归还。
2、针对智能电话手表
(1)班主任老师将对班级里使用电话手表的同学进行摸查登记。
(2)如有特殊情况需要配置电话手表与家长保持联系的同学,需由家长提出书面申请,经学校调查情况属实再予以批准。电话手表经班级登记在册,学生方可按学校规定带进校园。
(3)电话手表必须按照学校规定时间进行使用,由家长进行设置,在学校内必须严格遵守学校的管理规定。
(4)如有未经申请批准私自戴电话手表进校,一律没收处理,至学期结束方予归还。
(二)家校沟通顺畅家长如有急事,可以打班主任或科任老师的电话、或通过班级微信群由班主任和科任老师代为传达;如果家长确实需要每天或经常与孩子联系,了解孩子在校的生活和学习及表现情况的,可以通过微信群,请班主任代为传达。学生如需要联系家长,可借教师电话或者保安室固定电话进行联系。
(三)课堂远离手机学校加强课堂教学和作业管理,教师应通过课堂板书方式给学生当面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学生单独利用手机完成作业,如有使用手机的要求需通知家长知晓并陪同学生一起完成,让学生的学习远离手机,不依赖手机。
(四)细化管理措施学校的管理人员,包括领导、老师等,一旦发现学生携带和违规使用手机,一律收缴,收缴的手机交由班主任统一封存后并交由学生家长保管。
五、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保障,推进学生手机管理常态化。学校成立手机管理小组,负责学校学生手机管理工作,切实做好学校《方案》的落实工作,使本校学生手机的禁入、申请、管理等工作良性发展。
2、注重宣传,使教师、学生、家长对学生手机管理工作人人皆知。形成工作合力,保证工作效果。
3、严格管理,失职问责。全体教师要增强责任心,严守纪律,规范行为,凡因工作不力致使学生出现问题者,对责任人严肃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