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读书的文章

2023/11/26经典文章

微文呈现整理的读书的文章(精选10篇),都是精品文章,请您欣赏。

读书的文章 篇1

快乐之于世俗是无处不在,随处看到一张笑脸,听到几声“哼哼”便构成了快乐。可是这样的快乐只是瞬间所引起的短暂的欢愉,深层的快乐是丰满而略带倾诉的,它是心灵的温存情不自禁地表露。甚至你不知为何而乐,但是你真的乐了,哪怕你的脸上还露出了悲伤,或者干脆你的脸上什么表情也没有。

我所读的《朱自清散文》便是这样的一种深层的快乐。朱自清本人的感情基调是深沉的,有一种浅灰色的气质。这也正应和了他所作文章的特点——沉静、优美、淳厚。如同一杯消溶的咖啡在乳白的杯盘里打旋的曼妙与柔美。而他的快乐正是溶解在这独特的品味深处的一丝清甜。

《朱自清散文》的快乐是《匆匆》而来的。“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他疑惑地,略带焦虑地问着,然而“洗手的时候,日子从盆子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疑惑的双眼前过去。”这样的无奈与悲伤在朱自清的太息中越发清晰了。可是,这一切的发生是必然的。他开始注意到迁徙的燕子,开始等待再青的杨柳,他将自己投入到每一个迎面而来的日子中去。这样,他也觉得快乐。是从忧愁中萌发的快乐,再用快乐去解读忧愁。这是他的选择。

带着这样的心态,他又神迷心醉于《歌声》中了。他喜欢轻轻地、静静地融入那三曲清歌里。那是何等的舒坦与快乐。因为他追求快乐,他便置身于一个暮春的早晨,领略着霏霏的细雨,赏玩着做着清梦的群花,任凭东风吹来一缕缕的花香和大自然的滋味。不过这只是歌中所有的,却被他那平静如水的细腻心灵所捕捉,分解成了点点温存,收藏到快乐的宝盒里。别人不一定拥有的,但是他拥有这样一种寻觅快乐的眼光。

或者,他更喜欢在失落与惆怅的极致中提炼快乐。《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朱自清与平伯雇了一只“七板子”船。在游河的过程中,他们经过了灯月交辉、笙歌彻夜的迷醉场景,又来到了荒江野渡、淡月疏林的秦淮河的另一头。而心情则是由沉醉转入窘迫再变为懊悔与惆怅。这是怎样整合在一起的情感呢?作者似乎陷入了幻灭的情思中。然而细细回味作者心情波澜变化的过程,实际上正是作者喜欢并陶醉于此的。还有如《荷塘月色》中作者寄予的那种情感,和他赏玩景物的角度,无不体现出朱自清对深层快乐的追求。

《朱自清散文》的快乐之不同在于他对快乐的另一种认知。他以不乐而乐,以独处而乐,是对快乐真谛的深入的剖析,也是对忧愁世事的积极的看待。正因为他追求这种深藏在心底的微妙的快乐,才会有那样包容万物、吸纳万物、寄情于万物的博大、超然的胸怀。

其实,真正珍贵的快乐往往藏在那些忧愁与哀怨的情感深处,等待着那些乐观、充实而又细腻的'心灵去发现。

读书的文章 篇2

冬天来了,我总想抱着朱自清写的书,静静的坐在窗台下,慢慢地在那字斟句酌,细细品尝。每每此时,我都像沐浴在冬日的阳光下:暖身,暖心,温暖我的整个世界。

朱自清先生的文章,就如叶圣陶说:每回读佩炫兄的散文,我就想起倾听他的闲谈乐趣,古今中外,海阔天空,不故做高深而情趣盎然。记得他曾经写春天时有几段特别优美句子。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刚读完这几段,感到身体又凉又热,凉是来自朱自清细腻通透的笔风,热是来自朱自清那份热爱生活的执着。就像儿时临睡前妈妈在耳边的呢喃,又像久别重逢的亲人的拥抱……

朱自清先生那细腻的感情,就像和风细雨,润物无声的春雨,无时不在,又如他最著名的《背影》有这么精彩的一段。“他触目伤怀,自然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至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于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到,我身体平安,膀子疼痛厉害,举著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见那胖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读完这篇文章,有多少人不泪沾衣襟?这让我想起前几个星期的事,奶奶的腿一直不好,如今,腿也肿得厉害,行走亦越发吃力。因为我的老家在湖北的.山区。交通一直不便利,她也一直呆在老家,哪儿都不能去,奶奶经过亲朋好友的帮忙住进了医院,爸爸因为要照顾我,回不去,只有妈妈回家照顾奶奶,奶奶经过检查确定要进行大的手术,有一段时间,爸爸一拿起电话都是说,还疼不疼啊,医院食堂的菜好不好啊,手术那天更是如坐针毡,没到此刻,我都仿佛看到奶奶那佝偻的背影,无奈的心,同时我也能理解作为儿子的爸爸当时焦急。迫切的心,毕竟孝顺的美德就是应该这样一代代传承下去。

这就是我读完《背影》后,在我心里永远留存在的东西,这一爿温暖的背影,就像一股暖流时时都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涌动,我爱你们,我的亲人,我爱你们,美丽的世界!

朱自清先生的文章永远都是这么朴素而富有温情。

读书的文章 篇3

《给教师的建议》是杜殿坤先生根据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和需要,选择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精华部分翻译而成,另从苏氏的其他著作里选择了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条目,作为补充,全书仍有一百条,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第一,内容全面而又清晰。

这本书是将原书的两册合并而成,是一本沉甸甸的“厚书”。它囊括了学生与教师、上课与下课、劳动与学习、时间与知识等各方面的问题,内容充实。它又将这些内容用一百个小标题分别标注,每一条谈一个问题,相互割裂而又有机统一。比如说,它的第2条建议谈到,“教师的时间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结尾时它指出,“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关的。”紧接着,它的第3条建议就谈了“教师的时间和教学各阶段的相互依存性”。就这样,它在追求完整性的同时注重独立性,把一本厚书变成了一百篇小文章,让读者倍感轻松。

第二,见解通俗而又深刻。

作为一本教育著作,理论的表述是及其重要的。而这本书与其他教育著作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理论分析十分精辟,但通俗易懂,而且都是由生动的实际事例揭示出来的,对读者在教育实践中碰到的各种问题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幼教之友《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比如说,在第19条“对学习有困难学生进行智育”的问题上,它根据很多教师要求后进生只读教科书,甚至只背书不思考的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那是完全错误的。”“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然后,它用一位姓特卡琴柯的优秀数学教师的成功事例佐证了自己的观点,让人信服。

第三,语言朴实而又生动。

追本穷源,这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它富有独特的幽默,但在杜殿坤先生的编译下,它同样具有了语言的朴素美。比如说,在第14条建议的开头这样写“民间教育常说‘复习是学习之母’,可是,善良的母亲常常变成凶狠的后娘。”试问,这么朴实的词语,这么经典的比喻,我们又能在多少教育著作中见到呢?再比如说,在第76条中论述怎样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儿童时这样说“正像医生细心地研究病人的机体,找出疾病的根源,以便着手进行治疗一样,教师也应当深思熟虑地、仔细耐心地研究儿童的发展……”类似深入浅出的文字在本书中比比皆是,极便阅读。

《给教师的建议》是一本好书,阅读这本教育著作,正如向名师学习,又如和同事交流,轻松而又愉快。

读书的文章 篇4

朱自清是一个大散文家,他为人学问均表现出中国知识分子正真的节操,他的文章令人佩服、羡慕,他是公认的现代散文和现代汉语的楷模。我很喜欢读他的散文。他的文章很抒情,很有艺术魅力。朱自清的早期散文,可分为写实议论和叙事抒情两大类。后期的更是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真是脍炙人口的佳作,代表了他的散文艺术的最高成就。

最近,我在教学生学习朱自清的散文——《春》,它又引起了我的共鸣,我再次翻开《朱自清散文集》看了起来,这篇《春》引起了我更深的理解。朱自清在文章中这样写道:“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读到这一段,心中充满欣喜之情,这五颜六色,鲜艳夺目的色彩多美!

这美之所以能打动人心,是因为人们希望生命的形态也像五颜六色,鲜艳夺目这样。有的人有大志,希望做大科学家;有的人安于平凡,希望安分守己,过家常日子;也有的人愿意东奔西跑,不断变换工作环境,虽无大的成就,但却充分体会品尝工作的乐趣。有的人外向,言语滔滔不绝;有的人内向,轻易不向人表露内心。但所有这些,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生命都像这些花儿一样鲜活,饱满,充满生命的芬芳。

你不能用一种生命形态去规范另一种生命形态,你也不希望这样,犹如你不能因为喜欢桃花红得像火,你就让杏花、梨花都改变了颜色。你也许会说,我在读这段文字的时候,根本没有想到这些。是的,你在理性上不可能想到这些,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些景色描写却潜在地符合、迎合了你生命形态的趋向。

还有这几句:“‘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这是一种充满生命鲜活的温情,足以使你饱受创伤的心灵、情感得到抚慰。人在现实社会中生活,总难免要受到许多委屈、伤痛,因此,特别希望得到一种温情,这也是你读到这段文字感到特别舒意的原因所在。

再看这一段描写:“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罩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连续两三天的雨,本来是最让人心烦的,但当这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时,再配以充满生机的树叶儿的绿,小草儿的青时,就让人感到了生命的滋润。

而我们的生命总盼望着友谊、温情、情趣、理解等等来滋润我们的心灵,而这种滋润,“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式的“润物细无声”是再适合不过的了。而夜色,又在催旅人回家,光的黄晕造成的温柔,细雨给人的滋润,正是人们心灵所渴求的家园。最妙的,还有这样几句:“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稀稀疏疏”,让人感到了宇宙的大与人的小,但“静默着”,又让人感到了人因生命的滋润、家园的安宁而底气充沛、中气十足。

不同的景,蕴涵着对生命的不同的描述与理解,这正是作者选择、搭配不同景色的自觉或不自觉的内在的思路,也许作者自己也意识不到这一点呢,他只是按照自己的生命感觉,按照自己的艺术理解去写的。

总之,读着朱自清的《春》,给人以启迪,让人感到韵味无穷,百读不厌。你也许会说,是作者描写的春色生动,感染、打动了你,我却说这是《春》的意境魅力所在吧!

读书的文章 篇5

《小王子》这本阅读率仅次于《圣经》的名着,我似懂非懂地读完了,只是觉得小王子是个忧伤的孩子,他的话总是带着一丝忧伤和甜甜淡淡的感觉,直击读者的心坎。渐渐,我又似乎懂得了小王子彻骨的忧伤和爱的沉重,却又不能体会,但我又好像隐隐懂得了其中的一丝道理。一种关于爱的道理。

《小王子》以作者为故事叙述者,讲述了小王子与他的玫瑰发生了矛盾,他告别了自己的星球,从自己星球出发,去各个星球访问,认识了国王、虚荣者、酒鬼、商人、点灯人和地理家。在地球上认识了作者、狐狸和蛇,也找到了爱。最后,蛇帮助小王子用生命的代价回到了家乡。

这本童话书不像其他童话一样,拥有美好而幸福的结局,但在故事中却处处找到充满童趣童真的想象,并告诉我们除了真善美之外的道理。

就像小王子离开玫瑰时说:“我太年轻,以至于不知道怎样去爱。”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感触,很多人年轻时都认为身边爱自己的人,对自己好是应该的,是天经地义的,所以也就不会懂得珍惜。但当自己历经沧桑,慢慢老去时,回想往事,就一定会为自己年轻时的轻狂而感到后悔。所以老人就总是会仰天叹息,哀叹声就如天上的星星一样多。如果小王子早一点学会爱,最后就不会用生命去实践爱。假如我们都学会了爱,也就不会那么多的悲伤和后悔。对待父母也是,千万不要认为他们的爱是应得的,作为子女我们要用双重的爱回报。

我特别喜欢《小王子》中狐狸说的一句话:“你下午四点钟来,那么从三点钟起,我就开始有了幸福感。时间越临近,我就越感到幸福。”我觉得我就如狐狸一样,总是那么期待幸福,给自己满满的幸福感,我会对自己说:“不用羡慕别人的幸福,因为说不定也会有人正在仰望着我的幸福。”不能否认,我和狐狸都是会享受幸福的人。

每个人都有过童年,有过天真无邪的童心,但也许这些童心会一点点地被岁月的流逝侵蚀,大人也会在利益斗争的世界里,慢慢忘记自己曾经是一个小孩子,曾经拥有那么多烂漫的回忆。这时候他们就需要一本《小王子》,来唤醒他们心中沉睡已久的童年记忆。

至今这本书我仍然没有完全读通,我需要用未来无限的时间来参透这本经久不衰的传奇,它将带给我无限的乐趣和道理。

读书的文章 篇6

歌德这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对话。”

最近,我认真阅读了安奈特.L.布鲁肖的《给教师的101条推荐》捧读此书,给我许多收获,带给我教学上许多推荐,在原先教学中的许多疑虑一下烟消云散,里面收入了101个教育小故事,涉及教育的各个方面,有教师教育孩子的心得,有课堂上意外发生后的随想,有转变观念的体会,有关爱孩子的收获……

读着书中的故事,我不由联想到了自我,如果我遇到了类似的状况,我会如故事中老师一样对待如此的学生吗?当意外发生时,当学生的行为已经超越了底线,我会如何呢?我会和故事中的老师一样一笑了之,灵活的对付,还是会大发雷霆,以自我的威严压载学生个性的闪现?我不得而知,但是我已经在慢慢转变我自我,慢慢融入到孩子们中间,成为他们最为可亲的朋友。

读过此书,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后一章节:不要放下任何一个孩子。

其中讲到“优秀的老师,让差生变好,让好生更优秀。学生失败的同时,我们也失败了。”反省自我,我所教的班里差生较多,每次上课他们都会思想开小差,跟不上进度,久而久之,他们就成了我的眼中钉,肉中刺,轻者无视他们的存在,重者惩罚他们,此刻想来感到很惭愧,每个人都有自我的一技之长,都有自我的分工,自我的生存方式,何必强求十指一样长呢?我们作为教师,不是只培养参天大树,而是让每朵小花都开得灿烂。他爱音乐,就让他成为一名音乐家;他爱美术,就让他成为一名小画家……这样,我们才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为了一切学生。

读书的文章 篇7

最近,我看了一本非常有意思的童话故事书,书名叫《小布头奇遇记》。小布头是幼儿园老师用各种零碎布头做成的一个小布娃娃。两道短短的有趣的小眉毛,一个小小的好看的小鼻子,两片红红的小嘴唇,身上穿着一件美丽的葱绿色上衣,一条漂亮的裤子,头上戴着一顶黄色的`小帽子,真是可爱极了。由于这个小布娃娃太小了,还不到老师的手掌那么大,因此老师给他取了个名字叫小布头。

小布头被老师作为新年礼物送给了一个叫萍萍的小朋友。在幼儿园和萍萍家,小布头认识了许多玩具朋友,有小老虎、长颈鹿、小花猫、布猴子、小黑熊等。由于小布头胆子太小,有些玩具看不起他。后来,小布头到过很多地方,从城市到农村,从粮食仓库到老鼠洞;坐过火车、马车,还坐过上风筝上过天。在农村,小布头又认识了许多好朋友,有小芦花、大铁勺、小金珠、黄珠儿等。同时,小布头也遇到过一些坏人,像老鼠兄弟、大老鹰等;遇到了许多困难和危险。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小布头克服了困难,战胜了坏人,自己也从一个胆小的男孩子变成了一个勇敢的男子汉。

这本书真是太好看了,我看完一遍还想再看一遍。看了这本书,我不仅学到了许多知识,还懂得了不少的道理。我体会最深的有两条。首先是一个人一定要勇敢,胆子太小了什么事都办不成。小布头开始的时候因为胆子小,被老鼠欺负,被抓到老鼠洞里,还差点被老鼠当点心给吃掉。可是通过一些事情的锻炼,他的胆子变大了,变勇敢了。在老鼠想抓小芦花鸡的时候,他勇敢的救了小芦花,虽然老鼠打他,他也不怕,受到了朋友们的夸奖。另外,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友情的重要。朋友不仅会给你带来快乐,也会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来到你的身边。团结就是力量,只要和朋友团结在一起,任何不可能完成的事也能完成。小布头在他的经历中,就遇到过许多困难和危险,但是有了朋友的帮助,他一个一个的都克服了。最后,小布头和朋友们团结一心,还打败了一直欺负他们的老鼠兄弟。我真为小布头和他的朋友们高兴。

看过这本书后,我要向小布头学习,要不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胆量,勇于克服各种困难,努力做好每件事情。

读书的文章 篇8

德行犹如宝石,镶嵌在肃静处最佳。——题记

“身边的小事,处处有学问。”这是我们小时候每位家长的教育名言。但是把生命看得最透彻的人,我认为只有培根了。

当我翻开《培根随笔集》时,一篇篇短小精炼的文章,里面都包含了许许多多的道理。生动,精炼,富有哲理。虽然文章篇幅不长,但句句是真理,我受益匪浅。

五十八篇做人之道,处处散发着生命的气息。

《谈真理》说的是什么是真理;真理的好处与坏处。真理不是自欺欺人的借口、愚蠢的见解;也不是媚悦的憧憬、错误的估价;他只是人们心中的一种精神依托罢了。

读《谈死亡》,我了解到:死亡只不过是一种懦弱的表现。死亡是罪恶人的报应,也是伟大人的感动。古人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似乎人只有在死亡之前才是最真诚的吧。

还记得朱自清宁死不吃救济粮的故事。朱自清为了国家与个人的尊严,就是饿死也不吃美国救济粮。虽然这样是爱国,自尊的表现。但是生命最宝贵。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何不如留着生命做伟大的事呢。妈妈说我这样的想法很荒谬。但我认为只要活在这个世界,就应该聪明,知道什么是最主要的。有了精气神,在对付敌人也不晚。但是朱自清的做法确实很伟大,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读这本书,回忆和感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感觉这真是一种享受。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我们要在书中寻找良药,寻找我们的学习方式,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现在的种种环境。

读书的文章 篇9

我尤爱散文,尤其是朱自清的散文。因为他的散文总能让我感受到真善美,且描写的细腻,别有一番风味。

首先了解朱自清的散文,则是由《荷塘月色》开始的,初度《荷塘月色》时,并没有读出什么新奇。但若一遍一遍地细细品读,却发现其中的韵味。

作者开头就用了“颇不宁静”来吐露出自己的心声,以独处的心境创造出孤寂的氛围,流露出淡淡的哀愁。往下细品时,又感到作者的彷徨。作此篇时正值大革命失败不久,白色恐惧笼罩这大地。朱自清,当时大时代中的一名小卒,虽没有鲁迅先生那样用犀利的笔锋写就一篇篇抨击国民党反动派的文篇,但也用他独特的方式反对当时的黑暗统治。但他却陷入了苦闷和彷徨。他像一个盲人在黑暗的世界慢慢摸索,这正如文中所说“我也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看着景色如此美妙的荷塘月色,朱自清完全陶醉了。“在苍茫的月下,什么事都可以想,便觉得是个自由的人”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使朱自清抛开一切烦恼,尽情受用这“无边的荷塘月色”。文末又写到采莲。那是朱自清开始怀念自己的家乡---江南水乡了。况且采莲时的快乐和幸福又更加激起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不愿让黑暗的现实打破他的梦想,只有在这荷塘的月色下独自回味了。

由起初觉得这只是篇游记性的散文到后来的带有爱国色彩的散文。其中的过度是非常值得回味与品味的。这就是朱自清散文吸引我的地方。耐回味,丰富的情感。。。。。。这就是朱自清散文的魅力之处。

然而使我更加喜欢朱自清的散文,则是由《背影》引出的。《背影》相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都是十分熟悉的。这就是朱自清散文的代表作。这是一篇描写亲情的文章。文章主题是描写父子之间的感情。虽然它的文字不是很多,但其中的一字一句都反应这父子之间的深情,且作者把文章描写得栩栩如生,令人感同身受。《背影》所以能感动作者之处,在于对父亲的回忆,作重要的是他写出了自己真情实感。印象最深的2个片段,一是胖胖的父亲蹒跚地穿过铁道,跳下去又爬上来,就为了给儿子买橘子;二是父亲来信:“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得厉害,举著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写得平静自然,我们今于心间,会与作者发出一样的感想。

读多了朱自清的文章,便也了解了他的写作的特点了,他的散文主要由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组成题材大致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篇散文。二是以《背影》,《儿女》等惟代表作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儿子,夫妻,朋友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第三,是以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抒情小品。其散文素朴慎密,清秀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感情色彩。他在淡淡的笔墨中,流露出一股深情,没有半点娇柔造作。而有动人心弦的力量。他把自己的真情实感,都倾注在字里行间。而这种从心灵深处流露出来的喜怒哀乐之情,更容易引起读者共鸣。

朱自清的散文,是我生命中的一谱乐章,为我的生活添上一笔美之色彩。

读书的文章 篇10

《幸福深处》简介:本书为宋丹丹情感自述。她回忆生命中绽放过的爱情,得失不过是随缘聚散;上天赐她最好的儿子,她一想起他心就化作一汪清水;她有一个温暖的家,丈夫给她相濡以沫的感情和深深的理解;她的演艺生涯几番起落,她梦想过“奥斯卡”却又对沧桑老人一往情深……

宋丹丹在书中讲述了自己的初恋和婚姻,对亲情和友情的记述也在书中占据了相当的篇幅。她的父母、兄姐和孩子们都是最可爱的主角,甚至先生的前妻也是她的知心密友。他们的日子其乐融融,读来令人开怀而温暖。同时,她还为她演艺生涯中最重要的朋友——黄宏、赵本山、濮存昕——倾注了很多的笔墨和真情……

杂杂乱乱的,也就一个“真”字可形容完毕。

宋丹丹的文字流畅、诚恳,情节描绘细腻动人,人生感悟能够引发共鸣,有时让人会心一笑,有时也带人入戏感动异常。

前天就把宋丹丹的《幸福深处》看完了,感觉这位小品天才的文笔虽一般,但写得非常真实,不扭捏,我喜欢。随后,就把这本书推荐给同事们,看后都说:“好!”

记得刚听说宋丹丹出书时,我就想,白云大妈的《月子》终于出炉了!说实话,在看内容之前,我对书上的图片很感兴趣。

英达之所以说宋有“暴露癖”,原因之一可能就是书里的内容太过真实,宋选择把她最失意、最尴尬的那段经历展现给大家,而不是隐瞒,我认为她是想告诉大家,所有的痛苦都成为过去,风雨之后终见彩虹,她现在过得很好,她挺过来了。

离婚十年,也是再婚十年后的今天,这本《幸福深处》是她生活的一个里程碑。她告诉所有的女人一个道理:在婚姻里,女人应该学会示弱。男人当然也喜欢精明能干的妻子,但当妻子包揽了家中一切时,男人就会觉得自己是个白痴,没有展现的机会。所以说要做个聪明的女人是很不容易的,她要知道什么时候进,什么时候退。刚兴《百家讲坛》时,我看了《老子》那一期,让我印象深刻的是2000多年前,老子就告诫所有的女性要把自己变成一本书,让男人永远也看不懂,让他永远都有兴趣读你这本书,言外之意,婚姻的维持大部分还要靠女人。怪不得有人会说:做女人难啊!

看完《幸福深处》后,我越发的喜欢宋丹丹了。她是一个多情的女性,是个恋兄的傻妹,是个被淘气儿子气哭的眼泪妈妈,也是个被老公宠坏的幸福女人……她展示了一个真实的自己。

读了她的故事,我依旧对纷繁复杂的人生如雾里观花,却看到风雨过后,太阳照在通往幸福深处的路上。我想:紧握在手里的幸福应该是简单而透明的,就象两只大雁,依偎在一起飞过天空,那么简单,那么快乐!学会珍惜,才是我最应该做的,也是我能够做到的,不是吗?

大家有时间的话,看看这本书吧,说不定会象我一样,有意外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