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乡文章
微文呈现整理的思乡文章(精选9篇),都是精品文章,请您欣赏。
思乡文章 篇1
我是远离故乡的游子,为了自己的梦想来到了新疆这个陌生的城市,虽然马上就能够回家了,但多少几分感慨一直都在内心沉淀。
于城市来说,我只是过客,于故乡来说,我却已经成为了离家游子,虽然和大多数上大学的同胞们这份离别只是短暂的经历。
我会在中秋节里深深思念故乡, 却又在中秋节后继续品尝在新城市的适应与学习的滋味。无法面对心灵深处短暂而又难以抹去的乡愁,只好选择不断在城市中结交可能的乐趣。然后发现,既无法彻底扬弃过去做一个土包子式的乡巴佬,又让家乡的亲友们有距离地敬称着……但是,其实心里明白,其实只是边缘的存在,其实只是活在城市与故乡的暧昧地带。
在大学的这些日子,故乡从来都不曾消失,一直都铭刻在意识底层的记忆中、声影里,在每一个喜好判断上,每一刻念头兴起时,每一抹姿态表情与言语,都流露出它的拉扯牵绊。我才真正发现,我是多么的恋家。可能我这样说有些夸张。
作为一个在外地上学的新一代,我很喜欢余光中先生的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 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 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 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 这头/大陆在那头
在余先生的心里,乡愁首先是和亲人联系在一起的,勾起游子思乡情绪的,首 先是亲情,是全家人团聚的温馨祥和、 充满爱意、能抚慰心灵和给予安全感的“ 家”的氛围。而当故乡的亲人逝去的时候 ,乡愁就演变成一种天人永隔的惆怅和伤痛 ,使我们在思乡的时候多了一份沉重 。年岁渐长,白发渐增,而故乡仍可望而不可即,乡愁就成了回忆中的故乡的景物和风貌 ,就成了回忆中历历可数的往事 ,为我们的眠中之梦增添了一分内容。
在外上大学也许不能说做漂泊,我也没有达到游子的境界与高度。但家永远在我的心中,这份小小的感情都深深凝在了这张返程的火车票上。吴路路,一路顺风!返乡的游子们,一路顺风!我这样祈祷。
也许每个在外的人儿和我一样,心中最牵挂的并不是家乡新建的高楼大厦,城市的扩建范围,而是最朴实,最平凡,最乡情的那个家的记忆,能留在记忆中的也只是一片陈旧的瓦房,一条清寂破碎的老街和老坟上几棵并不苍劲的松柏。简朴却很温馨。这就是家。
我室友有一个来自广西的,我佩服他,为了让自己寒窗苦读奋斗十年的大学梦没有白做千里迢迢来到这里,我也很不理解他。 他是怀着一份家的影子和对家的留恋来到这里的。那是乡土文化的熏陶和洗礼。可以说, 一个人在自己出生的家乡生活得越是长久, 一旦外出, 其对家乡的眷恋就越是强烈。我想他偶尔也是这样的感觉吧。
乡音,乡人,乡情,它们最朴实也最温馨。在我的梦里,是陈旧的瓦房、破碎的老街、孤寂的老坟、朴素的家乡话。
思乡文章 篇2
雨还在下,雨水敲打着窗户,仿佛敲打在我心上,虽然轻柔,但却痛彻心扉;风还在刮,风儿吹拂着丝丝细雨,犹如拨弄着琴弦一般,虽然动听,却使人微颤。地上的树叶、纸屑随风而起,飘荡在无际的天空中,就像是游子坐上了归途的列车,让我顿觉暖意袭遍全身。
我倚窗而站,遥望着家的方向,想念着家乡的味道,淳朴中透漏着高贵,简约中带点奢华,家乡的场景在眼前浮现,不觉泪如泉涌。
坐在家乡院子里面,沏上一壶茶,手捧着书,听鸟语闻花香,静静地品味茶中滋味,参悟书中道理,体会花鸟的自在境界。
躺在夏夜的床上,看着窗外浩渺的天空,辨识各类星系名称。夏夜的天空是静谧的,是空遂的,和着知了的悠扬叫声,更加彰显了夏夜的幽静。
伫立在村头河边,看落日余晖慢慢消失在天际;看小鸟归巢,体验家的温暖。夕阳西下,昭示着忙碌的时刻暂告一段落。母亲早早准备好了一桌丰盛的.晚餐,父亲举起酒杯小酌一口,喝下的是酒,享受的是幸福。虽然农村的生活艰苦,但看着微醉的父亲,勤劳朴实的母亲,又有谁不羡慕如此的生活呢?苦中作乐,也许是农村人最真实的写照吧。
和父亲一起,走在田间地头。黑夜降临,依旧慢慢地走着、聊着。父亲没有文化,却用最质朴的言语的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和准则,让我明白了天下最美是真情,人间最美是真爱。
在田间野外,感受四季的变幻。春天,绿意盎然,带着一点野性,大地一片欢腾。小草破土而出,探出头来,偷窥这世界的旋律;田间农作物早已经发芽开花,绿油油的小麦,金黄的油菜花,在微风中摇曳,恍如一幅天然巨作,被哪位杰出的画家平铺在这浩荡的大地,与大地浑然一体,惟妙惟肖,让人叹为观止,赞不绝口。夏天,酣畅淋漓,带着一丝热辣,让人喜忧参半。
燥热的夏季,惹怒了知了,在树上鸣叫个不停,吵醒了在熟睡中的人们。大伙拿起工具,直奔田间,趁着早晨的清爽凉风,匆匆地忙乎着,锄草、打农药,不歇不等,只是偶尔脸上呈现出一抹笑容;孩子们在田间玩耍,汗流浃背却乐此不疲,脏兮兮的小脸上始终挂着童真的笑容,让人怜爱;回到家,切开在冰凉的水中冰了一上午的西瓜,大口大口地吃着,西瓜汁与汗水并驾齐驱顺着嘴角流下,冰镇的西瓜依旧阻挡不了人们内心的那份炙热,只因他们内心也深爱着夏天。
秋天,带着一丝凉意,席卷全身,让人不觉微微一颤。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看着田地里的那一抹金黄,那是丰收的喜讯,是希望。人们在发动机的轰鸣声中看着一年的收成,笑的合不拢嘴,人们尽情地笑着,忙着,尽管疲惫已经爬满全身,却依然干劲十足,仿佛浑身有着无穷的力量。秋天的人们满载而归,他们是幸福的,是骄傲的,这预示着明年的今天会有更好的收成,这也是农民兄弟们最大的期盼。
冬天,寒风凛凛,雨雪交加,让人敬畏,又让人喜悦。瑞雪造丰年,“冬天麦盖三重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这是农村人耳熟能详的顺口溜,也是对大雪的虔诚和祈盼。冬天是人们已经告别了一年的劳累,休养生息调整的季节。人们围坐在炉火旁,总结着今年,畅想着明年。当炉火渐渐熄去,人们打着哈欠,伴着朦胧睡意,进入梦乡,让喜悦和希望在梦里继续游荡,迎接着崭新的一天。
四季交换,岁月变更,人们每日用梦想和祈盼迎接新的一天,他们的内心是虔诚的,他们的思想是纯净的,他们的行为是可敬的。书上说,复杂的事情简单做,你是专家;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你是行家;重复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赢家。一辈子做简单的事情容易,难就难在一件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做一辈子。
家乡,庭院式风格设计,弥漫着一股宽阔的自在气息。在屋内感受的是大家庭的温暖,走出院门呼吸的是泥土的味道。邻里之间相互串门,聊家常,无不透漏着农村和谐之美。
每次打电话回家,父母告诉我家乡变化是怎样的巨大,我心是向往的,希望父母过得舒服一点,安逸一点,我心又是抗拒的,家乡的变化,犹如新农村建设,充斥着钢筋混凝土的味道,把农民集体安置在高楼之中,不接地气,就断了农民的根本,也就把农村最后的一点气息随着发动机的日夜工作长埋地下。
家,梦开始的地方。物虽是,人已非,不论家乡如何变化,我跳动的心不会变,我思乡的情怀不会变,我会把家乡的一人一物,一花一草刻在心间,把对家乡的思念永久封印在脑海,告诉人们,这是我的家乡,生我养我给予我生命和梦想的天堂。
我是身在异地的游子,身上流的是家乡人的血,我要凭借这一腔热血,满怀对家乡的一片炙热与真情,活出家乡的骄傲,活出自己的精彩。
无论走了千里万里的路,无论在外仕途跋涉,还是漂泊他乡为异客……家永远是一颗不熄的恒星照亮心头,跟随你的脚步,夜夜入你的梦乡,让你深深地想念。
无论你离家有多久,无论你地位有多高,无论你贫穷还是富有,最难割舍的是家乡情怀,最难忘却的是家乡山水,最想吃到的是家乡饭菜,最想听到的是乡音乡韵,最想做到的是能为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尽管离家有千里之遥,但是心是和家乡息息相通的,心若在,梦就在,家就在。
思乡文章 篇3
临窗听雨,细数在秋雨中飘落的黄叶,遥寄乡思。
——题记
在我的记忆中,南国的秋是秋高气爽的,少有秋雨缠绵,淅淅沥沥地下着的情景。可是中秋过后,难得的南国秋雨不期而至,下得似乎令人毫无准备,就连庭院里的那株丹桂也在秋雨中瞬间而坠。
郁达夫先生曾言: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可我总觉得,南国的秋似乎并不比北方的秋逊色多少。这个秋季,我就见识了南国的秋雨;她和北国的秋雨一样,那样缠绵,那样寒凉,那样的令人思乡,那样的思念家人。
暮色中,独自倚在窗边看着秋雨细细地飘落在窗台上;轻轻地打着窗边的芭蕉;柔柔地吹落庭院里的桂花。在秋雨中那散落一地的缤纷,凄凉而美丽;那雨打芭蕉的“嘀嗒”声,凄美而清脆。也难怪《红楼梦》中的黛玉会发出“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的感叹,也难怪李商隐会有“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美句。看到秋雨,自己的内心也无法平静,那些伤感的词句,那些伤感的往事不禁爬上眉头。
秋雨无休止地飘洒着,令人感觉百般无奈。于是随便撑着一把油纸伞独自踱在秋雨中,多么的惬意呀!在秋雨中,你可以聆听秋的声音,可以品味秋雨的滋味,切身地融入这大自然,感受那份独特的宁静。秋雨缠绵着淅沥着,此时也适宜人们在屋内找些安静的事来打发时间,听着轻柔的曲子,读着情意绵绵的经典美文,品着清谈的茶,是多么让人身心惬意。
秋雨梧桐叶落时,鸿雁声声传乡愁。傍晚,徘徊在田间小路上寻觅着秋的韵味;满眼望去,秋的萧瑟,传入耳际,秋的音符。记忆中,那袅袅的炊烟,像村口妈妈的召唤,那声声的鸿雁,像是熟悉的乡音。更何况是在这秋雨绵绵的时节。
记得也是在这样的季节里,天下着绵绵的细雨。我因工作调动,离开了父母。离家的那天,我提着行李即将远行;父亲送我一家到车站,临到村口那棵大榕树下时,父亲不舍地递过行李,我从父亲的表情里读出了他的不舍,父母在不远行,可我也知道他的无奈。
父亲满脸的皱纹,人也显得消瘦了,秋雨飘洒着淋湿了他那满头的白发,也打湿了我的镜片。望着我,父亲轻轻地说了声:“天凉了,别忘了多加件衣裳,在外也别惦记家人,有空时,别忘了打个电话回家。”接过父亲手里的行李我不知道此时该如何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望着父亲远去的背影,我只感觉在这冰凉的秋天感受到了丝丝的暖意。
这样的记忆在我的脑海里至今挥之不去,那丝丝的秋雨,那浓浓的亲情,特别的温馨,特别的令人怀念,是这秋雨引起了我思乡情怀。秋雨如丝、如花针飘洒在这世间,洒落一片缤纷,送来一阵幽芳;秋雨也打落在我的心间,勾起一段记忆,引起一缕思乡之情,就像这秋雨那样缠绵。
夜晚,坐在灯火阑珊的书房里;可我的心却依然留恋着这缠绵的秋雨。我料想这时的母亲也一定倚在窗边唠叨这场秋雨:儿餐乎?儿寒乎?
姜白石诗曰:人生难得秋前雨。是呀!场场秋雨,缕缕乡思。秋雨她带来了奇特的景致,也带来了我的乡思。我喜欢临窗听雨,喜欢细数在秋雨中飘落的黄叶,喜欢在秋雨之夜遥寄乡思。
秋雨丝丝飘洒在秋天的苍穹里,也点滴洒在游子的心间。
思乡文章 篇4
夜半时分,窗外异常的静。我独自躺在床上,听着外面仅有的一点声音——那是宿舍楼下几棵杨树被冬日的寒风吹得沙沙的作响。此刻,我想起了那个生我养我的地方——我的故乡。
在我们很小的时候,我们都学过那首唐诗——《静夜思》。或许在那时我还不能够体会到这首诗的含义,更不用说去领会诗仙李白的心境了。今年是我在珠城求学的第二年,每次回家时母亲那期待的眼神都深深打动着我,父亲则是百般的教诲。父亲一直告诉我,在外要自己多动脑子,但为人一定要正派,不可阳奉阴违、见风使舵。直到现在我一直怀疑父亲的说法能适应眼下的环境吗?每次返校我的心就像少了一点东西似的,可我始终找不到是什么东西。反而觉得我倒真有些古时游子的样子了,只不过还没有功成名就罢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每次离家前我都会到处走走,多想把更多的景象都印到脑海中去。然而此刻,虽是夜深人静,我却想不到太多的景象,但唯独没忘家中我卧室后面的几棵小白杨。
在珠城生活的一年多里,我算是领略到了在这个社会上作为一个人的难。在我的身边,到处充满着尔虞我诈,阴奉阳违的人。一次,我选择了忍让;两次,我再一次选择了忍让;三次,我选择了沉默。父亲告诉过我,有些事情没有必要认真,一旦认真你就输了。自己再仔细想想,这句话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烦心的事情让我更加的思乡,生活中有些人我们的确没有办法。我们也没有必要牺牲自己的原则去和自己反感的人相处。我们只要做到像小白杨一样自己笔直的成长,挺拔而伟岸。树都没有张弯,我们凭什么要弯腰。我们的沉默并不是东晋陶渊明的归隐,不去弯腰是为了更好的抬起高贵的头颅。人们都觉得陶渊明的隐是可以效仿的,而我却认为当下社会根本就不适合陶渊明此类人的生存。他厌恶那个污浊的社会,但当下,我们每日为了钱变相的去处事,甚至放弃自己的尊严。我们选择了沉默,但却没有隐退。
有时候真的很想像水一样,虽表面上是看去柔弱无比,但却有无穷的力量。有时也想变成白杨树那样,笔直挺拔伟岸,放下一切杂念,做到心如止水。
故乡告诉我,那里是我永远的家。我也愿找回自己的童真,重新回到他老人家的怀抱。毕竟这个世界太让人累心了,我想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放松下来。处在一种安静的环境中,让自己的身心彻底放松下来。无论之前的荣耀有多高,有多少,它最终都会化为乌有。唯有这生活,只有自己体验过才知道他的美好。
拿一个鸡毛掸子,抖一抖身上附着的尘世灰埃,不带走一点世俗,免得打破我故乡的静谧。悄悄地我回来了。故乡,你知道吗?
望一望外面漆黑的天,我的思绪真的是“剪不断,理还乱,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啊”!
思乡文章 篇5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关于节日起源有很多种说法,也有很多关于这天的传说和传统。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我多么盼着快点儿过中秋节啊,晚上,家人出去吃中秋晚饭,望月、吟诗、饮酒、吃月饼,多么幸福啊!晚上,我们一家围坐在餐桌上吃月饼,爸爸把每个月饼都切成六份,一人一份。月饼的馅儿很稀罕,都有贝壳味儿、美国蓝莓味儿、咖啡味儿、芝士味儿……我觉得芝士味儿的最好吃。
我们一家人在院子的中央处赏月。我望着月亮,月亮原来是红红的,慢慢地爬爬渐渐的变白了,上面的图像明了了,很美,给人一种畅快的感觉。
在我睡觉时,我看着窗外,想起了一首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是想念家人的。
不管两个人离别多久,都能看到同一轮月亮。
思乡文章 篇6
不知道为什么乡情总是与"愁"联系在一起,是因为怀乡给人的感觉是"愁"吗?从字面上来看,"乡愁"大概是一种很美的东西,大部分人无法拒绝。对乡愁做种种解释是毫无意义的,乡愁只能被描述。
乡愁是一杯茶,这是一个平庸的比喻,但我却很喜欢。我不愿把乡愁说成酒,因为乡愁没酒那么浓烈,乡愁只能是在无人的暗夜的一缕清香,将远离喧嚣世界的我们一点一点溶解。乡愁是茶,总在苦涩中带着那么一点甘甜;乡愁是茶,但却不会愈冲而愈淡。
乡愁总与距离有关,总与去国离乡有关。乡愁是条穿越时空的线,这端是游子,那端是故乡。游子走得愈远,乡愁收得愈紧。当游子头发斑白了,累了,心上也就勒出了最深最深的痕。
乡愁亦是乡音,有时它被埋到我们日常生活的地底,但却不断发酵,于是我们会在说着顺畅的普通话时无意间冒出一句方言,于是我们会对千百种口音中突然响起的熟悉的声音如此敏感,于是我们会很容易就做到在两种不同语言间娴熟地切换。乡音,永远是我们属于哪一方土地的印记。
乡愁是一种习惯。就像吃惯了家里的小葱而永远不能适应北京的香菜一样。乡愁让我们有了一种思维定势,因为它,我们会在端午节到来时想起外婆裹的粽子,在清明节到来时想起该去上坟了,在春节到来时想起冻米糖和甜酒酿...
乡愁更是记忆,记忆捉摸不定,乡愁也就咂摸不够。在他乡流浪十几年几十年,记忆中的故乡却永远不会变,我们会很准确得说出每一个细节,但却在回到故土时发现已然发生太大的变化。我们宁愿看到一个记忆中的村庄,不愿时光对其无情地篡改。但当我们失望地离开了,乡愁又开始积聚,开始发酵,于是我们又努力在记忆中抚摩故乡的门环。
思乡文章 篇7
雨还在下,雨水敲打着窗户,仿佛敲打在我心上,虽然轻柔,但却痛彻心扉;风还在刮,风儿吹拂着丝丝细雨,犹如拨弄着琴弦一般,虽然动听,却使人微颤。地上的树叶、纸屑随风而起,飘荡在无际的天空中,就像是游子坐上了归途的列车,让我顿觉暖意袭遍全身。
我倚窗而站,遥望着家的方向,想念着家乡的味道,淳朴中透漏着高贵,简约中带点奢华,家乡的场景在眼前浮现,不觉泪如泉涌。
坐在家乡院子里面,沏上一壶茶,手捧着书,听鸟语闻花香,静静地品味茶中滋味,参悟书中道理,体会花鸟的自在境界。
躺在夏夜的床上,看着窗外浩渺的天空,辨识各类星系名称。夏夜的天空是静谧的,是空遂的,和着知了的悠扬叫声,更加彰显了夏夜的幽静。
伫立在村头河边,看落日余晖慢慢消失在天际;看小鸟归巢,体验家的温暖。夕阳西下,昭示着忙碌的时刻暂告一段落。母亲早早准备好了一桌丰盛的晚餐,父亲举起酒杯小酌一口,喝下的是酒,享受的是幸福。虽然农村的生活艰苦,但看着微醉的父亲,勤劳朴实的母亲,又有谁不羡慕如此的生活呢?苦中作乐,也许是农村人最真实的写照吧。
和父亲一起,走在田间地头。黑夜降临,依旧慢慢地走着、聊着。父亲没有文化,却用最质朴的言语的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和准则,让我明白了天下最美是真情,人间最美是真爱。
在田间野外,感受四季的变幻。春天,绿意盎然,带着一点野性,大地一片欢腾。小草破土而出,探出头来,偷窥这世界的旋律;田间农作物早已经发芽开花,绿油油的小麦,金黄的油菜花,在微风中摇曳,恍如一幅天然巨作,被哪位杰出的画家平铺在这浩荡的大地,与大地浑然一体,惟妙惟肖,让人叹为观止,赞不绝口。夏天,酣畅淋漓,带着一丝热辣,让人喜忧参半。
燥热的夏季,惹怒了知了,在树上鸣叫个不停,吵醒了在熟睡中的人们。大伙拿起工具,直奔田间,趁着早晨的清爽凉风,匆匆地忙乎着,锄草、打农药,不歇不等,只是偶尔脸上呈现出一抹笑容;孩子们在田间玩耍,汗流浃背却乐此不疲,脏兮兮的小脸上始终挂着童真的笑容,让人怜爱;回到家,切开在冰凉的水中冰了一上午的西瓜,大口大口地吃着,西瓜汁与汗水并驾齐驱顺着嘴角流下,冰镇的西瓜依旧阻挡不了人们内心的那份炙热,只因他们内心也深爱着夏天。
秋天,带着一丝凉意,席卷全身,让人不觉微微一颤。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看着田地里的那一抹金黄,那是丰收的喜讯,是希望。人们在发动机的轰鸣声中看着一年的收成,笑的合不拢嘴,人们尽情地笑着,忙着,尽管疲惫已经爬满全身,却依然干劲十足,仿佛浑身有着无穷的`力量。秋天的人们满载而归,他们是幸福的,是骄傲的,这预示着明年的今天会有更好的收成,这也是农民兄弟们最大的期盼。
冬天,寒风凛凛,雨雪交加,让人敬畏,又让人喜悦。瑞雪造丰年,“冬天麦盖三重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这是农村人耳熟能详的顺口溜,也是对大雪的虔诚和祈盼。冬天是人们已经告别了一年的劳累,休养生息调整的季节。人们围坐在炉火旁,总结着今年,畅想着明年。当炉火渐渐熄去,人们打着哈欠,伴着朦胧睡意,进入梦乡,让喜悦和希望在梦里继续游荡,迎接着崭新的一天。
四季交换,岁月变更,人们每日用梦想和祈盼迎接新的一天,他们的内心是虔诚的,他们的思想是纯净的,他们的行为是可敬的。书上说,复杂的事情简单做,你是专家;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你是行家;重复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赢家。一辈子做简单的事情容易,难就难在一件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做一辈子。
家乡,庭院式风格设计,弥漫着一股宽阔的自在气息。在屋内感受的是大家庭的温暖,走出院门呼吸的是泥土的味道。邻里之间相互串门,聊家常,无不透漏着农村和谐之美。
每次打电话回家,父母告诉我家乡变化是怎样的巨大,我心是向往的,希望父母过得舒服一点,安逸一点,我心又是抗拒的,家乡的变化,犹如新农村建设,充斥着钢筋混凝土的味道,把农民集体安置在高楼之中,不接地气,就断了农民的根本,也就把农村最后的一点气息随着发动机的日夜工作长埋地下。
家,梦开始的地方。物虽是,人已非,不论家乡如何变化,我跳动的心不会变,我思乡的情怀不会变,我会把家乡的一人一物,一花一草刻在心间,把对家乡的思念永久封印在脑海,告诉人们,这是我的家乡,生我养我给予我生命和梦想的天堂。
我是身在异地的游子,身上流的是家乡人的血,我要凭借这一腔热血,满怀对家乡的一片炙热与真情,活出家乡的骄傲,活出自己的精彩。
无论走了千里万里的路,无论在外仕途跋涉,还是漂泊他乡为异客……家永远是一颗不熄的恒星照亮心头,跟随你的脚步,夜夜入你的梦乡,让你深深地想念。
无论你离家有多久,无论你地位有多高,无论你贫穷还是富有,最难割舍的是家乡情怀,最难忘却的是家乡山水,最想吃到的是家乡饭菜,最想听到的是乡音乡韵,最想做到的是能为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尽管离家有千里之遥,但是心是和家乡息息相通的,心若在,梦就在,家就在。
思乡文章 篇8
夜半时分,窗外异常的静。我独自躺在床上,听着外面仅有的一点声音——那是宿舍楼下几棵杨树被冬日的寒风吹得沙沙的作响。此刻,我想起了那个生我养我的地方——我的故乡。
在我们很小的'时候,我们都学过那首唐诗——《静夜思》。或许在那时我还不能够体会到这首诗的含义,更不用说去领会诗仙李白的心境了。今年是我在珠城求学的第二年,每次回家时母亲那期待的眼神都深深打动着我,父亲则是百般的教诲。父亲一直告诉我,在外要自己多动脑子,但为人一定要正派,不可阳奉阴违、见风使舵。直到现在我一直怀疑父亲的说法能适应眼下的环境吗?每次返校我的心就像少了一点东西似的,可我始终找不到是什么东西。反而觉得我倒真有些古时游子的样子了,只不过还没有功成名就罢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每次离家前我都会到处走走,多想把更多的景象都印到脑海中去。然而此刻,虽是夜深人静,我却想不到太多的景象,但唯独没忘家中我卧室后面的几棵小白杨。
在珠城生活的一年多里,我算是领略到了在这个社会上作为一个人的难。在我的身边,到处充满着尔虞我诈,阴奉阳违的人。一次,我选择了忍让;两次,我再一次选择了忍让;三次,我选择了沉默。父亲告诉过我,有些事情没有必要认真,一旦认真你就输了。自己再仔细想想,这句话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烦心的事情让我更加的思乡,生活中有些人我们的确没有办法。我们也没有必要牺牲自己的原则去和自己反感的人相处。我们只要做到像小白杨一样自己笔直的成长,挺拔而伟岸。树都没有张弯,我们凭什么要弯腰。我们的沉默并不是东晋陶渊明的归隐,不去弯腰是为了更好的抬起高贵的头颅。人们都觉得陶渊明的隐是可以效仿的,而我却认为当下社会根本就不适合陶渊明此类人的生存。他厌恶那个污浊的社会,但当下,我们每日为了钱变相的去处事,甚至放弃自己的尊严。我们选择了沉默,但却没有隐退。
有时候真的很想像水一样,虽表面上是看去柔弱无比,但却有无穷的力量。有时也想变成白杨树那样,笔直挺拔伟岸,放下一切杂念,做到心如止水。
故乡告诉我,那里是我永远的家。我也愿找回自己的童真,重新回到他老人家的怀抱。毕竟这个世界太让人累心了,我想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放松下来。处在一种安静的环境中,让自己的身心彻底放松下来。无论之前的荣耀有多高,有多少,它最终都会化为乌有。唯有这生活,只有自己体验过才知道他的美好。
拿一个鸡毛掸子,抖一抖身上附着的尘世灰埃,不带走一点世俗,免得打破我故乡的静谧。悄悄地我回来了。故乡,你知道吗?
望一望外面漆黑的天,我的思绪真的是“剪不断,理还乱,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啊”!
思乡文章 篇9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更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国家。中国几乎所有的传统节日都与诗词有着紧密的联系,诗让中国的传统节日都镀上了浪漫色彩,诗词妆点了节日,节日触发了诗人的灵感。而在所有的传统佳节里面,最富有诗意的就数中秋了。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圆月被视为团团圆圆的象征,也是文人墨客情感之所系。历代诗词中咏明月、赞中秋的名句数不胜数。例如: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李白《关山月》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晏殊《中秋月》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等等,等等。
在记忆中搜索一番,咏月的名句还远远不止这些,但是仅以一首咏月诗而名垂诗史的当数张若虚了,一首《春江花月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以孤篇盖全唐”。诗人在诗中将画意、诗情与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透彻的诗境。特别是其中的两句一直让后来人觉得简直是神来之笔:“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岁月的流逝,世道的轮回,对人生的短暂和宇宙的无限等哲理的深层思索,油然升起对宇宙和永恒的探求和向往。只有后来诗仙李白的“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才可与之相应和,让人领悟到“明月长在,人生如寄”,世事沧桑,光阴易逝;而天上明月阅尽人间变幻,恒久相照,使万物生辉。
又到中秋,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秋那小小的圆圆的月饼,是那化不开的浓浓乡愁,月亮是圆的,月饼是圆的,人当然应该是团圆的,不管分离多远,分别多久,都应该去见见亲人!现代的快节奏生活,己使人好长时间顾不上抬头去看看天上的月亮了。但是,即使是不能回到亲人的身旁,不能够团圆,我们也要停下匆匆追逐的脚步,感受一下心的感觉抬头凝望那清凉似水的圆月,在中秋的夜晚,在清凉的月辉下,心中装满晶莹如雪的玉壶之冰。思绪却随之飘到遥远的家乡,与家人团聚在一起。
小小的月饼,却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和祈愿,花好月圆人团圆!它已成为中秋节的主角,千百年来,它沐浴着月光,默默地表达着人们对团圆和幸福的真挚渴望。今年,中秋又至,我们期盼着诗度的中国,诗意的中秋明月长好,欢歌常在。祝愿年年岁岁,中秋诗词不断;愿岁岁年年,花好人也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