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方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方案(精选5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方案 篇1
一、活动目的
1、发展学生思维,拓展学生能力,加深对课本知识的学习掌握。
2、帮助学生更好认识环境,培养他们关爱地球家园、保护地球家园的意识。
3、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增强学生间凝聚力,增大教师向心力,进一步融洽师生感情。
4、能在老师的指引下变废为宝,增强环保意识,能动手动脑去探究身边的'环保。
二、活动安排
1.第一时间段:搞好科学课知识衔接和过渡,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选拔环保小组成员,择机成立活动小组;配合课本进程进行生活中的环保发现活动。
2.第二时间段:有步骤的开展活动,指导学生写好环保心得。
三、具体项目
1.进行生活中的环保卫生知识如:自来水的消毒;原电池的原理;生产生活中的塑料等的宣传。
2.配合教材进度,进行专题研究:如绿化问题、环保专题等;
3.组织环保专题演讲、指导中队辅导员进行主题队会的开展,并进行各个主题活动日如:地球日,爱鸟日的活动开展。
4、举办绿色环保知识讲座。请环保部门有关专家来校给学生作环保专题讲座,各种级举办以绿色环保为主题的主题班会,拓展学生环保知识屋面,提高学生环保理论知识,丰富学生生活环保。
5、与其他兄弟学校进行课外活动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并布置暑期环保活动的内容。
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方案 篇2
一、活动意义:
为了更好的配合学校搞好素质教育,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启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艺术修养及表现能力,特成立学校声乐兴趣小组。为了使活动顺利开展,制定如下活动方案:
二、训练方法及过程:
为提高大家的演唱能力和表演基本功,巩固、解决用声上的响而不噪,轻而不虚,高而不挤,低而不压,做到演唱声音上的谐调,必须进行一些必要的集体训练。然后再逐步过度到音准、节奏,动作、表演等方面的训练。在各年级中选拔歌唱条件好的学生参加。
1、 声音的训练
(1)呼吸 (2)声音位置 (3)演唱训练
2、 音准训练
音准是音乐表现的基础,好的音准来源于基础训练。
3、 寻找共鸣位置扩大音域的具体措施。
(1)胸音训练 (2)头音训练
4、 表演唱表现的手段。
(1)听唱 (2)模仿 (3)表演
5、节奏训练
音乐是在时间中展示的艺术,节奏是它的组成部分和主导因素,没有节奏也就没有音乐。
6、咬字与吐字的训练
以字带声,以情带声,字正腔圆是我国民族传统的唱法。它讲究字清意深情自真。
三、 训练内容:
1、科学的发声方法和规范的表演训练
2、中外优秀曲目。
3、表演唱姿态、舞台造型。
4、学生体态、动作协调表演。。
四、基本要求
1.教师认真的准备好每一次活动。
2.学生不得旷课迟到,学生认真完成辅导老师布置的演唱作业
3.学生积极和辅导教师进行配合,以便使音乐兴趣活动小组开展的具有生动性、活泼性。
五、具体工作措施:
1.上好兴趣活动课,做到“四定”。即定内容、定人员、定时间、定地点,发展学生的个性特色,以此推动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
2.在完成音乐兴趣活动的同时,不断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进一步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使他们学有所长,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3.经常督促学生完成一些学习音乐的好习惯,并使之不断巩固、加强。并在此尽量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心理等,平时将定期不定期的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音乐,好的歌曲表演节目。
4.培养学生的特长,并在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锻炼和发展学生的能力。
六、活动时间:保证每周一次的训练。
七、地点:音乐教室
八、指导老师:吴风
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方案 篇3
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博大精深,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弘扬民族的优秀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有利于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温家宝总理在世界读书日时曾讲“书籍是不能改变世界的,但读书可以改变人,人是可以改变世界的。读书可以给人智慧,可以使人勇敢,可以让人温暖。我们不仅要读书,而且要实践;不仅要学知识,而且要学技术。要‘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即不仅要学会动脑,而且要学会动手;不仅要懂得道理,而且要学会生存;不仅要提高自己的修养,而且要学会与人和谐相处。”因此,特制定镇武学校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
一、目的与意义:
1、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提升语文能力。在指认式诵读中扩大学生识字量,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丰富各科知识,激发阅读兴趣,逐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提高学生的诵读、识记能力。充分利用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多读多背传统经典美文,并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终生受益。
3、了解民族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源远流长的国学经典,是文化艺苑中经久不衰的瑰宝。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
4、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让学生在诵读中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营养之源。
二、兴趣小组成员:
15人左右分别从二至六年级学生中选拔。
三、活动时间安排:
每周二
四、活动地点:
图书室
五、国学经典诵读的内容: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经典神话故事和寓言故事等。
六、教学要求:
1.教师认真的准备好每一次活动,要求知识通俗易懂并有一定的兴趣性。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及对国学经典爱好。
2.学生不得旷课,学生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3.学生积极和辅导教师进行配合,以便使经典诵读兴趣活动小组开展的具有生动性、活泼性。
七、具体工作措施:
1.上好经典诵读兴趣活动课,做到“四定”。即定内容、定人员、定时间、定地点,发展学生的'个性特色,以此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2.在完成经典诵读课堂教学的同时,不断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进一步培养、发展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学有所长,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以及对国学经典的了解与热爱。
3.经常督促学生完成一些学习经典诵读的好习惯,并使之不断巩固、加强。并在此尽量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心理等,平时将定期不定期的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经典诵读内容,以此推进学生对于国学经典的热爱与兴趣。
4.对小组的课程做出规范,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阅读能力为主要内容,不让学生放任自由。
5.培养学生的特长,并在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锻炼和发展学生的能力。
八、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延伸:
1、学生可每天利用早读课进行10分种的国学经典诵读。可与语文教师配合,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多种形式,可表演,可吟诵,可配经典音乐读,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坚持天天吟诵,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恰当的背诵量目标。
2、语文课前两分钟诵读或背诵古诗词;
3、每月的黑板报和图书角要有一定的国学教育的内容;
4、学校和班级文化建设要努力体现国学经典诵读教育特色。
5、充分发挥语文、音乐、美术、品德,以及其他学科的课堂渗透作用。
6、开展学习型家庭建设。引导、鼓励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开设“家庭经典时刻”,要求孩子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每天抽出一定时间,与孩子一起学习,家校合作,共同引导孩子进入国学的殿堂。
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方案 篇4
为使学生全面发展,学有特长,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我校根据教师资源及学生需求建立课外兴趣小组,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富有特色的课外综合实践活动。为加强对课外活动的研究指导和管理,特制定本活动方案。
一、活动实施年级
初一至高三
二、活动时间
周二至周五课外活动时间
三、活动要求
1、根据学生兴趣特长将各班级的学生重新组合成活动小组,学生可以自愿报选参加兴趣小组。
2、各兴趣小组安排两名辅导教师,兴趣小组要有班长,班级要有点名册,活动前要点名。
3、各兴趣小组做到有记录、有指导、有总结。
4、各兴趣小组保证时间、地点以及活动内容的`落实。
5、组织严密,讲实效,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技能,长见识,不搞花架子,不搞表面热闹。
6、教师做到备好课,指导与发展小组成员的理论与技能、素质。活动后做好活动记录。
7、教导处将进行及时检查、阶段性总结、经验交流及成果展示等活动。
8、各兴趣小组要办出特色,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开拓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情操。
四、注意事项及其他
1、活动配当表中的小组不包括学校体育队、美术队、音乐队同学。
2、课外活动期间,各年级主任巡视检查、指导本年级的活动。
3、指导教师发现缺勤情况马上询问班主任并查找,否则出现意外自己承担责任。
4、各活动小组教师提前5分钟到位,不准提前下课,否则出现意外,由各小组指导教师承担责任。
5、课外活动期间,不得出现无故缺指导教师情况,更不允许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活动。对于无故缺勤情况,学校将定期通报。
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方案 篇5
一、活动目的:
为营造活泼向上的`校园文化,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提高语文素质,我校特举行本次诗歌朗诵比赛。
二、活动安排:
1、活动时间:20xx年5月29日
2、活动地点:xx小学
3、活动对象:1-6年级全体学生
三、具体要求
1、各班班主任帮助参赛同学精心选择参赛作品,组织好赛前培训。
2、需要配乐的同学音乐要自己准备。
3、各班主任必须于5月26日(下周一)将参赛题目报上来。
4、比赛时各班自带板凳到规定地方观看比赛。
四、比赛规则:
1.朗诵篇目为诗歌或散文诗。(一、二年级可以朗诵儿歌)参赛内容健康,积极向上,切合主题,适合小学生朗诵。
2.参赛选手原则上要求脱稿朗诵。
3.参赛选手必须用普通话朗诵,发音准确,感情充沛,声音富有表现力,达到一定朗诵效果。
4. 参赛人数不限,形式多样,时间不超过5分钟。
五、比赛评分细则:
1、作品主题鲜明突出,内容积极向上。
2.参赛者精神饱满,仪态大方、着装得体、动作适当,能通过表情的变化反映诗歌的内涵。
3.参赛者朗诵熟练普通话标准、吐字清晰,声音洪亮,正确把握诗歌节奏。
4.参赛者能声情并茂,朗诵富有韵味和表现力,能与观众产生共鸣。
5. 朗诵形式富有创意,配以适当乐曲或以其他富有创意形式朗诵 。
六、具体评分标准:
比赛采取10分制,其中:
(1)作品选题 (2分):内容健康、积极向上。
(2)节目形式(2分):形式灵活新颖,令人耳目一新。
(3)语言技巧(2分):普通话标准,发音准确,吐字清晰,声音洪亮,语言流畅,语速得当。
(4)形象仪表(2分):衣着得体,体态语适当,表演到位,台风大方。
(5)表达效果(2)感情充沛,感染力强,现场效果好。
七、奖励办法:
本次活动,高年级组、中年级组、低年级组各评选出一等奖、二等奖各一名。
八、评委人员:
评委:
九、其他
摄像、音乐: 总分:
主持人:
比赛程序
一、学校本次活动负责人宣读活动目的、参赛要求、评委名单;
二、本次活动负责人宣读评分标准、评选办法;
1、评分标准:比赛采取10分制,其中:
(1)作品选题 (2分):内容健康、积极向上。
(2)节目形式(2分):形式灵活新颖,令人耳目一新。
(3)语言技巧(2分):普通话标准,发音准确,吐字清晰,声音洪亮,语言流畅,语速得当。
(4)形象仪表(2分):衣着得体,体态语适当,表演到位,台风大方。
(5)表达效果(2)感情充沛,感染力强,现场效果好。
2、评选办法:
本次比赛 共设七位评委,现场打分,取掉一个最高分,取掉一个最低分,满分为五十分。
本次活动根据各组人数比例。高年级组和低年级组各评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中年级组评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一名、三等奖两名。期中集体参与的按集体奖颁发。
三、主持人宣布比赛顺序、主持整个比赛。
四、学校教导主任张桃宣读比赛结果暨获奖名单;
五、学校领导致闭幕词并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