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隔离人员垃圾处理实施方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居家隔离人员垃圾处理实施方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居家隔离人员垃圾处理实施方案 篇1
为贯彻落实我区有关垃圾分类工作的部署要求,健全管理机制,推进我镇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发挥示范作用,现结合我镇工作实际,经党政班子会研究决定,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领导及职责分工
为加强工作领导,推进我镇机关生活垃圾分类日常各项工作开展,经研究决定,成立镇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二、主要工作目标
围绕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有害垃圾回收,稳妥推进厨余垃圾和有害垃圾收集处理,充分发挥我镇干部带头示范作用,加强精细化管理,健全完善督导制度,着力提高垃圾分类工作实效,不断提升我镇垃圾分类工作水平,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常态化。
三、工作实施和计划
1、开展宣传发动。强化宣传,让干部们明白垃圾是污染源,我们是生产者,同时也是分类投放的责任人,利用此次做好垃圾分类工作的契机,开展对各科室的指导宣传检查,做好宣传工作;完善机关生活垃圾分类相关标识,完成各分类点位的设施布置,保障分类设施统一规范;开辟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栏,采取分发公开信及操作指南、专题讲座等方法,宣传垃圾分类相关政策知识,营造浓厚氛围。
2、落实分类职责。按机关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员、专管员、督查员、保洁员等“四员”管理制度,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互为补充、互相监督。
宣传员牵头做好机关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提高垃圾分类知晓率和参与率。
专管员负责督促保洁员和食堂工作人员做好垃圾分类和分类设施管养工作,提高分类设施的完好率和整洁度,联系垃圾收运单位按规范及时清运垃圾。
督查员根据日常检查考核办法,不定期开展监督检查,督促做好机关垃圾分类工作。
保洁员负责每日对各楼层及会议室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及其他垃圾进行收集、清理,统一收集至机关大院的投放点;每周定时收集各办公室的废弃纸张(文件等)、报纸;每半月对大院投放点的可回收物进行分拣、清理并集中到堆置点;做好公共场所垃圾桶的清洁工作,确保干净整洁完好;对各办公室分类错误的垃圾进行分拣,并将发现问题反馈给机关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食堂工作人员负责及时清理收集食堂内垃圾,分类投放至投放点,严禁乱倒乱放,定期清洗垃圾桶,确保干净整洁完好。
3、实施分类投放。按照分类要求,将生活垃圾中的可回收物、易腐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分别投放至对应的投放点,确保垃圾不落地,垃圾投放正确。
4、检查分类成效。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检查及不定时抽查垃圾分类效果,及时通报结果。
四、设施配置及投放要求
(一)设施设置
1、楼层内:每层各设置两个垃圾桶。
2、镇机关:在机关大院内设置一处集中投放点,集中放置易腐垃圾桶、有害垃圾桶、废品及可回收物收集桶和其他垃圾桶一套。
3、各办公室:设置一个双拼垃圾桶。
4、食堂:设置易腐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各一个。
5、可回收物集中堆置点:在机关大院内设立一处废品及可回收物集中堆置点。
(二)投放要求
1、易腐垃圾:日常办公生活产生的茶叶渣倒入开水间的专用茶叶渣收集容器,纸杯等倒入其他垃圾桶;水果皮核、枯枝树叶等投放至各办公室易腐垃圾桶内,再投放至卫生间易腐垃圾桶内。
2、其他垃圾:实行定点投放,日常产生的其他垃圾投放到各办公室其他垃圾桶内,再集中投放至卫生间其他垃圾桶内。
3、废品及可回收物:
(1)废弃纸张(文件等)、报纸由各自办公室临时整齐堆放,每周由保洁员统一上门收集;
(2)其他可回收物由办公人员自行分类投放至集中投放点,饮料瓶投放前将喝剩的饮料倒尽,确保可回收物干燥。
4、有害垃圾:投放至集中投放点。
五、激励制度
每一位镇干部、职工应当履行生活垃圾分类、减量义务,分类投放生活垃圾,不得随意倾倒、抛撒和堆放。为推动全社会积极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激励机制,我镇生活垃圾分类激励工作按照公平、公正、公开、择优的原则,主要采取通报表扬的方式,激励对象包括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成效显著的个人成效显著的个人和科室。
六、工作总结
1、做好自查自检。镇各办认真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自查自纠,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并抓好整改,实现常态化管理。
2、推进分类覆盖。根据实际,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在7月份前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
居家隔离人员垃圾处理实施方案 篇2
为加快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和文明程度,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创建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和示范公共机构,探索新型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治理体系,提升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力争到20xx年年底,达到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35%以上的目标。
二、基本原则
(一)市级统筹、区县主体。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由市政府统一安排部署,各区县(市)政府作为实施主体和管理主体。各街道办事处和乡镇政府要在区城管等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建立辖区生活垃圾分类责任体制,建立督导队伍,组织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二)示范先行、分步实施。在xx、xx和xx3区率先开展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和示范公共机构创建工作,探索建立符合实际、可复制、可推广的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模式。根据创建情况,逐步扩大分类范围,建立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常态化、长效化机制。
(三)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在推进城区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和处置工作的同时,各区县(市)结合农村生活垃圾产出种类、村民生活习惯等情况,加大乡镇、村屯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和完善符合本地区实际的垃圾收运和处置体系,逐步建立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和管理制度,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能力。
三、分类方式
(一)城区
根据生活垃圾产生的种类和特点,按照居住、单位和公共三类区域,实施不同的分类方式。
1、居住区域。包括居住小区、公寓区、别墅区等生活住宅区域,一般分为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三类。
2、单位区域。包括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等,有集中供餐的场所一般分为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四类,无集中供餐的场所一般分为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三类。
3、公共区域。包括车站、公园、体育场馆、商场等公共场所。有餐饮服务的,一般分为可回收物、餐余垃圾、其他垃圾三类;无餐饮服务的,一般分为可回收物、其他垃圾二类。
(二)农村
在环卫基础设施较好的地区,实行农村生活垃圾大类粗分、分类治理,引导村民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与其他垃圾三类,进行分类投放、分类处置。
居家隔离人员垃圾处理实施方案 篇3
为全面做好居家隔离重点场所涉疫垃圾消毒清运工作,进一步规范工作流程,确保涉疫垃圾清运及时有序、“日产日清”、不留死角。按照莆田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指挥部《关于进一步精准做好新冠肺炎疫情消毒工作的通知》及仙游县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指挥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居家隔离场所涉疫垃圾处置的通知》(X新疫指消毒〔2022〕2号)文件的相关规定。现将有关方案如下:
一、规范处置范围
1、疫情期间,居家隔离场所的生活垃圾属于涉疫提级管理的生活垃圾,纳入统一管理,规范收集、转运、处置。
2、各村(居)要全面摸清本辖区内所有居家隔离人员情况,做到居家隔离人员底数清楚、居住位置定位准确和收集暂存点位明确,健全完善镇街、村居消杀、收集人员分级分区(单元)工作责任制。
二、规范收集流程
1、垃圾收集员必须穿好防护服,佩戴好N95口罩、面罩、手套、鞋套等做好防护措施的情况下,首先对涉疫垃圾进行一次消毒,再将涉疫垃圾装进双层医疗垃圾袋用扎带绑紧打包,每袋垃圾量不超过包装袋容量的3/4,打包好后,再重新消毒一次(消毒采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喷洒),全部完成后放至村指定地点。
2、每日收集完毕后登记“居家隔离垃圾收集登记表”,并由相关人员签字并盖章后将表格交于镇垃圾清运人员,或者将表格扫描(拍照)后报送至共建办陈文瑜13110565452处;同时,要在居家隔离垃圾收运工作群报送当日收集照片。
3、核酸检测的医疗废弃物必须由采集人员处理并打包好后交由送核酸检测样本人员一并送至卫生院,不得与居家隔离人员生活垃圾混放。
4、由于涉疫垃圾进入兴鸿电力环保有限公司(书峰焚烧发电厂)有时间段限制,所以根据安排,北片区村(居)(山岑、垅溪、钟峰、龙坂、文殊、乌石、蒲山、蒲峰、坑北、尾坂、汾阳、虎垄)要在每日9:00前收集完毕,南片区村(居)(XXX社区、西南、三会、后林、东井、阮里、洋坑、溪车、溪口、古濑、北山)每日14:00前收集完毕,以便镇清运人员按时收运。
5、镇清运人员应在每日上午将北片区村清运完毕,每日下午将南片区村清运完毕,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确保“日产日清”。
三、规范暂存点位
1、各村(居)应在辖区内指定位置设置有明显标识牌和警戒线的涉疫垃圾暂存点。涉疫垃圾暂存点可使用集装箱自制密闭箱或医废垃圾周转箱等存放,并做到垃圾不落地,防鼠、蟑螂等。雨天时,应避免涉疫垃圾不浸泡外溢。
2、涉疫垃圾收集人员应每天定时定点把消毒后的涉疫垃圾统一放置在涉疫垃圾暂存点,统一称重并建立台账。
3、设置涉疫垃圾暂存点时,应按规范对暂存处地面和墙壁等进行消毒。
4、垃圾暂存点每6小时至少消毒1次,存放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
四、规范垃圾转运
1、清运人员在对涉疫垃圾运输前,需做到“三个确保”:确保包装袋无破损、确保包装袋置于转运箱内、确保包装袋密封符合要求。
2、清运人员在对涉疫垃圾运输时,必须做到全车封闭,将涉疫垃圾转运至兴鸿电力环保有限公司(书峰焚烧发电厂)进行焚烧处理。运输路线应尽量避开人口稠密地区以及饮用水源地等环境敏感区域。兴鸿电力环保有限公司(书峰焚烧发电厂)接收涉疫垃圾进场时间为12:00-14:00、16:00-19:00,1#卸料门卸料。
4、清运人员(含驾驶员、跟车人员)在每日开始清运工作前必须穿好防护服,佩戴好N95口罩、面罩、手套、鞋套等做好个人防护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清运工作,在涉疫垃圾转运结束后,应对涉疫垃圾运输车辆及自身(含驾驶员、跟车人员)进行全面消毒。
5、涉疫垃圾清运人员(含驾驶员、跟车人员)每日核酸检测一次,并向镇共建办报备。
五、规范监督管理
镇负责人要及时分析研判,研究处置措施,对因涉疫生活垃圾处置工作出现的消杀、收集、运输、处置等异常情况,快速作出反应,做到早预警、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1、监督和指导各村(居)对辖区内的`居家隔离场所涉疫垃圾消毒、打包、暂存工作。
2、监督和指导涉疫垃圾运输、处置工作,派出环卫工人和运输车辆,监督清运人员做好日产日清。
居家隔离人员垃圾处理实施方案 篇4
为切实做好居家医学观察家庭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工作,龙泉驿区严格落实执行市城管委《疫情防控期间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置工作规范》《关于规范次密接居家隔离人员生活垃圾转运处置工作的通知》要求,制发了《关于居家隔离人员生活垃圾收集运输管理工作的通知》及《关于切实加强管控居民小区内及周边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工作的通知》,实行生活垃圾全流程管理,坚决杜绝因生活垃圾收集转运造成疫情扩散。
一、规范管控区生活垃圾收运处置
在管控区内,除高风险区域由医疗废弃物收运单位转运的生活垃圾外,小区内及小区外围人行道(中风险区域)垃圾投放容器内的生活垃圾,均按照“三定两直”方式收运处置。(即:定人、定车、定线路和直收、直运)
数字化精细管理。以各街镇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构为主体,指导其全面摸排管控居民小区楼栋、单元、住户、人员、生活垃圾集中投放点、生活垃圾产生量等各类基础数据,核实管控居民小区外围人行道生活垃圾投放容器(如:果屑箱、垃圾桶)数量,实行精细化管理。
坚持“三定两直”作业方式。定人、定车、定线路,将管控居民小区内(由医疗废物收运单位转运的除外)以及小区外围人行道生活垃圾投放容器内的生活垃圾,直接收集转运至万兴环保发电厂进行焚烧处置;对纳入“三定两直”收运的生活垃圾集中投放点及投放容器,每日进行不低于6次的消杀,并建立台账;在规定的“三定两直”范围内的作业人员按照疫情防控要求,穿戴防护服、口罩、护目镜、手套等防护用具规范作业,每日对收运车辆、人员、收集点位及周边区域彻底消杀不少于6次。
健全完善“溯源台账”。各街镇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构及相关环卫公司建立制定“重点区域生活垃圾去向溯源台账”,确保确重点区域生活垃圾去向可追溯。并按照“一区一图”(一个管控区,一张示意图)准确标注管控区域内生活垃圾收集点位和周边果屑箱等信息,“挂图作战”,准确指挥。
二、严密处置非管控区居家医学观察家庭生活垃圾
(一)预约上门,精准服务。
非管控区居家隔离人员通过电话预约的方式,由专人上门收运生活垃圾,每户家庭每日可预约两次。居民在家将生活垃圾密闭打包好,直接投放到统一配发的加厚、可密闭垃圾袋中,由收运人员使用有效氯为1000mg/L~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或0.2%-0.5%过氧乙酸消毒液喷洒消毒,垃圾袋扎紧后再次对周边环境进行消杀,喷洒量100mL/㎡-300mL/㎡。作业过程中严禁破袋翻检,严格阻断环卫作业人员和生活垃圾的直接接触,杜绝感染风险。
(二)科学消杀,全密闭运输
清运车辆收集完毕后,环卫人员会对车辆装载盖板密闭性进行检查,并对车辆和车辆周边2-3米范围内消毒,做到车走地净;清运车辆运输路线严格避开人群密集区域,直接将收集到的生活垃圾运往至龙泉万兴焚烧厂无害化处置。
(三)规范防护,保障安全
作业人员做好自身防护,戴口罩及防护手套、筒靴,并将裤腿扎进筒靴内;经常检查防护服是否出现破损,发现问题及时更换;收集途中尽量避免接触沿途建构筑物、墙体、门窗等物体,避免二次污染,若有接触则及时喷洒消毒液消毒。每一次收集完成后,都按照要求对防护服、手套等及时喷洒消毒;同时严格禁止与隔离人员直接接触。
截至目前,龙泉驿区每日出动40余辆清运专车,300余人次专项收运处置居家隔离家庭生活垃圾,7.15至今,共焚烧处理居家隔离家庭生活垃圾405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