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蚕宝宝日记
微文呈现整理的参观蚕宝宝日记(精选6篇),希望大家喜欢,记得分享哦。
参观蚕宝宝日记 篇1
我养过蚕,因而见证了这小动物的生命历程。从像白芝麻一样的卵,到蚂蚁一般的蚁蚕,再长成白白胖胖的幼蚕,接着吐丝结茧,最后蛹化成蚕蛾。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最有意思的就是吐丝结茧时的蚕了。
蚕吐丝结茧,一般是在孵化后一个月左右,长到三龄以后。这时,有的蚕不吃桑叶了:原来嘴里一刻不停地啃着桑叶,现在忽然停止了进食。它们趴在箱子里懒洋洋地一动不动,身体的颜色开始变得透明、发黄,还会拉出一大坨粘稠透明的液体和一团白色的分泌物,带有一股臭臭的味道,然后就开始找地方吐丝结茧。
吐丝的蚕有些不寻常的举动:例如喜欢找两边有支撑的地方,在这些地方,蚕可以轻松自如地在两侧壁之间来回吐丝,于是,它们纷纷爬到箱子的角落里、纸板的夹缝处,甚至窗帘的皱褶里,占据自己的地盘结茧。另一个特点就是喜欢阴暗处,可能在这些地方它们会觉得比较安全吧,让它们好藏起来结茧。
俗话说“人生百态”,原来蚕的生活也有百态。观察吐丝的蚕也是很有趣的一件事。
参观蚕宝宝日记 篇2
我家养的蚕“冠军”中一只,昨天中午喂桑叶时,它把头摆来摆去不吃桑叶,还向盒子边缘爬去。我想:前几天三只“小不点”不吃、不活动,过后我观察到是因为蜕皮,今天这个“冠军”的现象不应该是蜕皮。
一会,它竟然爬到了窄窄的盒子边缘上,来来回回走了几圈,象走钢丝,稳稳的,一次也没有掉下来,我仔细一看,它的小脚象吸盘一样紧紧地吸着,同时头还在不停地转来转去,好像在寻找什么。
到了晚上,它终于找到一个角落,开始一根一根吐丝,稀稀疏疏的,象在建简易房子。早上一起床,急忙跑去看:嗬,一个薄薄的、椭圆形的、金黄色的茧,隐隐约约地还能看到它的头在里面转动,还在吐丝。
中午放学时,茧已经变得金黄金黄的,已看不到辛苦了一天的蚕了。我轻轻地摸了摸茧,硬硬的,这时看,它象一粒花生。
蚕结茧的过程,几乎要用一天,在这一天里,蚕不知要转动多少次头,才能做一个茧,我感觉蚕真辛苦。
参观蚕宝宝日记 篇3
上星期,陈俭哲送给我一些蚕和蚕卵,蚕卵密密麻麻的粘在纸上,白色和黄色的卵是已经孵出来的卵壳,上面都有个小眼儿,小眼都向着右边;没孵出来的是黑灰色的,刚出来的卵比蚂蚁还小,黑黑的、细细的、慢慢地蠕动,看着都不敢相信它以后会变成肥大的蚕。
我小心地把它们放在盒子里,铺上嫩嫩的桑叶。我想,这么小的蚕会吃桑叶吗?可第二天早晨看见原来的桑叶上都有一个小孔,桑叶已经干了,全部的蚕都爬在上面,好像饿极了,在找吃的。
我每天给它们换三次桑叶,有些蚕趴在干桑叶上,我就用毛笔轻轻地把它们刷到新鲜桑叶上。别看它们小,但是生来就会吐丝,有时它们嘴里的丝粘在桑叶上,总是刷不掉,我用手捏它,丝又粘在我的手上,向上一提,它就吊在半空中,扭动着身子像在跳舞。
每天,我都细心地观察蚕宝宝,渐渐地,蚕儿的头部变白了,身子青白色,有半厘米左右。大大的头拖着细细的身子,趴在桑叶上吃个不停,它们长大些了,食量也大增。想起蚕宝宝刚孵出来的时候那么小,我还以为养不活呢,这下我可放心了,我要让它们平平安安地长大、吐丝、结茧、变成蛾子。
参观蚕宝宝日记 篇4
在小学二年级时,我去新疆,最终因行程错误而无缘敦煌壁画展。所以,在今天下午,我和爸爸特地去了中华美术馆,参观了敦煌壁画展。
敦煌壁画是在公元400多年前造就的,在展厅的上方,画着各种飞天,仔细一看,仿佛还会旋转。在展厅的内部,墙壁的四周都呈现着精美的壁画。原来,画壁是记述一些关于丝绸之路,佛教文化和宫廷里发生的事,以便于留下来传给后人。这些画壁可不简单呢!只要你细细的观察,就会发现古人把每一个飞天,佛的纹理,衣服,皱折画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在展厅的深处,我们参观到了壁画是如何做成的:先要在一片有沙岩并高低起伏的地方,挖一个洞穴,要挖的深,之后,古人用颜料在墙壁上画画,画完后,经过百年,就变成了精美的画壁。
本次参观结束了,我们虽然真正的敦煌没去,但这次参观足以弥补我的敦煌遗憾之行,敦煌,你要等我哦!
参观蚕宝宝日记 篇5
星期六,我回到了老家。我坐在一些奇形怪状的桑树下看书。突然,我觉得有个小东西在我手臂上爬,正所谓,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是一条小蚕虫宝宝。
蚕虫宝宝的外面穿着一件小号棉衣,还穿着几双小号鞋子。它的眼睛大大的、水汪汪的,看着就像是一个可爱美丽的小女孩。
于是我把蚕宝宝养在了一个小盒子里,被放在盒子里的蚕宝宝一点儿也不安分。它肯定想吃东西了才这样的吧?我心里想。于是我跑出家门摘了几片叶子,然后又把叶子放在了盒子里,蚕看见有食物了,就立刻奔出来,到树叶旁,它闻了闻,可是却一脸失落地趴在盒子上。
我见了以为它不喜欢,又出去到枫叶树上摘了几片枫叶,它还是闻了闻又趴在盒子上。
我最后去了果园,到了果园,我就摘了许多水果叶子,又跑回了家,把水果叶子放在了盒子里,蚕虫也是和以前一样一动不动的。
我心想:蚕是不是困了呀?是不是嫌盒子太硬睡不着呢?“肯定是!”我说,于是我找来了两层纸放在了盒子里。它还是一动不动,一脸垂头丧气的样子。这时,妈妈来了问:“怎么了?遇到什么问题了吗?”“蚕不吃叶子。”我说。“傻孩子,蚕只吃桑叶呀!”妈妈回答我。
听了老妈的话后,我跑去桑叶林,摘了一袋子桑叶,并且放在了盒子里,蚕虫闻了闻,立马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这下我看着它们的吃相,心里别提有多开心了!
“瞧你那搞笑的样子。”我边笑边说。吃饱过后的蚕躺在它的“小被窝”里,它好像打了几个饱嗝,因为我一直看它张嘴。
几个月后,蚕食量越来越大,越吃越胖。
又过了1个月,我见蚕趴在盒子里,把鲜绿的衣裳换成了灰色的衣服。可是中午的时候,我看见它还是保持原来的形状,怎么这么快变色了呢!
我吓坏了,叫来了妈妈,妈妈说:“蚕正在蜕变蝴蝶。”我听了兴奋不已,不久蚕壳上出现了一条缝,蝴蝶挣脱一半的时候,它几乎挣脱不出来了,又过了一会儿,它终于挣脱了“鬼门关”。这个小精灵是如此的辉煌,我被它深深感动!
以后我要像这只蚕一样,坚持用心解决困难,遇到困难也不退缩。
参观蚕宝宝日记 篇6
早晨空气十分清新,我早早来到学校,和同学们一起乘车到茶叶博物馆。刚从车上走下来,就闻到一股清香。路旁都是一排一排的茶树,清翠欲滴,真使人心旷神怡。
走进了博物馆的大门,导游先带着我们去看茶艺表演。我们各自找了位置坐下,开始观赏。只见一位阿姨拿出玻璃杯,向杯中投入二到三克茶叶,然后向里面倒入适量的水,刚好没过茶叶,水温要在80度左右。阿姨轻轻晃动茶杯,让杯中的茶叶充分吸收水分而舒展开来,导游说:“这是浸润泡”。稍后,阿姨提起水壶上提下倾三次,水注尤如一道白练,起伏而下,导游称之为“凤凰三点头”。这时杯中的茶叶好似鱼儿上下浮动,顿时茶香四溢,沁人心脾,真是色香味俱全啊!看完后,我想平时客人来时,弄点茶,开水一倒就行了,想不到泡茶还有这么多的学问呢。接着,我们来到了茶地,看到这里有许多种茶,有“大红袍”,“浙农”和“藤茶”等等,品种之多,真是令我大开眼界。离开了茶地,我们来到了展厅。
我们先走进了茶史厅,这里有各式各样古代精致的茶具,还有许多关于茶的知识介绍,其中就讲了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国家。这使我感到很自豪。接着我们又来到茶萃厅,这里陈列了好多种茶叶,看得我眼花缭乱。导游说:“茶总体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白茶,还有加工茶类,如花茶、紧压茶等。”最有趣的是紧压茶,紧压茶是用许多干茶压成各种形状制成,可以存放很长时间。展厅里就有好几种形状的紧压茶,有一个南瓜形的紧压茶最逼真,怎么看都象一个大南瓜,非常有意思,我都忍不住想摸一摸。后来,我们又参观了茶事厅、茶缘厅、茶具厅、茶俗厅这四个展厅,每个展厅都有自己的特点,让人看了还想再看一遍。
今天我不但看到了许多从来没看到过的东西,还对我国的茶文化有了许多亲身体会,这次秋游可真是满载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