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点儿》教学方案设计
微文呈现整理的《雨点儿》教学方案设计(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雨点儿》教学方案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数不清”、“飘落”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
3、看图展开合理的想象,会用“从”字说话。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能展开合理的想象,用“从”字说话。
教学准备
1、cai课件。(下雨的情景、雨后花和草长出来的动画)
2、小黑板。
3、雨点儿的头饰。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云妈妈有很多的孩子,他们的名字叫什么?(齐读课题)
现在他们离我们可远了,让我们呼唤他们下来吧!(配上手势呼唤)
听了你们热情的呼唤,他们可开心了,瞧,他们来了!(播放课件:下雨的情景)
他们正在对我们笑呢,让我们和他们打声招呼吧!
二、导读第一段
过渡:想和他们交朋友吗?赶快打开书本,自由读课文的第一段。
生自由读后交流:你读懂了什么?结合学生回答,理解“数不清”、“飘落”。
1、理解“数不清”:请小朋友看着这些雨点儿数一数,能数清吗?(师板画:雨点儿)
你还知道什么也数不清?指导朗读。
2、理解“飘落”:你能不能用手做个飘落的样子?
你还知道哪些东西从空中落下来也可以用飘落这个词呢?
这些东西从空中落下来都是慢悠悠的,读这个词也要慢点。
3、数不清的雨点儿飘落下来是多美的情景啊,让我们通过朗读把这种美带给大家吧!(齐读)
三、导读2~4段
过渡:雨点儿离开了云妈妈的.怀抱,在天空中飘啊飘。半空中,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说起了悄悄话,你们想知道他们在说些什么吗?打开书本朗读课文2~4段。
1、自由读,边读边用直线划出大雨点儿说的话,用波浪线划出小雨点儿说的话。
2、大雨点儿问小雨点儿什么呀?(指名读)用不同的语气词朗读:
天空中有许多的雨点儿,大雨点儿大声地问小雨点儿──
大雨点儿看见了小雨点儿觉得可奇怪了,因为他下来时小雨点还睡在妈妈的怀里呢,他奇怪地问──
大雨点儿看见了自己的小弟弟小雨点儿可开心了,他高兴地问──
3、小雨点儿是怎么回答的?(板书:有花有草)朗读指导。
4、大雨点儿想到哪里去?(板书:没花没草)朗读指导。
5、练习分角色朗读。(同桌读──指名读)
三、课中操
雨点儿一同唱起了欢乐的歌,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播放歌曲《小雨沙沙》,生先听一遍,再跟着音乐边唱边表演。
四、导读第5段
1、听完了歌你们想摇身一变,变成雨点儿吗?你们想去什么地方,干什么呢?
2、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也来到了他们想去的地方,那些地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3、小雨点儿来到了有花有草的地方,不久──你们发现有什么变化呢?(播放动画课件:雨点儿来到了有花有草的地方后发生的变化)
课文中是怎么写的?找出来读一读。
4、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变化也很大,我们一来去看一看。(播放课件)
看图说话: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小草从———钻出来。
《雨点儿》教学方案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知道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让学生知道雨水与植物的关系。
【教学难点】
知道雨水与植物的关系,(机动体会大、小雨点作用的不同)。
【教学过程】
一、设疑揭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雨点儿》,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预设:为什么叫他们雨点儿呀?雨点儿有什么作用呢?他们去干吗了啊?为什么他们去的地方不一样啊?这是些怎么样的雨点儿啊?
整理问题:这是怎么样的雨点儿?雨点儿有什么作用?为什么他们去的地方不一样?
二、理解课文,感悟课文
小朋友提的问题可真多,下面就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读课文吧。
1、自由读课文,说说读懂了什么?
根据学生所感悟的,随机出现句子进行教学,在理解句子的同时解决学生所提的问题。
2、深入理解,学习课文
(出示):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⑴ 理解数不清,如学生说我知道雨点很多?师问你是怎么知道的?谁愿意上来画画这些可爱的雨点儿啊?指名上台画,在请同学上台画……师问,这画得完吗?(画不完)是啊,雨点多得数都(生齐说数不清)。
⑵ 理解飘落
你知道哪些东西是飘落下来的吗?(雪花、树叶、花瓣等)
看课件树叶飘落下来的情景,此时你想说些什么啊?体会慢、轻、柔的感受。读读飘落。再看雪花飘落的情景,用飘落来说一句话,并引导学生说得更具体,加上什么时候,雪花从什么地方飘落下来。
知道吗,雨点也是这样飘落下来的,你们看,(看课件)再来读读这句话,可以站着读,也可以加动作,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最后齐读。
3、课中操:课件出示小雨沙沙。
4、这么美的雨点儿,小朋友愿意来唱一唱吗?跟课件边唱边做动作。这首歌告诉我们了雨点的什么啊?(作用)
那课文中又是怎么写雨点儿的作用的.呢?请小朋友在课文中找一找。
(出示)不久,有化有草的地方,花更红了,草更绿了。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长出了红的花,绿的草。
自由地读一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这段话有几句?
择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指名读,体会更、不久、等词的意思。
让学生看着画面内容,感情朗读第五小节。引导学生读出意境,读出韵味,将内心对雨点儿或喜爱,或感激,或佩服……的情感自然而然地释放于朗读之中。
5、机动:为什么大雨点跟小雨点去的地方不一样啊?
演示出示一盆小花,让他们说说小花需要的是是大雨点儿还是小雨点儿?他们能换吗?你们能告诉我哪些地方更需要大雨点呢?(引导学生说出干旱的地区,沙漠地区那里需要更多的水分,所以大雨点去了更远的地方,去了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让那里也能长出花草。感受关心、友爱的情感)
三、拓展
你就是那些花啊,草啊,此时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可以戴上头饰表演:小花、小草得到雨点儿的滋润,它们会对雨点儿说些什么?先请小小组合作排练,再选一、两组向全班小朋友交流。
【教学反思】
一、朗读的还不到位
在读“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我按上面的步骤,让学生感悟,数不清处理得还不错,但飘落这个词,我让学生先联系生活,说说哪些东西也是飘落下来的,然后就让他们看课件,一副树叶飘落的情景图,当时学生只是看图说话了,说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秋天树叶黄了……等这方面去说了,根本就没体会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的那种轻、柔、慢。学生没感悟到,就读不出那种感觉,当时我也想到了读得不到位,但因为想到本课的重点应该是后面的句子教学,感悟雨点的作用,所以在这没创设情境,也没范读,所以这个地方处理得不是很好。
二、质疑不是很有价值
因为学生太小,所以我不敢让学生质疑后就围绕这几个问题进行教学,而是通读课文后,说感受引导学生学了两句话。所以这个质疑不是很有价值,不过学生提的问题很有价值,如“为什么课文中要说是大雨点跟小雨点呢,平时生活中的雨点应该是差不多的”,“为什么大、小雨点要去不同的地方?”“为什么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了,草更绿了”等等。如果当时我能直接让学生解决提出的问题,把不能解决的问题再带入课文中,带着问题学,那就更好了。
三、拓展不够
我除了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东西数不清,哪些东西是飘落下来的,以及最后如果你是小花小草想对雨点说些什么。当然这些拓展是可以的,但如果能引导学生理解雨点作用的时候,“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长出了红的花,绿的草。”让学生说说雨点还落到了哪里,此时你感受到了什么?既可以引导学生感悟雨点的作用,又可以指导好朗读。
《雨点儿》教学方案设计 篇3
对于第一学段的学生来说,如何引导他们尽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给他们打开一个建立在生活经验世界基础上的丰富多彩的文本世界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雨点儿》是一篇科学童话,文笔优美,是引导学生进行识字和阅读很好的教材。课文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有了雨水的滋润,花更红了,草更绿了。
设计理念
1、注重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的统一。
2、注意儿童学习母语重在感性把握的特点,引导学生读中悟。
3、尊重学生的差异,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4、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积极发挥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组织者和促进者的作用。
课前预热
出示:青蛙唱歌……下小雨、下大雨、下雷雨、xxxxxxxx。
师:谁会读这些词语,其他小朋友做动作或发出声音来学一学。
学生学声,做动作。
一、情境导入
1、师:闭上眼睛,仔细听声音。播放小雨的声音。
师:真的下雨了,我感觉到小雨滴在我的手上了,小朋友快伸出你的小手,让雨点儿滴在你的手上。
2、你感觉到什么?
3、你喜欢这些雨点儿吗?那我们赶快和这些雨点儿打个招呼吧,谁愿意来打声招呼?
揭题:雨点儿(正音)
师:我们一起来招呼他一下。
二、学习第一小节
1、出示动画雨点飘落的情景:
师:这么可爱的雨点儿,我真想一个个都认识他们,你们帮我一起数一数,好吗?
我数得眼睛都花了,你们都数清了吗?
出示:数不清。
指名读
师:你知道还有哪些东西也是数不清吗?
2、看,数不清的雨点儿是怎么落下来的?
出示:飘落
为什么说是飘落呢?因为有风才会飘。
还有什么也是飘落下来的?谁能做做飘落的`动作,你觉得他做的好吗?为什么?
你能读好这个词吗?指名读──齐读。
3、这些数不清的雨点儿是从哪里飘落下来的?(云,云朵)
是啊,云朵还有另外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云彩”。
出示:云彩
云彩还是雨点的妈妈呢!谁会读一起读。
4、这几个词语小朋友都会读了,那你能用其中一个词语来说一句话吗?能干的小朋友可以用上两个或三个词语来说一说。
5、有位作家也把这三个词语写到一句话中,知道是什么句子吗?
出示第一自然段。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配动作──同桌对读──齐读。
三、学习二、三、四自然段
1、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在半空中,大雨点遇到小雨点儿,他们在说悄悄话呢!想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吗?
请小朋友翻到课文105页,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用“──”找到他们说的话。
2、听录音──出示对话的句子。
3、师:大雨点问小雨点什么?
认识问号及问句。
在家里你有问过爸爸妈妈问题吗?谁来问一问?
指名读──齐读
4、师:小雨点,你要去哪里?
生:我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
5、师:我是一颗可怜的大雨点儿,没有人关心我去哪里?谁来关心我?
生问:你要去哪里?
师:我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
6、自由练习对话,同桌分角色朗读
指名分角色朗读──师生对读
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在哪儿呢?大雨点儿这么想去。
理解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
师:小雨点儿感到好奇怪呀,它会怎么问大雨点呢?
句式练习:小雨点儿奇怪地问:“ ?”
7、师:多么善良、可爱的大雨点儿呀,他们带着美好的愿望,在天空中飘呀飘,可开心了,让我们带着开心的语气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1、小雨点儿飘呀飘,飘到了有花有草的地方,看看大地发生了什么变化?看动画。
2、学生观察后,说变化。书上怎么写的呢找到读一读。
3、小雨点儿看到自己能让花儿变红,草儿变绿,心情怎么样?
你能用开心的语气读一读吗?自由读一读。
(1)指导读:谁来读这一句话
老师感觉到花更红了,草也绿了,谁能让花更红,让草更绿?
小花,小花,你为什么这么红?
小草,你为什么这么绿?
(2)小雨点儿听了小花,小草的话,心里甜滋滋的,在空中飘得越来越有劲了,再读第一自然段。
4、大雨点儿好羡慕小雨点儿,他来到了一片荒芜的土地上,大雨点儿落到了土地上,发生了什么变化?播放动画。
5、出示句子: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
齐读──自由读齐读。
6、出示第5自然段:自由读──指名读──想读的一起读。
7、如果你是小花、小草,你会对雨点儿说点什么?
8、大雨点儿听到你们的话,在天空中跳起了舞蹈,好像在说:“我好幸福啊!”请小朋友读出大雨点幸福的感觉,再读第一自然段。
五、总结课文,齐读课文
《雨点儿》教学方案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巩固“数、彩、半、空、问、到、方、没”等12个生字,会写“有”一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逗号和句号的停顿。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雨点儿给大地带来的美好变化。
教学重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逗号和句号的停顿。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课文,体会雨点儿给大地带来的美好变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温故知新
1.复习课题。
课题是个儿化音,“雨”字读响亮,“点”字和“儿”字连在一起,发完“点”的音后舌头迅速向上卷。
二、趣味游戏,巩固字词
指名上前读词,充当小老师带读。重点指导:多音字“数”、轻声词“云彩”、“到了”、“地方”
三、品读文本,积累语言
学习第一自然段
1.理解“数不清”。结合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数不清”的意思。
2.指导朗读:数不清的雨点儿。
3.说话练习:数不清的_______。(数不清的花朵、数不清的星星、数不清的雪花、数不清的树叶)。留心观察生活,就会有无尽的发现。
4.理解“飘落”。
数不清的雨点儿是从哪里飘落下来的呀?赶快在第一自然段中继续寻找答案。
数不清的雨点儿纷纷离开了云彩妈妈,它们在空中轻轻地飘呀飘,落入大地的怀抱,这样的过程就叫“飘落”(课件:飘落)。
指导学生朗读“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5.说话练习:数不清的____从______飘落下来
学习二、三、四自然段
1.自由读二、三、四自然段。雨点儿离开了云彩妈妈,它究竟要去哪里?
2.指名读二、三、四自然段。
3.指导书写“有”。横要写平、长;撇从竖中线起笔,写舒展;“月”的起笔竖在竖中线的左边。
4.师生分角色分句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读好问句。
5.男女生合作读
6.配图片和音乐,教师引读,体会雨点儿给大地带来的美好变化。
学习第五自然段
出示雨水滋润大地的美景图,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自然段,注意停顿。
四、拓展延伸,歌唱儿歌。
1.听雨点儿对我们说的话。
2.儿歌《小雨沙沙》。
教学板书 雨点儿
有花有草 没花没草
更红更绿 红花绿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