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基本功比赛活动方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教师基本功比赛活动方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教师基本功比赛活动方案 篇1
一、活动目的:
为了活跃学校教学氛围,进一步推进学校教学改革,促进教师队伍专业素养的提高;为了提高青年教师现代教学技能,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为了加快培养青年教师,为青年教师搭建一个锻炼自己、展示自己的舞台,让更多的`优秀青年教师能脱颖而出。
二、活动对象:
28周岁以下的教师。
三、活动内容和评分标准:
1、板书设计;主要考核对教材的理解和粉笔字和绘画等能力。
2、“三师教育”主题演讲比赛;
3、学科特色比赛。语文为课文朗读,数学为解题能力;英语为原文朗读;美术为写生;音乐为器乐、声乐自选;计算机为电脑小报;体育为口令。
四、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组织全体教师学习精神和要求,从思想上高度认识此项活动的重要性。
第二阶段:工会、团支部及校办、教导处组织逐项开展。
第三阶段:总结,表彰,活动。
五、评委组负责人: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
六、时间安排:
1、4月18日
讨论活动方案;
2、4月19日
组织学习方案;
3、4月25日
组织实施;
4、4月30日
公布比赛结果,青年教师联谊晚会及颁奖典礼。
七、评奖办法:
本次基本功比赛设单项奖和组织奖。
1、单项奖 语文、数学、英语、艺体学科每个单项各奖前3名;演讲比赛取前6名。
2、组织奖 认真组织本办公室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效果好,参赛教师获奖面广的办公室颁发组织奖。
教师基本功比赛活动方案 篇2
一、指导思想:
为努力打造“智慧课堂”,加强教学实践研究,优化教学过程,促进教师夯实教学基本功,提高教学水平,学校将于10月开展教学比赛活动。
二、参赛人员:
1。教龄20年以下,未获得过市级优质课或教学大比武二等奖以上荣誉的教师(必报);
2。教龄20年以上,积极进取,希望给自己提供更高平台的老师。
三、比赛程序、要求:
(一)竞赛程序
1。符合参赛条件的`教师于10月21日前到教师发展中心(章晓仁老师处)报名或以短信形式报名(短号666696)。
2。学校根据报名情况安排比赛时间(另行通知)
3。提前一天告知比赛内容,抽签决定号次。参赛教师自主设计,准备好教案、课件(不许抄袭),赛后把资料上传至校园网。
(二)比赛内容
本次教学大赛参赛项目包括:
1、模拟上课(80分):围绕“智慧课堂”进行教学,重点关注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讲课内容自定。
2、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答辩(20分):答辩内容为2011版新课程标准重点内容、学科教育教学理论、教材教法、课题内容以及平时教学中常见的问题,由评委即兴提问。
四、表彰奖励及结果运用:
本次比赛设一、二等奖若干名。获奖教师颁发证书,并推荐参加下一次的赛教活动,同时优先参加外出培训、学习,优先上公开课。
五、评委:
校级中层以上领导
教师基本功比赛活动方案 篇3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以全新的教育理念挑战传统的课程与教学,为进一步推动和促进我校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学校的教学质量,培养一支高素质、具有现代教学理念的教师队伍,学校决定今年继续举办第七届教师教学技能比赛,比赛内容为:优质课比赛及优秀“教学反思”评选,希望老师们认真准备,使这次比赛能顺利进行,齐心协力把我校教学水平推向新的高度。具体事项如下:
一、优质课比赛
(一)指导思想
为了深入开展校本教研,大力加强科组建设,促进我校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技能的提高,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个展示与学习的平台,充分调动教师参与课堂改革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活动目的
以赛课活动为载体,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落实“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课改理念,总结与展示我校初一年级的课改成果,探索适合我校实际和符合学科特色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三)活动主题
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题
(四)参赛教师
初一年级的在职教师
(五)比赛办法
1、比赛流程:先教学组进行选拔,再推荐出校级比赛选手。参赛名额分配: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生物、艺术、体育、信息技术科组各1名;
2、比赛班级:初一课改模范班10个(普通班),选拔流程:先由班主任自荐,学校再根据年级的日常管理评分标准于4月30日前初选出候选班级,5月上旬将组织评委对候选班级进行全面考察,并于5月9日确定最终参赛的10个班级。
3、比赛规则:参赛选手提前确定课题,比赛前48小时抽签确定比赛的班别,并提供2小时与学生接触,做好第二天授课前的培训和导学案的布置;为了展现双语班的风采,本次比赛特别选出两个双语班进行高效课堂展示。
4、比赛形式:现场上课(40分钟);
5、评分方式:评委现场打分。
(六)比赛时间及地点
1、比赛时间:5月24、25日(第十五周星期六、日)
2、比赛地点:图书馆学术报告厅
(七)奖励名额
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4名,特别奖2名(双语班),另设最佳组织奖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4名。
二、优秀“教学反思”评选活动
(一)指导思想
新课改要求教师对自身的课程和行为进行积极反思,开展反思性教学,通过举行优秀“教学反思”评选活动,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不断追求轻负担高质量的有效课堂教学,进一步推动校本教学研究,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新课程实施水平。
(二)活动目的
通过“教学反思”活动,促使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通过“经验+反思”,进一步充实自己,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新课程的崭新表达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的新方式,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形成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的先进的教学观念和个性化教学风格。
(三)活动主题
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题
(四)参赛教师
全校在职教师
(五)写作要求
1、参评“教学反思”围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主题,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现课程改革的精神,题目自定,一般参评的“教学反思”应包含下列内容:
(1)标题要求:标题应体现一个鲜明的主题;
(2)情景描述:简要叙述事例或现象发生的背景和经过;
(3)反思和分析:揭示教育教学事件所反映主题的实质;对于事件的指导思想、过程、结果,以及利弊得失进行反思和评析,提供问题解决的办法,结论性意见;
(4)内容格式:可以是“先叙后议”,也可以是“夹叙夹议”,但要以“议”为主。“叙”指的是捕捉并描述自己课堂教学中的某一现象,描述方式采用课例实录式或案例描述式;“议”指的是分析现象、领悟与发现教学规律,提出自己的观点;
(5)字数要求:每篇不少于1500字。
(六)评选办法
1、先在科组内按科组人数30%评选出送复评与终评论文,再由学校教导处组织评委按文、理科进行评奖。文科组:语文、英语、政治、历史、地理、艺术;理科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体育、信息技术。
2、为了确保比赛的公平、公正,初评、复评及终评时均采用匿名的方式进行。
3、按文、理科组分别评出一等奖10名,二等奖20名,三等奖20名,向每位获奖者颁发获奖证书,并把所有获奖的优秀“教学反思”汇编成书,作为校本教研成果,供兄弟学校教师学习交流。
(七)评选依据
1、学校教导处将组织评委进行评审,评审分为初评、复评和终评,重点关注“教学反思”的下列基本特征:
真实性——以客观的情境作为资料:一个好的`反思是对真实生活的再现,对复杂情景的记录;
叙事性——追求以教育叙事的方式反思,由于是对具体的教学事件的叙述,它必须相应地显示出一定的情节性和可读性;
主题性——有一个照亮整个文章的“主题”。这个“主题”常常是课堂教学中产生的问题,即是从“应用”产生,从“实事”中“求是”;
典型性——每个“教学反思”所叙述的教学事件必须具有典型性,体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有较强的说服力。教学叙事可以反映教师以自己的方式化解事件之后获得的某种效果,也可以反映教师忽视了教学事件之后导致的某种遗憾;
价值性——能够提供基于问题的解决办法,提供结论性意见。
2、文档格式:标题字体统一采用三号宋体,正文(含第一行的作者科组及姓名)字体采用小四号宋体,左边距为2.5,右边距为1.5,上下边距均为2,行距20磅,页码打印在页面下端中间,A4纸。
3、截稿日期:2014年9月1日,科组长收齐本科组参赛教学反思统一发到教导处邮箱(xxx)。
(八)注意事项
参评“教学反思”文责自负,应为参赛教师原创作品,坚决杜绝弄虚作假、抄袭等不正之风,对剽窃的作品一经发现并查明将取消评比资格,并在全校通报批评。
教师基本功比赛活动方案 篇4
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幼儿园将开展教师单项基本功比赛活动,展示青年教师的才艺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一、参赛对象:
年龄在40周岁(xx年1月1日以后出生)以下,工作3年以上,师德良好,身体健康者。参赛者自选一项参加。
二、比赛时间
20xx年6月28日报名,20xx年7月中旬比赛。
三、竞赛项目及基本要求
1、演讲和讲故事
选手抽签选定演讲话题,准备15分钟。比赛时,选手先讲自备儿童故事,时间控制在3分钟以内。选手再根据话题即兴演讲,时间3—5分钟。
2、专业理论
在同一时段,采取闭卷、笔试的方式进行,时间为90分钟。笔试内容主要为当前的`教育法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儿童活动观察记录和教育活动案例评析。选手现场观看一段5—10分钟的儿童活动录像和一段15—30分钟的教学录像,并完成相应答题。
3、教育活动组织
选手抽签选题后,独立完成教育活动设计,时间为50分钟。模拟上课的课题与教育活动设计的内容一致,允许选手和评委或指定的教师群体进行互动交流,时间为15分钟。
四、项目评价标准
1、演讲和讲故事:
评价标准
(1)紧扣主题,条理清晰;
(2)普通话标准,声音响亮,讲述连贯流畅富有感染力。
(3)能合理运用语气和语调,语速适当、节奏鲜明、停顿恰当,有适当的表情和动作。
2、专业理论
评价标准
能运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幼儿教育专业理论和法律法规,分析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典型案例或有关现象;根据自己参与的有关课题研究以及教学实践中对课程改革有关问题的思考,回答有关问题。考试时间1小时。
3、教育活动组织
评价标准
(1)教学思路清晰,环节分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张弛有度
(2)方法手段恰当有效,指导有针对性、启发性、可操作性
(3)提供充分的活动时间和适宜的活动空间,形成有效互动。
(4)教态真实,自然;教学语言生动活泼,简洁流畅,富有感染性
五、评奖办法
三个单项比赛分别评出奖项,并将单项一等奖者报送姜堰市参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