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百科 > 经典方案 > 正文

街道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

2025/03/08经典方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街道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街道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 篇1

一、总体目标

实现全覆盖:确保街道内所有居民小区、公共机构、商业区域等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

提升分类质量:提高居民和单位对垃圾分类的认知度和参与度,确保分类准确率显著提升。

促进资源回收:建立和完善可回收物回收体系,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

减少环境污染:通过垃圾分类减少垃圾填埋和焚烧产生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二、主要任务

1. 组织架构与责任分工

成立领导小组:由街道办事处主任担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及社区书记为成员,负责整体工作的部署和协调。

明确责任分工:各社区、物业公司、共建单位等要明确各自在垃圾分类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

2. 制度建设与宣传引导

完善制度:制定垃圾分类工作管理制度、考核办法等,确保工作有章可循。

加强宣传:通过多种形式(如微信平台、LED屏幕、横幅、宣传栏等)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提高居民和单位的知晓率和参与度。

组织培训:对垃圾分类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分类指导和监督能力。

3. 设施建设与升级改造

投放点设置:根据实际需要合理设置垃圾分类投放点,确保投放点分布均匀、标识清晰。

设施升级:对老旧、破损的垃圾分类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提高设施的实用性和美观性。

4. 分类收集与运输

分类收集:指导居民和单位正确分类投放垃圾,设置专门的分类收集容器。

分类运输:确保分类后的垃圾能够分类运输至相应的处理设施,严禁混装混运。

5. 监督管理与考核激励

日常监督:建立巡查制度,对垃圾分类工作进行日常监督和检查。

考核激励:定期对垃圾分类工作进行考核,对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执法保障:加强执法力度,对违反垃圾分类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罚。

三、实施步骤

准备阶段:制定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开展宣传动员和人员培训。

实施阶段:按照方案要求推进各项任务落实,包括制度建设、设施建设、分类收集与运输等。

评估阶段:对垃圾分类工作进行评估和总结,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总结经验教训并推广好的'做法。

四、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思想认识,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加大投入力度:确保垃圾分类工作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到位。

强化社会参与: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垃圾分类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的良好氛围。

通过上述方案的实施,可以逐步构建起完善的街道垃圾分类工作体系,提高居民和单位的垃圾分类意识和参与度,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取得实效。

街道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 篇2

为加快推进街道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一步巩固和加强街道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成效,提高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根据《20xx年厦门市生活垃圾工作要点》(厦垃圾分类办[20xx]1号)以及《厦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打造20xx年厦门市生活垃圾分类样板片区的函》(厦垃圾分类办[20xx]7号)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街道工作实际,为严格对照示范创建标准,立足嘉庚故里、集美学村优势,坚持工作思路抓创新、基础工作抓规范、示范小区抓特色、责任机制抓落实,扎实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按照“加强管理、形成长效机制、促进习惯养成”的总要求,在硬件设施、宣传培训、深厚氛围、部门合力、执法考评、体制机制等方面,开拓创新,固强补弱,力争在20xx年6月中旬,完成8个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收集点(站、屋、亭)升级改造任务;启动“无桶化”鹭岛北海湾小区试点工作;12月底完成2个社区(岑东社区、岑西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样板片区申报创建,不断提高生活垃圾治理“三化”成效,实现垃圾分类知晓率100%、覆盖率100%、生活小区垃圾分类准确率达85%以上,公共机构垃圾分类准确率达90%以上、农贸市场垃圾分类准确率达100%,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继续走在全区前列。

二、工作任务及安排

按照创建要求,以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优化投放环境、创建样板片区、浓厚宣传氛围、健全收运体系、巩固提升成果为重点,持续推进实现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任务: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以街道办事处的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垃圾分类工作小组(名单详见附件),负责统筹领导街道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建立街道垃圾分类例会工作制,协调解决垃圾分类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综合执法办,具体负责街道生活垃圾分类方案制定、业务培训、检查指导、监督考核等日常工作。

(二)完善工作机制

一是强化督导队伍。充分借助社会优质力量,以购买服务方式,委托有资质、经验丰富的公司对5名社区专管员、60名督导员进行系统培训、统一管理,强化队伍建设。二是强调党员干部带头,党政机关先行,充分发挥示范表率作用。垃圾分类的核心重点在社区,要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牵头组织实施作用,推动居委会、物业公司、业委会发挥各自优势,同抓共管、同频共振,真正把社区党员、居民群众、驻区单位、社会组织等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三是要将垃圾分类工作与文明创建相结合,发挥文明创建工作中社会宣传和社会动员的优势,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和志愿服务工作为抓手,推动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三)优化投放环境

一是改造施策精准化。根据不同小区的情况分别采取不同工作模式改造施策,属物业管理区域,由物业公司负责综合升级改造;无物业小区的点位改造选址采取自下而上,融入老旧小区改造内容,对投放点配套设施进行提升改造;结合“正本清源”工程项目,对初步排摸的120处投放点位污水管道排水系统进行系统改造。二是加强投放设施升级建设。按照生态绿色、简单实用的原则,有条件的居民小区,参照标准,进一步优化和合并投放点,推行环保屋和投放亭。在先期悦海园一期为试点基础上,继续在碧海蓝天一期、万美花园、红树康桥、安置房、荣景花园等小区逐步推广,提升垃圾分类投放点“温度”和“深度”,提高源头分类质量。

(四)创建样本片区

5月20日,启动岑西社区、岑东社区垃圾分类样本片区的申报工作,提炼先期培育的样本片区(银亭社区、盛光社区)好的经验做法,组织社区、小区经验交流、学习互鉴;6月初,对照创建标准,涵盖居住小区、无物业小区、商业街及学校等区域,全面铺开样本片区创建工作,力争11月底前居民分类投放垃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按户数计算)分别不低于100%和90%,形成可操作、可借鉴、可持续的工作机制。

(五)浓厚宣传氛围

一是发挥辖区机关单位、院校多的行政优势和学村优势,结合机关和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要求党员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开展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活动。二是开展“五进”宣传。针对垃圾分类工作的不同阶段特点,借助社区书院、学校网课、社会上全媒体、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多层次、全方位开展垃圾分类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商家、进家庭宣传工作。三是加强集中重点宣传。定期策划垃圾分类主题活动,将生活垃圾分类融入传统节日中,保持垃圾分类宣传热度不退、氛围不淡(全年不少于12次)。四是典型引导宣传。建立物业单位、居民小区垃圾分类评分机制,对符合要求分类物业单位、优秀家庭的给予适当激励,扩大先进典型的影响,以联点成线带面,在辖区形成树典型、学先进的浓厚氛围。

(六)健全收运体系

一是全面推行定时定点投放。在前期宣传动员,居民普遍认可的`情况下,先期以红树康桥为试点推行“定时定点”解锁垃圾桶,并设置误时投放点,确保投放点垃圾不落地。二是推行“无桶化”居民小区。以鹭岛北海湾为试点,结合小区投放情况,逐步撤除居民房前分类桶,弹性地契合大部分居民作息时间,推行“定点投放、定时收运、定人收集”的收运模式,从根本上消除居民嗅觉、视觉污染,真正减少“二次污染”。三是加快可回收物回收体系建设,引进“一点蓝”公司,在生活小区投放回收箱体20台,每月回收高低值可回收物约30吨,实现不出小区门,废品全能卖,增强居民可回收物交售的便捷性,促进可回收物进入再生循环体系,助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

(七)巩固提升成果

一是督导志愿服务常态化。街道、社区要持之以恒抓紧抓好督导员、志愿者长效工作机制,强化督导员、志愿者系统培训,深入开展桶边督导、开袋检查、入户宣传,针对分类质量长期较低或不参与分类的住户落实“三次再上门”制度,即督导员一次上门,社区工作人员二次上门,街道工作人员三次上门,对仍不整改的,由街道报综合执法部门依法查处,对党员户同时报组织部门纳入考核,推动垃圾分类准确率稳步提升。二是加快补齐短板。采取以暗访为主、日常巡查与专项考评相结合的考评方式,街道垃圾分类专职工作人员每月开展检查,建立及时高效的考评通报-整改-反馈机制,考评结果通报相关责任单位,由责任单位负责督促问题的整改反馈,通过查摆问题、勤抓整改提升无物业小区、沿街店面、农贸市场、酒店等薄弱区域垃圾分类质效。三是加大执法保障力度。加强垃分工作管理和执法的衔接,协调执法部门依据《厦门经济特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规定,对考评结果差且屡教不改的单位和个人跟进执法,提高执法频次,通报典型案例,扩大执法影响力和震慑作用,大力营造依法分类氛围,实现依法分类并形成长效机制。

三、具体工作协作机制

(一)党政办

1、负责抓好本单位垃圾分类工作落实,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基层党建以及年度评优评先内容;

2、组织党员干部到联系社区、小区宣传垃圾分类工作;

3、将垃圾分类志愿者服务活动纳入党建宣传工作;

4、督促基层党组织每个季度至少会议研究1次垃圾分类工作,每月开展一次“垃圾分类主题”党日活动;

5、协助做好住建部信息系统党员开展垃圾分类活动统计工作。

(二)经济服务办

1、负责垃圾分类的资金保障;

2、负责协助文化和旅游局引导和督促辖区宾馆、酒店摆放垃圾分类宣传页和可重复使用的生活用品,不主动提供“6小件”,并做好内部垃圾分类工作。

(三)综合治理办

1、负责宗教团体、宗教院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垃圾分类示范宗教场所达100%;

2、做好渔港、渔船垃圾分类工作;

(四)社区建设办

1、负责协助引导高校生活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建设,组织高校生活垃圾分类的相关工作,在辖区中小学、幼儿园中组织垃圾分类进课堂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垃圾分类的实践活动,发挥“小手拉大手”的作用;

2、引导、督促民政类社会团体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协助做好住建部信息系统开展垃圾分类志愿活动统计工作;

3、负责协助督导物业公司履行管理责任人制度,根据各级的考评结果,对评定差的物业公司进行约谈,整改不力的,将其纳入物业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加强对项目工地的装修垃圾闭环管理;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将垃圾房建设纳入小区改造公建配套;

4、将垃圾分类纳入文明创建评定内容;

5、负责做好卫生系统内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的分流、分类管理,与区环保分局建立的医疗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对接,防止医疗垃圾混入到生活垃圾中。

(五)综合执法办

1、作为街道生活垃圾分类的牵头部门,主要负责辖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案的制定、日常工作协调和检查、指导、督促;

2、负责督促、协调垃圾分类、垃圾不落地、“门前三包”巡查、考评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

3、负责做好辖区生态环境卫生工作。

(六)各社区居委会

1、社区党组织每个季度至少会议研究1次垃圾分类工作,开展一次“垃圾分类”主题党日活动,并将会议、活动和成效等材料及时上报街道垃分办;

2、按照“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思路,统筹力量,构建“党建引领、共同缔造”治理体系,并于20xx年底前形成“党建引领、共同缔造”长效机制工作方案。建立“街长制”“片长制”“楼长制”等机制,每月至少开展1次“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

3、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网格管理,积极探索桶边宣传和督导长效管理模式;

4、强化入户宣传,有效督促第三方每季度入户覆盖居民户数须达总户数25%以上;

5、每个社区每月结合其他工作至少开展1场含垃圾分类元素的宣传活动。

(七)城发公司

负责垃圾分类工作相关环卫设施设备的统计、以及具体配置工作;负责垃圾分类工作的具体实施作业以及维护管理工作,做到生活垃圾分类转运,适时调整转运模式,解决泡沫、低值可回收垃圾转运中出现的梗阻问题。

街道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 篇3

一、指导思想与目标

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及地方各级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系统观念、问题导向,聚焦协同发力、精准施策,推动习惯养成、文明育成,持续优化提升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全程管理、全链优化、全民参与水平。

工作目标:

实现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主体责任全覆盖。

垃圾分类类别全覆盖,包括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厨余垃圾)、干垃圾(其他垃圾)等。

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理系统全覆盖。

提高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减少垃圾填埋量,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二、工作原则

政府主导,全民参与:政府发挥引导作用,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居民广泛参与。

系统推进,分步实施: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时间表,分阶段推进。

因地制宜,科学分类:根据街道实际情况,科学设置分类设施,合理制定分类标准。

长效管理,持续监督: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加强日常监督和考核。

三、组织机构与职责

组织机构:

成立街道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由街道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垃圾分类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和考核。

职责分工:

领导小组:负责总体规划和决策,协调解决重大问题。

各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具体负责垃圾分类的宣传、指导、监督和管理工作。

社区居委会:负责辖区内垃圾分类的具体实施和日常管理工作。

四、实施步骤

准备阶段

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要求。

召开动员会议,部署工作任务,提出工作要求。

开展宣传发动,提高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和参与度。

实施阶段

落实分类职责,建立垃圾分类宣传员、专管员、督查员、保洁员等“四员”管理制度。

实施分类投放,按照分类要求设置分类收集容器,引导居民正确投放垃圾。

推进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优化收运体系,确保各类垃圾得到妥善处理。

检查评估阶段

定期检查垃圾分类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

开展垃圾分类工作评估考核,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五、保障措施

政策支持:争取上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和资金补助。

宣传引导:利用多种渠道和形式广泛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意义,提高居民的分类意识和参与度。

设施建设:加强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设施建设,确保设施完善、运行顺畅。

队伍建设:加强垃圾分类工作队伍建设,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监督考核:建立健全垃圾分类工作监督考核机制,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六、总结与展望

通过实施街道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可以逐步实现生活垃圾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提高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率和无害化处理水平。同时,通过加强宣传引导和监督考核等措施,可以培养居民的分类习惯和责任意识,为构建生态文明城市贡献力量。未来,我们将继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工作方案和管理机制,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向更高水平发展。

街道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 篇4

根据《xx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意见》(青政办发〔20xx〕13号),按照垃圾分类要实现“三个全覆盖”,即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主体责任全覆盖,生活垃圾分类类别全覆盖,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理系统全覆盖。结合街道工作实际,薛家岛街道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行动方案。

一、工作目标

20xx年,按市、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方面的相关政策及标准规范等;机关、事业单位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推进其他公共机构和相关企业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辖区开展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分类覆盖率达到30%;整合优化垃圾分类收集、运输体系,推进垃圾分类相关设施建设,推进餐厨垃圾、建筑(装修)垃圾、有害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25%。

20xx年,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政策体系建设;实现公共机构和相关企业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继续扩大居民小区试点范围,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50%;加快实施标准化农贸市场改造;力争建设完成餐厨垃圾、建筑(装修)垃圾和有害垃圾处理设施项目;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0%。

20xx年,生活垃圾分类政策和标准规范基本完善;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体系基本健全,长效运行管理机制基本建立,居民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70%;辖区内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人均生活垃圾末端处理量同比减少,原生垃圾基本实现“零填埋”;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5%。

二、主要任务

坚持街道带动、部门联动、全面发动、全民参与的工作原则,实行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转运、分类处理,实现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一)完善政策,立和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二)担好责任,抓好落实。各办、各科室、各单位要做好分管领导负责、责任科室牵头、全员参与进来的管理体系,确保工作有序推进。全体工作人员要做好宣传带头作用,

(三)加强监督,取得成效。督查室将对各办、各科室、各单位垃圾分类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表扬工作成效显著的各办、科室、个人,确保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