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百科 > 经典方案 > 正文

幼儿园小班户外活动方案

2025/03/10经典方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户外活动方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幼儿园小班户外活动方案 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用弹珠滚画的方法,绘制美丽的围巾。

2、学习使用红、黄、蓝三原色作画,并在反复的操作游戏中感受发现色彩的变化。

3、感受用滚动弹珠的方法作画的乐趣,培养参加美术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5、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剪成围巾形状的作业纸,玻璃弹珠(数量可以多一些,在活动前就放进装好颜料的容器里。),已调好的适合滚珠画的红、黄、绿3种水粉颜料,能盛1颗玻璃弹珠大小的勺子,较深一些的装颜料容器等人手1份;抹布和桌布每组1块。

2、娃娃一只,红即时贴剪的嘴角下垂和上扬的嘴各一

3、小椅子排在教室中间,桌子上放操作材料放在教室边上。

4、范例1份。

5、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出示贴着嘴角下垂嘴的娃娃。

师:小朋友们看,今天娃娃来和我们一起玩,咦?娃娃怎么不开心?老师来问问,噢,原来娃娃妈妈给娃娃一块没有花的围巾,娃娃不喜欢。出示白布一条,小朋友我们来帮帮娃娃把围巾变漂亮。咦,这又是谁来了?出示弹珠,弹珠你来干嘛?你要和小朋友一起帮娃娃把围巾变漂亮,小朋友你们愿意吗?

幼儿:愿意

师:那怎么帮娃娃呢?

2、教师示范讲解用弹珠滚画的方法。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绘画工具。

教师:请小朋友看一看,桌子上放了哪些东西?哦,有放了一条白色围巾的盘子,有小勺子,还有浸在颜料碗里的玻璃弹珠。有哪些颜色的颜料呢?

2)教师示范用玻璃弹珠绘画方法。

教师:用小勺子从装着你喜欢的颜料的小碗里捞一颗玻璃弹珠,轻轻地放在你装有围巾的盘子里。然后把小勺子放回原处,用两只手端起盘子,轻轻地晃一晃,玻璃弹珠就会自己在白色围巾上画画了。画完后用小勺子把玻璃弹珠放回刚才的小碗里。

3、引导幼儿自由绘画。

(1)教师交代绘画的内容和要求。

教师:玻璃弹珠自己画画的时候,需不需要小朋友用小手帮忙?

幼儿:需要

教师:现在呢,小朋友可以手拿玻璃弹珠,在你的白围巾上画画了

(2)幼儿绘画,教师指导幼儿完成作品。

教师:用玻璃弹珠的时候,小朋友可以试着向前画、向后画、向左画、向右画,还可以绕圈画,看看玻璃弹珠画出的画有什么变化。

(3)引导幼儿学习晾晒作品。

我们带着“小围巾”到外面晒晒太阳吧。

活动反思:

在滚珠画活动中,孩子们用老师提供的三原色颜料和弹珠自由在画纸上自由滚画,探索三原色在画纸上的神奇变化。孩子们讲述的兴趣很浓,我就把孩子们的作品张贴在了作品展示栏中,孩子们看到作品的那叫一个兴奋啊,七嘴八舌地讨论着,“呀,快看呀,这是我的作品,你看红色和蓝色线合在一起的地方变成紫色的了”,“我的也变了,是红色和黄色合在一起变成的橙色呢……”

看着孩子们开心的样子,我不禁反思:为什么孩子们会对这些画产生强烈的兴趣呢?我觉得这想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由于这些作品是孩子亲自动手操作的,也是自主探索后发现的神奇变化,因此他们会有一些小小的成就感。二是由于这三原色的变化像魔术一样神奇有趣,更大地激发了孩子的兴趣让孩子能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三是每位幼儿在操作时选择的原料不同,所以作品体现的结果也不同,因此他们愿意聚在一起交流自己的发现与成果。

幼儿园小班户外活动方案 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阅读绘本,了解不同数量的圆可以变成馅饼、雪娃娃、猫头鹰、火车、糖葫芦等物品。

2.通过教师提问和观察,尝试将环境中圆形的物品用绘本的句式进行仿编。

3.体验“圆形物体变变变"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认识生活中一些圆形的物体,会唱“拉个圆圈走走”的歌。

2.物质准备:创设环境,有意识地在教室里摆放一些圆形的东西。

3.绘本《圆》人手一本。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绘本封面,引起阅读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本有趣的绘本,看看封面上的图形,你认识吗?这本绘本的名字叫《圆》。这么多的圆形宝宝,今天要来给小朋友变魔术呢?它们会变成什么好东西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引导幼儿观看PPT,阅读故事,初步欣赏故事内容

1.教师引导幼儿集体欣赏PPT。(1—3个圆的内容)

提问:“一个圆,孤零零",它会变成什么呢?还会变成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两个圆,来做伴”它会变成什么呢?还会变成什么呢?

“三个圆,正正好”它会变成什么呢?还会变成什么呢?三个圆藏在哪?(猫头鹰和小老鼠)

2.幼儿自主阅读绘本4—5个圆的内容。

提问:“接下来会是几个圆?又会变成什么好东西呢?我们一起来看绘本,从猫头鹰的地方往后看”。

“四个圆,排成排”它会变成什么呢?还像什么呢?圆藏在哪?(火车车轮)

“五个圆,连成串”它会变成什么呢?还像什么呢?

三、师生边完整欣赏PPT边讲述绘本,进一步帮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师:这本绘本好看吗?我们再来看一遍,一起讲讲吧。

四、接龙游戏,学习分角色阅读绘本

集体观看PPT,第一次教师说前半句,幼儿说后半句。

师:小朋友真聪明,能和老师一起讲故事了。现在我们来玩个接龙游戏,我说前面的“一个圆,孤零零”。宝宝说后面的“好像一个大馅饼”。看谁说得好?

五、寻找教室中的圆形物品

1.在教室内寻找圆形物。

师:我们教室里也藏着许多圆形宝宝,哪些东西是圆形的呢?快把它们找出来吧。

2.把找到的圆形物用绘本的句式念出来。

师:一个圆,孤零零,好像一个大皮球。两个圆来做伴,变成一个望远镜……

六、教师指相应的物品,进行填充式创编绘本

师:宝宝们真棒!找到了很多圆形的东西,说得也很好,现在张老师来把你们找到的圆形宝宝编到故事里,就会变成一个新的绘本故事。

教师一边念一边指向创编的物品“一个圆,孤零零”好像一个(引导幼儿填词:大皮球,两个圆来做伴好像一副望远镜等等)。

七、游戏“拉个圆圈走走”

1.师:今天圆形宝宝玩得真高兴,我们也来玩个“拉个圆圈走走"的游戏吧。

2.游戏延伸:用创编的句式进行游戏。

“拉个圆圈走走,拉个圆圈走走,走走走走,变成一个大皮球”。(变成一条毛毛虫、望远镜等等)。

幼儿园小班户外活动方案 篇3

活动时间:9月1日上午

活动地点:小一班教室

主持:马逸 黄红娟 董明娣

活动参加者:小一班全体幼儿及家长

活动流程:

一、晨间活动

1。热情接待幼儿及家长,并进行简单的问候。

2。给幼儿挂胸卡,让家长带着孩子根据学号去认识自己的柜子、毛巾、茶杯、床位等。

3。幼儿自主选择区域内的材料进行室内游戏,教师可以适当地指导。

4。指导幼儿收拾整理游戏材料。

二、早操

1。组织幼儿一个跟着一个到户外进行活动,学习模仿操,教师注重与幼儿的有效互动。

2。早操结束后,组织幼儿有序回教室,教师介绍入厕、洗手的要求及方法。

三、点心

1。用儿歌或游戏的形式对孩子进行洗手、吃点心等生活常规训练。

2。。保育老师站在盥洗室指导并帮助入厕洗手的幼儿。

3。盥洗结束后,引导幼儿握住自己的小手。保育老师分发点心,茶水。

4。幼儿愉快地用点心。

5。点心结束后,指导幼儿把自己的茶杯放到指定地方。

四、集体活动

活动名称:手指游戏《手指变变变》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手指活动的兴趣。

2。发展幼儿手指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幼儿围坐一个半圆(家长坐在孩子后面)。

活动过程:

1。用手和孩子们打招呼,引起幼儿的兴趣。

2。学习手指游戏《手指变变变》。

(1)教师完整做一次手指游戏,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2)教师分段进行指导,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游戏的学习。

(3)通过逐步的学习,接着再尝试着完整进行练习。

(4)在没有家长参与的情况下,幼儿单独进行游戏。

(5)评价游戏,鼓励每一个参与的幼儿。

五、户外活动

活动名称:吹泡泡(户外游戏)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听懂成人的语言,有兴趣的随教师说《吹泡泡》儿歌。

2。训练幼儿根据教师的指令练习走、跳等动作。

活动过程:

1。幼儿练习一个跟着一个走(开火车)。

2。教师边说儿歌边让孩子用动作来表现泡泡的特点。

“吹泡泡,吹泡泡,吹出一个小泡泡,吹泡泡,吹泡泡,吹出一个大泡泡。我的泡泡飞高了,我的泡泡飞低了,我的泡泡炸掉了。”

3。教师与幼儿共玩游戏:全体幼儿手拉手成一个圈做“泡泡”,幼儿听到口令后,用自己的动作表现“泡泡”或变大、或变小、或飞低、或飞高、或转圈、或爆炸。

六、幼儿回教室喝水、进行餐前准备活动。

活动名称:洗手歌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用正确的方法洗手、擦手,知道在饭前、便后洗手。

2。愿意学念儿歌,初步学会边念儿歌边洗手。

活动过程:

带领幼儿边念儿歌边做相应的动作

儿歌:小手真干净

拧开龙头冲冲手,擦擦肥皂搓一搓。

搓搓手心和手背,换只小手再搓搓。

冲冲冲,冲手心,冲冲冲,冲手背。

关上龙头甩三下,擦干手心和手背,

小手洗得真干净。

七、幼儿用餐,饭后散步,进行午睡前准备。

1。幼儿自主用餐,饭后漱口、洗手、擦嘴。

2。用完餐后排队进行户外散步活动,回教室后,上厕所,找到小床,进行午睡。

八、整理。

1。给孩子梳头。

2。检查孩子的衣服、鞋子,提醒个别穿错的孩子及时纠正。

九、点心。

1。用儿歌或游戏的形式对孩子进行洗手、吃点心等生活常规训练。

2。。保育老师站在盥洗室指导并帮助入厕洗手的幼儿。

3。盥洗结束后,引导幼儿握住自己的小手。保育老师分发点心,茶水。

4。幼儿愉快地用点心。

5。点心结束后,指导幼儿把自己的茶杯放到指定地方。

十、亲子活动结束,家长有序接走幼儿。

热情地和孩子、家长道别。

幼儿园小班户外活动方案 篇4

设计意图:

中班幼儿喜欢到户外去活动,做游戏,为了增强幼儿的体质,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我精心的设计了过隧道游戏,通过这个游戏,使幼儿获得游戏乐趣,并在游戏中磨练自己勇气和信心,养成不怕困难的习惯和决心。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积极的参与意识和在集体中的配合能力。

2、增强了幼儿敢于战胜自己自信心和勇气。进一步学会了集体合作。

活动准备:

1、哨子一个,小红旗两个

2、音乐《一起加油》

活动过程:

教师带幼儿到户外操场,指导做简单的热身动作。蹲下,起来,慢跑,扭腰等。

1、教师首先说明游戏的规则和过程,并和部分幼儿一起模拟掩饰过隧道的清景。其他幼儿认真看。

老师问,隧道里面黑乎乎的,你们怕不怕?(幼儿回答,不怕)你们想不想参加这个游戏啊?(幼儿回答,想)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谁是一个小勇士好不好(幼儿回答,好)此时幼儿以急不可待的想参加到游戏中去。

2、游戏分组

将全班幼儿分成两个小组,每个小组的一半幼儿站成两排,按顺序每两个幼儿手抓手,举过头顶,身子稍微向前倾斜,两队之间便有了一个长长的洞,这就是隧道的模拟,另一半幼儿要弯着腰快速的从隧道中过去,看看那个小组最先完成,就发给他们一个小红旗。让后幼儿换角色进行游戏。

3、开始游戏

幼儿准备好以后,哨声一响,游戏就开始。在音乐的配合下,幼儿紧张而忙碌起来,当隧道的小朋友努力的支撑着,并嘴里一起喊着加油!!!过隧道的幼儿紧张的,有序的,匆匆的穿越隧道,小眼睛还不是看看另一组的小朋友,害怕被他们争了先。

4、一轮完成后,幼儿换角色进行游戏。

活动反思

过隧道游戏对幼儿来说,很刺激,是个有点冒险的游戏,所以幼儿们精力都很集中,专注,在这个游戏中,幼儿学会了集体合作,理解了集体合作的重要性。也进一步获取了游戏的快乐,锻炼了自己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