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百科 > 经典方案 > 正文

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方案

2025/03/14经典方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方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方案 篇1

一、基本情况

xx村位于xx乡西北方向,平均海拔731米,为xx乡场镇所在村,下辖8个村民小组,共有农户326户,人口1220人。全村耕地面积691亩,林地面积15004亩。全村经济收入主要以种养殖业和务工为主;产业发展以种植纸浆竹、三木药材、有机茶叶、玉米为主;交通要道主要以大老路为主,贯穿xx村1、2、4、5、7组。

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基本原则

建设幸福美丽新村。按照“业兴、家富、人和、村美”和“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要求,以特色产业发展和设施完善提升为抓手,以助农增收和人居环境改善为目标,坚持新建、改造、保护相结合,将灾后重建、旧村落改造、产业发展、连片整治有机结合,全面统筹住房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和生态保护,加快推动完善新村产业、交通、通讯、饮水、医疗卫生、文化体育、民主权利,加强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和环境治理,切实改善和提升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同时坚持产村相融,大力培育发展优势产业,做强富民增收产业支撑,全面建成一批基础设施完善、社会稳定和谐、环境优美整洁、产业兴旺发达、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美丽新村。

三、幸福美丽新村建设项目

(一)新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约需资金:60万)

1.xx村群众活动中心前修建便桥一座,跨度15米,宽2米,预计投入12万。

2.新增和维修xx二组到xx村群众活动中心段的青石栏杆500米,每米计划造价400元;xx村一组聚居点路面硬化、化粪池排污设施建设150米,涉及13户,预计总投入资金27万。

3.国道“351”辅道沿线进行微田园打造及房屋改造,预计投入资金21万。

(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约需资金:2万元)

爱心图书室。面积不少于20平方米,整合已建成的村农家书屋,室内桌椅能同时满足10人以上使用,各类实用图书不少于20xx册,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100种,报纸期刊不少于30种,预计投入资金2万。

四、项目保障措施

1.项目责任

县农工办:按照项目实施的要求,对项目进行指导检查监督。

xx乡人民政府:负责组织项目实施,落实项目的推进,协助技术人员实施项目工程等工作。

xx村村民委员会:负责辖区内项目实施的组织、联系,协助技术人员开展工作。

2.资金管理

全面推行建设资金使用、项目安排的公示制度。加强对项目资金投入和项目的管理。严格实行资金按项目投入,切实做到立项有论证、预算,中间有检查、监督,完成后有验收、决算,保证扶贫项目、资金公正、及时地用于项目实施中。保证扶贫资金投入使用公正、透明。

3.组织保障

项目村上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由村支书任组长,村主任任副组长,专抓项目的建设。

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方案 篇2

一、指导思想

按照科学发展、“四化同步”、城乡统筹和“三农”优先的要求,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目的,以乡村规划建设为引领,以村容村貌整治为重点,以示范带动发展为突破,以镇村为主体,以创新社会管理为保障,着力培育和建设一批特色鲜明、村容整洁、环境优美、基础完善、生活殷实、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

二、工作目标

从20xx年开始,全镇共选取王庙村、黄沟村、柴林村、桑村村等3个村庄作为“美丽乡村”创建试点,力争通过3年努力,到20xx年底这3个村庄通过考评验收,全镇“美丽乡村”建设整体水平有明显提高。自20xx年起,在总结创建试点工作经验基础上,继续有计划、分步骤地对其他村庄,进行分类、分批整治改造建设,逐步使“美丽乡村”建设转入常态化。

三、主要任务

(一)推进村庄建设。

一是编制建设规划。试点村要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需要,依据小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生活宜居、环境优美、设施配套”的要求,科学编制详细、明确、可行的建设详细规划,明确在产业发展、村庄整治、农民素质、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目标和措施,规划编制要按照尊重自然美、注重个性美、构建整体美的要求,充分考虑人口变动、产业发展等因素,预留建设发展空间。既要考虑当前农民生产生活所需,又要考虑农村人口、环境的综合承载能力;既要考虑农村水、电、路、气、厕、卫等设施综合配套,又要重点突出文化、卫生、环境保护等较大公共设施项目的有序、有效安排。

二是科学改造提升。按照村庄建设规划,优化村庄路网布局,合理设计主要街道、小巷胡同,打通村内断头路。结合乡村文明行动和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推进农村危房、旧房、空心房改造和墙体立面整治,装扮美观舒适住宅,改善农户住房条件。推广应用农村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配套庭院环境卫生设施,全面完成改厨、改厕。鼓励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建新房,严格管控无序违章建房,从严查处违章违规建房行为,促进村庄整体风貌协调和土地集约节约利用。

三是建设新型社区。把“美丽乡村”建设和创建新型农村示范社区结合起来,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推进合村并点,集中连片规划建设一批规模适度、功能完善的新型农村示范社区。按照“配套、完善、提升”的要求,统筹安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周边环境建设,增强社区服务农民的能力。

(二)整治村容村貌。

一是提升硬化水平。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开展村庄主次干道硬化。主街硬化率达到100%,小巷硬化率不低于70%。主街两侧铺有路沿石,街巷建有排水设施,形成纵横有序、便捷舒适的村内路网。

二是提升绿化水平。加快村庄园林化、庭院花园化、道路林荫化建设,积极倡导庭院绿化,鼓励农民栽植经济林木、观赏树木。推进路旁、水(渠)旁、村旁、宅旁等“四旁”绿化,配建街头绿地和小游园,形成四季有绿、三季有花的多层次立体绿化效果,村庄绿化覆盖率不低于40%。

三是提升亮化水平。对村内主要街巷及公共场所,采取各种方式实施亮化工程,有条件的村庄应安装太阳能路灯。加强对公用照明设施的管理维护,提高夜间照明效果。

四是提升净化水平。建立村内卫生日常保洁机制,推行“户收集、村集中、镇街运转、区处理”的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方式,按每5-10户不低于1个的标准配备垃圾桶,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密闭式垃圾收集箱、垃圾清运车;设立环境卫生专管员及环卫清洁队伍。同时,全面清理村庄内乱堆乱放、乱搭乱建,推行“三堆两垛”(沙土堆、粪便堆、杂物堆、柴草垛、砖石垛)定点存放。妥善处理并积极利用禽畜粪便,鼓励村民使用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五是提升美化水平。对村内主要街道两侧建筑、墙壁进行统一整洁或粉刷,合理布局宣传栏、文化墙等,形成整洁有序、特色鲜明、实用美观的景观效果。整治村内影响观瞻的陈旧电线电路,坚决杜绝乱扯乱挂现象。

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方案 篇3

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是我省提出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具有前瞻性的民生工程,是群众路线实践活动的具体化体现,五堡镇按照县委的总体要求部署,在对高杏公路两侧14个行政村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组织各村分别召开村两委干部会和村民代表会议,广泛征求意见,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实施范围

在我镇高杏公路沿线14个行政村进行重点改造提升建设,其中:对基础设施、经济条件、村风民风较好的康庄村、杨窑村、九堡村、广恩屯村确定为美丽乡村建设;对经经济条件比较突出、村风民风比较好的高堡村、五堡村、头堡村确定为小康村建设;对七堡村、百姓营村、下四堡村、小堡村、二堡村、羊圈村、三堡村重点搞好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确定为环境整治村。

二、具体分类

一类村:康庄村、杨窑村、九堡村、广恩屯村(美丽乡村);二类村:高堡村、五堡村、头堡村(小康村);三类村:七堡村、百姓营村、下四堡村、小堡村、二堡村、羊圈村、三堡村(环境整治村)。

三、实施内容

1、一类村:康庄、杨窑、九堡、广恩屯4村,将进行居民节能改造、主街道、小巷硬化、村庄美化、亮化、净化、绿化、农村改厕、饮水安全工程等方面全面开工建设并加强村风、民风、文化等软件方面的建设。

2、二类村:高堡村、五堡村、头堡村3村,将在主街道、小巷硬化、村庄美化、亮化、净化、绿化、农村改厕、饮水安全工程等改善村容村貌方面加大建设力度,并将在鼓励和支持各村农村经济合作社、创业致富带头人整合资源,带动群众发家致富方面取得实效。

3、三类村:七堡村、百姓营村、下四堡村、小堡村、二堡村、羊圈村、三堡村7个村,将重点做好村庄的美化、亮化、净化、绿化、农村改侧等环境综合整治方面的工程。

四、建设投资

1、全力配合县执法部门对高杏公路沿线私搭乱建的违法建设进行拆除。

2、硬化道路56300平方米,需资金414万元。

3、对主街道两旁进行绿化,种植枣树、龙爪槐等18000棵,需资金13万元。

4、安装路灯180盏,需资金36万元。

5、清理垃圾1。2万方,配备垃圾箱180个,垃圾池240个,清运车10辆、改厕350户,共需资金380万元。

6、主街道墙壁粉刷31500平方米,需资金27万元。

7、其它项目:在村庄连片集中区新建垃圾填埋厂一座,需资金110万元;饮水安全需资金120万元;节能改造需资金80万元。

以上所需资金合计:1580万元,可自筹230万元,需帮扶1350万元。

五、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全力配合县执法部门对镇域内高杏公路两侧私搭乱建的违法建筑进行拆除,清理路旁柴草杂物及垃圾,并栽植经济林木,对路边设施进行美化、亮化。

第二阶段:对村内主街道、小巷进行硬化,对主街道两侧进行绿化。配置垃圾箱、清运车、新建垃圾池、安装路灯、粉刷墙壁、节能改造、改侧、饮水安全工程等。

第三阶段:各村按标准建设完工后,将进一步完善其它设施,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并加大宣传,号召广大群众共同监督和维护本村的面貌。

六、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为了加强重点乡村建设工作,切实提升我镇农村面貌,镇党委政府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为副组长,各包村领导及村支部书记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形成上下联动机制。

2、加大宣传,发动群众。加大农村面貌改造提升的宣传力度,做到家喻户晓,让群众不仅知道,而且理解,还要支持。

镇党委、政府及全镇广大群众有信心有能力把环境整治工作做好,但资金缺口过大,望县政府安排财政、交通、环保、住建及各农口等有能力的部门进行一对一的帮扶,以取得更大的效果和成绩。

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方案 篇4

一、指导思想

紧扣和谐立镇、产业强镇、文化兴镇的发展理念,拓宽活动领域,通过发展文化实力提升我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营造全镇团结向上、不断进取、文明和谐的文化氛围。

二、活动目标

立足科学发展角度,高瞻远瞩,结合实际,通过开展系列活动,促使我镇文化建设提档升级。

(一)加强文明城镇建设,提升城镇文化品位。

扎实推进文明城镇创建工作。主动、积极参与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窗口、文明学校等创建工作,举全镇之力,深入开展交通秩序、市容市貌、社会治安、环境卫生、集贸市场、窗口服务等环境综合整治行动,营造和谐稳定的政治环境、平安有序的治安环境、规范执法的法治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的人文环境。深入开展文明新风进万家,关爱女童,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残疾人和空巢孤寡老年人等活动,丰富创建活动内容。当前,镇“市级文明村”、“小康文明村”创建覆盖面均达100%,争取到20xx年,全镇“文明示范窗口”行业创建覆盖面达到100%左右,为提升我镇文化品味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夯实公共文化服务基础。

加快推进城乡文化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投入,有序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工程,维护城乡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服务网点的正常运转,强化文体信息资源共享中心建设,形成完善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完善文化服务设施,在各行政村逐步建立固定的电影放映点,全方位完善城乡文化服务设施和网络,千方百计满足群众的文化生活和精神需求。积极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发挥海星公司“职工之家”的带动作用,逐步在规模企业中建起“职工书屋”、“职工俱乐部”、“职工之家”等员工文化设施,丰富企业员工及外来务工人员的业余文化生活。

(三)加强文化产业建设,壮大文化产业整体实力

一是重点扶持、培育发展一批文化企业。鼓励社会投资文化产业,壮大文化产业规模,提高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培育发展互联网应用、网络软件、信息服务等产业。大力推进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工作,制定专项政策,推进新兴文化产业发展,形成富有活力的优势文化企业群。二是大力推进文化与教育融合。积极引导扶持民营艺术培训中心、教育基地、职业教育等民营教育培训机构,鼓励社会投资艺术培训业,开拓艺术培训市场。三是培育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立健全娱乐业协会、音像业协会、网吧协会等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协会的协调自律作用,使之成为活跃文化市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四)加强文化人才建设,构建一支文化专业人才队伍

一是大力培育优秀文化人才。制定和完善各类文化人才教育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建立一支学习型、创新型的文化人才队伍。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广泛开展业务技能培训,鼓励和吸引优秀人才到基层文化机构工作。培养和引进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群众文化策划人才、文艺创作专业人才。二是壮大公共文化服务辅助队伍,扩大文化志愿者服务队伍。到20xx年底,完成镇文化志愿者队伍组建工作,确保拥有一支30人以上的文化活动团队。

三、活动内容和步骤

“文化建设年”活动共分为活动动员、活动开展和总结表彰三个阶段。

(一)活动动员阶段(3月7日-3月31日)。

在制定“文化建设年”实施方案和开展计划的基础上,召开全镇“文化建设年”活动动员大会,将活动目标和深远意义传达到镇直各单位、各村、学校、企业中,形成人人参与、支持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

(二)活动开展阶段(4月1日-12月30日)。

通过在全镇范围内开展系列活动,提升“文化建设年”活动层次。一是以全区“槐花节”摄影展活动为契机,深入挖掘镇域黄、石油、军垦、生态文化潜力,投资兴建文化基础设施,完善文化产业发展平台,形成镇独特的文化品牌。二是在辖区开展“文明示范窗口”、“文明家庭”、“文明标兵”等系列评比活动,为推动文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三是将汉江路打造成“精神文明一条街”,以直观、显而易见的形式,宣传各行业涌现的文明新事、行业标兵、感人事迹等,及时推广出去、宣传出去,彰显镇经济建设、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同步发展的决心和信心。四是通过举办消夏晚会和油地军港大联欢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讴歌全镇精神文明建设中取得的成果。

(三)总结表彰阶段(20xx年2月底前)。

深化“文化建设年”活动主题,对在活动中涌现出的“文化建设活动先进村”、“文化建设活动先进单位”、“文化建设活动先进个人”进行隆重表彰。同时,进一步总结20xx年“文化建设年”活动中取得的经验,使20xx年的文化建设活动更加丰富并提档升级。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镇党委、政府成立“文化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文化建设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各村委会、镇直各有关单位要成立相应机构,并按照责任分工,结合实际制定工作方案,把加强文化建设作为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狠抓工作落实,确保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强协作,密切配合。

文化建设是一项涉及民生、提升福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系统工程,我们要充分发挥宣传、文化部门的指导性和协调性,调动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全社会关心文化建设,支持文化建设,参与文化建设的良好局面。

(三)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各村委会、镇直各有关单位要利用横幅、标语、宣传栏、会议等各种渠道,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提高人民群众对加强文化建设的知晓率和参与率,在全镇营造全民参与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四)保障投入,确保成效。

“文化建设年”活动是镇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我们要将文化事业建设纳入镇财政预算,做到逐年增加对文化事业的资金投入,促进文化重点工程的实施。同时,积极主动与上级部门联系对接,争取更多项目和资金支持。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文化建设的机制,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办文化,引导社会多元化投入。

(五)加强督查,严格考核。

镇“文化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要及时掌握文化建设工作进度,发现问题,及时协调,确保工作顺利推进。督查小组要发挥作用,对各有关部门、村委会落实文化建设工作情况进行跟踪和督查。同时,建立健全文化建设工作责任制,把推进文化建设纳入村级班子和镇直各单位、部门考核范围,强化责任落实,做到扎实有效、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