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百科 > 经典方案 > 正文

小学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2025/03/18经典方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小学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方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小学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篇1

一、活动背景与目的

中国的古典诗文博大精深,蕴含丰富的哲理和人生智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通过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旨在使学生在记忆力最好的时期,以最直接的方式接触并理解这些经典作品,从而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传承中华文化,提高文化素养。同时,通过诵读经典,可以开阔学生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

二、活动目标

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传统文化,了解并传承优秀文化。

提升人文素养:通过诵读经典,陶冶学生高雅情操,开阔胸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增强语文能力:在诵读中增大识字量、扩大阅读量、增强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审美能力。

营造校园文化:通过活动营造和谐的、人文的校园文化氛围,形成经典的校本课程。

三、活动内容

1、诵读内容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篇目,如《弟子规》、《论语》、《大学》、《中庸》等。

神话故事、寓言故事等。

精选中外现当代美文。

2、时间安排

每日诵读:每天早晨晨读经典10分钟,采用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或优生领读等多种形式。

每周诵读课:每周1节经典诵读课,用于学生诵读经典佳作。

家庭诵读:每天回家复习晨读的经典10分钟,并和家长齐诵读,营造浓厚的家庭诵读氛围。

3、活动形式

诵读比赛:每学期组织一次“诵读比赛”,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展示诵读成果。

书画比赛:结合诵读内容,举办“书画比赛”,让学生在书画中感受经典之美。

征文比赛:开展“我与经典”的征文比赛,鼓励学生写下诵读经典的感悟和收获。

亲子共读:倡导家长与孩子共读经典,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

4、特色活动

古诗配画:在美术课上,让学生为经典诗文配画,既锻炼了学生的绘画能力,又加深了对诗文的理解。

诗文长廊:在校园内开辟“诗文长廊”,展示学生的.诵读成果和优秀作品。

校园广播:每周二、周四,学校红领巾广播站播放古诗文录音,供学生欣赏,并开设“校园经典诗文小广播”,由学生主持、播音。

四、活动实施

1、宣传动员

利用校园宣传窗、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广泛宣传经典诵读活动的重要性和意义。

召开全校师生动员大会,明确活动目标、内容和要求。

2、教师培训

加强语文教师的诵读知识和能力培训,确保教师能够正确指导学生进行诵读活动。

3、活动监督

语文教师每周对学生的诵读情况进行抽查,建立班级学生古诗文背诵的个人档案。

学校定期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评估,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4、总结表彰

每学期末对活动进行总结,评选出“诵读明星”、“诵读家庭”等,进行表彰奖励。

五、预期效果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一定数量的经典诗文,提高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学生能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学校形成浓厚的诵读氛围,营造和谐的、人文的校园文化环境。

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诵读活动,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

六、结语

通过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我们期待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诵读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汲取民族精神的丰富营养,成长为具有高尚情操、深厚文化底蕴的优秀人才。

小学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篇2

实施方案

中华经典诗文内容广泛,语言精辟,思想深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组织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活动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师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提高师生人文素养和用语用字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做好“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活动,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活动目标

(一)抓住学生的最佳记忆期,通过学校和家庭组织学生诵读诗文经典,培养学生博览群书的良好习惯,在校内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营造勤奋读书、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的校园文化。

(二)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使学生在阅读中开阔视野,提高兴趣,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促进学生更新知识,活跃思维,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二、活动要求

(一)保护学生的诵读兴趣,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积极创设良好的诵读氛围和环境,提倡通过经常的、轻松的诵读,自然成诵。不定诵读指标,以保护学生的诵读兴趣。

(二)广泛宣传经典诵读的目的意义,不给家长增加经济负担,取得社会、家长的支持。

(三)各学校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抓好过程管理。

(四)各学校要结合课外阅读活动,结合评选诵读小能手活动和诵读经典竞赛等,使“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不断深化。

(五)各学校要充分利用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多种形势,发挥多种功能,让孩子在活动中诵读。

(六)各学校要定期更换篇目,因材施教,不搞一刀切。

三、诵读内容

主要诵读内容为《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优秀古诗文篇目、《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大学》、《中庸》、《孟子》、《朱子家训》和精选的神话故事,寓言故事等。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20首和《弟子规》。

小学二年级: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20首和《三字经》。

小学三年级: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30首和《千字文》。

小学四年级: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30首和《朱子家训》。

小学五年级: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及精选的《大学》、《中庸》、《论语》部分篇章。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及精选的《孟子》、《论语》部分篇章等。

初中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论语》、《古文观止》及诸子百家等篇章。

四、活动安排

(一)编写校本教材。学校要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鼓励教师本着“扬弃”的原则编写适合学生阅读的古诗文诵读教材。

(二)纳入课程计划。利用校本课程的课时,每周1―2节课的时间和晨读进行诵读、赏析、评点。

(三)教学师资。语文教师要自觉担当重任,充分利用语文和校本课时引导学生诵读;音乐教师可利用音乐课对学生进行经典诵唱;体育教师可利用体育游戏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诵读活动的指导等。

(四)诵读方式。学校除利用校本课程时间外,还通过晨读、课间操、活动课、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学习沙龙、专题经典讲座、评比诵读等形式开展诵读活动。

五、组织开展全镇“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活动。

(一)参赛对象

羊头镇中小学校教师和中小学学生

(二)比赛程序

1.初赛

初赛由各学校自行组织进行。各学校要在全校师生中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在此基础上组织进行初赛,确定决赛参加对象(见各校师生名额分配表),并于11月30日前把决赛报名表上交到中心学校办公室黎立林处。

2.决赛

决赛由羊头镇中心学校统一组织进行,时间初定为:教师组12月16日;学生组12月17日,决赛地点:羊头镇中学

(三)比赛规则

1.抽签决定出场顺序。

2.诵读作品自选,但必须是中华经典诵读篇目。

3.参赛选手必须脱稿朗诵。诵读时可加音乐伴奏,伴奏音源由选手自备。

4.每位参赛选手比赛时间限制在8分钟以内。(超时将酌情扣分)

5.评分标准:

比赛采取100分制,其中:

a.作品内容(15分):选材内容符合比赛要求,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b.节目形式(15分):形式灵活新颖,令人耳目一新。如有配乐,配乐与所朗诵篇章意境吻合,节奏和谐;

c.语言技巧(40分):普通话标准,发音准确,吐字清晰,嗓音条件较好,声音圆润悦耳,语言流畅,语速得当;

d.临场表现(30分):衣着得体,体态语适当,表演到位,台风大方,感情充沛,感染力强,现场效果好。

六、奖项设置

比赛奖项设置分教师组和学生组。

教师组: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若干名

学生组: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若干名

1.参赛教师和学生奖:①荣誉证书 ②奖品

2.指导教师奖:荣誉证书

七、组织领导

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是一项重要的文化教育工程,贵在天天诵读,持之以恒。广大教育干部、教师要怀抱历史使命感,增强时代责任感,积极组织,真抓实干,确保此项活动取得良好效果。经研究决定,成立羊头镇中心学校“中华经典诵读”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xxx

副组长:xxx

组 员:xxx

各学校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切实加强对此项活动的领导,做到责任明确,责任到人,确保诵读活动顺利进行;要严格初赛选拔,不得随意指定参赛人选;要以这次比赛活动为契机,在师生中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在全校掀起中华经典诵读的热潮,真正让广大师生阅读经典,亲近经典,热爱经典。

小学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篇3

一、活动目的

弘扬传统文化:通过诵读经典诗文,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提升人文素养: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道德情操和人格品质,提升其人文素养。

培养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营造校园文化: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推动学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

二、诵读内容

古诗词:包括唐诗、宋词、元曲等经典作品,如《静夜思》、《春晓》、《水调歌头》等。

国学经典:如《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等,这些经典作品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和道德教诲。

现代美文:选取一些优秀的现代白话文作品,如朱自清的《背影》、冰心的《小桔灯》等,以丰富诵读内容。

三、活动形式

晨读:每天早晨安排10-20分钟的晨读时间,让学生诵读经典诗文。可以采用教师范读、学生跟读、优生领读等多种形式。

经典诵读课:每周安排1-2节经典诵读课,由语文教师专门指导学生进行诵读。课上可以穿插讲解、赏析等环节,加深学生对经典诗文的理解。

家校共读:鼓励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诵读经典诗文,营造浓厚的家庭诵读氛围。学校可以定期举办“亲子诵读大赛”等活动,促进家校共育。

诵读比赛:每学期举办一次全校性的经典诵读比赛,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比赛形式可以包括个人诵读、小组诵读、班级诵读等,评选出优秀诵读者并给予奖励。

诵读展示:利用班会、校会等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诵读展示。可以邀请家长、校领导等观摩,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四、活动保障

师资保障:加强语文教师的培训,提高其诵读教学水平和能力。同时,邀请专家学者来校指导,提升诵读活动的专业性和实效性。

资源保障:为诵读活动提供必要的图书、音像资料等教学资源。学校图书馆应增加经典诗文的藏书量,方便学生借阅和学习。

时间保障:确保学生有足够的诵读时间。除了晨读和经典诵读课外,还可以利用课外活动、自习课等时间进行诵读。

制度保障:建立诵读活动的`考核评价机制,将诵读活动纳入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同时,对表现突出的学生和班级给予表彰和奖励。

五、活动效果评估

学生反馈: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收集学生对诵读活动的反馈意见,了解活动效果和学生满意度。

教师评价:组织语文教师对诵读活动进行评价,总结活动经验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

成果展示:通过诵读比赛、诵读展示等活动展示学生的诵读成果,检验活动效果。

六、总结与展望

小学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持续开展诵读活动,我们相信能够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其文化素养和道德情操,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小学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篇4

一、比赛主题 :

诵读中华经典,营造书香校园

二、比赛目的

通过组织学生经典诵读比赛的方式,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经典的兴趣,增强广大学生文化和道德素质。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努力营造诵读中华经典古诗文的浓厚氛围,积极推动经典诵读活动进课堂、进校园、进家庭。

三、比赛时间 :

20xx年11月18日(第11周星期一)

四、比赛地点 :

各班教室

五、比赛对象 :

3—5年级全体学生

六、参赛要求

1、以班为单位参赛,要求全班学生参加,着装统一,整齐大方。

2、比赛内容由各班自行从《国学经典读本》、《弟子规》、《三字经》、唐诗宋词等书中去挑选,要求制作多媒体课件,尽量配乐。比赛形式由各班自行安排。

七、评奖办法

1、邀请学校领导及相关老师组成评委会,根据各班的诵读形式、表演特点及诵读整体效果等方面进行现场打分。

2、根据比赛情况和现场评分,分年级设奖。

三年级:一等奖:3个 二等奖:3个

四年级:一等奖:2个 二等奖:3个

五年级:一等奖:2个 二等奖:2个

八、评分标准

比赛采取100分制,其中:

a、作品内容(xx分):选材内容符合比赛要求,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b、节目形式(xx分):形式灵活新颖,令人耳目一新。如有配乐,配乐与所朗诵篇章意境吻合,节奏和谐;

c、语言技巧(40分):普通话标准,发音准确,吐字清晰,嗓音条件较好,声音圆润悦耳,语言流畅,语速得当;

d、临场表现(30分):衣着得体,体态语适当,表演到位,台风大方,感情充沛,感染力强,现场效果好。

九、人员安排

评委:xxx

统分:xxx

摄影: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