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方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设计方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闻名中外""密密麻麻""陆续"的意思。
4,知道我国青海湖西部有一个鸟岛,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从而自觉地爱鸟,护鸟。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感受鸟岛的美丽。
2, 在理解第三段每句话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朗读,感悟探究各句话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祖国的秀丽风光,对学生初步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1, 背诵课文,了解鸟岛鸟多的特征。
2, 对学生初步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
教学难点:
理解"闻名中外""密密麻麻""陆续"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爸爸妈妈带你们旅游过哪些地方 (自由说),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她的名字叫"鸟岛"(板书)
二,看题质疑:
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1,学生质疑
2,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近她。
三,初读感知:
1,借助拼音读一读,要求: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次,读不通的要多读几次,并标出自然段。
2,学生读,教师指导。
3,检查自读(在读的过程中,我看到有些同学遇到了麻烦,我们来帮帮他们,好吗 )
4,出示词语
因为 养育 人类 闻名中外
伸手 筑巢 陆续 密密麻麻
(图片出示,形象直观,利于学生阅读,并能在朗读中,进行重点指导)
a。指名读 b。齐读
四,细读感悟:
1,读完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鸟多)板书"多"
你是从哪段知道的 (2,3段)
2,从哪些词可以体现出来呢
引导理解"一群一群","陆续"
3,指导朗读:
4,鸟岛最热闹,鸟最多的时候是在六月,在这个时候鸟岛成了鸟的世界,你愿意再把第三段读一下吗
a。把你认为写出热闹的词语画一画,读一读。(各种各样,密密麻麻,一个挨着一个……)
板书:鸟多,窝多,蛋多
b。出示图片
岛上的鸟儿千姿百态,有的( ),有的( ),还有的( ),真逗人喜爱。
(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想象鸟儿的千姿百态,图片的.展示,既出示了练习,又让学生欣赏鸟岛的特点,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c。指导朗读
d。实景欣赏
(鸟岛真实画面的再现,极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通过片段欣赏,更加让学生体会到鸟岛独特的美景,为理解课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5,这么美的地方,她在哪儿呢
理解"闻名中外"
指导朗读第一段,读出自豪的语气。
6,美丽的鸟岛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来观赏,他们伸手就能捉到幼鸟,随处都能拾到鸟蛋,可他们都没有这样做,因为他们知道__________。
五,拓展延伸:
看来"鸟岛"这个名字名符其实,之所以会吸引这么象样儿鸟儿来这里筑巢安家,除了自然环境,还有人们的环保意识,所以说我们美丽的家园要靠我们每一个人来爱护,希望每个同学都能成为一个环保小公民,让我们的祖国多出现像鸟岛这样美丽的地方。
板书设计:
窝
鸟 多 岛
蛋
教学反思:
《鸟岛》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的一篇在介绍自然知识中渗透环保意识的文章,它无论是描绘鸟岛的迷人景色还是表露作者的喜爱之情,无不闪动着美的光彩,蕴涵着美的情趣。而学生对此了解并不多,为了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人和自然的关系不仅仅是认识,利用,征服关系,还是一种和睦相处,永世共存的关系,这是人类生存的需要。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让学生从小增强环保意识,注意生态平衡。而在文章体现鸟多,窝多,蛋多的重点部分,我让学生通过朗读来加深理解,在动听的音乐,逼真的画面中,学生也仿佛如临其境,在美的感受中展开想像。
设计方案 篇2
学习目标
①会认“朗”等10个生字,会写“另”等9个字。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唤起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③能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想像,并把想像的内容写下来。
a案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
①同学们,当你们在生活中遇到不懂的问题,你们是怎么做的呢?(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老师随机评价)
②今天,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出示生字卡片,学生齐说“伊琳娜”)“伊琳娜”在遇到疑问的时候,是怎么做的?(板书课题:动手做做看)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识记生字
①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要多读几遍。
②自主识字:学生自己识记生字,对自己认为难记的记,想办法把它记住,把不好记的字标出来。
③小组内交流学习生字的情况。
a. 告诉同学,自己是怎样记字的。
b. 讨论:不好记的字怎样把它记住。
④全班讨论。
a. 全班齐读去掉音节的生字。
b. 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老师鼓励、尊重学生各自的识记方法)
⑤书写生字。
a. 讨论如何把字写正确、写好看。
b. 完成课后“我会写”的内容,老师巡视指导。
c. 学生展示自己所写的字,老师随机评议。
学生自读课文,用“__”勾出科学家朗志万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孩子们,谁来告诉大家,科学家朗志万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课件出示朗志万的问题。生齐读)
再读课文,讨论交流
①学生自读课文,想想孩子们听到科学家的问题是怎么想的?用笔勾画出来。
把不明白的'地方做上符号。
②小组讨论解决问题,老师巡视指导。
③交流体会。
老师重点引导体会句子中带横线的部分,让学生感受在生活中要勤于思考,敢于实践。(课件出示相应课文内容)
a. 伊琳娜越想越生气,第二天一早就去问朗志万:“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b. 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他说:“我不是哄骗你们。我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高兴地笑了。
拓展课文内容
①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高兴地笑了,你想这时她可能会说些什么?
②学生思考后自由发言。
③鼓励学生把自己说的话试着写下来。
④老师小结。
巩固生字
①做组字游戏。
②出示要求会认、会写的字,学生进行组词竞赛。
课外作业
动手做做课文中的实验:把放入水中的物体变一变,仔细观察,漫出水的多少与放进物体大小有没有关系。
b案
课前准备
①预习生字。
②生字课件、课文插图或投影片。
第一课时
观察插图,导入新课
①出示课文插图或投影片,问:图上画了什么?
(小女孩看到水从怀子里漫出来,非常吃惊)
②水从怀子里漫出来,小女孩为什么吃惊?让我们一起学习13课。(板书课题:动手做做看)
朗读课文,初知大意
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边读边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②出示生字课件,检查学生生字读音的掌握情况。
③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把他们读错或读得不准确的地方作上记号。
④谁来当小老师为他们纠正错误?
合作学习,理解内容
①四人小组自学课文后,讨论合作完成以下问题。
出示课件:
a.“奇怪的问题”指什么?
b.伊琳娜回家做了个什么实验,实验结果怎样?
②请四人小组派代表汇报学习情况。
③再读课文,合作完成填空。
出示课件:法国科学家,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一只怀子里装满水,再放进别的东西,( )就会漫出来。如果放进( ),却不是这样。伊琳娜回家做了个实验,实验结果证明科学家的话( )。
④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同学们讨论一个,实验的结果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科学家说的话,不一定都是对的,我们不要迷信权威,遇事要动手实践)
⑤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想一想,伊琳娜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启发想像,练习写话
①读课后练习“说说写写”中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进行想像。
②互相交流。把自己想像的话说给同学听。
③把自己想到的话写下来。
第二课时
识字、写字
①识字。
a. 出示生字课件,请同学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提示学生:可用旧字对比记忆生字。(如林—琳,那—娜,扁—骗,可用换偏旁的方法记忆;如慢—漫,洪—哄,可用部件组合法记忆;如“志”字是上“士”和“心”构成的)
b. 谁还有更好的记字方法,说给大家听?
②写字。
出示写字课件。谁来说说怎样才能把这些个字写漂亮?
a. 指导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注意找出特点。(如“题”和“提”中都有“是”,但写法不同,“题”中的“是”捺要长;“另”和“志”都是上下结构,“另”是上短下长,“志”是上略比下长;田字格下边两行的六个字都是左右结构,其中五个字是左窄右宽,只有“朗”是左右宽窄差不多)
b. 老师有重点地范写指导。
c. 学生临摹,老师巡视指导
d.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认出写最好的字,师生点评。
表演课文内容,加深理解
①分组熟读课文,互相展示自己喜欢读的段落。
②分组表演课文内容,鼓励创造性的表演。(如加进伊琳娜听懂朗志万的话之后所说的话)
实践活动
读童话故事《小马过河》,把读后的感受讲给同学听。
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看图连贯的说一段牛牛上学的话,能说明白怎样帮助牛牛做到按时上学。
2、知道牛牛上学迟到的原因,初步养成按时上学的习惯。
教学重点:能看图连贯的说一段牛牛上学的话
教学难点:能说明白怎样帮助牛牛做到按时上学。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牛牛上学发生了什么事?让学生看懂图画和下面3个题目的内容和要求。
2、指导学生看图,初步说说图意。
先让学生看4幅图,自言自语说图意。教师巡回了解学生自学情况。对学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多加指点,并鼓励他在全班交流时勇敢发言。
看图说话交流:
图1、晚上什么时候牛牛在干什么?
生:晚上10点钟了,牛牛还在(房间里)看电视。
图2、早上几点钟牛牛在干什么?
生:早上8点钟,太阳爬进窗口了,牛牛还在睡大觉(还没有起床)。
图3、牛牛上哪儿去?
生:牛牛上学去。
牛牛怎样上学去?
生:牛牛背着书包,一边吃烧饼,一边急急忙忙上学去。
图4、牛牛到学校,老师怎么说?
生:牛牛赶到学校,已经上课了。老师说:牛牛,你怎么迟到了?牛牛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以上学生的回答,说的好的地方,教师要予以肯定。如太阳爬进窗口一边吃烧饼,一边急急忙忙去上学等。
3、4幅图的图意连起来说一段话。
(1)要学生想想连起来说要注意什么。要注意图与图之间的联系。如第1幅图与第2幅图之间要加第二天等。
(2)学生自言自语说一遍,可以有所想象,有所创造。教师走到学生中间去听听。
(3)请部分学生说给大家听听。
4、师生共同讨论。
我们要对牛牛说些什么?
(1)晚上看电视时间不能太晚。晚上睡觉迟,影响身体健康,影响第二天的学习。
(2)要养成按时睡觉、按时上学的习惯。
附板书:
5、牛牛上学
晚上
看电视
晚睡
早上
晚起
上学
迟到
设计方案 篇4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通译全文。
2.分析屠户和狼展开搏斗的情节和过程。
3.掌握小说主题。
(二)能力谰练点
指导学生认清狼阴险狡诈的本质,体会屠户内心世界的变化过程,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结合小说主题,让学生了解到社会中确实存在假、恶、丑等阴暗面,教育学生要同它们作斗争,以净化我们的社会,使世界变得更美好。
(四)美育渗透点
这个故事结构精巧、情节曲折、引导学生从生动形象的描写中体会屠夫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美。
二、学法引导
1.本文故事性很强,教学时,可采用讲故事的方法,教师或基础较好的学生先讲故事,再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如领读、齐读、分组读、分角色读等,以达到铭记于心的目的。
2.查阅工具书,结合课文注释,扫除文字障碍,准确理解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要注意分辨。课文中有些词语在不同的句子中的不同用法,如“故、前、敌、顾、洞、隧、止、几何、股”等。
3.反复诵读,理解课文的意思,领悟小说的生动描绘及作品的中心思想。
4.把握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理清层次线索,分析小说是怎样通过动作和神态描写来刻画屠户和狼的形象,表现各自的性格特点。体会一波三折、富于变化的情节特点,文中狼和屠户双方矛盾的白热化的转变过程是“顾野有麦场”的描写,精彩细腻,值得回味。
5.在把握作品中心意思的基础上,对作品做拓展性思考:这仅仅是在写狼吗?
通过思考作品给人们的启示,认真体味议论性文字的深刻含义,更深刻地理解小说的意义。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本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对情节和主题的把握上。要通过引导学生熟悉课文,在充分了解屠户与狼之间攻防转换和最终结局的基础上加以解决。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1.课文朗读录音磁带及录音机。
2.学生制作文言实词以及“眈眈相向”、议论性句子的卡片,进行知识积累。
3.投影仪。
4.有条件的可制作多媒体课件,效果会更好。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熟读课文,根据注释尝试翻译,了解故事梗概。
2.分析屠户和狼展开搏斗的情节和过程。
3.思考、归纳小说的主题。
4.背诵全文。
七、教学步骤
导入 新课
一提起狼这种动物,同学们马上就会意识到它是我们人类最狡猾、凶残的敌人之一。当然.对于狼的本质的认识,也是经历了一段过程的,东郭先生不是就险些被狼吃掉吗?今天,我们再来讲述一个发生在屠户和狼之间的故事。(教师板书课题。)本文节选自《聊斋志异·狼三则》,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淄川人。现代大文豪郭沫若先生为其书房——聊斋所题的对联是:“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给予他极高的评价。
(一)明确目标
1.掌握重点词句的'翻译,了解文章大意。
2.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
3.分析、归纳文章的主题。
4.熟读、背诵课文。
(二)整体感知
学生参考文下注释,在读熟课文的基础上,通译全文,了解大意,思考、分析小说的情节和主题。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翻译重点词句,疏通文义。教师出示小黑板,要求学生参考文下注释或依据自己的理解用现代汉语翻译词句,教师讲评。
两狼之并驱如故——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恐前后受其敌——(屠户)恐怕前后都受到狼的攻击。苫蔽成丘——覆盖成小山似的。犬坐——像狗似的坐。洞其中——在其中打洞。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狼也是很狡猾的了,可一会儿功夫两只狼先后毙命,禽兽的欺骗手段又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2.分析小说的情节。
首先,引导学生明确,全文分为两大部分,前4自然段为第一部分,叙述故事情节;
第5自然段为第二部分,作者发表评论。然后要求学生分析第一部分,按照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概括每一层次的大意,讨论后明确
第一自然段 写屠户遇狼,点明时间、地点和矛盾的双方。这是故事的开端。
第二自然段 写屠户惧狼,表现屠户的迁就退让和狼的凶恶贪婪。这是故事的发展。
第三自然段 写屠户御狼,表现屠户的果断抉择和狼的不甘罢休。这是故事进一步发展。
第四自然段 写屠户杀狼,表现屠户的勇敢警觉和狼的狡诈阴险。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
分析完情节后,要求学生复述,加以巩固。
3.归纳小说的主题。
狼很狡猾,可终于自取灭亡,这是为什么?这个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
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教师明确,问题的答案就是本文的主题所在——人有狼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对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四)总结、扩展
这篇故事揭露了狼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赞扬了屠户的机智勇敢。故事的语言简洁生动,主要通过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屠户和狼的形象,按照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展开双方的矛盾和斗争。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们大家要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五)布置作业
1.背诵、翻译全文
2.解决课后练习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