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清明文章

2023/12/01经典文章

微文呈现整理的清明文章(精选9篇),都是精品文章,请您欣赏。

清明文章 篇1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祭祖扫墓,缅怀先人的日子。清明前后许多人士都以不同的悼念方式,祭奠先烈英灵,寄托哀思。

每到这个日子,我们全家人就会一起到腾冲的山上扫墓,一起学习在城里啦解不到的知识。

今年,我们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跋涉到啦腾冲的坟山脚下,我忘记啦晕车和疲劳,不管三七二十一,抬起一箱“金元宝”,就往山上冲,巍峨的大山耸立在我面前,海拔有两千多米。我跑啦不到一半就已经气喘吁吁啦。休息啦一会后,我接着向上爬。过啦大约二十分钟,大家全到啦坟山山顶。我向山下瞭望啦一会,啊!大自然真美呀!坟山下的田野、森林连成一片,群山环绕,就像一片绿色的汪洋,我好奇地问外公那是什么地方,外公说:“那分别是龙陵、芒市和梁河。”呀!我们已经到啦三县市交界的地方啦。大舅们忙得不亦乐乎,生火烧水,修坟扫墓,不一会,杀羊宰鸡开始啦,可惜我还很小,帮不上他们的忙。我在一旁看大舅们杀羊,看见他们把羊的肠子装在一个袋子里,好奇地问啦一句:“这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吗?”“这叫苦肠,是用来做苦撒的。”“哦,原来苦撒是用羊的苦肠做的呀!”

过啦一会,我捡到啦一根石竹,又摘啦一片叶子,把叶子插进石竹的洞里当作竹笛,表弟看见啦就来追我,要枪我的“竹笛”。我们跑呀跑呀,妈妈叫我们吃饭时我们已经跑得汗流浃背啦。

这一天,我虽然流啦很多汗,但是我很快乐、很开心。还看到啦大自然的美,看到啦城市里看不到的东西。今后每年都有这么一天让我参与,那我该多么的高兴啊!

清明文章 篇2

又到清明,虽称不上风和日丽,却也并无缠绵细雨。风舞着发丝,飘向后方,我的思绪也随之向后退。

曾几何时,每到微风乍暖,泉水见长,柳条渐青,花儿正红的清明,奶奶的坟头便会变戏法似的多出一串白色的坟飘,后来留意到有时是简单的用胶纸裁成的细条,有时却的精心剪出的一串串白色纸花儿。也曾发现新大陆似的跑去问大人们,为什么独有奶奶坟头多了一串白花儿。忙着农活的人们无暇顾及我的好奇,得到一阵冰凉的沉默之后,唯有悻悻然离开。

年岁渐长,也逐渐明白,那是爷爷在就祭奠我早逝的奶奶,平常都很少听他念叨奶奶的,年年又岁岁,岁岁复年年,他只用着古老的,却又是自己的方式缅怀。碰巧到农活稍闲,他就会亲手剪一串漂亮的纸花,如若恰赶上农忙时节,他也会裁几条白色纸带,聊表心意。我想,无论什么,我那未曾谋面的.奶奶定是喜欢的。

我们的成长,总是以上一辈的迅速衰老为代价的。我由原来的仰视,渐变为平视,最终冲刺到俯视他的高度。爷爷呢,除了目光更显呆滞,浑浊,行动更加迟缓,皱纹更加深刻外,还似乎越长越小了。哦,那定是让生活的重担给压的。

伴随着年事渐高而来的是,他的沉默寡言也更加变本加厉,他时常蹲坐在一处,安静得似乎连呼吸,心跳都不存在了,只有眼睛微微的张开着,望向远方,却寻不到一丝活的气息,似乎目空着一切,却又隐约可见某些物件的倒影,脸上的皱纹陷得很深很深,仿佛是为了盛放更多的苦痛与沧桑。

去年来校的那个清晨,去向他告别,他问我要去哪儿上大学么告诉说是恩施,"恩施我是知道的,年轻的时候曾去过。简短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可就在十月末,他摔了一跤,从此,这位瘦小且倔强的老人,再也没找到站起来的机会,去复习他一贯的姿势。那句简单的话,也成了他给我的遗言。

又到清明了,儿女们都在外面,为着各自的生命线拼搏,挣扎。只是不知,今年奶奶的坟头,可依旧盛着一枝坟飘?又添的新坟,可有人去拘一掊新春的泥土?可有人去理一理那祭台上的蜘蛛网?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文章 篇3

灰蒙蒙的天空中飘这纷扬的雨点,独自走在泥泞的乡间小路。穿过一片杨梅林,绿树丛中隐藏着一座座的坟岗。一棵棵的松树屹立两边,像一列列的士兵接受着行路人的检阅。

初春时节,树枝上抽出了淡绿的嫩芽,长出了花骨朵。走在山间的小路上,一阵芳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红花绿叶映入眼帘,赏心悦目。哪儿一片淡绿,是杨梅树。这边一丛粉红,是桃花林。这些花花草草并没有因为阴云的笼罩而变得暗淡,然而因为绿叶的陪衬而显得艳丽。此时,百灵鸟清脆的歌声打破了清晨山林中的宁静。抬头望望天空,一群的鸟儿在头顶盘旋。一棵桃树上的一对麻雀,一唱一和的打情骂俏。顿时林间变得嘈杂起来,仿佛是一曲杂乱无章的交响乐。比起那坟头的鞭炮响声要悦耳的多。在花红柳绿中,在虫鸣鸟叫里,我踩着泥泞的黄土朝山上走去……

在绿树丛中,坐落着一座座的坟岗。坟岗的下面,埋藏这一段段的历史。这些历史或早已消失在了岁月尽头,或人留在一些人的记忆中,都已成了过去,都埋藏在了深深的黄土之下。可以看到的,只有一座座的坟岗。有的崭新如初,有的残破不堪,还有的甚至难寻踪迹。在一座新坟前,一群大大小小的人,分着香烟,谈笑风生。这座坟的旁边,是一座荒坟。不知是什么年代的,由于风雨的侵袭,半边已经塌了。周边长满了杂草,杂草件散落着长着绿毛的长砖。不见了他的后人,不知是到了天涯海角,这个家族发生了什么样的变故,只留下这样一段历史在风雨中延续……

下山的途中,遇到一位老奶奶。约莫已到了耄耋之年,在泥泞不堪的山路上艰难的走了。每走三四步,都要停下休息一会。后来实在走不动了,干脆就坐在了路边的山石上,上气不接下气。她说不清话,也不知道她要上的坟在那里,只是在雨里艰难的走着,累了就坐一会,山里起了大雾,很快,她的背影就消失在了山中,云深不知处。留给我的,是一阵阵的凄凉。

在这个清明时节,红花绿叶,虫鸣鸟叫,一片生机勃勃景象。天清地明,一座座散落在林中的坟头又是另一番凄凉景象。这样的雨中,并不是很协调。哀伤与喜悦同在,红绿与黑白参杂,清脆的鸟鸣,震天的鞭炮,同在山谷中回荡。实则是矛盾的统一,死者长已矣,活着且坚强。一代代的人如同花般的开枝散叶,在不同的年代散发着同样的光芒。

清明时节,春风带来了生的希望,细雨洗涤这流逝的哀伤。过去的历史,留在了尘封的黄土之下,崎岖泥泞的山路仍在行路人的脚下向前蜿蜒。我们带着对过去的哀思,拍拍身上的尘土继续像远方坚定的前行,永无止境。

清明文章 篇4

有句古诗说得好“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是中华民族一年之中祭祀先人,缅怀先烈的特殊日子。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了。这一天,天气不错,春光明媚。一大早爸爸带领全家经过一番颠簸,来到南象山公墓。远远地就听到广播里在反复“文明祭扫,不准燃放烟花爆竹”等通知。走进大门,只见一座座墓碑前青烟缭绕,熙熙攘攘的人们有的捧着菊花,有的捧着青团、糕饼等祭品在各自先人的墓碑前说着话儿……

来到太公、太婆的合墓前,我们肃然起敬。爸爸点燃一根香,说到:“来,咱们一起为在“九泉之下”的太公、太婆三鞠躬。以表示我们对他们的敬意”。随后,我转身拿起早已准备好的花篮,恭恭敬敬地放在了太公、太婆的合墓前。花篮里的花都是菊花,在几片绿叶的衬托下,更加显得庄重,肃穆了。拜完之后,我们开始给在“九泉之下”的太公、太婆烧在阴间的钞票,有一亿的,有两亿的,还有一百万的大钞票,我们边烧边跟他们说:“放心吧,你们走好了,现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挺好的,不用担心。”

走出南象山公墓,我感慨万千:我一定要珍惜眼前的大好时光,努力学习,积极向上,长大为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清明节扫墓作文400字

清明文章 篇5

清明时节,心里总是慌慌的、凄凄的、寂寂的,一种惶恐怅惘的忧伤。

不知什么时候起,天空下起了雨,淅淅沥沥的,浸湿了我的眼眶,浸透了我的衣衫,一滴滴雨水,穿过我寒战的躯体,汇集在我的心房,波涛汹涌,洋洋洒洒,汇成了一条思念的河。把我带到了生离死别的现场,那一幕幕一桩桩的往事,像风铃般,在我耳畔回响。难忘,铭记的殇。

微寒薄凉的北风从我耳旁掠过,呼啸摇曳,像是在呜咽,像是在咏唱:清明时节桃李笑,野地荒冢话凄凉。乌啼鹊噪昏乔木,阴阳两隔谁断肠。一声声哀嚎,一声声低泣,仿佛来自苍穹,仿佛在耳边回响。

我遥望天籁,夜幕,笼罩了一片有生机的气象,黑丝绒般的夜空中悬挂着颗颗闪烁的星星,像是一滴滴晶莹的泪滴,颗颗璀璨,滴滴欲坠下。像是在诉说一个个遥远哀婉的故事,声泪俱下,痛不可抑。

我仿佛看见千里之外,荒凉的枯山峻岭旁,百坟拱起,千碑林立,烟雨笼罩了万家冢院,荆棘杂草凄迷在肃穆的墓碑旁,断魂哭泣的人们,跪倒在祖先旁,燃起一炷香,点燃心中无限的哀思和惆怅,许上一个个心愿,让天地永存,让死者安息,让活着的人们,背起行囊,不辜负前人的重望。

妈妈,女儿不孝,到不了你的身旁,就在这十字路口,能够通往天堂的方向,点燃心中的思念,把我心里滚滚的思念之水向你流淌。

风潇潇,飘荡着浓浓哀思,雨绵绵,淋漓着靡靡悲情,我划亮手中的火柴,幽兰的火苗,迅速在寄托中蔓延,冥币飞舞,火焰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像是我心中滴落的泪滴,重重地敲打着我的心房。

祭拜的香火在半空中袅袅升起,直达我遥望的方向,妈妈,你在天堂,还好吗?是不是一样在把我们牵挂,妈妈,在凄寒霜冻的夜里,别忘了把棉衣穿上,妈妈,有爸爸的陪伴,你们的家园,是不是阳光明媚,灿烂辉煌。

妈妈,我思念你,我把思念的苦水,汇成了涓涓的河流,在夜色里发光,我把思念的甜蜜,酿成醇厚的米酒,散发着醉人的芳香,我把思念的旋律,谱写成一首歌谣,在寂静的深夜为你歌唱。

月光下,清明的细雨,像是串成窜的珍珠,纷至杳来,远远望去,像是密密麻麻的银线,在天际闪耀,犹如积蓄在我心头,无限的想往。剪不断,丝丝缠绕,悱恻心田。

雨缠绵,风哀泣,任凭狂风暴雨,妈妈,我也跪拜在你幽魂的面前,任眼泪滂沱流成河,依然向你诉说着我无尽的缅怀和思念。看着冥币一点点化为灰烬,我不忍离去,不忍离开你的身旁。

清明文章 篇6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给人的印象似乎一直是湿漉漉的,或是风狂雨恣,或是和风细雨,从清晨开始,至黄昏之际。就如现下,清寂的烟雨绵绵,错杂的斜线交织濡染,织成一幅薄纱,将天地都笼了进去。车窗外,满城碧树堆烟,青青的颜色像画家随手涂抹的淡彩。红红白白的杏花宛如天女裁出的冰绡霞帔,掩映在层层叠叠的绿意中。苍翠的田野间一抹抹岚烟浅笑着舒卷。这样的天气淡淡的被车内悠和乐声悄然带出回忆的滋味,有一点挥之不去的余甜,更多的却是满腹无处可藏的辛酸。

爷爷,你在这里还好吗?我们回来看你啦。还记得那一片田地,您站立于这片蓝天之下伏身在这方厚土之上,早出晚归,苍劲的手握紧犁把和锄柄,沉重的脚步结结实实地踩响泥土;还记得那片橘林,我们童年的乐土,您摘下一个个又大又甜的橘子给我们解馋,扑鼻的清香中回荡着我们银铃般的笑声。少儿时代的往事,一如您忙碌的身影已随着天使缥缈到天国;只有您声声叮咛伴着我,如那青草分娩出的露珠在春天的暖阳下,怎么也蒸发不掉。

烟雨弥漫的山野中,点缀寂寥,行行重行行的扫墓人。抬头偶望,墓地黯然见:百坟拱起,千碑林立;烟雨朦朦,青草何离离。拔净一片乱草,摆下几杯冷酒,烧上一把纸钱,与老人话话过去一年的或得或失,没有回音,却蓦然觉得心安。

下山的途中遇到了幼时的邻居,父母便与他们攀谈起来。他们也远离了这座小镇,在外谋生,在清明时回老家看看,拜祭祖先。站在山上,我望着这片曾经熟悉到骨子里地方,丝丝怅惘溢出心田:人生也许就有那么多的无奈与不情愿。一万个不愿意看到鲜花香消玉损在风前雨后,但她终究会凋谢;一万个不情愿看到圆月消逝在云里雾间,但她终究会残缺;一万个不愿意离开生我养我的故乡,但诸多的无可奈何使我们挥泪而去。爷爷弥留之际,叮嘱我们,将他的骨灰送回到这片土地,只因为这里有他的根,有他的魂。

安土重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鸟恋旧林,鱼思故渊,狐死必首丘,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一代代的炎黄子孙因为种种原因,远离故土。但地理距离的远近,扯不断他们与故土,与祖国的情丝。台湾作家余光中先生曾这样诉说过他的祖国:“那无穷无尽的故国,四海漂泊的龙族叫她大陆,壮士登高叫她九州,英雄落难叫她江湖。”每当清明时节,海外华侨,眺望祖国方向,撒一壶清酒,缅怀逝去亲人;台湾同胞,寻亲大陆,坟前哭诉旧时时光;漂泊游子,重返故乡,一捧菊花倾诉过往依昔。

清明墓碑前,无限的感伤被抒发,祭祀者的泪珠串成一段段湿漉的回忆,暖春的微风抹不净眼角的湿润。蒙蒙烟雨仍在烟雨蒙蒙,我们将再次告别故乡,去追寻我们留在他乡的梦想。当车轮再次启动的时候,我们已经开始筹划下一次清明归家,念着往事开始新的奋斗。

望着眼前不断后退的故乡风景,我念起了汪国真的《故乡》:“有一片繁茂的老榕树,总让我向往,还有那海风,和那海风梳理过的灯光。我的记忆,常常走不出,那条蔚蓝色的走廊……”

清明文章 篇7

今年4月4日的清明节将要来临了。脑海里家乡的清明,似乎有的在晴天中进行;也有的在雨中度过;还有的是在又晴又雨中实施的。晴天时的清明,太阳刚洗罢脸,闷闷不乐地站在天庭大门口,让阳光撒向大地,照亮了在山坡、平地上那一堆堆普通的坟墓;春雨中的清明,好像天上仙女痛哭流下的眼泪,一点一滴飘洒在松林旁那一座座矮矮的坟茔上。

本县水西(赣河以西)一年一度的清明,非常隆重,习俗要求在外工作或打工的要准时到场,必须在当天完成所有的祭奠活动。前年我特意买了一部摩托车5000多元,正好派上了大用场,来去自由,减少了乘班车或搭便车的烦恼。近两个清明节的早晨我在县城小店吃完早点,买好纸钱、香烛、鞭炮等骑上摩托车,于上午10点钟前赶赴老家与堂兄弟在村口汇合。

说来也怪,多数清明节都是在雨中进行的,正好应合了那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旧谚。老天爷总爱在这个时候板着脸,把他的怨气——雨水,不失时机的撒向人间。前后山上的鲜花和绿草被这雨水淋得湿漉漉,嫩滋滋的,好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而那远处的树林却笼罩在一片氤氲的雾霭之中,看不清那树顶的飞鸟还是不是昨日受伤的那只?

同祖辈的叔兄弟、兄嫂弟媳、侄子侄女等聚集在一起,带上酒菜(包括肉鱼)、祭品(包括香烛、钱纸)、锄头、土箕、扁担等成群结队到前山爷爷、奶奶等已故亲人坟墓处。有挖土装进土箕的,有铲掉坟上荆棘杂草的,有担土倒在坟表面中间的;点燃香烛插在坟头上,同时焚烧钱纸,燃放鞭炮;每坟从头至尾用土压住七节或九节钱纸;各家之代表必须陆续地手提竹篮的酒菜正对坟头静默弯腰三祭拜,深表对逝去亲人的无限哀思;霎时,小雨中香火蓝幽幽,烛成液泪涟涟。

返回到后山时,我们的裤脚沾湿带泥土。而村后山松树下有我父母的坟墓,四叔说:“你父亲喜欢喝点酒,为人和气,心宽,多给他敬些酒;你母亲做人圆转,是好人,多替她烧点钱纸。”可是前年下半年四叔也加入了他们的队伍,再也听不到他那故事式的叨念和叙说了。现在又轮到为四叔烧纸钱和祭酒了。我们以上述同样的方法进行祭祀,我和堂弟两家燃放的鞭炮更响,焚烧的钱纸也最多。鞭炮噼里啪啦狂响着震醒逝者,送信入墓。纸钱焚烧化为灰烬,被风吹起,变成漫天飞舞的黑蝴蝶,带着我们最深切的祝福飞往已故亲人所住的天国。

我们默默地向别处的坟墓走去,路边来来往往祭祖的同村男女,比比皆是,远处的鞭炮声此起彼伏。比城市清明祭奠扫墓时的场面,花样更多,声势更大。不时地看见村民们三人一伙,五个一队的,提着一篮子酒菜,几袋纸钱和香烛,把坟前的杂草和棘枝清理完,摆好酒菜,点燃香烛,长满爬山虎的青色墓碑上顿时摇晃着一缕蓝幽幽的烟雾。人人默然在坟前,把所有的哀思都化作对那堆堆矮矮坟墓的深情三拜中……

清明文章 篇8

首先它是由节气命名的节日,其次它是与上巳,寒食三个不同节日合并成的节日,最后它是一个祭奠逝者的得节日,同时又是一格生机勃发的节日。

“日暮汉宫川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古代宫廷在这禁火的时节中将烛火分给那些与皇帝亲近的人袅袅的轻烟就这样进入了官宦的家中。这如诗中所写“说一套,做一套”的现象在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并不少见,虽然政府大力推行“办实事于民”,但是又有多少位拿着国家俸禄的高官们,真正的做到的办实事于民。反而是在偏远小镇的七品芝麻官做到了这一点,这样的例子也不少。宋朝的滕子京在西北边境任职,率领军民抗击西夏入侵时,因受到诬告而被贬职到岳州任太守,滕子京并没有因为降职而放弃了自己的宏远理想,而是在岳州干出了自己的一番事业,他“自尚,倜傥自仁,好施于”的性格深受百姓的爱戴与拥护,秉着为民办实事的宗旨,在庆历四年的春天,重新修建了岳阳楼,并致信与好友范仲淹写文章留念,这就是著名《岳阳楼记》的由来,这更是“小官办实事”的史证。和谐社会的建设并不简单,正因为有了像滕子京这样的“小官”,社会朝和谐的殿堂又迈进了一大步,不知道那些“大官”什么时候才会向“小官”看齐?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吟诵这句诗句,不免给人添上了一份伤感。这句诗好像更适用,难道古人有预知未来的本领。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似乎人们都已忘记了祭祖这件事,更多的是在清明节游山玩水,的确清明节的另一个活动就是踏青。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每年有多了一个活动――瞻仰民族英雄,为共和国的烈士扫墓。如果没有这些民族英雄和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今天自由、民主、和谐的社会,就不会有我们的未来。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为共和国的烈士扫墓的道路是沉重和庄严的。所以我们不能忘记先烈们的精神和遗志。我们用这种方式寄托我们的哀思,继承先烈们的遗志,以高昂的精神面貌,投身到学校生活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去。这更是一个共青团员应具备的品质。

怀着崇敬,

带着自豪,

我们来到您的墓前;

得到启示,

引起思考,

我们流连在你的周围。

啊,

竹林发出呼啸,在叙述你的事迹;

松林滚动波涛,在赞颂你的精神。

在白沙,在翠柏环绕的烈士墓下,

有八位英雄在此安息;

在昔日,在战火纷飞的年月里,

有八位战士令人回忆。

他们就是——

敬爱的“白沙八烈士”,

他们是抗日战争中一面不倒的军旗,人民的好儿子!

清明文章 篇9

清明时节家家雨好像是一句农谚。清明是每年农历的第五个节令,过了春分便到了清明。在我的印象中,每到清明这天往往是阴雨天气,这也正好应了传统鬼节的习俗和氛围。

小时候其实并不知道清明节是什么意思,只是从大人那里知道是寒食节。按当地习俗,寒食这天一天不升火,记得每到这时,大人总会记着头一天的晚上便把第二天的饭食准备好,大多是提前熬好半锅高粱米,顶好的便是再煮上几个鸡蛋,孩子们每人一个,这便是寒食这一天的饭食了。即便是这样,在孩子们来说也还是高兴的,一是觉得这天便是过节,二来总能捞得着鸡蛋吃,便也觉得满足。然而对孩子们来说最惬意的事情其实并不在这里。每到清明临近,村头的杨柳便悄悄展开了嫩绿的枝条,爬到树上折下几枝拿回家来,插在屋门的门框上,这便是寒食插柳的习俗。这时的柳条儿特别细嫩,剪下一截用手一拧,便可拧下一截管状的枝条的皮来,然后把较细的一端捏扁,用嘴一吹便能发出一种很动听的音响,于是便做成了一支小小的柳哨儿,大点儿的孩子还会在上面钻出一排小孔,甚至能吹奏出很悠扬动听的曲子来,于是村头街巷便会响起呜呜哇哇的柳笛声来,这便是孩子们最为得意的杰作了。

除了这些,便还有另一个对孩子们来说既不大明白而又好奇的事情,那便是每到这天,大人们往往要准备一些草纸(当地人叫做火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就像一种剪纸的工艺一样,后来明白是剪成的各种纸钱,然后拿到村外的坟地或某个路口去,熊熊地燃着了,于是,村头路边便到处能看到一堆堆飘忽的火苗和飘起一缕缕淡淡的烟雾来,那燃尽的纸钱化作片片黑色的纸灰随着缕缕烟雾四处飘荡,偶尔还会听到远处传来几阵隐隐约约的哀恸,小孩子不知道这便是大人在上坟,只是瞪着眼睛在一旁茫然地观看,心里也就不免有些凄然。

孩子们无法知道当时大人们的心境。真正使我对清明节有所感触的,却是我毕业后分配到曲阜工作时遇到的一个情景。当时我被分配到曲阜乡下一个叫息陬的区农技站,到了清明这天,按当地习俗,区机关的人大多都回去了。由于是外地人,清明这天便只剩下我一个人呆在区站里。天阴沉着,淅淅沥沥地飘着蒙蒙细雨,看着野外烟雨蒙蒙的景象,心里不免觉得有些孤寂。我忽然想到了当时在不远的乡下的一个老管区书记,姓王,那时大约和我现在差不多的年龄,一个年近五十岁的乡下干部。由于我多少了解他的一些情况,估计他或许没有回去,说不定此刻正一个人孤伶伶地呆在乡下的那个农家小院里。于是随意地打了一个电话过去,果然还在。心想此刻不如到他那里去,说好了便骑车赶了过去。

一进门,果然只他一人在那里,见我到了,竟然高兴得象个孩子似的赶来迎接我,那热乎劲儿竟象遇到了多年不见的老朋友。寒喧之后便开始准备饭菜。在当时的乡下其实也很简单,一盘已经准备好的猪耳朵拌窝苣,一盘油炸花生米,现成的有酒,于是一老一少便在屋檐下的小方桌上开始慢慢对饮。院落的大门正对着一片开阔的菜地,远处是一片小树林。天上的云层越来越厚,雨竟然也越下越紧,四周到处响起一片沙沙的雨声,院落里也便越发地显得沉寂。喝了两盅,望着远处迷蒙的雨雾,老王的脸色也渐渐如同这天色一样地阴郁起来,凝神片刻,老王点上一支烟,突然悠悠地对我说:小王,你知道清明是什么节?看我一脸的茫然,他也便不再言语,深思片刻,好象突然来了兴致,端起酒杯呷了一口,清了清嗓子便低声吟唱起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我知道这是杜牧的一首诗,只是不大理解其中的含义,只知道写的是清明时节山路上一个老者遇雨,遇到牧童欲寻酒家何处,牧童指点他不远处便是杏花村酒家,便觉得很有一种闲情逸致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