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百科 > 演讲稿 > 正文

我与经典演讲稿

2025/03/22演讲稿

微文呈现整理的我与经典演讲稿(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我与经典演讲稿 篇1

从小到大,爸爸妈妈总是要求我学习经典、掌握经典、运用经典。所以,经典就像是我的一个形影不离的好朋友,经典古诗文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深深地吸引着我。走近它,我看见美如画卷的山河,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走近它,就充满无限乐趣。使我懂得许多道理。

经典的诗歌常常带着我“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读了《望庐山瀑布》,顿时,我的眼前闪现出了这样的场景:远处一条白色的瀑布垂挂在山间,走近一看,水流冲击在石头上,溅起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那声响仿佛是大自然在豪放地歌唱。读罢《回乡偶书》,我“看见”了贺知章先生从小背着书包,外出求学的模样。几十年过去了,当白发苍苍的他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时,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围绕在他身边,嘻嘻哈哈地笑着问:“老人家,你是从哪里来的呀?到这里来干什么呢?”这不禁使他感慨万千呀!

经典的故事让我学会了如何做人。读了三字经中的“融四岁,能让梨”书中对孔融赞不绝口,我不仅被孔融的行为深深地打动了,孔融还教会了我做好事呢。

那是一年的端午节,我和妈妈正在逛三新百货商场,当我们选好东西来到收银处,那里已经排起了长龙。在经过了十多分钟的等待之后,终于到我们了,这时,从后面传来一个宝宝凄沥的哭声,我循声望去,只见那个宝宝哭得胀红了脸,而那位妈妈更是焦急万分。忽然,我的脑海里闪过三字经中的“融四岁,能让梨”。便用乞求的眼神望着妈妈,心里默默地说着:“妈妈,那个宝宝哭得很伤心,那位妈妈也很着急,我想与她们换换位置,可以吗?”妈妈啥也没说,笑眯眯地朝我点点头,并示意我去让那位阿姨到前面来。就这样,我和妈妈又回到后面,重新排队等候。看着那位阿姨感激的目光和妈妈对我赞许的目光,我的心里甜滋滋的。

妈妈常常教导我要从经典中读人生、读智慧。同学们,你们说我们是不是要亲近经典,与经典为友,同行在成长的道路上呢?

我与经典演讲稿 篇2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经典,伴我行,它给予了我们丰富的知识,做人的道理和学习的体会、方法。

每一周的经典诗文、诗句伴着我们的学习生活。经典的诗文,精炼的句子,它教会我做人的道理,端正了我的一言一行,让我成为一个举止优雅、文明礼貌的学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与艺。”……这些文化的精髓,使我感触很深。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话是选自《论语》的经典名句,在我们学习生活、同学相处中,我们必须像曾子那样多次检查自己:给人办事情是否尽心尽力;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老师交给的知识、技能是否复习实践了吗?就像句子说的,只有做到这三点,我们的知识才牢固,朋友之间的友谊才更坚固,给别人留下的印象才深刻。

是啊!这句话对我们来说是非常有用的,回头想想,在我们校园生活中,需要的是:“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的精神风貌,使我们的校园风气更和谐、美好和向上。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无时无刻都在激励着我们,时刻提醒着我们的学习。像句子里说的:经常温习已经学习过得知识,从中领会再收获更多的新知识,作为一种学习的方法,就像老师一样了。这样,学习的知识才牢固,从中领悟更多的新知识,不就是一举两得了吗?

这一些句子让我感触很深,它教我做人要文明礼貌,不耻下问,虚心请教。有“礼”、“仁”“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受到别人的欢迎、尊重、爱戴。这些句子还让我知道了学习不论有多难,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行。

我与经典同行,经典与我们共同成长。

我与经典演讲稿 篇3

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与经典同行,为生命阅读”。

在我们开始这个话题之前,应该明确——什么是经典?经典,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著作。这是词典上的的解释。就我个人的见解来说,我认为经典就是可以穿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思想为支撑,以文字为载体,带给世界启迪和感悟的作品。它们可以穿越百年的沧桑,历久弥新;可以纵横相连,构成一个脱离了物质的世界。这,才是真正的经典。

然而经典之作的价值体现,是以阅读为基础的。阅读就像是精神的交通线,文字通过阅读向一代又一代的人传输能量,再由这些能量引发思考和创造。人类是智慧的,人类发明了文字,以承载生命的长度无法承载的内容。因为,生活毕竟是有限的,就好像我们现在拥有的世界,只是一张课桌,还有窗户大小的一片蓝天。但我们仍然在每一个风霜雨雪的日子里坚守在这个不大的空间里,我们视学校为蕴含着巨大能量的精神土壤,是因为书籍深化了空间的价值,其实文化才是学校真正的灵魂。同样的,经典的著作,为你,为我,为每一个人,贮藏了一笔巨大的财富。千百年的智慧,像它新生时一样,含着热切的目光注视着你,它等待着你去开启,它愿将自己的全部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你。或许你没有想过,在金戈铁马、颠沛流离之中,完整保留下来的每一个文字都是莫大的幸运,而只要有心拾起,你就可以拥有这苦难和战火都无法磨灭的东西。高尔基说:“书籍使我变成了一个幸福的'人”如此想来,阅读是多么珍贵的幸福啊。

请不要狠心地冷落了阅读。我们往往没有自己认为的那么单纯,一个人的身体里面总有一点荷马,有一点柏拉图,有一点巴尔扎克,有一点康拉德。或多或少,只是比例不太一样。而阅读,就是直击真我,调整精神成分的重要方式。我们愿意用时间和耐心去认识一个新朋友,为什么就不能多用一点时间来认识自己呢?当你突然在某个远离你的世纪中发现了共鸣,你就开始接近真我,并越来越享受这一过程,其实此时已经不比在乎你用了一个下午走完了古人五百年都没有走完的路,因为结果只是副产品。

以上我说的,很大程度上过于理想化了。北京大学教授、著名作家曹文轩说出了一个现实“中国孩子的阅读量少得惊人,一个普通的美国高中生,一学年要阅读15个剧本、36部长篇小说,还要在课堂上学习和讨论各种文学流派。而中国孩子一学年读两部长篇小说的人不多,而且读的书普遍品质不高,青少年远离经典已成为普遍现象。”我们必须明白,畅销书和经典是不能划等号的。一本流行小说和一本经典名著,前者是生命的燃烧,而后者是文化的积累。书也是需要选择的,合上那些封面华丽而内容贫瘠的书,仔细回想,那些文字给你留下了什么,还是只是像风一样穿过无所事事的几个小时,然后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留给自己的。反思过后,依然由你自己选择。

在我们的旅途之中,风雨会过去,浮华会过去,甚至记忆会过去,生命也会过去,而只有智慧可以永恒。让我们拥抱经典,感悟生命。谢谢。

我与经典演讲稿 篇4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与经典》。中国人民有足够的底气、资格、理由坚定文化自信,不负这个时代。这自信,“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华民族的精神,便源于经典。走进经典,感受经典,无疑可以帮助我们提升文学素养,增强文化自信。

走进经典,你可以跟着它探寻。探寻“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的孝道;探寻“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杜甫摆脱颠沛流离叶落归根的喜悦;探寻西天取经路上师徒四人的坚韧不拔。

走进经典,你可以跟着它感悟。感悟“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中世事的沧桑变幻;感悟“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那生活的惬意悠闲;感悟“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这战场的气势磅礴。

经典,是中华的象征,是民族的写照。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发展历程的见证。走进经典,让我们自强不息。

经典,是祖国的骄傲,是世界的宝藏。它是中国灿烂辉煌的重要基础。走进经典,让我们文化自信。

让我们一起诵读经典,将文化传承,将重任担起,让祖国屹立于世界东方之巅!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