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良好家风演讲稿
微文呈现整理的弘扬良好家风演讲稿(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弘扬良好家风演讲稿 篇1
尊敬的老师们、朋友们:
大家好!
穿上这身检察蓝,眼前就闪过自己为学生们普法读书的情形,也跟着想起为儿子读书、为孩子们读书的场景。这么多年,我们家的阅读家风像是一道光,由己及人,由小家到大家,由家庭美德到职业情怀再到社会责任,始终辐射着爱与阅读的明亮。今天,我演讲的题目就是《捧在手心里的家风》。
这个家风始于我母亲,她今年68岁,出身农民,五十多年前她成了读书的学生,初中毕业后,变成工人,再转干,做了一辈子会计。读书改变了她的命运,也让她一直重视读书,爱读书。父亲走后母亲寡居,读书更让她找到了安乐。前几天,我们视频聊天,我问她最近在读什么书,她说又看了一遍《明朝那些事》。我一边夸她,一边想起往事。
在幼时,母亲就坚持给我和妹妹买书、读书,上了小学后,我们就开始每个周末泡在县文化馆。再后来,就是自己买书看,从此一发不可收,至今已历四十年。其实多是囫囵吞枣,但当我行走人生,读过的书总是在影响我:年少自卑时,学会了笑,因为三毛说过“我笑便如春花,每个人都会喜欢,任他是谁”;最艰难的日子里,念诵着村上春树的话“尽管眼下十分艰难,可日后这段经历说不定就会开花结果”;座右铭则始终是西蒙波娃的这一句“一切尚未开始,一切皆有可能”。就这样,读过的文字铺成了脚下的路,一路向阳,一路欢笑。
现在,这条路上有了小跟随者。通过亲子共读,我妹妹家的小娃娃、我的儿子,都成了爱读书的第三代。今年十二岁的思远已经看了几千册大大小小的书,成了小有名气的书虫,影响着很多家长:原来,利用边角时间一年读两百万字不是梦,思远行,我家也行!拜他所赐,思远妈妈这个称呼开始为人熟知。他们总是问我:思远妈妈,怎样让孩子喜欢读书呢?就这样,在20xx年,我被奇妙的缘分带上了儿童阅读推广公益道路,20xx年发起成立芜湖故事妈妈团,做读书会,做讲座,做公众号,如今,已历五年,我和义工们共做了两百多场活动。如果阅读是一种播种,我们正在种植一片森林,长在百人千人的心田,浮动千丝万缕的书香。
书不仅有香,更能变成了精神的钙。过去几年,因为先天原因,思远做了几次大手术,却一直乐呵呵的。每一次手术前后,书籍都陪伴着他,哪怕还挂着吊水,哪怕还发着烧,一书在手,烦恼全消。这个右耳听不见世界的孩子,用阅读拥抱着世界。家风,变成了一个人的风骨,给他的成长打下明亮的底色。
如果每个孩子都因为阅读而拥有这样的底色,我们的社会就会充满明净的未来。带着这样的念头,我把儿童阅读融入到青少年普法宣讲工作中:《我有梦……》让孩子学习保护野生动物,《不要跟陌生人走》指导孩子自我保护……单调的普法课因而有了色彩,有了情趣,被孩子们喜爱。看着他们清澈的眼神,我更加坚定自己的初心。20xx年,经过多方筹措,团队的公益书屋落地了,检察书屋和关爱基地落地了。几千册优质童书无偿借阅,更意间,它已经浸透了我们的心灵。
在几年前的时候,家里穷得很,父亲没个正经工作,生活倒是拮据。那时候,家里还有个特带劲儿的口号:“省!省!省!”现在想起那段啃着干馒头生活的日子,心里还是甜滋滋的。
现在呢,生活条件倒是好了,但往日那股勤俭节约的风气却时刻没丢掉。在家里,那整天提个鸡毛掸子的奶奶当上了我家的“省”领导,早晚都叫和着勤俭节约,无论是我,还是父亲,只要一“浪费”,就总会吃上她几掸子的。
现在想起一件有趣的事儿。那是一个夏天的晚上,热得很。夜虫都中了署,躲在草丛里,呜呜地啼哭。在月光下,一个人影匆匆闪过:两边腋下各夹个西瓜,偷偷摸摸,蹑手蹑脚地往水龙头跑去。——呦!是老爹回来了!
“哗——哗——”水龙头开了,两个西瓜正在舒服的洗着凉水澡。蹲在水龙头旁的老爹,偷笑着,又瞥见了门后的我,匆匆的向我打了个手势,示意让我上他的“贼船”。
我也招手应和着,边偷笑,边跑出来会合。正当我们高兴的时候,屋里的灯突然亮了,随后是一阵“啪——啪——”的拖鞋声。我们都大吃了一惊。
大惊过后,老爹大喊着:“不好!你奶奶!”我也倒吸一口凉气,拽起西瓜就往外跑。
“呔!哪里逃!哇呀呀……”
奶奶大叫一声,学着京剧的强调,那声音可是异常的洪亮。我们转头一看,一位英姿飒爽的老太太,手里提个鸡毛掸子,脚踏两只拖鞋,在月光的映衬下,别提多威武了。
事情到了这步田地,我们父子俩只有缴械的份儿了。我无话可说,爸也只是随口絮叨着:“妈,您老咋还没睡下呢!”奶奶没应话,吐出一个“哼”字,宣告着我们打感情牌的计划彻底破产。
不由分说,奶奶抡起掸子,一顿乱打,边打,边操这一口浓重的乡音絮叨着:“你这家伙,又害水!又害水!三十好几的人啦,还不听话,啊?”
“哎呦,不敢了,再也不敢了!”我们叫喊着。一顿祷告过后,奶奶那边自然是手软了些,毕竟是她儿子和孙子呀!刚才一顿打也肯定不是真打,不过是比挠痒痒重些罢了!不过,作为惩罚,这瓜是没收了,留着让我们明儿吃。我们父子俩暗暗叫苦。
自那以后,我们就很少浪费水了。有也只是一半次,不过在一顿“棍棒教育”之后,还是乖乖地服从命令。
哎!不过奶奶走的早!与奶奶度过的日子,终究成了记忆。奶奶钻进了那方矮矮的坟墓,叶落归了根;她没有给我留下什么,留下的只有那沉甸甸的遗爱,还有那一直改变着我的家风。
现在的我,已经是初三冲刺中的.一员了。繁重的体育课后,每个人的脸上都挥洒着皎洁的汗滴;那原本空空如也的垃圾桶里,不一会儿就会攒上满满的一桶卫生纸。
当我将废纸扔进垃圾桶的时候,我便想起了从前:一个手持鸡毛掸子,脚踏两只拖鞋的老太太,正指着一个小男孩絮絮的说着……想到这儿,我的眼里总是泛着泪。奶奶那平凡的生活,朴素的衣着,还有那散发着香气的家风,深深地,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头。
——又想起正月的时候,一家人围到电视机前,看着央视里的《家风是什么》,真是其乐融融。看着电视里一个个精彩的回答,动人的故事,我也问奶奶:“奶奶,咱家的家风是什么哪?”
奶奶回过头来,慈祥的一笑,接着又絮絮的说着:“乖孙子哟!咱家家风多着呢!勤俭节约很重要,家庭和谐排第一,还有就是与人为善……呦呦,你也教教你老爹,都三十好几的人了,还没我孙子懂事,整天惹我生气!”听着奶奶娓娓道来,我们一家人都笑了。
是啊!正如奶奶所说的,我家的家风正是如此。家庭和乐,勤俭节约,与人为善,便是我的家风,时刻浸染着我的家风……
弘扬良好家风演讲稿 篇2
家风就像一棵树,一棵枝叶如盖的百年大树,子子孙孙都在它的荫蔽之下。勤奋问学、艰苦卓绝、言必行行必果、尊老爱幼、问鼎事业、友善、和睦、民主、敬业、书香……都可成为家庭或家族应该传承的必须的家风。自古至今,文化家庭都讲究“家风”的传承,在泱泱数千年的华夏文明之中,随时可现,处处可寻。历史上曾经显赫长久的家族,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家风、家训和家教,为后世学习的典范。《国语》、《论语》、《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等许多典籍和家教典范之中无不彰显出家风、家教和家训的精神……
现在,家风是人们热议的话题之一、其实,对家庭成员而言,有什么样的家风,就会有什么样的处世态度。孝敬父母,关爱父母,就是一种最重要的家风。好的家风在人们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别的东西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其中一种品德和力量的源泉。就是说,做儿女的,在好的家风熏陶下,会用好的家风内容来塑造自己的行为,从而成就自己的一生一世。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我们祖祖辈辈都以“孝”为家风的核心。我国古代人就十分孝顺,比如《三字经》中的黄香,在他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他十分悲伤。可母亲已经不能生还了,于是他决定把对母亲的思念以及爱全部都倾注到父亲身上。冬天的天气十分冷,晚上睡觉时,黄香就先躺在父亲的被中,等被窝热后才回到自己冷冰冰的被窝里。这就是著名的“香九龄,能温席。”这个故事让我初步认识到了孝,而让我深刻理解的孝是从爸爸身上学到的……
记得小时候,家里条件非常不好,爸爸妈妈只能背井离乡到很远很远的黑龙江打工谋得一份工作。为了赚钱,他们每天四点多就要起床,晚上几乎六七点才能回家。后来我姥姥和姥爷因为和我大舅妈在家乡闹别扭,无奈之下来到了爸爸妈妈的身边。
在接下来的生活中,每次爸爸妈妈买点好吃的,一定会让我和弟弟将姥姥姥爷叫过来,一家六口人吃的其乐融融。可是偶然一次吃排骨到时候我发现,爸爸妈妈几乎都不夹排骨,他们一直给姥姥姥爷夹排骨,让我和弟弟多吃点,我就主动的给他们都夹了块排骨,好奇地问“你们怎么不吃啊?”他们竟然又夹回来了,并摆摆手说不喜欢吃。年幼无知的我想着,很好吃啊,你们竟然不喜欢吃?现在想想当年的我多么无知,家境不好的爸爸妈妈能买多少排骨,他们只能以这样的`借口来让我们多吃点。平时的点点滴滴都表现了父母对姥姥姥爷的爱。
“一个小小的关怀对父母来说是一份大大的爱”这句话在我心底里扎下了根,从小的熏陶也让我学会了孝。我不善言语,也不会对父母说什么甜言蜜语,只是吃完饭后洗洗碗筷,睡完觉后叠叠被子,自己的衣服自己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现在的我只有父母,以后的父母只有我们,现在用成绩报答他们,以后用爱报答他们,让他们过上简单而又幸福的生活。
诚信也是父母教给我的另一样重要的品质。记得四年级的期末考试,偶然去老师办公室知道成绩后感觉很害怕,因为考到了班级的第十名,这样一直在前三名的我不敢和父母说,怕让他们失望,也怕他们不高兴。我想着能拖一天就是一天,等到家长会的时候他们会知道的。我去同学家聊到了这个问题,阿姨说帮我保密。可是,几天后我们一起去逛街,妈妈聊到成绩阿姨说漏嘴了,妈妈当时没有说什么。可是回了家就打了我一巴掌,这是我有印象以来第一次被打,因为我一直都是一个很听话的女生。当时妈妈真的很生气,严厉地说:“考不好妈妈不怪你,可是你不应该瞒着妈妈,这么长时间就我自己一个人被蒙在鼓里,我最讨厌别人骗我”。是啊!我怎么能瞒着最爱我的妈妈呢?她一定失望极了。所以从那以后有什么事我一定会及时和妈妈说,也不再想偷点巧去骗别人。
在这个世界上,最亲近你的人,最包容你的人,最舍得花时间陪你的人,一定是父母。孝与感恩是人最基本的美德,感激父母,善事父母,体现的是人内在的品质。儿女最需做好的一件事情,就是好好报答养育自己的父母。
家风对于以家庭的发展和延续是至关重要的,是家庭文化建设发展的结晶和支柱,是家庭精神的浓缩和特色所在,也是家庭文化特色的外在,更是社会精神文明的细胞,社会和谐进步的脊梁,国家繁荣昌盛的前提和基础。众多的家庭需要创建家风的魂魄去支撑,去走出家庭家族昙花一现的辉煌,走出“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三代”的生活怪圈。良好的家风传承是社会风尚的健康发展前提,每个家庭都应构建起具有各自特色的家风和家教,作为家庭的核心人物责无旁贷应该担当起这一重任,形成家庭的凝聚合力,给力社会风尚进步发展;给力伟大的“中国梦我的梦”的实现;千万个家庭组合成一股强大的振兴中华力量。
弘扬良好家风演讲稿 篇3
传统中国重家风。家风琳琳琅琅,概括起来,不外乎家国天下、耕读传家、积德行善、仁孝清廉等几个关键词。扬州个园有两副楹联:“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裕后有良图,唯俭与勤”、“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就体现了这一点。家风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近年来却很少被提起。在种种“神回答”中,虽有调侃,但也见其式微。
有人讲,现在谈家风,并没有多大意义。言下之意是,家风大多充满正能量,是要把孩子培养成好人、老实人,可社会现实常常是“老实人吃亏”。有声音称,当下社会除却成功别无信仰,而且为了成功可以抛弃一切。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做一个出淤泥而不染的莲太累了,甚至难有出头之日。但必须看到,这会引起一系列社会问题,这种状况不会延续只会削弱。而且,我们处在同一条船上,谁也不能独善其身,谁也不能做社会责任的“逃兵”。这种责任,是存在的理由,也是活得更好的保证。
有人讲,家风向来是大户人家事,与一般百姓关系不大。这是一种误解,文人重家风,但家风并不只是文人事。许多人家,虽然没有专门家训,但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自己的家风,由此也构成了特色的.家教文化。
有人讲,现在家族意识不断消减,此时谈家风不合时宜。家庭单元的缩小化是一个趋势,但再小也有家庭,也有家风存在的意义。这些年来,有关富而不贵,以及“富不过三代”的话题,为有些人焦虑为有些人乐道。这同样可以从家风上寻找一定原因。富是指物质、钱财,而贵是指素质、教养。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第一课堂,一个人的成长有没有受到好的家风熏陶,是完全不一样的。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财富观。对于不少人来说,家风的好坏甚至影响和决定人的一生。
弘扬良好家风演讲稿 篇4
在这个物流纵横,世风日下的时代,家风俨然成了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面孔,每每提及,总有一种恍如隔世之感。一言以蔽之,家风之不传也久矣。
那么,家风究竟是什么?家风看到这两个字让我联想到的是种种严厉的家规!依我之见,家风是一些列在纸上的条条框框,是一把约束人做事情的戒尺!家风,顾名思义,是一个家庭的风气、习俗,是一个家庭代代相传的规矩,是每一个家庭成员都需遵循的祖训,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规则,它不需要列举,更不需要背诵,但是它需要我们的传承......
百善孝为先,我们一直在传递。12岁农家少年张俊,8岁那年爸爸因车祸身亡,妈妈离家出走,从此与年幼的弟弟和体弱多病的奶奶相依为命。奶奶,我来替爸爸养活你。每学期必须拿到一张奖状,回去让奶奶高兴;在学校坚决不能犯错误,免得奶奶伤心。这些是小张俊对奶奶的承诺,他希望奶奶快乐!在张俊的家里,熏黑的墙上画着一张评比表,上面写着张俊和弟弟张旭的.名字,名字后面画的是五角星的图案。张俊说平时他和弟弟谁帮奶奶干一件事就在谁的后面画颗星,每月一评比,看谁得到星星多。这个少年在用真心演绎孝的家风,孝根植我们内心,我们一直在!
励志奋斗,我们一直在行动!你只闻到我的香水,却没看到我的汗水;你有你的规则,我有我的选择;你否定我的现在,我决定我的未来;你嘲笑我一无所有不配去爱,我可怜你总是等待;你可以轻视我们的年轻,我们会证明这是谁的时代。梦想,是注定孤独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样?哪怕遍体鳞伤,也要活得漂亮。这是陈欧的正能量,也是我们的率真和勇气!我们会带着社会的历练,奋斗终生。不离不弃,我们一直在!
诚实守信,我们一直在弘扬。不说谎话,不说大话,实事求是,是家里人从小对我的教诲。原来家风一直都在!
家风需要传承。历史上孟母三迁岳母刺字展现着良好的家风。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等教子良言、家风古训仍为世人尊崇。但如今多少富家子弟、官员子女啃老骄奢;多少人因为不想吃亏,争名誉地位甚至可能为争一个公交车座位而斗智斗勇多少人为了利益而制假售假如果有严格质朴的家风,这样的事情会不会减少一些?
如今的社会岁月改变了时代的面貌,却拭不去铭刻至今的家风。我们承载着祖先的基因,流淌着祖先的血液,享有着祖先的姓氏。祖先能成就的美德,我们是否可以将其延续下去?俗话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如果要齐家,就要我们传承良好的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