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稿
微文呈现整理的初中生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稿(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初中生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稿 篇1
在所有的自然景色中,我一向最喜欢夏日的夜晚,微风轻轻地拂过大地,树影婆裟地摆动腰肢,而其它的一切似乎都在沉睡着,偶尔倒会传来树叶"哗哗"的响声,宛如梦呓一般。
在这静静的夏日的夜晚里,树儿用月光杯饮下了夜色美酒,既惬意又舒畅。它把斑驳的影子投在了墙上、地上,醉了一般,却还微微地摇曳着。几缕细风暗香浮动。空气中,也弥漫着花草的气味。一切虽然很静谧,但是也满满地蕴含着生命的活力。
天空像是被抹上了一层蓝黑色的墨水。天际的浮云,就犹如披戴着绫罗宫纱的'小仙女在恬静地酣睡着。万籁俱寂,只有月亮还扑闪着明亮的眼睛。星星的群落里,有的被月亮看着,怪不好意思,害羞得躲藏了起来;胆大的,还和同伴们在说悄悄话。就这样,我痴迷了。
在宋朝,曾经有过这么一位禅师,他有一首诗说得好:"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正值月色朦朦胧胧之时,一切都是那样的和谐。我拈着花儿,掂着草儿,嗅着风儿,沐浴着皎洁的月光,仿佛自己的全部身心都已经彻彻底底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了。
"滴答!"哦,那是露珠!可是我刚想用手再去接住时,一阵风吹来,丝丝凉意沁入了我的心底。
我醉了,露珠也醉了,一切都醉了,都醉在这如梦一般的,隐约不清的夏夜里头了。
初中生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稿 篇2
大家好,我是王浩宇,前段时间我们学习了孔子的论语,所以我今天课前演讲的就是从论语展开的。
《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段话的意思是:我十五岁就立志求学;三十岁学业有成;四十岁的时候没有什么能够困扰我;五十多岁我知道了我在这世间的责任和使命;六十岁的时候我的心态就很平和了,什么意见都能听得进去;七十岁时,即使我随心所欲地做事情,也不会超越规矩。
《论语》中的这几句话带给我们弥足珍贵的人生启示: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应该懂得在恰当的时间做恰当的事。这样才会取得成功。
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现在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希望我们一起加油!
最后,我有一句很喜欢的话,要送给大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初中生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稿 篇3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
感谢大家给我一个上台的机会!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如果一个人很有成就,不是别人给予的,更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靠自己的努力、勤奋争取的。才能主要来自勤奋学习是不可猜疑的。
一个人的才能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靠自己的勤奋努力而来的。比如说德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高斯。他从小就酷爱学习,一生为科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如果他没有从小的勤奋努力学习,他也不可能成为著名的科学巨人。没有勤奋努力的学习是不可能有成就的。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很多,可以说每一位有成就的人都曾努力学习、努力探索过。
学习的关键在于"肯学"和"敢学"。如果你的愿望是成为一名有成就、有才能让人敬重的人物,但你又不肯,或不敢去学习最终还是会一事无成的。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为了证明镭的存在,千辛万苦,冒着可能失去生命的危险,经过他们的勤奋、努力最终提炼出了十分之一克极纯净的氯化镭,并准确地测定了它的原子量,证实了镭的存在。这是一次多么让人惊叹的事实。正是居里夫人的肯做、敢做才证实了镭的存在。因此,要想成为有才能的人,就要从小"肯学"、"敢学"。
有些人说那些有才能、有成就的人从小就是"天才"、"神童",像我们再努力有什么用啊。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他们是天才、神童,不是天生的,而是来自勤奋的学习。勤奋学习是成为"天才"、"神童"的先决条件。经科学家研究,人是智力是有差别的,但是仅仅是差一点点而已。所以说,"天才"、"神童"是靠人们勤奋学习而成为的。
才能来自勤奋学习,牛顿、爱因斯坦、爱迪生、郑板桥、白居易的事例都可以证明这一点。有许多的伟人为了造福人类,也作了巨大的贡献。如李时珍的著作《本草纲目》,他走访了许多地方,经过27个春秋的艰苦努力写成了这部巨作。
狄更斯说过"我所收获的,是我种下的。"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有才能的人,就看你去不去争取这个机会。才能来自勤奋。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
初中生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稿 篇4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
数学老师告诉我们:两点之间,直线的距离最短。
文学老师说:这世上从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人生之路总是跌宕起伏,曲折丛生!
年少时,父亲母亲总是一遍又一遍的告戒我们:孩子,千万不要走弯路。千万不要!而年少轻狂的我们总是固执的认为自己走的路才是最平坦的。那时一条真正的康庄大道。
成年了,脚下的路已完全的铺开,而这时,我们面对一个个未知的岔口又疑惑了,天地之大,何去何从?
哥白尼死了,伽利略还活着。这个活着的人将哥白尼著名的"太阳中心说"发扬光大,却遭受到教会更为严重的迫害!哥白尼是伟大的,伽利略也是伟大的,他们都敢于在那样湮灭的年代勇敢的发出自己的声音,只不过后者在坚持真理和保住生命的考验下退缩了:他忏悔了。但是,这退缩是光彩的!他走了一条更为迂折的道路,他不是一个莽夫,他是一个生命的热爱者,同时他也是一个忠实的真理发掘者!在漫长的流放岁月中,在孤独的丛林中,在茫茫的天地中他不曾有一刻放弃过对真理的追寻!而是在寂寞中,在落魄中创作了一部更加壮丽的天文学史诗!
伽利略究竟是不是科学上的巨人,人格上的小人呢?倘若,当初他选择的是被火烧死,而非忏悔,那他不是才有资格被称为"一个为真理奋斗至死不屈的伟大科学家呢"?哦,不对!他死了,那那部更伟大的天文学著作又将由谁来创造呢?那我们是不是也要说:伽利略是科学的罪人,是他使科学的进程而延迟呢?我真希望这只是一个荒谬的构想而已。接不说生命的宝贵,且不说伽利略生命的真正执掌人是他自己,且不说后世平庸的小人们其实没有资格去对伽利略指手画脚,我只说,伽利略真真正正是一个伟人!即使他曾在死亡面前害怕,即使他走过一条弯曲的道路,但这依旧无妨于他成为一个伟人!
古往今来,有多少伟大的人物不是在走了一条曲折的道路后而书写了自己更为灿烂的人生么?
乌台诗案中,韩愈被贬潮州徒有一生抱负的他在这荒凉之地退却了吗?不,没有!面对潮州的蛮荒之地,他虽曾迷茫过,只能独酌月下与冷月为伴。但韩愈又清醒了,面对潮州百姓生活的惨景,他选择了脚踏实地,尽力为之,终于做到了"潮州八月兴四利"的许诺,赢得了"一片江山尽姓韩"的美名。
古人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无愧于天,俯不怍于地,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那么,对于司马迁来说,他究竟有得几乐呢?正值壮年,却要遭受宫刑之苦。而这只不过是因为别人伸张了正义而已。父母俱亡,无兄弟,一乐不存,遭宫刑后,他为了自己毕生的心血,选择了向朝廷屈服,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然而当世人却不能理解他,他每念此事也是"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于是,二乐,三乐俱亡也。这样,却有一部伟大恢弘"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问世。是非功过,历史自知。
司马迁的曲折人生是一般人体会不到的,他的成就也是绝无仅有的,啊!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的伟大缔造者!
灿烂星空,会有多少流星划破时空,又会有多少成为真正的永恒?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