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乡情文章

2023/12/02经典文章

微文呈现整理的乡情文章(精选8篇),都是精品文章,请您欣赏。

乡情文章 篇1

站在晨风中,听着南方,我的家乡在晴朗的蓝天下唱着一首古老的诗。我来到这里,独自坐在寂静的山谷里。我的眼睛越过山脊,看到了我家乡的天空、土地、山和水。一切都是如此美丽,我陶醉了。我仍然清楚地记得我家乡的古井凉爽而美味。根据老人的说法,这口井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了,但是没有人能说是多少年。她就像一位温柔的母亲,用她甜美的乳汁哺育着村里的每一个村民。早上,天刚刚开始破晓,村前的人们提着水桶,络绎不绝地挑水。水桶叮当作响,杆子吱吱嘎嘎作响,像一首甜美的交响乐。人们彼此都很谦虚,你帮我,我帮你。笑声一遍又一遍,回荡在村庄的地板上空。这是一个可爱的家乡,养育着最简单、最真诚的人。这些美丽的往事,随着时间的流逝,已经成为一首永恒的歌。

沧桑过去了,我家乡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每个家庭都住在一栋楼里,使用自来水。我的家乡仍然像以前一样美丽、动人和温暖。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那些千里迢迢来寻根的人也有同样的感觉。孔子说:我的父母在这里,我不远行。我们这一代人也将违反古老的戒律,到处旅行,成为时代的孤儿。我想我最终会离开家乡去寻找我的理想。只有想到我的家乡并牢记在心,我才能报答母亲的恩情。

我们就像只会飞的蒲公英。当风来了,我们就飞。我把它放在哪里,我就在哪里。我不知道我妈妈会一直想念它。回来,回来,你这个远道而来的流浪者。故乡,你是我们的情感寄托,是我们心灵的港湾,是我们身后最坚强的支柱,是明天的希望。

站在暮色中,遥望南方,我的家乡在绚丽的彩霞中变成了我生命中的一座宫殿。

乡情文章 篇2

“一杯敬故乡,一杯敬远方。”2017年夏天,毛不易凭借一首《消愁》红遍了大江南北。很多个不眠的夜晚,听着这首歌时,我都在想,故乡与他乡,到底是怎样的两种存在呢?

旅行是一种奢侈消费,家境一般的人大都工作了才会去旅行,而我这种等不到几年后的人,就只好穷游了。青年时代搭乘夜班车,往往无关情怀,而是为了省钱省时间。在被绿皮车载着从故乡去往他乡、或从一个异乡到另一个异乡的时候,我的耳机里放的都是陈粒的《历历万乡》,直到这时,如烟的温情才渐渐升腾起来。

和室友一起去面试兼职,回来的路上飘起了小雨,秋风很凉。公车拐了个弯,长长的一列路灯便映入眼帘,这昏黄的光,和浉河上关桥的灯光,和细雪中信高的灯光,是多么相似啊。

故乡是座小城,生活节奏缓慢而安逸。浉河流水穿城而过,静默地流,岁岁皆是如此,这河水里有我的一封心事。正如几年前一个公众号上所写:“等我们老了,早上在茗阳阁看太阳,去西亚超市买水果。午后读一本书,拄着拐杖敲夕阳。晚上在小南门喝酒,直到月色和露水清凉。”故乡适合养老。

于是,在我还比较年轻的时候,就走向了北上广。上海这座城市,繁华,耀眼,却也容易让人疲惫。尚在读书的我,也许对这种感受还不是很深切,但我曾亲眼看到春寒料峭的外滩,一个衣衫单薄的男人靠着花坛沉沉睡去;看到清早六点多的徐家汇地铁站,已经满是匆匆的行人。我不得不怀着一种敬畏的心情审视它:这里可能是梦开始的地方,也可能是读懂生活的起点。

年轻的心总是容易受远方的诱惑。在步入大学后的一年多里,我零零散散地走过几个地方。看过姑苏的烟雨,划过西湖的春水, 坐过嘉陵江的游船与长江的索道,吃过云南的火腿和洋芋粑粑……我沉醉于秦淮河畔的纸醉金迷,也震撼于扬州三把刀的匠人精神,感慨于四川盆地的蜀道之难,也折服于北固楼下的如画江山……

异乡给人的感觉,陌生而新奇,你听不懂那里的方言,也读不懂那里的悲欢,你只是个短暂的过客,为一个个别人的故事唏嘘喟叹。夜晚躺在旅社的床上,你想不到明天会发生什么事、遇到什么人,这些事和人会怎样改变你。在进入梦乡之前,有那么一段时间你心中是涌起了很多感受的,会有一点孤身一人的落寞,也有对未知的期许与等待,或许还会有结交了新朋友的喜悦……这种微妙而动人心弦的感受属于异乡。

故乡则不同。推开家门的那一瞬间,你心里满满的都是归属感与安全感。你可以不用化妆就上街买菜;可以到邻居亲戚家串门蹭饭;可以穿着凉拖到河边散步,看阿姨们跳不怎么漂亮的广场舞;也可以扔掉手机电脑相机,搬一只椅凳坐在门口一边跟爸妈唠家常一边看夕阳沉入山坳。不知不觉月亮就升起来了,你暗自奇怪,那月亮好像比任何时候都要亮。

未来我还会去更多地方,把整个中国乃至整个世界都收入眼底,去遇见大千世界所有微尘,体验无数种快意人生。但唯一能存在于心底的,永远只有那个不惊艳、不繁华、不为世人所熟知的中原小城。在那片天空下,有亲情的温暖,友情的欢愉,爱情的甜蜜与苦涩,那是无数个只属于你自己的`故事。

乡情文章 篇3

阳春三月,春色正好。湖畔嫩柳舒展着身骨,柔枝含烟,田间地头的桃花、杏花也已轻绽枝头,笑看人间,远远望去,树间薄雾萦绕,花簇若绯云织霞,美不胜收。群山返青,从苍茫萧瑟的冬梦中醒来,淡雾中翠色若隐若现,似顽皮的孩童,似遮面的少女,吸引人好奇的`目光,驻足远眺。蒙山之巅,暖风和煦,无边光景一时新。

蒙山,素称“亚岱”。漫溯历史长河,一直为文人骚客、帝王将相所瞩目。李白、杜甫结伴游蒙山、唐玄宗率群臣登临蒙山、苏轼游蒙山作诗吟诵蒙山、康熙大帝冬游蒙山、乾隆皇帝南巡中游历蒙山……皆对“山灵盖不违尧命,示我诗情在玉峰”的蒙山颂扬备至。

自蒙山牌坊进,一路上百花争妍,竞吐芳菲,于褐色枝头迎春而闹,如同寒暄久违的春天。途经翠竹园,遥闻竹声幽幽,泠泠作响。始至山脚下,沿坡而上,两边林木杂生,乱石凸显,粗犷的风景亦如屹立的蒙山,雄浑彰显豪情。

正如它遥远的历史般,身在九龙潭的游客已经看不到山神庙的踪影。九个汉白玉龙头立于石坝之上,虽非水流旺盛的夏季,从其下走过,亦能想象到龙潭喷水的壮观场景。

走过九龙潭,便是真正到了登山的时候,曲折蜿蜒的群山中,一阶阶台阶构成了攀爬的“天梯”。山势险峻,林木茂密,溪流从巨石中窜出,偶有黄灿灿的野花立于枝头,点缀着银褐色的枝干和浓绿的松林。拾级而上,满目春光,或是小亭短歇,或是驻目远望,或细览百寿摩崖,走走停停中,不知不觉鹰窝峰已在脚下。

“不到鹰窝峰,枉为蒙山行”,作为蒙山的标志性景点,鹰窝峰若拔地而起,直刺苍穹,峭壁刀削,苍松笼罩,给已显疲态的游人最深的震撼。石阶无尽,东天门是引领游者的最大动力,忘记了已经走过多少阶,坚持着最初的信念,某一刻,刻有“云蒸霞蔚”的巨大石坊映入眼帘。虽未登至绝顶,已可粗览蒙山。薄雾掩映,遍布翠色的群山聚于身下,此时,天阔地远,心静如水,却又有说不尽的豪迈。

悬崖栈道,蜿蜒于峭壁之上,其下深不可测,身旁山石如丛,千姿百态,身下一览众山小,满眼苍翠。人行其中,呼入略带湿气的空气,心旷神怡。悬崖栈道的惊心动魄,森林木栈道的鸟语花香,不论何种心境,总能有所感怀,有所触动,让人深觉不虚此行。

几个小时的攀登,游客已是精疲力竭,最终抵达了目的地——龟蒙顶。东有玉皇殿,西有孔子小鲁处,云从身边过,风自足下生,此处远望,群山于脚下隐现,顿觉神清气爽,仿佛所有的疲惫,顿时一扫而光。历观蒙山寿仙等景观,登山之旅便至尾声。“马蹄踏碎琼瑶路,隔断蒙山顶上峰”,有念想,有期待,仿佛志同道合的老友于今朝相遇,还会有再次相聚的日子。

其实,人生就像登山,路有陡有缓,可能我们会爬得很累很疲倦,甚至没有登山杖,双脚如同灌了铅。走一步,再走一步,或许山顶风景总是与你的想象有所不同,但到了山顶你会发现,自己早已心如止水。所有经历过的风景都是一种记忆,早已被岁月打磨的云淡风轻。

乡情文章 篇4

想到这样一种景象:冰雪覆盖、北风瑟瑟。这种让人寒冷发抖的季节,常常被诗人作家拿来抒发悲凉的情怀,本身就寒冷的北风也就变得愈发刺骨了。清晨,打开房门,外面一片雪白,千树万树的梨花在枝头竞相绽放,这么纯粹的`色彩,这么赤诚的情怀。让我这个喜爱冬天的人儿,更为之沉醉不已。整个世界不再喧闹,人们放弃开车,开始步行。大人把孩子都包裹的严严实实的,冻得通红的小脸颊洋溢着欢快的深情。一场大雪,将整个北国都变得柔情了。旭日渐渐从东方升起,一道道耀眼的光辉洒下来,照射在这篇洁净的雪地上,浑然间天地犹如融为一体,这么美的景象,或许只有在冬日才这么让人眷恋与神往。喜爱冬天,不仅仅是她纯白的雪季,还有那安静与祥和的氛围,以及那暂时告别车水马龙的宁静。深秋的红叶,在冬日里虽已不再炽热,但在白雪的映衬下却依旧那么耀眼。

午后,吃完午饭,静静地躺在床上,感受这一天之中最温暖最祥和的阳光,这么柔情的岁月,这么温暖的情怀。与夏日的炽热不同,冬日的阳光不会想让人逃避,似乎只有靠的更近,才会愈发地温暖。与春日的干裂不同,冬日的阳光不会那么地急躁,似乎成长的季节已经过去了,剩下的便只安静守候就好。与秋日的悲凉不同,我们在体味冬日阳光时不会带有不舍与遗憾,更愿意贴近阳光,感受冬日的温暖,静心期盼,倾诉衷肠。冬日不再寒冷,看着早上公园中跑步的人们,你便更够感受到这份冬日里特有的活跃;冬日不再寂寥,看着那些一早便去冬泳的人儿,你便更能够体会到这份冬日里所特有的朝气。

傍晚,感受夕阳西下是的壮美。残阳如血,沧海如画。庭院里盛开的腊梅,已褪去了春夏花朵的那种竞相绽放的稚嫩,多了一份稳重与成熟,在宠辱不惊的秋日里,静静地盛开,香气慢慢地弥散,也是愈发地让人沉醉了。携一朵梅花,放于鼻尖,在夕阳西下的光景里,慢慢行走,看那如火的残阳,欣赏这逝去之前的美好场面。是谁,在这秋日的景象里,将那份忧思唱地久远…是谁,在这俱寂的黄昏时刻,将那份安稳变成凝噎…云霞映日,天空驼红。加一件厚衣物,携一头披肩长发,出来走走。

回味,这冬日里特有的洁净与温暖,感受这份祥和与丰硕。小桥流水,是一种仙境。冬日暖阳,尽显优雅。北方有粗狂的山脉,哪怕已经被浸染地有些苍凉,但蓬勃的朝气还没走远,来年的绿意仍然充满渴望;南方有优雅的小桥流水,即便在瑟瑟的寒风里已经有些干涸,但泉水的滋养还在,春姑娘的召唤声依旧掷地嘹亮。

冬夜,皓月千里,寂静祥和,盛夏烂漫虽已不再,但祥和典雅也能诠释最美年华。

乡情文章 篇5

抬头望着无比圆润,浑身上下都散发着乳白色的、皎洁的月光,在这一群情同于手足、欢声笑语的同学中,我亦在其中,但我眼中不免流过一丝黯然,悄悄地消散在这热情洋溢的氛围中。

又是一年一度的传统佳节,我所在的西山学校—全寄宿制学校,此刻因为背井离乡不能与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人一同欣赏这轮圆月,其落魄、思家之意你可想而知。

年复一年,习惯已成自然。

“要不,我们打篮球吧?”欣一提议道。“这不太好吧?大家都还坐着呢!”说罢,我用眼神示意了一下。月光依然懒洋洋地洒在大地上,一切还是一般无二。

“今天是中秋节啊!”不知道是谁突然来了这么一句,本来蠢蠢欲动的心也是是按耐不住,下一秒,大家如猛兽一般冲上去。篮球场就那么大,可是人那么多,于是一群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伸手、抢球、收手,把球抱在腹中,然后其他人像牛见了红毯一样,疯狂地一头扑过去,不要命了一般,这根本不是在打球嘛!这是玩命啊!突然一个同学毫无顾忌地从我身前冲过,差点把我撞个底朝天,心情本是郁闷的我,差点发作。然而,我却从他那双澄澈的眼睛中捕捉到了兴奋,发自心底的兴奋。咦?我又何尝不是其中一员呢?为何不加入其中呢?难道因为这里是西山吗?

伴随着风一般的玩耍,大汗淋淋的我们倒地便坐,当退去一身繁重的包袱后再次仰望天空时,月光依旧,却透露别样的温暖。

西山—故乡,飘散出醉人的香,让我无味的青春孕育下了香醇的梦。

乡情文章 篇6

人世间有许多情债,都可以还清,唯独有一种故乡情,也有人叫“故土之情”可永远还不清的。

小时候,感觉自己是如此的渺小,把自己寄托在故乡的一棵树、一株花草、一寸黄土地里;同时,也感觉到故乡如此的闭塞和狭小,恨不得赶快长大,再插上一双有力的翅膀,飞出偏僻、落后故乡的小山村,看看外面神奇无比的世界。

在不知不觉中,一夜之间,感觉自己忽然间长大了,具备了飞翔的力量,头也不回的离开了生我、育我的故乡,长大的那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自己就像一只丢失了鸟巢、失去家园,到处迁徙的小鸟,从一座陌生的城市,飞到另一座陌生的城市;从一个陌生的地方,飞到另一个陌生的地方;从一个吹风、起风的地方,飞到另一处可以晒到太阳的地方。阅历了人间社会的千姿百态;也饱览了沿途中的美丽风景;尝尽了人间的人生百味;饱尝了为生计拼搏的酸、甜、苦、辣……

当困了、累了、无助了回过头,看看自己的故乡,小时候长大的地方,还是风景依旧。山,还是记忆中的那座山;梁,还是记忆中的那道梁!仍旧是那么朴实、单调的纯一色厚厚的黄土!它们却远离了尘世的纷争,在偏僻的角落了,与天齐寿,与日月同辉。

可是,我生命的形态,就像一只鸟、一缕清风、一滴露珠,更像是一粒随风迁徙蒲公英的种子,记忆中的故乡,永远是我心目中最美丽温馨的家园!那也是一片最神圣纯洁的沃土!也是天底下最纯洁花瓣上的一颗颗露珠!

今天,在异国他乡漂泊的游子,不停地起起落落,瞬间变化,与故乡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阵风,随时可以改变我的命运!一滴纯洁的花露,可以终结我无目的的迁徙,虽然我在外面啜吸到了甜美的琼浆,但是艰辛的付出,永远和收获不成正比。一旦有空闲时间,便不由自主的怀念起故乡。故乡的那棵树、小时候那座遮风挡雨的老屋、那几眼甘甜的山泉、那一滴滴缀在花草上面的露珠、那一层层憨厚朴实的黄土,甚至,那一株株颗粒饱满、哺育我长大的麦穗,都会勾起我无限的回忆和眷恋!

曾经鲁莽、懵懵懂懂的少年,长大了,脱离故乡,从小山村飞出的我,就是一粒蒲公英的种子,常常站在繁华大城市的楼顶,眺望远方的故乡,那里,是懵懂的我,厌恶、抛弃的故乡。而我这粒蒲公英的种子,就像是走在他乡的汉子,纯洁的花瓣上的露珠,是我的形象。可惜,在大城市钢筋、水泥组成的城堡里,并没有我这粒蒲公英的种子,立足之地;更没有花露的栖息之身。所以把所有的委屈、忧伤带来的情愫,都缔结在我的故乡,小时候长大的小山村!

经过十年寒窗的苦读生涯,今天终于跳出了“农门”,放下了镰刀、锄头,再不用稚嫩的双手,扶着黝黑的犁耙,赶着耕牛,来来回回,翻开一层层散发着浓浓泥土芬芳的黄土。可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土包子”,心里永远怀着心直口快,缺心眼地地道道的方言,作为护身符,到处寻找一寸适合蒲公英的种子,秉性发挥、自由生长的土壤,在繁华的闹市,让我失望了!在异国他乡这片陌生的土地里,让我充满了无限的悲伤!条条框框“人情看冷暖,势面逐高低”的游戏规则,让我迷茫。一旦进入每个夜晚的梦境里,满满都是看到心地善良、憨厚质朴的父老乡亲,说着亲切熟悉的方言,愉快地收割着庄稼地里的金黄……

可梦醒时分,艰难的处境依旧,故乡的情,打湿了我的情愫,润湿了我的双眸,化作我一滴滴浓的化不开的乡愁,我一遍又一遍将我远去的故乡描摹,把一个个字符,变成一株株籽粒饱满的庄稼,我用一生的时间,来偿还故乡情。我知道,曾经懵懂的少年,厌恶起的故乡,无论用什么方式来弥补,永远偿还不清故乡情的债务。

也许在将来,落叶归根的那一天,我生,是选择了故乡那片纯洁的沃土;逝,还是离不开那层厚厚的黄土!因为在外面漂泊、流浪久了,尝尽了人世间的`千姿百态。蓦然回首,才感觉世界上最纯洁、神圣无私的黄土,永远是故乡黄土地上那片黄土!故乡,就像是一座法力无边的佛,召唤着曾经在她上面长大的、远走他乡的子民,让这些泥腿子的后代的灵魂,一定眷恋故乡,忘记不了故乡养育之情,恒久跪拜!也是故乡,每时每刻,永远敞开着她那那宽阔、温暖的胸怀,接纳我们,让每个流浪的游子归来!

乡情文章 篇7

人其实跟树是一样的,都会有一条根,这条根就是家乡。无论你身在何方,无论你远在千里,你还是有根在你的身边萦绕。

在《元修菜》中,苏轼钟情于巢菜,在上面寄予了他的思乡之情。试想,诗人离家已有十五年,而今又遭贬谪,被羁管于他乡异地,连小孩子说出的话都是“楚音“,他怎能不想家呢?而家乡的亲人多已逝世,最能勾起他回忆的便是自小食用的巢菜了。于是,他在巢菜上寄予了他全部的乡情。而从诗中看,其思乡之情深意切,有时竟达到了不能自己的地步。

余光中的《乡愁》中,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浓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同时,台湾和大陆人的长期隔绝,漂泊在孤岛上的千千万万人思乡情怀,客观上具有以往任何时代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特定的广阔内容。我想,这也是余光中内心一种对故乡的强烈思念之情。

《回乡偶书》是唐代诗人贺知章老先生写的一首诗,可谓是唐诗中的极品。贺知章一生仕途顺利,告老还乡时,可以说是“衣锦荣归”,但诗人没有描写介绍那些为世俗所羡的情态,只是刻画一个久客回乡的普通人的真情实感。全诗抒发了山河依旧,人事不同,人生易老,世事沧桑的感慨,诗人回到熟悉而又陌生的故乡,心情难于平静。诗的感情自然、逼真,内容虽平淡,却由表及里透着诗人浓浓的乡情。

我想表达的一句话就是,不管你有多忙,常回家看看。

乡情文章 篇8

故乡,一个温暖的字眼,每个人的记忆中都有故乡的点滴故事,时不时的这些故事画面像微电影一样在脑海中播放。

一次和朋友闲聊谈起了家乡冬天烤火用的火桶,也许很多人都没听说过吧,呵呵,这可是我们家乡的发明。我们处在湘西山区,冬天寒冷,由于山区林木繁多,所以烧制木炭方便,家家都喜欢用木炭取火 ,很温暖,所以木制火桶也就发明了。一个长方形的大木头箱子,里面很深,有一层木栅栏隔开,下面可以放火盆,里面是燃烧的木炭,人坐在火桶里边很舒服,盖着一床棉被挡风,暖气都被围在火桶里边了。一家人围坐在火桶的方形条边上,脚放在火桶里取暖,然后嗑瓜子,看电视,聊天,打扑克,真是很开心,那温馨的场面这一辈子也忘不了。人少就干脆窝在火桶里边睡觉,对了,还可以把红薯和土豆、花生、板栗埋进木炭的热灰里边煨熟,吃起来那个香呦,比山珍海味还香甜。

我二姐最喜欢窝在火桶里打瞌睡了,每次睡觉之前都要躺在里面睡个舒服,全身烤得暖呵呵的才肯上床去睡觉,要是谁把她吵醒了,还得挨骂呢,嘻嘻。老爸很疼我,为了方便我写作业,做了一块活动木板正好架在火桶上,这样我就可以搬个小板凳坐在火桶里边写作业了,一点都不冷。可是有时候我也偷懒的,我把书皮套在小说的外面,偷偷看小说,有一次看得正入迷呢,被老爸发现了,气得他把书扔到外面的院子里去了,当时吓得我还以为会挨揍呢,兴亏有老妈当挡箭牌。我们家的火桶是暗红色的,老爸买来油漆把火桶仔仔细细的刷了几遍,漆的油光发亮。那油漆的光亮一直在梦中萦绕,温暖的火光一直照亮着我的心。

过年去大山里的姨妈家里过年,以前没有汽车的时候要走两个小时崎岖的山路才能到达姨妈家。走累了,就在路边的石头上坐下来休息一下,看看路边的风景,一片原生态的森林郁郁葱葱,一眼望不到头,时而有野兔和山鸡从草丛里窜过,肥肥的,可爱极了。野兔胆子挺大,还敢停留在离人不远的地方回头好奇的张望我们这些不速之客。口渴了,不用自带矿泉水,这山间就有一股清冽的山泉水能解渴,井边有好心人放着的木瓢,用来勺水喝。夏天,清凉甘甜的井水喝到肚里,凉爽极了,整个人都精神百倍,疲倦一扫而空。不时有山里人背着土特产从大山里出来,他们是到外面的镇子上去赶集,卖了钱就换些生活必需品。他们走惯了山路,不曾觉得累,也不用休息,脚步如飞,赶着回家干农活呢。也有那牧童牵着牛儿来放养,牛儿怡然自得的吃着草,十来岁的牧童就在一旁玩耍嬉戏。歇息够了,我们继续前行,终于看到村口的那颗大松树了,每次经过这棵松树,妈妈都叫我作三个揖,她说这松树公公会保佑我长命百岁的。

姨妈家的房子是用山上的杉树做的,有上下两层,冬暖夏凉,整个楼房的木板都用桐油漆了一遍,姨父说防潮防虫蛀,隔个几年又重新油漆一遍,再经过风吹日晒,木板呈现出一种古铜色。楼上的阁楼很通风,姨父在哪里养了一群蜜蜂 。说起姨父来还真是挺能干的,他是大队的干部,能读会写,会养蜂,会做米糖和麦芽糖。

小时候我最爱吃那白白糯糯的米糖了,还有那黄黄的麦芽糖可以拉扯的很长很长,亮晶晶的,嚼起来很有韧劲。姨父家里还种了花生、紫薯、和板栗,那些紫薯很甜很粉。有一次我们去摘板栗,高高的板栗树上结满了开了口的板栗。板栗外面是一层带刺的壳,用棍子一敲,板栗就掉下来了,我没摘过,直接用手去捡板栗,谁知道那壳扎手,哎呦,那个疼,眼泪水都出来了。表姐和表哥都笑话我,他们给我一个特制的夹子,用来夹板栗,这样就不会扎手了。姨妈家的板栗很大一颗,除了留一些自己吃,其余的都拿去集市上卖掉。背着满满一背篓的板栗回家,我们把板栗,花生、红薯扔进火坑里用材灰埋起来,带壳的板栗发出一声声爆响,噼里啪啦的像放鞭炮。姨妈家的火坑和我们家烤火的火桶不一样,直接在地板上挖一个四四方方的坑洞,就行了,烧的是材火,山里的木材多。大家围着火坑吃着香香的板栗,红薯、和花生,有时候还有烤鸡蛋和土豆,别提多开心了。过年的时候,就在厨房的火坑上面挂上自己家里杀的猪肉熏烤腊肉,切成五六斤一块抹上盐,风干后用铁丝穿起来挂在火坑上面用橘皮、茶壳,木屑熏烤十几日,烤得直冒油,烤的黄黄的,香香的土制腊肉就制好了,可以放上几个月也不会坏的。

过年前的几天,家家户户还要做年糍粑,用自家种的上好糯米放到锅上用大木屉蒸熟,然后放到石臼里用一根大木棒使劲擂,几个年轻力壮的男子汉轮流上阵,是个费力气的活。寒冬腊月,大家打着光膀子轮番上阵,喊着号子,嗨呦!嗨呦!全身直冒热气,那场面真是一副最美的写真照片,男子汉的力量美都展现了出来,可惜那时候没有现在的条件,不能用相机记录下来。通常要几个小时,糍粑才能做好,等糍粑做好了,女人们也把饭菜做好了,男人们围着桌子喝酒吃肉,兴高采烈的谈论一年的丰收,女人孩子也高兴的穿上新衣去放鞭炮了。刚出炉的糍粑软软糯糯的,直接可以入口,又香又糯,好吃极了。放硬了以后可以泡在水缸里储存很久,只要经常换水就行了。还要做一个磨盘大的糍粑,中间有一个洞,可以用绳子穿起来挂在墙上,这是庆祝丰收的意思。要吃的时候用刀切一块下来煮熟就行了,糍粑有很多种吃法,可以烧烤、可以油炸、可以放白菜猪油煮着吃、也可以撒上白糖吃,或者是包上霉豆腐和酸菜、萝卜。不管哪种吃法都深受大家喜欢,所以过年做糍粑的习惯一直保留了下来。

表哥结婚的时候,我也去了,他们是按当地的风俗习惯拜堂成亲的。我记得那年下着大雪,婚前几天,表哥带着未过门的新娘子和我一起去集市上买一些生活用品 。路上下起了大雪,林子里一片雪白,那一片片厚如棉絮的白雪让我们都不忍心留下脚印。雪很大,一会儿,松树枝就挂满了雪花,很美,见过雾凇吗,美的触目惊心,虽然没有相机,没能留下最美的照片,但是那一副最美的图画留在了我的脑海里边。我们三个人童心大发,拾起地上的雪搓成雪球打起了雪仗,玩累了就直接往雪地上一躺,仿佛天是被,雪地是柔软的席梦思床,强烈的白光让我眯起了双眼,真惬意啊,正在享受的时候,忽然从树上飘落一层雪花,落在我的脸颊上,脖子上,凉丝丝的,睁眼一瞧,原来是调皮的表哥摇落了松枝上的雪花,要结婚的人了,还这么顽皮,我说我回去告诉姨妈去,表哥笑嘻嘻的说:“好妹妹,你不告状的话,回头到了集市上我帮你买新衣服穿,怎么样阿?”我气鼓鼓的说看在新衣服的面子上就放你一马吧。

到了集市,果然热闹非凡,我第一次逛这种小镇上的集市,做买卖的,买东西的都是农村人,大家讨价还价,热火朝天。集市不大,就是一条街道两边摆满吃的、穿的、用的,五花八门,什么都有,价格便宜。表哥没有食言,给我买了一件新衣服和一双雨鞋,因为来的路上我的鞋子被雪水打湿了。逛完集市,买了该买的东西,我们回家了,一路上依然嬉笑打骂,闹个不停。

第二天是结婚的好日子,我和娶亲的队伍走了很长的山路来到了新娘子的家,这个家看起来和姨妈家差不多,也是木头房子。吃了早饭,长长的队伍出发了,因为要赶在中午之前拜堂成亲,大家都急急忙忙的赶路,怕错过拜堂的好时辰。在鞭炮声中,队伍穿过村口的水井,回到村子。井边栽种了两棵柿子树,这两棵柿子树总是结满又大又甜的柿子,让人眼馋。新郎倌和新娘子牵着一条打着同心结的红绸走到堂屋,向两位老人实行礼拜,这也是我第一次看老式婚礼。新郎官和新娘穿的都是老式婚服,新郎官头戴礼帽,新娘子头盖红帕头,新郎官满面春风,新娘子则是娇羞动人。在大家的喝彩声中,主持人开始举行仪式,三叩首,拜天地、拜父母、夫妻对拜,双方就算礼成。

我们簇拥着新娘子回到洞房,洞房布置得很喜庆,大红的喜字贴满了墙壁和衣柜,木板墙上和地板上都用新的塑料布蒙了一层,很好看。双人床上整整齐齐的摆满了陪嫁的新被子,有十几床呢,红的,绿的,花的,手工刺绣被面煞是好看,上面绣着龙凤图案,预示百年好合。床的中间洒满了红枣、花生,意思是早生贵子,民间都有这风俗的。铺床的大嫂都是家庭和睦,生过几个孩子的,新娘子坐在床上等待新郎,而新郎这时候出去敬酒去了。等新郎回来的时候,大家还要闹洞房呢。大人闹,小孩子吵着要吃糖,真是把耳朵都要吵聋了,不大的房子挤满了看热闹的人。新婚就是图个热闹,越闹越好,没办法,新娘子还不能生气。俗话说新婚三天无大小,无论是大人小孩都能开新娘子的玩笑。

婚礼结束,我带着姨妈送的板栗、腊肉和糍粑回家了。記得那时候我背着重重的背蒌爬了两个小时的山路,再坐公共汽车回到家中放下背篓的时候,我累哭了,坐在地上撒泼,老妈望着我任性的样子哭笑不得,直说,你这个傻丫头,将来怎么出嫁哊?童年的故事真的是说也说不完,家乡的点滴记忆早已汇流成梦中的河流,经常流淌在我的梦里,永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