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故乡的散文

2023/12/02经典文章

微文呈现整理的故乡的散文(精选3篇),都是精品文章,请您欣赏。

故乡的散文 篇1

一轮明月高高挂在夜空,皎洁的月光如流水一般倾泻下来,洒在地上,洒在树上,洒在我身上,洒在我心头。偶然感觉一阵寒意袭来,不禁打了个寒战。深秋时节,天气转凉,也该添加衣服了。

时间过得真快,不觉又到中秋节了。我不禁感慨人生的短暂,岁月的无情。也羡慕年轻人,青春阳光,活力四射,思维敏捷,精力充沛。再看看自己,皱纹道道,白发根根,思维迟钝,力不从心。

斗转星移,没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挡岁月年轮的运转,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我们不能埋怨时间老人行走太过仓促,只有珍惜时间,把握机遇,过好当下的生活。

每年的中秋节我都要与父母一起过。好在离他们住的不远,半个小时的车程。中秋节,团圆节,中国传统节日。每年到了这一天,普天之下的人们,只要没有啥事,只要能抽出身,不论身在大江南北,海外他乡,都要奔向一个地方,家,父母之家。要与父母一起过中秋,一起过团圆节。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思乡念亲的情愫是相通的。只要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 思乡念亲的感受我是刻骨铭心的。我在读高中的三年,读大学的三年中,中秋节都没有能与父母团聚,都是在学校渡过的。

尤其是高中三年,第一次离家,独立住校生活,学校的伙食也不好。没有油水。想家的心情难以言表。每年中秋节一到,宿舍里的同学,大部分到街上亲戚家去了,剩下自己和一两个同学,孤苦伶仃,心情压抑。

晚上,抬头望着空中悬挂着的月亮,又圆又亮,可它没有勾起我半点兴趣,我没有一丝赏月的心情。月圆人不圆的遗憾,萦绕在心头,如鲠在喉,让人不爽。我的思绪,随着一轮明月的行走,也仿佛回到了自己的家中。

仿佛闻到了家里的饼香和肉香,仿佛看到了围坐在一起的父母姐妹。家里灯光柔和,气氛浓烈,一股暖意萦绕在家里的角角落落。回家真好,家是温馨的港湾,家是心的归宿,家是漂泊游子心灵的寄托。娘盼儿归心惆怅,儿思双亲泪满襟。

清秋冷月伴我行,遥寄相思一片情。这正是成千上万不能回家过节的游子们的真实写照。月正圆,情更浓。就让这一轮圆月捎去远方游子的祝福,祝福天下所有的父母亲健康长寿,幸福吉祥。

情难掩,月更圆。在月圆之夜,又何尝是只有莘莘学子为了求学,不能与家人团聚。那些为了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那些为了交通畅通的人民警察,那些为了守卫和平的戍边军人,还有各行各业不能够与家人一起过中秋的人们,是他们用爱岗敬业的精神架起了我们团聚的桥,是他们用抛家舍妻的情怀照亮了我们回家的路。

常怀一颗感恩的心,不做损人利己的事。虽然我们不能为他们做些什么,那我们就从自己做起,做一个遵守交通规则,自觉维护社会秩序,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语言举止文雅的文明人。

在皓月当空,举国同庆的日子里,让我们为那些不能回家团聚的人们,为奋战在工作一线的人们,点亮一盏心灯,温暖他们的心;送上一句祝福,保佑他们的人。让他们不再孤单,让他们不再惆怅。让他们的辛勤付出有所值,让他们的日夜坚守有所获。

今晚的月亮特别明亮,晶莹剔透,闪闪发光。月光洒满大地,照亮了每一户人家。一张张笑脸映在窗户上,一串串笑声传遍远方。醇酒佳酿瓜果香,佳肴美味月饼尝。举杯换盏情更浓,欢歌笑语曲悠扬。

故乡的散文 篇2

夕阳下,树木鍍上了一层金色,温暖如同游子回家时屋檐下的 把盏灯火。淡淡的阳光,懒散散地斜撒着,大地比往常更平静了。远望 去,一个红衣服的小女孩正沿着干涸的水渠静静地向远处走去,不远处, 那位拾柴的老人正吆喝她不要走太远。

月盈月亏,花开花落,十五年过去了。

她还和往常一样,静静地望着窗外。春去夏来,秋走冬至,又一年过去 了,窗外已飘起雪花。纯净的雪花,淘气般地落在对面红色的瓦房上,非 要把原本红色的瓦房变成天使的纯净,如同十六年前的她一样淘气。她的思绪也随着熟悉而陌生的雪花飘向故乡,夕阳下,一个红衣服的小女孩不顾爷 爷的呼唤依旧沿着水渠走下去,那年她五岁,那片夕阳是她现在梦魂牵萦 的故乡,她知道她离开那片夕阳好久了,她也有几次追寻过,但再怎么追 寻夕阳已无往日的味道。其实她也不知那是什么味道,但她却向往,向往 夕阳下爷爷爷爷温暖的手心。

小时的她每当树叶飘零时总会陪爷爷到村外的小山坡上拾柴,这似乎成了 她儿时每年必修的一段课程。清早,阳光撒在红红的瓦房上,一老一小牵 着手向村外走去,田野上,庄稼早已收割完了,空旷旷的,但阳光的明媚 总会给大地增添点什么似的,她的心窝同时也暖暖的。途中,爷爷总会有 各种各样的趣事让她乐不思蜀,她的一举一动也让老人感到欣慰。走累 了,爷爷找块大石头坐下,而她却目不转睛地盯这爷爷大大的口袋,慢腾腾地靠过去,爷爷伸伸懒腰,从那黑油油的口袋中掏出她那早已向往已久的瓜子,每次都是她笑呵呵地等待这瓜子,而爷爷却故意慢慢地掏出, 瓜子吃完了,他们又向山坡走去了。一路上她总是那样的新奇,仿佛笼 中鸟偶尔飞上渴望的蓝天。到了之后,爷爷拾柴,她到处玩耍。她喜欢沿着水渠走下去,她记得听谁说过,沿着水渠走下去,就能走到改嫁他乡的妈妈那,所以她习惯静静的走着,感受着远处妈妈的思念。一次偶然,她在不远处发 现了一棵山楂树,树上小灯笼般的山楂仿佛在向她招手,只可惜树太高, 她只能拾树边散落的山楂,她时常挽起上衣,将散落的山楂一颗颗捡到挽 起的上衣内,兴高采烈地跑到正在弯腰拾柴的爷爷旁边,将红红的小手内 那颗最大的山楂放到爷爷嘴中,爷爷先是表情一阵酸楚的样子,然后仍欣慰的笑着说:孙女长大了,能给我摘山楂。等爷爷拾完柴,她也玩得累了,一老一小又背着夕阳,向那充满炊烟的村子走去。

月盈月亏,花开花落。十几年了,她一直没想明白,那几年她是为了陪爷 爷拾柴,还是为了途中那一捧瓜子或是那棵向她招手的山楂树。

时间无情,多年前她的爷爷埋入了那座小山丘,那捧瓜子也随爷爷的消失 不见了,山丘上的那棵山楂早已不知在何年何月化成炊烟随雪花飘向天 堂。那些记忆已经过去多年了,但她不知为什么总感觉有一种东西吸引她 回到那片夕阳下。

几年前,她牵着小妹的手走上了那个山丘,夕阳下,阳光还是那样明 媚,但她感到总缺了点什么,虽然说不出缺的是什么。她那小妹天真的 望着她问:“姐姐,我们来这么冷的山丘干嘛”,小她十五岁的妹妹当然不会 懂,为什么每年她都来这儿静静的望一番。

故乡的散文 篇3

童年的时候就清楚记得我家的老屋是上上世纪的建筑,虽几经改建,但任保留了原有的面貌,高高土墙内灌以密密支撑的禾木柱子,凭借四周柱子的支撑又建一土楼。记忆中,老屋曾改造过两次。改造前的老屋是以草修葺的房顶,年头太久,祖母催促父亲将屋面换成鲜艳的红瓦。那时我家也属于贫寒阶层,但老屋毕竟是祖辈传下来的,相对当时整体乡镇建筑,又属那个年代最为堂皇的,克服困难,还是要将它维护一下。

老屋也能算是卢集的乡间名胜,当年门口是长长的街道,遇上逢集,门口来来往往的人群摩肩接踵。走脚小贩摆开了摊子不住地吆喝,孩子们绕着街道巷子奔跑戏耍。偶有过往的人群仰头看看老屋土楼的房顶,窃窃地嘟哝一声:“喏,这家有钱”!

听我爷爷说老屋是他用二斗玉米从殷姓地主手中换来的,当时老屋土楼很是很风光,生意据说做到南京,上海,只是后来土楼闹狐仙,财主害怕就转给我爷爷了。于是土楼变得让人害怕起来,自已一个人从不敢上去,没事就站在楼下向上凝视,胡乱猜想。天上白云飘过,像有飘逸俊俏的狐仙飞来。太阳落幕黑漆漆的,土楼仿佛传出咚咚脚步,想着狐狸长长的尾巴,狭长的嘴,吓得撒腿便跑。

在旧时的农村建房子几乎很少用得起砖做基础,我家的老屋却是六层砖的地基,且是青砖,墙体则是麦秸秆和泥再用木柱榫卯垒起,屋顶用禾木、芦苇杆蓬盖的,上面再修葺以麦秸杆以防漏雨。日本鬼子侵略中国年代,那些为所欲为的鬼子把太阳旗插在老屋房顶,鬼子进村的步伐惊起深夜的犬吠和鸡鸣,让这个世纪老屋发出过正义的哀鸣,在那个暗无天日的年代,老屋显示出太多的无奈和无助。

二十年前,祖父因病离开了老屋,临走时拉紧我父亲的手向老屋莫明指了指又疲惫地回头看了一眼土楼。那天,我们全家的哀泣使老屋苍老了许多,那棵由爷爷亲手栽在老屋庭院中的枣树也悲戚地挥手送别,遒劲的树干和婆娑的声响像祖父谆谆教诲的话语,老屋依然还是忠实的聆听者,此后每次回老家看到这棵小枣树的时候就好像看到了祖父的身影。

父亲接过了老屋打算把老屋拆了重新盖几间新屋,但祖母坚决不同意“这个老屋是几辈子人居住过的,承载了我们这个家族太多的风雨和血泪,虽然破旧,但也能遮风挡雨,将屋面换成清一色的红瓦将就着住吧!”于是就顺着祖母的愿,修葺后再用石灰水粉刷一遍,甚是整洁;在父亲的打理下,土楼里变得有条有理,父亲把它改进成他的裁剪工作室,屋内挂满了父亲的裁剪样板作品,祖父留下来的老式桌子成为老父亲龙飞凤舞的舞台,闲暇时父亲依窗而坐拿着喜爱的裁剪书籍惬意地消磨时光......

好奇总会战胜恐惧,终有一天我偷偷爬上土楼,一股刺鼻的书香味道沁人心脾,几只闲置的柜子里翻出很多线装古本三国,红楼梦......我顽皮地将几本书撕了叠成纸牌玩耍,最终被父亲发现把我训了个遍体鳞伤。近几年,老父亲在我要求的同意下也会到城里来住上一段时间,每来时老父亲都回头顾盼老屋,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老屋,其实我看得出来,父亲是不愿意离开老屋地;春节刚过,天气稍有转暖,父亲就闹着要回老家,在父亲的严词要求下我只好在麦收前把老父亲送回了老屋,继续过着和老屋相依相守的生活,也把我和家人的牵挂带回了老屋。老屋也在岁月的`沧桑中静静的,默默地等待着。

前几天,我回老家看父亲,走进老屋,一幕春天的景色已被老父亲揽收在老屋四周,门口扩建一菜园郁郁葱葱,院后摆满了花草,呈现生机勃勃的碧绿,院中祖父栽植的那棵枣树也露出青绿嫩叶,但缺少了往日的遒劲与苍拔,更多的是沧桑,老屋,您还记得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