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百科 > 经典方案 > 正文

幼儿园二十节气小雪方案

2025/03/30经典方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幼儿园二十节气小雪方案(精选5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幼儿园二十节气小雪方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在游戏情景中学会使用剪刀,对纸工活动有兴趣。

2、巩固认识红、黄、蓝三色,初步学习将纸条按颜色进行分类摆放。

3、积极参与游戏,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红、黄、蓝纸条,剪刀,篮子每组一份。

2、小花图片,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出示纸条,激发兴趣、

教师抖动纸条,“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呀?它象什么?”“听,它有声音吗?”“这个纸条可调皮了,它还会飞呢?你们看,它飞呀飞呀飞到哪里了?对,它飞到老师的头上,象什么?纸条又飞呀飞呀飞到嘴上,象什么?飞到腰里象什么?”

二、制作雪花,学习使用剪刀、

1、交代制作要求:今天我们来把纸条变成小雪花。我们一起来做做,一只手拿着剪刀,另一只手拿纸条,张开咔嚓,剪成一片小雪花。剪好后要把剪刀闭拢,不然它会很累的。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玩游戏:下雪了

1、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在这一片雪白的广场上要下一场五彩的雪,你们想玩吗?

2、幼儿按要求找雪花:滚一滚,爬一爬,找片红色的雪花给我瞧。

四、情境表演,激发装扮小花的兴趣。

“听,什么声音?谁在哭?”“它说旁边的花儿多漂亮,我们怎么没有漂亮的衣服呀?”激发幼儿帮小花打扮打扮的愿望。

五、按颜色分类摆放纸条,结束活动。

“你们看,地上还有许多小雪花,我们不能丢下它们,将它们带回去打扮小花吧。”引导幼儿按颜色分类摆放。

幼儿园二十节气小雪方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各种活动,让幼儿知道11月22日是小雪节气。

2.通过活动,促进亲子交流,增进幼儿与父母间的感情。

3.引导幼儿通过天气变化,植物变化等生活中的自然现象了解小雪节气。

活动形式:

班级集体活动。

活动内容:

介绍小雪节气的风俗、农事活动、节气故事、节气儿歌、手工制作、亲子活动等。

小雪的由来:

进入该节气,中国广大地区西北风开始成为常客,气温下降,逐渐降到0℃以下,但大地尚未过于寒冷,虽开始降雪,但雪量不大,故称小雪。

小雪节气的相关民俗:

腌腊肉:

民间有:"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习俗。小雪后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小雪节气后,一些农家开始动手做香肠、腊肉,等到春节时正好享受美食。

吃糍粑:

在南方某些地方,还有农历十月吃糍粑的习俗。古时,糍粑是南方地区传统的节日祭品,最早是农民用来祭牛神的供品。

晒鱼干:

小雪时台湾中南部海边的渔民们会开始晒鱼干、储存干粮。台湾俗谚:十月豆,肥到不见头,是指在嘉义县布袋一带,到了农历十月可以捕到"豆仔鱼"。

小雪节气有三候:

一候:由于不再有雨,彩虹便不会出现了;

二候:天空中的阳气上升,地面的阴气下降;

三候:万物失去生机,进入严寒的冬天。

我国古代将小雪分为三候:“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由于天空中的阳气上升,地中的阴气下降,导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所以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冬天。

小朋友们学到了那么多,都跃跃欲试的想要做一些有关小雪的东西啦!

通过开展此次活动,不仅让孩子们了解了传统文化,感受了家乡传统节日的氛围,更让孩子们懂得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需要在他们身上不断的传承下去。

幼儿园二十节气小雪方案 篇3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旋律的基础上,感受意境美,会用动作表现雪花飞舞的样子。

2、会用纸团沾白颜料,在空中、房屋窗户上、地上、手心印雪花。

3、活动中充分发挥幼儿自主性,在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体验集体作画的愉悦。

4、能根据需要自由地选择绘画材料进行作画,体验快乐的.情感。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小雪花”音乐磁带、卡座、天空底版、房屋模型、手掌卡纸、颜料、纸团

活动过程:

一、谈话,启发幼儿感知雪花飘落的地方。

冬天到了,小雪花飘呀飘,飘到了哪里?雪花是怎样飘的?

二、丰富歌词及动作。

小雪花飘呀飘,飘在空中像朵花。我们一起来做一下飘在空中的小雪花吧!

小雪花,小雪花,飘在窗上变窗花。我们一起来做一下飘在窗上的小雪花吧!

小雪花,小雪花,飘在手里不见了。小雪花不见了,摇摇手。

三、听音乐感受歌曲的优美并能用动作表示出来,鼓励幼儿自由表现。

宝宝们做得真棒,我们一起跟着好听的“小雪花”音乐来跳舞吧!

四、教师示范盖印雪花。

五、幼儿听着“小雪花”的音乐,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创作。

六、在音乐声中欣赏自己及同伴的作品。

宝宝们看,天空变白了,房子变白了,窗户变白了,这个冬天真漂亮!

幼儿园二十节气小雪方案 篇4

活动目标

1.感受小雪的寒冷。

2.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使幼儿进一步了解小雪节气。

活动准备

《小雪节气》的故事音频及图片

活动内容:

一、由来

“小雪”是反映天气现象的节令。“小雪”时值阳历11月下半月,农历十月下半月。雪小,地面上又无积雪,这正是“小雪”这个节气的原本之意。古籍《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这就是说,到“小雪”节由于天气寒冷,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但此时由于“地寒未甚”故雪下得次数少,雪量还不大,所以称为小雪。因此,小雪表示降雪的起始时间和程度,小雪和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

二、意义

小雪节气中说的“小雪”与日常天气预报所说的“小雪”意义不同,小雪节气是一个气候概念,它代表的是小雪节气期间的气候特征;而天气预报中的小雪是指降雪强度较小的雪。雪是寒冷天气的产物。气象学上把下雪时水平能见距离等于或大于1000米,地面积雪深度在3厘米以下,24小时降雪量在0.1-2.4毫米之间的降雪称为“小雪”。

三、注意

注意润燥

1、适当开窗通风,以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和湿度,远离干燥和流感。

2、对有晨练习惯的老年人来说,最好将锻炼安排在日出后或者午后。

多吃含叶酸的蔬果抗抑郁

1、要保持愉悦心态,可以经常参加一些户外活动以增强体质,多晒太阳。

2、要常食菠菜、猕猴桃、牡蛎、橘子、黄豆

幼儿园二十节气小雪方案 篇5

【课程简介】

在“冬天来了吗?”课程中,孩子们能够了解小雪时节的气候特点,通过在自然中寻找冬意,学会根据条件在自然中寻找答案并用语言表达,同时通过毛巾操的练习克服懒惰情绪、坚持健康生活。属健康、语言领域结合的综合性课程。

【课程目标】

1.知识方面:了解小雪时节的气候特点;

2.技能方面:学会根据条件在自然中寻找答案并用语言表达;

3.情感方面:克服懒惰情绪,坚持健康生活。

【课程内容】

1.小雪感受分享(5分钟)

活动过程:

小朋友们好!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的节气是小雪。说到小雪,小朋友们有没有自己特殊的理解呢?小雪时节代表着冬季的开始,气温逐渐下降,大自然中生物的灵气减弱,万物进入休养状态。小朋友们有没有感同身受呢?一到冬天早晨就想赖床,不愿出门面对刺骨的寒风……

2.寻找冬意(35分钟)

活动过程:

(1)活动引入

师:但在南方,初冬时节一般不会很冷,我们感受到冬天来临的过程也比较漫长,现在小雪节气已到,小朋友们有没有发现身边的冬天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出家门,去大自然中感受一下吧!

(2)活动进行

①通过五感,收集自己找到的冬天特征。(感受冷风,触摸冰霜,观察枯树……)

②分享自己找到的冬天特征,绘制图画。

3.毛巾操(15分钟)

所需材料:毛巾

活动过程:

小朋友们你们找到冬意了吗?随着气温的降低,人们、动物们逐渐怠惰起来,不愿出门活动,只想温暖被窝。但这并不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下面让我们一起用毛巾操,作为今天课程的收尾吧!注意做操时,胳膊一定要伸直哦~

(1)站直,向前伸胳膊,手背朝外,手提毛巾,使毛巾与地板相垂直,然后用拧抹布的方法拧毛巾;伸直胳膊,呼气,向内转动手腕10次。最大限度的转动手腕效果更佳。

(2)伸腰站直,两手抓住毛巾的两边举向头顶。胳膊竖直举起,身体尽量伸直;呼气,慢慢的将毛巾越过身后,放下胳膊。吸气,慢慢举起胳膊,恢复原状,如此反复做10次。

(3)站直,挺直身板,一只手放于头后,另一只手放于腰后,竖直的抓住毛巾;抓着毛巾慢慢的上下移动。右手在上做10次,再换左手在上做10次,如此反复做即可。

(4)站立状态,双脚与肩同宽 ,膝盖微微弯曲。胳膊向后伸,手掌向上抓住毛巾。胳膊间距保持与肩同宽;慢慢呼气,膝盖伸直,向后仰,挺胸;恢复原状,如此反复做1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