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素质演讲稿
微文呈现整理的大学生素质演讲稿(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大学生素质演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你们好:
活力,朝气,理性,前沿,有人这样评论大学生。但也有人这样评论的:
课堂成放牧场;
宿舍成垃圾场;
入党的不了解党史;
吃饭都是浪费;
网络都是通宵;
概括为最常听见的一句话就是:大学生的素质哪里去了?现在大学生的素质怎么这么低?这些说法也许有些夸张,但其实是也不难看出存在的一系列陋习,值得深思。在社会急剧变革的今天,多种思想文化的激荡,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大学生究竟应该具备什么素质呢?
作为一个当代的大学生,我想借此谈谈优秀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
首先,最为重要的是心理素质,我们民族历来重视心理素质。
再次,是责任担当。大学生是社会的建设者,而不是社会发展的观望者。“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第三点是高尚人格。在强调全面发展个人素养的同时,也要注重自我个性张扬。
当然,还有科学,文化,社交,适应素质等等都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
在大学课堂上学到的永远只是知识。遗憾的是,一个只有知识而没有文化的人是可悲的。因为,在现代的社会,知识和文化是两种不同的概念,知识只是你所掌握的死的东西,而文化哪?却包括你所掌握的知识和你的个人素养。所以,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应该做的是有素质的人,有文化的人。
看看世博园里的小白菜小蓝莓们。看看献血屋里的奉献者们。再看看街头忙碌的大学生志愿者们。
大学生素质演讲稿 篇2
素质教育最根本的要求是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大家都知道,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历来都高度重视教育、特别强调要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0世纪50年代初,毛泽东提出“要各校注意健康第一,学习第二”。他60年代中期又提出:“课程多,压得太重,是很摧残人的,学制、课程、教学方法、考试方法都要改。”
1978年,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学生负担太重是不好的,今后仍然要采取有效措施来防止和纠正。”
1999年6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发布了一个纲领性文件《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迎接新世纪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把提高创新能力摆到了关系民族复兴和国家兴旺的重要位置。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绝不只是教育界的事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仅影响到学生、家长的个体利益,更重要的是它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然而,近年来素质教育建设并不理想,应试教育的局面仍没有得到根本改观,反而有变本加厉之趋势。现实中以重复训练、低效劳动为主要特征的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得素质教育的实施变得非常困难。
为贯彻落实中央领导的指示,本报将开展“素质教育大讨论”,今天召开的专家座谈会就是这场大讨论的开台锣鼓。到会的7位同志都是国内知名学者或教育一线的专家,每个人都有很丰富的经验,很新的研究成果和自己的独到的观点。大家从人才观、就业观、教育体制、考试制度等宏观角度提出了很多理论问题,也对教学、管理、青少年教育、教材编写等实践层面提了很多建议。有理论又有实践,含金量很高。非常感谢各位以认真热情的态度参加今天的讨论,带来了这么多有价值的调查报告、考察报告和实验总结,还有你们独到的思想。各位学者举的事例,振聋发聩;所提的问题,切中时弊;提出的建议,对症下药。
素质教育是综合工程,需要全社会来共同完成。我们今天的座谈会还主要集中在认识和舆论层面。相信今天的探讨会引起家长、学生、教育管理部门以及各界人士的关注,会吸引大家都来参与这场素质教育!
大学生素质演讲稿 篇3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素质形成于成长环境。不同的环境,可以造就不同的人,成长的环境便是改变人们素质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机构对世界部分国家竞争力的评价中,中国的国民素质排在第35位。中国7000万技术工人,高级技工仅占3。5%,而西方发达国家占40%以上。中国人均劳动生产率为日本的1/26、美国的1/25。我们的国家靠什么提高国际竞争力?就是要从细节入手,扎扎实实提高国民的素质。在德国,很多学校的办学方向就是“培养第一流的劳动力大军”,这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晚清王朝大臣李鸿章,在出使俄国时,在一个公共场合,恶习发作,随地吐了一口痰,结果被外国记者作为笑料,大肆渲染,加以嘲弄,丢了中国人的脸。由此可见,成长的环境对素质的好坏有多么大的影响。
素质不能盲从。“随大流”这大家都不会陌生,而造成的原因是什么呢?在美国,交通路口右转车辆必须优先避让行人,即使是绿灯车辆可通行也要如此。司机看到有行人过马路,离着老远摆手让你先过。而在中国,大多数人的心理是:别人干,我也干。别人不干,我凭什么要干?所以才造成了“随大流”的出现。它归根结底就是盲从。对于一些“随大流”的事,他们从来都不会冷静的想想对于错,国人素质低下让许多人认为:我们只要“随大流”错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盲目的跟从,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可却始终没有人去站出来阻止这种行为的继续发生。父亲做儿子学,等儿子大了还是这样做,一代代传下去,所以国人素质才会越来越低下。
素质结果于内心。国民素质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包括了很多方面,像是文化素质、道德素质、身体素质等等,提高国民素质是一个伟大的工程,需要全体国民的共同努力。首先应该有明确的素质标准可以参照,形成普遍共识,让这种标准成为习惯,努力向着标准靠近的过程就是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改变国民素质应该从学生开始。“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素质,是一个人内心的东西,改变国民素质的最根本,是改变我们这一代少年人。
素质,只有自己的内心才知道,改变它,应该从每一个人内心开始。
大学生素质演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
不知道在座的诸位有没有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我国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先生在欧洲瑞士参加wto谈判。谈判结束后,他去了一趟公共厕所,一进去竟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住了,他不敢相信自己的那双眼睛,可定睛一看,自己的眼睛果然没看错,有个白白胖胖的小男孩在很认真很投入地修理抽水马桶。龙先生走到那小男孩的旁边好奇地问:“这是你的工作吗?”小男孩手里拿着修理工具抬起头扫向了龙先生,然后说:“这不是我的工作,我上厕所的时候发现它坏了,想把它修好,好让其他人用。”从这件事上,龙先生很快意识到这个小男孩确实不简单啊!就是这件很平常的事情,让龙先生敬佩万分、一生难忘。回国后,龙先生把这件事情通过媒体报导了出来,一下子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强烈反响,都说这个小男孩素质高、了不起,值得每个人去学习、看齐。
在我们中国,也同样存在着此类的“小男孩”。我们远的不说,就说说我们xx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吧!
我是一名大一新生,记得开学初,我刚来到这所大学,就被大学里的斯楼斯花斯草斯木所吸引与陶醉,仿佛回到高中母校,相当的熟悉、如此的亲切。刚来报到的那一天,我身边带了许许多多的行李,什么大箱啊小包的很不方便。一路过来,这一趟来的确实不容易,可能是前个晚上太过兴奋没睡好,所以那天精神有点憔悴。幸运的是有几位学长看到我这么艰辛拖着巨重的行李后,立即跑来,很热情地接过了我手中的行李,帮我搬到宿舍,又给我取来了生活用品等,还把我床铺擦了又擦,结果擦的满头大汗。他们的一举一动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跟龙先生那样立刻在内心产生了无比的敬佩,一生难忘。可是,当我呆呆地站在那里的时候,我真的不知道我能在这个时候做点什么,好象他们变成是新来的学生,床铺是他们的,而我倒变成了一根“老油条”,是老生。可我打内心就对他们感激不尽,他们弄好要离开的时候,我情不自禁地伸出手一一跟他们握手,表示万分的感谢,用最敬佩的目光向他们行注目礼,直到他们走出寝室铁门的背影消失在我眼前为止。现在,应该说,我豪无后悔进入这所富有生机的大学,进入这美好的校园继续深造。也很庆幸自己的“乔迁新居”,让我住进了一个非常文明、热闹、温暖的新家。
记得孙中山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人是要有精神的。”在这里我必须告诉大家,人不但要有精神,而且还要有文明素质。在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形式逼人、不进则退的年代里,文明与素质就显得更加重要了。也许,你现在拥有的想法和心态,造就了现在的你;今后,你拥有的想法和心态,将造就一个未来的你,但文明与素质是个不变的永恒。我们只要具备了文明与素质这两样,我们所做的平凡小事也会变得富有情趣,沉重的学习也会变得轻松愉快,苦难的光阴也就变得甜蜜,前面的道路也就越走越远。
在xx职业技术学院,我还发现了一种精神,什么精神呢?那就是团队精神。拥有这种精神就像拥有了一笔无价的财富。讲到这里,我想提出一个小小的问题来考考大家:“团”字是怎么写的,大家知道吗?“团”字无非是把“才”字围绕在里面,也就是说把人才汇集在一起。中国有个成语叫做“德才皆备”,是用来形容一个高素质人才的。那么,我们学校的校训是什么?是“崇德尚能”。一个人既有德又有能,怎么不是个真正的人才呢?看来我们学校是一个专门生产这种人才的大型企业。这种既有德又有能的人才生产出来后,我想就成为国家的免检产品了。所以说,团队精神和文明素质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少不得的。讲到这里,我想我的演讲也该结束了。最后,我想说的一句话就是:在当代大学里,有什么竞争比争做有文明、高素质来得更有意义呢?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