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管理心理疏导方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封闭管理心理疏导方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封闭管理心理疏导方案 篇1
1、恰当对待疫情信息
要对疫情做到“心中有数”,认真了解官方媒体关于新冠病毒的报道,不轻信某种传言。也要认真了解相关的科学报道,化恐慌为认真、科学、适度的个人防护。
2、重新做个生活计划
把精力着眼在我们可以控制的事情上。比如,打扫屋子,保持房间整洁;或学会一道新菜;或是和多年未见的朋友视频聊天。
可以把自己的时间列个表来完成一些很久以前想做却没有做的事情。比如,读一本书,做未来半年的工作计划等等。
3、主动建立沟通联系
闭门不出时,可能会感到孤独。一方面,可以通过电话、网络多与家人、朋友交流,相互鼓励、沟通感情,加强心理上的相互支持;另一方面,也可以和有相似情况的同仁联系。
如自身为确诊患者、密切接触者等,在治疗或者隔离观察的过程中,也可以互相倾听,建立新的连接,构建心理抗疫同盟。
4、允许存在负面情绪
当我们在面对外界环境变化时,产生负面情绪是非常正常的。
我们首先要允许自己接纳这些负面情绪,进行心理上的自我引导和积极暗示,比如“孩子在家上网课有担心,但是增加了陪孩子的时间;我不能去单位上班只能居家办公,但减少了上班来回的通勤时间,可以节约下来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也可以通过听音乐、做运动等方式来缓解焦躁不安的情绪。
5、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虽然活动范围受到限制,我们仍要积极地看待生活,尽可能维持原有的规律作息,按照原先的节奏生活,按时起床,在家里学习、办公,按时吃饭,按时休息,让自己回到正常的生活轨迹。
还要建立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注意良好的饮食,保证睡眠,不要试图通过使用烟酒来缓解紧张情绪。
6、寻求专业人士帮助
如果以上的自我调节技巧不能帮助缓解你的负面情绪,可以拨打四川省心理援助热线xx,我们24小时为您服务,倾听您的故事。
封闭管理心理疏导方案 篇2
一、调节好情绪是首要的
在这个非常时期,希望大家能够保持乐观心态,积极应对困难,以下这两种是缓解焦虑、调节情绪的有效方法,供同学们居家学习使用。
01呼吸放松法
深吸气,内心默数“1、2、3、4、5”,感受空气从你的鼻腔慢慢进入肺部,肚子鼓起……暂停2到3秒钟,增加紧张感,接着慢慢呼气,内心默数“5、4、3、2、1”,经鼻腔呼出身体。只要不断地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中,让呼吸的感觉充实你的意识,如此反复3次就有明显的放松效果。
02想象放松法
当身体处于放松的坐姿或者躺姿时,想象你处在一个自己非常喜欢的地方。比如想象自己躺在阳光照射下的沙滩,海浪有节奏地拍打着岸边礁石,迎面吹来阵阵微风;或者想象自己在郁郁葱葱的树林中散步,小溪流水、鸟语花香。一旦唤起宁静、放松、舒适情景的想象和体验,你的负面情绪很快就会得到缓解,身体充满能量。
二、规律作息是高效复习的前提
调节好情绪,就该全身心投入有序的居家学习了。那么,如何才能保持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状态呢?
01合理安排时间,规律作息
居家学习期间为自己量身定制学习或生活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可以通过设定“上课铃”和“下课铃”等方式找到课堂上课的感觉,还可以和同学约定时间共同学习,互相督促,一起进步。坚持自主管理,丰富自己的兴趣爱好,让居家学习有张有弛。
02正确上网,注意用眼卫生
控制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做到合理有度。学会健康用眼、科学用脑,保证睡眠时间,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增强自己的免疫力和抗病毒能力。
03积极沟通,参与家务
多与父母沟通交流,在充分表达自身的感受和需要的同时,也积极理解支持父母,通过恰当的方式增进与父母的感情。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提高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技能,帮助家长减轻负担。
04多锻炼,保持良好状态
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生活条件自主选择活动方式,每天开展1小时左右的室内运动,比如进行垫上俯卧撑、仰卧起坐、平板支撑,还可以跳健身操、转呼啦圈、踢毽子等。适当的运动不仅可以消除疲劳,提高大脑中的血氧含量,并且能够促进大脑活动,既健身又悦心。
三、家长也要做好助攻
疫情居家学习期间家长要做好后勤保障、情绪引导、安全管理等工作。在此,提醒广大家长,在家里尽量保持原有的生活规律,别刻意改变。那么,家长到底怎样做才能帮助孩子呢?
01管理情绪,做好榜样
非常时期,父母情绪稳定,才是孩子有安全感的前提。这是由于孩子们是通过父母的情绪和行为来感知世界的:父母的情绪,对孩子来说,具有直接的影响力。可以这么说,家庭是试验田,而父母就是一面镜子。因此,父母如果紧张焦虑,孩子第一个就会感受到。
02督促学习,张弛有度
居家学习期间,孩子跟家长的接触会更频繁、更紧密,要更加注意亲子关系的影响,对青春期以及刚成年的孩子,应当尊重他们对独立和独处的需求,多商量、少管制。建议家长把握好这一亲子时光,以身作则,起居有常,统筹协调学习与休闲,在运动锻炼方面加强对孩子的引导与陪伴,增进亲子关系。
封闭管理心理疏导方案 篇3
一、工作目标
加强对新冠肺炎患者、隔离人员及家属的人文关怀和关爱帮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等服务,普及疫情相关心理行为问题的预防及应对知识,提高新冠肺炎患者、隔离人员的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努力减少疫情相关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促进治愈患者身心全面康复。
二、工作内容
(一)加强关爱帮扶。街道各社区(村)要组建由社区工作者、网格员、志愿者、心理咨询师等组成的基层服务团队,定期对辖区新冠肺炎患者、隔离人员及家属进行走访慰问,加强人文关怀,了解服务对象情况、家庭经济状况等,协调落实救助康复等政策,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同时,畅通群众诉求反映渠道,及时了解和掌握群众诉求和心理服务需求,对合理诉求尽量协调解决,对发现的心理问题及时进行疏导干预。
(二)加大宣教力度。各社区(村)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新冠肺炎相关知识的科普宣传,介绍团结和睦的邻里关系对促进患者身心全面康复的意义,引导城乡社区居民正确了解新冠肺炎特点,减少对治愈患者的.歧视和排挤,共同营造理解、关爱、帮助治愈患者的良好氛围。在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等居民经常活动场所设立心理健康科普宣传栏或展板,介绍心理健康科普知识及心理健康服务机构信息、服务方式、求助渠道等内容,帮助新冠肺炎患者、隔离人员及家属掌握心理自助和识别早期心理异常的方法,促进其主动求助。
(三)完善健康信息。各社区(村)要整合患者在院治疗数据、出院后健康管理、隔离情况等信息。各相关工作人员在服务过程中应当严格做好患者信息隐私保护。
(四)开展心理测评。在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返回社区(村)后,社区(村)要按照知情同意和自愿原则,采用心理评估量表或心理软件对治愈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查评估。同时对有服务需求的治愈患者,提出团体干预、家庭干预、个体干预等心理疏导的建议。
(五)加强心理疏导和随访管理。社区(村)要根据新冠肺炎患者、隔离人员及家属意愿实施针对性心理干预。发放包括心理健康手册、服务资源宣传页的心理健康工具包。心理疏导服务团队结合心理疏导工作,同步开展服务对象的随访管理,原则上每半年至少开展一次随访,随访时记录心理测评、心理疏导情况,并给予相应的健康指导。
(六)做好重点人群危机干预。心理疏导服务团队针对测评结果提示有心理健康问题或基层工作人员反映有心理行为异常的患者作为重点干预对象,及时进行一对一的有针对性干预。若发现存在严重心理行为问题或有明显自杀自伤风险的个体,应当及时与定点医院联系收治入院,由专科医生进行诊疗和提供服务,同时将信息反馈给患者所在社区(村),纳入重点人群实施网格化服务管理。
(七)推动心理热线平台服务。各社区要按照实际情况设置心理热线,延长在线服务时间,使电话打得通、有人接。定时分析汇总来电咨询的信息,发现突出问题或可能发生应激事件时,及时将相关信息报告街道。
三、有关要求
(一)各社区(村)要将治愈患者心理疏导纳入疫情防控工作整体部署,将心理疏导工作与其他防控措施同步实施,为治愈患者提供生活保障、健康管理、心理疏导等服务。建立新冠肺炎患者、隔离人员档案数据库,组织开展心理测评,并对重点患者进行危机干预。对符合条件的新冠肺炎患者、隔离人员实施救助;同时做好心理健康科普知识宣传,介绍心理服务求助渠道。
(二)各社区(村)要整合辖区的心理服务资源,充分发挥精神科医师、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等不同专业队伍的力量,为患者提供心理疏导、心理干预服务。同时各村、社区组建3-5人心理疏导小分队开展心理服务和社会工作服务。
(三)各社区(村)要对治愈患者心理疏导工作情况进行指导,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协调有关部门予以解决。要及时总结各地在治愈患者心理疏导、心理干预等方面的经验和特色做法,及时报送至街道疫情防控领导小组。
封闭管理心理疏导方案 篇4
为积极响应教育局等部门的号召,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根据教育部门等文件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为疫情防控期间不同类别学生提供心理支持、心理疏导、危机干预等服务,帮助学生预防和减轻疫情所致的心理困扰,寻找和利用社会支持资源,维护心理健康,防范心理压力引发的极端事件。
二、具体措施
1、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为此,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a、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b、面向全体学生,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深刻的认识,逐步提高心理素质;关注个别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c、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
d、尊重、理解与真诚友善相结合;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助人与自助相结合。
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的领导下,每学年初根据工作岗位人员变动情况,动态调整各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机构,健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2、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开展多种形式的班主任、任课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多方配合,协调统一,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3、全校各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由教师兼职任教。每两周上一次心理健康课,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能及时发现、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4、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对学生提供单独性质的心理咨询。并对心理咨询的案例进行纪录、整理和入档,存档工作确保咨询对象的个人隐私情况的保密性。
5、开辟内容新颖,富有教育意义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栏,营造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使全体师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6、疫情期间心理健康教育特别说明:疫情期间,因为学生在家学习,情况特殊,心理疏导显得尤为重要,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一是实地家访,针对特殊学生进行一次家访,面对面交流疏导,树立孩子的信心;二是电话、QQ或微信家访,针对路途比较遥远的家庭,主要通过这些平台方式,至少每周进行一次;三是各班每周进行一次线上主题班会,进行集体疏导;四是联合科任老师,了解全班学生在家情况,根据需要分配重点疏导对象,要求随时关注、家访、疏导。
7、学校成立疫情防控期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由专职心理教师、班主任和心理委员组建,在学校领导下,有序开展工作。
8、做好心理健康宣传教育通过公众号、微信等网络形式,发动社会力量,为受疫情影响的学生提供情绪调节方法、社会资源渠道等方面的内容。
(三)针对三类人群的帮扶措施。
第一类:近期受重大影响的学生,做重点关注和关怀,重点评估受影响学生的心理情况,有必要可考虑提供一对一心理咨询服务。
第二类:针对学校已掌握的可能存在心理问题及疾病的学生进行重点关护;班主任进行班级排查,上报学生情况,进行重点关注;
第三类:通过班主任群和公众号,向全体学生发送心理健康常识及心理求助资源渠道。
三、保障措施
如有必要,寻求恩施州心理咨询师协会和恩施州新冠疫情期间心理危机干预小组的帮助,协助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