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野外的总结
微文呈现整理的关于野外的总结(精选8篇),汇集精品范文供参考,请您欣赏。
关于野外的总结 篇1
植物对很多人来说就是被人们种植的绿色的有生命的生物。其实植物的概念并不是这样,有的细菌如蓝藻也属植物的范畴。植物是指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一类自养型生物。它是自然界的生产者,对于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很喜欢植物,我喜欢研究它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喜欢了解植物的药用价值,所以我很期待植物学的野外实习,这样我就可以实地考察它们,近距离接触它们,以便更好的理解掌握书本知识了。
记得在刚开始学习植物学的时候,师兄就跟我们说之后会有一次的野外实习,从那时侯起,我就非常期待,认为终于有了一个机会可以到大自然中去,去感受、去探索。实习的日子终于到了!在兴奋与期待中我们踏上了旅途。真正实习时要比想象中累的多,困难的多。爬山时又要穿上长衫长裤,大家叫苦不迭。表面上虽叫苦连天,大家在野外实习时却丝毫都没有马虎。每认识一种植物,大家就先认真采集植物或拍照,然后见到不认识或听不清晰的就拉着老师问个不停,为了弄清晰一个问题把老师都问到烦了也不肯停下来。在这次的实习生活中我们收获了许多,觉得即使再辛苦也是值得的。即使下雨天,依然没使我们停下实习的脚步,依然撑着伞,穿着雨衣,一路认植物。
上山后我们被分成几个大组,各个大组在相应老师的带领下带着枝剪、采集袋就去采集植物了。我归属于张老师的带领下。张老师带着我们那一大组往山上走,当见到常见的植物时,张老师就向我们讲解它是什么科、什么属、什么种、果实的类型或花序的类型或这两者,有时还介绍植物背后的小故事,我们边听边记,然后老师就让学生把它剪下来留作标本。不知不觉就到了吃午饭的时间,我们就收拾好工具、背着标本回去了。因为植物不像动物那样有活动的能力,所以上午的收获自然不会少,同时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第一,在观察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注意这株植物的整体形态(木本还是草本?直立还是攀援?),然后再从叶形、叶缘、叶脉、气味、花、果实等细节特征去观察鉴别,以前总认为一棵树上的叶子都是雷同的,不会有多大区别,但现在不这么认为了,因为评判叶子是否一样的标准有叶形、叶尖、叶缘、叶脉等;第二,要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观察鉴别植物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听老师讲,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自己只需要提供手记录老师讲的东西就行了。可是我觉得这其中也有几点不足:一是这全部由老师讲学生记,并不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二是大家都跟着老师转,没有独立观察鉴别植物的`机会,达不到提高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三是学生“保护资源,珍爱生命”的意识不强,学生采集标本时不去考虑这种植物的现存量,只知道采,而且毫不留情,就像鬼子扫荡敌人一样要把他们消灭掉。
在这短短的几天植物学野外实习中,我亲身体验到了植物的自身魅力,在这个过程中,我领会了野外实习对专业的巩固和提高的重要性。它是检验理论的一块试金石;是课堂内与课堂外的互补;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教与学的互动;是感性和理性的升华。这几天的实习过程,也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了我们的综合与分析能力,让我们产生了对大自然的新奇与美丽的赞叹与热爱之情。我们学会了独立思考、团结互助、不停探索。
野外实习巩固了我们的课堂知识,我们在实习过程中积极运用课堂知识去观察、识别各种植物、仔细辨别类似植物之间的不同之处。这样理论联系实际,不仅加深了我们对课本知识的印象,而且培养了我们对课本知识的运用能力。我们亲眼看到了百合科、豆科等各科属的代表性植物。
在国家4A级风景区—缙云山,我们看到了很多从来都没有见过的花草树木,有些花开得特别艳丽、有些果长得很奇异、每当这时同学们就特别兴奋、问题也特别多。这很好地激发了大家的学习爱好,还扩大视野,增长了我们的见识!由于这次实习差不多都在野外,条件比较艰苦,所以这次实习也很考验大家的体力和意志力。在实习过程中虽然大家都又苦又热又累,但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家都互相帮助、互相协作、互相团结,在大家的互相努力、合作下很好地完成了实习任务。实习中大家忙中偷乐,有说有笑,实习的道路上不仅留下了同学们的汗水,也留下了同学们的欢声笑语,当然还有很多难忘而美好的回忆!
这一次实习已经归来了,我们在实习中也遇到过困难,也有苦闷的时候,但是在我不断的努力后,我找到了更多的实习方法,我也找到了很多的实习经验,不过在野外有的时候怕怕的,真的是有点发怵,不过我都克服了。
通过参加野外实习,我们们巩固了已学过的基础知识、学到了野外科研工作的基本方法、初步了解了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初步认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了自我锻炼与提高。总体而言,野外实习基本上实现了预期目标。感谢老师的指导!
关于野外的总结 篇2
应动物学和植物学教学大纲的要求,为了实现课堂内与课堂外的互补,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教与学的互动,也为了培养我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我们分别在8月28日到29日、10月13日、10月20日到21日进行了为期五天的野外实习。
我们首先进行的是动物学野外实习。8月28日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泉州崇武,我们在海边收集了许多的螺和各种精美的贝壳,夜幕降临,我们带着兴奋的心情踏上归途。回到住所,我们便清洗这一天的劳动成果,有西施舌、笋螺、骨螺、细角螺等等,进行分类与保存,并制作标本。
隔日,老师带领我们来到崇武中学标本馆参观。该馆收藏了大量的水生动物浸制标本,不但有鱼类,还有大量的贝类、螺类和藻类,我们在观察的同时也对各种鱼类进行了比较。这次的参观让我们获益匪浅,更加深了我们对鱼类的认识,我们也更加巩固了鱼类的分类特征、一些专业术语等理论知识。
10月13日早上我们来到集美大学海洋生物标本馆参观。标本馆是在集美大学中山纪念馆的地下一层。标本馆中陈列了各种各样的标本,带队老师给我们详细了介绍各种类型的动物。中午,我们来到厦门大学动物标本馆,该馆收藏着各类动物标本,包括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等多种脊椎动物、部分无脊椎动物以及罕见的畸形个体和胚胎。栩栩如生的动物形态增强了我们对它外表特征的认识,丰富的生物种类使我们能更加精确地进行识别、分类。一天的努力让我们丰富了见识,增长了才干。
在这次动物学实习过程中,通过对各种动物的观察与了解,走进动物世界,了解动物的生存环境及动物与环境的关系使我们对周围的许多事物充满了好奇,产生了更大的兴趣。同时也让我们把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了实践中,进一步巩固了书本的内容,也学习了新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这次实习中,我们学会了小组协作,培养了我们科学的态度和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丰富了我们的生活阅历!
接着就是植物学野外实习。10月21日我们来到龙岩古田的梅花山,我们五人为一组,大家按出发前的分工有条不紊地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工作。辨别、采集标本是我们的主要任务。对一株植物来说,我们一般要观察它的茎、叶、花、果实。不懂的用枝剪剪下合适大小和合适部位的植株,用标签做好标记,放入采集袋中,向老师请教。每见一棵植物,看了它的主要特征,都在脑袋里不停地收索有关它的信息,每到此时都感到书到用时方恨少,理论和实践还是有很大的区别。但野外实习就可以让我们把课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联系起来,通过形象的记忆,加深我们的印象。
10月21日我们来到漳州和溪的乐土雨林。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动手采摘植物,由带队老师给我们讲解。我们一边认真听着老师介绍一路上看到的各种植物所属的科与种名,一边在本子上记录着。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和老师认真的讲解,我们已经能够辨认出很多植物了。我们每组采集了200多种植物标本,并带回学校进行标本的压制。我们一般是制作蜡叶标本,主要有下面的步骤:整理标本、编号、压制、换纸。
这次植物学野外实习不仅扩大和巩固我们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而且可以使我们更多的认识自然界中植物的多样性,熟悉植物野外的生存环境,正确认识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激发对植物学的兴趣。通过野外实习,我学会基本的野外工作方法。利用野外实习,我们得以将课堂上所学的分类原理与活材料相对应,使这些抽象的原理具体化,提高了我们鉴别植物的能力。
在这短短的五天的动植物野外实习中,我亲身体验了辨别动植物、采集和制作标本的全程。在这个过程中,我领会了野外实习对专业的巩固的提高的重要性,它是检验理论的'一块试金石。这五天的实习过程,也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对大自然的新奇与美丽的惊叹与热爱之情。我们学会了独自思考、团结合作、不停探索。也提高了我们的综合与分析能力,最重要的是使我们的专业知识上了一个新台阶!
同时,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如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不足等。这些不足,我将会努力的克服,培养各方面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今年大三了,我要充分利用在学校的时间好好学习,不仅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学好,还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努力提升自己。
这次的实习使我学会了很多,课本上的,课本外的,我们都达到了最佳的结合。同时增大了我的见闻,扩大我的视野,更给我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关于野外的总结 篇3
今年学年开始,我们资源勘探工程20xx级的所有学生都进行了一个半月的实习。整个实践过程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和训练技能的有效途径。
具体我们实习的地区是重庆北碚区。在这里,我们连续进行了四周的野外实践,平均每天步行7公里,组织学生详细观察和记录观察路线上的各种典型地质现象和沉积相现象。在实习期间,我们的导师仔细检查了学生的现场记录,实习结束后,他们审查了学生写的调查报告。通过这次野外实践,学生们基本上学会了如何观察野外地质现象和研究沉积相。如何确定野外地质观测点,如何在一个观测点进行标准化记录;如何写好日常测量总结,如何根据一个地区的野外地质调查记录绘制地形图和构造等值线图。
实习彻底结束已经很久了。虽然实习报告已经写了很久了,但我还是想总结一下这个现场实习,主要是经验教训。
我们很多同学从一开始就没怎么注意。这是第一课:不管做什么,一旦做了,就要认真对待,一定要无条件的去做,否则就不做。当然有个问题:没时间怎么办,次要任务要不要放一边?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任何时候都要集中精力做一件事,选好轻重缓急,一个一个来。以前的经验证明,同时做两件事是达不到那个程度的。
有了第一个问题,必然会出现后者:实习前没有做好准备工作。至少要知道地质实习需要注意什么,实习过程中需要记录什么,实习需要什么知识准备要求(包括已经学过的和忘记的)。还有就是需要去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这样才能心中有数。
如果说前一条说明了预习的重要性,那么下一步就是提醒我们要时刻记得复习。每天实习结束后,要整理当天的内容,写日志,让总结更方便。一开始一直有这种想法,但拖拖拉拉之后日子过得很快。结果到了最后对自己每天实习的内容都没什么印象,尤其是后期返校整理资料的时候,什么图都画不出来。这也表明了今天必须做的事情的重要性。事实上,一个学生每天必须做的事情,至少包括在晚上留出一段时间来复习当天的功课,复习当天的收获。不管是实习还是其他学习,千万不要像上个月的一些同学一样死记硬背。
学习不能只看课本。如果只看文字,永远无法真正理解。只有实际的观察,与书本上的'理论相匹配,不仅能加深你的印象,还能学到书本上没有的东西和经验。也许你会发现新的问题。
实习最终是为了得到一份报告,这也是实习的目的之一。所以,实习报告的编写一点也不能含糊。除了上面说的实习前的准备,还包括日常日志整理。每天整理的时候要把重点标出来,画出必要的数字,这样会比较容易完成报告。
写文章的时候,好像回到了北碚实习,一切都很生动。这种现场实践不仅大大提高了专业知识,也让我们掌握和理解了实际操作的重要性,学生之间的友谊更深。面对艰难的自然环境,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尤其重要,尤其是男生对女生的照顾。爬山的时候,男生总是走在前面。但对我来说,最深的感受,最大的收获,在于自己的锻炼。这次实习是对自己的一次很好的训练。虽然我被太阳晒黑了,我瘦了,但我的意志越来越坚强。身体素质的每一次突破都是意志力的锻炼,对以后的成长极其重要。
关于野外的总结 篇4
今年学年开始,我们资源勘探工程20xx级的所有学生都进行了一个半月的实习。整个实践过程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和训练技能的有效途径。
具体我们实习的地区是重庆北碚区。在这里,我们连续进行了四周的野外实践,平均每天步行7公里,组织学生详细观察和记录观察路线上的各种典型地质现象和沉积相现象。在实习期间,我们的导师仔细检查了学生的现场记录,实习结束后,他们审查了学生写的调查报告。通过这次野外实践,学生们基本上学会了如何观察野外地质现象和研究沉积相。如何确定野外地质观测点,如何在一个观测点进行标准化记录;如何写好日常测量总结,如何根据一个地区的野外地质调查记录绘制地形图和构造等值线图。
实习彻底结束已经很久了。虽然实习报告已经写了很久了,但我还是想总结一下这个现场实习,主要是经验教训。
我们很多同学从一开始就没怎么注意。这是第一课:不管做什么,一旦做了,就要认真对待,一定要无条件的去做,否则就不做。当然有个问题:没时间怎么办,次要任务要不要放一边?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任何时候都要集中精力做一件事,选好轻重缓急,一个一个来。以前的经验证明,同时做两件事是达不到那个程度的。
有了第一个问题,必然会出现后者:实习前没有做好准备工作。至少要知道地质实习需要注意什么,实习过程中需要记录什么,实习需要什么知识准备要求(包括已经学过的和忘记的)。还有就是需要去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这样才能心中有数。
如果说前一条说明了预习的重要性,那么下一步就是提醒我们要时刻记得复习。每天实习结束后,要整理当天的内容,写日志,让总结更方便。一开始一直有这种想法,但拖拖拉拉之后日子过得很快。结果到了最后对自己每天实习的内容都没什么印象,尤其是后期返校整理资料的时候,什么图都画不出来。这也表明了今天必须做的事情的重要性。事实上,一个学生每天必须做的事情,至少包括在晚上留出一段时间来复习当天的功课,复习当天的收获。不管是实习还是其他学习,千万不要像上个月的一些同学一样死记硬背。
学习不能只看课本。如果只看文字,永远无法真正理解。只有实际的观察,与书本上的理论相匹配,不仅能加深你的印象,还能学到书本上没有的`东西和经验。也许你会发现新的问题。
实习最终是为了得到一份报告,这也是实习的目的之一。所以,实习报告的编写一点也不能含糊。除了上面说的实习前的准备,还包括日常日志整理。每天整理的时候要把重点标出来,画出必要的数字,这样会比较容易完成报告。
写文章的时候,好像回到了北碚实习,一切都很生动。这种现场实践不仅大大提高了专业知识,也让我们掌握和理解了实际操作的重要性,学生之间的友谊更深。面对艰难的自然环境,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尤其重要,尤其是男生对女生的照顾。爬山的时候,男生总是走在前面。但对我来说,最深的感受,最大的收获,在于自己的锻炼。这次实习是对自己的一次很好的训练。虽然我被太阳晒黑了,我瘦了,但我的意志越来越坚强。身体素质的每一次突破都是意志力的锻炼,对以后的成长极其重要。
关于野外的总结 篇5
12月20日早上8点,我们在匆忙的准备后,坐上了前往华南植物园的大巴。在植物园门口和老师们汇合后,开始了第一天的实习。
还在华南植物园门外的时候,我们就开始问周劲松老师:“这是什么植物啊?”尽管那可能不是什么药用植物,但我们所有人都记下了。进园以后。老师一边走一边给我们讲解。有的是高大的乔木,有的是匍匐的小草本。只要是老师开讲,我们肯定会将老师围个水泄不通。
这天我们在华南植物园内主要逛了药园和温室,见到了很多很多的奇花异草,但它们的奇异性真的让我们很难再见他们一面。一天下来,老师讲解和要求我们记住的,反而是更多的是在绿化草地上或墙角石缝里的那些所谓的杂草,就好像:黄鹌菜、一点红等。
回到宿舍我们只能对着电脑整理照片,一会儿就完成了。
第二天,我们在老师们的带领下前往了广州凤凰山。同前一天一样。周老师一下车就开始给我们讲。不过这天有点不同的是:我们每个小组都带了袋子、篮子、标签纸和枝剪。老师一路讲解植物,我们就一边选择性的采摘植物样本,为的是方便我们复习和记忆。
在凤凰山上,我们爬过了一个又一个山头,在那些人迹罕至的地方,看到了很多很多我们曾经以为很熟悉的植物,如盐肤木、肖梵天花、刺蒴麻、大头艾纳香、悬钩子、金毛狗等。
以前,我那些植物都是以平面的形式储存在我们的.脑海里,而经过这么一天,我们才真正地认识这些中药,让它们从平面变成了立体的。老师也不遗余力地给我们讲解了近200种植物,虽然我们不能完全记住这200多种,老师讲得多了,我们才有印象,而且我们的笔记和采集的样本都是很好的复习工具。这天的学习效果,比在公园逛好多了。
到了晚上,我们从6点开始在宿舍里对笔记和采回来的样本进行识别、整理。同时也选出一些有价值的植物进行标本压制。这几项事情,就让我们忙到了11点。而我们还没有查看和整理当天的照片。
我们都觉得第二天的实习才是真正的“野外实习”,虽然是辛苦了点,但是所能学到的东西是超过第一天的两倍的。
而12月22日,我们去了广州火炉山森林公园,说实在的,这座大公园有太多的人为痕迹了。感觉上能找到的物种就少很多了。不过在最后一天来这里给我们复习下还是很好的。在老师的反复强调下,我们深刻地记住了黑面神、豺皮樟、银柴、桉树等植物。
回到宿舍,看到那些都很相似的绿绿的叶子、枝条,又无法问老师,我们就只能互相请教、互相争吵、或者瞎蒙瞎撞,浪费了不少时间。不过,同时也印象深刻。
最后的两天,几位药植老师还带我们逛了一下药王山。回来以后才发现,无论是药山上有的还是没有的,我们都能随口说出一大堆植物出来,可见实习的效果多么明显。
最后一天下午我们进行实习考试,对于这种新型的优习网家都不习惯,希望老师能再考虑考试的方式和容量吧。
在这三天的外出实习中,我们大组一直跟着周老师,学到了很多知识,也分享了很多欢乐,我觉得,经过这三天的实习我们更团结了。更重要的是,我们学到了我们想要的知识!
关于野外的总结 篇6
今年7月中旬,为了深刻认识和巩固地质学和自然地理学知识,我们13级人文城规跟随着唐院长来到韶关进行我们大一暑假的实习。韶关位于间歇上升区,流水侵蚀作用强烈,造成峡谷众多,山地陡峭,以山地丘陵地貌为主。而且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发育基本齐全,岩溶地貌广布、种类多样,岩类以红色砂砾岩,砂岩、变质岩、花岗岩和石灰岩为主,丹霞山更以独特的红岩地貌闻名于世。
第一天我们在去帽峰山的途中观察到典型的平卧褶皱,沉积时是水平的,后来由强烈的挤压力和构造变动使地表发生塑性变动,主要是碳酸盐岩和石灰岩,厚度都大于1米,属于巨厚层沉积。
马路的对面采石场,有典型的断层构造,中间接近水平,两边近于直立,根据山体两侧岩石的颜色和岩性差异,判断可能为正断层。不难看出,这一带的泥盆纪的地质运动比较活跃。可以推出,平卧褶皱受到断层干扰。
随后,我们来到帽峰公园南部,沿着公路由北往南走,出露地层由新到老,观察岩层产状及性质,可以明显发现开始是以泥灰岩为主,伴有粉砂岩、泥质灰岩、页岩,后来以石灰岩为主。中部存在较多层间揉皱,小型断层,考虑到属于海相沉积,初步判断为潮间带到潮下带过渡类型,地层由几厘米的薄层变为几米的厚层,说明沉积环境由复杂多变变为稳定,北侧为帽子峰组,南侧为天子岭组。
最后,我们来到武江边观察河流的发育,河流在弯道处存在横向环流,使凹岸侵蚀后退,凸岸堆积生长,而在河流一侧可观察到三级河流阶地。
7月10号我们乘车到达广东韶关芙蓉山国家矿山公园,首先观察的是石炭系下统、石凳子组的断层构造,观察到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所以判断为逆断层。返回出口的路上观察到灰白色带状的方解石脉。
步行到达芙蓉山的石炭系下统测水组的煤窑所在地,主要成分为煤矸石。往上步行到达古生物化石的沉积地点,图示为挖掘化石所获。
在登山终点,我们观察到喀斯特地貌中的溶蚀洼地、峰丛及芙蓉湖的秀美景观。芙蓉湖岸边,我们观察到山体的向斜构造,向斜判断依据为岩层受到水平地质运动挤压后岩石由老变新以及地形起伏状况。
第三天,我们去到了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世界上由红色陆相砂砾岩构成的以赤壁丹崖为特色的一类地貌均被称为丹霞地貌,丹霞山便是这类特殊地貌的`命名地。
随后,我们进入了丹霞山景区。一路往上走,我们来到了著名的阳元石景区。阳元石已经有30万年的历史,被誉为“天下第一奇石”、“天下第一绝景”、它的性质是蚀余石柱,其岩性属于碎屑岩类(包括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砾石岩)。阳元石是由于地壳抬升后,两组岩层相互交叉,流水沿着节理面侵蚀搬运,即是由垂直节理发育而形成的。在阳元石的表面我们能看出水平层理,这是由于岩层岩性软硬不一,软层被侵蚀凹陷,硬层不易侵蚀被保留而形成的。
后来我们又坐上车,来到了一处性质为水平韵律层理与节理发育的地貌点。它是由于地壳抬升后巨大岩块由错落方法坠落形成,而又由于其下错的岩块形似向上爬行的鳄鱼,故称“鳄鱼上山”、其岩石的本色是红色和白色,但因雨水冲刷而发黑。岩石的沉积层基本上为水平层理,其上的黑色条带上有鹅卵石,反映了河流相与湖泊相转换的古地理环境;岩石的红色部分反映的是交错层理和斜层理,其倾斜方向代表古水流方向和流速大小。
第四第五天我们来到马坝人遗址、大峡谷,这是实习内容的最后一部分了。在路上我们还看到一个滑坡体现场,我们亲自爬到滑坡体的对面进行观察,老师们给我们介绍了滑坡体形成的特征以及我们面对滑坡体可以采取的一些防护措施。真正到野外实习了我们才会发现,原来生活中,身边的事物就蕴含知识。在你经过一大堆黄土的时候,你绝不会想到那叫滑坡体,也不会想到我们还总结出它们的特征以及应对措施。
要观察大峡谷,光有观察力还不够,还要有体力。在大峡谷中我们可以看到跌水、瀑布等,在汗流浃背之际感受水流冲下来引起的气流,真的是应了那句广告词“透心凉,心飞扬”、当然,那一千多级的阶梯更是考验人,所以我觉得我们去实习不仅仅是收获知识,更是磨练人的一个过程。当有想偷懒的同学问院长可不可以不爬的时候,院长调侃地说,你可以不上来,但一定要下去。是的,大峡谷下面没有缆车,所以只能通过爬楼梯的方式上来。但是当你重返“地面”的时候,你会为自己自豪的。
最后一站就是马坝人故址。在炎热的夏天我们步入溶洞之中,不禁佩服古人竟会找到如此宜居之地。
为时五天的实习,你会发现你不仅仅在思维能力上得到极大提高,更能练就坚持的毅力。和组员一起分工合作,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以不一样的视觉来看生活!
关于野外的总结 篇7
七月是努力工作的季节。响应学院暑期社会实践的号召,营销134班的学生在暑期开展了“努力奋斗,自强不息”的活动,主题是调查当代大学生在暑期社会兼职的情况。在这次活动中,学生们意识到艰苦奋斗和自强不息的良好作风是大学生思想和精神上的一面重要旗帜。
在准备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参与,包括郭亮和陈丽在内的五名学生参加了这次活动。走进无锡肯德基店,你会听到一声“可乐……”,你会看到清晰的声音和灿烂的笑容。是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调查的对象——大学生。市场营销134班的学生提前拿出准备好的问卷,对他们进行了问卷调查。有的是现场采访,采访在店里吃饭的社会人,比如“你在这里兼职多久了?”“你利用假期兼职,你家人知道吗?”“你觉得大学生暑期兼职怎么样?“有些问题,比如肯德基店店员也积极配合学生的工作一一解答。最后,大家以一张合影成功结束了本次调查。
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们对许多方面都有了清晰的了解。
第一,我意识到父母不容易。父母每天辛辛苦苦挣钱,我们孩子也无法理解犯罪的那份。假期兼职可以减轻他们的负担,增加自己的`生活费用。
第二,锻炼能力更好。很多人说90后是娇艳的花朵,不能打也不能骂。但在肯德基店,更多的90后充分证明90后不是花,他们的成长是一点一滴买来的。更多的泪水和汗水流下,更多的委屈无声。没有这些基础,就没有明天的欢乐,也没有人生的第一桶金。
第三,可以充分认识到社会的艰辛。没有规矩,没有方圆,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所有的苦难,都由父母来为你承担,来解决烦恼。但是当你走进社会,你学到的是看清社会的黑暗。受了委屈,只能忍着。因为社会就是这样,只有你看不见的,没有你想不到的。有很多大学生在肯德基兼职。在建筑工地上,有许多大学生在工作。酒店里有很多服务员,都是大学生。
随处可见一群大学生兼职,平均年龄不到20岁,也是青春的朝阳。在他们身上,我们更能理解的是“努力、自强”的精神。他们是新一代和我们这些还没有离开大学校园的人的榜样。
同学们,让我们站起来!在大学,不要浪费时间。我们应该学习海洋中的知识,继承优秀的美德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只要我们保持一种努力向上的良好作风,就能一点一点美化世界,让我们的生活环境完美无瑕!
关于野外的总结 篇8
20xx年9月11号至10月7号,我们11级生态学的同学进行了一次探究性的专业野外综合实习,此次实习一改原来走马观花式的实习方式,把个部门地理实习的性质由一般认识性实习,变为在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探究性实习。在实习中师生克服多变的天气条件,认真开展各项实习工作。通过这次实习,使我们掌握了自然地理野外调查的一般方法,获得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深化了认识,提升了综合能力。此次实习达到了预期目的,获得了圆满成功,学生反映良好。
结合实习区实际在实习之前老师就预设了各种专题性课题,学生可进行选择,并要求作为最终成果提交。这样既增加了实习的目的性,也调动了学生实习的主动性。同时,也突出了实习的研究性。我觉得很值得推广。
在实习过程中老师及时对实习内容总结以及专业知识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消化实习内容的.工作,充分实现师生间的良性互动,实习效果得到很大的提高。
实习期间非常辛苦,因此,保障大家的后勤生活,让大家在实习过程中无后顾之忧尤为重要。为了保证实习的顺利进行,老师和班委们,无论是饮食方面还是住宿方面,都尽量在经费范围内做到最好,为整个实习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这方面我觉得做得很好。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也发现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即实习时间短,要跑的点又多,每天除了吃饭睡觉时间,都在车上度过,长途的跋涉让我们都很累,在这种条件下学生心里也会发生一些不良反应,给实习期间学生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因此,希望学院考虑实习时间和在外作息时间的安排的变更。
在领导的关怀和重视下,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此次实习取得了圆满的效果:实习期间无一意外事件发生,师生都平安的完成了实习任务;对于即将毕业我我们来说,这次实习无疑又给我们的大学生活留下了一段难忘的经历和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