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教师的文章

2023/12/03经典文章

微文呈现整理的教师的文章(精选10篇),都是精品文章,请您欣赏。

教师的文章 篇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这就要求教师在幼儿教育活动中,用心去倾听孩子的'心声,感受孩子的内心世界,并通过亲近幼儿,感受心灵世界的过程,以教育的智慧开发和利用潜在的教育资源,启发和诱导孩子,启迪孩子的智慧,丰富孩子的情感。通过教育实践,笔者认为教师学会倾听,教育才能对幼儿产生亲和力,走进幼儿的内心,才能促进幼儿的生命成长。这一见解来自对我班开展“交通工具博览会”主题活动中发生的一些情景。

一、要学会用心倾听孩子的心声

情景(一):在开展“交通工具博览会”主题活动中,组织的桌面游戏内容是“交通工具”,让孩子们利用各种积木进行拼搭交通工具,在拼搭过程中我发现了男孩子最感兴趣,而且还发明了一些新型的交通工具,我及时让他们在同伴面前介绍,及时肯定了孩子们的表现。晨间活动结束了,我便组织孩子开始收积木,这时我发现陆浩天小朋友一边拆积木,一边哭,我赶紧走过去,关切地问:“天天,怎么了?”一旁的臻臻抢着说:“ 孙老师,别理他,他假哭!”这时天天说:“我没有假哭,我是真的哭,因为我舍不得拆掉我的飞机,老师,能不能不拆啊?”我微笑着说:“当然可以啊,你可以把你的飞机展示在窗台上啊!”“太棒了,老师,谢谢你!”“那,我们的汽车也可以不拆吗?”臻臻等几位男小朋友都问,“当然,只要是你们亲手搭的作品,都可以展示在窗台上!”我肯定地回答。一会儿,窗台上整齐地站立着色彩鲜艳,形象逼真、富有创意的“交通工具”,俨然成了我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孩子们对于自己的创造成果都感到十分欣慰。在这个活动中,当孩子想方设法不拆玩具时,我不是一味地到了桌面活动结束时一定要幼儿拆掉拼搭的玩具,而是尊重了孩子的愿望,耐心倾听了孩子的心声,让孩子们把自己亲手搭的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展示给大家欣赏,一起交流,一起学习,给孩子自信,让他们在自信、成功中健康成长。在一日活动中,教师是孩子形影不离的朋友,更是活动的观察者和倾听者,当孩子的合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时,他会采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假哭”来寻求老师的帮助,这时就需要老师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并做出积极回应的行为,满足孩子内心的期望。因为在幼儿的内心世界同样有着一种期待,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教师耐心倾听幼儿内心世界的声音,才能成为他们信赖的朋友和亲密的合作伙伴。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和幼儿的心灵不再存在距离,而达到了心灵相通,情感共鸣的境界。

二、要学会善于启迪孩子的智慧

情景(二):有一次下午游戏活动,我们组织孩子拼搭汽车的比赛,将幼儿分成三组,要求他们每组拼的车子样式不同。三组幼儿都开始各自动起了脑筋,搭起了三种不同样式的车子。可是由于桌面光滑,车轮不稳,车子都倒下去,怎么办呢?此时,我没有直截了当地将办法告诉孩子,而是给予充足的时间,鼓励孩子想不同的办法,自己解决这个问题。过后,第一组的小朋友想到了应该由四个小朋友各扶一个轮子。第二组的孩子七嘴八舌地在讨论,忽然一个孩子说,我看过司机叔叔修车的时候,在轮子的前后用一个三角形的东西垫住。他们很快找来了三角形的积木在轮子两边卡住,这个办法果然有效,轮子不滑了。第三组的孩子,他们商量了一会儿之后,几个幼儿兴奋地跑到教师外面,捧来了沙子,把沙子铺在车轮下面,车轮果然稳住了。我感到有些惊讶,也为他们这一具有创新意识的办法高兴。比赛结束了,三组孩子获得了并列第一,孩子们高兴地呼唤起来。

孩子们在活动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问题的解决有可能有益于他们获得知识,增长才干。在这个活动中,要解决车子不倒的问题最简单的办法是教师告诉孩子。简单的告诉不是好的教育,因为幼儿认知同样需要经历一个具体的过程,没有过程体验的认知是没有生命的。这是由于幼儿处在被动接受状态,达不到认知的自主建构。我让孩子自己去摆弄,去探索,去解决问题,这样做可让孩子在活动的过程体验中获得经验,得到认知能力、情感、意志的培养,有效避免依赖心理产生。教师给予孩子学习的机会,并通过启发、鼓励,能让孩子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当幼儿在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办法的时候,要更多地鼓励他们想出与众不同的新方法,让孩子在其过程体验中生智生情,逐渐培养问题思维习惯。

三、要学会支持孩子的探究

情景(三):早上,孩子们把家里心爱的玩具汽车、飞机、轮船等交通工具带到了幼儿园,可以说是琳琅满目,老师让孩子们轮流介绍、交流、欣赏。孩子们都抢着介绍自己的玩具,当吴舟宇小朋友介绍时,大声地说:“我的汽车会变大,也会变小。”说着,演示给大家看。我故意装作不懂,问他:“这是怎么一会事?它们这么粘合在一起的?”吴舟宇得意地说:“是这上面黑的东西帮忙的。”我说:“你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他呆呆地回答说:“不知道。”我又问了其他小朋友:“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大家说:“不知道。”于是,我找来了一块磁铁,一些回形针,绘画纸,布头,锁,记号笔,放到教室前面的柜子上。我对小朋友说:“老师这里也有一块圆圆的、黑黑的东西,请吴舟宇小朋友玩一玩,看一看,它会和谁成为好朋友?”吴舟宇小朋友接过磁铁,专注地玩起来,突然大叫起来:“哇!它和回形针、锁做好朋友了?”接着,他朝老师,看一看,问:“老师,这是什么东西呀?”这时,我才告诉孩子们,它的名字叫磁铁,过后舟宇小朋友似乎也明白了:汽车上的几何模型能够组合在一起的原因,就是在几何模型上面装上了一块圆圆的磁铁。

在这个活动中,吴舟宇小朋友已经发现了汽车上各个部件会合在一起,是因为上面黑的东西的原因,却不知道其中的道理。教师机智地把握教育契机,可以让孩子在问题情景引导下,拓展问题思维,提升探究问题的层次,对孩子提出一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解决的问题,。于是,我找了一些可以比较的材料,让舟宇小朋友自己动手操作,在实践中体验并得出结论:有的东西磁铁是能够把它们吸起来,而有些东西,磁铁是不能把它们吸起来的,从而获得有关磁铁的知识经验。由此可见,教师充当了儿童活动的观察者、参与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才能真正成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才能给予孩子探究问题的最大支持。

从上述三个教育事例中,笔者感悟到要想获得教育的成功,教师要耐心倾听,接触孩子的心灵世界;要充分尊重孩子,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要善于启迪孩子的智慧,促进孩子素质的全面发展。

教师的文章 篇2

大局,一词语出明史可法《致给谏倪某书》。释义为“全面的形势”,即整个局面,非个别或局部。大局意识就是指在对待问题时候,着眼长远,着眼全局,正确的把握大局势的发展方向,考虑大多数人的利益,不计眼前得失,不计私利,即深明大义,也就是常说的“顾大局、识大体”。

大局为重,是一名成熟的领导者决策必须遵守的原则。

《三国演义》中,东吴兵马大元帅周瑜受孙权重托,领导孙刘联盟,以弱对强,“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名扬天下。但随后,心高气傲的周瑜先是在强攻荆州中,兵败曹仁,身中毒箭留下内伤隐患。接着在计诱刘备招亲中,“赔了夫了又折兵”。最终在与诸葛亮斗智中,不堪接受自己“假途灭虢”之计被看穿,攻取荆州失败,气病交加英年早亡。仔细分析其悲剧的原因,除去诸葛亮计高一筹外,关键于周瑜违背了作为领导者应遵守的大局为重的前提。

赤壁之战后,尽管曹操临时拼凑的八十三万大军付之一炬,但由于其统一的中原后方强力支撑,曹强孙弱的大局并未改变,所以孙刘集团联合抗曹的方针就无法改变。然而此刻所处特殊领导岗位的周瑜,建功心切,擅自把矛头指向与吴结盟的刘备集团,其屡屡背离大局的所作所为,随时可给东吴带来灭顶之灾。此时,作为东吴集团最高领导人的吴国太、孙权,同其高参鲁肃,虽然统兵打仗并不在行,但其不愧为政治家,始终头脑清醒,对大局洞若观火。尽管孙权从心底也对荆州梦寐以求,对一统天下雄心勃勃。但他们更清楚,决策要服从大局,从实际出发的道理。因此,尽管他们忌惮周瑜在东吴三军中建立已久的威望,但为收服军心,表面上任周瑜肆意妄为,但在暗中不着痕迹的支持刘备招亲并成功返回荆州,防止周瑜破坏联刘抗曹的大局。

从这个意义说,周瑜之死,从表面上看对东吴最高决策集团是一大损失,实则消除了东吴军事领导集团一大隐患。诸葛先生明知东吴将士对已恨之入骨,依然敢于只身虎口吊孝,最终有惊无险成功返回,就在于其对东吴最高领导集团一贯坚持大局为重的正确判断。

周瑜去逝后,诸葛亮曾对刘备说“周瑜之智不下我,屡败于我,因为性情所至”。可谓一语中的。

后来的事实一再证明了背离大局为重的行动恶果。接替鲁肃掌管兵马的吕蒙,堪称将才,政治眼光周瑜一样短浅,尽管其利用关羽的骄狂和大意,设计为孙权夺回荆州,立下大功,却不仅未得嘉奖,还迅疾蹊跷的死去,何尝不是东吴对其过激行为逼死关羽,破坏孙刘联盟大局,危及东吴政权生存根本的惩罚。然而,吕蒙虽死,但其造成的一系列严重后果,无法挽回。一直遵从诸葛亮提出联孙抗曹大政方针,成就王霸之业、三分天下的刘备,因关羽之死,怒火中烧,意气用事,置大局不顾,不听诸葛亮之劝,兴六十万兵马复仇,被陆逊火烧连营,落了个大败而归的悲惨结局,吴国也战争中元气大伤。刘备死后,尽管再次受命于危难之中的诸葛亮竭力修复吴蜀联盟,六出祁山,北伐中原,但国力不济,“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颓势难以挽回,一代英才出师未捷身先死后,蜀国的灭亡接踵而来。唇亡齿寒,势单力薄的孙氏政权亦难免亡国的悲剧。

运筹帷幄,大局为重。历史教训,犹值警鉴。难怪清末才子陈澹然断言:“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教师的文章 篇3

在幼儿园的门口或家里,我们经常能看到许多的家长帮助孩子脱衣服、换鞋袜,不让我们的孩子做丁点事情,而孩子们则表现出一幅无所谓的态度,父母帮他们做的每一件事好像跟他没有任何的关系,随意摆动着身体 , 享受着公主皇帝般的待遇,挥霍着父母的爱。而我们的家长也乐此不疲、心甘情愿的“服侍”着我们的宝贝们。

每次看到这些,总会感受到那些父母心中的那份沉甸甸的爱,殊不知,这份爱却也会害了我们的孩子。记得以前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位父亲在自己的屋后的地里栽种了 20 棵桃树。他的孩子看见父亲在果树与果树之间挖下一个个土坑,准备把半年积攒下的猪粪、牛粪等肥料埋进去。这个孩子很好奇地问父亲,“ 为什么在果树之间弄上个土坑,那样有什么用处。”“ 小树正在长身体呢,不补充营养不行。” 他的父亲满眼怜爱的看着树苗说。这个孩子也学着父亲的样子挖了两三下,父亲看见了说:“ 这样不对,你挖的坑离树太近了,你应该保持半个锄把长的距离才可以。” 他的孩子反驳说:“ 太远了,小树还能吸收到养分吗?” 父亲却说:“ 太近了,小树一下子吃不消这么多的养料,会把它 ‘ 肥 ’ 死的。而保持一定的距离,有利于小树一点一滴的进行消化和吸收,有利于根须生长。因为要吸收到更多的肥料,树根就只有拼命的往有肥料的地方钻,这样子小树才能长得又壮又高。” 孩子父亲的一番话,对这个孩子的一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后来这个孩子考上了重点大学。 ”

只有经历了一些事情,孩子们才能明白故事的内涵,既要给予他人爱和关怀,但也要与其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让他受益匪浅。爱得太近,或许就会变成一种负担。所以我们的家长不要因为爱孩子就什么事情都为孩子做,要给孩子自由和动手空间,让他们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在劳动中获得快乐与幸福,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幸福的一生。

教师的文章 篇4

俗语说:"千人千脾气,万人万模样。"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每天面对的是几十张不同面孔的幼儿,同时也是穿梭在几十种不同的性格中。

杨硕小朋友是班内一个比较腼腆内向的孩子,一看这个孩子,你会认为他是个安静乖巧的孩子,但接触长了会发现,其实不然,也许正是因为他的孤僻,所以总会出现过激行为。孩子集中如厕时,他会趁人不注意,打一下小朋友的头或拍一下小朋友的背,这时就会有小朋友告他的状:"老师,柴一圣打我。"追究原因,杨硕会很无辜地说:"老师,我没有打人。"其实,老师明白,这也许是杨硕对小朋友表示友好的一种方式,只是有些粗鲁罢了,但这样的行为毕竟是不对的,老师必须对其进行教育引导。让他学会和小朋友友好相处,体验和小朋友一起游戏的快乐。

说到游戏,又出现了杨硕的有一大危险之处,当一起玩玩具时,他会因为争抢某一玩具而张口咬人,作为老师,必须保证孩子的在园安全,当发现孩子的这一行为,我们必须及时教育。而面对老师的质问,杨硕没有感到害怕,他会和老师表白,慢悠悠的对老师说:"老师,他抢我的玩具了。"其实,老师明白,在的杨硕心里,他并没有觉得自己有什么地方不对,他喜欢这个小朋友所以他会拍他一下,用来表达自己的心情。他抢我的玩具,所以我咬他一下来维护我的利益。

在孩子与孩子的交集里,其实并不存在明明白白的是与非,面对各种性格的幼儿,老师最需要做的就是保证每名幼儿的心都不受到伤害,妥善解决孩子存在的偏激行为,保护他那幼小的心灵。

教师的文章 篇5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这似乎是农夫的写照,但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幼儿园生活,使我深刻的体会到幼儿园老师的真实写照,那便是“日出而作,日落而不息”,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让我知道自己责任的重大,或许很多人不理解,觉得幼儿园老师有什么呀,整天哄着孩子玩就行了,有必要把自己搞得那么累吗?试想想说这些话的人,如果把你的孩子交给一个不负责任,一无是处的老师,你高兴吗?你愿意吗?相信你会毫不犹豫地告诉我:当然不愿意。

我想,这或许就是幼儿园老师为什么那么忙的原因了吧,为了孩子我们每天不断的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深知:“教师要给孩子一杯水,首先自己要储存一桶水”的道理,有人曾经问我:你们既然那么累,当初为什么会选择这份职业呢?我说:那是因为我们爱孩子,喜欢孩子,特别是看着自己教育培养出来的,从一个什么不懂,咿呀学语的孩子,经过自己的教育,变成一个具有良好习惯的好孩子,相信这时候的老师,心里别提有多么的自豪,那些苦啊,累啊,在这个时候都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所以,即使自己平常有烦躁,发牢骚的时候,但是看着孩子们一个个天真的笑脸,顿时所有的烦恼已抛之脑后,使自己更加有信心把这份值得骄傲的工作给做下去,甚至要做得更好。

所有的幼儿园老师,加油吧!

教师的文章 篇6

《给教师的建议》是杜殿坤先生根据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和需要,选择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精华部分翻译而成,另从苏氏的其他著作里选择了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条目,作为补充,全书仍有一百条,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第一,内容全面而又清晰。

这本书是将原书的两册合并而成,是一本沉甸甸的“厚书”。它囊括了学生与教师、上课与下课、劳动与学习、时间与知识等各方面的问题,内容充实。它又将这些内容用一百个小标题分别标注,每一条谈一个问题,相互割裂而又有机统一。比如说,它的第2条建议谈到,“教师的时间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结尾时它指出,“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关的。”紧接着,它的第3条建议就谈了“教师的时间和教学各阶段的相互依存性”。就这样,它在追求完整性的同时注重独立性,把一本厚书变成了一百篇小文章,让读者倍感轻松。

第二,见解通俗而又深刻。

作为一本教育著作,理论的表述是及其重要的。而这本书与其他教育著作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理论分析十分精辟,但通俗易懂,而且都是由生动的实际事例揭示出来的,对读者在教育实践中碰到的各种问题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幼教之友《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比如说,在第19条“对学习有困难学生进行智育”的问题上,它根据很多教师要求后进生只读教科书,甚至只背书不思考的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那是完全错误的。”“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然后,它用一位姓特卡琴柯的优秀数学教师的成功事例佐证了自己的观点,让人信服。

第三,语言朴实而又生动。

追本穷源,这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它富有独特的幽默,但在杜殿坤先生的编译下,它同样具有了语言的朴素美。比如说,在第14条建议的开头这样写“民间教育常说‘复习是学习之母’,可是,善良的母亲常常变成凶狠的后娘。”试问,这么朴实的词语,这么经典的比喻,我们又能在多少教育著作中见到呢?再比如说,在第76条中论述怎样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儿童时这样说“正像医生细心地研究病人的机体,找出疾病的根源,以便着手进行治疗一样,教师也应当深思熟虑地、仔细耐心地研究儿童的发展……”类似深入浅出的文字在本书中比比皆是,极便阅读。

《给教师的建议》是一本好书,阅读这本教育著作,正如向名师学习,又如和同事交流,轻松而又愉快。

教师的文章 篇7

飞舞的小毛毛

户外活动时孩子们正玩得起劲,“张老师快看,我抓到一个小毛毛。”随着喊声,孩子们都拥到丽洁面前。“什么东西我看看”。孩子们像发现了奇宝,都争抢着看。我走到孩子们中间,丽洁把攥紧的小手松开了,原来是一颗蒲公英种子。

我问小朋友:?这是什么?? ?羽绒服里的小毛毛 ?迎春花? ?棉花? ?小鸟身上的羽毛?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我告诉他们这是蒲公英的种子。同时引导孩子仔细观察它的形状与颜色,孩子们认真地看着。丽洁说:?它像小伞 ?它是白色的? ?小朋友说的很好,它是由伞形的绒毛组成的,每一缕绒毛下都有一粒种子,容易被风吹散,随风飘落到陌生的地方生根发芽,长成新的'蒲公英 在孩子们的提议下我将这颗蒲公英种子放回空中,孩子们望着飞舞的小毛毛甭提有多高兴了。

借着户外活动的机会,孩子们认识了蒲公英,增长了知识。作为幼儿教师应多留心观察抓住每一次教育机会,丰富孩子的知识经验,让孩子们多接触大自然,多接触社会,让孩子们认识更多,更加快乐、博学地成长。

教师的文章 篇8

在幼儿园的门口或家里,我们经常能看到许多的家长帮助孩子脱衣服、换鞋袜,不让我们的孩子做丁点事情,而孩子们则表现出一幅无所谓的态度,父母帮他们做的每一件事好像跟他没有任何的关系,随意的摆动着身体 , 享受着公主皇帝般的待遇,挥霍着父母的爱。而我们的家长也乐此不疲、心甘情愿的“服侍”着我们的宝贝们。

每次看到这些,总会感受到那些父母心中的那份沉甸甸的爱,殊不知,这份爱却也会害了我们的孩子。记得以前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位父亲在自己的屋后的地里栽种了 20 棵桃树。他的孩子看见父亲在果树与果树之间挖下一个个土坑,准备把半年积攒下的猪粪、牛粪等肥料埋进去。这个孩子很好奇地问父亲,“ 为什么在果树之间弄上个土坑,那样有什么用处。”“ 小树正在长身体呢,不补充营养不行。” 他的父亲满眼怜爱的看着树苗说。这个孩子也学着父亲的样子挖了两三下,父亲看见了说:“ 这样不对,你挖的坑离树太近了,你应该保持半个锄把长的距离才可以。” 他的孩子反驳说:“ 太远了,小树还能吸收到养分吗?” 父亲却说:“ 太近了,小树一下子吃不消这么多的养料,会把它 ‘ 肥 ’ 死的。而保持一定的距离,有利于小树一点一滴的进行消化和吸收,有利于根须生长。因为要吸收到更多的肥料,树根就只有拼命的往有肥料的地方钻,这样子小树才能长得又壮又高。” 孩子父亲的一番话,对这个孩子的一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后来这个孩子考上了重点大学。 ”

只有经历了一些事情,孩子们才能明白故事的内涵,既要给予他人爱和关怀,但也要与其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让他受益匪浅。爱得太近,或许就会变成一种负担。所以我们的家长不要因为爱孩子就什么事情都为孩子做,要给孩子自由和动手的空间,让他们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在劳动中获得快乐与幸福,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幸福的一生。

教师的文章 篇9

一袭白丝裙飘扬,时抚下方的树枝,发出“嚓沙——”的声音。

我坐在一棵高大的树上,晚风细细的吹着,它悄悄的,从叶缝钻进,在树笼中晃撞几圈,撞得满树的绿叶都被吵醒了,它们摇晃着发出沙沙声,是它们一串串的笑语。而后也是悄悄的,从树枝杈间穿梭而过,临走时淘气的带动我的发丝,吹得散散的,飘飘摇摇,又落在我的双肩上。

树枝上挂着一颗颗发着幽蓝色浅光的果子疏散摇晃着,像一个个漂亮精致的水晶吊灯,醉牵静心。我坐在高大的树干上看书,两腿来回自由地摆动,好不惬意。发着幽蓝色浅光的果子摇曳的光影斑驳,落在我正看着的书页上,晃着,像一团团蓝色的火焰在飘摇,抒写出浪漫的情调。我轻轻挨在树干上堆叠得很高的书本上,静谧若猫。

我和树,在幽蓝的深海之中,扇贝在树下张开了一下壳,一个轻轻的气泡就溜了出来,圆润透明,慢慢升上了海面,夹带海风,掀起一圈小小的涟漪。一头巨大的须鲸缓缓游了过来。我看它比灯果树要庞大呢。它游过来时,让坐在树干上的我有些摇摇欲坠的感觉,它的双鳍柔滑有力,晃动了周围深深浅浅的海水。

一群小片的细鱼翻翻身子,尾随着这头巨鲸,灵动有律。

水中清清浅浅的,朦朦胧胧,我抬头,月色清明,点点星光闪烁,组成一条浪漫的星河,星河的水啊,就哗哗地汇入了这海里了,所以海里的扇贝,就是吞了这些落入海中的星星,肚子里才会有璀璨的珍珠。

合上书,合上幽蓝色的斑驳光影,合上一树的风,再合上幽蓝色的海水,

我只轻轻闭眼。

教师的文章 篇10

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是开启孩子智慧的金钥匙。高明的父母都会让孩子拥有爱读书的习惯,为孩子多订一些报刊杂志,父母可以陪着孩子进行读书,可以探讨书中某一问题,发表不同的看法,这样为孩子营造了一种阅读的氛围。

培养孩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首先教育孩子爱每一科老师,喜欢老师,才能喜欢老师所教的课,相反抵触老师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效率,课堂上积极认真的态度及搞好课堂学习的关键。要利用各种感官让孩子的听、说、看、思、议、想相结合,积极投入全部情感,养成认真学习的习惯。经常鼓励孩子敢于张课堂上大胆发言,面对当今就业应聘中面试带来的压力对孩子进行教育,让孩子明白锻炼自我的重要性,应放手大胆地展示自我,这样不但锻炼了胆量,也使孩子的思维越来越敏捷。还要鼓励孩子张课堂上敢于和善于提问的习惯。学问才能学好,爱因斯坦曾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让孩子在课堂上多一些思考才有问题。注意力不集中是导致孩子课堂学习效率低的头号因素,要向课堂要质量,让孩子明白时间就是生命,赢得时间才能赢得成功。家长多与孩子沟通,及时进行疏通、引导,举一些名人成功,让孩子确定目标,增强学习动力,端正学习态度,逐步克服上课易走神的不良习惯。家长配合老师加强学习方法与策略的指导,教会孩子养成上课认真听讲,让孩子学会方法,才是最关键,亦如古人所说,养成复习的习惯,分类整合,学会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督促孩子养成整理回顾和学习资料和笔记的习惯。

培养孩子健康的心态习惯。作为父母应千方百计地促使孩子养成积极上进的心态和习惯,让孩子从小养成自信的习惯,自信是成功者的特质,只要拥有自信,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记得我儿子8岁时参加全县书画赛时,开始练累,他想放弃失去信心,我及时给予鼓励帮助,使他重新找到自信,才得以顺利参赛并获奖,至到现在我时常鼓动他,让他对自己充满自信,勇于面对所遇到困难,坚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险峰,可以使人从乱石堆中找出宝石,一定要磨炼孩子意志坚强的习惯,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难免遇到挫折和困难,要教育孩子敢于面对,放手挑战,多动脑筋,想办法,最终让他会明白:办法总比困难多,从而让孩子在挑战中找到自信。

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饮食习惯和良好作息习惯。一个孩子的成长,成才离不开个人和勤奋努力,更离不开老师的关爱,也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帮助,希望我们做家长的今后要着眼于孩子的进步,多关心孩子的学习与生活,促进其健康成长,还要正视孩子存在的问题,给予他们有力的扶持,多与老师沟通,加强对孩子的监护,这是我们至今的责任,责任重于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