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百科 > 报告大全 > 正文

消费调查报告

2025/04/12报告大全

微文呈现整理的消费调查报告(精选5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消费调查报告 篇1

随着居民家庭收入的增加和消费需求的提高,生产商、儿童及家长对儿童食品、用品的关注重点也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目前儿童食品、用品消费已进入了“消费旺季”,少年儿童已成为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于是,厂商纷纷认准了儿童这一庞大的消费群体,变着法儿地对自己的产品进行全方位的包装、促销,以吸引孩子们的眼球。然而,在利益的驱使下,许多厂商完全无视国家的有关规定,利用包装、广告、促销等种种手段,将不符合规定、不合格,甚至是以次充好的商品搬上了柜台。从而使儿童这一特殊消费群体的权益受到侵害。

儿童消费:跟着广告走

每天打开电视,细心的观众就不难发现,在形形色色的商品广告中,儿童食品、儿童玩具、儿童用品的内容占了很大一部分。人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儿童食品生产厂家在广告中将自己的产品说得天花乱坠,如夸大营养品的功能,什么吃了就能“增高”、“增智”、“变聪明”、“提高学习成绩”等等。而孩子们看了这些广告后,很快就闹着要吃广告上宣传的食品,理由是“吃了能长高”,“吃了就能变聪明”。难道这些食品真就那么神,吃了就能长得高、变聪明吗?其实并不见得。儿童消费是一种典型的感性消费,厂家之所以这样宣传,完全就是抓住了儿童年龄小、身体、心理等各方面发育都不够成熟,辨别能

力较弱,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影响的这一弱点。充分利用孩子的从众心理和追求新奇的特点,想方设法地通过种种手段,使自己的产品成为儿童业余生活的时尚话题、道具。

买食品得玩具:孩子乐家长忧

许多厂商为了促销自己的食品,在各种包装食品中夹带小汽车、卡通玩具、图片等儿童玩具。这一促销手段真可谓是猜透了孩子们的心思,使得许多孩子们本来不喜欢吃的食品,因为有了玩具而销量大增。

“我儿子对食品里的卡通画,简直就入了迷。这些鬼东西,真是害人啊!”提起食品袋中的玩具,李先生就气不打一处来。李先生的儿子小林上小学五年级,前段时间,小林和班上的许多同学都痴迷于食品中的卡通画。成天比的不是谁的学习成绩好,而是比谁收集的画片多、品种全。甚至还出现了“炒”画片的现象。为了集齐《水浒传》中的“一百零八将”卡通画片,小林不惜把早点钱省下来大量购买方便面。面一到手,马上将内装的卡通画拿出来,而将早已吃腻的方便面随手丢掉。据李先生说,除了画片,小林还痴迷过收集“十二生肖卡通系列”、“彩色遛遛球系列”等食品内的卡通玩具。因为受到这些卡通玩具的诱惑,小林的学习成绩日益下降。同时,李先生最担心的一个问题是,有许多卡通画片与食品混装在一起,食品的卫生没有保障。

厂商在食品中装入新奇的小玩具,目的无非就是吸引孩子们前来购买。那么厂商的这一做法到底有没有违反规定呢?对此,国家卫生部早就颁发了通知,严禁在食品中混装直接接触食品的非食用品。除非这些用品是经卫生防疫部门检验合格,证明其无毒、安全、可靠,并且在装入时还要与食品隔离。可许多厂商根本就无视这一规定,只要认为能达到促销的目的,他们就可以往食品袋中装入各式各样的玩具,丝毫不考虑这些玩具是否会污染食品。据有关部门介绍,厂商在食品中加入的卡通画片、小玩具,含有聚丙烯、铅、重金属、荧光剂等既污染食品,又对少年儿童的身体极为有害的物质。

买儿童食品: 不能迁就孩子

一直以来,儿童食品的安全和健康问题,都是广大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对于那些色、香、味俱全,酥、脆的食品,孩子们当然是最爱吃的。可往往就这些看似外观、口感都不错的食品,却对孩子的健康形成了极大的隐患。

在采访中,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目前儿童食品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包括:化学合成物质过量应用,使儿童食品中的化学物质种类和数量增加;随着化学肥料的使用量不断增加,使食品中农药残留量过高,而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对儿童的危害最大;加工食品中使用过量的添加剂;食品包装材料中的制塑剂、油墨印刷污染等。

因此,有关部门提醒广大消费者,在给儿童选购食品时,不能一味迁就孩子的需求而忽视食品的卫生、安全。因为孩子对食品安全性的辨别能力差,最容易受到伤害。有不少小食品加工厂和“黑加工点”为了降低成本、牟取暴利,常常用人工合成添加剂代替天然添加济或超量添加,以使小食品达到香、酥、脆等效果,这些食品会损害儿童的健康。为了孩子吃得放心,一定选择那些信誉好、质量硬的大型企业生产的食品,并要留意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等是否标注齐全规范,否则,宁可不要购买。

买玩具用品 : 要小心谨慎

对于孩子来说,除了食品,恐怕他们最爱的就是各种玩具了。“娃娃的玩具是最难挑选的,既要考虑价钱,又要顾及玩具的质量是否过关,还要担心玩具的含铅量会不会超标。如果买毛绒玩具的话,还要选毛质柔软,不掉毛的那种。唉!反正一句话,给孩子买玩具就是难。”面对记者的采访,领着孩子在一大超市内买玩具的段先生说出了自己的苦衷。

可当记者问其是否关心毛绒玩具内的填充物,是否会和棉絮一样存在“黑心棉”的问题时。段先生愣了一会才很无奈地说:“当然关心了,可我又能有什么办法呢?除了看标签说明和听售货员介绍外,难道我还能当场拆开看不成?”段先生的话,可谓是道出了许多家长的心声。的确,在这些方面,消费者是处于很被动的局面。这也是目前许多家长之所以到知名商店购买玩具,以求放心的一个主要因素。

据质量监督部门介绍,现在市场上的儿童玩具问题较多,塑料玩具中的积木、拼板等玩具材料,有的潜存聚胺脂等有害物;有的制作工艺粗糙,玩具上有明显棱角,易导致儿童受伤,还有的积木不光滑,图案、拼音出错,误导儿童。有的毛绒玩具其毛绒材料易生虫;有的易掉毛脱绒;有的填充物用的是烂海绵、废塑料的边角料等不符合卫生标准的物质。而按照国家标准规定,毛绒玩具的填充物必须无毒害而且要经过严格消毒。除此之外,毛绒玩具的眼睛、鼻子、纽扣等不可拆卸的小零件按规定承受拉力应该在90牛顿以上,这样才能够防止意外脱落。

针对诸多问题,消协部门特别提醒广大家长,在为孩子购买儿童玩具时,切忌片面听信推销员的宣传。要多留意玩具的一些安全细节,看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最好到正规的超市、商场购买,并注意保留好购货凭证。

消费调查报告 篇2

当今世界,随着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和家庭子女的减少我们学生的消费水平也悄悄发生了变化。

对此,我们对6班学生做了一次全面的调查。

调查问题:

1、你父母的月收入是多少?

2、你家有几个孩子,几个人上学?

3、你每月的生活费,零花钱是多少?

4、你能算一下你所花费的钱占家庭收入的多少?

5、你每周的钱花在哪里?

调查地点:xx中学 9(6)班

调查人:奋斗组全体成员

零花钱是青少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都是自主支配的开销,尤其能够体现出他们的消费意愿和倾向。调查结果显示,他们的零花钱开销结构有三个最为显著的方面:一是购买书型这是开销最主要的部分(累计占72.4,排第一位)其中用于购买课外书报的支出大于用于购买学习辅助书籍的支出;二是购买体育娱乐方面的高科技产品,如cd/音乐磁带,电脑软件/电子游戏软件,以及vcd/dvd/影带(累计占52%排第二位);三是购买零食/饮料(占48%,排第三位)。学习;求知和迷恋新奇事物是青少年时期人们的主要特点。因此,用于精神追求或生理需要的支出占据了说要方面,而购买零食/饮料也是青少年的身心特点的表现。

当今青少年在人际交往方面,表现出了更多的独立化,成人化的特征等等,喜欢名牌服装是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的心理需求。而这种心理又是对服装的作用的认识为基础的。“对于人靠衣装”这句话有多大的程度的合理性?调查表明:11.9%的被调查者认为“非常合理”,49.6%的人认为“较为合理”,表示中性的“一般”态度的人数比例为29。1%而有5。1%人认为较不合理,1。9%认为“极不合理”,另有2。4%认为“不清楚”。总体上看,当今的青少年对于人的外在层面的东西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应该说这与对人的内在层面的东西的重视并非对立的,而且在后面我们还将看到,这种对外在方面的强调是自我取向性质的,即主要是为了使自己有良好的心理感受。

综合以上调查,中学生首先应该树适度消费观,其次,中学生要防止盲目消费;第三,中学生要抵制不利于健康的消费内容。

过去人们说“清贫之志不敢忘”,今天,仍要提倡勤劳俭朴的生活观,中学生应当从消费行为上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我们明白了同学们的花销大约占全家总收入的10%,并且,这只是最基本的生活费。现在的学生不但吃的大手大脚,而且追求时尚,例如mp3 mp4 手机等。而且现在每个家庭的独生子女很少,大多都是两个孩子或三个,那家庭怎能承受的了呢?

所以,我们要养成节约勤俭的好习惯,减少父母的负担。

消费调查报告 篇3

摘要: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手机正以破竹之势占据着我们的生活,对其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而大学生作为其中一个巨大的潜在消费群体,在引领消费时尚、改善消费构成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了解当代大学生手机消费情况对手机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次调查采取网上设计、发布问卷的方式,对大学生的手机消费情况进行调查,再而分析和研究大学生手机消费特点,最后提出营销建议。

一、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在校大学生所使用的手机品牌及价位、更换手机所注重的因素,了解大学生手机消费市场的行情,进而分析大学生手机消费的特点和倾向,为手机生产企业提供可靠的营销建议。

二、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在校大学生群体,从手机使用品牌及价位、更换手机频率及原因、更换或购置手机所注重的因素等方面,了解大学生手机消费情况。

三、基本信息

调查方式:网上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所有在校大学生

调查时间:20xx年11月08日—11月16日

调查问卷:大学生手机消费情况调查

四、数据分析

本次关于大学生手机消费情况的调查问卷共回收71份有效问卷。其中男生24人,女生47人,具体调查情况如下:

(1)在校大学生所读年级的数据分析

在本次调查结果中,大二大三学生所占比重较大,分别是39.4%、52.1%;大一、大四学生所占比重相对较少,均为4.2%。

(2)在校大学生每月生活费的数据分析

从表格数据中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在校大学生的消费能力并不高,主要集中在中等水平。

(3)在校大学生目前拥有手机数量的数据分析

据调查数据显示,74.6%的在校大学生拥有一部手机,21.1%的在校大学生拥有两部或两部以上的手机,也有4.2%的在校大学生没有手机。总体而言,大部分的在校大学生拥有一部手机,也从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大学生所能承受的消费能力有限。

(4)在校大学生对手机品牌注重程度的数据分析

在本次调查中,74.6%的在校大学生对于手机品牌的注重程度为一般,19.7%的在校大学生非常注重手机品牌。由此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在校大学生不太注重于手机品牌,属于理性消费的范畴;有小部分的在校大学生非常看重手机品牌,可能是由于“面子工程”所导致。

(5)在校大学生目前手机使用品牌的数据分析

据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的在校大学生目前所使用的手机品牌为国产机,其中vivo占25.4%,oppo占23.9%,小米占12.7%,也有21.1%的在校大学生目前手机使用品牌为苹果。从总体上看,国产机占据了大学生手机消费的主导地位,对高档手机的需求并不高。

(6)在校大学生手机更换频率及最近一次更换手机原因的数据分析

据调查数据显示,40.8%的大学生是在手机用坏的情况下更换,手机使用达到一定年限进行更换的在校大学生分别有:一年期限为25.4%、两年期限为28.2%,由此可以折射出大部分在校大学生手机消费偏节俭,不会在手机消费上做过多的浪费。也有小部分大学生更换手机是在周围同学都更换了某一款手机的情况下,不难看出,大学生手机消费具有从众消费的特点。

(7)在校大学生购买手机所能接受价格的数据分析

从表格数据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对手机消费并不高,更趋向于“平民化”,这与在校大学生的生活费和消费能力是有很大关联的。

(8)在校大学生在选购手机时考虑因素的数据分析

本题采用多选题形式对在校大学生在选购手机时所考虑的因素进行调查。从调查结果中可以明显看出,在校大学生在选购手机时对手机的价格、功能、外观款式、硬件配置更为注重,从中可以看出大学生选购手机更注重于实用性,对手机外观款式的需求反映出大学生追求时尚的消费特点。

(9)在校大学生购买手机更偏向于哪种促销方式的数据分析

据调查数据显示,在校大学生更偏向于现场打折、送相关配件的促销方式,这也从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在校大学生因为消费能力的有限,所选择的消费方式也更节约。

(10)在校大学生了解手机信息常用渠道分析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52.1%的在校大学生会通过上网查询去了解手机信息。由此可以看出,在校大学生在互联网技术的影响下,会通过上网查询去了解所要购买手机的相关信息,从侧面反映出在校大学生追求快捷性消费的特点。

五、结论

大学生消费群体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消费群体,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特殊消费群体将会表现出巨大的消费潜力。根据调查数据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在校大学生对手机的消费主要取决于所能承受的消费能力,对所购买手机的接受价格在1500—3000元左右。

2.在校大学生目前所使用的手机大多为国产机,可以看出国产机占据大学生手机市场的主导地位。

3.在校大学生更换手机通常是在手机损坏或者丢失的情况下,且更换频率低,购买手机时选择有促销活动时再去购买,这是大学生消费节俭的表现。

4.在校大学生选购手机时更注重实用性,其次,外观款式也是在校大学生购买手机时不能忽视的因素。

5.绝大多数在校大学生通过上网查询了解手机信息,体现出大学生手机消费追求新颖和快捷性,另外,根据大学生具有从众消费的特点,商家可以适当地进行推广活动,抓住某一需求的同时刺激更多的消费者需求。

六、建议

1.根据在校大学生的消费特征推出适合大学生使用的价格适中、功能齐备的手机机型。

2.尝试推广合适大学生消费群体的高端机型,抓住个别消费者需求。

3.在保证利润的前提下进行一定的促销活动,满足大学生节俭需求的同时获取利润。

4.完善手机自身的性能功能和售后服务,以更加完善的功能和服务吸引大学生消费。

七、调查活动总结

本次市场调研活动相对来说比较成功,达到了预期目的,较为全面的了解到大学生手机消费情况。但在本次调研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调查范围不够全面,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获得数据不能有效代表所有在校大学生的手机消费情况。在今后的调研活动中我也会吸取这次的经验和教训,努力将下次做到更好。

消费调查报告 篇4

委托客户:福建YH大型超市

项目名称:《消费者日常购物行为与需求调研项目》

归属行业:零售业

研究类型:消费者U&A研究、购物需求挖掘等

项目背景与研究目的:

通过对消费者日常购物行为习惯的调查分析(如消费者的购物选择的卖场品牌、卖场偏好、购买类型、购买支出、购物时间段......),掌握消费者购物行为变化情况,为YH商超的日常营销策略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了解消费者对目前日常购物渠道、交通便利性、商品价格、商品品质情况、卖场服务......等方面的满意度情况,挖掘消费者不满意或未被满足的方面,分析消费者潜在需求,为YH超市下一步服务改进和提升指明方向标;

最终,本次调研成果将为YH超市掌握市场变化情况及趋势,分析市场潜在需求,为下一步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日常营销策略提供指导依据。

消费调查报告 篇5

六大类消费人群的不同特征

具有冒险精神的品酒师——他们勇于尝试各种佳酿,一般不在零售渠道买酒。

自信的高收入消费者——花高价买酒。

追求名牌的传统人士——喜欢在商务场合饮用高价位尤其是波尔多列级酒庄酒。

社交新人——大多年轻,喜欢与朋友家人在休闲场合或家里饮酒,常选购主流价格酒,主要用于享受、放松。

出于保健因素喝葡萄酒的人士——这些人占很小比例,且对价格非常敏感。

对葡萄酒不太感兴趣者——不经常喝酒,特殊场合除外,一般看价格买酒。

从事葡萄酒贸易行业的人都希望将业务拓展到中国,但是现在他们发现,纵使中国市场发展迅猛,可要想在这个市场分得一杯羹也不是件容易的事。阻碍因素很多,因此成功率不高。

出口商需要拿出大部分的时间来应付政府部门、解决后勤保障问题、学习中国的商务礼仪。总之,有时候消费者是最后才考虑的因素。

中国有超过13亿人口,他们的消费习惯肯定不一样。但是,喜欢喝进口葡萄酒的人就少得多了——约1900万。目前法国酒在中国进口酒市场占据统治地位,20xx-2011年法国葡萄酒在华销售涨幅高达66%,其次为中国国产酒和澳大利亚酒。

中国消费者对五大品种的认知程度如下:赤霞珠(60%)、霞多丽(40%)、长相思(39%)、雷司令(38%)、黑比诺(35%)。

国际著名葡萄酒调查机构Wine Intelligence经过数年的努力,将中国一二线城市的葡萄酒消费者划分成为六种不同的消费群体。

通过大量的数据和面对面的采访,他们终于搞清了这些“模仿者”的消费习惯。这是国际社会第一次正式了解中国葡萄酒消费者,他们不再是单一的群体,也不同于西方国家的老套路。

“西方国家的喜好和行为放到中国来总是被误导,这样就导致品牌成本上升和市场营销失误。”Wine Intelligence销售经理Maria Troein说道。

“中国市场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对许多消费者来讲,葡萄酒属于新鲜事物。现在判断他们与葡萄酒的关系会如何演变还为时尚早。”但她补充道,“虽然处于市场发展的初级阶段,但已经涌现出了许多与众不同的消费者。”

这两个最重要的模仿群体——至少从目前他们对市场的影响力来看可以这么说,被称为“冒险鉴赏家”和“追逐名利的传统主义者”。这两类群体占进口酒消费者总数的65%,但不足葡萄酒总消费者人数的1/3。

冒险鉴赏家属于高消费、有信心的葡萄酒爱好者,他们喜欢从葡萄酒进口商那里购买成系列的进口酒,而不愿意选择零售渠道。对他们来讲,葡萄酒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这些消费者大部分是30岁以上的男性,他们认为葡萄酒是精致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也是新国人的标志。

但是,他们喜欢葡萄酒还有自己的理由:它不仅是社会地位的象征。冒险鉴赏家想通过参加当地品酒会或者在微博等大众化网络渠道参加讨论来汲取葡萄酒知识。对他们来讲,品牌并不重要,他们可能倾向于欧洲葡萄酒,但也不拒绝尝试新世界的高端产品。

在模仿消费群体中,与欧洲观察家类似的是追逐名利的传统主义者:一个富裕、保守的群体,他们在商务生活中有很多接触葡萄酒的机会。他们一般会选择波尔多和勃艮第葡萄酒,因为这些酒会彰显他们的地位。人们经常会抱怨,是这类消费者抬高了名庄酒的价格。

但Troein说:“这一群体貌似到了顶峰时期,在市场上的重要性很快就会下降。”如果真是这样,那谁会是下一个引人关注的群体呢?

另外两个模仿群体属于“新兴群体”,一个是年轻群体;另一个是中年群体。Troein指出,在正确鼓励措施的推动下,这两个群体的数量都在不断增长。

鼓励措施也有各种不同的形式。许多中国消费者已经把葡萄酒看作了现代精致生活的标志,而且都认为它有保健作用。

Troein预测,葡萄酒教育也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那些高端消费群体。“数据显示,许多消费者确实喜欢学习葡萄酒知识,渴望得到与葡萄酒相关的信息和教育。对冒险鉴赏家来讲,参加品酒会能够发现新的风格和产区。而追逐名利的传统主义者可以学到波尔多、勃艮第或其它产区分级系统的一些详细信息。”Troein说。

若假设所有的中国葡萄酒消费者都想参加葡萄酒鉴赏课程那就大错特错了,Troein补充道,“对其他消费群体来讲,学习的动力并不是很足。国际葡萄酒从业者也需要适当调整交流时的语言,适应中国消费者的习惯。”她说,“要在消费者现有知识的基础上,找到使自己产品更容易被接受的方法。”